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浅析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

浅析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

浅析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安德鲁勒菲弗尔曾为当代翻译理论提出了很多贡献,是翻译理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位学者。

其翻译理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从古典翻译理论到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即勒菲弗尔翻译理论的发展史、翻译理论基础、翻译实践、以及在当代翻译理论发展中的作用等。

一、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发展史安德鲁勒菲弗尔作为一名伟大的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受到了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的学术思想的影响。

他的翻译理论,以此时正在兴起的结构主义对语言现象的研究以及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作为基础,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安德鲁勒菲弗尔在语言学及翻译学领域的研究,是以语言结构为理论基础,以语言功能和翻译实践为研究方法,立足于语言关系,建立起一部完整翻译理论之上。

它以句法、语义和范畴关系作为翻译原则,把翻译看作是语言系统间连接作用的一种过程,认为译者应该突出文本的结构,注重语义的准确表达等,从而形成了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

二、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基础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的基础是结构主义,其中提出的翻译理论有以下三点:(1)翻译是词语系统之间的连接,是原文与译文语言系统之间的关系;(2)译文不仅要有一定的格式,而且还要考虑文体、风格、语气等,以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3)当翻译同义词时,译者应当选择同一种语言的词语,因为同义词不同的语言表达可能会产生误解。

三、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实践勒菲弗尔的翻译实践是一种实验性翻译方式,他在实践中提出了一些翻译原则和方法:(1)翻译应考虑句法,在原文和译文中保持句子结构的一致性;(2)在翻译句子时,应保持词语的原义,重点突出原文的语义特征;(3)翻译应考虑文化文本,语言应当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特征;(4)应尽可能把原文的语法、语气、节奏等保留在译文中,使译文表达出原文的意义;(5)除去原文的冗余和无用的部分,使译文简洁、流畅,以便容易理解。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理论基础及原则-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理论基础及原则-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理论基础及原则-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概述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已经司空见惯,语言之间的翻译在所难免。

翻译过程中要想最大程度上理解源语言要表达的含义,实现语言之间的最佳转换,翻译时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可依,而关联理论就是知道使翻译达到效果的理论依据。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和交际取决于关联。

翻译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形式,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

关联理论翻译观刷新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理论框架。

2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关联理论翻译观是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

关联理论是于20 世纪80 年代兴起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1986 年,关联理论是法国语言学家斯珀伯(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逊(W ilson)共同出版了他们的语用学着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书中提出了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出现之后, 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学生、德国学者Gutt于1991 年出版了他的专着《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最先把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当中。

Gut(t1991)指出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

关联理论最早是由沈家煊引入中国的,他于1988 年在讯递与认知的相关性中介绍了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的第一章交际和第三章关联性的内容。

这篇文章把关联理论带入我国语言学界。

我国的关联翻译理论研究始于1994 年林克难对于Gutt的《关联与翻译》做的书评。

1997 年何自然出版了《语用学与外语学习》,对关联和关联翻译理论都做了一些研究。

2005 年,赵彦春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关联理论的翻译理论着作《翻译学归结论》,这是我国关联翻译理论研究取得的进展。

国外内广大学者致力于用关联理论解释各个领域的翻译,但对于关联翻译理论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翻译基础理论和技巧

