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练习精讲》复习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值得收藏)

合集下载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章节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详细内容涵盖对古人事迹、历史事件的缅怀、感慨以及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发展脉络,掌握鉴赏方法。

2. 通过学习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技巧,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代文化氛围,引入咏史怀古诗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此类诗歌的特点。

3. 精讲课文:详细讲解《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诗篇,分析其意境、情感及写作技巧。

4.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尝试创作咏史怀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咏史怀古诗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咏史怀古诗的发展脉络3. 《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解析4.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咏史怀古”为题,创作一首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深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创作尝试。

3. 例题讲解中历年高考咏史怀古诗试题的分析。

4. 作业设计中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要求。

一、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古迹的描写和感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第一篇:古诗词复习教案古诗词复习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掌握知识。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的目标。

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增加积累。

教学目标:1、复习古诗。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和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古诗文,并学会灵活运用古诗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的文化源渊流长,古诗是其中的一座大观园,那一首首古诗就是花园里奇丽的小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观园。

1、先说说你熟悉的诗人有哪些?2、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王维、陆游、王昌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他们的诗篇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于是,人们便送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美称。

3、同学们知道这些称号分别是指哪个诗人吗?诗仙白居易《赠汪伦》诗圣王维《春夜喜雨》诗佛李白《忆江南》诗魔杜甫《游子吟》诗囚孟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知识补充。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来人们就称李白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写诗非常刻苦,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囚——孟郊:孟郊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诗佛——王维:王维一生信仰佛教,而且在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浓浓的佛教意味。

二、回顾交流,熟记诗词1、其实 ,我国各个朝代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词人 ,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呢?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组里背背吧。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一、教学目的明确古代诗歌鉴赏的考试内容: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二、教学方法:分层探究法三、教学程序:导——练——矫——结教程:导语:高考诗歌鉴赏一般考查对关键词语意义的理解、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语言技巧的赏析,近几年的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诗眼”的理解、形象的赏析、意境的领悟和艺术手法的评价,其复习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方法提示一:抓诗眼——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所谓“诗眼”是全诗意境展开的总纲,是情感的脉络。

因此,抓住诗眼,就能扣住主旨答题,把握了诗歌的灵魂。

典题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歌一、三句写景,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及答案:“冷”和“凉”用得最好。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景,很好地衬托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二)雪晴晚望贾岛倚仗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闻打暮天钟”是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及答案:是全诗的诗眼。

因为,这句用在篇末起着点活全诗的作用。

前七句都是写静景,是望景。

“闻打暮天钟”写一声清脆的钟声,由视觉转到听觉。

这钟声不仅惊醒了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

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局面。

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似乎隐隐吐露出诗人“归卧故山”的思想。

方法提示二:析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寄寓着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融入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或者情景交融拓展为具有深刻内涵的意境。

阅读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析诗人描绘的生活图景,领悟蕴含在其中的情趣和理趣。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四单元《咏史怀古诗》。

该单元收录了多首咏史怀古诗,包括《滕王阁序》、《乌江亭》、《过零丁洋》等。

这些诗作均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气概、忠诚节义等方面的感慨和思考。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从诗作中汲取历史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难点: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教学PPT。

学具:学生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一段生动的历史情景引入,例如播放《乌江亭》历史背景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解释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如历史背景的运用、英雄人物的赞颂等。

2. 分析教材中《滕王阁序》等诗作,讲解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作。

三、例题讲解(10分钟)以《过零丁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作中的历史背景、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的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随堂练习(10分钟)提供一些类似的咏史怀古诗作品,让学生自主鉴赏,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材中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从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记忆诗作内容。

作业设计:1. 阅读教材中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进行鉴赏。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针对教材的第三章“咏史怀古诗”,详细内容包括《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等名篇的深入解读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的历史感悟和家国情怀。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情感态度。

3. 课文解析:详细解读《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等名篇,分析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4. 例题讲解:针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题,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完成一首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2. 《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的意象、表现手法3.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分析其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答案示例:诗歌:《乌江项籍墓》意象:乌江、古墓、荒草、夕阳等。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抒情等。

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业的感慨,展现了咏史怀古诗的家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诗歌的选择与解读。

语文古诗文赏析公开课教案高中

语文古诗文赏析公开课教案高中

语文古诗文赏析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提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培养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背景。

2. 掌握运用修辞手法解读古诗文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品味。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

2. 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大声朗读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思考和兴趣。

2. 学生就所听到的古诗表达感受,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呈现(15分钟)1. 教师通过显示图片或投影仪展示一幅古代文人墨客形象,介绍其背景和重要作品。

