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精彩试题

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精彩试题
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精彩试题

《环境监测》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环境监测

2.空白试验

3.细菌总数

4.指示生物

5.噪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四种;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_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___ ,当水深_____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______ ;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将含量低、形态各异的组分处理到适合监测的含量及形态;去除组分复杂的共存干扰组分

4.直接采样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测定方法较灵敏的情况;

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6.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挥发酚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_______;

7.将14.150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___ ___ ;

8.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四种。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d)

A、COD

B、挥发酚

C、六价铬

D、pH

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b)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

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

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a)

A、20Hz<f<20000Hz

B、f<200Hz 或f>20000Hz

C、f<200Hz 或f>2000Hz

D、20Hz<f<2000Hz

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b)

A、了解气象因素

B、换算标况体积

C、判断污染水平

D、以上都对

5.按照水质分析的要求,当采集水样测定金属和无机物时,应该选择a容器。

A、聚乙烯瓶

B、普通玻璃瓶

C、棕色玻璃瓶

D、不锈钢瓶

6.大气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是(c)

A.不大于45o

B.45o

C.不大于30o

D. 30o

7.底质中含有大量水分,必须用适当的方法除去,下列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哪一种(d)

A.在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

B.离心分离

C.真空冷冻干燥

D.高温烘干

8.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状态有极大的关系,(c)铬具有强烈的毒性。

A.二价

B.三价

C.六价

D.零价

9 .释水的BOD5不应超过(c)mg/L.

A.1

B.2

C.0.2

D.0.5

10.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时,不必加定量校正因子的方法是( d)。

A. 归一化法B.内标法C.外标法D.校正面积归一法

四、判断题(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测定烟尘浓度时必须等速采样,而测定烟气浓度时不需等速采样。(x)

2、污水中BOD测定时,所用稀释水应含有能分解该污水的微生物。(x)

3、系统误差能通过提高熟练程度来消除。()

4、实验室之间的误差一般应该是系统误差。(x)

5、全压、动压和静压都是正值。()

6、大气污染物的浓度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在监测大气污染的同时还需测定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7、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而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转化后形成的物质,因此二次污染物的毒性要比一次污染物的毒性小。(x)

8、所有的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9、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或次声。(x)

10、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x)

五、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1)河流常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人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控制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或排污口下游,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的地点,河流的入海口,湖泊、水库出入河口处,国际河流出入国界交界入口出口处等);消减断面:距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采样点:每一条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m时,只在水面下0.3~0.5m处设一个

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50m时,要设三个采样点.水面下0.3~0.5m处一点,河底以上约0.5m一点,1/2水深处一点。水深超过50m时,应酌情增加采样点数。

2、大气降水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了解在降水过程中从空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沉降物的主要组成,某些污染组分的性质和含量,为分析和控制空气污染提供依据,特别是形成酸雨对各种环境的影响。

3、在测定COD Cr过程中,分别用到HgSO

4、AgSO4-H2SO4溶液、沸石三种物质,请分别说明其在测定过程中的用途。

(1)HgSO4:消除氯离子的干扰(2分)

(2)AgSO4-H2SO4:H2SO4提供强酸性环境;AgSO4催化剂(3分)

(3)沸石:防爆沸

4 .简述生物监测方法

①生态(群落生态和个体生态)监测

②生物测试(毒性测定、致突变测定)

③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④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测定答:固定:(现场进行)

六、计算题(12+13,共25分)

1、某人在一次监测时得数据如下:15.02 、14.90 、14.01 、14.92 、14.95 、15.01 、

14.98 、14.99 ,用Dixon检验法判断是否有离群值需要剔除?

附Dixon值表

2、已知某采样点的温度为25℃,大气压力为100kPa。现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SO2的日平均浓度,每隔3h 采样一次,共采集8次,每次采30min,采样流量0.5L/min。将8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50.00毫升,取10.00 毫升用分光光度法测知含SO23.5ug,求该采样点大气在标准状态下SO2的日平均浓度(以mg/m 3 和μL/L表示)。

《环境监测》试题(B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环境监测

2、瞬时水样

3、等效连续声级

4、水体自净

5、固体废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2、测定水体中无机物项目时,一般以作为容器,而测定有机物项目时,一般以_______作为容器

3、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分别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4、烟道气测定时,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主要根据烟道断面的____ 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确定;

5、测定水样中悬浮物时,所用烘干温度为_______ ;

6 、偶然误差是由________造成的;

7、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和的情况下。

8、.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和可比性。

9、水中溶解氧低于_________ 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水样中加入___d_____ 是为防止金属沉淀。

A、H2SO4

B、NaOH

C、CHCl3

D、HNO3

2、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水体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可产生_____b____ 。

A、正干扰

B、负干扰

C、不干扰

D、说不定

3、测定水样中挥发酚时所用水应按__________法制得。

A、加Na2SO3进行再蒸馏制得

B、加入H2SO4至pH<2进行再蒸馏制得

C、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得

D、加H3PO4至pH=4进行再蒸馏制得4.声音的频率范围是(a)

