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

合集下载

乳酸菌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乳酸菌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乳酸菌的应用现状及前景1. 引言1.1 乳酸菌的定义乳酸菌,又称乳酸菌群,是一类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或球菌。

乳酸菌具有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乳酸的能力,这也是其命名的由来。

乳酸菌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动物和人类的肠道内,不仅可以促进食品的发酵过程,提高食品质量,还可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消化吸收。

由于乳酸菌具有这些优良特性,因此在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环境保护、农业领域以及美容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2 乳酸菌的分类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的细菌,它们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乳酸。

根据其生长和代谢特性的不同,乳酸菌可以被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乳酸菌的生长需氧情况将其分为厌氧和需氧两类。

厌氧乳酸菌主要生长在无氧环境中,如肠道内,常见的有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而需氧乳酸菌则需要氧气进行生长,如发酵过程中的一些菌种。

根据乳酸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还可以将其分为球形乳酸菌和杆状乳酸菌两类。

球形乳酸菌如乳链球菌等,通常生长在牛奶等乳制品中;而杆状乳酸菌如乳球菌等,更常见于发酵食品中。

乳酸菌的分类不仅有助于科研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也为乳酸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多选择。

1.3 乳酸菌的作用乳酸菌是一种可以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属于乳酸杆菌科。

乳酸菌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等。

乳酸菌可以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从而预防和治疗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

乳酸菌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系统平衡,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乳酸菌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保护肠道健康。

最重要的是,乳酸菌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高食物的消化效率,减少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乳酸菌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多方面的益处。

通过适当补充乳酸菌,可以有效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乳酸菌的应用及原理

乳酸菌的应用及原理

乳酸菌的应用及原理一、乳酸菌的概述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通常被认为是益生菌。

它们能够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并且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益处。

乳酸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领域以及农业上,具有诸多应用和原理。

二、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原理1.制作乳制品:乳酸菌常被用于制作乳酸奶、酸奶、酪梨等乳制品。

乳酸菌通过发酵乳制品,产生乳酸,改善产品口感和保质期。

2.发酵面包和面点:乳酸菌能够促进面粉中的淀粉发酵,提高产品的质地和口感。

3.醋的发酵:乳酸菌可用于醋的发酵,帮助产生醋酸,增加醋的酸度。

三、乳酸菌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及原理1.改善肠道健康:乳酸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健康。

2.提高免疫力:乳酸菌可以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3.预防女性病:乳酸菌可以维持女性阴道的酸碱度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预防阴道炎等女性疾病的发生。

四、乳酸菌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原理1.饲料发酵:乳酸菌可以用于饲料的发酵,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

2.土壤改良:乳酸菌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释放出养分,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五、乳酸菌的作用机制1.发酵作用:乳酸菌能够利用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产生乳酸和其他有益物质。

2.抗菌作用:乳酸菌可以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3.免疫调节作用:乳酸菌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4.酸碱调节作用:乳酸菌可以调节环境的酸碱度,维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以上就是乳酸菌的应用及原理的简要介绍,乳酸菌在食品工业、医药领域和农业上的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深入研究乳酸菌的作用机制,我们可以进一步发挥乳酸菌的各种应用价值,对人体健康和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乳酸菌微生物-PPT

