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寄生虫病1

合集下载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精品文档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精品文档
流行病学: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危害羔羊和犊牛; 中间宿主为地螨;感染季节多在4-6月份或5-8月份。 在终宿主体内约经45-60天发育为成虫,在牛羊体 内寄生期限一般为3个月。
症状: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不振,营养不良, 发育受阻,消瘦,贫血,颌下、胸前水肿;肠炎, 腹泻,或便秘与下痢交替,重者因恶病质而死。虫 体分泌、代谢产物致神经中毒,后期有神经症状。 注意与脑包虫和羊鼻蝇蛆病区别。腹痛甚至死亡。
似肝片吸虫但较轻。
Diagnosis:粪检查到虫卵或剖检查到特征 性虫体确诊。
Treatment:
1.吡喹酮:牛、羊10~20mg/kg P.O.( 绵羊 50~70 mg/kg P.O.; 绵羊50 mg/kg ,牛35— 45 mg/kg 配成油剂腹腔注射)。
2.海涛林(三氯苯丙酰嗪)牛30~40 mg/kg, 羊40~50 mg/kg P.O.
四、双腔吸虫病
病原:矛形双腔(歧腔)吸虫
(Dicrocoelium dendritium),寄生于牛、
羊等肝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吸 虫病。
流行特点:需陆地螺为第一中宿主,蚂蚁为 第二中宿主。发育无雷蚴阶段。陆地蜗牛主 动吃虫卵感染。本病发生有明显地区性。
Clinical signs and Necropsy:
病理变化:幼虫期:虫体移行的机械性损 害和带入其它病原引起急性肝炎:肝肿大, 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积、出血和虫道,虫道 内有凝血块和童虫。有的可见腹膜炎。
成虫期: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 引起慢性肝胆管炎:肝硬化、萎缩,胆管 扩张,呈黄白色绳索样凸出于肝表面;胆 管壁增厚,内壁有磷酸钙、镁盐类沉积, 粗糙,刀切有沙沙声;胆管管腔变窄甚至 堵塞。胆囊亦肿大。胆管和胆囊内胆汁污 浊浓稠,切开可见内有灰绿色虫体。尸体 消瘦、贫血、水肿。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寄生虫种类鉴别
考虑当地的环境因素,如气候、水质等,鉴别是否为环境因素导致的寄生虫感染。
与环境因素鉴别
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技术
通过检查动物的粪便,发现寄生虫的卵、幼虫等,以确诊寄生虫感染。
粪便检查
血液检查
病理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发现寄生虫在血液中的存在,如血吸虫病等。
通过病理学检查,观察寄生虫对动物器官的损害,以及免疫细胞对寄生虫的反应等,以确诊寄生虫病。
使用方法得当
在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时,要注意观察动物的反应情况,以及时调整药物用量或更换药物。
注意副作用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04
临床诊断
观察临床症状
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食欲、排泄物等,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寄生虫病。
鉴别寄生虫病与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肠炎、肝炎等。
与其他疾病鉴别
根据感染寄生虫的种类,鉴别不同的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绦虫病等。
治疗措施
01
药物治疗
选用有效的抗寄生虫药物,如苯并咪唑类、莫西菌素等,按医嘱使用。
02
隔离治疗
对于已经感染寄生虫的动物,要隔离治疗,以避免传染给其他动物。
针对不同的寄生虫感染,选择适宜的抗寄生虫药物。
抗寄生虫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时,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
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包括生物性传播、机械性传播和系统性传播等。
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种类
不同反刍动物对寄生虫的易感性不同。
寄生虫感染的部位和程度
寄生虫感染的部位和程度也是影响易感性的重要因素。
反刍动物的易感性
气候条件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睾丸
抱雌沟

