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数学
全国统一高考考试大纲数学(理)-word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考试大纲——数学(理)(必修+选修Ⅱ)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要求《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中的数学科部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国家教育部2019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必修课与选修Ⅱ的教学内容,作为理工农医类高考数学科试题的命题范围。
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一、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个性品质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知识的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1)思维能力: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是以数学知识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合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体.(2)运算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以及实施运算和计算的技能.(3)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合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4)实践能力: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实践能力是将客观事物数学化的能力.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5)创新意识: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3.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二、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疏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结构框架.(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想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要从学科的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以思想能力为核心,全民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切合考生实际.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重点体现对理性思维的考查,强调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考查时以代数运算为主,同时也考查估算、简算.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互相转化,表现为对图形的识别、理解和加工,考查时要与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结合. (4)对实践能力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进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比较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的试题.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Ⅲ.考试内容1.平面向量考试内容: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考试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2.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3.函数考试内容: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考试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考试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b││a+b││a│+│b│.5.三角函数考试内容: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cos2=1,sin/cos=tan,tancot=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x+)的图像.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考试要求:(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x+)的简图,理解A,,的物理意义.(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 ,arccosx ,arctanx表示.(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6.数列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高考数学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高考数学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数学)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等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能力要求1.平面向量考试内容: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考试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2.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3.函数考试内容: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数学

理科数学I.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髙等学校对新生文化术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卬国教仃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骚”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條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教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也学肥劉方志还包括按眼一定界序十以竪選行這尊、姓抑也抿、受偌I图岌等基本技能X部分知也的齢体要求及共定位琴照《课程扫准》相应模埃的冇美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料、理解、掌握三个以次.1.了給要求对所列如识的含义冇初步的、枣性的认识,加道这加识内容是什么,按照•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井新或会)在冇关的何题中次別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渉及的主要行为动诃有:了鮮,知道、识别,模彷,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対所列知识内容伯较深到的理性认识,知道印识何的遅机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止确的描述说明并用裁学诰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仃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其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単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冇: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华握:要求能级对所列的加识内容进行推导说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慝进行分析、研兄、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及耍行为动词有:掌操、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何題等.二、能力要求徳力是指空间也象能力、抽象慨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只求解能力、数枢处理能力以及成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糸件作出正确的囲形,根据阳形愿象出直现形象:能正砍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威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筲F•段形象地捆示问題的本质.空间想象能力/対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衣埋为识图、圆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折观察研冗所给图形中儿何元索之冋的相厅.关系:圆图是指将文字诰〈.和符号语言转化为阳形语詩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恩象主要包括有咼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栈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楸性,那示K本质的届性:概括是指把仅仅质F某类对象的共同届性区分出来的思推过程抽象和概括姑相址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4.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很岀某种观点或某个纳论.抽象槪括能力是对卩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说炼•此现研究甘象的本庙:从给定的大却:信息材料中帐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共戍用于解决何Si成做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埴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纹成:论讪:始由己仃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连事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剑分的演绎法和心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切分的自接i正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台情推理进行耕想,可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丿J是根据己知的W实和己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題兵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近葬、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送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i十算、估偵和近似计算, 对式于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凡何图形各儿何堆的计JZ求解等.愁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這算公式、确定這算程序箸•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碎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姓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巨要也指纣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选择合理的收集敖据的方法,根据问题的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il•方法整理数据,并构建模型对数据逬行分析、推断,扶得结论.6.应用意识:能嫁介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単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恩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何題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盲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挝要过程是依螺现实的牛.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懺关系,将现实何題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井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冋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号、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何职.