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国住房制度
韩国租房制度的历史解读

韩国租房制度的历史解读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金融海啸仍在摇动全球经济。
在这场危机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房价变动显然是各国民众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有意思的是,韩国媒体在追踪房地产动向时,经常会同时提及房屋的买卖价格和租赁价格两个指标。
这是因为韩国有着名为“传贳”(--, the lease of a house[room] on a deposit basis)的独特房屋租赁制度。
赴韩国留学,你一定要了解一些韩国的租房制度。
韩语中的“传贳”是个汉字词,“贳”是“出租、出借”的意思。
“传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经济学名词,是韩国特有的物权/债权制度。
简单地说,“传贳”就是房客在签约入住前交给房东一定额度的押金(传贳金),“传贳”合同期满后,房东则将全部传贳金返还给房客。
传贳合同一般每两年一个周期,双方可以协议续签。
一般来说,最初交的传贳金是合同标的房产价格的60-70%。
最值得强调的是,在“传贳”的有效合同期间,房客不需要再向房东交任何房租。
也就是说,房客在支付了“传贳金”后,获得了对房子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房东虽然让渡了在一段时间内的占有和使用房子的权利,则获得了对传贳金的使用权。
可以说,传贳合同双方各取所需,互利互惠。
在朝鲜半岛完全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1910.8-1945.8)以前,“传贳”做法主要局限在首都首尔及其周边一带。
随着战乱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流动,传贳租房的做法开始在韩国大小城市推广开来,如今则成了韩国人住房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据统计,韩国的1588.8万户家庭中,只有56%的家庭拥有自己住房,而21%的家庭是住在这种“传贳”房中的,另有15.1%的家庭则住的是半传贳方式租借的房子。
传贳”制度之所以能够在韩国产生并持续繁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韩国人是个好动的民族。
韩国每年都有两个搬家集中的季节,有的起因于读书上学,有的起因于工作调动,因而对短期租房有着强烈的需求。
其次,韩国房价太贵,很多人难以在短时间内买得起房子,而且房屋买卖与拥有都要交很高的税金。
韩国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使用面积超过60平方米
已开设住宅预约储蓄账户的无房户,月平均收入在前一年度城市劳动者 家庭平均月收入的100%以下者
可独立购置住房者
韩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
另外,“参与政府”还在2003年6月修改了《住宅法》,将“国民政府” 日寸期仅为建设交通部告示的“最低居住标准”制度法律化,显著提升了住房 保障制度的地位。此外,“参与政府”还对“国民政府”末期推出的“100万 套国民租赁住房计划”制订了具体的时间规划以及实施措施。国民租赁住房的 规模更多样化,对国民租赁住房建设的财政支持规模增多,入住目标家庭收入 标准扩大到低于城市劳动者家庭平均月收入的所有家庭,大幅增加了受惠家庭 数。
地区
首都圈 首都圈 地方
类型
商品房
租赁 中小型 大中型
万套
9万套 30万套 20万套 公共15万套(安乐居住房),民间5万套(基金,住房 用地支持),民间10万套(改善多户型住宅限制) 民间20万套(修改重建,在开发的规制)
规模
韩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
不同类型住房供给体系及供给计划(2009~2018)
韩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
三“参与政府”时期的住房保障政策(2003~2007)
“参与政府”不同于韩国往届政府,制定并推行了多样的政策,强化住房 保障。在2003年5月,出台了《不同收入层住房保障路线图》,针对不同收入 层采取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
最低收入层(第一收入组) 月收入83万韩元以下 低收入层(第2~4收入组) 月收入190万韩元以下 可成为中产层者(5~6组) 月收入不足255万韩元 中产层(7~10组) 月收入超过255万韩元 阶段性调整住房补贴 房租支付困难者 低息房租贷款 小户型国民租赁住房 改善城中村居住环境 不具备购置自有住房者 50万套国民租赁用房 房租贷款 在政府的支持下,可购 置住房者 小户型商品住房 扩大住房金融 在市场中解决
韩国的租房制度

韩国的租房制度韩国的租房制度,对于咱们想去韩国生活或者已经在韩国打拼的小伙伴来说,可是个相当重要的事儿呢。
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新的游戏世界闯荡,得先搞清楚那里的规则一样。
在韩国啊,租房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全租,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怪呀?全租就像是你把一大笔钱借给房东,当然啦,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哦。