日本血吸虫(雌虫)
子宫 雌虫细长,大小为15~ 26×0.3mm。呈暗褐色。口、腹 吸盘较小。消化器官基本上与雄 虫相同。卵巢呈椭圆形,位于虫 体中部偏后方两侧肠管之间。卵 卵模 卵巢
卵黄腺 肠
模周围有梅氏腺。卵模前为管状
的子宫。卵黄腺呈较规则的分枝 状,位于虫体后1/4处。
虫卵椭圆形,大小为 70~100×50~65μ m。 呈淡黄色,卵壳较薄, 有1小刺,无盖,卵内
流行特点 一般钉螺阳性率高的地区,人、畜感染率也越高; 黄牛感染率高于水牛,且黄牛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
,水牛相反,耕牛是重要的保虫宿主;
凡有病人及阳性钉螺的地区,就一定有病牛;
病人、畜的分布与当地的钉螺分布是一致的; 病人、畜的分布基本与当地水系分布相一致; 日本血吸虫主要通过被动扩散在具备流行条件 的地区流行;
或牛20mg/kg体重、羊30mg/kg体重,口服。
对成虫和童虫有效,休药期:肉、乳1个月。
预防
预防性定期驱虫 急性病例,可在夏、秋季选用肝蛭净等 药物进行驱虫。 慢性病例,北方驱虫2次/年(即冬末初 春和秋末冬初)。 南方终年放牧,每年可进行3次驱虫。 对驱虫后的粪便进行处理。
消灭中间宿主淡水螺
病变
1、剖检可见尸体消瘦、贫血、腹水增多。 2、病变(虫卵肉牙肿)主要在肝脏和肠壁。
3、肝脏表面凹凸不平,表面或切面上有粟粒
大到高梁大灰白色的虫卵结节,初期肝脏
肿大,日久后肝萎缩、硬化。
4、严重感染时,肠壁肥厚,表面粗糙不平,肠道各段
均可找到虫卵结节,尤以直肠部分的病变最为严重。
肠粘膜有溃疡斑,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肿大,门静 脉血管肥厚。 5、在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内可找到多量雌雄合抱的虫体。 6、此外,在心、肾、脾、胰、胃等器官有时也可发现 虫卵结节。

反刍动物血液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反刍动物血液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反刍动物血液寄生虫病防治措施血液寄生虫病常被报道于牛、羊、鹿和骆驼等反刍动物,通过媒介、感染动物的运动和迁徙,以及活体动物及其产品的跨国运输,造成流行区域不断扩大、病原体种类增多、动物长期感染等严重后果。

常见的血液寄生虫包括巴贝斯虫、泰勒氏虫和锥形虫,它们又被称为梨形虫、焦虫、焦浆虫和血孢子虫等。

反刍动物对于血液寄生虫病的易感性和发病的严重程度与体内寄生虫数量、宿主动物品种、健康状况和是否所处妊娠期等因素有关。

一、巴贝斯虫已知有超过100种巴贝斯虫能够感染人和动物,巴贝斯虫一般仅有1~5微米长,最早由Starcovici于1893年命名,大多数巴贝斯虫感染是通过蜱虫传播的,极少经由输血传播、围产期传播和器官移植传播。

感染过程一般是带有子孢子的蜱虫吸食反刍动物血液,子孢子侵入红细胞,裂殖生殖产生两个裂殖子,红细胞破裂后虫体释放,入侵其他红细胞,宿主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宿主动物溶血性贫血。

感染反刍动物的巴贝斯虫主要有Babesia bovis、Babesia microti、Babesia divergens、Babesia ovata、Babesia major、Babesia duncani、Babesia venatorum和Babesia ovatus。

其中Babesia bovis感染除引起贫血外,还容易引起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因为Babesia bovis能够从红细胞转移到内脏器官的上皮细胞。

Babesia ovatus也被报道过在牛淋巴细胞中存在。

巴贝斯虫的流行具有区域性,中国西南地区、美国东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主要是Babesia microti感染,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主要是Babesia venatorum感染,中国东部地区、日本和韩国主要是Babesia ovatus感染,Babesia divergens感染主要发生在西欧国家,Babesia duncani感染主要发生在美国西海岸地区。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课件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课件