A、20Hz<f<20000Hz

B、f<200Hz 或f>20000Hz

C、f<200Hz 或f>2000Hz

D、20Hz<f<2000Hz

5、测定溶解氧时,所用得硫代硫酸钠溶液需要a天标定一次。

A.每天

B.二天

C.三天

D.四天

6、测定氨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加入HgCL2的作用是d。

A.控制水中的PH值

B.防止生成沉淀

C.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

D.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7、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在现场加入d作保存剂。

A.磷酸

B.硝酸

C.氯化汞

D.MnS04和碱性碘化钾

8、COD是指示水体中c的主要污染指标。

A.氧含量

B.含营养物质量

C.含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量

D.无机物

9、关于水样的采样时间和频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较大水系干流全年采样不小于6次;

B.排污渠每年采样不少于3次;

C.采样时应选在丰水期,而不是枯水期;

D.背景断面每年采样1次。

10、在测定BOD5时下列哪种废水应进行接种? d

A.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废水

B.较清洁的河水

C.生活污水

D.含微生物很少的工业废水

四、判断题(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干灰法适宜用于测定易挥发性物质. (x)

2.测定水中悬浮物,通常采用滤膜的孔径为0.45微米。( )

3.BOD和COD都可表示水中的有机物的多少,但COD

4.水温、pH等在现场进行监测。( )

5.水的色度一般是指表色而言的。(x)

6.保存水样的目的是减缓生物氧化作用。(x)

7.甲醛法测定SO2时,显色反应需在酸性溶液中进行。(x)

8.用铬酸钡法测定降水中SO 42-时,玻璃器皿不能用洗液洗。( )

9.烟尘浓度在水平烟道和垂直烟道中的分布都是相同的。( x )

10.当水样中S2-含量大于1mg/l 时,可采用碘量法滴定测定。( x )

五、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底质监测的目的?

水、底质和生物组成了完整的水环境体系。通过底质的监测,可以了解水环境的污染现状,最苏水环境污染历史,研究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律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动物的影响,并对评价水体质量,预测水质量变化趋势和沉积污染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提供依据。

2、简述测定水质COD 的原理。

3、怎样求得城市交通噪声的等效连续声级?

测点应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 处,此处离路口应大于50米。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各测点每隔5秒记一个瞬时A 声级,选择慢响应,连续记录200个数据,同时记录车流量。将数据由大到小排列,计算等效连续声级

4、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的区别?

六、计算题(12+13,共25分)

1、稀释法测BOD ,取原水样100ml ,加稀释水至1000ml ,取其中一部分测其DO 为

7.4mg/l ,另一份培养5 天后再测DO 等于3.8mg/l ,已知稀释水的空白值为0.2mg/l ,求水样的BOD 值。

(1)9.01000

100-1000f 1== (2)f 2=1-f 1=1-0.9=0.1 (4)2121215f f )b b (c c BOD ---=

L /34.2mg 1.00.90.2-3.8-7.4=?=

2、三个声音各自在空间某点的声压级为70dB、75 dB、65 dB,求该点的总声压级。

附分贝和的增加值表

声压级差 3 4 5 6 7

增值 1.8 1.5 1.2 1 0.8

《环境监测》试题(B 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2、瞬时水样: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采集的水样。

3、等效连续声级: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

4、水体自净:水体在流动过程中,水体通过水解、络和等作用使水中发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反应,导致水体中污染物降低的作用。

5、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或日常活动过程中被人们抛弃的,没有利用价值的固态或半固态的物质。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2、聚乙烯塑料容器;玻璃瓶;

3、表面吸附;吸收;生物浓缩;

4、形状;尺寸大小;流速分布情况;

5、103~105℃;

6、偶然因素;

7、污染物浓度较高;测定方法较灵敏;

8、准确性;精密性;

9、4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D;

2、B;

3、D;

4、A;

5、A;

6、D;

7、D;

8、A;

9、C;10、D;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五、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答案要点:水、底质和生物组成了完整的水环境体系。通过底质的监测,可以了解水环境的污染现状,最苏水环境污染历史,研究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律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动物的影响,并对评价水体质量,预测水质量变化趋势和沉积污染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提供依据。

2、答案要点:在酸性溶液中,准确加入过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热回流,将水样中还原物质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式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

3、答案要点:测点应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处,此处离路口应大于50米。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各测点每隔5秒记一个瞬时A声级,选择慢响应,连续记录200个数据,同时记录车流量。将数据由大到小排列,计算等效连续声级。

4、答案要点: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有害物质。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他们与空气中正常组分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他们的性质与一次污染物性质截然不同,多位胶态,毒性较大。

六、 计算题(共20分)

1、答案要点:

