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论文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论文标题: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护理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照顾。
本文旨在综述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措施,以及心理支持和疼痛管理。
通过了解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可以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腺癌,护理方法,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支持,疼痛管理引言: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护理方法可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照顾,帮助患者缓解身体痛苦、减轻心理压力,以及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全面了解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收集和整理了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
首先,对乳腺癌的病因和诊断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然后,针对乳腺癌患者的不同治疗阶段,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探讨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乳腺癌患者心理支持和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相关的护理方法。
结果:术前护理包括宣教、准备手术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措施。
术中护理主要关注手术安全和患者舒适度的维护。
术后护理涉及疾病监测、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并发症预防和康复护理等方面。
心理支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小组和家庭支持来实现。
疼痛管理是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疼痛缓解等方法。
讨论: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需求。
良好的护理方法可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帮助患者度过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挑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此外,护士在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护理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心理支持能力。
结论: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措施,心理支持和疼痛管理。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论文乳腺癌论文摘要:本文对乳腺癌进行了综合研究。
首先介绍了乳腺癌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
然后详细探讨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分子分类和分子标记物、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
最后总结了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章:引言1.1 乳腺癌的定义1.2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1.3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第二章:乳腺癌的早期诊断2.1 乳腺癌的初筛方法2.2 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2.3 乳腺癌的组织学检查2.4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第三章:乳腺癌的分子分类和分子标记物3.1 乳腺癌的分子分类方法3.2 乳腺癌的分子标记物第四章:乳腺癌的治疗策略4.1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4.2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4.3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4.4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4.5 乳腺癌的化疗第五章:乳腺癌的预后评估5.1 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指标5.2 乳腺癌预后与预后因素的关系5.3 乳腺癌的预后预测模型第六章:乳腺癌的研究进展6.1 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6.2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6.3 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第七章:乳腺癌的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本文对乳腺癌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分子分类和分子标记物、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通过对乳腺癌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为乳腺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附件:1、乳腺癌研究数据统计表格2、乳腺癌相关饮食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腺癌防控规定:指国家对乳腺癌防控工作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乳腺癌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2、乳腺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办法:指对乳腺癌新药物进行临床试验的管理办法,包括试验登记、伦理审查、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附上最近一篇要发表的乳腺癌研究论文的全文,供参考。
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

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占所有女性癌症的16%,由于预期寿命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乳腺癌病理学护理论文摘要:由于ER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这也就说明青年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疗效不如老年患者。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学;护理一、结果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观察组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其他生物学指标阳性率比较:观察组ER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间PR、HER-2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二、讨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成为危害女性生命健康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
近年来,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虽然乳腺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其发病率却仍居高不下,我国虽属于乳腺癌低发区,但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较前有明显增长,且发病年龄有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Han等纳入16640例乳腺癌的研究显示,在<35岁的乳腺癌患者中,年龄每下降1岁,死亡风险增加5%。
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主要是浸润性导管癌,占总数的69.35%,主要病理类型构成和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分级方面,观察组组织学分级和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与对照组应的组织学分级有所差异,但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
国外报告青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6%;沈镇宙等报告233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35岁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69%,>35岁患者的转移率50%。
本组资料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62.90%,明显高于对照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乳腺癌肿瘤形成论文

乳腺癌肿瘤形成论文乳腺癌肿瘤形成的机制及预防策略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肿瘤形成的机制,并提出预防乳腺癌的策略。
一、乳腺癌肿瘤形成的机制1.1 遗传因素乳腺癌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那么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将显著提高。
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乳腺癌基因突变,与遗传性乳腺癌密切相关。
1.2 激素水平失衡雌激素水平的异常波动是乳腺癌形成的重要原因。
长期暴露在高雌激素水平下,如早经、晚育、晚绝经等因素均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而孕前和哺乳期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相对较低。
1.3 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吸烟、饮酒、肥胖和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长期接触含有致癌物质的环境,如长期暴露在辐射、化学品等环境中,也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1.4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的无法清除,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患上乳腺癌。
二、预防乳腺癌的策略2.1 定期体检通过定期的乳腺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
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2 健康饮食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乳腺癌的预防至关重要。
应多摄入蔬果、全谷物、低脂奶制品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减少摄入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
2.3 积极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每周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2.4 避免暴露于致癌物质环境尽量避免长期暴露于各种致癌物质环境,特别是辐射、化学品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