do y 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book 8 module 5 hopes and fantasies unit 13 work with language jobs Liming meets Jenny s classes
诊断:
生前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症
状可初诊,粪检查到虫卵确诊。EPG达
➢ 病变:失水,消瘦。肛周及尾部粪便污染。 主要变化在肠道,卡他性及纤维素性肠炎, 有出血点。绒毛变短,萎缩和崩解、脱落。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 诊断:饱和糖液漂浮法检查;改良酸性染色 法;荧光抗体染色法;微分干涉检查法; PCR法。
➢ 治疗和预防: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do y 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book 8 module 5 hopes and fantasies unit 13 work with language jobs Liming meets Jenny s classes
do y 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book 8 module 5 hopes and fantasies unit 13 work with language jobs Liming meets Jenny s cla、截口锥实螺、耳萝卜螺、 折叠萝卜螺
do y 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book 8 module 5 hopes and fantasies unit 13 work with language jobs Liming meets Jenny s classes
一、牛球虫病
病原:有9种艾美耳球虫和1种等孢球虫。其 中邱氏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以出血性肠 炎为特征。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课件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课件
寄生虫感染可引起母畜卵巢功能下降、发情期延 长或发情期异常,降低繁殖率。
寄生虫感染可导致公畜精液品质下降,降低配种 成功率,影响繁殖性能。
对动物生产效益的影响
寄生虫感染会增加治疗成本和 兽药投入,增加养殖成本。
寄生虫感染会导致动物生产性 能下降,影响养殖效益。
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动物免疫力 和抗病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 ,降低养殖效益。
药物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广谱的驱虫药, 避免产生耐药性。
药物使用方法
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用药,确保 药物的有效性。
疫苗接种
选用合适的疫苗
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选用针对当地主 要寄生虫病的疫苗。
接种程序
按照疫苗接种说明进行接种,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
免疫监测
定期对动物进行免疫监测,了解疫苗接种效果, 及时采取补种等措施。
寄生虫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对寄生虫流行病学的研究,了解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 措施提供依据。
THANKS
分类
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寄生部位,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可分为蠕虫病 、原虫病、节肢动物病等。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传播途径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 包括直接接触、消化道感 染、血液感染等。
季节性
某些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 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与气候、湿度、温度等因 素密切相关。
地区性
不同地区的寄生虫病分布 和流行情况存在差异,与 地理环境、饲养条件等因 素有
新型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1 2 3
新型药物靶点的研究
针对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机制,深入研究并 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特 异性。
新型药物剂型的研究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第一节消化系统寄生虫病一.片形吸虫病寄生于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引起的疾病。

又称“肝蛭”。

二.双腔吸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引起的疾病。

三.阔盘吸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胰管引起的疾病。

偶尔寄生于胆管和十二指肠。

四.前后盘吸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引起的疾病。

五.绦虫病寄生于牛、羊小肠内引起的疾病。

六.刺球蚴病寄生于牛、羊猪等哺乳动物及人的脏器中引起的疾病。

七.消化道线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道。

八.犊新蛔虫病寄生于犊牛小肠引起的疾病。

九.球虫病寄生于牛、羊肠道上皮细胞内引起的疾病。

十.隐孢子虫病寄生于牛、羊和人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疾病。

第二节呼吸系统寄生虫病一.网胃线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引起的疾病。

又称“肺线虫病”二.羊鼻蝇昛病寄生于牛、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窦腔内引起的疾病。

又称“羊鼻蝇蚴病”第三节.循环系统寄生虫病一.日本分体吸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多种动物的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引起的疾病。

又称“血吸虫病”人得(俗称大肚病)二.东毕吸虫病寄生于牛、羊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引起的疾病。

三.梨形虫病(一)巴贝丝虫病寄生于牛、羊红细胞内引气的疾病。

旧名称为“焦虫病”由于经蜱传播,故又称为“蜱热”(二)泰勒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疾病。