乳酸菌微生物-PPT

(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1.形态特征 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成对或成链排列。 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芽孢。 一般不运动,不产生色素。 2.生理生化特点 化能异养型,同型乳酸发酵产生右旋乳酸; 兼性厌氧型,厌氧培养生长良好。
3.链球菌属的代表种
(((23))1)乳乳嗜酸脂热链链链球球球菌菌菌(((SSttS..tlc.artcehtmeiorsrm)iosp。)hi。lus)。
接种
接种量: 根据菌种活力、发酵方法、生产时间安 排、混合菌种配比确定。 两菌混合培养的发酵剂接种量2%~4%。
接种注意事项: 发酵剂事先在无菌条件下搅拌成均匀细 腻状态(大凝块会影响成品质量)。
发酵
接种后灌装(装瓶前容器蒸汽灭菌):1-1.5h 发酵工艺条件:42- 43℃,3~5h,PH4.1-4.2 (产酸量、凝固程度、风味等确定)
c.噬菌体污染: 防止: 更换发酵剂(噬菌体对菌的选择);
两种以上菌种混合使用。 d.发酵剂活力: 发酵剂活力弱、接种量少。 e.加糖量: 适量蔗糖:产品良好风味,凝块细腻光滑,提
高黏度,有利于乳酸菌产酸量提高。 蔗糖量过大:产生高渗透压(抑制乳酸菌生长、
脱水死亡)。 6.5%加糖量:口味最佳,不影响乳酸菌生长。
(一)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3.21).乳嗜形杆酸态菌乳特属杆征的菌:代(表L种.acidophilus)。 形(态1细):胞保比呈加保杆利加状亚利,乳亚短杆乳链菌杆排(菌列L小。.b,革ul细兰ga长氏ri杆染cu状色s)。阳。性,不
能形利运态用动:葡,长萄无杆糖芽状、孢,果。两糖端、钝乳圆糖。、蔗糖同型乳酸发酵。 生菌长2落.繁:生殖棉理需花生维状化生(特素固点等体:生培长养因基子)(,发与酵其剂他、菌嗜易酸区菌 乳别生化。产能:异原养料型乳,中营加养5要%的求蕃严茄格汁(或生胡长萝繁卜殖汁需)多。种 最能适氨利温基用度酸葡3、萄7℃维糖,生、最素果适、糖p肽、H 、乳5.核糖5~酸同6衍型.0生乳。物酸)发。酵产生D 能型够最乳在适酸人p(H体5酸.肠5涩~道味6定.,2殖,适的最口少适性数生差有长)益温,微度不生能30物利~菌用40群蔗℃之糖。一。, 其乳代酸pH谢菌≤产中5中物产可有酸生机能长酸力,和最而抗强中菌的性物菌、质种初(。始乳碱杆性菌条素件)下可生抑 制可病长产原速生菌率乙、降醛腐低(败香菌味生物长质。)。 最适生长温度37~45℃。常作发酵酸奶的生产 菌。

乳酸菌的形成

乳酸菌的形成

乳酸菌的形成
乳酸菌是一类益生菌,通常存在于发酵食品和乳制品中,也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它们能够通过发酵过程产生乳酸,因此得名。

以下是乳酸菌的形成过程:
1.起源:乳酸菌可以从自然界中的多种来源中获得,包括环境、食物和人或动物的肠道。

它们常常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肉类、奶制品和酿造食品中。

2.发酵:乳酸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常是温度适中、酸碱度适当等条件)可以进行乳酸发酵。

这是一种产酸的发酵过程,其中乳酸菌将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葡萄糖或乳糖)转化为乳酸,同时释放能量。

3.发酵食品:乳酸菌在食品加工中经常被用来发酵各种食品,如酸奶、酸黄瓜、酸白菜、酸面包等。

在这些食品的制备过程中,乳酸菌会消耗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从而使食品发酵并产生酸味。

4.益生菌制剂:乳酸菌也被用于制备益生菌制剂,供人们服用以改善肠道健康。

这些制剂通常包括活性的乳酸菌,可以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系统和促进消化。

总之,乳酸菌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发酵过程,它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乳酸,这一过程常常与食品加工和制备益生菌制剂相关。

乳酸菌对于人体健康和食品工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乳酸菌的简介

乳酸菌的简介

乳酸菌的简介一、乳酸菌的起源根据圣经旧的书上记载,公元前4000多年,人类已经开始发酵乳酸肉制品及蔬菜腌渍物。

直到公元1857年,巴斯德(Pasteur)发现酸乳(sour milk)中有微小生物体存在,将其定名为”levue lactique”,发酵乃微生物作用所致的秘密才首次得以揭露;这是发现乳酸菌的开端。

1873年李斯特(Lister)利用稀释法,由酸乳中纯化分离出Bacterium lactis,也就是目前的Lactococcus lactis,这是乳酸菌最早被分离出来的纪录(廖,1998;李,2000)。

