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疾病诊疗常规
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妇产科是专门负责妇女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其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接诊与病史采集1.医生应亲自接待并询问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生活史等。
2.详细了解患者的生理周期,初潮、经期、周期长短、经量、痛经等情况。
3.对于怀孕患者,需详细询问孕龄、孕程、胎动、羊水情况等相关信息。
二、体格检查1.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两部分。
2.全身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对其他系统的检查。
3.妇科检查主要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和附件的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1.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型、乙肝五项等。
2.特殊实验室检查包括妊娠相关指标、性激素、乳腺彩超、细菌培养等。
3.超声检查是妇产科常见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经阴道超声、经腹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等。
四、内窥镜检查1.能够通过阴道或宫腔内镜直接观察宫颈、子宫腔等部位,并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
2.内窥镜检查常用于宫颈病变、宫腔息肉、宫腺肌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常见手术操作包括刮宫术、宫腔镜手术、剖腹产术、子宫肌瘤切除术等。
2.操作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适应症、手术风险及术前准备工作。
3.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无菌操作。
六、妇科治疗常规1.适当使用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进行症状治疗。
2.对于一些妇科常见疾病,如宫颈糜烂、盆腔炎、月经失调等,可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
3.诸如宫颈锥切术、宫内节育器放置等治疗措施,则需要在规范的环境下进行。
在妇产科诊疗过程中,医生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诊疗,注意文明执业,关注患者的隐私权,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也应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诊疗工作的质量与安全。
妇产临床诊疗常规

妇产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中央性前置胎盘(一)定义:指28周后胎盘覆盖于子宫内口处。
(二)诊断依据。
1.症状:在妊娠晚期(少数在妊娠中期)出现无痛性阴道出血,可导致贫血或休克。
2.体格检查:子宫底高度与停经月份相符,但胎先露高浮,或为异常胎位。
耻骨联合上缘先露下方有时可闻吹风样杂音,速率和孕妇脉搏一致。
3.超声检查胎盘盖过子宫内口。
(三)辅助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和交叉配血;(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查者);(4)心电图;(5)B超(需注意观察胎盘有无植入可能)和胎儿监护。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胎儿脐动脉S/D比值、血粘度、大便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等。
(四)治疗方案1.急诊剖宫产:根据病情需要行急诊剖宫产者。
2.计划性剖宫产:妊娠>36周。
3.选择用药:抗菌药物、宫缩剂、止血药。