(1)9.01000100

-1000

f 1==

(2)f 2=1-f 1=1-0.9=0.1

(4)2

1

21215f f )b b (c c BOD ---=

L /34.2mg 1.00.9

0.2-3.8-7.4=?=

2、答案要点:

(1)按声压级由小到大排列:L 1=65dB L 2=70 dB

L 3=75dB (2)L 2-L 1 =70-65=5dB

查表的1L 1.2?= dB

1C 11L 70 1.271.2L L =+?=+= dB

(3)13C L 7571.2 3.8L -=-= dB

查表的2L 1.5?= dB

C212L 71.2 1.572.7C L L =+?=+= dB

《环境监测》试题(C 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环境优先污染物

2、水体自净

3、控制断面

4、固体废物

5、水体污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____ __、___ ___、___ ___。

2、水样的颜色分为和两种,水的色度一般指。

3、水样采集之后要进行保存,保存方法中以冷藏和冷冻为主,这种方法的作用是、、。

4、根据河流的污染程度,可划分为四个污染带、、

、。

5、对水样进行消解分为和湿式消解法,其中水样的湿式消解法的方法有、、等。(3种即可)。

6、水样的类型有瞬时水样、、。

7、测定水样中悬浮物时,所用烘干温度为_______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

A、COD

B、挥发酚

C、六价铬

D、pH

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

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

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A、20Hz<f<20000Hz

B、f<200Hz 或f>20000Hz

C、f<200Hz 或f>2000Hz

D、20Hz<f<2000Hz

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

A、了解气象因素

B、换算标况体积

C、判断污染水平

D、以上都对

5.按照水质分析的要求,当采集水样测定金属和无机物时,应该选择容器。

A、聚乙烯瓶

B、普通玻璃瓶

C、棕色玻璃瓶

D、不锈钢瓶

6、测定溶解氧时,所用得硫代硫酸钠溶液需要天标定一次。

A.每天

B.二天

C.三天

D.四天

7、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状态有极大的关系,铬具有强烈的毒性。

A.二价

B.三价

C.六价

D.零价

8、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在现场加入作保存剂。

A.磷酸

B.硝酸

C.氯化汞

D.MnS04和碱性碘化钾

9、COD是指示水体中的主要污染指标。

A.氧含量

B.含营养物质量

C.含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量

D.无机物

10、BOD5的含义是。

A.五日生化需氧量

B.水中悬浮物

C.化学需氧量

D.溶解氧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监测和控制并非是环境监测的重点。()

2.水的色度一般是指表色而言的。()

3.响度的单位是宋。()

4.当水样中氯离子含量较多时,会产生干扰,可加入HgS04去除。()

5.在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的化学需氧量适中,可以继续做实验。()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

2.说明测定水样BOD5的原理。

3、如何合理的布置某个河段的水质监测断面?

4、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如何采集和保存样品?

5、固体废物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计算题(10分)

已知某采样点的温度为25℃,大气压力为100kPa。现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SO2的日平均浓度,每隔3h采样一次,共采集8次,每次采30min,采样流量0.5L/min。将8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50.00mL,取10.00 mL用分光光度法测知含SO23.5ug,求该采样点大气在标准状态下SO2的日平均浓度(以mg/m 3 和μL/L表示)。

《环境监测》试题(C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一般为具有较强的毒害性物质。

2、水体自净:当污水进入水体后,首先被大量水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这些变化包括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等,其结果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发生质的变化,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控制断面:为了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一般设置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4、固体废物:指人们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

5、水体污染: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体发生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改变和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及危害人类健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监测性监测;特定目的性监测;研究性监测;

2、真色;表色;真色;

3、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

4、干灰;硝酸消解法;硝酸-硫酸法;硝酸-高氯酸法;

5、混合水样;综合水样;

6、103~105℃;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5分)

1、D;

2、B;

3、A;

4、B;

5、A;

6、A ;

7、C ;

8、D;

9、C;10、A ;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瞬时水样: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混合水样: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有时称为“时间混合水样”。

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2、答案要点:在强酸性溶液中,用重铬酸钾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回滴,根据其用量计算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的量。

3、答案要点:为评价完整的江湖水系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对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对于一个河段,只需设置对照对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4、答案要点:应采用溶解氧瓶进行采样,采样时要十分小心,避免曝气,注意不使水样与空气相接触。瓶内需完全充满水样,盖紧瓶塞,瓶塞下不要残留任何气泡。若从管道或水龙头采取水样,可用橡皮管或聚乙烯软管,一端紧接龙头,另一端深入瓶底,任水沿瓶壁注满溢出数分钟后加塞盖紧,不留气泡。

水样采集后,为防止溶解氧因生物活动而发生变化,应立即加入必要的药剂,使氧“固定”于样品中,并存于冷暗处,其余操作可携回实验室进行,但也应尽快完成测定程序。

5、答案要点:固体废物是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它可以污染我们的环境,危害任何其他生物的健康,有些是危险废物,根据鉴别标准(1)引起或导致人类和动物死亡率增加;(2)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3)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4)在处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管理不当,对人或环境造成现实或潜在危害的。

六、计算题(10分)

答案要点:

(1)求采样体积V t和V0

V t=0.50?30?8=120L

325

.101p t 273273V V t 0?+?