二、乳酸菌的定义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将碳水化合物发酵分解为乳酸的细菌群(佐佐木隆,1998)。

乳酸菌群具有以下几点特性:1.为革兰氏阳性(gram positive)球菌或杆菌。

2.不产生孢子(nonsporting)且无运动性(nonmotile)3.不具分泌催化酶(catalase negative)之能力。

4.可在有氧环境生长,但以无氧状态下生存较佳,亦有绝对厌氧者。

5.需有碳水化合物、胺基酸、维生素等多种生长因子方能生长之复合营养需求性(complex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6.依代谢途径与最终产物的不同,可分为同质发酵(homofermentative)及异质发酵(heterofermentative)两种乳酸菌。

同质发酵性乳酸菌含有aldolase,最终产物90%-100%为乳酸;异质发酵性乳酸菌具有phosphoketolase,其最终产物除了40%-50%的乳酸外,还包括乙醇、二氧化碳及醋酸等多项产物(Ingledew,1995)。

乳酸菌普遍存在动物体消化道中,因耐酸性佳且可分泌乳酸及抗菌物质等有利于生存的条件,故消化道三大菌群当中最占优势(Nemcova et al. 1997)三、乳酸菌的分类乳酸菌一般包括Lactobacillus (L)、Leuconostoc (Leuc.)、Streptococcus (S)及Pediococcus (Ped.)四属;广义的乳酸菌尚包括Bifidobacterium与Sporolactobacillus 两个属(Jay, 2000)。

乳酸菌

乳酸菌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1.乳酸菌的概述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作为人类和动物消化道中的重要有益微生物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疗保健、饲料发酵及畜禽疾病防治等方面口。

乳酸菌的乳酸发酵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分解葡萄糖后,只产生唯一产物乳酸的同型乳酸发酵;另一种是分解葡萄糖后,在产生乳酸的同时,还可以产生乙酸、乙醇、CO2等其它代谢产物的异型乳酸发酵。

乳酸菌定居肠道中具有增强营养物质的吸收、抑制致病菌侵害、抗肿瘤、降低胆固醇等多种功效。

乳酸菌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

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

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2、乳酸菌的生理生化功能(1)具有营养作用乳酸菌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能显著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和生物价,促进消化吸收。

能将α-酪蛋白分解成微细的奶酪脂肪肽和氨基酸等,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在代谢过程中消耗部分维生素,同时也合成叶酸等B族维生素。

乳酸菌发酵后产生的有机酸可提高Ca、P、Fe等元素的利用率,促进铁和VD的吸收。

(2)降低胆固醇乳酸菌的代谢能显著降低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并将其转变为胆酸盐而从体内排出。

乳酸菌菌体对胆固醇不仅有同化作用,还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生物合成酶的活性,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

(3)增强免疫功能乳酸菌能够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的活力,刺激活性氧和单核因子的分泌。

促进T、B淋巴细胞的增殖,加强机体的免疫力。

它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产生抗体及细胞免疫等,所以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抗变异原性乳酸菌的抗变异原性,是由菌体直接作用于变异原,使变异原不能活化,从而减弱或消除其毒害作用。

乳酸菌概述及其应用

乳酸菌概述及其应用

引言概述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其能力包括发酵和产生乳酸。

乳酸菌不仅具有益生菌的作用,还对人体健康有着多种积极影响。

本文将对乳酸菌的概述及其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乳酸菌的分类及特点乳酸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可以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分类。

常见的乳酸菌种类有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纤维链球菌等。

乳酸菌通常具有产酸能力,能够将碳水化合物通过发酵代谢产生乳酸。

2.乳酸菌的功效及机制乳酸菌具有多种益生功效,包括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

乳酸菌可以通过产生抗菌物质、调节免疫系统等机制来实现这些功效。

乳酸菌可以产生抗菌物质,如乳酸、双歧杆菌素等,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的作用。

乳酸菌能够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乳酸菌能够降低肠道内毒素的,保护肠道黏膜免受损伤。

3.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乳酸菌能够促进食品发酵过程,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乳酸菌还可以用于制作乳酸饮料、酸奶、奶酪等乳制品,并能提高这些产品的保质期。