4.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5.住院时间7-14天(五)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生命体征平稳。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过期妊娠(一)定义:平时月经规则,妊娠达到或者超过42周尚未分娩者。
(二)诊断依据。
1.以末次月经计算:停经达到或超过42周(294日)尚未分娩者。
2.根据排卵日计算:根据基础体温提示的排卵期推算若排卵后280日仍未分娩者。
3.B超检查确定孕周:妊娠5-12周内以胎儿顶臀径推算预产期,妊娠12-20周内以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推算预产期。
4.其他:妊娠最初血、尿HCG增高的时间、早孕反应出现时间、胎动开始时间以及早孕期妇科检查发现的子宫大小均有助于推算预产期。
(三)辅助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和交叉配血;(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查者);(4)心电图;(5)B超和胎儿监护。
妇产科诊疗常规目录

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XXXXXX医院二OO九年八月修订目录第一章产科疾病•1、产前检查12、正常分娩23、难产处理5(1)产力异常5〔附〕子宫收缩环6(2)骨产道异常6(3)胎位及胎儿异常7①枕后位(枕横位)7②颜面位8・③臀位8④横位•⑤巨大胎儿。
・••10⑥无脑儿10⑦脑积水114、妊娠病理11(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2)过期妊娠14(3)双胎15(4)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15(5)死胎17(6)羊水过少17(7)羊水过多18(8)前置胎盘18(9)胎盘早期剥离20(10)早产21(11)前次剖宫产22(12)疤痕子宫225、妊娠合并症22(1)妊娠合并贫血22(2)妊娠合并心脏病24(3)妊娠合并心律失常26(4)围产期心肌病26(5)妊娠合并卵巢肿瘤27(6)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27(7)妊娠合并慢性肾炎28(8)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29(9)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29(10)妊娠合并急腹症30①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30②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30・③妊娠合并胆囊炎及胆石症31・④妊娠期急腹症手术应注意的问题32-6、产科手术32(1)剖宫产.・.・・32(2)会阴切开缝合术34(3)产钳术35(4)胎头吸引术37(5)外倒转术38(6)臀位助产术39(7)臀位牵引术39(8)宫颈探查术39(9)人工剥离胎盘术39(10)清宫术39(11)子宫腔纱布条填塞术40-(12)引产术407、分娩期并发症42(1)先兆子宫破裂42(2)子宫破裂42(3)产后出血(PPH)43(4)胎膜早破45(5)脐带先露及脐带脱垂466)羊水栓塞46・8、产后疾病48(1)晚期产后出血48(2)产褥感染48(3)会阴阴道炎48(4)................................................................................................................................... 子宫内膜炎48(5) ..................................................................................................................................... 产后尿储留49(6)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炎49(7)败血症49(8) ..................................................................................................................................... 