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斗拱与明清斗拱的区别
中国古建筑——斗拱

中国古建筑——斗拱
中国古建筑 -- 斗拱
斗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据为己有,斗拱规定民间不得用。
紫禁城四座角楼九梁八柱七十二条脊,轮廓优雅,造型独特,玲珑绚丽,翘起的檐角层层叠叠,斗拱在顶与柱之间传递着皇家的尊严和秀美。
传说是营造者偶然受到蝈蝈笼子结构的启发而设计的。
几种不同时代的斗拱
唐、五代(上)、宋、辽(中)、金、元(下)
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
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
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斗拱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是力传递的中介。
过去人们一
直认为斗拱是建筑装饰物,而研究证明,斗拱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稳定作用。
榫卯结合是抗震的关键。
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
构架的节点不是刚接,这就保证了建筑物的刚度协调。
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用。
古建筑斗拱类型

古建筑斗拱类型
古建筑斗拱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外檐斗拱:位于建筑物外檐部位,主要起承重和装饰作用。
2.柱头科斗拱:位于柱头部位的斗拱,是明清时期的主要承重斗拱,其受力
构件的截面尺寸比其它的斗拱同类构件截面尺寸大。
宋式称作柱头铺作,柱头铺作又称为柱头科斗拱,是斗拱的三种类型之一,其余两种分别为:平身科(又称补间铺作)与角科(转角铺作)。
3.柱间斗拱:位于两柱之间的额枋或平板枋上,宋代叫作补间铺作,清代称
平身科。
在清式建筑中,平身科斗拱是大式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斗拱。
4.角科斗拱:置于建筑物转角部分的斗拱,由于转角处的方向性,斗拱构件
一端为面宽方向的构件,另一端为进深方向的构件,两个方向的构件还要与对角线方向的斜构件相交,是所有斗拱中构造最复杂的一科。
5.溜金斗拱:这种外檐斗拱做法与一般斗拱不同,它的翘、昂、耍头、撑头
等进深方向构件,自正心枋以内,不是水平跌落,而是按檐步举架的要求,向斜上方延伸,撑头木及耍头一直延伸至金步位置,这种特殊构造的斗拱称为“溜金斗拱”。
6.内檐斗拱:包括品字斗拱、隔架斗拱、藻井斗拱等。
其中,品字斗拱又有
单翘单昂五踩斗拱、十字隔架斗栱、一斗二升重栱荷叶雀替隔架科斗拱、单翘重昂七踩斗栱等多种类型。
以上就是古建筑中常见的几种斗拱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唐宋斗拱与明清斗拱的区别

唐宋斗拱”VS“明清斗拱”
1、唐宋斗拱与梁、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方柱形木材)结合为一体,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
2、明清斗拱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中间层次,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简化结构,节省木材,达到了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
3、二者区别:(1)唐宋建筑有比较明显的屋脊曲线、屋面曲线和檐口曲线,具有动态感;而明清建筑的屋脊曲线、屋面曲线则不明显。
(2)唐宋建筑屋顶部分在立面高度所占比例较小,出檐深远,显得轻盈;而明清建筑屋顶部分所占比例较大,且出檐较小,显得端庄。
(3)唐宋建筑的斗拱多有鲜明的结构作用,每个开间的斗拱数攒数不多,但斗拱构件尺度较大;明清建筑的斗拱结构作用淡化,装饰意味增强,开间内的斗拱攒数较多,但斗拱构件尺寸减小了。
(4)唐宋建筑的檐柱多有侧脚、生起,柱子多有收分等作法,明清的这种作法则较少。
(5)其他构件的细节也有很多不同,如唐宋时常见月梁而明清则少用,唐宋时柱子断面形式多样(如多边形、圆形)而明清则以圆柱为主。
唐宋建筑有叉手、托脚等手法,而明清则少使用。
唐宋建筑的大额枋断面高大于宽,明清额枋则接近于1:1。
中国古建筑 斗拱详解

