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曹植《情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C.本词咏今叹古,“借古而启今”。

上片极力描摹端午诸种盛况,下片感怀屈原人生经历。

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

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

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

(2)一般认为,词中的“异客”是指屈原,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除夜二首(其一)①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翻译】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

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作者】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背景】曹植自曹丕篡位后,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主旨】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赏析】《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

所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

借征夫之离恨 诉逐臣之哀怨——曹植《情诗》旨意探析

借征夫之离恨 诉逐臣之哀怨——曹植《情诗》旨意探析

( 潍坊 学 院 , 山东

要: 曹植 后期 的诗 歌 中颇 多“ 生之嗟 ”但 在备 受猜 忌动 辄得 咎 的严酷 环境 不便 直 写 , 忧 ,
只得用含蓄隐晦的曲笔来表达。《 情诗》 严霜结” 白露唏” 中“ 与“ 两个语典, 化用 了《 《 怨诗 诗》 骚》 的命 意 , 曲折 表达 了对曹 丕猜 忌迫 害 同胞 兄 弟 的不 满 , 同时告诫 曹 魏 政权 将会 有 “ 异姓 为 后” 的

曹 植 (9 -2 2 , 子 建 , 武 帝 曹 操 第 四 12 3 )字 魏 子, 魏文帝曹丕之胞弟。魏 明帝 曾封他于陈( 今河 南省 淮 阳县 ) 死 后朝 廷 追 赠他 谥 号 为 “ ” 所 以 , 思 , 后世也称他为陈思王。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家, 被钟嵘推尊为“ 建安之杰” 《 (诗品 ・ 总论》 , )与 其父曹操 、 兄曹丕并称为“ 三曹”其事见《 , 三国志 ・ 魏书》 卷二十《 任城陈萧王传》 曹植的一生及其文 。 学 创作 以公 元 20年 曹丕代 汉称 帝为 界 ,明显 地 2 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他过着斗鸡走马、 诗酒 唱和的 贵 公子 生活 , 精神 昂扬 自信 , 满 了“ 力 上 国 , 充 戮 流 惠下民 , 建永世之业 , 流金石之功” 曹植4 ( 与杨德 祖书》的功业 自 ) 许意识。表现在这一时期 的诗歌 创 作上 , 是 以抒 发 立功报 国的雄心 壮 志为 主 ; 也 后 期 由于备受 猜忌 和迫 害 ,使他 的精 神长 期处 于压 抑 愤 懑之 中 , 文创 作颇 多 “ 生之 嗟 ” 写 出了不 诗 忧 , 少 自悼身世和反映现实的诗作 , 感情哀婉缠绵 , 充 满了愤激不平之气和悲凉之音 。《 情诗》 就是这样 首含 蓄凄婉 的 自悼 身世之 作 。 此诗最 早 载于《 文 选》 卷二 十九 “ 杂诗 上 ” : 微 阴翳 阳景 , 清风飘我 衣 。 游鱼 潜渌 水 , 鸟薄 天飞 。 翔

古代诗歌鉴赏--2022届高考语文(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2022届高考语文(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2022届高考语文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四首(其二)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注】。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晋贾充之女在帘后窥望,倾慕韩寿的年少英俊,后二人得成佳偶;宓妃(诗中指甄氏)爱重曹植的文学才华,但后被曹操拆散,终成爱情悲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东风、轻雷等春景,传达出生命萌动的气息,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喜悦。

B.颔联中“金蟾”指香炉,“玉虎”是井上打水的辘轳;“香”“丝”谐音“相”“思”。

C.贾氏窥帘,宓妃情深,连用典故,表现出女主人公追求爱情时情感的真挚与炽烈。

D.这首爱情诗融入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语言有着丰富的暗示与联想意味,朦胧幽美。

2.有论者认为此诗的尾联使全诗具有了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①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①推官:州郡所属的助理官员,掌刑狱。

②《招魂》:屈原《楚辞》名篇,诗人期待着怀王灵魂归来,希望顷襄王振兴楚国,报仇雪恨。

③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叙事,作者在昏暗凄清的黄昏时遇到故人张处父,照应了标题。

