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沙拉的《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通用5篇)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通用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1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是被书名所吸引,《特别狠心特别爱》两个副词“特别”更加强了“狠心”和“爱”这两种走向两极的情感反差,这使我敏感的心受到了触动。
读完这本书,我被吸引和震撼了。
书的作者沙拉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这位母亲育有两子一女,他们在上海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中以建交后,沙拉为了父亲的遗愿以及对以色列教育观念的好奇,她携儿女来到了以色列。
中以两个国家不同的教育方式,让她有了更好的直观比较,同时也让她更好地用科学的方法对儿女进行教育。
并终于将他们培养成才。
本书记录了这位母亲培养教育子女的手记,阐述了爱子秘籍,两个国家不同的教育方式,探究什么是真爱,什么是能帮助孩子获取人生长远幸福的真经。
读了这本书让我重新检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感悟别样的跨国教育,走出教育的误区,学会如何科学、理智、智慧,有质量的教育孩子。
这本书太给力了,对我教育孩子,太有启发和帮助了。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孩子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们只知道盲目的无条件的爱,哪里晓得爱子的艺术。
这世界上唯有一种情感是不以聚合为终极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以分离为代价的。
就像当初你把他产下,连着你们的脐带必须剪掉一样,你要离开他,学会放手,这样他才能飞翔。
可是我们似乎都忘记了这一点,到处都是保姆式的、直升机式的家长,孩子们呢,则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主王子”型;成了不堪一击的“草莓族”,看似光鲜有个性实则是一副臭皮囊;成了无承担无成就的“啃老族”。
我们家教的方式是保守的、牺牲的、受折磨的、低效短浅的。
沙拉在书中多次提到现在中国家庭教育种种现象,检视一下我们自己,对号入座看看我们是不是这样的。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通用3篇)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通用3篇)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1在央视四套华人世界的一个节目,看到了这样一个节目,沙拉和她的孩子们。
它讲述了一个伟大有着犹太血统的妈妈教育孩子的经历,沙拉写了一本书叫《特别狠心特别爱》。
沙拉是一个同时有着犹太与中华民族血统的女人,她的父亲是犹太人,在二战中为了避难,从德国来到中国上海,在中国结婚生下沙拉。
沙拉在中国上海经历了失败的三次婚姻,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孩子在上海过着优裕的生活。
慢慢地,她萌发了要带三个孩子到以色列生活的想法。
当时的以色列正值巴以冲突的.剧烈阶段,到处弥漫的是硝烟的战火,和生命也得不到保障的恐惧,作为一个母亲,她为什么要在这时将孩子置身于危难中呢。
她目光坚定的说:"战争让人成熟,战争让人成长。
""经历过这样的考验与洗礼,以后,还有什么生活的坎坷与艰难是他们不能面对的?"于是,她开始了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在战火中的艰难行走。
她们没有经济________,成天奔命于各个防空洞中,吃者垃圾筒里的面包,穿者垃圾筒里的衣服,她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与恐惧里,坚持着将各种早教实施着,并丝毫没有把自己承受的压力传递到孩子们身上,在战火中,孩子得到了妈妈无处不在的爱,无处不在的严格的教育。
沙拉借鉴了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理念与经验的精华,自创"特别狠心特别爱"的教育方法,创造性地通过延迟满足、家风育人等理念,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两个儿子不到三十岁就成为世界富豪。
这是一部怎样将子女培养成亿万富豪的教育手记。
作者的有偿教育机制不仅挖掘了孩子的造富潜质,造就了孩子善于编织人脉的本领,也培养了孩子心理调适与自我约束的良好素养。
我们先来看看以色列,以色列是个小国,1948年建国,从无名小国到经济强国,现代化工业、农业、科学技术举世瞩目。
其主要人种是犹太人,犹太民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智商非常高又重视知识,犹太人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记忆训练,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他们读《旧约》。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沙拉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本书记录了这位母亲培养教育子女的手记,阐述了爱子秘籍,两个国家不同的教育方式,探究什么是真爱,什么是能帮助孩子获取人生长远幸福的真经,读《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摘录和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让我重新检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感悟别样的跨国教育,走出教育的误区,学会如何科学、理智、智慧,有质量的教育孩子,这本书太给力了,对我教育"独二代"我的外孙女,太有启发和帮助了。
本书摘录:中国人觉得爱是爱,教育是教育,而犹太人觉得,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在如何爱孩子,爱的目的、爱的理念、爱的方式、爱的技巧上,犹太人和中国家长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他们从爱孩子就要为他们深谋远虑出发,把学会独立生存作为最贵重的礼物送给孩子。
