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论文
乳腺癌手术治疗研究论文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 临床效果评估: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主要通过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其中,生存率是评估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重要指标,复发率则反映了手术方法的可靠性和效果。同时,患 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评估手术效果的重要方面,包括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保乳手术
随着早期乳腺癌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被发现处于早期阶段,保乳手术成为这 些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保乳手术不仅保留了乳房的外观,而且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 率与根治性手术相当。
乳房重建手术
乳房重建手术是另一种手术治疗方式,它可以在切除肿瘤的同时重建乳房的外观,使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分类
乳腺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乳房切除术、部分乳房切除术和乳房肿瘤切除术等。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
乳腺癌手术治疗已有百余年历史,从最初的根治性乳房切除 术到现在的保乳手术和重建手术,治疗理念和技术不断改进 。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发展
05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研究进 展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基础研究进展
肿瘤生物学研究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肿 瘤生物学方面,包括肿瘤的分子机制、基 因突变、细胞增殖与凋亡等。这些研究为 理解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 基础,同时也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 科学依据。
肿瘤免疫学研究
免疫系统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基础研究正在探索如何激活免 疫系统以攻击乳腺癌细胞,以及如何利用 免疫疗法来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01
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论文

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论文论文关键词:艾易舒注射液;晚期乳腺癌;化疗论文摘要:且的:观察并评价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7月2006年7月诊断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共100例,其中观察组51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行长春瑞滨加吡柔比星化疗两个疗程,观察组同时使用艾易舒注射液,于化疗第1天及最后1天采血,检查患者血象、肝肾功能及一般情况记录。
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毒性反应小于对照组。
结论: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化疗相关毒性反应。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及生活幸福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
由于乳腺癌普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因此,乳腺癌已经成为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
然而,仍有许多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早期发现,就诊时已经到了晚期,无法行手术治疗。
对于晚期乳腺癌,全身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我院于2004年7月2006年7月使用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共51例,同时设置49例单纯化疗的对照组,从而评价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总共100例患者皆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经《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诊断为乳腺癌Ⅳ期患者。
患者全为女性,并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艾易舒联合化疗)及对照组(单纯化疗)。
其中观察组共51人,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54,3岁,其中肝转移6例,淋巴结转移8例,肺转移5例;对照组共49人,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0,1岁,其中肝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9例,肺转移7例。
所有患者皆为初次治疗病人,之前未经过任何全身化疗,局部淋巴结放疗等。
所有患者皆无明显骨髓抑制表现(白细胞>3.5×109/L),无化疗禁忌证,治疗前KPS评分都大于80分。
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论文

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摘要】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产生的毒副反应。
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过随访存活患者占68例,存活率为94.4%,化疗结束后患者产生的毒副反应主要以消化道副反应、发热以及腹泻腹痛等。
结论: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具有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吡柔比星;化疗方案;晚期乳腺癌;疗效;毒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25-02乳腺癌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的发病部位为乳房腺的上皮组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女性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1]。
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治疗方法中主要以内分泌治疗、化疗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为主,以蒽环类药物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应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中效果显著[2]。
对我院在2011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1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2±2.6)岁,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细胞学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复发转移在晚期的患者[3];意识清醒,能够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对于疗程不满2周期的患者、合并其他的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等患者进行排除。
从病理类型分析,浸润型患者占42例,非浸润型患者占30例;从转移的类型分析,手术结合放疗转移的患者占28例,单纯术后复发出现转移的患者占32例,没有经过手术治疗转移的患者占12例;从转移的部位分析,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36例,肝转移患者占8例,肺转移患者占28例。
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Vol.34No.32021文章编号:10044337(2021)03-0418-02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药学研究•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许素文(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汕头515800)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1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1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多西他赛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9.6%(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减轻社会及其个人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成本效益比,可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多西他赛;晚期乳腺癌;临床有效率doi:10.3969/j.issn.1004-4337.2021.03.058乳腺癌是目前女性群体中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种,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治疗手段的提高,极大的抑制了乳腺癌疾病的演变和加重,但有些患者恶性肿瘤在后期出现转移的情况依旧存在[]。