第四节皮肤寄生虫病一.牛皮蝇拘病寄生于牛、羊的背部皮下组织引起的疾病。

又称为“牛皮蝇蚴病”二.硬蜱三.螨病四。

贝诺孢子虫病第五节.肌肉寄生虫病一.牛囊尾蚴病寄生于牛肌肉中引起的疾病。

二.肉孢子虫病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横纹肌所引起的疾病。

第六节其他寄生虫病一.脑头多蚴病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大脑内引起的疾病。

二.牛胎儿毛滴虫病寄生于牛、羊的生殖器官内引起的疾病。

三.牛吸允线虫病寄生于牛的结膜囊、第三眼睑和泪管中引起的疾病。

又称为“牛眼虫病”四.丝状线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腹腔引起的疾病。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定期检查饲料和饮水
确保饲料和饮水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和传播寄生虫。
饲养环境保持干燥和通风
干燥和通风的环境有助于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定期药物预防
制定合理的药物预防计划
01
根据反刍动物的品种、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寄生虫流行情况,
制定合理的药物预防计划,预防寄生虫感染。
选用高效、低毒的抗寄生虫药
02
选用高效、低毒的抗寄生虫药,减少药物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案例四:山羊皮肤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皮肤寄生虫病是山羊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流行病学 调查有助于了解病原特征、传播途径和分布情况。
皮肤寄生虫病主要由螨虫引起,感染后会出现瘙痒、 脱毛、结痂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可了解病原特征、 传播途径和分布情况,为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防治时 需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定期进行驱虫和治疗, 同时注意个人防护和消毒措施的落实。
不同种类的反刍动物对不同寄生虫的易感 性存在差异,某些寄生虫对某些特定种类 的反刍动物具有更高的易感性。
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生物传播、机 械传播和化学传播等。
02
反刍动物常见寄生虫病
消化道寄生虫病
牛新孢子虫病
寄生于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引起腹泻、 吸收障碍等症状。
牛球虫病
寄生于牛的消化道,引起腹泻、贫血、脱水 等症状。
保证水源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和传播寄生虫。
疫苗接种和抗体监测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选用合适的疫苗对反刍动物进行接种,提高其免 疫力,预防寄生虫感染。
抗体监测
定期进行抗体监测,了解疫苗接种效果以及反刍动物的免疫状态,及时调整疫苗 接种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ecropsy:幼虫期:虫体移行的机械性损 害和带入其它病原引起急性肝炎:肝肿大, 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积、出血和虫道,虫道 内有凝血块和童虫。有的可见腹膜炎。 成虫期: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 引起慢性肝胆管炎:肝硬化、萎缩,胆管 扩张,呈黄白色绳索样凸出于肝表面;胆 管壁增厚,内壁有磷酸钙、镁盐类沉积, 粗糙,刀切有沙沙声;胆管管腔变窄甚至 堵塞。胆囊亦肿大。胆管和胆囊内胆汁污 浊浓稠,切开可见内有灰绿色虫体。尸体 消瘦、贫血、水肿。

Clinical signs and Necropsy:虫体的 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引起胰管发炎、 增粗,管壁增厚,管腔狭或阻塞;若发 炎并带入细菌则化脓,无细菌可形成囊 肿。严重者胰脏功能失常,患畜消化机 能障碍,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粘膜 苍白;拉稀;颌下水肿等。重者可因恶 病质而死亡。 Diagnosis: 粪检查到虫卵或剖检在胰phoron、Gabtrothylax 、 Fischoederius和Carmyerius、 Homalogaster吸虫引起的疾病,其中以鹿前
Clinical signs:成虫危害不大,但大量 童虫寄生时可引起严重症状,甚至大批 死亡。病畜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顽固 性拉稀,粪粥样或水样,颌下至全身水 肿,贫血,消瘦,衰弱无力,重者卧地 难起,衰弱死亡。 Necropsy:成虫寄生部位发炎,结缔组 织增生,形成米粒大的白色小结节。瘤 胃绒毛脱落,瘤胃和网胃内可见虫体。 童虫则引起相应器官的炎症。
Clinical signs:羊较敏感,常呈急性发病。 牛多取慢性经过。 急性病例:是幼虫移行引起的急性肝炎:叩 诊肝区疼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 退或废绝,腹胀,很快贫血,消瘦,重者多 在几天内死亡。 慢性病例:是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引起的慢 性肝炎:动物逐渐消瘦,精神沉郁,被毛逆 立,粗糙无光泽,易脱落。下颌部、眼睑和 胸腹下部明显水肿,触诊呈面团样、无热痛。 高度贫血,粘膜苍白。顽固性拉稀或拉稀与 便秘交替出现。最终病畜可因衰竭、卧地难 起(上抬牛)而引起死亡。

八、棘球蚴病
Etiology:棘球蚴(包虫),是棘球绦虫的 中绦期。又叫包虫病。寄生于肝、肺及其它 器官。 Epidemiolgy:国内主要是细粒棘球绦虫和 多房棘球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约经6-12月 的生长可成为具有感染性的棘球蚴,在终末 宿主体内30-33天发育为成虫。世界性分布, 新疆最为严重。绵羊感染率高,犬、狐狸、 狼是散布虫卵的主要来源。虫卵对外界的抵 抗力很强。
五、阔盘吸虫病
病原:胰阔盘吸虫(E. pancreaticum)、 腔阔盘吸虫( E coelomaticum )和枝睾阔 盘吸虫( E.llonorchis ),寄生于牛羊等 胰管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 流行特点:需陆地蜗牛作第一中宿主,需草 螽和针蟋作第二中宿主。发育无雷蚴阶段。 从虫卵到成虫整个发育周期需500~560d, 越冬二次。成虫在终宿主绵羊体内可存活达 7年以上。