他们从孩子身边向后退一步,做孩子的军师,负责参谋、观察、提醒,而不是越俎代庖地包办他们的一切。
爱孩子需要学习--追求高质量的爱爱子秘籍的宗旨:爱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爱要爱得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爱的目的、方式和技巧不同,教育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别。
犹太家长爱子启示录---在所有与孩子有关的问题上,我们可能始终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全然不知道我们的爱也有可能是目光短浅的短线投资。
怎样爱孩子就成了一门艰深的学问。
犹太家长对儿女的爱,是以终身受益为目标,他们不做短线,他们做长线投资。
"挖掘每个孩子的富翁潜质","延迟满足让孩子理解家长","参观爸爸妈妈的一天","100分家长不如80分家长","家长退居二线,催促孩子学习","观察、参谋、提醒做军师父母,不培养平庸孩子","生存从娃娃抓起"等等一整套的独特方法。
在富裕的环境下爱孩子,需要父母有更高的境界、智慧和勇气。
关于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通用20篇)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关于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通用20篇)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篇1最近我认真拜读了沙拉的新作《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有中国父母的爱,但爱得更理性、更智慧。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犹太妈妈沙拉,她的教子经让我受益匪浅。
沙拉是位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她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中以建交后,沙拉为了父亲的遗愿以及对以色列教育观念的好奇,她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她的祖国以色列。
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学会坚强,她放弃在上海优越的生活,做了回现代的孟母。
中以两个国家不同的教育方式,让她有了更好的直观比较,也让她更好地用科学的方法对儿女进行教育,终于将他们培养成才。
本书主要是关于孩子的教育和沙拉一家艰苦创业的故事。
沙拉对孩子特有的母爱,以及她的教育方式,都让我非常地感动,也很受启发。
普天下所有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盼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不少父母却不懂得怎么样培养孩子。
沙拉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能准确地把握母爱与溺爱的界限。
她知道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什么,而是教会孩子怎样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中去争取什么。
她把自己所能够给的爱全部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感恩父母,回报父母,这是孩子们从小就应该懂得的事情。
大多数中国父母,年轻力强时疏于对子女的教育,视其为小皇帝,待年老力衰时老泪纵横地向别人唠叨自己的子女如何不孝,后悔自己爱的方式错了,而沙拉做得实在是明智和聪明。
孩子的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是因材施教的,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效果会大相庭径,要根据孩子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欣慰地看到儿子在我的教育下有了很多的改变,比如我要求不管吃什么东西,都要先给爷爷奶奶,再给爸爸妈妈,然后才是他自己吃。
再比如牛牛出生到现在,在零食、穿衣方面的消费要比其他孩子少得多。
我不是不舍得花钱,主要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不攀比的消费观念。
当然我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直升机妈妈。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这本《特别狠心特别爱》记录了一位母亲培养教育子女的手记,阐述了爱子秘籍,读过之后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使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犹太妈妈——沙拉,使我了解到了犹太人的家教与中国的家教相比更具理性化和智慧化。
天下间父母都爱孩子,但是会培养孩子的却很少。
沙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能够准确地把握母爱与溺爱的界限,知道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不是一味的给予孩子什么,而是教会孩子们如何更好地在社会中去争取什么。
反观我们中国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将孩子视作小皇帝、小公主,宠着爱着,到了老的时候却只是抱怨孩子的不孝顺、不懂事,后悔自己当初不该太过溺爱,而不去想孩子的教育方法到底正确与否的问题。
我的孩子现在还不到两岁,这本书对我来说如同及时雨一般给了我很多启发,使我反思了自己的内心,也指引了今后教育孩子的方向。
犹太家长不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过程,他们把爱藏起一半,只做参谋、引路人,至于如何做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去获得,尽管在过程中会有困惑、失落甚至是惨败,但是孩子的抗压能力有极大的增强,在未来遇到挫折后就不会一蹶不振。