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髙层次我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别测、抽象、概括、证明”. 是发现何題和解决何題的巾要途径,対数学知识的迁移、蛆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位观.要求考生貝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伉,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維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号试,合理支配监试时冋,以实W求任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題,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粘神.、考査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r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檢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椎架结构.i.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在,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掠栄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 要占冇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朮学科的内在联糸和知识的綻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而.从学科的推体高•授和思维价值的高度号虐何题,任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刼识的考査达到必要的我度.2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査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査,貯査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迪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査,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5tW.fi!度.丄对数学能力的考佗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何題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川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嫁台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佐要全I虬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牛.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査贯穿丁•全卷,是号査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食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匕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査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査,考査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査主要是考査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釆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排“贴近生活,背城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il•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齢特点,并结合実践经验,使数学应用何題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5.对创新意识的考齊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査.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何題情境,构造仃一定深度和广燧的数学问题时,要注並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推的发畋性;精心设计考査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索质的试題:也要1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数学科的命题,任考斉暴础知识的基础匕注垂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代,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査,展现数学的科学价伉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踪合性和应用性,眼视试題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査,努力实现全面考•査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II.考试范围与要求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一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选考内容为《深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2个专题.必考内容(一)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域于关系.(2)能用门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挙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只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巢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別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貝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票.(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栗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⑶能使用书恩(恥师)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芽.(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雅函数)1 .函数(1)r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偵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⑵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拝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7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4)理解函数的爪调性、虽大山、成小依及其几何意义:结合貝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5)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敬(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冇理指数罪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郁的意义,掌握环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圈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4)知道指数函数足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⑴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只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殷对数转化成白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2)理解对故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引调性,掌握对改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3)知道肘数函数是一类垂要的龄数模型.(4)了解指数函数y = a x与对数函数* = log,x互为反函数(〃:>0,旦。
高考数学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高考数学全国统一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依照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打算,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用,因此,高等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能力要求1.平面向量考试内容: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考试要求:(1)明白得向量的概念,把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把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把握实数与向量的积,明白得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差不多定理,明白得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把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把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能够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把握向量垂直的条件.(6)把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同时能熟练运用.把握平移公式.2.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1)明白得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把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明白得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明白得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把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3.函数考试内容: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明白得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把握判定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明白得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把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把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5)明白得对数的概念,把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把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差不多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复数z=1+i,为z 的共轭复数,则z•﹣z﹣1=()A.﹣2iB.﹣iC.iD.2i2.(5分)函数y=(x≥0)的反函数为()A.y=(x∈R)B.y=(x≥0)C.y=4x2(x∈R)D.y=4x2(x≥0)3.(5分)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b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A.a>b+1B.a>b﹣1C.a2>b2D.a3>b34.(5分)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1=1,公差d=2,Sk+2﹣Sk=24,则k=()A.8B.7C.6D.55.(5分)设函数f(x)=cosωx(ω>0),将y=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等于()A.B.3C.6D.96.(5分)已知直二面角α﹣l﹣β,点A∈α,AC⊥l,C为垂足,B∈β,BD⊥l,D为垂足,若AB=2,AC=BD=1,则D到平面ABC的距离等于()A.B.C.D.17.(5分)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从中取出4本赠送给4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A.4种B.10种C.18种D.20种8.(5分)曲线y=e﹣2x+1在点(0,2)处的切线与直线y=0和y=x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A.B.C.D.19.(5分)设f(x)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x≤1时,f(x)=2x(1﹣x),则=()A.