2. 学生观看图片,尝试从形象中获取与古诗文相关的信息,并作简要记录。

三、分析(20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登鹳雀楼》一诗,并简单介绍杜甫的文学成就和时代背景。

2. 学生配合教师的指导,分析杜甫的诗歌表现手法和意蕴。

3. 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生活经验,讨论《登鹳雀楼》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四、互动(25分钟)1. 学生自由交流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 教师带领学生针对一首诗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归纳(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点明学生在熟悉古代文学作品方面的不足之处。

2.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并鼓励学生制定改进计划,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并带领学生进一步发现其中的美与思考。

2.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和体会,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阅读一篇古文,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2. 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读后感,促进班级内部的学习交流。

古诗做题训练教案模板及范文

古诗做题训练教案模板及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古诗做题训练,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解题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练习、课堂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2. 掌握古诗的解题技巧。

3. 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2. 把握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3. 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古诗相关资料,包括诗词原文、作者介绍、背景知识等。

2. 古诗习题集。

3. 白板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诗词能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二、新课讲解1. 教师选取一首古诗,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解释生僻字词,介绍作者和背景。

2. 讲解古诗的解题技巧,如:理解题目、分析意象、把握情感、品味语言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答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古诗习题集上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互相批改习题,讨论答案,教师点评。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古诗做题的关键要点,强调解题技巧。

2. 学生分享做题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古诗习题集上的剩余题目。

2. 预习下一课的古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古诗做题训练,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基本解题技巧,提高了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3.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

范文:《静夜思》做题训练一、题目: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解题思路:1. 理解诗句中的意象:明月、地上霜。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语言之美,加深对诗歌意象、意境、哲思以及情感的理解。

2.感受诗人对人生哲理和真情的深刻思考,领略古代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人生哲学和真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对人生哲理和真情的深刻思考,领略古代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人生哲学和真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诗人灿若繁星的唐代,有一位叫张若虚的诗人,仅凭一首诗,就获得了世人的赞誉。

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孤篇压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蒋勋走进张若虚的辽阔世界。

注:本教案一部分内容出自蒋勋《谈谈春江花月夜》二、朗读,文本感知1.正音滟滟皆似霰纤尘扁舟捣衣砧碣石2.解释词义①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②霰: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③汀:水边平地,小洲。

④月轮:指月亮。

⑤穷已:穷尽。

⑥但见:只见、仅见。

⑦悠悠:渺茫、深远。

⑧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⑨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⑩月华:月光。

3.朗读指导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是一个韵,一共用了九个韵,构成了非常完整的结构形式。

第一句的“平”,第二句的“生”,以及第四句的“明”,都是用同一个韵。

4.解题《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相传由陈后主创制,属宫体诗。

张若虚却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面貌为之一新。

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春江花月夜”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五个字全部是名词: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

有五个主题,春天是一个主题,江水是一个主题,花是一个主题,月亮是一个主题,夜晚是一个主题。

五个主题在交错,它们中间发生了三棱镜般的折射关系,假设春天是一面镜子,花是一面镜子,江水是一面镜子,镜子中间产生了多重投射与折射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出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复习旧知识
1、艺术手法
2、诗歌鉴赏题的最基本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3、主观题的答题步骤
三、练习精讲
(一) 夜归
(清)钱澄之
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

(三)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D、全诗移情入景,既有雄豪悲壮的格调,又有一种缠绵的情致。
2、诗中主人公夜归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请简要分析。
(二) 岁 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1、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末暮年,漂泊异乡,孤独寂寞。
B、天气不好,漫天烟尘,加上鼓角刺耳,令人心烦。
五、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1、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本诗 广为传诵的写景名句,请就其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

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完成诗歌的题型时,要通过诵读诗歌,抓住诗歌的关键词句分题完成。鉴赏题是赏析全篇还是某一句,是评价思想内容还是分析艺术手法,一定要仔细审题,作出准确选择。简答题是问什么答什么,要结合诗句分析,要规范答题步骤。
C、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
D、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
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对本诗有关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排律。
B、颔联与颈联对偶。
C、韵脚是“兵、城、缨、惊”。
D、杜甫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练习精讲》复习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词练习精讲
教学类型
复习
授课时间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要求。2、紧扣考点,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准确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3、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准确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征鸿暗叫寻行度,野鸭齐惊破阵飞。
追水林峦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
犬声出屋舂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写夜归的过程,循序渐进,娓娓道来,似一幅江上夜行图。
B、前两联在描绘江上夜深行舟的所见所闻时,也刻画出秋天的特色。
C、颈联通过两岸景物的变化写出了夜晚船行水上的独特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