这样的教育是目光长远的,也是让孩子终身受益的。
正如书上所说的“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谋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孩子才会收获成功的人生。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三大内涵:一、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
教会孩子生存的技能和方法,让他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认可劳动付出了才有回报,才能更好地生活。
在有偿机制的运行下,每个孩子都比父母想像得更能干,更有时间意识。
财富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忍耐,让孩子知道想要的东西并不是都能唾手可得,增强了孩子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对成功至关重要的逆商,同时也训练了孩子在延后中磨练意志,从而变得更有耐心。
三、撤退一步,学会放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犹太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就是这样以终身受益为目标。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精选12篇)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精选12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篇1在寒假里,我读了沙拉女士写的书《特别狠心特别爱》,真的感触很深。
沙拉女士真实得指出了我们中国教育的现况,现在的父母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牺牲精神,爱孩子爱的最无私,最赴汤蹈火的父母,成了事事包办的电饭煲,洗衣机,清幛机妈妈,是名副其实的孩奴。
我们的孩子被“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即时满足”久了,更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觉得深爱自己的父母做着是天经地义的,从而理所当然的唯我独尊心里,我们培养出了啃老族,草莓族,成了社会问题。
与尤太父母相比他们为孩子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磨练孩子的意志和智商唯恐孩子缺乏家范走上“伪贵族化”的歧途,很多犹太富爸爸们经常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参加“饥饿体验”。
比如带孩子一起去非洲的贫穷地区参观做义工,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
尤其是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情商、逆商、财商等等,足以让我们的灵魂深处思考如何才能为人父母的问题,让我再次感慨犹太人真是了不起。
我们中国一些父母爱孩子的画面像一副自宫图,是缺乏智慧和艺术的迷茫之爱。
犹太父母爱孩子的画面像一副篝火图,父母用篝火点燃孩子的人生和前程,他们就像一轮新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
21世纪,孩子将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的未来与不可预知的局势,虚拟子宫的爱子方式,是毁灭性的育儿方式,然而令人忧心的是,很多深陷在爱的误区中的中国父母,丝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自己正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让孩子长大后生活得更好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他是藏起一半爱,不是丢失一半爱,它是爱的更科学、更艺术、而不是爱得越来越偏执、困惑、沉重、迷茫。
这真是一本好书,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推荐这本书给家长们看,希望爱孩子的父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性的帮助和领悟,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长读《特别狠心特别爱》心得

家长读《特别狠心特别爱》心得1500字《特别狠心特别爱》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狠心教育的理念。
在这本书里,作者认为家长要狠心一点,才能让孩子成为独立、自信和成功的人。
首先,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例子告诉我们,狠心并不等于冷漠和无情。
相反,狠心是一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一种让孩子面对现实和困难的能力。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理念,让读者深入了解了狠心教育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其次,这本书引发了我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家庭教育是每个家长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而《特别狠心特别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路。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方法。
这使我深思如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既能关心和爱护他们,又能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此外,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缺点。