﹣B.﹣C.D.10.(5分)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直线y=2x﹣4与C交于A,B两点,则cos∠AFB=()A.B.C.D.11.(5分)已知平面α截一球面得圆M,过圆心M且与α成60°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N,若该球的半径为4,圆M的面积为4π,则圆N的面积为()A.7πB.9πC.11πD.13π12.(5分)设向量,,满足||=||=1,=﹣,<﹣,﹣>=60°,则||的最大值等于()A.2B.C.D.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3.(5分)的二项展开式中,x的系数与x9的系数之差为.14.(5分)已知α∈(,π),sinα=,则tan2α=.15.(5分)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点A∈C,点M的坐标为(2,0),AM为∠F1AF2的平分线,则|AF2|=.16.(5分)已知E、F分别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B1、CC1上,且B1E=2EB,CF=2FC1,则面AEF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等于.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C=,a+c=b,求C.18.(12分)根据以往统计资料,某地车主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0.5,购买乙种保险但不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0.3.设各车主购买保险相互独立.(Ⅰ)求该地1位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1种的概率;(Ⅱ)X表示该地的100位车主中,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车主数.求X的期望.19.(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CD=SD=1.(Ⅰ)证明:SD⊥平面SAB;(Ⅱ)求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的大小.20.(12分)设数列{an}满足a1=0且.(Ⅰ)求{an}的通项公式;(Ⅱ)设,记,证明:Sn<1.21.(12分)已知O为坐标原点,F为椭圆C:在y轴正半轴上的焦点,过F 且斜率为﹣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P满足.(Ⅰ)证明:点P在C上;(Ⅱ)设点P关于点O的对称点为Q,证明:A、P、B、Q四点在同一圆上.22.(12分)(Ⅰ)设函数,证明:当x>0时,f(x)>0.(Ⅱ)从编号1到100的100张卡片中每次随机抽取一张,然后放回,用这种方式连续抽取20次,设抽到的20个号码互不相同的概率为p,证明:.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复数z=1+i,为z 的共轭复数,则z•﹣z﹣1=()A.﹣2iB.﹣iC.iD.2i【考点】A5:复数的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求出复数z的共轭复数,代入表达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i,所以=(1+i)(1﹣i)﹣1﹣i﹣1=﹣i故选:B.【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考查计算能力,常考题型.2.(5分)函数y=(x≥0)的反函数为()A.y=(x∈R)B.y=(x≥0)C.y=4x2(x∈R)D.y=4x2(x≥0)【考点】4R:反函数.【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原函数的解析式解出自变量x的解析式,再把x 和y交换位置,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解答】解:∵y=(x≥0),∴x=,y≥0,故反函数为y=(x≥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方法和步骤,注意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3.(5分)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b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A.a>b+1B.a>b﹣1C.a2>b2D.a3>b3【考点】29: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专题】5L:简易逻辑.【分析】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得到a>b+1⇒a>b;反之,通过举反例判断出a>b推不出a>b+1;利用条件的定义判断出选项.【解答】解:a>b+1⇒a>b;反之,例如a=2,b=1满足a>b,但a=b+1即a>b推不出a>b+1,故a>b+1是a>b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考查通过举反例说明某命题不成立是常用方法.4.(5分)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1=1,公差d=2,Sk+2﹣Sk=24,则k=()A.8B.7C.6D.5【考点】8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由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得Sk+2,Sk,将Sk+2﹣Sk=24转化为关于k的方程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Sk+2=(k+2)2,Sk=k2∴Sk+2﹣Sk=24转化为:(k+2)2﹣k2=24∴k=5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同时还考查了方程思想,属中档题.5.(5分)设函数f(x)=cosωx(ω>0),将y=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等于()A.B.3C.6D.9【考点】HK: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专题】56: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函数图象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说明函数平移整数个周期,容易得到结果.【解答】解:f(x)的周期T=,函数图象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说明函数平移整数个周期,所以,k∈Z.令k=1,可得ω=6.故选:C.【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的平移,三角函数的周期定义的理解,考查技术能力,常考题型.6.(5分)已知直二面角α﹣l﹣β,点A∈α,AC⊥l,C为垂足,B∈β,BD⊥l,D为垂足,若AB=2,AC=BD=1,则D到平面ABC的距离等于()A.B.C.D.1【考点】MK: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专题】11:计算题;13:作图题;35:转化思想.【分析】画出图形,由题意通过等体积法,求出三棱锥的体积,然后求出D到平面ABC 的距离.【解答】解:由题意画出图形如图:直二面角α﹣l﹣β,点A∈α,AC⊥l,C为垂足,B∈β,BD⊥l,D为垂足,若AB=2,AC=BD=1,则D到平面ABC的距离转化为三棱锥D﹣ABC的高为h,所以AD=,CD=,BC=由VB﹣ACD=VD﹣ABC可知所以,h=故选C.【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点到平面的距离,考查转化思想的应用,等体积法是求解点到平面距离的基本方法之一,考查计算能力.7.(5分)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从中取出4本赠送给4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A.4种B.10种C.18种D.20种【考点】D3:计数原理的应用.【专题】11:计算题.【分析】本题是一个分类计数问题,一是3本集邮册一本画册,让一个人拿一本画册有4种,另一种情况是2本画册2本集邮册,只要选两个人拿画册C42种,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得到结果.【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分类计数问题,一是3本集邮册一本画册,从4位朋友选一个有4种,另一种情况是2本画册2本集邮册,只要选两个人拿画册C42=6种,根据分类计数原理知共10种,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分类计数问题,是一个基础题,这种题目可以出现在选择或填空中,也可以出现在解答题目的一部分中.8.(5分)曲线y=e﹣2x+1在点(0,2)处的切线与直线y=0和y=x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A.B.C.D.1【考点】6H: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函数f(x)在x=0处的导数,从而求出切线的斜率,再用点斜式写出切线方程,化成一般式,然后求出与y轴和直线y=x的交点,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所求即可.【解答】解:∵y=e﹣2x+1∴y'=(﹣2)e﹣2x∴y'|x=0=(﹣2)e﹣2x|x=0=﹣2∴曲线y=e﹣2x+1在点(0,2)处的切线方程为y﹣2=﹣2(x﹣0)即2x+y﹣2=0令y=0解得x=1,令y=x解得x=y=∴切线与直线y=0和y=x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以及两直线垂直的应用等有关问题,属于基础题.9.(5分)设f(x)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x≤1时,f(x)=2x(1﹣x),则=()A.﹣B.﹣C.D.【考点】3I:奇函数、偶函数;3Q:函数的周期性.【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得=f(﹣)=﹣f(),代入已知条件进行运算.【解答】解:∵f(x)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x≤1时,f(x)=2x(1﹣x),∴=f(﹣)=﹣f()=﹣2×(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的应用,以及求函数的值.10.(5分)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直线y=2x﹣4与C交于A,B两点,则cos∠AFB=()A.B.C.D.【考点】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已知中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直线y=2x﹣4与C交于A,B两点,我们可求出点A,B,F的坐标,进而求出向量,的坐标,进而利用求向量夹角余弦值的方法,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F点的坐标为(1,0)又∵直线y=2x﹣4与C交于A,B两点,则A,B两点坐标分别为(1,﹣2)(4,4),则=(0,﹣2),=(3,4),则cos∠AF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其中构造向量然后利用向量法处理是解答本题的重要技巧.11.(5分)已知平面α截一球面得圆M,过圆心M且与α成60°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N,若该球的半径为4,圆M的面积为4π,则圆N的面积为()A.7πB.9πC.11πD.13π【考点】MJ: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先求出圆M的半径,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求出OM的长,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从而求出ON的长,最后利用垂径定理即可求出圆N的半径,从而求出面积.【解答】解:∵圆M的面积为4π∴圆M的半径为2根据勾股定理可知OM=∵过圆心M且与α成60°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N∴∠OMN=30°,在直角三角形OMN中,ON=∴圆N的半径为则圆的面积为13π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面角的平面角,以及解三角形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12.(5分)设向量,,满足||=||=1,=﹣,<﹣,﹣>=60°,则||的最大值等于()A.2B.C.D.1【考点】9P: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求出的夹角;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作出图;结合图,判断出四点共圆;利用正弦定理求出外接圆的直径,求出最大值.【解答】解:∵,∴的夹角为120°,设,则;=如图所示则∠AOB=120°;∠ACB=60°∴∠AOB+∠ACB=180°∴A,O,B,C四点共圆∵∴∴由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得外接圆的直径2R=当OC为直径时,模最大,最大为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向量的运算法则、四点共圆的判断定理、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3.(5分)的二项展开式中,x的系数与x9的系数之差为0.【考点】DA:二项式定理.【专题】11:计算题.【分析】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通项,令x的指数分别取1,9求出x的系数与x9的系数;求出值.【解答】解:展开式的通项为令得r=2;令得r=18∴x的系数与x9的系数C202,C∴x的系数与x9的系数之差为C202﹣C=0故答案为:0【点评】本题考查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解决二项展开式的特定项问题.14.(5分)已知α∈(,π),sinα=,则tan2α=﹣.【考点】GG: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GS: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专题】11:计算题.