然后你就可以免费住在这个房子里啦,一般是两年的时间。
两年之后呢,房东会把这笔钱原封不动地还给你。
这就好比你把自己珍贵的宝贝暂时寄存在别人那儿,到时候人家再完好无损地还给你。
你可能会问,为啥要这样呀?其实这对双方都有好处呢。
对于租客来说,如果你手头正好有一笔钱,又不想每个月交房租,这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房东来说,他可以拿着这笔钱去做其他的投资或者生意。
还有一种就是月租房啦。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就像咱们国内常见的租房形式一样,每个月按照约定的金额交房租就好。
不过韩国的月租房可有点不一样哦。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保证金的问题。
保证金呢,通常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是比全租要少一些。
交了保证金之后,每个月再交房租。
这保证金就像是一种押金,要是你在租房期间弄坏了房子里的东西呀,或者没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搬走,这部分钱可能就会被房东扣掉一部分啦。
在找房子的时候呀,也有不少门道呢。
你可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韩国有很多专门的房屋中介,但是这些中介可不像咱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他们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而且这个手续费还不低呢。
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很神秘的地方探险,有人给你带路,但是这个带路的人要收你一大笔钱一样。
所以呀,在找中介的时候,一定要多比较几家,看看哪家的手续费比较合理。
签合同的时候更是要小心谨慎。
合同上的每一个条款都像是一个小陷阱一样,要是不注意,就可能掉进坑里啦。
比如说关于房屋的维修责任,是房东负责呢,还是租客负责呢?这可得在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
要是房子的水管突然坏了,结果发现合同里没写谁来修,这时候就会很麻烦啦。
就像两个人要一起做一件事,但是事先没有说好谁做什么,到时候肯定会吵架的。
韩国的衣食住行介绍

出国留学离不开衣食住行,韩国的住房一般可以分为4种,有下宿、月房、考试院还有公寓。
下宿就是韩国人把自己家空闲的一个房间拿出来租。
这种屋子的长处就是很方便,因为需要常常和房主交流,所以住这样的屋子可以快速地提高自己的韩国语。
还有就是住这种屋子一般房主是管每日三餐的。
这样可使咱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可是住这种屋子的缺点就是租房人要和房主公用所有的衡宇设施。
这种屋子一般在学校周围有很多,很容易找到,一般20万韩元50万韩元/月。
住这样的屋子是不需要保证金的,所以很方便。
可是住这样屋子必然要遵守韩国人的家规:不要高声喧哗,不要自己炒菜(韩国人一般都喜欢吃炖菜,讨厌炒菜的油烟)。
要不就会被赶出来的。
月房一般是一个屋子,有独立的洗手间和厨房。
房主是不提供床和书桌这样的生活用具,所以想住这样屋子的朋友就需要自己去买这些东西了。
住这样屋子的长处就是可以有个安静的个人空间,缺点就是每一个月要按时去银行交水、电、煤气等费用。
住这样的屋子一般是需要100万到500万的保证金。
保证金是信用的象征,在你退屋子的时候是如数退还的。
考试院一个很小的屋子,里面有床、电视和书桌,可是一般的考试院是没有窗户的,只有条件好点的考试院是有窗户的。
考试院价钱很昂贵,住这样的考试院很方便,是按月收费,一般都提供大米和泡菜,所以想吃别的菜的话,仍是要自己做的。
住这种考试院的长处就是价钱廉价,没有保证金,缺点就是所有的衡宇设施都要公用,比拟麻烦。
公寓这种屋子无论从里到外都是很完善的,屋子里面什么都有,可以说是很全的。
可是这样的屋子是需要很多的保证金的,若是如果租房人能一下提供5万万2亿韩元的话,房租是可以避免的。
房主用这笔钱投资其他生意代替收租。
这样的屋子又称之为免税房。
韩国的衡宇,一般都是有网线的,韩国的网费按照网络的不同价钱也不同,一般是每一个月2万4万韩元之间。
吃在韩国如果想买吃的,可以去超市或去市场。
一般买菜咱们仍是去市场的时候比拟多,因为那里的菜和超市相较比拟廉价。
中国韩国房地产管理制度

中国韩国房地产管理制度一、土地管理制度中国的土地管理制度是国有土地制度,即所有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国家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来实现土地的开发利用。
而韩国的土地管理制度则是私有土地制度,即土地可以由个人或企业所有,并且可以通过买卖来转让土地所有权。
在中国,土地使用权是可以被购买和出售的,但是土地仍然属于国家所有。
而在韩国,土地所有权可以被买卖,人们可以通过买卖土地在房地产市场中进行投资。
二、房屋建设管理制度中国的房屋建设管理制度严格,建设过程需要经过政府的审批,同时需要符合相关的建设标准和规定。
而在韩国,建设过程中的审批程序相对简化,也更加注重市场的自由竞争。
在中国,由于政府对房屋建设管理制度的严格监管,建设过程中的建筑质量相对较高,并且房屋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而在韩国,由于审批程序相对简化,建设市场竞争更加活跃,建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得到了更多的空间。