Treatment 1 . 血 防 846 : 羊 0.4 ~ 0.6g/kg, 牛 0.3g/kg,隔天一次,连用3次。绵羊耐受 性﹥山羊。 2.吡喹酮:羊90—100mg/kg po.或羊 30—50 mg/kg,牛35—45 mg/kg, 腹腔注射。 3.可试用丙硫咪唑。 Prevention 参考 Hepaticosis。
四、双腔吸虫病

病原:矛形双腔(歧腔)吸虫
羊等肝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吸 虫病。 流行特点:需陆地螺为第一中宿主,蚂蚁为 第二中宿主。发育无雷蚴阶段。陆地蜗牛主 动吃虫卵感染。本病发生有明显地区性。 Clinical signs and Necropsy: 似Hepaticosis 但较轻。 Diagnosis:粪检查到虫卵或剖检查到特征 性虫体确诊。


Diagnosis:沉淀法粪检查到虫卵或剖检 查到成虫或童虫可确诊。 Treatment: 1.别丁:牛、羊65~75mg/kg,p.o. 2.六氯酚:15~20 mg/kg,p.o. 3.氯硝柳胺:60~70 mg/kg,p.o. Prevention:参考Hepaticosis。
Treatment 1.硝氯酚(拜尔9015):是治疗牛羊肝片吸虫病的 特效药之一。牛4~7mg/kg,羊6~8 mg/kg p.o. 2.肝蛭净(三氯苯唑)羊10 mg/kg,牛12 mg/kg p.o. 3.硫双二氯酚(别丁)羊80~100 mg/kg ;牛40 mg/kg p.o.或60 mg/kg 分二次 p.o., 隔天一次 4.硫溴酚:牛、羊40~60 mg/kg p.o. 5.丙硫咪唑(抗蠕敏):30~40 mg/kg p.o. Prevention :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1.驱虫灭源。 2.管粪灭卵,防止病原散布。 3.管水管草,防止感染。4.管水灭螺,消灭中HO。 5.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使役,提高机体抗病力。

绦虫病(2)
病变:尸体消瘦;肌肉色淡;胸腹腔渗出液 增多。有时可见肠阻塞或套叠、扭转甚至破 裂。小肠黏膜卡他性炎症,肠扩张,充气, 重者肠粘膜上有小出血点。小肠内有绦虫。 诊断:查节片或链体;漂浮法查虫卵;诊断 性驱虫;剖检查虫。

治疗: 1.别丁:羊75~100mg/kg,牛35~60 mg/kg, P.O. 2.氯硝柳胺(灭绦灵):羊100 mg /kg, 牛 60~70mg/kg,P.O. 3.抗蠕敏:10~15 mg/kg, P.O. 4.吡喹酮:5~8mg/kg. P.O. 5.苯硫咪唑:8~10mg/kg,P.O. 预防:1.定期驱虫,管好粪便。2.杀灭土 壤螨。3.不在清晨或傍晚放牧;不割喂露 水草。
第三章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第三章 反刍兽寄生虫病思考题




一、寄生于反刍兽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神经与肌肉、皮 肤和其它部位的寄生虫各有哪些?试述其终末宿主、中间宿 主、感染性阶段、侵入部位、移行途径和寄生部位。 二、牛羊球虫病、隐孢子虫病、片形、双腔、阔盘、前后盘 吸虫病、绦虫病、棘球蚴病、蛔虫病、毛圆线虫病、仰口线 虫病、食道口线虫病、鞭虫病、肺线虫病、羊鼻蝇蛆病、巴 贝斯虫病、泰勒虫病、日本分体吸虫病、肉孢子虫病、脑多 头蚴病、牛皮蝇蛆病、螨病、牛胎儿毛滴虫病、牛副丝虫病、 吸吮线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三、牛羊球虫病、片形、双腔、阔盘、前后盘吸虫病、食道 口线虫病、鞭虫病、肺线虫病、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日 本分体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四、牛羊球虫病、隐孢子虫病、吸虫病、绦虫病、棘球蚴病、 消化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羊鼻蝇蛆病、巴贝斯虫病、泰勒 虫病、日本分体吸虫病、肉孢子虫病、脑多头蚴病、牛皮蝇 蛆病、螨病、牛胎儿毛滴虫病、牛副丝虫病、吸吮线虫病的 诊断和防治措施。

