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6.4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回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0.3[HCN][皮]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
pH:
熔点(℃):563.7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yanide企业名称: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企业地址: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传真: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联系电话: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企业应急电话: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腐蚀金属。
吞咽致命。
皮肤接触致命。
吸入致命。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金属腐蚀物类别 1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1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 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00 吞咽致命。
H310 皮肤接触致命。
H330 吸入致命。
H372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2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84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 戴呼吸防护装置•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30 漱口。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氰化钠说明书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十五: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属第一类A级无机剧毒品。
【主要用途】: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长期接触小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七:储运注意事项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yanideCAS号:143-33-9分子式:CNNa分子量:49.01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腐蚀金属。
吞咽致命。
皮肤接触致命。
吸入致命。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金属腐蚀物类别1急性经口毒性类别1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90可能腐蚀金属H300吞咽致命H310皮肤接触致命H330吸入致命H372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H40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H41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34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2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84[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戴呼吸防护装置——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90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4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P391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P406贮存于抗腐蚀带抗腐蚀衬里的容器中。
——P405存放处须加锁。
——P403+P23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2018

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yanid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提炼金、银等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不燃。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013),该产品属于急性毒性-经口,类别2急性毒性-经皮,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生殖毒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避免吸入粉尘、烟气、气体、烟雾、蒸汽、喷雾;避免接触眼睛、皮肤或衣服;操作后彻底清洗;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食入: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水和水轻轻地清洗。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服。
被污染的衣服须经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发生皮肤刺激,就医。
如眼镜接触:用水细心地冲洗数分钟。
如带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则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如果眼睛刺激持续:就医。
如果接触或有担心,就医。
如感觉不适,就医。
收集泄漏物。
安全储存: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本品、容器的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yanide化学品别名:山奈CAS No.:143-33-9EC No.:205-599-4分子式:NaCN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吞食后有剧毒。
跟皮肤接触有剧毒。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可能有损伤胎儿或胚胎的危险。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剧毒,使用适当的容器, 以预防污染环境。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 以预防污染环境。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危险性类别判定,该产品分类如下:急毒性-口服,类别2;急毒性-皮肤,类别1;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生殖毒性,类别2;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1。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造成严重眼刺激,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漱口。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 危害描述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 氰化钠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版本: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yanid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传真:联系电话: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腐蚀金属。
吞咽致命。
皮肤接触致命。
吸入致命。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金属腐蚀物类别 1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1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 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00 吞咽致命。
H310 皮肤接触致命。
H330 吸入致命。
H372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2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84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 戴呼吸防护装置•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30 漱口。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氰化钠(山奈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 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移至大量水中,加 过量次氯酸钠,静置 24 小时,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
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皮肤接触:
急 眼睛接触: 救
吸入: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15 分钟。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必要时 进行人工呼吸。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立即就医。
质 相对密度(水=1): 1.60
饱和蒸汽压(kPa) :0.13/817℃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氨、苯、乙醇、乙醚。
燃 避免接触的条件: 接触潮湿空气。
烧 燃烧性: 爆 炸 危险特性: 危
不燃 本身不能燃烧。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 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运 储运注意事项:
应与碱类、铵化合物等分开存放。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搬运时要轻 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
驶,中途不得停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接触限值:
中 国 MAC : 0.3mg[HCN]/m3 ; 苏 联 MAC : 0.3mg[HCN]/m3 ; 美 国 TWA : OSHA 5mg[CN]/m3[皮];ACGIH 5mg[CN/m3[皮];美国 8TEL:未制定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泄漏
·沿河两岸进行警戒,严禁取水、用水、捕捞等一切活动
·在下游筑坝拦截污染水,同时在上游开渠引流,让清洁水改走新河道
·加人过量的漂白粉吹氯酸钙溅次氯酸钠,将尚未水解的氰化钠氧化成_无毒的氮气等
·监测大气中氰化氢的浓度,防止发生次生中毒和燃烧、爆炸事故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别名:山奈钠
特
别
警
示
★剧毒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4-DMAP(4-二甲基氨基苯酚)
化
学
式
分子式NaCN结构式 N≡C-Na+
危险性类别
6.1类 毒害品
燃烧爆炸危险性
·本品不燃
危
险
性
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MAC1mg/m3(按cN计)(皮)
·食入:如患者神志清醒,催吐,洗胃。就医
·解毒剂:
(1)“亚硝酸钠一硫代硫酸钠”方案
①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包在手帕内打碎
紧贴在患者口鼻前吸人。同时施人工呼吸,可立即
缓解症状。每1~2min令患者吸入1支,直到开始
用亚硝酸钠时为止
②缓慢静脉注射3%亚硝酸钠10一15mL,速度为2.5~5.0mL/min,注射时注意血压,如有明显下降,可给予升压药物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800m。
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物资
·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
·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
·加强现场通风
泄漏处理
固体泄漏
·用塑料膜覆盖,减少扩散和避免雨淋
·用洁净的工具收集泄漏物
溶液泄漏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
·筑堤或挖沟槽收容泄漏物,防止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个
体
防
护
·佩戴全面罩防尘面具
·穿封闭式防化服
应
急
行
动
隔离与公共安全
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25m,下风向疏散至少100m。如果溶液发生泄漏,初始隔离至少50m,下风向疏散至少300m。如果泄漏到水中,初始隔离至少100m,下风向疏散至少8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蒸气或气体以及水体污染物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重度中毒:立即肌内注射抗氰急救针1支.然后
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0mL。如症状缓解较慢或有
反复,可在1小时后重复半量
③用同一针头缓慢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12.5~25g
(配成25%的溶液)。若中毒征象重新出现,可按半量
再给亚硝酸钠和硫代硫酸钠。轻症者,单用硫代硫
酸钠即可
(2)新抗氰药物4一DMAP方案
轻度中毒:口服4一DMAP(4一二甲基氨基苯酚)1片
180mg)和PAPP(氨基苯丙酮)1片(90mg)
中度中毒:立即肌内注射抗氰急救针1支(10%4一DMAP2mL)
·IDLH:25mg/m3(按CN计)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6.4mg/kg;兔经皮LD50300mg/kg
·剧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吸人、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毒后出现皮肤黏膜呈鲜红色、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全
身强直性痉挛、意识障碍等。最终全身肌肉松弛,
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火灾扑救
灭火剂: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
·筑堤收容消防污水以备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环境影响
·对水生生物有很强的毒性作用,能在水环境中造成长期的化特性
·白色或略带颜色的块状或结晶状颗粒,有微弱的苦杏仁味。易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并缓慢反应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熔点:563.7℃
·相对密度:1.596
及
用
途
用途
·用作各种钢的淬火剂,电镀中作为镀铜、银、镉和锌等电镀液的主要组分,冶金中用于提取金、银等贵重金属,化学工业中是制造各种氰化物和氢氰酸的原料。也用于制造有机玻璃、各种合成材料、腈橡胶、合成纤维的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