三、房地产交易管理制度中国的房地产交易管理制度相对严格,购房需要进行多种手续和审批,购房者的购房资格也受到很多限制。
而韩国的房地产交易管理制度相对自由,购房手续简化,购房者的购房资格也更加自由。
在中国,由于房地产交易管理制度的严格,保障了购房者的权益,降低了购房风险。
而在韩国,由于交易程序的简化和自由度的提高,购房市场更加活跃,也更加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和流通效率。
四、房地产税收管理制度中国的房地产税收管理制度相对较为复杂,包括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多种税种。
而韩国的房地产税收管理制度则相对简化,只有房产税和土地地价税两种税种。
在中国,由于多种税种的存在,房地产税收管理制度显得更加复杂,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但也更加全面地覆盖了房地产市场的各个环节。
而在韩国,税收管理制度相对简化,有利于降低税收负担,也更加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总结而言,中国和韩国的房地产管理制度有着很多的共同点,都是为了保障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和购房者的权益。
韩国住宅结构类别

韩国住宅结构类别韩国的住宅结构类别多样,各具特色。
下面将介绍韩国常见的几种住宅结构类别。
1. 韩屋(Hanok)韩屋是传统的韩国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而闻名。
韩屋一般采用木质结构,屋顶覆盖着传统的韩国瓦片,墙壁则使用韩国传统的泥土墙。
韩屋的设计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通常由若干个建筑体组成,形成一个院落,院落中常有花园和庭院。
韩屋内部布局注重功能分区,同时注重通风和采光。
韩屋的建筑风格简约而典雅,体现了韩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2. 别墅(Villa)别墅是韩国城市中常见的高档住宅类型。
别墅一般由独立的建筑单元组成,拥有独立的庭院或花园。
别墅的建筑风格多样,有现代风格的别墅,也有传统风格的别墅。
别墅的内部空间布局宽敞舒适,设施齐全,常常配有花园、游泳池等休闲设施。
别墅是韩国富裕阶层的理想居住选择。
3. 公寓(Apartment)公寓是韩国城市中最常见的住宅类型之一。
韩国的公寓大多数为高层建筑,多层住宅单位在一个建筑中集中排列。
公寓的内部结构一般为多房型,包括一室、两室、三室等不同户型。
公寓的外观设计多样,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传统风格的公寓。
公寓常常配有电梯、停车场、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的生活需求。
4. 连锁公寓(Officetel)连锁公寓是韩国独特的住宅形式,结合了住宅和办公功能。
连锁公寓一般位于商业区域或城市中心,既可以作为住宅使用,也可以用作办公场所。
连锁公寓的设计注重灵活性,通常包括独立的住宅单元和办公单元,居民可以在同一建筑内居住和工作。
连锁公寓常常配有会议室、健身房、商店等便利设施,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5. 高层住宅(High-rise apartment)高层住宅是韩国城市中的一种常见住宅类型。
高层住宅一般为多层建筑,居民住房分布在不同的楼层。
高层住宅的设计注重空间利用效率,通常采用多房型的设计,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高层住宅的外观设计现代化,常常配有电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
浅析韩国住宅供给制度存在的问题——以销售价上限制为例

韩国的住宅供给制度便是实现韩国住宅政策的主要
手段。
析, 以寻求韩国住宅供给制度 的改善方案。
一
由于 “ 2 ” 战争 的影 响 ,韩 国 的住 宅 曾 遭 6・ 5
到了极大的破坏,再加上 2 世纪 6 0 o年代后经济的
持续增长 ,住宅需求激增 ,韩 国一度出现了住宅的
极 度 短缺 现象 。在这 种情 况下 ,韩 国的住宅 政策 最 迫切 需要 解 决 的便 是 扩 大 住 宅 供 给 。 因此 , 自 2 0 世纪 6 代 以来 ,韩 国政 府 一 直 实 施 积极 的住 宅 O年
国的住宅供给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对这种无视韩 国住宅市场的变化 ,事实上
仅 仅停 留在 抑制 投机层 面 的住 宅供 给制 度存 在 的问 题从 理论 和 现实 两方 面加 以分 析 ,并 结 合住 宅供 给 政 策取得 良好 效 果 的美 国 和 新 加 坡 的 政 策 进 行 分
中图分类号 :F 9 . 1 23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8 7 (0 1 2— 10— 5 6 2— 5 2 2 1 )0 0 5 0
住宅 是人 们 生活 中必 不 可 缺 的 基本 要 素 之 一 ,
化,韩国政府 的住宅政策仍然停留在强化住宅供给
上 ,这样 的住 宅供 给制 度 已经越来 越 不适 应韩 国住
、
韩 国住 宅供 给 制度 的特点 及韩 国 住宅 市场
的条件 变化
( ) 韩 国住 宅供 给 制度 的特 点 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住宅供给制度大致可 以分为下 列三种类型:欧洲依靠国家财政实现社会住宅供给 的福利型供给制度 ;依靠市场 的调节能力 ,同时通 过财政、金融手段的调节达成政策 目标的美国的商 业式住宅供给制度 ;新加坡的国家主导型住宅供给 制度 。各种制度 的形成 都有其各 自的历史条 件背 景。韩国的住宅供给制度 与上述三种类型都不同 ,