翻译基础理论和技巧

2)学习翻译理论掌握翻译技巧的必要性
There are many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Without knowing the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ne will most likely take a roundabout course in the translation work.That is why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both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of the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in translation.
3)了解翻译技巧的局限性
必须指出:翻译技巧是人们从事多年翻 译工作的经验总结,应该认真学习。然 而, 翻译技巧只告诉我们在某些具体情 况下翻译应该使用的技巧,因此有其局 限性。
如:
用词不同 black tea、black coffee、 an off season 词的搭配不同 make money、wet snow、a heavy snow 语解过程
表达过程
M -------------- TO ---------- MR
(SL)
(TL)
MR: reproduced message
SL:source language
TL:target language
倘若乙是个英(美)国人,不懂汉语, 甲是个中国人又不懂英语,甲乙之间 就不能交流思想。这时,就需要丙把 甲所说的或所写的信息用英语重新表 达一遍,成为再现信息(reproduced message)。这样,乙就明白了甲的意 思,交流就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 丙担任了翻译的角色。通过翻译进行 的思想交流,叫做:语际交流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第一章:翻译概述1.1 翻译的定义与历史1.2 翻译的类型与标准1.3 翻译的基本原则与策略1.4 翻译研究与评价第二章:翻译理论基础2.1 语言与翻译2.2 翻译单位的确定2.3 翻译等值与差异2.4 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第三章:直译与意译3.1 直译与意译的定义与区别3.2 直译与意译的应用场景3.3 直译与意译的利弊分析3.4 直译与意译的实践案例第四章:翻译技巧与策略4.1 词汇翻译技巧4.2 句子翻译技巧4.3 段落翻译技巧4.4 篇章翻译技巧第五章:计算机辅助翻译5.1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定义与原理5.2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介绍5.3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优缺点5.4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实际应用案例第六章:翻译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6.1 案例分析的重要性6.2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6.3 翻译案例分析实例一6.4 翻译案例分析实例二第七章:文学翻译7.1 文学翻译的特点与要求7.2 文学翻译的基本策略7.3 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的翻译7.4 文学翻译实践案例分析第八章:实用文本翻译8.1 实用文本翻译的特点与要求8.2 官方文件、合同、广告等不同类型文本的翻译8.3 实用文本翻译实践案例分析8.4 实用文本翻译的注意事项第九章:口译理论与实践9.1 口译的定义与类型9.2 口译的基本技巧与策略9.3 会议口译、同声传译等不同形式口译的实践案例9.4 口译训练与提高方法第十章:翻译伦理与职业素养10.1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10.2 翻译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10.3 翻译过程中的职业素养10.4 翻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第十一章:本地化与翻译11.1 本地化的概念与过程11.2 翻译在本地化项目中的作用11.3 本地化翻译的策略与技巧11.4 本地化翻译案例分析第十二章:机器翻译与12.1 机器翻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2.2 机器翻译的主要技术及其优缺点12.3 在翻译领域的应用12.4 机器翻译与人类翻译的比较与融合第十三章:翻译教学与评估13.1 翻译教学的目标与方法13.2 翻译教学的实践与反思13.3 翻译评估的标准与手段13.4 翻译教学评估案例分析第十四章:翻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4.1 翻译行业的市场需求与挑战14.2 翻译行业的专业组织与认证14.3 翻译行业的新兴领域与发展方向14.4 翻译从业者的职业规划与终身学习第十五章:翻译案例鉴赏与讨论15.1 翻译案例的选取与分析方法15.2 经典翻译案例鉴赏15.3 引起争议的翻译案例讨论15.4 学生翻译作品的评价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提供了关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教案内容,涵盖了从翻译概述到翻译案例鉴赏的十五个章节。

基础翻译课后答案

基础翻译课后答案

I 课内练习答案第一章翻译理论第一节翻译的基本原理课前活动第一句来自自马克吐温《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原文是优美的景物描写。

(见“补充文字材料”。

)译文1没有翻译出原文风格;译文2是百度翻译的,完全不通顺。

译文3较好地做到了信达雅。

第二句来自一篇科普文章。

第一个翻译文白间杂,滥用四字成语,不符合原文的语体风格。

第二个较好地做到了“信达切”,但对kingdom的词义选择有误。

第一二句分别属于不同的genre(体裁),这就意味两个文本的语体风格不同:第一个语篇为散文语体,第二个语篇为说明文,因此属于不同的register(语域,指因使用场合、对象、领域等不同有不同的语体;语言的具体变体),而语域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词汇范围选择不同。

散文体使用优美的文字和四字描写成语比较多,而说明文体的语言要求文字严谨、准确、易懂。

通过分析两个源语文本的文体风格,两个语篇的翻译选项谁优谁劣就不难做出选择了。

第三句来自Thomas Henry Huxley 的Evolution and Ethics, 译文1来自2010年的版本《进化论与伦理学》(宋启林等译),译文2来自1896年严复的版本《天演论》。

由于历史的原因,两个版本不存在孰优孰劣。

老师可以借讨论最后一个例子引入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思考与练习1.翻译的定义五花八门,对它们的归类可以因角度而异。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和思考,对翻译定义还可以如何进行分类?答:翻译定义可以因为翻译的视角、翻译的目的、翻译所涉的领域不同而不同;也可以因为翻译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以及翻译的诉求不同而不同。