乳胀与乳头毅裂509、产科危重病人抢救(MICU)50(1)心跳骤停、心肺复苏50(2)产科抢救51(3)呼吸衰竭抢救51(4)产科休克抢救52(5)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诊断与处理53(6)急性子宫内翻症58第二章妇科疾病60-1、外阴病变60(1)外阴痰痒症60(2)硬化性萎缩性苔鲜60(3)增生性营养障碍60(4)前庭大腺炎61(5)外阴溃疡61(6)外阴仓U伤612、女性生殖器炎症61(1)滴虫性阴道炎61(2)霉菌性阴道炎62(3)老年性阴道炎62(4)非特异性阴道炎62(5)子宫颈炎62①急性子宫颈炎84-②慢性子宫颈炎62-(6)子宫内膜炎63(7)盆腔炎64①急性盆腔炎64-②慢性盆腔炎及亚急性盆腔炎64・3、早、中期妊娠疾病65(1)流产65①先兆流产65•②不全流产66・③完全流产66④习惯性流产66(2)妊娠剧吐66(3)异位妊娠664、妇科肿瘤67(1)外阴癌67(2)子宫颈癌68(3)子宫肌瘤69(4)子宫内膜癌70(5)卵巢肿瘤71(6)滋养细胞肿瘤72(7)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725、内分泌疾病73(1)功能性子宫出血病73①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74②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74(2)经前期紧张综合症75(3)子宫内膜异位症75(4)子宫腺肌病766、损伤性疾病76(1)尿瘩76(2)直肠阴道痰76(3)子宫脱垂77(4)陈旧性会阴m度撕裂777、女性生殖器官畸形78(1)先天性无阴道78(2)阴道横隔78(3)阴道纵隔或斜隔78(4)子宫发育异常78第三章生殖健康科及计划生育疾病79・1、计划生育手术常规79(1)宫内节育器放置常规79(2)宫内节育器取出常规83(3)输卵管结扎术常规84(4)负压吸宫术常规86(5)钳刮术常规.87(6)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早期妊娠常规88(7)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中期妊娠引产常规89(8)水囊引产常规91(9)经腹剖宫取胎术92-2、复杂计划生育并发症处理常规93(1)终止妊娠并发症93(2)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963、输卵管吻合术(再通术)974、清宫术985、输卵管通液术996、女性不孕症1007、高泌乳素血症及闭经泌乳综合征1018、多囊卵巢综合征1039、闭经10510、淋病10711、尖锐湿疵108第四章妇产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程108 1、内窥镜检查108(1)腹腔镜108①检查性腹腔镜108②手术性腹腔镜109(2)宫腔镜检查111(3)阴道镜检查1112、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1133、宫颈活检1134、宫颈粘液检查1135、取内膜术1146、诊断性刮宫1147、后弯隆穿刺术1158、子宫输卵管造影术1159、宫颈息肉摘除术11610、激光治疗117。
妇产科诊疗常规

导读:(二)把常规制备得染色体新鲜片子放入5%氢氧化钡溶液中处理30秒,(四)开始抽出羊水2ml只能作测AFP用,不能送培养,因其可能混有母血、(五)穿刺抽吸次数不能大于3次,避免引起流产及胎儿损伤。
(六)如羊水混有母血,应加入肝素防凝血,抽吸出得羊水应立即送实验室接种、四、术后注意事项(一)穿刺结束后孕妇卧床休息一小时(二)有宫缩、流血、流水随诊。
(三)免重体力劳动二周、(四)适当使用抗菌素及安胎(四)开始抽出羊水2ml只能作测AFP用,不能送培养,因其可能混有母血。
(五)穿刺抽吸次数不能大于3次,避免引起流产及胎儿损伤。
(六)如羊水混有母血,应加入肝素防凝血,抽吸出得羊水应立即送实验室接种、四、术后注意事项(一)穿刺结束后孕妇卧床休息一小时(二)有宫缩、流血、流水随诊。
(三)免重体力劳动二周、(四)适当使用抗菌素及安胎药。
(五)预约二周后复诊。
经皮脐静脉穿刺取血术一、适应症:有以下适应症得孕18周以上得孕妇。
(一)35岁以上得高龄孕妇;(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三)某些遗传代谢缺陷、基因异常得产前诊断;(四)诊断胎儿血液疾病:血红蛋白病、血友病、溶血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异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五)用于胎儿宫内治疗:如输血或药物治疗;(六)孕期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药物、化学物质、射线、病毒感染等。
二、禁忌症:(一)先兆流产。