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身心都受到巨大的影响,对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困扰,且发病人群逐渐向年轻化演进,以往对乳腺癌晚期患者主要采取化疗方式进行治疗,由于这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身体具有一定的伤害,因此谨慎的选择化疗药物和治疗方式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药。
多西他赛是一种转移性乳腺癌主要解救药物,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本研究中,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1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1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
28例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体会

28例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观察XT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及其毒副作用。
方法:28例晚期晚期乳腺癌患者采取XT方案化疗,每3周为1 周期,治疗2周期后评价及毒副作用。
结果:28例均可评价疗效,复发性癌8例,CR1例,PR4例,有效率62.5%;转移性20例,CR1例,PR8例,有效率45%;总有效率50%。
毒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HFS)、末梢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及口腔炎等,未见因毒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无治疗相关性死亡。
结论:XT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安全性好,疗效较满意。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体会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切除为主,辅助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疗效明显提高,但术后2-3年内约有50-60%复发或转移;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从而失去根治机会。
因此对不可手术及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我院自2009年8月-2011年10月,采用XT 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2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8例患者中,女性27例,男性1例,年龄30-74岁,中位年龄52岁,全部病例经病理学证实。
其实复发性8例,转移性20例。
原发灶未能切除者2例,其余均为术后复发或已有转移病灶。
转移部位:胸壁转移5例、腋窝淋巴结转移6例、骨转移8例,其他部位7例。
除骨转移无法测定外,其余原发灶及转移灶均具有可测量病灶,并经CT、B超、MRI、ECT、PET/CT等检查确定。
初治乳腺癌2例,其余均为已用过含5-Fu、环磷酰胺或多(表)柔比星等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
所有病例体质状况评分(KPS)≥70分,且均停止化疗1个月以上。
化疗前所有病人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
1.2治疗方法采用XT方案治疗:多西紫杉醇75mg/m2 静滴1h,d1;卡培他滨1250mg/m2, 2/日,口服,d1-14,每3w为1个周期。
用多西紫杉醇前一日开始给予地塞米松8mg 12小时1次,连服3日预处理。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策略及进展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策略及进展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乳腺癌亚型,其在患者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对治疗的反应性较差,生存率较低。
该类型乳腺癌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以及HER2过表达,因此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治疗中无法使用荷尔蒙治疗或靶向治疗。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治疗选择有限:由于缺乏靶向治疗的选择,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选择主要限于化疗、放疗和手术等传统方式,缺乏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药物抵抗性发展: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容易出现药物治疗效果的降低以及药物抵抗性的发展,导致治疗效果的减弱。
预后较差:相较于其他乳腺癌亚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差。
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进展,提高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挑战之一。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乳腺癌亚型,其特点是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
由于这种亚型的乳腺癌较为侵袭性且耐药性较强,治疗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以下是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常见治疗策略。
化疗化疗是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首选策略之一。
一般会选择采用多种抗癌药物联合应用的方案,以增加治疗效果。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类、紫杉醇、长春碱类等。
经过化疗后,可以观察肿瘤的缩小情况,进一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手术是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行乳房保留手术或全乳切除手术。
手术后通常会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分期和组织学类型。
放疗放疗常常与手术治疗联合使用,以杀灭手术后残留的癌细胞,预防局部复发。
放疗通常使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灶和周围组织。
除了上述常见治疗策略外,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还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因此治疗策略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确定。
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白蛋白紫杉醇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人数共有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随机将患者分为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普通紫杉醇注射液治疗、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白蛋白紫杉醇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白蛋白紫杉醇;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疗效;安全性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疾病,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多为女性,且该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其极大的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手术、放疗、化疗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白蛋白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靶向化疗药物,其其抗癌作用十分显著,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通过纳入90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白蛋白紫杉醇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纳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共有90例,均为确诊为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40岁,最大77岁,中位数年龄(60.21±1.23)岁;观察组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41岁、78岁,(61.23±0.13)岁为该组平均年龄;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紫杉醇注射液治疗,在用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预防性用药,目的是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输注紫杉醇前6h与12h,让患者服用10mg地塞米松,输注前0.5h,对患者进行25mg的肌内注射异丙嗪,并进行300mg的西咪替丁静脉注射。