例如,有基于语言层面的定义、超越语言层面的、有交际理论层面的还有艺术层面的等等。

2.请你介绍一两个令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翻译定义。

答:美国当代语言学家以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尤金.A.奈达的著名翻译论断: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 这个定义既简练又不简单。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一、引言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它涉及将一种语言的信息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研究的基础,探讨了翻译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以及文化转换理论。

二、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不同语言之间实现相似的功能,而不是字面意义的对应。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一个好的翻译应该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目的,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通过重视翻译的实际效果,提出了“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的翻译原则。

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还要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使译文更加流利自然。

三、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一种延伸。

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活动,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读者的需求来调整翻译策略。

根据动态对等理论,翻译应该注重解释和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字面对应。

翻译者需要考虑到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做出恰当的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动态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和创造性,为翻译实践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法。

四、文化转换理论文化转换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认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之间的转换,还包括文化之间的转换。

文化转换理论指出,翻译者必须了解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并将其转化为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的形式。

文化转换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包括对语言表达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转换。

翻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能力,理解文化差异并将其合理地融入到翻译过程中,使译文更加接近目标语言和文化的习惯和要求。

五、结论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和文化转换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中传达意义和实现功能的重要性;动态对等理论提倡根据语境和读者需求灵活调整翻译策略;文化转换理论强调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文化的转换。

文化翻译理论

文化翻译理论

文化翻译理论文化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重探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结果的影响。

文化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等值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化转移理论三个方面。

等值理论是文化翻译理论的基础,它认为翻译应该追求源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等值。

等值理论强调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然而,等值理论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完全追求等值难以实现,因为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因此,等值理论在实践中常常需要进行一定的妥协和调整。

功能翻译理论是对等值理论的一种扩展和修正。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源语文化的功能。

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目标语受众的需要和期待,以及翻译作品所要传达的意义和目的。

功能翻译理论提醒翻译者在翻译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翻译需求和目标。

文化转移理论是相对较新的文化翻译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

文化转移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化过程,翻译作品中的文化元素会随着翻译过程被转移到目标语文化中。

文化转移理论强调翻译需要充分考虑到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翻译作品在目标文化中的接受度和适应度。

总结来说,文化翻译理论是研究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重要理论体系。

它包括等值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化转移理论三个方面。

等值理论强调追求源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等值;功能翻译理论注重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源语文化的功能;文化转移理论强调翻译作品中的文化元素会随着翻译过程被转移到目标语文化中。

这些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使翻译研究更加综合和深入,也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方法。

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

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

Wheelchair Accessible/ For Disabled Only 残疾人厕所Automatic Flush 免冲式厕所Sensor Tap 伸手出水Flush after Use请便后冲洗/来也匆匆,去也冲冲Toilet/Washroom/Restroom 公共厕所Caution: Wet Floor 小心滑倒Gentle Reminder 温馨提示Drinking Water 取水处Do Not Leave Your Belongings behind 请你带好随身物品Keep off the Grass 少一个脚印,多一份绿色Drive Slowly 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Look out for coming traffic! 别往火坑里跳(交通安全)20% Off 八折优惠Beverage Not Included 酒水另付do not know their ABC 他们目不识丁2.If the public officials of higher authorities resort to bribery, those of lower authorities will follow. This is called “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 .”【译文】上级公务员行受贿,下级公务员也会效仿。

