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62例甲状腺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62例甲状腺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本文总结了笔者在62例甲状腺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不同阶段的护理要点。
一、手术前护理
1. 术前准备:提前安排好术前检查和手术准备,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胸片等。
确保手术患者身体状况稳定。
2. 安全管理:甲状腺手术属于高风险手术,需要严格遵守手术安全规范,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误操作和意外事故。
3. 心理护理:术前给予患者详细的手术信息和解释,缓解其紧张情绪,提高其手术配合度和信心。
1. 麻醉管理:手术中需严格监测患者的麻醉效果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并防止术中意外。
2. 手术操作:手术中需协助医生操作,确保手术器械清洁和无菌,保护患者手术区域。
3. 出血控制:手术中需严格控制手术出血,及时清洗手术场和防止术后感染。
1. 疼痛管理: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止痛药物,缓解其手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自我护理能力。
2. 出血护理:手术后需严密观察患者手术切口出血情况,及时清洗手术场,装上敷料,防止出血再次发生。
3. 恢复护理:手术后需按照医嘱进行术后恢复护理和饮食管理,逐渐恢复体力和健康状态。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笔者成功完成62例甲状腺手术的护理工作,使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恢复良好,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全面的、贴近实际的护理措施是甲状腺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浅析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浅析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各类甲状腺疾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发生声音嘶哑1例,无甲状腺危象及死亡病例。
经有效护理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无新并发症出现,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预后良好。
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精心细致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以预防和减少各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围手术期;护理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而且常常会采用手术治疗,但甲状腺手术部位特殊,周围血管、神经丰富,容易发生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
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实施甲状腺手术患者65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现将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施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5例,其中男19例,女46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2.2±2.9)岁。
临床表现以颈前区包快伴或不伴疼痛。
其中甲状腺瘤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1例,桥本氏病6例。
所有患者术前进行甲状腺功能及血浆钙离子测定均在正常范围,检查发音正常。
2 结果本组病历例行单纯瘤体摘除术16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49例。
术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无甲状腺危象及死亡病历。
经有效护理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无新并发症出现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预后良好。
3 护理3.1 术前护理①一般护理:a.评估患者全身情况,认真执行医嘱做好术前各项辅助检查,了解有无气管受压或移位。
b.术前3 d将患者双肩垫高20~30 cm,头后仰平卧2 h,每天1~2次,利于耐受手术时的特殊体位。
c.术前连续3 d监测基础代谢率,检查前1 d晚餐宜少食。
d.术前测定血清钙、磷,了解甲状旁腺功能[2]。
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结果:187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单侧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3例,没有喉上神经损伤;出现低钙5例,没有甲状腺危象发生。
经过仔细观察、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相应处置,均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围手术期综合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可以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护理甲状腺肿物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采用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由于甲状腺的解剖部位特殊,周围血管、神经丰富,容易发生并发症,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诊断明确、术前准备充分、正确护理,可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1]。
本文对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187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7例中,男81例,女106例,年龄l8-74岁,平均年龄37.8岁。
其中甲状腺瘤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3例,甲状腺癌62例,术前均无声嘶哑。
入院后经B超、CT、甲状腺功能、喉镜等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
1.2 手术方法行甲状腺肿物单纯切除术31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57例,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37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62例。
2 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生单侧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3例,没有喉上神经损伤;出现低钙5例,没有甲状腺危象发生。
经过仔细观察、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相应处置,均取得满意效果。
3护理体会3.1术前护理3.1.1 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及消除顾虑。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交流。
告知患者有关疾病及手术方面的知识,说明手术必要性及术前准备的意义,针对患者恐懼的具体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对策,给患者心理上的支持。
甲状腺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甲状腺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围手术期护理,减少甲状腺术后并发症。
方法: 术前除常规进行一般护理外,强调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和甲状腺手术体位的训练。
术后密切观察出血、窒息、甲状腺体位综合症、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并配合医师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
结果: 本组24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6例(150%),其中出血2(083%)例,喉返神经损伤2(083%)例,低钙血症9例(375%),喉头水肿1(042%)例,甲状腺体位综合征22例(917%)。
结论:加强甲状腺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甲状腺;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32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30001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中需要手术治疗的主要有甲状腺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等。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同时解剖上邻近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甲状旁腺等重要结构,围手术期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共实施了甲状腺外科手术240例,手术效果较好。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实施甲状腺手术的患者240例,其中男60例,女180例,男女之比1:3。
年龄1879岁,平均452岁。
甲状腺癌47例(1958%),甲状腺腺瘤86例((3583%),结节性甲状腺肿78(3250%),甲状腺机能亢进29例(1208%)。