= 5L .108325.10110025273273120=?+?= (2)求SO 2的含量

用mg/m3表示时 )m /m g (161.0105.1081055.3)m /m g (SO 333

3

2=???=-- 用μL/L 表示时M c /4.22)L /L (SO 2=μ

L /L 0565.0105

.1084.22)64/1055.3(66μ=????=-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一、填空题 1、2016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_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__。 2、安全生产工作“四到位”是指: 思想、组织、职责、工作。 3、电气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4、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宜登高作业的人,都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5、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或接零。 6、《劳动法》第56条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7、“三违”是指: 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 8、对安全生产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是一种用职权玩忽职守罪行为。 9、国际四种安全色是红色、蓝色、黄色、绿色。 10、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工程对策、教育对策和管理对策。

11、对事故隐患整改的“三定”原则是: 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 12、安全帽有哪六种基本性:抗冲击性能、耐穿透性能、耐低温性能、耐燃烧性能、电绝缘性能、侧向钢性。 13、公安消防机构在火灾扑灭后,有权__封闭_____火灾现场,并负责___调查__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 14、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个体防护 15、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安全文化。 二、选择题 1、我国每年开展的“安全生产月” 活动是从( C )开始的? A.1989年 B.1992年 C.1991年 D.1990年 2、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中,首先需要( C )。 A.安全带 B.安全网 C.合格的工作台 D.安全监察人员 3、高处作业的施工人员,应( C )。 A、佩戴安全带和安全帽 B、佩戴安全带和安全帽,穿防滑鞋 C、佩戴安全带和安全帽,穿防滑鞋和紧口工作服。

新环保法试题及答案

新环保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法是 B 年制定的。 A、1984 B、1989 C、1990 2、新修订的《环保法》自 C 起施行。 A、2014年6月1日 B、2014年12月31日 C、2015年1月1日 3、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 A 。 A、基本国策 B、政策 C、方法 4、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每年的 C 为环境日。 A、4月2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5、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十九条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 。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监察 C、环境监测 6、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 A 连续处罚。 A、日 B、月 C、周 7、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 A 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低碳、节俭 B、自给自足 C、奢华、浪费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 C 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A、经济发展 B、节约资源 C、环境保护 9、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A 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一切单位和个人 C、各级环保部门 10、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 C 。 A、环境保护税 B、经费 C、排污费 11、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 C 和有关部门备案。 A、国务院 B、地方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环保监察检查内容2017年

part 1 环保监察时一般会检查容: 1、企业生产情况 企业所属行业及主要产品 上个月的产品及产能,各条线是否存在运营。企业主是否建设,是否环评一致。有无新增废气、废水、固废等污染物。 2、企业环保落实情况 项目是否依法履行环评手续,查看环评文件及环评批复等。(环保执法人员或督察人员来企业或环保局查看环评文件),校核项目现场污染治理措施是否和环评大体一致),环评文件(环评公参)是否涉及造假。(注意!两高环保司法解释对环保造假的处罚: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或其人员,故意提供虚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节严重的,或者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存在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或者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定罪处罚。) 查看项目的性质、生产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采用的污染治理的措施等是否与环评及批复文件一致。环评批复五年后项目才开工建设的,是否重新报批环评。 检查项目投运后,是否进行了环保竣工验收。环保竣工验收手续是否完备。企业是否存在污染治理设施未经环保部门验收就投入生产的。生产车间:超或原料涉酸、碱、及其他易腐蚀性的车间地面是否做防

腐处理,并定期进行保养。生产过程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现场。 检查排污许可证申领、排污申报执行、排污费缴纳执行 注:【各项污染及治理情况现场检查】企业无相关排污环节的(如环节对地下水影响等),可不检查。 part 2 环保监察执法到企业现场检查方面: 1、企业不能有阻挠环境监察 两高环保司法解释:第四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的犯罪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 阻挠环境监督检查或者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尚不构成妨害公务等犯罪的; 2、企业环保问题投诉 根据各级环保等部门收到的群众来点来信投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环保问题投诉。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环保问题,解决大家之所及。有无偷排废气、废水、处置转移(危险)固废;噪声是否扰民。污染治理设施是否简陋老旧,能否做到达标排放问题? 3、排污检查 两高环保司法解释:第八条: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含有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物,同时构成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犯罪的,依照处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带答案)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新进厂的员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所谓的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对职员进行的厂级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2、设备部统筹全厂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在车间呼叫维修,值班电工 必须10分种内到达现场,问清故障发生原因, 15 分钟后还找不出原因的必须马上上报班长,如 30 分钟后无法判断问题或关键部位必须上报技术员或主管,否则延误了生产将作出处罚。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专业培训,通过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考 核,取得特种操作证方可上岗,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无证上岗。 请例举四种特种作业内容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登高作业、车辆驾驶作业。 4、安全生产中的两种安全一般是指人身安全、设备安全。 5、氧气瓶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和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存放。同时 气瓶存入应与高温、明火地点保持 10米以上距离,与乙炔瓶的距离不少于 5米。氧气瓶中的氧气不能全部用完,必须保持不小于 0.2MP 的压力。 6、使用乙炔瓶时必须直立,严禁卧放使用,并与热源的距离不得小于 10 米,乙炔瓶表面温度不超过40度。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 0.05MP的剩余压力。 7、国家规定的四种安全色为红色、黄色、蓝色、绿色。 8、安全生产中的“三违”现象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规 章制度。 9、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0、叉车在搬运影响视线的货物或易滑的货物时,应倒车低速行驶。 二、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空作业的“三宝”是指( A )。 A、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 B、安全帽、手套、安全网 C、工作服、手套、安全帽

