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特别的种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特别的种子

周彦敏,1962.12出生,1995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数理统计专业,现就职于吉林银监局,是一个16岁女孩的妈妈。

写在前面:我是个经典理性思维的人,崇尚科学和理论分析,不容易被煽动忽悠或思维催眠,

所以,我下面介绍给大家的这个讲座比较客观科学,至少是我聆听过的讲座中最打动我的一个。(我极受不了那种煽情的讲座,虽然有很多可取的信息,但煽动的成分立即就让可信度下降了,当然,可能很多人就在演讲者的鼓动中跟着走了,冷静如我者例外……^_^)

一直以为职业能力测评是件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直到博文妈妈说给博文在蛙人网上作了一个测评,很精准,很有指导意义,并通过好友给女儿桐也要了一个测评号,让桐也测评一下。桐很好奇,特意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安安静静、心无旁骛的做了测评。打印出测评结果的那一刻,我不得不服:真准吖!能看得懂的内容基本上把桐的特征都准确描述出来。

测评报告有很多专业内容需要解读,3月25日下午,蛙人网创始人佟老师在工人文化宫四楼的教室作了一个小型测评解读会,一方面对我们的测评结果作简单解读,另一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几个经典的观点。解读因人而异,参加讲座十多个人多是高一的家长,听着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对照测评报告陈诉各自孩子的特点和天赋,无不惊讶于测评的准确,发现这张仅仅绘注了几个图形的纸上竟然承载了孩子各方面的天赋性格特征和择业发展方向,比自己贴身照顾十五、六年了解的还详尽、还精确。十几个孩子无论天赋、性格还是特质、需求没有两个是相同的,连类似点都少。佟老师说,蛙人网成立以来,已经测评过几万人之多,就没有两份测评报告是完全一样的。这就印证了哲学关于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原理:世界上所有的叶片都有共性,但又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

正因为这种多样性,世界才丰富多彩,每个人才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就开始思考和实践,在每个公民十五、六岁的时候进行天赋、性格、需求测评,之后因材施教、因才定位,让每个人都能人尽其才、从事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提高公民成就感和社会贡献度。蛙人网所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翔实的测评,发现测评人的特点和适合从事的职业方向。在分析从业方向时,秉承了以下几个观点:

1.人没有优点和缺点,只有特点。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好恶来判定别人的优缺点,思维逻辑也总是先看别人的缺点、否定特点。家长在这样的思维路径下管理孩子容易抑制孩子一些特点的精彩发挥,常此以往就会磨灭孩子美好的天赋。比如有的孩子天性不喜欢遵守规矩,虽然这样的孩子不好管理,但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最大框架与最低底线范围内,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发明创新天赋,很可能会成就出一个大发明家或大思想家。

2.世上本无庸才,只有放错位置的人才。没有人擅长一切,也没有人一无是处。如果被放在最喜欢、最擅长的位置上,每个人都会从善如流、光鲜靓丽。人的本心都是希望亲近的人成为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孩子是我们家长最亲爱的人,难免会希望他(她)成长为我们最渴望的样子,但我们渴望的样子是孩子们喜欢的样子么?佟老师建议我们每对家长都回家做个最简单的测试:把一张白纸三等分,分别写上爸爸、妈妈、宝贝,之后,父母在自己分到的那张纸上写下自己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所具有的五个品质,孩子则写上自己内心里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的五个品质,过程中不允许商量。之后对照,相同点超过三个说明家庭目标基本一致,家长与孩子互相沟通和交流应该会比较顺畅,相同点低于三个提示家长就该好好反省自己是否太自私了,是否过渡干预了孩子的生命发展方向。(我家三口,我和

桐爸的结果基本一致,因为我们俩关于孩子的沟通较多,意见也基本一致;和桐的有四个基本一致,桐与我们不同的是一条关于生活稳定性的需求,我们家长可能因为家里一直非常稳定而根本没考虑,而我们与桐不同的是希望她能经常旅行多开阔眼界,而这是桐的第六选择。)

3.内在高于外在,选择大于培养。内在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基本一辈子都不会变,后天的培养只会影响天赋的发挥而不会改变一个人的内在才干。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要从两个角度来判定:一是顺从自己的天性,是什么料做什么事,不要为了一时的痛快而错放了一生的精力;二是适合好于优秀,选自己天赋适合的岗位,将来会事半功倍、心情舒畅,无需屈从于别人认为的好坏优劣。

4.只有懂得和理解才能不纠结不埋怨。孩子是一个独立于我们存在的另一个灵魂,年少时我们帮他们掌管了部分自由度,随着他们的成长,孩子们逐渐从我们手里拿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性。我们家长要理解他们就要采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法,要明白人是怎么回事,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孩子又是哪种人,我们家长要放开胸怀,在心灵深处接受那个从我们身体里分离出来的生命。快乐源于欣赏,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别的种子,教育和培养就是把他们按照本性养成他们最美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