2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211一般护理:入院后每天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加强血压和血糖监测,配合医师治疗,力求平稳控制血压和血糖。
对于甲亢患者,术前认真指导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及碘剂,术前三天连续测量基础代谢率,使其控制在+10%以下。
212心理护理: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往往病程较长,患者易怒、焦虑,情绪不稳定,不利于甲亢症状的控制。
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目的研究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在甲状腺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时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组抽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几率。
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6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强对甲状腺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甲状腺疾病;护理干预;未手术期临床研究表明,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且疾病类型非常多,例如: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等症状[1]。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该疾病,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往往会伴随出现多种并发症,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其满意度。
笔者对医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病历资料作综合分析,并得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68例,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
将本组6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为(52.36±2.36)岁,原发疾病:1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大,5例继发性甲亢,8例甲状腺瘤,5例原发性甲状腺,2例甲状腺癌。
对照组34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为(51.08±2.73)岁,原发疾病: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大6例继发性甲亢,10例甲状腺瘤,4例原发性甲状腺,3例甲状腺癌。
1.2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即辅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术中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察,术中诊断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取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的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对比。
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呼吸困难和窒息危急并发症。
结论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顺利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决定性作用。
标签: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护理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和多见的疾病,任何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均可发病,尤其女性居多。
甲状腺肿瘤,分良性和恶性两类。
良性最常见的是甲状腺腺瘤,恶性最常见的是甲状腺癌。
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
目前认为本病多为单克隆性,是由与甲状腺癌相似的刺激所致。
好发于甲状腺功能的活动期。
临床分滤泡状和乳头状实性腺瘤两种,前者多见。
常为甲状腺囊内单个边界清楚的结节,有完整的包膜。
大小从不足1~10 cm大小。
此病在全国散发性存在,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稍多见;约20%患者可继发甲亢,约10%患者可发生癌变,所以治疗原则是及早行患侧大部分切除术,较小的可行单纯腺瘤切除术。
甲状腺癌争取早期手术切除患侧腺体和峡部、对侧腺体的大部,或全腺体切除。
如有淋巴结转移,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对1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行外科手术。
经术前积极准备,术后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16例中,男5例、女11例,年龄33~69岁,平均45.0岁。
经病理切片确诊甲状腺腺瘤,其中滤泡状腺瘤13例、乳头状囊性腺瘤3例。
16例腺瘤均在全麻或局麻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
16例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外形恢复较好。
2 围手术期护理方法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介绍住院环境。
告知患者有关甲状腺肿瘤及手术方面的知识,说明手术必要性及术前准备的意义,多与患者交谈,消除其顾虑和恐惧;了解其对所患疾病的感受、认识和对准备的治疗方案的想法;引导患者进行手术体位的练习(将软枕垫于肩部,保持头低、颈过伸位),以利术中手术野的暴露;指导患者深呼吸,学会有效咳嗽的方法。
62例甲状腺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62例甲状腺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涉及到多项护理措施,是一项危重护理,必须细心的进行,确保安全性。
在围术期的护理过程中,我从围术期到术后护理,体会到了这种复杂护理的难度和深刻性,以及为病人治疗的责任和义务。
一、围术期的护理措施:1、全面了解病人的史:对于甲状腺手术病人,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充分了解病人的临床史,是否有过敏史、心血管病史、感染史等,以更加具体细致地了解病人的情况。
2、宣教:在行甲状腺手术前,要对病人进行专业的宣教,告知其手术及术后的护理以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使病人能够充分了解,对术后的护理能够更好的准备和应对,也可以及时把握不良反应的出现,及时做好处理。
3、进行预防性护理:针对围手术期的病人,要做好压疮预防,加强失血性疾病的预防,评估病人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转肽酶,为手术前把病人的身体状况做好评估,保证病人的安全性。
二、术中的护理:1、及时检查:在手术过程中要及时地检查病人的血压、氧气饱和度等,观察其手术耐受性,检查血液容量下降状况,做好详细的记录,以及病人心电图的监测。
2、病情的控制:在手术中还要控制病人的病情,做好气道管理及有效的麻醉,帮助病人维持安全性,并保持手术过程的连贯性。
3、术中的护理:在手术过程中,要对病人加以观察,对其有无相应的不良反应,如脚气、呼吸困难等,要及时作出反应并妥善处理,同时要给病人舒服的体位,为其保暖做好必要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三、术后的护理:1、术后的监测:要对病人的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多次血气分析、血液函数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心脏彩超检查等,随时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及时并科学的护理措施,确保病人健康状态的安全性。
2、体温控制:要做好术后的体温控制,防止术后体温的升高,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3、观察和评估病情:对于甲状腺手术病人,要认真观察病人的症状,以及定期评估病人的情况,以便提前发现术后的并发症,并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以确保病人的健康状况。
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围术期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50例,在患者围术期给予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并发症护理。
结果:50例患者在以上临床护理干预下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恢复良好。
共有4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
结论:在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实施全面系统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具有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能够显著地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甲状腺癌疾病知识的了解率,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标签:甲状腺癌;围术期;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甲状腺癌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比例约占全身肿瘤疾病的1%。