【分析】利用题目提供的α的范围和正弦值,可求得余弦值从而求得正切值,然后利用二倍角的正切求得tan2α.【解答】解:由α∈(,π),sinα=,得cosα=﹣,tanα==∴tan2α==﹣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倍角的正切与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是个基础题.15.(5分)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点A∈C,点M的坐标为(2,0),AM为∠F1AF2的平分线,则|AF2|=6.【考点】KC:双曲线的性质.【专题】16:压轴题.【分析】利用双曲线的方程求出双曲线的参数值;利用内角平分线定理得到两条焦半径的关系,再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得到两条焦半径的另一条关系,联立求出焦半径.【解答】解:不妨设A在双曲线的右支上∵AM为∠F1AF2的平分线∴=又∵|AF1|﹣|AF2|=2a=6解得|AF2|=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内角平分线定理;考查双曲线的定义:解有关焦半径问题常用双曲线的定义.16.(5分)已知E、F分别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B1、CC1上,且B1E=2EB,CF=2FC1,则面AEF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等于.【考点】MJ: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31:数形结合.【分析】由题意画出正方体的图形,延长CB、FE交点为S连接AS,过B作BP⊥AS连接PE,所以面AEF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就是:∠BPE,求出BP与正方体的棱长的关系,然后求出面AEF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解答】解:由题意画出图形如图:因为E、F分别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B1、CC1上,且B1E=2EB,CF=2FC1,延长CB、FE交点为S连接AS,过B作BP⊥AS连接PE,所以面AEF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就是∠BPE,因为B1E=2EB,CF=2FC1,所以BE:CF=1:2所以SB:SC=1:2,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所以AS=a,BP=,BE=,在RT△PBE中,tan∠EP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作出二面角的棱,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考查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C=,a+c=b,求C.【考点】HU:解三角形.【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A﹣C等于得到A为钝角,根据诱导公式可知sinA与cosC相等,然后利用正弦定理把a+c=b化简后,把sinA换为cosC,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把左边变为一个角的正弦函数,给方程的两边都除以后,根据C和B 的范围,得到C+=B或C++B=π,根据A为钝角,所以C++B=π不成立舍去,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π,列出关于C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C的度数.【解答】解:由A﹣C=,得到A为钝角且sinA=cosC,利用正弦定理,a+c=b可变为:sinA+sinC=sinB,即有sinA+sinC=cosC+sinC=sin(C+)=sinB,又A,B,C是△ABC的内角,故C+=B或C++B=π(舍去),所以A+B+C=(C+)+(C+)+C=π,解得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诱导公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化简求值,是一道中档题.学生做题时应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角度范围的运用.18.(12分)根据以往统计资料,某地车主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0.5,购买乙种保险但不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0.3.设各车主购买保险相互独立.(Ⅰ)求该地1位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1种的概率;(Ⅱ)X表示该地的100位车主中,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车主数.求X的期望.【考点】C8:相互独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CH: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专题】11:计算题.【分析】(Ⅰ)首先求出购买乙种保险的概率,再由独立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率求出该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概率,然后求该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1种的概率即可.(Ⅱ)每位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概率均相等,故为独立重复试验,X服从二项分布,由二项分布的知识求概率即可.【解答】解:(Ⅰ)设该车主购买乙种保险的概率为P,则P(1﹣0.5)=0.3,故P=0.6,该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概率为(1﹣0.5)(1﹣0.6)=0.2,由对立事件的概率该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1种的概率1﹣0.2=0.8(Ⅱ)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概率为0.2,X~B(100,0.2)所以EX=100×0.2=20【点评】本题考查对立事件独立事件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即二项分布的期望等知识,考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9.(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CD=SD=1.(Ⅰ)证明:SD⊥平面SAB;(Ⅱ)求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的大小.【考点】LW:直线与平面垂直;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分析】(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SD垂直于面SAB中两条相交的直线SA,SB;在证明SD与SA,SB的过程中运用勾股定理即可(Ⅱ)求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的大小即利用平面SBC的法向量,当为锐角时,所求的角即为它的余角;当为钝角时,所求的角为【解答】(Ⅰ)证明: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BC⊥CD,AB=BC=2,CD=1∴A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2∴SA=2∵SD=1∴AD2=SA2+SD2∴SD⊥SA同理:SD⊥SB∵SA∩SB=S,SA,SB⊂面SAB∴SD⊥平面SAB(Ⅱ)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坐标系则A(2,﹣1,0),B(2,1,0),C(0,1,0),作出S在底面上的投影M,则由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知,M点一定在x轴上,又AB=BC=2,CD=SD=1.可解得MD=,从而解得SM=,故可得S(,0,)则设平面SBC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即取x=0,y=,z=1即平面SBC的一个法向量为=(0,,1)又=(0,2,0)cos<,>===∴<,>=arccos即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的大小为arcsin【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空间向量的基本知识,属于中档题.20.(12分)设数列{an}满足a1=0且.(Ⅰ)求{an}的通项公式;(Ⅱ)设,记,证明:Sn<1.【考点】8E:数列的求和;8H:数列递推式;8K: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Ⅰ)由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知,由此能求出{an}的通项公式.(Ⅱ)由==,能够证明Sn<1.【解答】解:(Ⅰ)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n∈N*).(Ⅱ)==,∴=1﹣<1.【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注意裂项求和法的合理运用.21.(12分)已知O为坐标原点,F为椭圆C:在y轴正半轴上的焦点,过F 且斜率为﹣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P满足.(Ⅰ)证明:点P在C上;(Ⅱ)设点P关于点O的对称点为Q,证明:A、P、B、Q四点在同一圆上.【考点】9S: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35:转化思想.【分析】(1)要证明点P在C上,即证明P点的坐标满足椭圆C的方程,根据已知中过F且斜率为﹣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P满足,我们求出点P的坐标,代入验证即可.(2)若A、P、B、Q四点在同一圆上,则我们可以先求出任意三点确定的圆的方程,然后将第四点坐标代入验证即可.【解答】证明:(Ⅰ)设A(x1,y1),B(x2,y2)椭圆C:①,则直线AB的方程为:y=﹣x+1 ②联立方程可得4x2﹣2x﹣1=0,则x1+x2=,x1×x2=﹣则y1+y2=﹣(x1+x2)+2=1设P(p1,p2),则有:=(x1,y1),=(x2,y2),=(p1,p2);∴+=(x1+x2,y1+y2)=(,1);=(p1,p2)=﹣(+)=(﹣,﹣1)∴p的坐标为(﹣,﹣1)代入①方程成立,所以点P在C上.(Ⅱ)设点P关于点O的对称点为Q,证明:A、P、B、Q四点在同一圆上.设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即(,),则过线段AB的中点且垂直于AB的直线方程为:y﹣=(x﹣),即y=x+;③∵P关于点O的对称点为Q,故0(0.0)为线段PQ的中点,则过线段PQ的中点且垂直于PQ的直线方程为:y=﹣x④;③④联立方程组,解之得:x=﹣,y=③④的交点就是圆心O1(﹣,),r2=|O1P|2=(﹣﹣(﹣))2+(﹣1﹣)2=故过P Q两点圆的方程为:(x+)2+(y﹣)2=…⑤,把y=﹣x+1 …②代入⑤,有x1+x2=,y1+y2=1∴A,B也是在圆⑤上的.∴A、P、B、Q四点在同一圆上.【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其中判断点与曲线关系时,所使用的坐标代入验证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12分)(Ⅰ)设函数,证明:当x>0时,f(x)>0.(Ⅱ)从编号1到100的100张卡片中每次随机抽取一张,然后放回,用这种方式连续抽取20次,设抽到的20个号码互不相同的概率为p,证明:.【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专题】14:证明题;16:压轴题.【分析】(Ⅰ)欲证明当x>0时,f(x)>0,由于f(0)=0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只须证明f(x)在[0,+∞)上是单调增函数即可.先对函数进行求导,根据导函数大于0时原函数单调递减即可得到答案.(Ⅱ)先计算概率P=,再证明<<,即证明99×98×…×81<(90)19,最后证明<e﹣2,即证>e2,即证19ln >2,即证ln,而这个结论由(1)所得结论可得【解答】(Ⅰ)证明:∵f′(x)=,∴当x>﹣1,时f′(x)≥0,∴f(x)在(﹣1,+∞)上是单调增函数,∴当x>0时,f(x)>f(0)=0.即当x>0时,f(x)>0.(Ⅱ)从编号1到100的100张卡片中每次随机抽取一张,然后放回,连续抽取20次,则抽得的20个号码互不相同的概率为P=,要证P<<.先证:P=<,即证<即证99×98×…×81<(90)19而99×81=(90+9)×(90﹣9)=902﹣92<90298×82=(90+8)×(90﹣8)=902﹣82<902…91×89=(90+1)×(90﹣1)=902﹣12<902∴99×98×…×81<(90)19即P<再证:<e﹣2,即证>e2,即证19ln>2,即证ln>由(Ⅰ)f(x)=ln(1+x)﹣,当x>0时,f(x)>0.令x=,则ln(1+)﹣=ln(1+)﹣>0,即ln>综上有:P<<【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单调性的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等,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函数、导数、不等式证明及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等知识.通过运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不等式问题,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数学(文)一轮:一课双测A +B 精练(四十六)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海淀区期末)已知直线l1:k1x +y +1=0与直线l2:k2x +y -1=0,那么“k1=k2”是“l1∥l2”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当0<k <12时,直线l1:kx -y =k -1与直线l2:ky -x =2k 的交点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3.