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演讲比赛稿件【推荐】

合集下载

外科围手术期镇痛的体会

外科围手术期镇痛的体会

外科围手术期镇痛的体会术后疼痛不但使患者痛苦,而且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延长患者康复及住院时间,医护人员应当积极的对个体化、多模式镇痛手联合运用到围手术期的疼痛问题,帮助患者度过术后恢复期。

使患者围手术期更加舒适满意,提高生活质量。

Abstract:Postoperative pain not only mak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 and the increase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rolong the patient rehabilit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be positive for the individual, multimodal analgesia hand with pain problems of peri operation period, recovery period to help patients had postoperative. The patients in peri operation period of more comfortable satisfa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Peri operation period; Analgesia疼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最为常见的痛苦之一,也是科患者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

疼痛还会引起内分泌反应、心肺功能异常、胃肠道影响、凝血机制异常等多方面的问题[1]。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提出:疼痛是等同于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应予及时正确的处理。

尽管近年来在镇痛理论、药物及技术上有很大的进展,但是围手术期疼痛特别是术后疼痛目前仍使許多患者遭受身心的折磨。

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真倾 听患者的主诉 , 了解 患者的感受 , 嘱其 卧床休息 , 必要 时
给予止吐。因头面部血运丰富 , 感觉灵 敏 , 术 后 早 期 患 者 常 有
局部肿痛 ; 少数因为反复穿刺造成面部血肿口 l 。告知患者局部 血肿会逐渐消退 , 不必担心。本组 共 5 8例患者 , 均在 C T引导 下行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消融治疗 ,通 过术前耐心 的解 释 工作 , 术后 精心 的护理 , 解决 了患者 的思 想负担 , 使其 积极
行 个 体 化 多模 式 镇 痛 护 理 ) , 与2 0 1 3年 4月 2 0 1 3 年 8月 收 治 的 3 0例 肺 叶 切 除 术 的 对 照 组 ( 执 行传统镇痛护理 ) 的 效 果 进 行 比 较. 即 对 两 组 术 后疼 痛 程 度 、 睡眠质量 、 患 者 满 意度 进 行 评 价 , 进 而 对 两 种 护 理 效 果进 行 评 估 。结 果
加速身体 的康复 , l 。 目前 医学 界提倡 的无痛 护理 以及个性 化
护理 的理念 方兴未艾 , 个体 化多模式镇痛 的方法遵 从 了这一 理念 。 个 体化多模 式镇痛原则是 鉴于不 同患者对疼痛 和镇 痛
2 . 3 . 3心理 护理
术后要 注意休息 , 避免 过度劳 累 , 保 持情绪
》临床护理
_ 习
摘 要 目的 理 论 依 据 。方 法
个体 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 围手术期护理 中的应用
刘 薇 刘 华 潘 慧
研 究 心 胸 外 科 患者 围手 术 期 实施 个体 化 多模 式 镇 痛 护 理 的效 果和 可行 性 ,为 个 体 化 多模 式 护理 的 全 面 开 展 提 供 采 用 非 同期 对 照研 究 , 将 2 0 1 3 年 9月 ~2 0 1 4年 1月本 科 室收 治 的 3 0 例 肺 叶切 除 术 的 患 者设 为观 察 组 ( 执 通过检验分析 , 两 组 术后 疼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三)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三)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与围术期管理学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麻醉联盟SUMMER加速术后康复(ERAS)是围手术期医学临床实践及路径管理的重要进展。

术后早期下地活动与早期摄食摄饮是其重要的转归目标,该目标的前提需要确保术后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以及有效的镇痛管理。

老年患者由于增龄及疾病相关的脆弱肠道功能以及阿片类药物镇痛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围手术期单纯依赖阿片类药物控制术中疼痛及术后疼痛应激会显著影响术后ERAS 进程。

因此,在老年患者中应实施以下措施:(1)局部麻醉(局麻)药物为主的椎管内、外周神经阻滞以及伤口浸润镇痛,以控制切口痛;(2)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围手术期炎症相关的炎性痛;(3)阿片类药物控制围手术期疼痛应激,特别是使用kappa受体激动剂控制内脏手术相关的内脏痛,以达到围手术期有控制疼痛应激的前提下,达到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最小化;而预防性多模式镇痛更有益于该目标的实现。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正是基于这样的临床理念和老年患者特点而制定的。