(二)妊娠合并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重度贫血,凝血机制障碍者、(三)单纯社会问题要求预测胎儿性别。
三、注意事项(一)术前与家人交代可能出现得并发症。
(二)B超确定胎盘及脐带位置、纵、横切较能清楚显示脐蒂处为穿刺点。
(三)如脐蒂显示不清,可穿刺脐带得游离段。
(四)术中抽到血后,要鉴定确为胎儿血。
(五)一般抽血2—8ml,不宜过多,注射器及穿刺针应先抽吸肝素以抗凝。
(六)穿刺次数不能多于2次,穿刺后观察脐带渗血情况。
四、术后注意事项(一)拔除穿刺针后压迫穿刺点3—5分钟。
(二)B超继续观察脐带、胎盘穿刺处有无出血及胎心胎动情况。
妇产科诊疗常规

妇产科诊疗常规妇产科诊疗常规第一节妊娠诊断早孕早孕指怀孕开始至12周一. 临床表现:二. 1、停经史,育龄期月经正常妇女,有性生活史。
2、早孕反应:胃肠功能紊乱、恶心、偏食、头晕、嗜睡、乏力、心慌气短。
3、尿频。
4、乳房胀痛,乳头,乳晕着色,周边深褐色小结节二. 体征。
1、阴道粘膜,充血着色,呈紫蓝色。
2、宫颈着色变软,子宫峡部极软,出现Hegar氏征,子宫呈球型,饱满,变软;孕12周出盆腔,耻联上可及。
三.辅助检查1、血、尿HCG。
2、黄体酮试验:黄体酮20mg,im qd×3天,停药7天无流血,可能早孕。
3、基础体温(BBT)测定,BBT呈双相,高温相持续18日,早孕可能。
4、宫颈粘液,无羊齿状结晶(但干扰多,准确性差)。
5、超声检查:宫腔内见圆形光环,并见胎心规律搏动或孕囊。
四.诊断要点11. 有停经史.2. 尿妊娠试验(+).3. 妇检子宫增大4. 超声检查宫孕中孕:妊娠第13-27周末活胎一.临床表现1、停经史及早孕诊断。
2、子宫随妊娠周数增大。
3、胎动:妊娠18-20周后可自觉二.体征1、胎心音:妊娠18-20周后,可经腹壁闻及胎心音。
2、胎体:妊娠20周后,可以经腹壁触及胎体。
3. 妇检或腹部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三.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A超,B超,超声多普勒。
2. 胎儿心电图.四.诊断要点21. 有停经史.2. 子宫增大3. 可闻及胎心4. 超声检查可示宫孕晚孕:妊娠28周后活胎一. 临床表现1、早期、中期的妊娠过程。
2、乳房增大,初乳分泌。
3、皮肤色素增加及腹纹出现。
二.体征子宫增大,可扪及胎方位,闻及胎心,胎动正常。
三.辅助检查1.B超检查。
2.胎儿心电图,胎监。
四.诊断要点1. 有停经史,并有胎动2. 腹部检查可扪及胎儿并可听到胎心3. 超声检查宫内妊娠大于28周.3五..鉴别诊断无须鉴别.先兆流产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继而常出阵发性下腹痛或背痛。
一.临床表现1、停经史2. 阴道少量流血,阵发性下腹隐痛.二.体征1、妇检:宫颈口闭,未见组织物嵌顿,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二. 辅助检查门诊检查1.尿妊娠试验(+)2.B超可见宫腔内孕囊或有时会发现有液性暗区住院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凝血机制、血hcG 、RPR,建议检查致畸四项、血红蛋白分析、宫颈分泌物培养、G6PD等,定期复查超声检查。
妇产科诊疗常规pdf

妇产科诊疗常规一、妇产科诊疗常规概述妇产科诊疗常规是对妇产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等操作的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通过对各项诊疗常规的规范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妇产科疾病的诊疗质量,保障妇女的身心健康。
二、孕前咨询与检查1.孕前咨询:对有怀孕计划的夫妇进行全面的孕前咨询,包括生育知识、遗传咨询、孕期营养和孕期心理准备等方面。
2.孕前检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胸片等,以评估夫妇双方的健康状况,识别潜在的健康问题。
三、孕期监护与保健1.定期产前检查:孕妇应在孕期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监测胎儿和母体的健康状况。
2.孕期营养指导:提供孕期营养指导,确保孕妇获得足够的营养,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3.孕期心理保健:关注孕妇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孕妇应对孕期压力。
四、常见妊娠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监测血压,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预防子痫的发生。