目前,临床上对于甲状腺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疗法为主,但是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且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因此,在甲状腺癌患者的围术期,给予积极地临床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病症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1】。
笔者就对我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了积极地围术期临床护理干预,收取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以下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甲状腺肿瘤患者。
50例患者,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33—6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2+6.3)岁。
经临床组织病理检查明确50例患者的病变性质分别为:有41例患者为乳头状癌,有3例患者为髓样癌,有4例患者为滤泡状癌,有2例患者为淋巴癌。
50例患者的文化背景分别,大专以上12例,高中学历15例,初中学历13例,小学学历7例,文盲4例。
1.2临床护理:1.2.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行李护理和病情观察等。
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需将吸氧设备、吸痰器、抢救药物等手术必需品准备齐全,并且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正确的呼吸方式和咳嗽方式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183名甲状腺癌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结果:183名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并预防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迅速康复。
标签:甲状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和头颈部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患者较为多见,我科自2014至2015年共183例甲状腺肿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显示,在手术前对患者加强护理指导,在患者术后对其病情进行严密监控,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从而不断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1]。
1 一般资料
本组183例患者均在我院行甲状腺肿瘤手术,其中男性65例,女性118例,年龄在30~78岁,平均年龄47.06岁。
经精心、有效的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围术期,患者很容易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甚至会出现恐惧心理,这时,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会出现升高趋势,从而引发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这种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麻醉以及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康复[2]。
由于患者担心手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同时也会担心术后切口严重影响其身体部位的美观,因此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手术前给予患者适当的健康指导,积极与患者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及手术类型,缓解患者的思想顾虑,消除其紧张情绪,同时就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相关知识为患者进行普及,从而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且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术前健康指导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咳嗽方式并鼓励患者认真练习。
体位练习:为了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术中体位,且要对该种体位进行有效练习,如指导患者在肩部垫好枕头,将患者头部向后仰,使患者的患处充分暴露出来[3]。
通常练习一般在手术前7天,每天需练习2~3次,每次宜持续半小时至1小时。
2.1.3 饮食护理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禁烟、酒、肥腻等各种辛辣刺激食物,对脾胃功能较弱者,宜多食粥,可在粥里加入益气的药物,从而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气脉畅通。
2.1.4 访视手术室护士要做好术前访视。
2.2 术时护理
为患者营造安全适宜的手术环境,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保证手术环境的稳定,温度控制在24℃,湿度控制在50%~60%,在不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为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
2.3 术后护理
2.3.1 体位与引流护理手术结束后,将全麻患者送回病房休息,并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待患者的血压恢复平稳且麻醉清醒后,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半坐卧位。
在患者的手术部位常规放置一到两天的负压引流,待患者血压恢复平稳后可以帮助患者取半卧位,从而保持患者呼吸通畅,也有利于患者尽快流出切口渗出物。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颈部切口情况、有无渗血等。
保持患者的引流管通畅,同时将引流管固定好,并对患者引流液量以及引流液的性质、颜色等进行及时监测并记录。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医护人员处理。
2.3.2 饮食护理患者手术结束后6个小时,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食温凉的流食,同时指导患者减少吞咽动作。
2.3.3 呼吸道护理手术完成后,患者会感觉咽部疼痛且难以咳出痰液,患者通常也不敢咳嗽。
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同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咳嗽方式,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对于为治疗患者呼吸困难而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注意吸痰、翻身、拍背,保持气道湿化,协助患者咳嗽,本科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喉头水肿予以气管切开,通过精心护理及治疗,未出现肺部感染,成功拔管。
2.3.4 术后并发症护理1)术后出血:这种情况多在术后1~2天,尤其多于1天内发病。
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是由患者术后咳嗽、过多说话以及颈部过频活动引发的,所以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绝对静卧休息,对于患者切口的渗血情况要严密监测。
2)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术后两天多发,且病情危急,主要是因为患者切口处存在出血现象,进而造成患者血肿压迫气管、喉头水肿、气管塌陷以及双侧喉返神经损伤等引发的。
这种病情主要表现为患者会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窒息以及颈部肿胀、切口渗血等情况。
一旦患者存在上述情况,须为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将患者的切口缝线剪开,并除去切口内血肿。
如果患者仍存在呼吸困难状况就应及时切开患者的气管。
3)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患者清醒后,诱导患者大声说话,以了解患者有无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
4)手足抽搐,患者出现手足抽搐,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控制患者饮食,限制含磷较高食物,如:牛奶、瘦肉、蛋黄、鱼类等。
2.3.5 对症护理当患者有术区疼痛以及头痛难忍等情况时,可以为患者服用止痛药,同时安慰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支持。
为了改善患者痰多的症状,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方式,也可以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
减少肺部感染的情况发生。
如果患者的切口渗血,要及时为
患者更换敷料。
当患者心率过快时,可以为患者注射苯巴比妥钠或冬眠合剂等。
2.4 健康教育及随访
向患者讲解口服甲状腺素(优甲乐)的重要性,拆线2周后指导患者颈部活动,可防止切口粘连及疤痕收缩导致的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各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调整口服甲状腺素剂量,随后每年复查1次,如有不适随时复诊。
3 总结
对甲状腺肿瘤的患者给予临床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医护质量,预防和减少手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彦.甲状腺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0):109-110.
[2] 张岩.甲状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4):262.
[3] 段道朋,冯丹,王丽娜.甲状腺癌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32):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