05疼痛管理SUMMER老年患者生理机能脆弱,重要器官功能储备下降,药物治疗安全窗窄,对药物的治疗反应个体差异大,药物不良反应增多。

应成立专门的急性疼痛服务(APS)小组负责老年人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其管理目标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加速术后功能恢复,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同时降低费效比。

多模式镇痛是指联合应用作用于疼痛传导通路中不同靶点及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以获得相加或协同的镇痛效果,减少药物剂量,降低相关不良反应,达到最大效应/风险比。

预防性镇痛是指在整个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阻断伤害性刺激信号的传递,增强术后镇痛疗效,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防止中枢和外周神经敏化,降低远期慢性疼痛的发生。

开胸围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对术后镇痛及镇静效果的影响

开胸围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对术后镇痛及镇静效果的影响
3 8 40.
的 比较 [ J ] . 当代 医学 , 2 0 1 3 , 1 9 ( 2 5 ) : 1 0 0 — 1 0 1 .
[ 6 ] K u w a b a r a K。 Ma t s u d a S 。 F u s h i m i K, e t a 1 . C o m m u n i t y . b a s e d e v a l —
根 治术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各3 O例 。两组均给予 咪唑安定 、 舒芬太尼 、 维库 溴铵和异丙 酚麻醉诱 导 , 2 %~ 3 %七氟烷及 舒芬太 尼维持 麻醉 。对照组采用术后舒芬 太尼 自控镇痛 ( P C I A) , 观察组在麻 醉诱导前采 用帕瑞昔 布钠静脉滴 注 +术 中左旋 布 比卡
h i s t o r ya n dt r e a t m e n t [ J 3 . D i g e s t i v e S u r g e r y , 2 0 1 0, 2 7( 3) : 1 6 1 ・

t i e u l c e i  ̄ [ J ] . Wo r l d J S u r g , 2 0 1 I , 3 5 ( I 1 ) : 2 4 8 5 - 2 4 9 2 . [ 7 ] 付承华. 胃穿孔腹腔镜 修补术 与开腹修补术 术后 胃肠动 力恢 复的对 比研究[ J ] . 中国医学创新 , 2 0 1 3 , 1 0 ( 3 0 ) : 2 2 - 2 3 . ( 2 0 1 4 - 0 7 - 2 6收稿 2 0 1 4 - 0 9 - 2 3修 回) 刘喜元 ) ( 本文编辑
2 0 1 4年 1 O月第 l 2卷第 5期
J o u na r l o f B e t h u n e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 V o 1 . 1 2. N o . 5, O c t o b e r , 2 0 1 4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阿片节俭作用;
4.大手术后PCA停用后,残留痛的镇痛;
The panel recommends that clinicians provide adults and children with acetaminophen and/or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as part of multimodal analgesia for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patients without contraindications (strong recommendation, highquality evidence).
2021/10/10
6
术后急性疼痛的传导途径
疼痛
4.感知 感觉到疼痛
脊髓背角
3.调节 来自脑的神经冲动下 行途径调节疼痛感觉
背根神经节
外周神经元
脊髓丘脑束
2021/10/10
2.传导 神经冲动被传导 至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伤害感受器
1.转化 有害刺激在疼痛受体被 转换成神经冲动
损伤
7
外周组织损伤通过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机制调节神经系统的反应性
Ø组织损伤使损伤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H+,K+,组胺, 外 缓激肽,5-HT,ATP和NO等;
周 Ø炎症介质直接激活外周伤害性感受器,并导致自发性 敏 疼痛; 化 Ø炎症介质或物质作用外周神经末梢,使高阈值伤害感
受器初级感觉神经元传导的敏感性增加;
Ø组织损伤后,伤害性刺激经Aδ纤维和C纤维传入,
中 并释放谷氨酸、P物质、神经生长因子、降钙素基因相
阿片类药物作用机制
Ø作用大脑和脑干阿片受体, 发挥下行性疼痛抑制;