(·长沙检测)已知直线l1的方程为3x +4y -7=0,直线l2的方程为6x +8y +1=0,则直线l1与l2的距离为( )A.85B.32 C .4D .84.若直线l1:y =k(x -4)与直线l2关于点(2,1)对称,则直线l2恒过定点( ) A .(0,4) B .(0,2) C .(-2,4)D .(4,-2)5.已知直线l1:y =2x +3,若直线l2与l1关于直线x +y =0对称,又直线l3⊥l2,则l3的斜率为( )A .-2B .-12C.12D .2 6.(·岳阳模拟)直线l 经过两直线7x +5y -24=0和x -y =0的交点,且过点(5,1).则l 的方程是( )A .3x +y +4=0B .3x -y +4=0C .x +3y -8=0D .x -3y -4=07.(·郑州模拟)若直线l1:ax +2y =0和直线l2:2x +(a +1)y +1=0垂直,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8.已知平面上三条直线x +2y -1=0,x +1=0,x +ky =0,如果这三条直线将平面划分为六部分,则实数k 的所有取值为________.9.(·临沂模拟)已知点P(4,a)到直线4x -3y -1=0的距离不大于3,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0.(·舟山模拟)已知1a +1b =1(a >0,b >0),求点(0,b)到直线x -2y -a =0的距离的最小值.11.(·荆州二检)过点P(1,2)的直线l 被两平行线l1:4x +3y +1=0与l2:4x +3y +6=0截得的线段长|AB|=2,求直线l 的方程.12.已知直线l :3x -y +3=0,求: (1)点P(4,5)关于l 的对称点;(2)直线x -y -2=0关于直线l 对称的直线方程.1.点P 到点A(1,0)和直线x =-1的距离相等,且点P 到直线y =x 的距离为22,这样的点P 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2.(·福建模拟)若点(m ,n)在直线4x +3y -10=0上,则m2+n2的最小值是( ) A .2B .22 C .4D .233.在直线l :3x -y -1=0上求一点P ,使得P 到A(4,1)和B(0,4)的距离之差最大. [答 题 栏]A 级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5.__________6._________B 级1.______2.______7.__________8.__________9.__________ 答 案高考数学(文)一轮:一课双测A+B 精练(四十六)A 级1.C2.B3.B4.B5.选A 依题意得,直线l2的方程是-x =2(-y)+3, 即y =12x +32,其斜率是12,由l3⊥l2,得l3的斜率等于-2.6.选C 设l 的方程为7x +5y -24+λ(x -y)=0,即(7+λ)x +(5-λ)y -24=0,则(7+λ)×5+5-λ-24=0.解得λ=-4.l 的方程为x +3y -8=0.7.解析:由2a +2(a +1)=0得a =-12.答案:-128.解析:若三条直线有两条平行,另外一条与这两条直线相交,则符合要求,此时k =0或2;若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也符合要求,此时k =1,故实数k 的所有取值为0,1,2.答案:0,1,29.解析:由题意得,点到直线的距离为|4×4-3×a -1|5=|15-3a|5.又|15-3a|5≤3,即|15-3a|≤15,解得,0≤a ≤10,所以a ∈[0,10].答案:[0,10]10.解:点(0,b)到直线x -2y -a =0的距离为d =a +2b 5=15(a +2b)⎝ ⎛⎭⎪⎫1a +1b =15⎝⎛⎭⎪⎫3+2b a +a b ≥15(3+22)=35+2105,当且仅当a2=2b2,a +b =ab ,即a =1+2,b =2+22时取等号.所以点(0,b)到直线x -2y -a =0的距离的最小值为35+2105. 11.解: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2=k(x -1),由⎩⎪⎨⎪⎧ y =kx +2-k ,4x +3y +1=0,解得A ⎝⎛⎭⎪⎫3k -73k +4,-5k +83k +4;由⎩⎪⎨⎪⎧y =kx +2-k ,4x +3y +6=0,解得B ⎝⎛⎭⎪⎫3k -123k +4,8-10k 3k +4.∵|AB|=2, ∴⎝ ⎛⎭⎪⎫53k +42+⎝ ⎛⎭⎪⎫5k 3k +42=2, 整理,得7k2-48k -7=0, 解得k1=7或k2=-17.因此,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7y -15=0或7x -y -5=0.12.解:设P(x ,y)关于直线l :3x -y +3=0的对称点为P ′(x ′,y ′).∵kPP ′·kl =-1,即y ′-yx ′-x ×3=-1.①又PP ′的中点在直线3x -y +3=0上, ∴3×x ′+x 2-y ′+y 2+3=0.②由①②得⎩⎪⎨⎪⎧x ′=-4x +3y -95,③ y ′=3x +4y +35.④(1)把x =4,y =5代入③④得x ′=-2, y ′=7,∴P(4,5)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2,7).(2)用③④分别代换x -y -2=0中的x ,y ,得关于l 的对称直线方程为-4x +3y -95-3x +4y +35-2=0, 化简得7x +y +22=0.B 级1.选C ∵点P 到点A 和定直线距离相等, ∴P 点轨迹为抛物线,方程为y2=4x. 设P(t2,2t),则22=|t2-2t|2,解得t1=1,t2=1+2,t3=1-2,故P 点有三个.2.选C 设原点到点(m ,n)的距离为d ,所以d2=m2+n2,又因为(m ,n)在直线4x +3y -10=0上,所以原点到直线4x +3y -10=0的距离为d 的最小值,此时d =|-10|42+32=2,所以m2+n2的最小值为4.3.解:如图所示,设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为B ′,连接AB ′并延长交l 于P ,此时的P 满足|PA|-|PB|的值最大.设B ′的坐标为(a ,b),则kBB ′·kl =-1, 即3·b -4a =-1.则a +3b -12=0.①又由于线段BB ′的中点坐标为⎝ ⎛⎭⎪⎫a 2,b +42,且在直线l 上,则3×a 2-b +42-1=0,即3a -b -6=0.②解①②,得a =3,b =3,即B ′(3,3). 于是AB ′的方程为y -13-1=x -43-4,即2x +y -9=0.解⎩⎪⎨⎪⎧3x -y -1=0,2x +y -9=0,得⎩⎪⎨⎪⎧x =2,y =5,即l 与AB ′的交点坐标为P(2,5).高考数学(文)一轮:一课双测A+B精练(四十)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三视图和直观图1.(·青岛摸底)如图,在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其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相同的是(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②棱长相等的直四棱柱是正方体;③有两条侧棱都垂直于底面一边的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④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1B.2C.3D.43.一个锥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下面选项中,不可能是该锥体的俯视图的是( )4.如图是一几何体的直观图、正视图和俯视图.在正视图右侧,按照画三视图的要求画出的该几何体的侧视图是( )5.如图△A′B′C′是△ABC的直观图,那么△ABC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6.(·东北三校一模)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侧视图的面积为( )A.2+3B.1+3C.2+23D.4+37.(·昆明一中二模)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体积为1,则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可能是下列图形中的________.(填入所有可能的图形前的编号) 2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四边形;④扇形;⑤圆8.(·安徽名校模拟)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9.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均为3,其正视图(主视图)和侧视图(左视图)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则正视图的周长为________.10.已知:图1是截去一个角的长方体,试按图示的方向画出其三视图;图2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试说明该几何体的构成.11.(·银川调研)正四棱锥的高为3,侧棱长为7,求侧面上斜高(棱锥侧面三角形的高)为多少?12.(·四平模拟)已知正三棱锥V-ABC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1)画出该三棱锥的直观图;(2)求出侧视图的面积.1.(·江西八所重点高中模拟)底面水平放置的正三棱柱的所有棱长均为2,当其正视图有最大面积时,其侧视图的面积为( )A.23B.3C.3D.42.(·深圳模拟)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矩形,平面ABCD⊥平面ABE,已知AB=2,AE=BE=3,且当规定正视方向垂直平面ABCD时,该几何体的侧视图的面积为22.若M,N分别是线段DE,CE上的动点,则AM+MN+NB的最小值为________.3.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正视图、侧视图如图1和2所示,其中正视图、侧视图均为边长为a的正方形.(1)请在图2指定的框内画出多面体的俯视图;(2)若多面体底面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线段AA1的中点,求证:OE∥平面A1C1C;(3)求该多面体的表面积.[答题栏]A级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5._________6._________B级 1.______2.______ 7.__________8.__________9.__________答案高考数学(文)一轮:一课双测A+B精练(四十)A级1.A2.A3.C4.B5.选B由斜二测画法知B正确.6.选D依题意得,该几何体的侧视图的面积等于22+12×2×3=4+ 3.7.解析:如图1所示,直三棱柱ABE-A1B1E1符合题设要求,此时俯视图△A BE是锐角三角形;如图2所示,直三棱柱ABC-A1B1C1符合题设要求,此时俯视图△ABC是直角三角形;如图3所示,当直四棱柱的八个顶点分别是正方体上、下各边的中点时,所得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符合题设要求,此时俯视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若俯视图是扇形或圆,体积中会含有π,故排除④⑤.。
【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理科数学

【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理科数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12题)1.设z=5+i,则i(+z)=()A.10i B.2i C.10D.﹣22.集合A={1,2,3,4,5,9},B={x|∈A},则∁A(A∩B)=()A.{1,4,9}B.{3,4,9}C.{1,2,3}D.{2,3,5}3.若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5y的最小值为()A.5B.C.﹣2D.4.记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S5=S10,a5=1,则a1=()A.﹣2B.C.1D.25.已知双曲线C:的左、右两个焦点分别为F1(0,-4),F2(0,4),点P (﹣6,4)在该双曲线上,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4B.3C.2D.6.设函数f(x)=,则曲线y=f(x)在点(0,1)处的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A.B.C.D.7.函数f(x)=﹣x2+(e x﹣e﹣x)sin x的区间[﹣2.8,2.8]的图像大致为()A.B.C.D.8.已知,则=()A.B.C.D.9.已知向量=(x+1,x),=(x,2),则()A.“⊥”的必要条件是“x=﹣3”B.“∥”的必要条件是“x=﹣3”C.“⊥”的充分条件是“x=0”D.“∥”的充分条件是“x=﹣1+”10.已知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α∩β=m.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n,则n∥α或n∥β②若m⊥n,则n⊥α,n⊥β③若n∥α,且n∥β,则m∥n④若n与α和β所成的角相等,则m⊥n其中,所有真命题的编号是()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11.在△ABC中,内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若,则sin A+sin C=()A.B.C.D.12.已知a,b,c成等差数列,直线ax+by+c=0与圆C:x2+(y+2)2=5交于A,B两点,则|AB|的最小值为()A.2B.3C.4D.6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共4题)13.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最大值是.14.已知甲、乙两个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均为r2和r1,母线长分别为2(r1﹣r2)和3(r1﹣r2),则两个圆台的体积之比=.15.已知a>1,,则a=.16.有6个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从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3次,每次取1个球.记m表示前两个球号码的平均数,记n表示前三个球号码的平均数,则m与n差的绝对值不超过的概率是.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共60分.(共5题)17.某工厂进行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从该工厂甲、乙两个车间的产品中随机抽取150件进行检验,数据如下:不合格总计优级品合格品品甲车间2624050乙车间70282100总计96522150(1)填写如下列联表:优级品非优级品甲车间乙车间能否有95%的把握认为甲、乙两车间产品的优级品率存在差异?