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发酵代谢产生乳酸,使酸奶呈现出酸味和特殊的口感。

乳酸菌还可以用于面包发酵,能够增加面包的松软度和口感。

乳酸菌能够改善肉制品的质地和风味,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4.乳酸菌在保健品和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乳酸菌在保健品和医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乳酸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可以改善人体肠道菌群的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因此,乳酸菌常被应用于保健品的生产。

乳酸菌可以调节人体肠道菌群,预防和缓解腹泻等肠道疾病。

乳酸菌可以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乳酸菌还可以预防和缓解女性尿路感染和阴道感染等问题。

5.乳酸菌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除了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乳酸菌还可以用于环境修复。

乳酸菌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能够降解有机废弃物,并减少环境污染。

因此,乳酸菌在废水处理、土壤修复等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乳酸菌》ppt

《乳酸菌》ppt

保健功效包括:
(1)增進食品或飼料之營養品質及促進維生素的合 成及酵素的產生 乳酸菌的營養效能在於發酵後,食品之大分子 初步被消化成小分子後,可提高游離胺基酸量,並 產生葉酸、niacin、thiamine、riboflavin、 pyridoxing及vitamin K等維生素(Denter and Bisping,1994)。
乳 酸 菌 的 发 现 人
为什么酸奶与低聚糖一起食用效 果更好?
• 低聚糖是乳酸菌、双歧杆菌最喜欢的。低 聚糖、蔗糖、乳糖等都是以玉米、大豆等 为原料生产的糖类,大量摄入后小肠内消 化不了的会进入大肠,是乳酸菌最喜欢的 “食物”。但低聚糖摄入过量容易引起腹 泻,需要适量。
酸 酸 成 糖 吸乳 再 丙 经 首酸 脱 酮 过 先菌 氢 酸 糖 是的 产 , 酵 普无 生 丙 解 糖氧 乳酮生 呼
哪些产品中含有益生菌?
• 益生菌通常在发酵的食品中比较普遍,最 普遍的应用是添加到酸奶和饮用型酸奶中, 但是还有一些含益生菌的产品,如乳酪、 牛奶、酸奶油和开菲尔产品等也可在市场 上找到。许多膳食补充剂也含有益生菌。
关于乳酸菌
乳酸菌饮料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绝 佳的营养补充品。在二十世纪初,生理 学家法基尼克夫认为酸奶中的乳酸菌, 就是保加利亚一带居民长寿的原因,使 乳酸菌声名大噪,也使更多专家投注心 力去研究。
• 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6-磷酸→CO2 核酮糖-5-磷酸→木糖-5-磷酸→甘氨酰乙醛-3-磷 酸+乙酰磷酸甘氨酰乙醛-3-磷酸经糖酵解途径, 从丙酮酸形成乳酸,另一方面乙酰磷酸经由乙酰 辅酶A乙酰乙醛形成乙醇和乙酸。在异质乳酸发 酵中;生成L(+)-乳酸或者D(—)-乳酸,或二 个都生成。 乳酸细菌能利用葡萄糖及其他相应的 可发酵的糖产生乳酸,称为乳酸发酵。 由于菌种 不同,代谢途径不同,生成的产物有所不同,将 乳酸发酵又分为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和 双歧杆菌发酵。 同型乳酸发酵:(经EMP途径) 异型乳酸发酵:(经HMP途径) 双歧杆菌发酵: (经HK途径—磷酸己糖解酮酶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型乳酸发酵经EMP途径。

同型乳酸发酵(homolactic fermentation)是指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德氏乳杆菌(Lnc.delbriikii)等乳酸杆菌利用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乳酸的过程。

因为乳酸杆菌大都没有脱羧酶,所以糖酵解途径产生的丙酮酸就不能通过脱羧作用而生成乙醛,只有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作用下(需要辅酶I),以丙酮酸作为受氢体,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乳酸。

由此可以得出,葡萄糖经同型乳酸发酵的总反应式为:C6 H 12O6+2ADP+2Pi——+2CH3CH(OH)COOH+2ATP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乳酸,理论转化率为100%[1]。

