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课件(上)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的起源、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的基本知识,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力和评价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秦朝的统一与汉朝的建立。
教学重点:中国历史的起源、秦汉时期的繁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课件,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该时期的特点。
3. 例题讲解: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讲解一道例题,分析争霸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一道关于秦朝统一与汉朝建立的练习题。
5. 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繁荣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8. 课堂反馈:针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历史的起源2. 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3.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4.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汉朝建立汉武帝时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历史的起源。
(2)分析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论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4)阐述秦朝统一与汉朝建立的关系。
2. 答案:(1)中国历史的起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2)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周王室衰落,诸侯国实力增强;过程:兼并战争不断,形成战国七雄;影响:促进了国家统一,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复习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平定之后, 诸侯王权力大大缩小。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汉初: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经济与生产 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丝织业兴旺 造船业发达
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 曾到达 夷洲(今台湾) ,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 区的联系。
北朝
东 汉
魏 蜀 吴
西 晋
十六国
北 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东晋
宋、齐、梁、陈
南朝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三 星 堆 出 土 青 铜 器
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 完整的青铜器
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
平王东迁
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统治昏庸, 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前,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迁往洛邑,历史进入 东周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
姓名 孔子
老子 墨子 韩非 孙武
派别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春秋晚 期
《论语》
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春秋晚 期
《道德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 相转化
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
战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导论2. 夏商周3. 春秋战国4. 秦汉5. 三国两晋南北朝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其影响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重要历史事件的记忆。
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中国古代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复习中国古代史导论:回顾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3. 复习夏商周:讲解夏商周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引导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知识。
4. 复习春秋战国: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历史现象,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5. 复习秦汉:讲解秦统一六国、汉朝建立等事件,分析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6. 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介绍三国鼎立、晋朝统一、南北朝分裂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7.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8.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史导论历史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2. 夏商周历史事件人物与制度3.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4. 秦汉秦统一六国汉朝政治、经济、文化5.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晋朝统一与南北朝分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2)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3)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局面是如何形成的?(4)秦汉时期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2. 答案:(1)中国古代史发展脉络: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
历史期中复习课件七年级上册复习课件(部编版2024)

四、知识梳理:
知识点3:山顶洞人
历史史料
山顶 洞人 复原 头像 图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历史结论
距今约3万年
外貌特征:与现代人相同
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 孔技术
可能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还会捕鱼、缝制衣服 与其他原始人有交往
有爱美意识,有埋葬死者行为 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 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 差别
四、知识梳理: 知识点7: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历史史料
牛河 梁遗 址出 土的 玉猪 龙
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历史结论
距今约5000年前
原因: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 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
表现:早期城市形成 、社会分化加剧、掌 握权力的王出现 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私有制、阶级和国 家的出现
唯物史观 (生产力 决定生产 关系)是 研究文明 起源的基 本理论和 基本方法
社会分化:阶级分化已 经相当明显
从政治、经济 、军事、意识 形态,陶寺古 城统治者的权 力已经高度集 中。证明:距 今约4000年作 业,黄河中游 地区已经出现 早期国家
四、知识梳理:
历史史料
黄帝陵 大禹 治水 画像 石拓 片
知识点9:远古传说
历史结论
阪泉之战—涿鹿之战 —华夏族(炎黄被尊 称为中华民族的“人 文初祖”
河南灵宝西坡遗 址的大房子基址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 面鱼纹彩陶盆
历史结论
距今约6000年
半 黄河中游地区 坡 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遗 农业:粟、黍 址 畜牧业:饲养家畜(猪)
其他:制作乐器、装饰品、会 纺织、制衣 西坡遗址:氏族社会兴盛
距今约 7000-5000 年以彩陶 为特征的 仰韶文化 ,体现了 黄河流域 原始粟作 农业和社 会发展状 况。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课件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主要涉及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的内容。
具体包括:1. 第一单元:夏商西周的更迭,重点讲解夏朝的建立、商朝的灭亡和西周的兴衰。
2. 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重点讲解春秋五霸的争霸过程和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
3. 第三单元:秦朝的统一与灭亡,重点讲解秦朝的建立、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灭亡。
4. 第四单元:汉朝的兴衰,重点讲解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以及汉朝的衰落。
5. 第五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迭,重点讲解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过程。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记忆。
重点:各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
2. 课件:历史总复习课件。
3. 练习题:相关历史知识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课件,回顾本学期的历史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总复习状态。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第一单元:夏商西周的更迭讲解夏朝的建立、商朝的灭亡和西周的兴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演变。
2. 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讲解春秋五霸的争霸过程和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3. 第三单元:秦朝的统一与灭亡讲解秦朝的建立、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灭亡,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
4. 第四单元:汉朝的兴衰讲解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以及汉朝的衰落,引导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成就。
5. 第五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迭讲解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基础知识分类复习课件(共33张PPT)