韩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2018年6月西部皮革19理论与研究 作者简介:齐开钦(1993-),女,汉族,山西忻州市人,山西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住房保障。
韩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研究齐开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摘 要:住房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需要而采取的特殊政策,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了韩国的公共住房制度,总结了韩国住房制度以租赁住房为主、以政府为主导等特点,这对我国的住房保障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韩国;公共住房保障;公共租赁住房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8)12-0019-011 韩国的公共保障住房韩国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政府需要投入必要的资金。
韩国的住房政策主要是公共保障住房,而公共保障住房有两种:小型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小型商品住房是针对具有一定购买能力的中低收入居民而建设的小型公共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是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用财政预算或国民住宅基金而建设的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包括三种类型:永久租赁房、公共租赁房和国民租赁房。
2 韩国住房保障制度管理机构2.1 国土海洋部国土海洋部主要负责制定、修改住房保障有关法令;建立住宅综合计划;制定国民住宅基金的运行计划;筹措政府部门资金;公路与航空运输及国土综合开发计划的制定与调整;城市、道路、港湾与住房的建设;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
2.2 国民银行和友利银行国民银行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国民住宅基金,为韩国住房保障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国民住宅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吸收房屋申购储蓄、国民住房债券和住房福利彩票。
资金运行主要投向开发商建房贷款和向中低收入群体发放全额房屋租赁资金、个人购房贷款以及改善居住环境等。
2.3 LH 公司LH 公司成立于1962年,主要负责承担公营住宅建设,并负责对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居民资格条件进行审查,每年约为中低收入者生产并提供5万套保障性住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韩国住房制度公司理财11 翁文灏 2011312463公司理财11 张家齐 2011312462国际金融11 张乔 2011312438目录一、韩国住房制度变迁 (3)(一) 住房政策演变 (3)(二)住房保障制度 (8)二、韩囯ABCP 融资方式 (11)(一)房地产项目融资证券化(PFABS,PFABCP) (11)(二)韩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实际状况分析 (14)(三)韩国ABCP方式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17)(四)ABCP方式在中国房地产项目融资中的应用启示 (18)三、韩国的不动产税 (19)(一)不动产取得环节的税种 (19)(二)不动产持有环节的税收 (21)(三)不动产转让及租赁环节的税收 (22)(四)不动产税基评估体系 (23)(五)对我国不动产税制改革的启示 (24)四、后记 (26)五、参考文献 (26)文章摘要:本文从韩国房地产市场住房制度的变迁讲起,分五个阶段介绍了韩国住房制度从起步到最终成熟的过程。
此后,文章分住房保障制度,APCP融资方式,房地产不动产税等三方面着重介绍了韩国房地产业住房制度的突出特点,并在每一点后强调了这种制度之于当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韩国住房制度变迁(一)住房政策演变韩国的住房政策是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实施的。
因为20 世纪50 年代的韩国经历了朝鲜战争及其战后持续的国内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不稳,致使政府无法进行有序的经济开发,更无暇顾及居民的住房问题。
(1)20 世纪60 年代———政策准备期1961 年朴正熙掌权以后,韩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经济开发 5 年计划》,把促进住房建设和供应,加大政府对住房市场的参与等内容,纳入该计划之中。