异型乳酸发酵经HMP途径。

异型乳酸发酵(heterolactic fermentation)除生成乳酸外还生成CO2和乙醇或乙酸。

其生物合成途径也有两种:6-磷酸葡萄糖酸途径和双歧(bifidus)途径,前者的代表菌株有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及葡聚糖明串珠菌(L.dextranicum),后者代表菌株为双歧杆菌(Bi fidobacterium bifidum)。

异型乳酸发酵葡萄糖转化成6-磷酸葡萄糖酸(6-phosphoglu-conate)后,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作用转化为5-磷酸核酮糖(ribulose-5-phosphate),经5-磷酸核酮糖-3-差向异构酶(ribulose-5-phosphate-3-epimerase)的差向异构作用生成5-磷酸木酮糖(xylulose-5-phosphate),5-磷酸木酮糖在磷酸酮解酶(phosphor01ysis ketonase)的催化作用下可分解为乙酰磷酸(acetyl phosphate) 和3-磷酸甘油醛。

前者经磷酸转乙酰酶(phosphotransacetylase)作用转化为乙酰CoA,再经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和乙醇脱氢酶(aclhoi dehydrogenase)作用最终生成乙醇;后者经EMP途径生成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乳酸。

通过6-磷酸葡萄糖酸异型乳酸发酵途径,1分子葡萄糖最终可转化为1分子乳酸和1分子乙醇,从而得出乳酸对糖的理论转化率为50%[1]。

双歧杆菌发酵经HK途径—磷酸己糖解酮酶途径。

反应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反应过程中不发生脱氢反应,1分子葡萄糖经双歧反应途径最终转化为1分子乳酸和1.5分子乙酸,乳酸对糖的理论转化率为50%;途径中有两个磷酸酮解酶参与,即6-磷酸果糖酮解酶(6-phosphofructokinase ketonase)和5-磷酸木酮糖磷酸酮解酶(xylulose-5-phosphorolysis ketonase)[1]。

乳酸菌、玉米的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和骨骼肌等。

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

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

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

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能够调节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繁殖和腐败产物的产生,制造营养物质,刺激组织发育,从而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细胞感染、药物效应、毒性反应、免疫反应、肿瘤发生、衰老过程和突然的应急反应等产生作用。

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

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双歧杆菌、屎肠球菌等为代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叫有害菌,以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等为代表。

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个不小的菌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

长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们数量的多和少,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寿命长短,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证明,乳酸菌对人的健康与长寿非常重要。

为什么喜欢低聚糖?对低聚糖的转化率高低聚糖能够促进乳酸菌增殖。

低聚糖促进乳酸菌等有益菌增殖和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有多种途径,其中一是屏障作用,描述为对肠道黏膜上皮的竞争性抑制。

二是代谢产物对病原菌和抑制作用。

Stewart等(1993),Tomilka等(1992)证实异麦芽低聚糖(IMO)能促进双岐杆菌、乳酸菌增殖,这些菌代谢产生低能脂肪酸降低pH值,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都对酸性条件敏感,低PH值抑制其生长。

肠道的乳酸菌如双岐杆菌本身的凝集素活性明显高于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这可能是肠道正常菌群在竞争性排斥作用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原因之一[3]。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乳酸菌如果能在体内正常发挥代谢活性,就能直接为宿主提供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K等),还可提高矿物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需营养物质、增强动物的营养代谢、直接促其生长的作用。

Dalmin等(2001)研究报道乳酸菌可以改良水质,提高斑节对虾的存活率、生长速率和健康状况。

Hamad(1979)试验证明,小麦、稻米等谷物用乳酸菌发酵后,营养价值大大提高。

此外,乳酸菌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使肠道环境偏酸性,而一般消化酶的最适PH值为偏酸性(淀粉酶6.5、糖化酶4.4),这样就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何机峻的产生还可加强肠道的蠕动和分泌,也可促进消化吸收养分(张力等,2000)。

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情况下都寄生有大量微生物。

就其作用而言,可分乃三类:①共生性类型,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在生态平衡时,它们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合成、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和免疫等功能对宿主有利。