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甲、乙两车间产品的优级品率存在差异?(2)已知升级改造前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率p=0.5.设为升级改造后抽取的n件产品的优级品率.如果,则认为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率提高了.根据抽取的150件产品的数据,能否认为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后,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率提高了?(≈12.247)附:,P(K2≥k)0.0500.0100.001k 3.841 6.63510.82818.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4S n=3a n+4.(1)求{a n}的通项公式;(2)设,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为T n.19.如图,在以A,B,C,D,E,F为顶点的五面体中,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DEF均为等腰梯形,BC∥AD,EF∥AD,AD=4,AB=BC=EF=2,,FB=,M为AD的中点.(1)证明:EM∥平面BCF;(2)求二面角A﹣EM﹣B的正弦值.20.已知函数f(x)=(1﹣ax)ln(1+x)﹣x.(1)当a=﹣2时,求f(x)的极值;(2)当x≥0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21.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F,点M(1,)在椭圆C上,且MF⊥x轴.(1)求C的方程;(2)过点P(4,0)的直线与椭圆C交于A,B两点,N为FP的中点,直线NB与MF交于Q,证明:AQ⊥y轴.四、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所选题号涂黑,多涂、错涂、漏涂均不给分,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第22题[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23题[选修4-5:不等式选讲](共2题)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坐标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ρcosθ+1.(1)写出C的直角坐标方程;(2)直线l:(t为参数),若C与l交于A、B两点,|AB|=2,求a的值.23.实数a,b满足a+b≥3.(1)证明:2a2+2b2>a+b;(2)证明:|a﹣2b2|+|b﹣2a2|≥6.【答案区】1.【答案】A【解析】【解答】解:据题意,,则,,所以故答案为:A.【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先求出,再求出的值,代入即可求出结果2.【答案】D【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而,利用代入法求解集合B,可得,此时,所以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集合A与集合B的运算求出集合B的所有元素,进而求出A∩B,即可求出∁A(A∩B)的结果.3.【答案】D【解析】【解答】解:据题意,先画出的可行域:如下图所示:法一:先把三条直线两两相交的交点求出得:,分别将这三点代入z=x﹣5y,则在A点时,z有最小值为;法二:由化简成:,此时,为的截距,并且截距有最大值,z有最小值,此时,在可行域内平移直线,在A点时,截距有最大值,此时z有最小值为.故答案为:D.【分析】首先画出可行域,法一:先求交点,直接代入交点比较即可得到结果;法二,对先化简得,利用截距最大,得到z的最小值即可得到结果. 4.【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S5=S10,则,化简得:5a1+35d=0,又a5=1,即解得故答案为:B.【分析】由S5=S10,a5=1,化成基本量a1与的,列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到结果.5.【答案】C【解析】【解答】解:据题意,由F1(0,-4),F2(0,4),则c=4,又P(﹣6,4)在该双曲线上,根据定义有:,根据两点坐标公式得:,,所以2a=4,则a=2;所以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焦点坐标得c得值,根据定义求得a的值,进而求出离心率.6.【答案】A【解析】【解答】解:由f(x)=,要求在点(0,1)处的切线,则,此时切线斜率利用点斜式,则切线方程为:,即3x-y+1=0;令,则;令,则;所以切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故答案为:A.【分析】利用求导先求出切线斜率,进而求出切线方程,即可求出与坐标轴的交点,进而求出结果.7.【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f(x)=﹣x2+(e x﹣e﹣x)sin x,则,所以f(x)为偶函数,根据图象排除AC选项,利用特殊值:当x=1时,,所以B符合.故答案为:B.【分析】先判断函数奇偶性,接着利用特殊值x=1,进而得到结果.8.【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利用齐次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得:,解得,则故答案为:B.【分析】利用齐次式化简得,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求解即可得到结果. 9.【答案】C【解析】【解答】解:=(x+1,x),=(x,2)当时,,则,解得或,所以A错误,C正确;同理,当,即,即,所以,B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利用平行垂直得坐标运算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即可得到结果. 10.【答案】A【解析】【解答】解:如图,对①,当,因为,,则,当,因为,,则,当既不在也不在内,因为,,则且,故①正确;对②,若,则与不一定垂直,n可以在面内,故②错误;对③,如图,过直线n分别作两平面与、分别相交于直线l1和直线I2,由,得,同理,根据基本事实四,则,所以.,所以,又∩=m,则,根据基本事实四,则,③正确;对于④,若n与α和β所成的角相等,根据同角定理,则,则④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借助正方体与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结果. 11.【答案】C【解析】【解答】解:由,根据正弦定理有:又因为,即,所以;根据余弦定理,所以,根据正弦定理得:,即,结合,因为所以,因为A,B,C是三角形的内角,所以所以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正弦定理化简出得,根据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化简得,结合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即可得到结果.12.【答案】C【解析】【解答】解:由a,b,c成等差数列,根据等差中项得:,将,代入直线方程,所以有,化简得:,则直线恒过定点;对于圆的方程x2+(y+2)2=5,圆心为,半径为,直线ax+by+c=0与圆C:x2+(y+2)2=5交于A,B两点,要求|AB|的最小值,只需,此时,,利用勾股定理有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题意,先判断出直线的定点坐标,结合圆的几何要素进行判断,当|AB|要取最小值,只需,结合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果.13.【答案】【第1空】5;【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二项式的通项为:并且假设展开式中第项系数最大,则此时第项系数大于第项系数;并且第项系数大于第项系数,建立不等式进行求解:,解得:,由因为k为正整数,则;所以.故答案为:5.【分析】先设展开式中第项系数最大,此时第项系数大于第项系数;并且第项系数大于第项系数,则建立不等式有,进而求出k即可求解.14.【答案】【第1空】;【解析】【解答】解:据题意,甲乙两个圆台的轴截面都是等腰梯形,可以利用构造直角三角形,结合勾股定理的计算得到圆台的高,即甲、乙两个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均为r2和r1,母线长分别为2(r1﹣r2)和3(r1﹣r2),所以甲圆台构造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2(r1﹣r2),而其中一条直角边为,则甲圆台的高为:;同理,乙圆台构造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3(r1﹣r2),则;此时,故答案为:..【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和圆台结构特征,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两圆台的高,再根据圆台的体积公式,直接代入计算即可得解.15.【答案】【第1空】64;【解析】【解答】解:由,利用换底公式将式子化成以2为底,即,对式子进行化简得:,即,利用因式分解得,所以或,因为a>1,所以,所以,即,故答案为:64.【分析】将利用换底公式转化成,接着化简式子,得到进而因式分解得到即可得到结果.16.【答案】【第1空】;【解析】【解答】解:从6个不同的球中不放回地抽取3次,共有种,设前两个球的号码为,第三个球的号码为,则,,则,故,,所以,若,则,则为:,故有2种,若,则,则为:,,故有10种,当,则,则为:,,故有16种,当,则,同理有16种,当,则,同理有10种,当,则,同理有2种,共与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时不同的抽取方法总数为,故所求概率为.故答案为:.【分析】利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先根据题意进行全排列可求基本事件的总数,设前两个球的号码为,第三个球的号码为,则,就的不同取值分类讨论后列出对应事件的数量,进而利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求解即可得到结果.17.【答案】(1)解:根据题意可得列联表如下所示:优级品非优级品总数甲车间262450乙车间7030100总计9654150将上面的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又因为,所以有的把握认为甲、乙两车间产品的优级品率存在差异,没有的把握认为甲,乙两车间产品的优级品率存在差异.(2)解: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后,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的频率为,所以用频率估计概率可得,根据题意,升级改造前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率,则,可知,所以可以认为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后,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率提高了.【解析】【分析】(1)将列联表进行补充,并将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到解果;(2)根据题意先计算出,在代入进行计算比较,即可得到结论. 18.【答案】(1)解:当时,,解得.当时,,所以即,而,故,故,∴数列是以4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2)解:,所以故所以,.【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由S n与a n之间的关系,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求得与的表达式,结合化简即可得到结果;(2)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即可得到结果.19.【答案】(1)证明:根据题意,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过B作交于,连接,因为四边形为等腰梯形,,所以,由(1)可知为平行四边形,则,又,所以为等边三角形,为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OBA,所以,又因为四边形为等腰梯形,为中点,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为等腰三角形,与底边上中点重合,,,利用勾股定理得,所以,所以两两垂直,所以以方向为轴,方向为轴,方向为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则,又,即,则,所以,则,故二面角的正弦值为.【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由得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进而证明,结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果;(2)作交于,连接,易证三线两两垂直,利用建系法求出二面角夹角余弦公式即可得到结果.20.【答案】(1)解:当时,f(x)的定义域为,所以,故,因为在上为增函数,根据单调性的性质,所以在上为增函数,又因为,故当时,,当时,,故在处取极小值且极小值为,无极大值.(2)解:因为,所以,设,则,当时,,故在上为增函数,又,即,所以在上为增函数,故.当时,当时,,故在上为减函数,故在上,即在上即为减函数,故在上,不合题意,舍去.当,此时在上恒成立,同理可得在上恒成立,不合题意,舍去;综上,.【解析】【分析】(1)求出函数的导数,根据导数的单调性结合零点存在性定理(考察隐零点问题)即可求出函数的极值.(2)求出函数的二阶导数,根据、、进行分类讨论后可得参数的取值范围.(分离参数,进行求导运算同样也是可以拿分的)21.【答案】(1)解:设,由题设有且,故,解得,,故椭圆方程为.(2)解:直线的斜率必定存在,设,,,由可得,故,故,又根据韦达定理得:,而,故直线,故,所以,故,即轴.【解析】【分析】(1)设,根据的坐标及轴可求基本量,故可求椭圆方程.(2)设,,,联立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用的坐标表示,结合韦达定理化简前者可得,故可证轴.22.【答案】(1)解:由,将代入,故可得,两边平方后得:.(2)解:对于直线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得直线的普通方程为.联立,得,,所以,设,根据韦达定理,所以,则,解得【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即可得到的直角方程.(2)将直线的新的参数方程代入的直角方程,将直线的直角方程与曲线的直角方程联立,结合弦长公式可求的值.23.【答案】(1)证明:因为,当时等号成立,则,因为,所以;(2)证明:【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利用放缩法,结合做差法比较两个式子大小,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到结果.(2)根据绝对值不等式并结合(1)中结论即可证明.。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全国乙卷)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数 学(理科)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地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地解析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解析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地。