2.5 合理调节激素水平女性朋友应注意调节自身的激素水平,尽量减少长期的雌激素刺激。
合理控制经期周期,避免长时间的口服避孕药等,对于预防乳腺癌具有积极意义。
三、结语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了保护女性的健康,我们应该加强对乳腺癌的认识,及时进行预防。
乳腺癌病人护理论文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体会【关键词】乳腺癌病人;护理体会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1。
发病率高,已严重威胁了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根治,而手术的成败与护理是密切相关的,统计我科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供收治125例乳腺癌病人,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治疗乳腺癌的病人共125例,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8—72岁,均行乳腺癌根治术,其中左侧乳腺癌64例,右侧乳腺癌61例。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乳腺癌是组特殊的病人,她们承受着生命和女性美都将受到损害的双重打击,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抑郁心理反应。
病人对乳腺癌根治术的预后和体形的破坏以及术后是否有良好的生存条件等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2。
因此,在术前护士应针对病人的情绪变化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耐心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利用宣传栏、小册子、床前指导等形式讲解有关乳腺疾病的知识,使病人了解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手术治疗的目的、效果和重要性以及预后情况等,使本人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
2.3 术区皮肤准备手术野常规备皮,尤其是腋窝处,先用肥皂水擦洗干净后,用剪刀剪去腋毛,在扑上滑石粉,用备皮刀剃净,避免损伤皮肤。
需植皮者应做好皮肤准备。
乳头溃疡者,应每天换药,使局部创面好转再行手术。
2.4 术前1天嘱病人进食易消化的半流食,术晨禁食水,以免麻醉引起误吸。
术前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同时做好抗生素的皮肤过敏试验。
3 术后护理3.1 体位全麻未完全清醒病人,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口腔内分泌物排出,避免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的发生。
术后6小时待病人清醒后给予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避免或减轻术侧患肢水肿。
乳腺癌手术治疗研究论文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 临床效果评估: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主要通过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其中,生存率是评估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重要指标,复发率则反映了手术方法的可靠性和效果。同时,患 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评估手术效果的重要方面,包括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保乳手术
随着早期乳腺癌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被发现处于早期阶段,保乳手术成为这 些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保乳手术不仅保留了乳房的外观,而且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 率与根治性手术相当。
乳房重建手术
乳房重建手术是另一种手术治疗方式,它可以在切除肿瘤的同时重建乳房的外观,使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分类
乳腺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乳房切除术、部分乳房切除术和乳房肿瘤切除术等。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
乳腺癌手术治疗已有百余年历史,从最初的根治性乳房切除 术到现在的保乳手术和重建手术,治疗理念和技术不断改进 。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发展
05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研究进 展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基础研究进展
肿瘤生物学研究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肿 瘤生物学方面,包括肿瘤的分子机制、基 因突变、细胞增殖与凋亡等。这些研究为 理解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 基础,同时也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 科学依据。
肿瘤免疫学研究
免疫系统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基础研究正在探索如何激活免 疫系统以攻击乳腺癌细胞,以及如何利用 免疫疗法来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01
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乳腺外科毕业论文

乳腺外科毕业论文注意:本文仅供参考,不可抄袭。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排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预计年发病人数为30万,死亡人数约为10万,对于女性健康和生命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早期被检出,手术治疗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乳腺外科作为专门负责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科室,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本文选取乳腺外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和预防,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保障其健康与生命。
二、乳腺外科手术治疗的现状及问题目前,乳腺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乳腺切除术和乳房保留手术两种方式。
其中,乳腺切除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标准方法之一,其优点是能够通过彻底切除肿瘤来达到治疗效果,在其中还包含乳腺保留手术。
然而,乳腺切除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手术后患者往往需要进行乳房重建,且重建的成败不仅与医生技术水平有关,还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
其次,乳腺切除术的副作用也比较严重,会导致乳房缩小、皮肤松弛、瘢痕形成等问题。
最后,乳腺切除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比较大,会给患者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乳房保留手术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
乳房保留手术是指在肿瘤周围取出一段正常组织,同时治疗部位进行放疗,达到肿瘤控制的目的。
该术式具有外形美观、手术副作用小、术后心理不受影响等优点,因此在目前乳腺外科手术治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然而,乳房保留手术也存在重要问题。
首先,它要求切除的肿瘤位置不能超过乳房体积的1/4,如果肿瘤过大,可能就需要进行乳腺切除手术。
此外,乳房保留手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复发率增加,如年龄超过65岁,肿瘤为三阴性等。
三、乳腺癌的预防除了手术治疗外,乳腺癌的预防同样重要。
由于乳腺癌的病因多种多样,预防方法也比较复杂,但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率:1.良好的生活习惯。
护理论文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护理论文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护理论文: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近年来,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年轻乳腺癌患者面临着更多的身心困扰,其中之一就是病耻感。
本文将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
一、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1. 病耻感的定义病耻感是指患者因患病而感到自卑、羞愧和尴尬的情绪体验,常伴随着对自身形象、能力和价值的质疑。
2. 病耻感的表现年轻乳腺癌患者常常因为乳房切除手术或化疗导致的身体变化而感到病耻。
她们可能对自己的外貌产生不满,害怕他人的评价和嘲笑。
此外,她们还可能感到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担心给亲人带来困扰。
二、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1.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对女性形象的标准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使得年轻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受到身体变化的打击,产生病耻感。
2. 家庭支持与教育水平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家庭中得到的支持和教育水平,对她们的病耻感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病耻感,而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3. 医疗环境与护理质量医疗环境和护理质量也是影响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医疗环境和护理质量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信息和支持,减轻她们的病耻感。
三、护理建议1. 提供心理支持护士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她们的困惑和焦虑。
通过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减轻病耻感。
2. 教育患者与家属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乳腺癌的相关知识,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此外,护士还可以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3. 改善医疗环境与护理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关注和照顾,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同时,护士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现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支持与教育水平以及医疗环境与护理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论文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
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单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
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单管引流+......