这叫“上行下效”。

3.Only the knife can save him.【译文】“只有外科手术才能救他。

”4. When I am Dead,My Dearest (C.G.Rossetti)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a) 我不会重见那荫影,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b) 我不会感觉雨天来临;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ale(C) 我不会听见那夜莺,Sing on as if in pain(b) 一声声仿佛哀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纾(林琴南):他不懂外语,依靠他人口述 意思,由他以惊人的速度审词缀句,笔录下来。 就这样,他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用文言文翻 译欧美等国小说184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著。 如:《鲁滨孙漂流记》,《巴黎茶花女遗事》。 但他的译文删减、遗漏之处颇多。
在这些近代中国和西方的翻译家中,最重要
的莫过于是严复和他提出的翻译理论“信、达、
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级的启蒙思想家。曾留学英国学习海
军。1894年中日战争后,发表文章主张维新变
法。他从光绪24年到宣统3年(1898--1911)
这13年间潜心翻译,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
3. Do you know some famous translators in China?
4. How about translators in the West?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翻译高潮,即 东汉与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 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 四”时期的西学翻译以及改革开 放后的一次又一次翻译高潮,都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科学、技术, 也带来了进步、繁荣和昌盛。
I. 中国古代:早在史前时代,我国不同地区的部落、 民族之间就开始了交际和融合的过程。而我们华 夏民族与遥远的异邦居民之间的交往,也很早就 开始了。有一些前来朝贡的远方使者,语言不同, 必须要有翻译才能交流。但这样说只是推理,我 们在现存的有关夏商两代的史料中还找不到有关 翻译活动的记载。到了周代,我们有了关于翻译 活动的明确的记载。在《周礼》和《礼记》两部 古书中,甚至有了关于周王朝翻译官的专门职称 的记载。
Some Questions on Translation
1. Have you done any translation before? 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ranslation?
2. 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or the West?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 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而有据可考的是,南北朝时的佛经译者开始使用“翻 译”两字。
II. 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2000年的光辉灿烂历史。我国的 佛经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东汉时代,天竺 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 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 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南宋以后趋于衰微。在这漫 长的一千年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译师。最著名的有 三位: 释道安(314-385):东晋前秦时高僧。他主张严格 的直译,译文不增不减只在词序上作些调整。 鸠摩罗什(344-413):后秦高僧,天竺(印度)人。 他考证了以前的佛经译者,批评了翻译的文体,检讨 了翻译的方法。他倾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 以适应中国的文体。他的译著有《金刚经》、《妙法 莲华经》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特别是他的 《妙法莲华经》的翻译,充分表达了原作神情,译文 妙趣昂然,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由于他灵活 的译法,谨慎的态度,他的译文既准确又流畅。
玄奘(602-664)(唐僧):他在唐太宗贞 观二年 (628) 出发去印度求经,17年后 才回国。他带回佛经657部,主持了译场, 在19年间译出了75部佛经,共1335卷。 他倾向于直译。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由于他工作 勤恳、认真,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
III.传教士的翻译活动。明末清初, 传教士和一 些信教的或不信教但与传教士相熟的中国学 者的结合形成了第二个翻译高潮。传教士的 主要任务是向东方进行宗教扩张,但为了叩 开远东古老中华帝国关闭的大门,又不使中 国人感到他们有侵略扩张的意志,利玛窦 (Matteo Ricci,1552—1610)等人逐步采用 了“学术传教”的方针,通过大量翻译活动, 主要以传教为宗旨;但同时介绍西方学术, 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交流。他们翻译的 首先是天主教普及类著作。同时翻译一些介 绍西方数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方面的书。 主要的翻译家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 人。
• 徐光启曾和利玛窦合作翻译欧几里得 (Euclid)的《几何原本》(Euclid’s Elements)前六卷;后九卷由李善兰和 英国人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 1815-1887)合作翻译。
• 徐光启认为:翻译工作就是虚心吸取别 国的长处,将他们多年积累的科技成果 以最快的速度为我所用,以此超越前人。
• 李之藻曾译过西洋历法。
IV.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主要是洋务派, 主张了解外国国情,向西方学习。他们认识到 学习外语和翻译工作的必要性。这一阶段虽也 有传教士参与其中,但传教士基本与宗教脱离 了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有严复、林纾(琴南)、 傅兰雅等。 洋务派还于1865年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该局 于1867年成立了翻译馆,聘请英国人傅兰雅, 伟烈亚力,美国人金楷理(Carl Traugott Kreyer )、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 )等人 从事翻译工作。
济学说,最著名的译作是1897年发表的《天演 论》(T.H.Huxley,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对当时的思想界有很大影响。戊戌变 法后,他又翻译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 《原富》(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Herbert Spencer 的《群学肄言》(Study of Sociology), John Stuart Mill 的《穆勒名学》(System of Logic)等。他是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