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万能公式】古诗词鉴赏八大模式的满分答题公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②)。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步骤③: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①)。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②)。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模式1:分析意境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完整版)古诗集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完整版)古诗集鉴赏万能答题模板一、题目简析在开始鉴赏古诗之前,我们需要对题目进行简单分析,了解古诗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古诗。
二、背景介绍在此部分,我们将为读者提供有关古诗的背景信息。
这包括诗人、诗词创作背景,以及与古诗相关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创作动机和意义。
三、鉴赏要点1. 诗歌结构与体裁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古诗的结构特点以及所属的诗体。
这包括诗的格律、词数、用字等方面的特点。
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体裁对于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表达手法非常重要。
2. 感情表达与意象描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关注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意象来描绘情感。
我们可以分析诗中的具体描述、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来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3. 文化内涵与寓意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寓意。
古诗常常充满着丰富的文化象征和隐喻,通过解读这些象征和隐喻,我们能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深层意义。
4. 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古诗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这包括对诗中句式、用词、句法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解读。
理解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和美感。
5. 主题词与意境解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古诗中的主题词和意境,通过解读主题词和意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主题、意义和艺术形象。
四、个人感悟与评价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对古诗进行个人的感悟和评价。
我们可以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赏析以及与其他古诗的比较等方面的内容。
五、参考答案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鉴赏古诗的方法,我们在此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
这个答案将综合前面的鉴赏要点,并以逻辑清晰的方式展示出古诗的鉴赏思路和重点。
六、总结通过本文档的指导,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古诗,提高古诗鉴赏的能力和水平。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1)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2)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1)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XXX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XXX未消。
问:墨客是若何借XXX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示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孑立;“白玉条”之喻、XXX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墨客甚么样的思想感情?(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阐发:这是一种最多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依靠墨客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孕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成。
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示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捉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遐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精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模式

4. 总结意境
综合以上分析,总结出诗的整 体意境,并理解诗人所表达的 情感和思想。
03
答题模式三:语言风格分析法
定义与特点
• 语言风格分析法主要是对古诗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答题模式 的特点在于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感受诗人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特点
重视对诗歌中具体形象的感受和分析,强调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把 握。
适用范围
适用于表达情感、描绘景物、塑造人 物形象的诗歌。
适用于诗歌中意象丰富、语言含蓄、 意境深远的情况。
答题步骤
3. 结合诗歌的背景和 作者的生平,深入理解 2. 分析意象之间的联系 诗歌的内涵和主题。 和组合方式,理解诗歌 的整体意境。 1. 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 象,理解其含义和象征 意义。
4. 整合答案
将以上分析整合成完整的答案,注意条理清晰、 逻辑严密。
05
答题模式五:情感分析法
定义与特点
• 情感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诗歌中表达的 情感来解答鉴赏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 点在于,它要求考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 感,并能够将这些情感与诗歌的主题、意 象、语言等元素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答 案。
适用范围
• 该答题模式适用于要求分析诗人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的题目。通过对诗人所使用的特定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够更好 地理解诗人的艺术追求和诗歌的主题思想。
答题步骤
1. 识别语言特点
2. 分析修辞手法
3. 品味表达方式
4. 总结语言风格
5. 联系诗作分析
首先,要识别出诗人所 使用的独特的语言特点 ,如特定的词汇、句式 或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模式

菩萨蛮
李白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 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 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 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 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 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 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 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 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 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 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 的作用考虑。(思构思)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析情感)
• 注意: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 怀”是不行的,一定要答出为 什么而伤感。
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
春行即兴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 不过情、景二端。”请从 “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 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 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 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 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 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 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 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 之情(析情感)。
第二种:分析技巧型
• 一般的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
诗歌答题模式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基础:整合·点拨
解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 李商隐 竹坞①无尘水槛②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竹坞: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②水 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 试结合作者的感情体会本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
8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 一)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 “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 来强调(步骤二) ,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 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步骤 三) 。
13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作者在诗中出发了怎样的感情?
本文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步骤一)。这首 诗通过“劳歌一曲”,“解舟行”,“西楼”等带有
离别特征的词写离别(步骤二)。本诗以青山红叶的
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
离情,笔法富于变化(步骤三)。
9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作者描绘了不辞劳苦,汇涓涓细流,壮大自己, 一心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步骤一)。瀑布从高处 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冲向 大海,形成汹涌的波涛(步骤二)。通过对瀑布形 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不满足现状,陶醉自己已取 得的成绩,在艰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 番事业的伟大理想抱负(步骤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荦之资料【编】10081102No.1. 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1 景: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意境描摹)【答题模式】○2 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的氛围;○3 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扩展】@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囿”;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迖、幽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eg:【问】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1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答】○2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3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
No.2.意象赏析【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模式】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 2 -eg:鹧鸪天[宋]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答】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No.3.意境品味【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模式】①解说相关诗句;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eg: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
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No.4.分析诗眼(语言炼字类)【提问方式】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答题模式】○1 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还原到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所传达出的意境或感情。
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A 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明确答题方向B 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 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扩展】诗眼:- 3 -Eg1:【问】第三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答】“咽”和“冷”字用的好。
○1山中的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鸣、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而显得阴冷;○2“咽”和“冷”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烘托了中幽深孤寂的景象。
Eg2: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①“空”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②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③也传达出那人苦盼无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No.5.字词推敲(炼字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A 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③明确答题方向B 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 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X 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eg: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和“”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答】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No.6.表现手法【提问方式】1.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2.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3.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1 点明表现手法;【答题模式】○2 阐释手法在句中是怎样运用的?{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3 写出作用(烘托了或表达了...)。
(注:此答题模式通用)————“准确术语+诗句内容+情感效果”本诗(或第X 句或第X 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扩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抒情手法○1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2,,间接抒情— 33○○托物寓理; 44○○怀古伤今;○5寓情于景;○6以景结情。
1,,衬托11○○正衬22○○反衬:以动衬静、乐景衬哀情或反衬人物内心活动。
2,虚实结合(联想、想象);〈2〉描写手法: 3,白描、对比;4,动静结合;5.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1,用典:含蓄凝练、丰富内容、富于文采;2,比喻:○1写出本体的相似性;○2“形象生动的写出了....”;3,比拟:含蓄凝练;4,夸张:强调突出;〈3〉修辞手法5,对偶:含蓄凝练。
1.联想6.设问. 2.想象7.互文3.象征8.反复4.渲染9.借代5.抑扬〈4〉表现手法6.对比7.反问8.以乐写哀9.以小见大10.比兴11.烘托.衬托〈5〉表达方式:1.记叙2.说明3.描写4.抒情5.议论【补】描写手法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③再作用分析{方法}(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Eg1: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Eg2: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答】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
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No.7.抒情方式【提问方式】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 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模式】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eg: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No.8.关键词【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模式】○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eg: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同意。
○1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与折柳的寓意相符;○2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No.9.分析情感主旨型(思想感情)【提问方式】(情感)1.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3.诗句蕴含了何种心情?(主旨)1.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主旨是什么?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模式】1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主旨:诗句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