ERAS理念下的围术期镇痛

ERAS理念下的围术期镇痛
是κ阿片受体激动剂、μ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激动κ受体,对δ受体激 动活性低,对μ受体有激动拮抗的双重作用,其激动作用强度为 κ∶δ∶μ=25∶4∶1。 ▪ Ide等学者在敲除μ阿片受体基因的小鼠模型中使用布托啡诺,发现其保 留了对内脏化学性疼痛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布托啡诺可通过激动κ阿 片受体发挥内脏性镇痛作用。
ERAS理念下的镇痛药物选择
▪ 2018和2019年发表于Eur Rev Med和Pharmacol Sci的两篇研究 表明,布托啡诺通过抑制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阻断p38和JNK 磷酸化来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这有利于很多具有潜在性心脏病的高龄患者。
▪ 而对于已经出现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病人,布托啡诺还可通过抑制 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来调节大鼠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由此可见,布托啡诺的心肌细胞保护作 用,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具有天然优势。
践行ERAS理念下的围术期镇痛
▪ 一项于2020年发布在Reg Anesth Pain Med的研究表明,伤口痛 可选用局麻药伤口浸润或椎旁神经阻滞+ 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 (PCEA)/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等;内脏痛可选用PCEA 或基于κ受体激动剂的PCIA镇痛;炎性痛可选用NSAIDs,直至患 者出院前。具体疼痛问题具体分析,麻醉科医师应针对不同患者 采用个性化的镇痛方式。
践行ERAS理念下的围术期镇痛
▪ 2020年发表于Spine和BJA的研究告诉我们,目前ERAS常用的8种实践 措施包括多模式镇痛、氨甲环酸应用、止吐药、类固醇使用、早期物理 治疗、避免使用导尿管、避免患者自控镇痛、避免伤口引流。
▪ 2020年,World J Urol和BJA发表了两项研究指出,ERAS计划中麻醉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最佳的输液管理(GDFT)、短效麻醉药物的使用、 体温保护与监测、保护性通气策略实施、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 使用2~3种止吐药)、保留阿片类药物的多模式镇痛。

围术期镇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苏帆)

围术期镇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苏帆)
– 影响患者躯体和社会功能
– 延长住院时间 – 增加医疗费用
–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中华骨科杂志 2008;28(1):78-81
围术期镇痛的挑战
围术期镇痛不等同术后镇痛
围手术期镇痛是缓解围术期疼痛,包括术前、术中、 术后发生的疼痛,其疼痛可能与手术本身无关。其目的 是广义的无痛概念,包括术后镇痛在内,对减轻手术应 激,提高病人手术耐受力、减少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 无痛医院不是指对疼痛进行治疗而 达到的一种目标 • 而是建立在更高层次上的一种理念 和制度 • 是投入人力、物力,开展疼痛各个 领域的科学研究 Nhomakorabea痛医院的内涵
• 无痛医院不是一种承诺, 而是一种规范和标准。
• 无痛医院就是重视疼痛, 研究疼痛,治疗疼痛!
无痛医院的服务
• • • • • • 手术前镇痛、麻醉、术后镇痛 疼痛疾病的治疗 癌性疼痛 无痛腔镜 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术、无痛助孕术 有创性检查与特殊操作
围术期镇痛面临的问题
• 来自我们自己 愿意去付出 如何去解释 选择镇痛和管理方法 麻醉-手术医生-患方的和谐
围术期疼痛对疾病的影响
• 增加应激 • 降低术后活动度1
–延长恢复时间 –肌肉萎缩 –肺炎
• 延长住院时间1,2 • 增加医疗费用1,2
–占用更多医疗资源
• 影响患者心理健康1 • 降低患者满意度1
• 认为疼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将疼痛视为短期症状,无严重后果 • 学着对病人的疼痛和焦虑视而不见 • 期望病人能够忍受疼痛,容易合作
(Madjar, 1998)
2002年IASP告知:
• 疼痛可造成严重的心理疾患和精神障碍 • 影响疾病的预后 • 降低生存质量和幸福指数

神经外科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外科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外科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神经外科手术后的疼痛多被认为是中度至重度的,因而常不引起注意而导致诊断不足和治疗不足。

疼痛是伴随着脑外科手术整个围术期的最主要症状之一。

本文就神经外科手术的疼痛特点、机制、各种镇痛药物的选择及多模式镇痛治疗的应用等做一简要综述,以期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神经外科、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以前普遍认为开颅手术带来的术后疼痛为轻到中度,颅脑手术的疼痛比其他手术轻,因此对术后疼痛的评估容易被忽视,而不采取治疗措施。