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环保知识竞赛试题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的一种植物是()。 A.银杉 B.金钱松 C.银杏 D.樟树 2.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污水水质分为()。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D.六级 4.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A.煤炭 B.沼气 C.太阳能 D.风力 5.我国的爱鸟周是每年 ( )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 A.三 B.四 C.五 D.六 6.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 A.大象 B.老虎 C.藏羚羊 D.金丝猴 7.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 A.丹顶鹤 B.大熊猫 C.骆驼 D.藏羚羊 8.广义的自然保护区还包括()。 A.国家公园.自然公园.野生动物禁猎区等 B.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野生动物禁猎区等 C.自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9.《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推行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加拿大 D.英国 10.中国哪个城市被首选为低碳城市适用样本?() A.北京 B.杭州 C.吉林 D.天津 11.下列哪一项是可以分类回收,循环再生的垃圾() A.回收塑料袋 B.回收生物垃圾 C.回收废纸 D.回收剩饭 12.如果一个人从杭州到北京旅游,造成污染最小效能方式是乘坐( )。 A.飞机 B.汽车 C.轮船 D.高速列车 13.下面那个不属于低碳倡导的活动()。 A.每人少用0.5千克洗衣粉 B.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 C.洗衣服都用洗衣机 D.少喝一斤白酒 14.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总值的()。 A.5% B.10% C.15% D.20% 15.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到( )万平方公里。 A.220 B.260 C.300 D.350

环境保护法试题 含答案

环境保护试题一、填空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格中。每题1分,共15分)1.1973年,联合国成立了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机构,即联合国___________署。2.所谓___________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3.由于城市化、工业化、交通现代化以及人口暴增和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等原因,使得地球温度明显上升,出现“___________效应”。 4.环境保护法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_______。 5.___________原则的核心是要解决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以及治理污染所支付的费用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的问题。 6.凡对环境有影响的生产性建设项目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基建和技改)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都必须编制(或填报)___________书(表)。 7.排污单位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___________,经核定后,作为征收排污费的依据。 8.环境管理概念是在本世纪___________年代初提出的。 9.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和___________标准四类。

10.勘查矿产资源,必须依法___________。 11.生态农业是在吸取我国传统农业优点的基础上,克服___________农业的弊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 12.___________年颁布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防治海洋污染的综合性法律。 13.目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许可证分为两种,一种是排污许可证,一种是___________。 14.各级人民政府的___________部门,负责对机动车辆引起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15.环境法律责任主要由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环境民事法律责任和环境___________法律责任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 号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环境标准作为一种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属于一种()A.强制性标准 B.指导性标准 C.参照标准 D.普遍适用标准 2.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在环境民事责任方面适用()

环保知识竞赛题库完整

环保知识竞赛题库 一、判断题 1垃圾不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 2我国绿色食品标志是由太阳、叶片和蓓蕾三部分组成。(√)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4 我国不是个贫水的国家。(×) 5 社会上广泛产生的塑料废弃物为白色污染。(√) 6 无污染、绿颜色的是绿色食品。(×) 7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大熊猫。(√) 8 热带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9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途径。(√) 10 “谁污染,谁付费”是国家的环保政策。(√) 11 土壤也会被污染。(√) 12 食品中的所有色素均对人有害。(×) 13绿色植物可以降低噪声。( √) 14草坪可作为环境中的“吸尘器”和“灭菌器”。( √) 15一颗纽扣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 16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 17 绿色社区就是绿化社区。(X) 18生态文明是人类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20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根本手段。(√) 21熏烤肉食品时释放的烟气中含有致癌物质。(√)