1963 年,颁布了第一个关于住房的法律———《公营住宅法》,明确了公房的供应对象,即无房户、低收入者、灾民等。
此外,为了扩大公房的供应、解决住房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成立了大韩住宅公社(1962 年)和韩国住宅银行(1967 年)等两家国有公共机构。
这一时期,由于韩国的产业发展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政府投资又倾斜于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原因,政府对住房建设方面的实际投资非常有限。
从1965 年到1969年,共建设45.9万套住房,其中政府公共机构(大韩住宅公社和地方政府公共机构)所占比重只有18.4%,而81.6%的住房是由民间建成的(参见图1)。
此外,住房投资占GDP 的比重也只有2.3%。
总而言之,韩国在此期间并没有实现大量供应住房的政策目标,只是在机构、制度、法规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准备。
(2)20 世纪70 年代——制度建设期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具有真正意义的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得以开始。
这一时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致使城市的住房不足问题日显突出,住房普及率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参见图2)。
为此,韩国政府于1972 年提出了“一户一住宅”的政策口号,并制定《住宅建设10 年计划》(1972-1981),把解决住房问题纳入到长期的战略目标之中。
作为配套法规制定了《住宅建设促进法》(1972)、《关于国民住宅优先供给的规定》(1978)等法规,确立了以多渠道建设住房、公共机构重点建设小户型住房、构筑量产体系等为内容的住房政策的基本方针。
还具体规定公房、商品房的供应办法,特别是通过指定公房的优先供应对象,照顾了无房户和低收入阶层。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后期,为了抑制房价和住房投机行为,韩国政府出台了《商品房上限价政策》、《8.8 抑制不动产投机措施》等政策。
此外,还导入了“住宅请约制度”(1978,住房认购储蓄制度),该制度是居民购买商品房之前,在韩国住宅银行开立专门账户,并每月存入一定金额的住房认购定金,而政府根据“请约金”的缴付情况、年限以及其它条件来决定购房优先顺序的制度。
另一方面,为了有效地开发、供应住宅用地及工业用地,1975 年韩国政府成立了又一家国有公共机构韩国土地公社。
从1970 年到1979 年,韩国共建设176.1 万套住房,其中国有公共机构所建住房占总套数的比重达29.7%。
公共机构为增加住房供应、稳定房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房价上涨、投机盛行的1977~1979 年间,这一比重分别达到38%、38%和47%(参见图1)。
此外,20 世纪70 年代住房投资占GDP 的比重与20 世纪60 年代相比,增加一倍,达到4.8%的水平。
(3)20 世纪80 年代———制度成熟期1981 年,为了解决政府公房和廉租房建设资金的不足,韩国政府设立了国民住宅基金,该基金来源于国民住宅债券、“住宅请约金”、捐款等。
另外,为了更好地解决产业工人等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出台了关于“小户型住宅建设义务比率”的政策,要求在商品房建设当中小户型住房(60m2 以下)所占的比重不得低于50%,并于1984 年颁布《租住房建设促进法》,开始了廉租房的建设。
另外,韩国政府以大量供应住房为目的,于1988 年开始实施了《200 万户住宅建设计划》(1988-1992),韩国由此进入“住房大量供应时代”。
该计划最大的特点是根据不同收入阶层的具体需求对投资主体、供给对象进行了细分化,如对最低收入阶层采取由政府负担85%的投资,建设永久租住房的政策,而对低收入阶层采取由国民住宅基金出资建设租住房和小户型公房的政策。
《200 万户住宅建设计划》的实施不仅重点照顾到了低收入阶层的利益,还考虑到了高收入者多样的需求。
(参见表1)此外,作为配套措施还修改了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多样化发展的一些政策。
如20 世纪70 年代制定的商品房限价措施,虽然对抑制房价和投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该政策不利于满足消费者对住房的多层次需求,特别是制约了住房的高档化发展。
因此,韩国政府于1989 年导入了“成本联动制”,此项政策是根据地价、建设成本等成本因素指导房价的制度。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相对于土地投机行为的盛行,韩国政府出台了《地价公示制度》(1989),要求每年对指定地区的地价进行调查,并予以公布,而新建住房的地价根据邻近地区的公示价格进行核算。
从1980 年到1989 年,韩国共建设263.4 万套住房,建设总套数比20 世纪70 年代增加了49.6%,其中国有公共机构所建的住房占总套数的比重高达49.1%(参见图1),而且住房投资占GDP 的比重达到5.1%。
但因政策效应没有得到完全显现,整个20世纪80 年代的住房普及率还是停留在70%左右的水平(参见图2)。