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
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单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
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91%、706%,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147%,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单管引流+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引流;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乳腺癌是女性乳房常见的肿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历来是外科临床的一个难题。
我院普外科2006年7月—2006年10月对1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的传统
“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①试验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的患者共19人,均为女性,年龄31~68岁,平均(496±78)岁,体重45~70kg,平均(537±89)kg,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手术方式比较,均无差异(P>005)。
1.2方法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的患者在缝皮前自术区外下至腋窝顶部及术区内下至内上方胸骨旁各置橡皮引流管一根,沿途多剪几个侧孔,缝合皮肤后吸成负压,创面于腋窝、锁骨下区分别用柔软纱布填充,最后纱布垫敷盖伤口,胸带适度包扎,无须绷带和大量纱布垫加压包扎固定,术后引流管接中心负压吸收,持续负压吸引5~7d,压力-300~-500mmHg,引流量少于每日20ml后拔管,术后5 d换药。
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的患者在缝皮前只于腋窝处旋转引流管1根,皮瓣及切口用绷带和大量纱布垫加压包扎,术后引流管接引流袋,引流量少于每日20ml后拔管,术后5 d换药。
2结果
传统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组发生皮下积液者占706%,改进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发生皮下积液者6例,占91%。
传统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组发生皮瓣坏死者占147%,改进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发生皮瓣坏死者仅1例,占15%。
见表1。
表1 术后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比较(略)
3 讨论
乳腺癌当前的治疗方针是尽早实行手术,并辅以其他综合治疗方案。
主要的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影响患者创面愈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术后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外科临床的常见术后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延长住院时间并影响辅助治疗的及时进行。
我院多年来一直采用“单管引流+加压包扎”引流方式,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均较高,从精神上、身体上及经济上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据本院以往的病例统计,皮下积液发生率60%~75%,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3%~23%。
皮下积液的原因主要为淋巴漏、
皮下脂肪组织液化坏死、引流管放置不当导致引流不畅、过早拔除引流管、过早的大范围活动患侧肩关节等,而皮瓣坏死是由于皮瓣分离过薄或薄厚不均、缝合张力包扎压力过大、电刀使用不当、引流放置不妥造成局部血运障碍所致。
而术后引流包扎的方式的选择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皮片愈合的好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乳腺癌术后不同的包扎引流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单管引流+加压包扎”方式容易导致引流不畅及包扎压力过大引起局部血运障碍,而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不仅可以使积液更充分引流,使积液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可以减少对皮瓣的压迫,使皮瓣坏死几近消失,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但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引流管径要足够大,管壁不能太软,侧孔要多;②术后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保持持续负压吸引[1];
③要观察皮肤粘贴情况,尤其是腋窝和锁骨下窝,因创口缝合后皮片会有一定的张力,皮肤难以粘贴紧密,因此在该处要重点进行加压包扎,用柔软纱布充填于腋窝和皮瓣上适当加压包扎;④术后3~7d再开始大范围的活动患侧肩关节,避免过早活动导致皮瓣与创面分离;⑤拔管时注意其上方用纱布跟随挤压原置管处的皮肤,将残存在窦道的皮下液化物挤出来,以预防感染[2]。
综上所述,通过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和“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的患者进行比较,改善术后引流包扎的方式,可以减少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减少患者胸部的胸闷、憋气、潮热等不适,减少因绷带过紧造成皮肤擦伤、压伤的可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华积德.现代普通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37
2.原希荣,刘艳芳.乳腺癌根治术后负压吸引引流对创面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