②致病性类型,正常情况下数量少,寄生于正常部位,不至于使宿主发病。

若失控,则会导致宿主的不良反应。

③中间性类型,即同时具有生理和致病两种作用。

微生物群的平衡,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而乳酸菌就能够调节这种微生态平衡,保障宿主正常生理状态。

乳酸菌是肠道常在菌(常生菌),畜禽服用乳酸菌后,可以改变肠道内环境,抑制有害菌繁殖,调整胃肠道菌群平衡。

乳酸菌通过粘附素与肠粘膜细胞紧密结合,在肠粘膜表面定植占位,成为生理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而达到恢复宿主抵抗力,修复肠道菌群屏障、治愈肠道疾病的作用。

如果这个屏障遭到抗生素或其他因素的破坏,宿土丧失了对外来菌抵抗力,会使具有耐药性的肠内菌异常增殖而取代优势菌的位置,造成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的失调。

(占位及屏障作用)3.改善免疫能力。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一方面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它能在肠道定植,相当于天然自动免疫。

它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产生抗体及促进细胞免疫等,所以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Pergidon等(1988)报道,口服乳酸菌后,对巨璇细胞的半乳糖甙酶活性、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等具有显著的激活和促进作用。

当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细胞被乳酸菌激活,增强了机体对异物产生抗体的作用。

Chndra(1984)认为,乳酸菌之所以具有有激机体产生抗体的作用,是由于菌体通过淋巴结、粘膜刺激淋巴细胞接受刺激的淋巴细胞再通过肠系膜淋巴结(MIN)循环到血流中,并分布全身,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笞。

4.抗菌作用研究资料表明:乳酸菌对一些腐败菌和低温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可用于防治腹泻、下痢、肠炎、便秘和由于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多种疾病以及皮肤炎症(赵红霞,2003)。

其抗菌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产生的乳酸等有机酸能显著降低环境pH值和Eh(氧化还原电位)值,使肠内处于酸性环境,对于致病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弯曲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拮抗作用;②产生的过氧化氢能够激活牛乳中的“过氧化氢酶-硫氰酸”系统,抑制和杀灭革兰氏阴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细菌如假单胞菌属、大肠杆菌类和沙门氏菌属等;③产生类似细菌素的细小蛋白质或肽类(抗菌肽),如各种乳酸杆菌素和双歧菌素,对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阔以及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有拮抗作用。

另外,双歧杆菌等还可将结合的胆酸分解为游离的肌酸,后者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比前者更强。

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难以消化的毒素,当大肠积累毒素过多时,就会出现腹胀、便秘和腹泻等症状。

摄入功能性低聚糖后,肠道内增殖的双歧杆菌可发酵毒素,将其分解转化为大量短链脂肪酸,它们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湿润度并保持一定的渗透性,从而双向调节肠道内环境而防止便秘和腹泻的发生。

不会引起龋齿,有利于保持口腔卫生龋齿是由于口腔微生物特别是突变链球菌侵蚀而引起,功能性低聚糖因为不是这些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物,所以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人体肠胃系统中没有可以水解这些低聚糖的酶系统,因此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低聚糖包括很多种,食品中重要的低聚糖包括麦芽糖、乳糖、蔗糖、低聚果糖等。

香蕉、蜂蜜、大蒜、西红柿、球葱、芦笋、菊芋和麦类中富含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和低聚甲壳糖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制得的。

乳糖在牛奶中含有,酸奶中没有。

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Went et Pr.Geerl.) 是中国药和酒曲中的重要霉菌之一。

在土壤、空气及其他物质上亦常见。

菌落疏松或稠密,最初白色后变为灰褐至黑褐色,匍匐枝爬行,无色。

假根发达,指状或根状分枝。

囊托楔形,菌丝形成厚垣孢子,接合孢子未见。

发育温度30~35℃,最适温度37℃,41℃亦能生长。

能糖化淀粉、转化蔗糖,产生乳酸、反丁烯二酸及微量酒精。

产L(+)乳酸能力强,达7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