首先,书中的故事和例子过于片面,多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和教训,缺乏理论探讨和科学依据。
其次,书中的观点有时过于激进,忽略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性。
尽管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思路,但读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适当地借鉴其中的观点,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和应用。
总结起来,《特别狠心特别爱》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思路,并鼓励家长以狠心的态度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这并不能否定其对教育的重要启示。
在我看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而《特别狠心特别爱》正是这样一本让我们反思和思考的书籍。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精选5篇)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精选5篇)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篇1这是一本我很想分享给大家的好书,书中的每句话都值得让我们去认真地思考。
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他们的爱是不一样的。
有些爱就像清水一样,润过孩子干咳的喉咙之后就无影无踪;有的爱则像浓浓的鲜血,注入孩子们的身心,一生都将在孩子的身上流动,给予孩子们生命的力量。
这本书的作者叫沙拉,她是一个二战时期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单身的母亲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中以建交以后,她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以及为了让她的孩子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
她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她的孩子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的教育经历。
为什么她会选择回到故乡而不在中国呢?“中国妈妈”和“犹太母亲”究竟又有什么样的教育区别呢?我来跟大家分析一下。
教育对比:中国的父母有些是孩子的24小时不断电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有些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直升机父母”,有些则是“孩奴”,以至于将孩子养成了“啃老族”。
就这样造成了一部分“高分低能”的孩子。
而犹太家庭呢?他们认为:好分数是好学校、好学校是好文凭、好文凭是好工作,然而好工作却不是事业成功的表现。
相比较于成绩,他们更看重孩子的智慧与能力。
说了这么多,沙拉的爱子秘籍究竟有哪些呢?一、特别狠心特别爱;二、在有偿机制中爱孩子;三、以爱的名义,延迟满足;四、撤退一步,学会放手;五、狠下父母心,深深爱。
今天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两点:一、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首先,可以对孩子进行家务教育,我觉得做家务这件事,很多家长心里都会比较清晰,比如扫地、拖地、擦桌子,端碗、搬凳子、收衣服。
这些看似简单的家务其实可以锻炼孩子的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锻炼有效的生存能力,其中财商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沙拉的《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
——写给即将上小学的科科
黄晓晔
科科即将上小学了,想着他要离开无忧无虑的幼儿园了,颇有感触啊。
曾经看过一位小孩即将入学的妈妈写的《社会,我把孩子交给了你》,殷殷之情啊。
我没有优美的文笔,如实记载吧。
还记得科科第一天上幼儿园,上午10点多,我实在抑制不住自己,忍不住跑到幼儿园门口想去看他。
门卫爷爷不让,说会影响孩子上课。
我再三哀求,保证只是在外面偷偷看看孩子而已。
爷爷心软了,同意放行。
我蹲在教室窗户外面,偷偷寻找他,看他头抬的高高的,跟着老师在说着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我忍不住激动的流泪了。
是啊,孩子脱离妈妈的怀抱,正式步入社会了。
幼儿园时光很快乐,科科每天开心的有爸爸带着去上学,我按时去接孩子放学。
跑去,还可以小小运动下。
下雨天,我撑伞去接他,淘气的他会撑伞在屋檐下接水柱玩,我也跟着童真一把。
伞飞转,雨飞舞。
雨后路上有积水,他拉着我的手玩跳水潭,飞起来的感觉。
此时我是他的大姐姐,一路跑跳回家。
晴天,我教他踢石子玩,一路上踢石子回家。
两人抢踢,此时我和他一样大,比比谁踢的远。
偶尔也有不和谐的时候。
人家开的桌球店,他每次走过都很好奇。
一次,忍不住,进去摸了摸球,很快出来,又看见人家门口地上有“宝贝”,把玩一会,扔。
店老板娘却误以为他拿了人家球扔了!
也有更危险时候。
中班时候,我在教室门口接了他,他按惯例就去玩了,玩后没找到在看东西的我,一个人就出了校门往我单位走去。
不知情况的我,到处乱窜,教室,游乐区,找他,没有!!!那种焦急啊!电话清楚后,狂奔回单位,只恨自己为什么跑不动、跑不快呢!
天天接他到单位,有时候我也厌烦。
自己要做事,还要对付这个有时候是“小魔王”的他,难免会失去耐心,也会对他发脾气。
看着孩子的泪水,我也反思,到底是孩子错了我们才骂他,还是因为发泄自己的情绪而骂他呢?为什么孩子要成为我们的发泄对象呢。
每天16:00,去接孩子时间,痛苦而甜蜜的时间。
每天一接到孩子,我们会互相抱抱,我会问问他今天开心么。
每当听到孩子大声说:开心,超级开心。
那我的一天也会特别开心。
沙拉说:特别狠心特别爱。
但,归根到底,还是满满的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