2.妊娠期糖尿病:进行糖尿病筛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控制血糖水平,降低母婴并发症的风险。
3.早产:评估早产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及时处理早产症状,确保母婴安全。
五、产科手术与分娩处理1.剖宫产术:对于难产或胎儿窘迫等紧急情况,进行剖宫产手术以帮助胎儿娩出。
2.会阴切开术:对于产道狭窄或胎儿窘迫等情况,进行会阴切开术以扩大产道。
3.产钳术:对于胎儿窘迫或胎位异常等情况,使用产钳协助胎儿娩出。
4.人工破膜术:在必要情况下,通过人工方式破膜以促进产程进展。
5.产后出血处理:对于产后出血等紧急情况,迅速采取止血措施,保护产妇生命安全。
6.新生儿处理:对新生儿进行必要的处理和护理,包括清理呼吸道、保暖、预防感染等措施。
六、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子宫肌瘤:通过妇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2.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妇产科诊疗常规(带目录)

妇产科诊疗常规目录第一部分妇科诊疗常规 (1)第一节流产 (1)第二节异位妊娠 (2)第三节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3)滴虫性阴道炎 (3)霉菌性阴道炎 (4)老年性阴道炎 (5)慢性宫颈炎 (5)急性盆腔炎 (6)慢性盆腔炎及亚急性盆腔炎 (7)第四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8)第五节闭经 (10)第六节女性生殖系肿瘤 (12)子宫肌瘤 (12)宫颈癌 (13)子宫内膜癌 (15)卵巢肿瘤 (17)第七节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22)良性葡萄胎 (22)绒毛膜癌 (23)第八节子宫内膜异位症 (25)第九节子宫脱垂 (26)第二部分产科诊疗常规 (28)第一节孕产期管理 (28)产科门诊常规 (28)产科接诊(急诊) (29)产科入院常规 (29)临产 (29)临近分娩 (29)足月新生儿入室工作常规 (29)第二节分娩及产褥 (30)分娩处理 (30)产褥期观察及处理 (32)第三节病理妊娠 (33)早产 (33)多胎妊娠 (34)羊水过多 (34)羊水过少 (3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36)死胎 (38)ABO溶血症 (38)胎膜早破 (39)过期妊娠 (41)前置胎盘 (42)胎盘早期剥离 (4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 (44)第四节妊娠合并症 (47)妊娠合并心脏病 (47)妊娠合并慢性原发性高血压 (49)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 (50)妊娠合并慢性肾炎 (50)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51)妊娠合并贫血 (51)妊娠合并糖尿病 (53)妊娠合并肝炎 (54)第五节异常分娩 (55)产道异常 (55)骨盆异常 (56)头位难产 (56)臀位 (58)产力异常 (59)试产 (61)第六节分娩期及产褥期并发症 (62)脐带脱垂 (62)子宫破裂 (63)胎儿窘迫 (64)产后出血 (6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66)胎盘滞留 (67)产科休克 (68)羊水栓塞 (69)产褥感染 (70)第八节产科特殊检查 (71)妊娠早期绒毛活检 (71)羊膜腔穿刺抽羊水产前诊断 (72)经皮脐静脉穿刺取血术 (73)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检查 (74)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 (75)绒毛直接制备染色体 (76)胎心率电子监护 (77)产科B超检查 (79)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80)催产素引产常规 (81)第一部分妇科诊疗常规第一节流产【病史采集】1.育龄妇女,有停经、早孕反应,注意有无反复流产史。
妇科疾病诊疗常规

妇科疾病诊疗常规
1. 概述
妇科疾病是指影响女性生殖系统和妇科器官的各种疾病。
正确的妇科疾病诊疗常规对于早期发现病变、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2. 定期体检