1.设全集{1,2,3,4,5}U =,集合M 满足{1,3}U M =ð,则( )A .2M ∈B .3M ∈C .4M ∉D .5M∉2.已知12i z =-,且0z az b ++=,其中a ,b 为实数,则( )A .1,2a b ==-B .1,2a b =-=C .1,2a b ==D .1,2a b =-=-3.已知向量,a b 满足||1,||3,|2|3==-=a b a b ,则⋅=a b ( )A .2-B .1-C .1D .24.嫦娥二号卫星在完成探月任务后,继续进行深空探测,成为我国第一颗环绕太阳飞行地人造行星,为研究嫦娥二号绕日周期与地球绕日周期地比值,用到数列{}n b :1111b α=+,212111b αα=++,31231111b ααα=+++,…,依此类推,其中(1,2,)k k α*∈=N .则()A .15b b <B .38b b <C .62b b <D .47b b <5.设F 为抛物线2:4C y x =地焦点,点A 在C 上,点(3,0)B ,若||||AF BF =,则||AB =( )A .2B .22C .3D .326.执行下边地程序框图,输出地n =()位:3m ),得到如下数据:样本号i 12345678910总和根部横截面积ix 0.040.060.040.080.080.050.050.070.070.060.6材积量i y 0.250.400.220.540.510.340.360.460.420.403.9并计算得10101022iii i i=1i=1i=10.038, 1.6158,0.2474xy x y ===∑∑∑.(1)估计该林区这种树木平均一棵地根部横截面积与平均一棵地材积量;(2)求该林区这种树木地根部横截面积与材积量地样本相关系数(精确到0.01);(3)现测量了该林区所有这种树木地根部横截面积,并得到所有这种树木地根部横截面积总和为2186m .已知树木地材积量与其根部横截面积近似成正比.利用以上数据给出该林区这种树木地总材积量地估计值.附:相关系数i=122=1=1()(), 1.89617()7().3nii n niii i x x y y r x x y y -=-≈--∑∑∑.20.(12分)已知椭圆E 地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x 轴、y 轴,且过()30,2,,12A B ⎛--⎫⎪⎝⎭两点.(1)求E 地方程;(2)设过点()1,2P -地直线交E 于M ,N 两点,过M 且平行于x 轴地直线与线段AB 交于点T ,点H 满足MT TH =.证明:直线HN 过定点.21.(12分)已知函数()()ln 1exf x x ax -=++.(1)当1a =时,求曲线()y f x =在点()()0,0f 处地切线方程;(2)若()f x 在区间()()1,0,0,-+∞各恰有一个零点,求a 地取值范围.(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地第一题计分.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地参数方程为3cos 2,2sin x t y t⎧=⎪⎨=⎪⎩(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l 地极坐标方程为sin 03m ⎛⎫⎪⎝=⎭π++ρθ.(1)写出l 地直角坐标方程;(2)若l 与C 有公共点,求m 地取值范围.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10分) 已知a ,b ,c 都是正数,且3332221a b c ++=,证明:(1)19abc ≤;(2)12a b c b c a c a b abc++≤+++.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科)参考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地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地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地.1. A2. A3. C.4. D5. B6. B7. A8. D9. C 10.D 11. C12. D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31014. ()()222313x y -+-=或()()22215x y -+-=或224765339x y ⎛⎫⎛⎫-+-= ⎪ ⎪⎝⎭⎝⎭或()2281691525x y ⎛⎫-+-= ⎪⎝⎭;15. 316. 1,1e ⎛⎫ ⎪⎝⎭三、解答题:共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卷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60分.17. (1)证明:因为()()sin sin sin sin C A B B C A -=-,所以sin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C A B C B A B C A B A C -=-,所以2222222222222a c b b c a a b c ac bc ab ac bc ab +-+-+-⋅-⋅=-⋅,即()22222222222a cb a bc b c a +-+--+-=-,所以2222a b c =+;(2)解:因为255,cos 31a A ==,由(1)得2250b c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a b c bc A =+-, 则50502531bc -=,所以312bc =,故()2222503181b c b c bc +=++=+=,所以9b c +=,所以ABC 地周长为14a b c ++=.18. (1)因为AD CD =,E 为AC 地中点,所以AC DE ⊥;在ABD △和CBD 中,因为,,B A C D CD ADB DB DB D ∠=∠==,所以ABD CBD ≌△△,所以AB CB =,又因为E 为AC 地中点,所以AC BE ⊥;又因为,DE BE ⊂平面BED ,DE BE E ⋂=,所以AC ⊥平面BED ,因为AC ⊂平面ACD ,所以平面BED ⊥平面ACD .(2)连接EF ,由(1)知,AC ⊥平面BED ,因为EF ⊂平面BED ,所以AC EF ⊥,所以1=2AFC S AC EF ⋅△,当EF BD ⊥时,EF 最小,即AFC △地面积最小.因为ABD CBD ≌△△,所以2CB AB ==,又因为60ACB ∠=︒,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因为E 为AC 地中点,所以1AE EC ==,3BE =,因为AD CD ⊥,所以112DE AC ==,在DEB 中,222DE BE BD +=,所以BE DE ⊥.以E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下图所示地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则()()()1,0,0,0,3,0,0,0,1A B D ,所以()()1,0,1,1,3,0AD AB =-=-,设平面ABD 地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030n AD x z n AB x y ⎧⋅=-+=⎪⎨⋅=-+=⎪⎩ ,取3y =,则()3,3,3n = ,又因为()331,0,0,0,,44C F ⎛⎫- ⎪ ⎪⎝⎭,所以331,,44CF ⎛⎫= ⎪ ⎪⎝⎭ ,所以643cos ,77214n CF n CF n CF⋅===⨯,设CF 与平面ABD 所成地角地正弦值为02πθθ⎛⎫≤≤⎪⎝⎭,所以43sin cos ,7n CF θ== ,所以CF 与平面ABD 所成地角地正弦值为437.19.(1)样本中10棵这种树木地根部横截面积地平均值(1)解:设椭圆E 地方程为221mx ny +=,过()30,2,,12A B ⎛--⎫⎪⎝⎭,则41914n m n =⎧⎪⎨+=⎪⎩,解得13m =,14n =,所以椭圆E 地方程为:22143y x +=.(2)3(0,2),(,1)2A B --,所以2:23+=AB y x ,①若过点(1,2)P -地直线斜率不存在,直线1x =.代入22134x y+=,可得26(1,)3M ,26(1,)3N -,代入AB 方程223y x =-,可得26(63,)3T +,由MT TH = 得到26(265,)3H +.求得HN 方程:26(2)23y x =--,过点(0,2)-.②若过点(1,2)P -地直线斜率存在,设1122(2)0,(,),(,)kx y k M x y N x y --+=.联立22(2)0,134kx y k x y --+=⎧⎪⎨+=⎪⎩得22(34)6(2)3(4)0k x k k x k k +-+++=,可得1221226(2)343(4)34k k x x k k k x x k +⎧+=⎪⎪+⎨+⎪=⎪+⎩,12222228(2)344(442)34k y y k k k y y k -+⎧+=⎪⎪+⎨+-⎪=⎪+⎩,且1221224(*)34kx y x y k -+=+联立1,223y y y x =⎧⎪⎨=-⎪⎩可得111113(3,),(36,).2y T y H y x y ++-可求得此时1222112:()36y y HN y y x x y x x --=-+--,将(0,2)-,代入整理得12121221122()6()3120x x y y x y x y y y +-+++--=,将(*)代入,得222241296482448482436480,k k k k k k k +++---+--=显然成立,综上,可得直线HN 过定点(0,2).-21. (1)()f x 地定义域为(1,)-+∞当1a =时,()ln(1),(0)0e xxf x x f =++=,所以切点为(0,0)11(),(0)21ex xf x f x ''-=+=+,所以切线斜率为2所以曲线()y f x =在点(0,(0))f 处地切线方程为2y x =(2)()ln(1)e xax f x x =++()2e 11(1)()1e (1)e x x xa x a x f x x x '+--=+=++设()2()e 1xg x a x=+-1︒若0a >,当()2(1,0),()e 10x x g x a x ∈-=+->,即()0f x '>所以()f x 在(1,0)-上单调递增,()(0)0f x f <=故()f x 在(1,0)-上没有零点,不合题意2︒若10a -……,当,()0x ∈+∞,则()e 20xg x ax '=->所以()g x 在(0,)+∞上单调递增所以()(0)10g x g a >=+…,即()0f x '>所以()f x 在(0,)+∞上单调递增,()(0)0f x f >=故()f x 在(0,)+∞上没有零点,不合题意3︒若1a <-(1)当,()0x ∈+∞,则()e 20x g x ax '=->,所以()g x 在(0,)+∞上单调递增(0)10,(1)e 0g a g =+<=>所以存在(0,1)m ∈,使得()0g m =,即()0'=f m 当(0,),()0,()x m f x f x '∈<单调递减当(,),()0,()x m f x f x '∈+∞>单调递增所以当(0,),()(0)0x m f x f ∈<=当,()x f x →+∞→+∞所以()f x 在(,)m +∞上有唯一零点又(0,)m 没有零点,即()f x 在(0,)+∞上有唯一零点(2)当()2(1,0),()e 1x x g x a x∈-=+-设()()e 2x h x g x ax '==-()e 20x h x a '=->所以()g x '在(1,0)-单调递增1(1)20,(0)10eg a g ''-=+<=>所以存在(1,0)n ∈-,使得()0g n '=当(1,),()0,()x n g x g x '∈-<单调递减当(,0),()0,()x n g x g x '∈>单调递增,()(0)10g x g a <=+<又1(1)0eg -=>所以存在(1,)t n ∈-,使得()0g t =,即()0f t '=当(1,),()x t f x ∈-单调递增,当(,0),()x t f x ∈单调递减有1,()x f x →-→-∞而(0)0f =,所以当(,0),()0x t f x ∈>所以()f x 在(1,)t -上有唯一零点,(,0)t 上无零点即()f x 在(1,0)-上有唯一零点所以1a <-,符合题意所以若()f x 在区间(1,0),(0,)-+∞各恰有一个零点,求a 地取值范围为(,1)-∞-(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按所做地第一题计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2.(1)因l :sin 03m πρθ⎛⎫ ⎪⎝+⎭+=,所以1sin 2ρθ⋅为。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理)2021年普通初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纲要--数学(理)(必修+选修Ⅱ)Ⅰ.考试性质普通初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与的选拔性考试,初等学校依据考生效果,按已确定的招生方案,德、智、体、片面权衡,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要求«普通初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纲要(文科2021年版)»中的数学科局部,依据普通初等学校正重生文明素质的要求,依据国度教育部2021 年公布的«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课程方案»和«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数学教学纲要»的必修课与选修Ⅱ的教学内容,作为理工农医类高考数学科试题的命题范围。