翼角
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 转角部分,因向上 翘起,舒展如鸟翼 而得名,主要用在 屋顶相邻两坡屋檐 之间。 中国古代房屋多有 深远的出檐。《诗 经》就有“如晕斯 飞”的句子赞美建 筑物。
小木作
清《工程做法则例》称建筑物中的槛框、 门窗、隔扇、栏杆等非承重构配件为装修, 并称设计、制作和安装这些木装修的行业 为装修木作。宋称之为小木作。《营造法 式》中,小木作还包括地板、楼梯、龛橱、 井亭等内容。
大门包叶:有称“龙叶”,铜制件,表面 贴金,鈶鈒蟒龙流云等花纹,用来包裹门 扇四角。
寿山福海:对门扇转轴所需的套筒、护口、 踩钉、海窝等的总称,均为铁制件。
棋盘门:是先将门扇的四边做成边 框,然后在框内装门心板,板的 背面用3—4根穿带将板与大边连 接起来,因穿带将门板分成格状, 形如棋盘,故称为“棋盘门”。 一般用于府邸、民舍等的大门, 也常用于园林建筑上。
栱:是指平行建筑物正面放置的一种弓形曲 木。 翘:是一种形状与栱木相同,但放置方向与 其垂直十字搭交,以交点为心向檐轴前、后 伸出的弓形曲木。 可以说,横者为栱,纵者为翘。 昂:是斗栱上层,起杠杆作用,且外端特别 加长,并凿有昂嘴端头的栱件。作用有二: 一是满足悬挑距离,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斜 挑杆形式,以减少斗栱的高度和层数;另一 种是增强装饰效果,丰富斗栱的造型。
框: 按其位置分为:抱框、门框、间框。
抱框:紧贴柱子的竖框。有长、短抱 框之分。 门框:紧靠门扇边的竖框,是增添大 门两侧装饰的竖木。 间框:指窗与窗之间或隔扇组与隔扇 组之间的分隔竖木。
大门槛框:
一般建筑的主门(即大门)的槛框其门 扇一般为板门,它除上中下槛和长短抱 框及门框外,还有走马板、余塞板、连 楹木、门簪、门枕等。
起源和演变
仿古建筑之“斗拱”

仿古建筑之〃斗拱〃一、导语中国古代人民居住长江、黄河流域,植被丰富,自然而然地利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由此发展下来就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的独特建筑风格,而其中斗拱则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便简单地讨论一下斗拱。
重斗叠拱,托物向天二、摘要斗拱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建筑物上, 其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后来逐渐成为等级、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表现了我国建筑民族风格。
斗拱的造型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它与屋顶独特的连接方法使其成为世界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对我国现代民族化建筑有重要意义。
三、正文1.斗拱的概念什么是斗拱?所谓斗拱,是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立柱顶、额防和檐梯间或构架间,从桥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料拱、料棋,由斗、棋、翘、昂、升组成。
斗拱在《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而后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后统称为斗拱。
斗本来是古代计算粮食的量具,而建筑中的斗却不是,而是其上凿有槽口的方木垫块,位于一组斗拱下方的称作斗,也称大斗。
根据斗所在位置不同,斗有众多分类与名称,如“十八斗”、“交互斗”、“三方斗”、“齐心斗”。
对于拱,由于柱子与梁杨之间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则需要有一种构件支托住屋檐下的杨和椽子,而古代工匠就用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弓木层层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这种方形木便称为“拱”。
拱的基本形态是矩形,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表现为曲线、折线或曲折线混合形的。
根据拱所处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宋代称“华拱”,清代称“翘”。
又有瓜拱、万拱、厢拱等区别。
说的简单点,斗、拱就是在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起过渡作用的两种小木块,其中拱是一块弓形木块,像一块挽起的弓,而斗是一块方形木块,像一块盛米的斗。
斗拱2.斗拱的作用斗拱有复杂的造型及繁琐的建造过程,那么斗拱在古代建筑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归纳来说,斗拱的作用并不只一种。
中国古建筑-斗拱1资料

斗拱 北京先农坛
斗拱
斗拱
斗拱的种类: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 制复杂。按使用部位分, 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
檐斗拱、平座斗拱。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 半;数量少,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 实。
唐(上) 宋(中) 元(下)
斗拱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北京故宫角楼
斗拱
太和殿
北京故宫
柱头铺作 柱头科 柱间斗拱 补间铺作 平身科 转角斗拱 角铺作 角科 其中,转角斗拱的结构最为复杂,所起作 用也是最大。
宋斗拱
清斗拱
宋代清代斗拱比较
斗拱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
斗拱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
斗拱 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
北京昌平昭陵
中国营造技术知识点——斗拱的特点和区别