22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3发生赤潮的海水颜色与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4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25充分掌握和合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的危害。(√) 26在全国各地发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都可以拨打12369免费,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投诉。(√) 27地下水受到污染后会在很短时间恢复到原有的清洁状态。(X) 28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9长期饮用含氟低的水可造成地方性氟中毒。(X) 30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31污染源监测采样时,不通知当事人到现场,监测结果无效。(X) 32绿孔雀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X) 33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34现代人正进入以“室环境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 35水电是对环境友好的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X) 36建筑及装饰材料、通风空调系统、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等是室空气质量最重要的“隐性杀手”。(√) 37煤炭、石油都是可再生的能源。(X) 38畜禽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越多越好。( X ) 39平时,我们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40 无污染,绿颜色的是绿色食品。(×) 41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途径。(√) 42 骑自行车外出是环保时尚的。(√)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和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 部门::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环境的构成要素为标准进行分类,环境可分为:() A.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活环境等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C.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等 D.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2.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A.排污收费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3.根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保护方案 D.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4.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危险责任原则 5.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主要针对的是:()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自然界中的灾害性事故 D.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损害 6.国家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制度。

A.征收水资源费 B.取水许可证 C.节约用水 D.合理开发利用7.排污费的()部分可适当用于补助环境保护部门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等业务支出。 A.20% B.80% C.50% D.40% 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连续处罚。 A.季度 B.月 C.日 D.年 9.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环境监察 B.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检查 D.安全验收评价 10.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自给自足 B.节约低碳 C.奢华 D.铺 11.《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规定,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和有关部门报告。 A.地方政府 B.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公安机关 12.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部门:姓名:分数: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每少选一个选项扣分) 1、据统计,因火灾死亡的人中有80%以上属于(B)。 A、被火直接烧死 B、烟气窒息死亡 C、跳楼或惊吓致死 2、如果电视机着火了,应(B) A、迅速往电视上泼水灭火。 B、拔掉电源后,用湿棉被盖住。 C、马上拨打火警电话,请消防队来灭火。 3、停电时(AB)。 A、要尽可能用应急照明灯照明 B、要及时切断处于使用状态的电器电源,即关闭电源开关或拔掉插头 C、可以用汽油代替煤油或柴油做燃料使用 4、燃烧的必要条件是(ABC) A、可燃物 B、助燃物 C、引火源 D、有风力 5、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C) A、就地打滚 B、用厚重衣物覆盖,压住火苗 C、迎风快跑 6、如果高层建筑发生了火灾,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C) A、迅速往楼上跑,以防被烟熏致死 B、第一时间选择从电梯逃生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区 D、从窗口中跳下 7、假设你住在一个高层公寓楼的第16层,无法从窗口逃离房间,而过道里已是烟雾弥漫,你该怎么办?(ABCD) A、立即返回房间,给消防队打电话 B、将湿毛巾围在门的周围 C、如果呼吸困难而周围尚未起火,在窗子的上方和下方各开一条缝 D、在窗前等待,以便向消防队员求救 8、B)必须分间、分库存储。 A、灭火方法相同的物体 B、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 C、以上两种答案都对 9、配电室发生火灾的原因有(ABCD) A、短路 B、过电荷 C、电弧 D、电火花 10、检查液化石油气管道或阀门泄漏的正确方法是(C) A、用鼻子嗅 B、用火试 C、用肥皂水涂抹 D、用试剂试

环境保护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环境保护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1. 地球上的水, 绝大部分分布在(A)

A. 海洋 B. 湖泊 C. 河流 D. 冰川

2. 下列自然资源中, 属于非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D )

A. 水 B. 石油 C. 森林 D. 土地

3. 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是( D)

A. 2000年5月 B. 2020年1月 C. 1998年12月 D. 1999年10月12日

4. 据联合国最近发表的观测报告说, 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A )

A. 80亿 B.150亿 C.100亿 D.91亿

5. 目前世界各国耕地总面积, 只占全球陆地面积多少?(B )

A. 20% B. 10% C. 30% D. 5%

6. 造成土地资源的丧失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 )

A. 滥伐森林, 滥垦草地,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沙漠扩大

B. 自然原因

C. 气候原因

D. 人类正制定法规, 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它

7. 下列问题中, 不属于当今世界三大难题的是(A )

A. 战争问题 B. 资源问题 C. 环境问题 D. 人口问题

8.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 居世界第几位(D )

A. 第一位 B.第二位 C. 第五位 D. 第六位

9. 不属于造成我国是贫水国的原因是(D )

A. 我国人口多, 人均占有水量少

B. 我国水资源在时间, 空间分布极不平衡

《环境保护法》知识题库

环境保护法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 1. 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 2.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错) 3. 新环保法规定:一切部门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错) 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 5. 新环保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保护宣传日。(错) 6.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对) 7.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错) 8.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 9.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对) 10.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对) 11.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对) 1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对) 13.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对)

安全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安全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单位:姓名:分数: 1、填空题: 1、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 3、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 ,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5、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 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6、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7、“三不伤害”活动指的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8、生产过程中的“三违”现象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9、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由于身体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体温失调,则容易引起( 中暑)。 10、《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 用 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劳动保护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2、能自动消除危险因素,避免事故发生的装置叫保险装置。(√)