数学科的考试,依照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察才干的原那么,确立以才干立意命题的指点思想,将知识、才干与素质的考察融为一体,片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扬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察中学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考察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一、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才干要求和特性质量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数学教学纲要»所规则的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那么、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知识的要求,依此为了解、了解和掌握、灵敏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理性的看法,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效果中识别它.(2)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入的理性看法,可以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应用知识处置有关效果.(3)灵敏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络,能运用所列知识剖析和处置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效果.2.才干要求才干是指思想才干、运算才干、空间想象才干以及实际才干和创新看法.(1)思想才干:会对效果或资料停止观察、比拟、剖析、综合、笼统与概括;会用类比、归结和归结停止推理;能契合逻辑地、准确地停止表述.数学是一门思想的迷信,思想才干是数学学科才干的中心.数学思想才干是以数学知识为素材,经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结笼统、契合表示、运算求解、归结证明和形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方式、数量关系和数学形式停止思索和判别,构成和开展理性思想,构成数学才干的主体.(2)运算才干:会依据法那么、公式停止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置;能依据效果的条件和目的,寻觅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依据要求对数据停止估量和近似计算.运算才干是思想才干和运算技艺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 运算才干包括剖析运算条件、探求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顺序等一系列进程中的思想才干,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进程中遇到阻碍而调整运算的才干以及实施运算和计算的技艺.(3)空间想象才干:能依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依据图形想象出直观笼统;能正确地剖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停止分解、组合与变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腕笼统地提醒效果的实质.空间想象才干是对空间方式的观察、剖析、笼统的才干.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才干.识图是指观察研讨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文字言语和契合言语转化为图形言语,以及对图形添加辅佐图形或对图形停止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才干高层次的标志.(4)实际才干: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处置效果,包括处置在相关学科、消费、生活中复杂的数学效果;能了解对效果陈说的资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停止归结、整理和分类,将实践效果笼统为数学效果,树立数学模型;能运用相关的数学方法处置效果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言语正确地表述和说明.实际才干是将客观事物数学化的才干.主要进程是依据理想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结设想数学形式,将理想效果转化为数学效果,并加以处置.(5)创新看法: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腕剖析信息,综合与灵敏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停止独立的思索、探求和研讨,提出处置效果的思绪,发明性地处置效果.创新看法是理性思想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效果的观察、猜想、笼统、概括、证明,是发现效果和处置效果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水平越高,显示出的创新看法也就越强.3.特性质量要求特性质量是指考生集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看法数学的迷信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肉体,构成慎重思想的习气,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制紧张心情,以平和的心态参与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迷信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打败困难的决计,表达锲而不舍的肉体.二、考察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议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入的内在联络,包括各局部知识在各自开展进程中的纵向联络和各局部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络,要擅长从实质上抓住这些联络,进而经过火类、疏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结构框架.(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察,要既片面又突出重点,关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络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掩盖面.从学科的全体高度和思想价值的高度思索效果,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察到达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察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笼统和概括的考察,考察时必需要与数学知识想结合,经过数学知识的考察,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了解;要从学科的全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水平.(3)对数学才干的考察,强调以才干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效果入手,掌握学科的全体意义,用一致的数学观念组织资料.侧重表达对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敏的运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才干,从而检测出考生集体理性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才干的考察,以思想才干为中心,全民考察各种才干,强调综合性、运用性,并切合考生实践.对思想才干的考察贯串于全卷,重点表达对理性思想的考察,强调思想的迷信性、严谨性、笼统性.对运算才干的考察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察,考察时以代数运算为主,同时也考察预算、简算.对空间想象才干的考察,主要表达在对文字言语、符号言语及图形言语三种言语的相互转化,表现为对图形的识别、了解和加工,考察时要与运算才干、逻辑思想才干想结合. (4)对实际才干的考察主要采用途理运用效果的方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进生活,背景公允,控制难度的原那么,试题设计要切合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思索先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阅历,使数学运用效果的难度契合考生的水平.(5)对创新看法的考察是对高层次理性思想的考察.在考试中创设比拟新颖的效果情境,结构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效果,要注重效果的多样化,表达思想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察数学主体内容,表达数学素质的试题;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研讨型、探求型、开放型的试题.数学科的命题,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察,注重对数学才干的考察,注重展现数学的迷信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统筹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理想性,注重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水平,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努力完成片面考察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Ⅲ.考试内容1.平面向量考试内容: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考试要求:(1)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置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效果,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2.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结合词.四种命题.充沛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选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括、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复杂的集合.(2)了解逻辑结合词或、且、非的含义.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沛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3.函数考试内容: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大.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运用.考试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别一些复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复杂函数的反函数.(4)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5)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可以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处置某些复杂的实践效果.4.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相对值的不等式.考试要求:(1)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复杂的运用.(3)掌握剖析法、综合法、比拟法证明复杂的不等式.(4)掌握复杂不等式的解法.(5)了解不等式│a│-│b││a+b││a│+│b│.5.三角函数考试内容:角的概念的推行.弧度制.恣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cos2=1,sin/cos=tan,tancot=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x+)的图像.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三角函数值求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考试要求:(1)了解恣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停止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了解恣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停止复杂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x+)的简图,了解 A,,的物理意义.(6)会由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 arccosx arctanx表示.(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6.数列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考试要求:(1)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依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处置复杂的实践效果.(3)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处置复杂的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