中国营造技术知识点——斗拱的特点和区别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演变,很多反映在斗拱上,因此,斗拱的风格特点和构造区别是明清木构建筑区别的重要方面。
总体风格及其特色01明代斗拱与宋代斗拱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①用材等级降低,斗拱构件变小;②每一个开间中,斗拱所用的攒数骤増,由宋代的当心间一朵至二朵变为四攒、六攒乃至八攒,排列繁密;③斗拱向外挑出尺度减小。
由于构件变小,拽架随之变小,出跳(出踩)数相同的斗拱,其挑出长度明显減小。
以上三点,是明代斗拱较之宋代斗拱发生的主要变化。
造成明代斗拱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元代以后大木构架向整体化方向发展的结果。
元代以前的建筑,大木与斗拱分工明确,界限清楚,柱枋、斗拱、梁栿层次分明。
这种构架体系中,下架(柱、枋)与上架(梁栿)之间被斗拱分隔成两部分,大木构架的整体性不是很强,而斗拱的结构作用相对重要。
元代以后,柱子(主要是内柱)向上延伸,与梁栿直接结合,柱头梁栿取代柱头斗拱的部分功能而并入木构架体系,这种变化,使大木构架的整体性增强了,斗拱的结构作用相对减弱了。
木构架整体功能的提高,必然要求兼有结构和装饰双重功能的斗拱削弱其结构功能而增强其装饰功能,斗拱尺度的减小和攒数的增加正是这种演变的结果。
斗拱尺度的减小还受到建筑物墙体材料变革的影响。
明代大量采用砖墙代替泥墙和土坯墙,使墙体耐雨水侵蚀的能力大大増强,大尺度挑出屋檐以保护墙体的问题已不十分突出,这也是造成斗拱挑出长度减小的原因。
总之,斗拱由唐宋至明清的这种变化,是木构架体系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必然结果。
明清斗拱的若干区别02我们现在所要研究的,不是明清斗拱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而是二者之间存在的种种区别。
明清斗拱究竞有哪些区别呢?总括起来,大概有以下十几个方面:(1)明代斗拱足材构件高21分,单材构件高15分。
清代斗拱足材构件高20分,单材构件高14分(图8-12明、清斗拱足材、单材构件尺度比较)(明代斗拱因年代不同,承传不同,也有其足材构件20分、单材构件14分的情况)。
2015年清华建筑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5年清华建筑学基础真题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曾经建造的最高楼阁式塔为(北魏洛阳)的(永宁寺塔),建造年代为(辽代)。
2,佛光寺大殿在(山西五台山)属于(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外檐斗拱为(七铺作)。
3,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结构层是(九层)的(楼阁式塔),此塔外观为(五)层,有(四)个平座暗层。
4,日本新陈代谢派代表人物是(黑川纪章);走向新建筑是(柯布西耶)提出的;少就是厌烦是(文丘里)提出的;装饰就是罪恶是(路斯)提出的。
5,西方古典时期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分别是指(古典时期)与(歌特时期)。
6,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根据宋朝《营造法式》编撰《营造法式注释》,根据《清工部做法则例》编撰《清式营造则列》。
二,选择题:(此处省略,比较简单,一般看了书都会做。
)三,绘图题:巴黎圣母院:善化寺普贤阁:隆兴寺转轮藏殿:朗香教堂:四,简答题:1,柯布的新建筑五点指的是?答:1,自由平面2,自由立面3,横向长窗4,底层架空5,屋顶花园。
2,文艺复兴五柱式分别是?答:文艺复兴五柱式分别是多立克柱式,塔司干柱式,科林斯柱式,爱奥尼柱式,混合柱式柱式。
3,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有几个结构层,几开间,下檐斗拱为几铺作?答: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有三个结构层,五开间,下檐斗拱为七铺作。
4,宋代建筑出一跳几铺作,外檐斗拱为几铺作?答:宋代建筑出一跳为四铺作,外檐斗拱为七铺作。
五,问答题1,唐宋斗拱构造及与明清时期的差异?答:唐代是斗拱发展重要阶段,当时柱头铺作使用下昂(南禅寺,佛光寺大殿),补间铺作比较简单,基本保留人字拱,斗子蜀柱和一斗三升,或不施补间。
宋代斗拱已经达到成熟,转角铺作已经完善,柱头和补间铺作尺度和形式统一,结构作用发挥得较为充分,内檐斗拱出现上昂。
明清斗拱尺度小,全部用假昂,平身科密集,数量剧增,是明清斗拱走向繁缛的一大表现。
2,列举中国古代建筑以及现代建筑常用的三种材料?答:中国古代建筑常用材料为:1,木材2,石材3,瓦件现代建筑常用材料为:1,钢筋混凝土2,钢材3,玻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斗拱”VS“明清斗拱”
1、唐宋斗拱与梁、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方柱形木材)结合为一体,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
2、明清斗拱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中间层次,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简化结构,节省木材,达到了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
3、二者区别:(1)唐宋建筑有比较明显的屋脊曲线、屋面曲线和檐口曲线,具有动态感;而明清建筑的屋脊曲线、屋面曲线则不明显。
(2)唐宋建筑屋顶部分在立面高度所占比例较小,出檐深远,显得轻盈;而明清建筑屋顶部分所占比例较大,且出檐较小,显得端庄。
(3)唐宋建筑的斗拱多有鲜明的结构作用,每个开间的斗拱数攒数不多,但斗拱构件尺度较大;明清建筑的斗拱结构作用淡化,装饰意味增强,开间内的斗拱攒数较多,但斗拱构件尺寸减小了。
(4)唐宋建筑的檐柱多有侧脚、生起,柱子多有收分等作法,明清的这种作法则较少。
(5)其他构件的细节也有很多不同,如唐宋时常见月梁而明清则少用,唐宋时柱子断面形式多样(如多边形、圆形)而明清则以圆柱为主。
唐宋建筑有叉手、托脚等手法,而明清则少使用。
唐宋建筑的大额枋断面高大于宽,明清额枋则接近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