定期妇科体检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妇科体检,包括子宫颈涂片检查、乳腺检查、妇科超声等。
3. 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
常见的妇科疾病症状包括月经不调、异常出血、盆腔疼痛、白带异常、性交疼痛等。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4. 妇科疾病的诊断方法
妇科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子宫颈涂片、妇科超声、宫腔镜等。
5. 妇科疾病的常规治疗
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
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疗法等。
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
6. 预防妇科疾病的注意事项
预防妇科疾病的关键在于良好的个人卫生惯、避免性行为中的不洁行为、规律性的生活及饮食惯。
此外,接种宫颈癌疫苗和定期妇科体检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7. 总结
妇科疾病的诊疗常规包括定期体检、注意症状、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可提高妇女的健康状况,降低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实际应用时结合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诊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产科门诊常规一、早孕诊断(一)自觉症状:1. 停经:身体健康的已婚育龄妇女规则的月经停止,应考虑妊娠之可能。
2. 消化系统:妊娠妇女于停经6周左右,可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
此外尚可能有食物的嗜好改变。
3. 尿频:系早孕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所致。
(二)妇科检查:1.阴道粘膜柔软呈紫蓝色。
2.宫颈充血、变软,是紫蓝色。
3.子宫饱满:前后径增宽呈球形。
孕8周左右宫颈与宫体之间的子宫峡部十分柔软。
4.子宫增大且软,妊娠12周时可在脐耻连线中点触及宫底。
(三)辅助诊断:1.妊娠试验:妊娠免疫试验是目前首选的方法,常用方法为尿酶免疫试验及血p—HCG测定。
2.B型超声检查:妊娠6周即可测及孕囊及胚胎原始心管搏动。
二、围生期保健围生期保健是指产前、产时、产后以保护母婴安全,提高孕产质量为目的,对孕产妇和胎婴儿进行的预防保健工作。
主要是针对影响孕产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运用围生医学发展的监护技术对胎儿的生长和健康进行监测;以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围生儿死亡率及病残儿发生率为具体目标,对母子实行统一规范管理。
从孕12周开始,每4周检查一次;孕32周后每2周检查一次;孕36周后每1周检查一次。
通过规定的产前检查,加强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生长的监测,及早发现并防治妊娠并发症及并发症,对不宜妊娠、分娩者应于孕3月前终止妊娠。
(一)孕早期保健:1.详细了解病史,尤其既往妊娠、分娩史,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心、肺、肝、肾情况及全身骨骼形态,了解乳房发育及乳头有无凹陷。
2.推算预产期,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月份数减3或加9,日期数加7。
3.了解有无有关妊娠的危险因素,如TORCH系列感染、接触x射线、服用易致胎儿畸形药物、接触有害物质及妊娠并发症,以确定能否继续妊娠。
4.了解早孕妊娠反应情况,必要时输液补充营养。
5.查血、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HBV、AFP等。
6.:卫生宣教及营养指导。
(二)孕中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要求城市不少于8次,农村不少于5次。
1.注意孕妇的全身健康、营养状况,进行骨盆外测量,必要时行骨盆内测量。
2. 绘制妊娠图(测宫高、腹围),监测胎儿发育状况。