3、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戴好绝缘手套。(√) 4、焊工在作业区周围有易燃、易爆物品未清除干净时可以先焊割。(×) 5、使用梯子时、应有防滑措施、踏步应牢固无裂缝。(√) 6、泡沫灭火器可用于电气设备火灾的灭火。(×) 7、上下交叉作业有危险的出入口不必设防护棚。(×) 8、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 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9、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伏。(√) 10、使用电压36V的手把灯,在作业时即可保证绝对安全。( ×) 三、选择题 1、各种气瓶的存放,必须距离明火(C)以上,避免阳光暴晒,搬运时不能碰撞。 A.5米B.8米C.10米 2、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认为(A)。 A.有电B.无电C.可能有电,也可能无电 3、在雷雨天不要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远离至少(C)以外。 A.10米B.15米C.20米 4、对电击所至的心搏骤停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挤压法,应该每分钟挤压(A) 次。 A.60-80 B.70-90 C.80-l00 5、劳动保护监察是一种(A)监察。 A.国家B.地方C.自我

2018年环境保护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2018年环境保护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1.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a)。 A基本国策 B政策 C方法 D工作 2.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国务院在_a__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抚顺 3.1991年中国发起并主办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发表了《__d_》。 A北京宣言 B二十一世纪议程 C生物多样性公约 D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4.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样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统称为 __c_,是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环境标准 B环境认证 C环境质量 D环境系统 5.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__c_。 A世界环境日 B地球日 C节水日 D爱鸟日 6.一般认为,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b_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逐步形成PH<5.6的酸性降水.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氯氟烃 D盐酸 7.发生于1993年5月5日的西北特大_a__就是与草场被破坏,土地沙化有直接关系,给西北几个省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A沙尘暴 B地震 C水灾 D火灾 8.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森,在《_c___》一书中,第一个勇敢地站出直言,人类要保护好自己的生息地,开创了善待环境的新时代。 A寂静的春天 B只有一个地球 C环境医学 D我们共有的地球 9.1992年6月3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_d__,又称为地球宪章,这是一个规范国际环境行为的准则。 A里约热内卢宣言 B人类环境宣言 C增长的极限 D南极条约 10.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_c__,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环境保护法律基础知识测试题(卷)

环境保护法律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新修订的《环保法》自(C)起施行。 A、2014年6月1日 B、2014年12月31日 C、2015年1月1日 2、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A)。 A、基本国策 B、政策 C、方法 3、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A),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A.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B.防治污染 C.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 A),不得开工建设。 A.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B.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C.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5、甲企业因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当地环保局依法对甲企业进行处罚,应按照原处罚数额按(A)连续处罚。 A、日 B、月 C、周 6、公民某认为,保护环境的义务主体是政府、企业,公民只是在道德层面应当关注环保,起监督作用。某认为某的认

识有偏差,其认为公民在法律上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A)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低碳、节俭 B、自给自足 C、奢华、浪费 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A )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境卫生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A.统筹 B.协调 C.规划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C )。 A.应当公示 B.应当向媒体公开 C.应当向公众公开 9、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C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A.法律法规规定超标排放污染物 B.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排放污染物 C.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

安全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安全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1.防止有毒物质从生产过程散发、外逸,关键在于生产过程的密闭程度。如生产条件允许,应尽可能使密闭的设备内保持( )状态。 A .正压 B.零压 C.负压2.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要加强( )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 A .省(区、市)、市(地)、县(市)三级 B.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 C.市(地)、县(市)两级3.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成中,主要是由公安、民政部门和街道组织组成的是( )。 A .警戒与治安组织 B.后勤保障组织 C.公众疏散组织4.重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应由( )负责。 A .所在地政府 B.所在单位 C.员工5.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 )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A .生产、使用或者销售 B.生产、搬运或者废弃 C.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6.应急预案编制准备工作的顺序是( )。 A .制定编制计划一成立预案编制小组一收集资料一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一初始评估一能力与资源评估 B.成立预案编制小

组一制定编制计划一收集资料一初始评估一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一能力与资源评估 C.成立预案编制小组一制定编制计划一收集资料一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一初始评估一能力与资源评估7.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泄漏着火后,如果发现漏口非常大,根本无法堵漏,应采取 ( )的措施。 A .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 B.想方设法堵漏,否则其余措施都无用C.用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保持稳定燃烧8.在危险化学品火灾现场,如果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征兆时,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 A .着火 B.火势很快消灭 C.容器爆裂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 )小时。 A .1 B.2 C.810.特别重大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 )。 A .由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B.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C.由事故发生地和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两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1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较大事故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至(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

2018年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 部门: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环境的构成要素为标准进行分类,环境可分为:() A.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活环境等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C.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等 D.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2.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A.排污收费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3.根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保护方案 D.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4.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危险责任原则 5.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主要针对的是:()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自然界中的灾害性事故 D.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损害 6.国家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制度。

