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粤教版高中必修二《现代诗歌五首》

粤教版高中必修二《现代诗歌五首》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舟行淮河所见。前两
句,在天低四野、阴云下垂的背景下, 突出了僻静处盛开的鲜花,画面清幽可 爱,明暗对比。后两句写晚景,孤舟古庙,冷寂凄迷; 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此诗寓情 于景。乌云重压下的幽花,虽然醒目,却不免孤寂, 似表现作者的处境,风雨吹打,潮水起伏,似透露出 作者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新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 的,有别于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 歌体裁。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现代诗一般不拘泥于格 式和韵律。“五四”新文学运动期间,胡适、郭沫若 等诗人积极主张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将白话俗 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当时也称新诗为 “白话诗”“白话韵文”。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 胡适的《尝试集》(1920)。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 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新诗在建立和发展的过 程中,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
第5课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北大公学肇庆实验学校:杜海波
【诗海撷贝】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 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
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 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 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层解: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表达对军阀 统治下黑暗、腐败社会的憎恨。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层解:第2节,直承第1节的三、四句,主要从色 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2023届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2023届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俭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首联中“浑”字的意思是①____,尾联中的“无时”应该理解为②____。

(2)颔联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它在原作中是什么意思?后来衍生出什么新的意义?【答案】(1)①浑:浑浊(不清)②没有固定(确定、预定、既定、约定)的时间,即随时(2)诗句原意:山重重叠叠,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可不翻译)衍生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

(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意近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字句的理解。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为“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浑”,浑浊(不清);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为“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无时”,没有固定(确定、预定、既定、约定)的时间,即随时。

(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此联,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1.(6分)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

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

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篇一:古诗词赏析练习题】t>★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又寄升庵黄峨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注]日边:天边极远之地。

此指作者丈夫杨升庵远谪的滇南之处。

自是:应该是。

(1)信是自己写的,又“懒”得发出,这不前后矛盾吗?请分析诗歌首句“懒”字的妙处?(4分)(2)“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一.(8分)(1)(4分)诗人与丈夫分别既久,年复一年,了无归期,其间鸿雁频传,却久候佳讯不至(1分);一个“懒”字,既刻画了寄信人慵懒不爽的精神状态,又反映了长期思夫望夫的痛楚(2分),并奠定了全诗缠绵悱恻的基调,可谓一石三鸟,足见诗人择词炼字的功夫(1分)(2)(4分)表现了诗人久盼夫归而不得的痛苦、矛盾的心境(1分)。

第三句承上而转以轻松的口吻,似乎在说:对方不能回来既成事实,“自是”无法可想,就地索性听任自然吧(1分)。

然而表面的豁达毕竟掩盖不了内心的真情,末句将这种深情推向了极致(1分):自己和丈夫“日边”暌隔,心曲难诉,特请杜鹃致意,而那阵阵“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鸣,正暗示着女诗人对远方亲人的呼唤。

(1分)★二.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题墨葡萄诗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

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

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参考答案】:二.(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子的才识。

淮安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淮安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淮安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淮中晚泊犊头

淮中晚泊犊头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舟行水上所见的两岸的景色。

(2)诗的后两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析。

(3分)
(3)本诗写景很有层次感,试作分析。

(4分)
答案:
(1)晚云沉沉,笼罩四野;两岸上,春草青青(1分)不时地会有一棵两棵缀满了花的树,从船边,从眼前闪过。

(1分)
(2)诗人泊舟在古祠之外,静对风雨满天、涛翻浪卷的大潮,诗人的心境应该是淡定、冷静、从容、超然的。

(3分)
(3)诗中一、二句写远景,写苍茫开阔的原野景色,三、四句写近景,交代时间已近傍晚,本来迷茫阴沉的天色更显朦胧(1分);一、二句写静景,草色青青,春阴迷离;三、四句写动景,夜泊孤舟,看满川风雨凄迷,春潮乍起(1分)。

整首诗视角忽远忽近,有面有点,变换交叉,富有立体感(1分)。

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也是亮点(1分)。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适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
⑴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
淮中晚泊犊头⑴
春阴垂野草青青⑵,时有幽花一树明⑶。

晚泊孤舟古祠下⑷,满川风雨看潮生⑸。

淮中晚泊犊头译文:
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淮中晚泊犊头》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全诗
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出自宋代诗人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作品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淮中晚泊犊头的古诗

淮中晚泊犊头的古诗

《淮中晚泊犊头》古诗及注释、译文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
1.淮:淮河。

2.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3.春阴:春天的阴云。

4.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5.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6.古祠:古旧的祠堂。

7.满川:满河。

【译文】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诗文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注释
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三、译文
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
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
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
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四、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

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

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

罢职闲居苏州。

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

与宋诗“开山
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

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五、赏析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六、练习题、答案
【试题1】
(1)诗的前两句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请简析。

(2分)
(2)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析。

(2分)
参考答案
(1)“春阴垂野草青青”写的是暗景,色调暗淡: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给人以压抑之感。

“时见幽花一树明”写的是明景,色彩清新: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给人一种轻松、舒畅、振奋之感。

(2分)
(2)这两句写泊舟看潮,诗人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安闲自在,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表达了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2分)
【试题2】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4分)
(2)请从动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4分)
(3)本诗写景很有层次感,试作分析。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在阴云低垂,野苹青青的背景下,岸边不时有一树盛开的鲜花;(2分),明丽的色彩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令人眼前豁然一亮。

(2分)
(2)孤舟古庙,冷寂凄迷;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1分)。

诗人静中观动,看风雨吹,潮水起伏,(1分)表现出诗人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2分)。

(或“表现出诗人孤寂、失意的不平静心境”)
3、诗中一、二句写远景,写苍茫开阔的原野景色,三、四句写近景,交代时间已近傍晚,本来迷茫阴沉的天色更显朦胧;一、二句写静景,草色青青,春阴迷离;三、四句写动景,夜泊孤舟,看满川风雨凄迷,春潮乍起。

整首诗视角忽远忽近,有面有点,变换交叉,富有立体感。

4、本诗写景中寄寓着身世之叹,表现了诗人抑郁沉闷,惆怅、忧思的思想感情。

【试题3】
①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舟行水上所见的两岸的景色:
答:晚云沉沉,笼罩四野;两岸上,春草青青;不时地会有一棵两棵缀满了花的树,从船边,从眼前闪过。

②写出你对诗人“满川风雨看潮生”心情的理解:
答:诗人在泊舟之后,没有躲进古祠,而是站立在古祠之外,看那“满川风雨”,赏那涛翻浪卷的大潮。

若非胸襟开阔者,情怀旷达者,谁能如是之从容?由此可见,诗人的心情十分闲适,十分超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