B.下阕老友重逢,追忆往事,感慨今昔,于对比中凸显了如今的儒雅从容。

C.“欲黄昏”中的“欲”字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霎那间景象。

D.“山头来去云”通过云的飘来飘去暗示了词人南渡后漂泊无定的无奈生活。

2.辛弃疾的词善用典故,请选择本词中的两个典故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翻译】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

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作者】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背景】曹植自曹丕篡位后,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主旨】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赏析】《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

所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解析(1)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解析(1)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仓鼠(唐)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公子行(唐)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1)曹诗讽刺的对象是________,孟诗讽刺的对象是________。

(2)具体赏析这两首诗在讽刺手法上的异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唐)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季节的更替,牵动着边塞和家乡两地的人,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

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好酒的诗人在苦寒中却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局长安生活的艰苦。

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杂诗(其四)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这首诗明显地学习屈赋。

B. 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花,光彩照人。

C. “时俗薄朱颜”二句,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D. 这首诗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风格质朴刚健,有一种爽朗自然之美。

(2)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C(2)①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表达自得之情;②“时俗”二句,说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比喻自己不被重用,表达怀才不遇之愤;③“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逝,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解析】【分析】(1)C项,“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错,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意思是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此句是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而不是“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故选C。

(2)“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

曹植这首诗,在构思和写法上明显地学习屈赋。

这首诗以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时俗”二句,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情诗曹植古诗词鉴赏

情诗曹植古诗词鉴赏

情诗曹植古诗词鉴赏曹植,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是曹操的次子。

他早年文才出众,享有盛名。

曹植的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其中以《洛神赋》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曹植的情诗进行鉴赏,欣赏其中的文学之美和情感之深。

1. 曹植的情诗特点曹植的情诗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著称,与同时期的古代诗人相比,他的情感表达更加热烈、直接。

曹植追求真实的情感表达,所写的情诗大多是倾诉内心情感的表白之作。

他的诗歌常常写下对爱人的深深思念、爱意满满的表白,以及个人对人生和世界的反思。

曹植的情诗语言犀利、生动,直击人心。

他通过情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类情感的深入观察,使得他的作品更富情感和内涵。

2. 《洛神赋》《洛神赋》是曹植最著名的情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

这首诗描绘了洛水中的女神,以及她的美貌和骄傲。

诗中曹植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辞藻和艳丽的描绘手法,形成了瑰丽壮观的艺术意境。

在诗中,曹植将自身的情感与美景融为一体,展示了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3. 《白马篇》《白马篇》是曹植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情诗。

这首诗以表白和歌颂的形式,描述了自己内心深爱的女子。

曹植通过对白马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美人的喜爱和痴情。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行文流畅,充满了浓郁的情感,使人读后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痴迷和激情。

4. 曹植情诗的鉴赏意义曹植的情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饱含情感的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他的情诗反映了人类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追求,同时也道出了人生的苦乐和思考。

通过阅读曹植的情诗,我们可以欣赏到他优美的诗歌语言,深入感受其对情感世界的描绘和思考。

同时,曹植的情诗也给我们带来了情感的共鸣和启迪,让我们对人生和美的追求有了更深的思考。

5. 结语曹植的情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他的诗歌展示了对情感世界的独到洞察和真实表达,让读者无法抗拒其魅力。

通过阅读曹植的情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的文学才华,还可以领略到他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l4~15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

是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这里取其感伤离乱,行役不已之意。

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③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B.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C.三、四两句俯仰有致,意境开阔,运用了“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所用手法一致。

D.九、十两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15.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花草”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常被作者借来抒情。

《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西湖最美的景致概况出来;《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花儿凋零满地的景象。

(2)《荀子·劝学》指出,蟹虽然身强体壮,但却“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它心浮气躁,不能专心致志。

(3)叠词的运用,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且富于音乐美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连用叠词,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14.C
15.《情诗》:①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
②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
③寄寓了曹植有志不得伸展的凄怆伤悲之感。

《短歌行》:①表达了人生苦短,功业未成的忧思;
②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
③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16.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无边落木萧萧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