A.征收水资源费 B.取水许可证 C.节约用水 D.合理开发利用7.排污费的()部分可适当用于补助环境保护部门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等业务支出。 A.20% B.80% C.50% D.40% 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连续处罚。 A.季度 B.月 C.日 D.年 9.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环境监察 B.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检查 D.安全验收评价 10.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自给自足 B.节约低碳 C.奢华 D.铺张 11.《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规定,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和有关部门报告。 A.地方政府 B.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公安机关 12.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带答案修订版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带答 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新进厂的员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所谓的“三级安全教 育”是指对职员进行的厂级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2、设备部统筹全厂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在车间呼叫维修,值班电工必须10分种内到达 现场,问清故障发生原因,15分钟后还找不出原因的必须马上上报班长,如30分钟后无法判断问题或关键部位必须上报技术员或主管,否则延误了生产将作出处罚。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专业培训,通过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考核,取得特种操作 证方可上岗,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无证上岗。请例举四种特种作业内容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登高作业、车辆驾驶作业。 4、安全生产中的两种安全一般是指人身安全、设备安全。 5、氧气瓶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和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存放。同时气瓶存入应与高 温、明火地点保持10米以上距离,与乙炔瓶的距离不少于5米。氧气瓶中的氧气不能全部用完,必须保持不小于0.2MP的压力。 6、使用乙炔瓶时必须直立,严禁卧放使用,并与热源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乙炔瓶表面 温度不超过40度。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0.05MP的剩余压力。 7、国家规定的四种安全色为红色、黄色、蓝色、绿色。 8、安全生产中的“三违”现象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规章制度。 9、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0、叉车在搬运影响视线的货物或易滑的货物时,应倒车低速行驶。 二、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精)

南堡油田作业区新环保法宣贯培训考试题 姓名:单位:岗位:分数: 一、填空题 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4、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5、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6、(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7、每年(6月5 日为环境日。 8、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9、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0、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1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12、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 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二、多选题(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30分 1、下面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说法正确的是( (A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B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 (C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D石油勘探开发等特殊行业可以在建设同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下面关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说法正确的是( (A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B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C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带答案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带答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新进厂的员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所谓的“三级安 全教育”是指对职员进行的厂级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2、设备部统筹全厂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在车间呼叫维修,值班电工必须10分种 内到达现场,问清故障发生原因,15分钟后还找不出原因的必须马上上报班长,如30分钟后无法判断问题或关键部位必须上报技术员或主管,否则延误了生产将作出处罚。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专业培训,通过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考核,取得特 种操作证方可上岗,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无证上岗。请例举四种特种作业内容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登高作业、车辆驾驶作业。 4、安全生产中的两种安全一般是指人身安全、设备安全。 5、氧气瓶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和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存放。同时气瓶存入应 与高温、明火地点保持10米以上距离,与乙炔瓶的距离不少于5米。氧气瓶中的氧气不能全部用完,必须保持不小于0.2MP的压力。 6、使用乙炔瓶时必须直立,严禁卧放使用,并与热源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乙炔 瓶表面温度不超过40度。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0.05MP的剩余压力。 7、国家规定的四种安全色为红色、黄色、蓝色、绿色。 8、安全生产中的“三违”现象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规章制度。 9、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0、叉车在搬运影响视线的货物或易滑的货物时,应倒车低速行驶。 二、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空作业的“三宝”是指(A)。 A、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 B、安全帽、手套、安全网 C、工作服、手套、安全帽 2、车床工、钳工作业前严禁戴(A)劳保用品。 A、手套 B、口罩 C、眼镜 3、叉车在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B),在车间和仓库内限速3千米/小时。 A、10千米/小时 B、5千米/小时 C、3千米/小时

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试题和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有奖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法立法的目的(C) A、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B、保障公众健康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D、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A) A、12 十一 B、12 十二、 C、11 十一 D、11 十二 3. 新环保法规定,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一切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A) A、保护环境单位和个人 B、环境保护企业和个人 C、环保优先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 D、生态立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4. 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B) A、县级 B、县级以上 C、地市级 D、省级 5.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A) A、听取 B、接纳 C、参考 D、借鉴

6.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D) A、主体功能区 B、土地利用总体 C、地方环境保护 D、国家环境保护 7.与旧环保法相比较,新法在关于环境定义的规定中,新增了下列哪一个环境要素(B) A、冰川 B、湿地 C、绿洲 D、植被 8. 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D) A、县级 B、地市级 C、省级 D、各级 9.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D) A、县级 B、县级以上 C、各级 D、地方各级 10.新环保法规定,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B ) A、重点排污单位 B、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11.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本法自起施行。每年6月5日为。(C) A、2014年10月1日;联合国环境日 B、2014年11月1日;世界环境日 C、2015年1月1日;环境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