3.开展预测性诊断:妊娠20--28周进行测定。
常用以下方法进行有无发生子痫前期倾向预测。
(1) 平均动脉压(mABP):mABP=(收缩压+舒张压×2)÷3或=舒张压+1/3脉压如≥85mmHg即为阳性,表明孕妇有发生子痫前期倾向。
(2) 翻身试验(ROT):孕6—30周进行。
方法:孕妇左侧卧位测血压,待舒张压稳定后,翻身仰卧5分钟后再测血压,如此时舒张压较前上升20mmHg为阳性,提示孕妇有发生子痫前期倾向。
(3) 血液流变学试验:低血容量(红细胞比容≥0.35)及血液粘度高(全血粘度比值≥3.6,血浆粘度比值≥1.6)者,提示孕妇有发生子痫前期倾向。
(4) 尿钙排泄量:妊娠24--34周进行,测定尿钙/肌酐(Ca/Cr)比值≤0.04,有预测价值。
4.孕妇可行胎动计数进行自我监护,自妊娠16--20周即可感觉胎动,方法为每日早、中、晚各测1小时,胎动3--5次/小时。
由于胎儿活动量各异,12小时内累计胎动次数不得少于10次。
5.B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6.进行卫生、营养指导。
(三)孕晚期保健:1.继续按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孕妇及胎儿发育情况,体重增长每周应不超过0.5Kg。
2.注意孕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早产等的防治,同时注意胎位是否异常并及时纠正。
3.指导孕妇自我监护如胎动计数,家庭监护胎心率等。
4.监测胎儿—胎盘功能,胎儿储备功能。
5.进行卫生、营养指导。
(四)开展宣教工作、普及围生期知识。
(五)通过围生期保健门诊及时筛查高危妊娠,并将其转高危门诊或收入高危病房。
三、孕期营养指导(一)以体重增长模式,了解孕妇营养情况。
1.孕早期体重平均月增长0.9~1.8kg。
2.孕中、晚期体重平均月增长1.4~1.8kg(每周约0.4kg)。
3.正常妊娠全程体重平均增长9~13kg。
孕妇体重增加与胎儿体重增加呈线性相关。
4.孕期孕妇体重增加低于9kg者,易出现低体重儿。
(二)妊娠各期孕妇的饮食特点:1.孕早期:此期内孕妇易感感不适,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酸多等,此阶段膳食中应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及无机盐、易消化的清淡食物——谷物、蔬菜及水果为主,适量补充叶酸、糖,少用味精、糖精及食用色素等。
2.孕中期:胎儿各器官、系统处于奠定基础和迅速发育阶段。
重点要加强营养,食物要以乳制品、瘦肉、蛋类、豆腐、青菜、水果为主,脂肪不宜过多。
3.孕晚期:胎儿体重增加最快,骨骼发育、皮下脂肪贮积,所以此阶段除了摄人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食物外,应适当增加脂肪性食物,特别要补充一些钙、铁、磷等无机盐,如动物肝脏、骨头汤、海鲜等。
(三)孕妇缺乏营养所致影响:1.对孕妇影响:可引起营养性贫血(缺铁性和巨幼红细胞贫血)、骨软化症、营养性水肿及对传染病抵抗力降低。
2.对胎儿影响:可出现低体重儿、早产、胎儿脑发育受损,围生儿死亡率增加,叶酸缺乏可致胎儿神经管畸形。
第二章正常分娩处理常规一、入院常规(一)询问病史:1.孕产次,末次月经,预产期。
2.子宫阵缩情况及阴道流水或“见红”时间和性状。
3.通过“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内容,了解此次妊娠经过。
如早孕反应,有无异常阴道流血及其他异常症状的起止时间和处理,近期有无盆浴史及性生活史。
4.既往有无心、肺、肝、肾等疾患,以及高血压、出血性疾病和手术、过敏史等。
5.家族史、月经史与婚姻简史,以及生育史,应询问有无不良妊娠、分娩史及既往分娩时间、经过、产后恢复情况等。
(三)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身高、体重及水肿等情况。
2.产科检查:四步诊法了解胎方位、胎先露,估计胎儿大小,听取胎心音,再次骨盆外测量。
3.肛门检查:了解宫颈容受程度、宫口扩张、宫颈位置,软硬度,胎先露及位置高低、胎膜是否破裂,估计分娩时间,同时了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情况。
如阴道出血较多疑前置胎盘者禁止肛查。
4.宫缩间歇期听胎心,注意胎心音强弱,是否规则。
正常胎心120~160次/分,>160 次/分或<120次/分,提示胎儿窘迫,应采取抢救措施。
5.清洗外阴,并根据阴毛多少决定是否剃去。
6.是否做肥皂水灌肠应视需要,已不作为常规。
二、产程处理(一)第一产程处理:第一产程初产妇平均16小时,经产妇6—8小时。
此期主要是观察宫口扩张、先露下降的情况及胎心变化做好记录。
1.一般处理:(1) 在临产初期如胎膜未破,可自由行走活动,但有并发症以及临产后胎头仍高浮者应注意卧床休息。