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临床研究

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临床研究一、本文概述乳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晚期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晚期乳腺癌,即那些已经发生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的乳腺癌,其治疗难度相对较高,患者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探索有效的晚期乳腺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是当前乳腺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们将对各类治疗方法的效果、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乳腺癌患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治疗信息和参考。
我们也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复杂过程,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
这些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肿瘤特征以及患者的个人意愿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化疗:化疗是晚期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从而控制病情的发展。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以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定制。
放疗:放疗通过利用高能量的射线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放疗通常作为化疗的辅助治疗手段,用于局部肿瘤的控制或减轻症状。
内分泌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通过调节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内分泌治疗通常具有副作用较小、耐受性好的优点。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治疗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论文
论文关键词:艾易舒注射液;晚期乳腺癌;化疗
论文摘要:且的:观察并评价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7月2006年7月诊断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共100例,其中观察组51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行长春瑞滨加吡柔比星化疗两个疗程,观察组同时使用艾易舒注射液,于化疗第1天及最后1天采血,检查患者血象、肝肾功能及一般情况记录。
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毒性反应小于对照组。
结论: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化疗相关毒性反应。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及生活幸福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
由于乳腺癌普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因此,乳腺癌已经成为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
然而,仍有许多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早期发现,就诊时已经到了晚期,无法行手术治疗。
对于晚期乳腺癌,全身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我院于2004年7月2006年7月使用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共51例,同时设置49例单纯化疗的对照组,从而评价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总共100例患者皆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经《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诊断为乳腺癌Ⅳ期患者。
患者全为女性,并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艾易舒联合化疗)及对照组(单纯化疗)。
其中观察组共51人,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54,3岁,其中肝转移6例,淋巴结转移8例,肺转移5例;对照组共49人,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0,1岁,其中肝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9例,肺转移7例。
所有患者皆为初次治疗病人,之前未经过任何全身化疗,局部淋巴结放疗等。
所有患者皆无明显骨髓抑制表现(白细胞>3.5×109/L),无化疗禁忌证,治疗前KPS评分都大于80分。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长春瑞滨25mg/m2,静脉冲人,第1、8天;吡柔比星40~50mg/m2,静脉冲人,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
观察组:化疗方案同对照组。
同时使用艾易舒注射液50ml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从化疗第1天起,持续14d。
两组病人各完成两个周期的治疗,化疗使用中都在化疗前后分别给与常规止吐处理。
患者于化疗开始前l天及化疗最后1天抽血查肝肾功能,化疗期间每周查1次血常规,两个疗程结束后予评价。
1.3观察项目
①近期疗效:根据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标准评定。
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稳定)、PD(进展)。
OR总缓解率(有效率)=(CR+PR)例数,总数×100%。
②生活质量:根据Karnofsky评分法进行,治疗前后评分增加大于等于10分为提高,减少小于等于10分为降低,增加或减少小于10分为稳定。
③毒副反应:按WHO标准评定。
1.4统计学处理
获得数据采用Epidata3.1输入,并采用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
2.结果
2.1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CR5例,PR30例,SD10例,PD6倒,OR=68.63%;对照组:CR3例,PR31例,SD14例,PD1例,OR=69.3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生活质量
观察组中生活质量提高共26例,占总人数的50.98%;生活质量减低4例(7.84%),稳定22例(41.18%)。
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共19例,占总人数的38.78%;生活质量减低8例(16.33%),稳定21例(44.90%)。
两组比较,观察组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毒副反应
骨髓抑制情况方面。
观察组51人中,O度19例,I度18例,Ⅱ度9例,Ⅲ度5例,发生率为62.75%;对照组49人中,0度8例,I度24例,Ⅱ度11例,Ⅲ度6例,发生率为83.67%。
观察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51人中,出现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共26例(50<98%);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的共24例(48.98%)。
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
在化疗后出现的局部静脉炎,观察组中出现32例(62.75%),对照组中出现29例(59.18%),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
全身化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然而晚期乳腺癌患者机体耐受能力较差,全身化疗往往会导致严重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出现m。
这不仅影响了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还会加重患者症状的恶化。
艾易舒注射液中为含有斑蝥酸钠维生素B6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神农本草经》中就曾记载斑蝥具有破血逐瘀,散结消瘸,功毒蚀疮的功效。
斑蝥酸钠是斑蝥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可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继而影响RNA和DNA的生物合成,最终抑制癌细胞的生成和分裂;可降低肿瘤细胞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活力,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直接抑制癌细胞内DNA和RNA合成及前体的渗入,使癌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直接杀死癌细胞,对骨髓无抑制作用并且无抗肿瘤药物常见的消化道反应。
而本次临床观察结果也表明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保护了患者骨髓的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可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辅助用药运用到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