(4)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政策调整期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得益于《200 万户住宅建设计划》(1988-1992)的完成和《新经济5 年计划》(1993-1997)的实施,韩国的住房难问题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并且,住房价格也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如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96 年与1991 年相比,住房价格实际下降43%(Kim,2007)。
在《200 万户住宅建设计划》实施期间,共建设281.2 万套住房,住房普及率也从1988 年的70.9%,到1992 年升至76%(参见图2)。
另外,1993 年金泳三执政后实施的《新经济5 年计划》期间内,共建设住房312.5 万套,建设总套数比《200 万户住宅建设计划》期间增加了11.1%。
1993 年开始,金泳三政府对往届政府一贯坚持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政策调整为重视市场调节。
在住房政策上,政府减少对住房市场的直接参与,加大了对民间企业的支援。
但是在扩大供应、稳定房价、低收入阶层的安居等方面,总体上还是延续了20 世纪80 年代住房政策的基本方针。
此外,为了制止房地产交易当中出现的偷漏税和投机行为,于1995 年颁布了《不动产实名制》。
然而1997 年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给韩国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住房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大批的建设企业因有效需求不足、商品房积压、资金周转困难而陷入困境。
仅在1998 年,住房建设企业的破产率就达到了14.3%,住房建设套数比上一年减少了48.7%,房价、地价也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情况(Kim,2007)。
为了避免重蹈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的覆辙,韩国政府陆续出台了搞活住房市场的诸项措施,如加大政府对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援;减免房地产转让所得税、取得税、登记税等;放松对转卖住房的限制,放宽对“请约”资格的审查等措施。
此外,于1997 年废止了“小户型住宅建设义务比率”,还取消除首都圈(首尔、京畿道)以外的商品房限价措施,进而到1998 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上限价政策。
从1999 年下半年开始,韩国经济呈现复苏迹象。
但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住房建设总量不足的情况下,随着经济复苏所带动的新需求增加和潜在需求的爆发,使住房价格开始出现攀升的趋势,进而激化了低收入阶层住房难的问题。
2001 年和2002 年的房价涨幅分别达到了9.9%和16.4%(Kim,2007)。
为此,2001 年韩国政府对1998 年提出的《建设5 万套国民租住房计划》进行了修改,把原定目标调整为,到2003 年建设20 万套国民租住房。
在此项计划里把受惠对象定为,收入水平达不到上一年度城市劳动者平均家庭收入的70%(10 年型)或50%(20 年型)水平的无房户,另外,建设资金的70%由政府和国民住宅基金负担(参见表2)。
从1998 年到2002年,韩国政府实际共建设11.9 万套国民租住房。
从1990 年到2002 年,韩国共建设740.4 万套住房,年平均达到57 万套,比20 世纪80 年代的平均水平增加了1.2 倍。
住房投资占GDP 的比重实现了历史最高水平,达到6.7%,比20 世纪80 年代增加了31.4%。
住房普及率也从1990 年的72.4%,到2002 年超过100%,达到100.6%的水平(参见图2)。
(二)住房保障制度( 1) 韩国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安排1. 公共保障住房制度韩国的公共保障住房有两种: 小型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小型商品住房是针对具有一定购买能力的中低收入居民而建设的小型公共住房,这种房屋的面积在60 平方米以下; 公共租赁住房是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用财政预算或国民住宅基金而建设的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包括三种类型: 永久租赁房、公营租赁房和国民租赁房。
其中,永久租赁房是专门针对最低收入阶层而建造的非营利性住房,建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财政资金,少部分来源于入住居民的租房保证金; 公营租赁房和国民租赁房供给对象仅限于中低收入者,资格审查制度非常严格,建设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住宅基金和入住人保证金和租金。
公共租赁住房的赁期一般为5—50 年,租赁期满后卖给租住者。
国民租赁房是目前韩国公共租赁住房的主要类型,面向前一年收入不到城市居民家庭月平均收入50%—70% 的无房者,而且求租对象是住房认购储蓄户,公共租赁住房的租赁期为3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