然而围术期颅脑外科手术的疼痛是极常见的[1]。

开颅手术的大部分疼痛来源于神经丰富的头皮和硬脑膜,而大脑本身的神经组织没有任何疼痛感受器。

前部头皮由三叉神经支配,后部头皮由颈神经丛的分支支配。

这些感觉神经纤维终止于脊髓髓质和脊髓背角内的三叉神经核,次级神经元将疼痛信号传递到丘脑并随后传递到皮层,在那里将刺激感知为疼痛。

除了这些上行的途径,还存在重要的调节疼痛并提供减少疼痛的下行途径。

围术期脑外科手术的疼痛治疗对于麻醉医师仍然是一个挑战,有效的镇痛至关重要。

1神经外科手术后疼痛的特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开颅手术后病人的疼痛被认为多为轻或中度,因而常忽视了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这种观点与开颅术切口对神经纤维的损伤较小,硬脑膜神经纤维密度较低及脑实质内无痛觉纤维分布等原因有关。

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1.1发病率根据调查显示,大约有55%~87%的开颅手术患者术后会出现中度至重度疼痛,开颅术后头痛多于术后12 h发生。

相关研究发现,疼痛的发生与手术部位直接相关。

颞下和枕下手术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最高,而额部手术术后发生率较低,可能与颞部和枕部肌肉损伤和肌肉紧张性收缩有关,而额部入路远离神经肌肉故疼痛较轻;经口鼻中隔-蝶窦手术术后重度疼痛发生率较高,可能与鼻中隔、蝶窦、鞍底神经末梢分布密集有关。

在开颅患者术后的疼痛产生中,女性的可能性明显高于男性,且年龄每增长1岁,疼痛感知强度下降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演讲比赛稿件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精神,积极推动围术期疼痛治疗,加强手术室外镇痛,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不断满足患者对于舒适化诊疗的新需求。

在第九届国际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论坛暨中华麻醉学会麻醉生理与生命科学学组学术论坛召开的同时,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学组主办,江苏新晨医药有限公司承办的“联合对抗,医路无痛”第一届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演讲比赛西部半决赛于7月28日在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的西宁拉开帷幕。

本次大赛主席由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董海龙教授担任。

大赛专家评审团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贾慧群教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陈仲海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冷玉芳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容俊芳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晓斌教授、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赵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郑伟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朱涛教授担任。

大赛主持由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黄三医生担任。

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来自川滇、晋冀、陕甘宁青三大赛区。

历时近半年的海选及赛区初赛,共有6组选手晋级到西部半决赛。

参赛选手通过麻醉医生+专科医生组合,以病例演讲方式共同阐述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方案,分享实际临床经验,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最新理念,实现麻醉和多学科团队医疗的发展,达到1+1>2的效果。

6组选手分别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会议伊始,大赛主持黄三老师为现场观众介绍与会专家、赛制及会议日程。

其后,由大赛主席董海龙教授致辞。

首先,董教授祝贺各位选手进入到西部半决赛,希望参赛选手们能够展现出最精彩的一面。

董教授指出,21号文件对麻醉学发展的方向及重点着力的领域做了明确的说明,围术期镇痛管理是麻醉学科的重要课题,做好患者全程无痛管理是麻醉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董教授也提出目前围术期镇痛管理仍有很多问题与不足,如何做好围术期镇痛管理,仍需麻醉医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董教授希望通过此次大赛促进青年麻醉医师与专科医师提升合理用药的观念,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无痛体验,加速患者在围术期的康复,推行围术期医学理念和eras发展。

最后,董教授预祝每位选手取得好成绩,并预祝大赛圆满成功。

之后,6组选手围绕“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管理”主题,分别带来了泌尿外科、胃肠外科科、胸外科、普外科等精彩病例,从患者诊断信息、病程、手术、镇痛方案以及如何做好麻醉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协作等方面对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管理方案进行了详细且精彩的阐述。

经过近3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杜伟医生、刘洋医生所演讲的《eras理念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围术期管理1例》获得一等奖!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杨珮宁医生、曹雄医生所演讲的《右肺上叶癌根治性扩大切除术一例》获得二等奖。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宋进铭医生、陈齐医生,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孙佳昕医生、徐锐医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姜晓瑞医生、王利利医生,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李霞霞医生、王跃斌医生获得优胜奖。

最后,恭喜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杜伟医生、刘洋医生,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杨珮宁医生、曹雄医生成功晋级“联合对抗,医路无痛”第一届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
在麻醉学的发展道路上,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扮演着重要角色。

“联合对抗,医路无痛”第一届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演讲比赛为麻醉医生与专科医生搭
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深化围术期镇痛理念,推动和完善围术期多模式镇痛规范化管理,促进患者加速术后康复。

让我们一起期待北部半决赛的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