(2) 鼓励少量多次进食,以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摄人足够水分。
对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能量。
(3) 宫缩紧时不应去厕所排尿,密切观察产妇排尿情况,避免膀胱过度充盈而影响胎头下降致阻碍产程进展,必要时应予导尿。
(4) 每天测量体温、脉搏2--4次,如体温38C以上则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并及时找出发热原因后积极处理。
(5) 测血压:应4~6小时测量一次,如发现血压升高,应增加测量次数,给予相应处理。
2.产程观察、检查和记录:(1) 临产标准:规律宫缩在10分钟内2次以上,持续30秒以上;宫颈管容受、宫口进展性扩张,伴先露下降。
宫口开大2cm后开始绘制产程图。
(2) 子宫收缩:检查者应将手轻按产妇腹壁观察宫缩的间隔及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应根据产妇的主诉来判断。
必要时可用胎儿监测仪监测。
(3) 听取胎心:临产初期每1—2小时听胎心—次,每次听诊1分钟。
随产程进展进入活跃期应15--30分钟一次,应在宫缩间歇期听取胎心。
当胎心有异常变化时,应缩短间歇时间延长听胎心时间,同时指导产妇改变体位,必要时可用胎儿电子监护仪监测。
(4) 肛门检查:临产后潜伏期间隔4小时一次,活跃期2小时一次,如宫缩特强可缩短间隔时间。
肛检次数不应过多,即整个产程中不宜超过10次,防止增加感染机会。
疑有胎盘位置异常者禁止肛检。
(5) 阴道检查:能直接触摸胎先露,井通过先露标记性的指示点确定胎方位、宫口扩张程度,宫颈弹性,是否有水肿,以及进行骨盆内测量,故在出现下列情况时应予及时检查:①肛检对胎先露、宫口扩张、先露下降程度等不能明确时。
②需行骨盆内测量者;疑有脐带先露或脐带脱垂;轻度头盆不称试产4-6小时无进展;临产后产程进展、胎头下降、宫颈扩张缓慢;胎心有变化时,在采取措施前为进—步了解产道及胎位;在决定手术助产或人工破膜时;遇有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需紧急处理时(应在备血、做好手术准备,在输液的同时检查)。
③阴道检查时,检查者换隔离衣、洗手消毒,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如必须导尿时,应观察尿色、尿量并送检查。
然后根据需要行阴道检查了解下列情况:如阴道有无纵隔、横隔、瘢痕、肿瘤、炎症等;宫颈容受、扩张程度、宫颈厚薄、软硬度,有无水肿,与胎先露是否紧贴;先露位置及方位,胎膜是否破裂,有无产瘤及大小,颅缝是否重叠及程度,先露部周围有无肢体及脐带等;胎膜破裂后应注意观察羊水量、性状、颜色;了解骨产道情况,应依顺序进行。
先测量骶耻内径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骨盆人口前后径长度;两侧坐骨棘是否突起及程度,正常两侧坐骨棘间径为9~10.5cm;坐骨切迹宽度一般可容3横指,正常值为5.5~6cm;骶凹弧度的类型一般分为浅弧型、中弧型、深弧型;骶尾关节活动程度、尾骨有否翘起;耻骨弓厚度正常为5-6crn,耻骨高角度正常为80一90‘,并测量耻骨下缘至坐骨棘间径,正常值为8.5cm,骶尾关节至耻骨下缘(骨性出口径) 间径正常值为11.8cm。
(6)测血压:临产后每4~6小时测量一次,高血压者应2-4小时测量一次。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应随时观察血压变化,并作为交接班内容。
(7)人工破膜:破膜后胎头直接压迫宫颈,有助于产程进展,除臀位、横位、复合先霹、先露高浮不宜人工破膜,以防脐带脱垂外,临产后宫口开大3cm以上,头先露位—2以下产程进展受阻时,均可行阴道检查排除骨盆狭窄后,予以人工破腹,并可根据当时宫缩情况,决定是否加用缩宫素(催产素)。
(8)分娩助产法:产妇临产后,应指导和鼓励产妇在宫缩时做好助产动作:如腹式深呼吸、按摩腹壁,减少痛苦;在宫缩间歇期安静休息,节省体力;并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当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应指导产妇正确屏气、使用腹压,以利胎儿娩出。
宫缩时,产妇深吸气,两腿外展屈曲,两手紧握产床两侧把手,臀部紧贴产床向下屏气,宫缩间歇期则应全身放松休息。
(9)其他:有下列情况者,应使用对胎儿无影响的抗生素预防感染:肛检>12次;阴道检查>3次;破膜>12小时;总产程>24小时(滞产),及有其他感染因素存在时,(二)第二产程处理:此产程初产妇为1-2小时,经产妇<1小时,有时可在数分钟内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