历史人物类
31.建议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的是: 主父偃 32.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的皇帝: 汉武帝 33.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34.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外交家是 : 张骞 35.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 司马迁 36.东汉的开国皇帝是 : 刘秀
历史人物类
37.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是:
46.三国中吴国的开国皇帝 : 孙权 47.率船队到达夷洲的东吴将军:
48.西晋的开国皇帝 :
司马炎
曹操 卫温
历史人物类
49.四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皇帝: 苻坚
50.辅佐苻坚的汉人丞相: 王猛
51.东晋的开国皇帝:
司马睿
52.淝水之战时期的前秦皇帝: 苻坚
53.实行改革迁都洛阳的北魏皇帝: 孝文帝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类
27.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时间与标志: 229年孙权称帝 28.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的安定局面: 光武中兴 29.东汉末年爆发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30.沟通古代东西方交通的大动脉: 丝绸之路
31.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西域都护的设置 32.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走向衰亡:
奖励耕织
经济类
7.秦朝在经济方面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是: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8.秦朝时期的标准货币是: 圆形方孔半两钱
9.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是: 五铢钱 10.促进古代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丝绸之路 11.南朝时期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是: 建康 12.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开始于: 东晋后期
10.三国中吴国的建立者: 孙权
11.西晋的建立者:
司马炎
12.东晋的建立者:
司马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之思维导图与必背知识点课件

北至长城一带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公元前230年一公元前221年
西到陇西
地方:郡县制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开苗灵零
皇帝
定 都成阳
巩固统一措施
北至长城一带
中央:承相、太尉、御史大夫
统 一 文字 统 一 货市 统一度量面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东到东海
秦朝疆城
南达南海
18
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 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 控。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4、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9Hale Waihona Puke 神类丰富 数里众多 工艺高超
铜缆 司母戊鼎 泥范铸造法
青铜器
原始社会后期
禁祀
战争
农牧业
官制 法
刑法 医 药天文历
商周时期
记事内容
甲骨文
造字方法
王歌荣首次发现
指事
会意
形声
10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铜镜。 2、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3、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 字。 4、 1899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 5、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 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7、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约 40%都是象形字。 8、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 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2023年--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材料二: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凡战者,民之所恶也。能使民乐战 者,王(wàn,指统治天下)。 ——《商君书》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鞅变法中“使民乐战”的措施,并分析这一 措施产生的影响。
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士地 影响:使得秦国人民积极的参军作战,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了国家对外战 争的实力。
平城 洛阳
人物: 目的: 内容:
影响:
中华民族的先贤英明果敢地变法图强,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 个霸主。 ——《中国历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管仲改革的时代背景。
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①改穿汉服②关于在朝堂上说汉语③迁都洛阳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 从上述改革中,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启示:改革促进社会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持续对外开放;深入同他国交流, 国家经济才能进一步腾飞。(言之有理皆可)
经济 发展
生产力 发展
材料四
图 A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
图B五铢钱
图C汉代讲经图
(4)请你为材料四中图片所示内容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
主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图D霍去病墓
社会变革时期1——春秋战国
商鞅变法
社会变革时期2——三 国两晋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时(战国)
人物:商鞅
目的:以求富国强兵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