Diagnosis
生前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症
状可初诊,粪检查到虫卵确诊。EPG达 牛100~200个、羊300~600个时应 考虑驱虫。免疫学诊断研究较多,其中 以ELISA最优,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重复性好,可比粪检法提早2~3周作出 诊断,阳性复合率达85%以上。 死后诊断:剖检的典型病理变化,结合 肝实质内查到童虫或胆管、胆囊内查到 成虫可确诊。
六、前后盘吸虫病

Etiology:Paramphistomum、
后盘吸虫和长形菲氏吸虫最常见。 流行特点:虫体分布遍及全国。需淡水螺蛳为 中宿主。成虫寄生在牛羊等反刍兽的瘤胃和网 胃壁上。童虫在小肠、胆管、胆囊和真胃内移 行、寄生数十天,危害严重。此外,在腹腔、 大肠、肝、肾和膀胱等处也可见童虫。
虫体
三、片形吸虫病

病原:肝片形吸虫(F. hepatica) 、大片形 吸虫(F. gigantica)寄生于反刍兽等肝胆管 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吸虫病。世界性分布, 感染极为普遍,是牛、羊最常见的主要寄生 虫病之一。 流行特点:终末宿主主要为反刍兽,中间宿 主为淡水螺。牛羊吞食囊蚴到粪中出现虫卵 需2-3个月,成虫寄生期3-5年。低洼、和 多沼泽地区放牧牛羊多发本病。多雨年份本 病多发。对幼龄牛羊尤其是羔羊危害严重。

隐孢子虫病(2)
症状:犊牛和羔羊最为严重。主要表现精神
沉郁,厌食,腹泻,粪便带血和含大量纤维 素;发育迟缓,进行性消瘦和减重甚至死亡。 病变:失水,消瘦。肛周及尾部粪便污染。 主要变化在肠道,卡他性及纤维素性肠炎, 有出血点。绒毛变短,萎缩和崩解、脱落。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诊断:饱和糖液漂浮法检查;改良酸性染色 法;荧光抗体染色法;微分干涉检查法; PCR法。 治疗和预防: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Dicrocoelium dendritium),寄生于牛、





Treatment: 1.吡喹酮:牛、羊10~20mg/kg P.O.( 绵羊 50~70 mg/kg P.O.; 绵羊50 mg/kg ,牛35— 45 mg/kg 配成油剂腹腔注射)。 2.海涛林(三氯苯丙酰嗪)牛30~40 mg/kg, 羊40~50 mg/kg P.O. 3.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牛300 mg/kg, 羊400~600 mg/kg P.O. 4.六氯乙烷(吸虫灵)200~400 mg/kg,间隔 2~3d,分二次P.O. 5.丙硫咪唑:30~40 mg/kg P.O.( 绵羊30~ 40 mg/kg 配成5%混悬液,牛10~15 mg/kg, 灌服) 6.苯硫咪唑:90 mg/kg P.O.,驱虫率近100%。 Prevention:参Hepaticosis。

牛球虫病(2)
诊断:根据症状和病变,查粪中卵囊可
确诊,并注意与线虫卵鉴别诊断。 治疗:氨丙啉,按25毫克/千克体重, 每天1次,连用5天;莫能霉素或盐霉 素按20-30毫克/公斤饲料添加;也可 用磺胺喹恶林。 预防:分开饲养;注意卫生;药物预防。
二、隐孢子虫病
病原:哺乳动物隐孢子虫主要为小球隐孢子 虫、小鼠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 流行病学:生活史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 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均在同一宿主体内完 成。卵囊对外界抵抗力强;感染方式是粪-口 途径;宿主范围广泛;世界各地分布。发病 率常很高但死亡率差别很大。羊病程1-2周, 死亡率达40%;牛病程2~14天,死亡率 16%~40%。100日龄以内幼畜尤其4~30 日龄犊牛和3~14日龄羔羊最多受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