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诉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雨的诉说》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雨的诉说》。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散文的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雨的诉说》。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散文的美。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和寓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将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声音乐,让学生感受雨的氛围。
(2)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雨,激发学生对雨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雨的诉说》。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讲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寓意。
4.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以“雨的诉说”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雨的诉说》。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写一篇关于“雨的诉说”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 对比学习:(1)引导学生对比课文《雨的诉说》与其他描写雨的文学作品,如《雨巷》、《听听那冷雨》等。
(2)分析不同作品中的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2. 课外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现象的文学作品,如《雪花飘落之前》、《台风来临》等。
《雨的诉说》教案范文

《雨的诉说》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雨的诗歌欣赏方法。
(2)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中雨的寓意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雨的喜爱和欣赏,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诗歌中雨的寓意和情感。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雨的寓意和情感。
(2)如何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内容。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关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雨声音乐,让学生感受雨的氛围。
(2)引导学生分享对雨的回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分析诗歌中雨的寓意和情感。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雨的象征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创意表达:(1)学生分组创作关于雨的诗歌或故事。
(2)各组展示创作成果,进行分享。
6.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思考。
7. 课后作业:(2)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雨的诉说》语文教案

《雨的诉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的景象及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学会珍惜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的景象及其寓意。
(2)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声录音,让学生感受雨的氛围。
(2)引导学生谈论对雨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深入理解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雨的景象及其寓意。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情感体验与表达:(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雨的景象。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和思考。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雨”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表达。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雨的诗歌、故事等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雨,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融洽,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是否到位?3. 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雨的景象及其寓意是否理解深刻?4. 学生通过情感体验与表达,是否能够真实地展现自己对雨的感受和思考?5.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雨的诉说》语文教案

《雨的诉说》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的诉说》。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汇和句子结构。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学生能够理解雨的重要性,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诗歌《雨的诉说》2.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诗歌中基本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理解。
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雨的景象,激发学生对雨的兴趣和思考。
3.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诗歌内容。
3.3 词汇与句子: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语法特点。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包括朗读录音、背诵和写作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学生自我评估:学生通过自我评估表或反思日志,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诗歌《雨的诉说》文本。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图片或视频。
朗读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
5.3 辅助材料:相关诗歌或文章,用于扩展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字典或词汇卡片,用于帮助学生查找和记忆单词。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雨后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开展雨后户外活动,如雨中散步或雨中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雨的感觉和乐趣。
6.2 艺术创作:邀请学生以雨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工艺创作,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雨的诉说》教学设计(2)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的诉说》教学设计(2)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雨的诉说》教学设计(2)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一篇美术教学设计案例,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描绘雨的悠悠声音和形状来让学生了解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制作纸板画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与雨相关的元素,如水、声音、气氛等。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感受,描绘出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 创作一幅纸板雨画,并通过作品展示自己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 艺术品欣赏:介绍毕加索和莫奈的雨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模型制作:准备一幅示范作品,以便让学生了解完成纸板画所需的准备工作和步骤。
3. 材料准备:纸板、水彩笔、铅笔、橡皮等。
三、教学过程1. 艺术品欣赏通过观看毕加索的《雨天的日子》和莫奈的《雨景》,让学生了解到雨作为自然现象与绘画主题之间的联系。
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鼓励他们描绘对雨的感受和印象。
2. 纸板画制作(1)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雨带来的氛围和效果,可以选择雨天进行绘画。
老师在制作模型的时候可以将胶片贴在纸板上,模拟出雨后的地面湿润状况。
(2)绘制雨和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听下雨的声音,感受雨水落在地面的感觉。
鼓励他们描述这些感受,然后让他们重新打开眼睛,用铅笔在纸板上轻轻地勾勒出雨滴的形状和落点。
在一旁,老师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钢琴音乐,让学生沉浸在雨的氛围中。
(3)填充背景接着,让学生用水彩笔填充背景颜色。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在慢慢填充背景颜色的过程中,体验到表现力的乐趣。
(4)加入细节最后,让学生通过添加建筑物和树木等元素,完善细节和场景。
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细节的把握和画面结构的平衡。
3. 作品展示在完成制作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室展览的策划,分享自己的创作,以及相互欣赏和学习。
在展览过程中,可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或艺术爱好者进行评选或指导,提供更多的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纸板画的制作非常感兴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的诉说》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雨的诉说》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通过分析文本,让学生了解雨的多样性以及雨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提升审美情趣。
3.学习并运用文本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雨的诉说》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逐渐提高,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体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雨的诉说》这一课,学情分析如下:
4.合作探究:分组进行一次关于环保的小调查,了解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环保的认识和行动,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教师提示:通过调查,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5.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在家中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邀请家长参与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师提示:与家长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提高环保意识。
2.自主学习与探究:
-设想实施: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文本的深层含义。
3.互动交流,深化理解:
-设想实施: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4.实践活动,提升技能:
雨的诉说教案

雨的诉说教案(共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雨的诉说》教案《雨的诉说》教案【活动目标】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品读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学习写景、状物、抒情的方法,写“情景交融”的文章。
课前观赏:播放视频《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雨景画面,把学生带进美的世界。
一.导语引入:1.诵读自创小诗(情感交流):沐浴了春日的暖阳,经历过夏天的骤雨。
曾在寒冬的冷雪中漫步,却在瑟瑟的秋风里相遇。
人的一生,就像这四季,让我们彼此珍惜。
2.引罗丹名言(引入主题):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美,更要善于表现美。
3.“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没有特别之处。
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意人那里,雨平添了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会让他欣喜若狂。
今天我们细心的倾听雨灵动的诉说,走进雨的世界,去读懂它,并用心来抒写它!(出示课题)二.听听雨的足音:让我们静下心来,或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或在凉凉的秋夜,在幽静的竹林,在悠长的小巷,追随雨纤细的足印,聆听雨深深的呼吸……要求:使用收集到的成语、词语,概括看到的画面,描摹听到的雨声,说出内心的感受(顺次播放图片和雨的声音)画面概括声音雨景描写引申比喻绵绵细雨沙沙斜风细雨春风化雨(展示)倾盆大雨哗哗大雨淋漓风雨无阻(合作)雷雨交加隆隆狂风暴雨血雨腥风(自主)三.读读雨的韵味:雨说: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山野的微笑。
是啊,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所以雨就成为他们烘托气氛、抒发情感的得力助手。
大家最为熟知的当然是中国的古诗词了!(一)雨诗词名句:要求:拿出课前储备,先同桌三人交流,再同桌三人合作:一读诗句,一说题目作者,一说体现的情感。
(二)读写雨佳句,感雨中景语:万物有灵,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存在,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1.引语:怎样用语言描述雨的声音呢请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看是如何做到的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借冷雨抒情,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
雨的诉说九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雨的诉说九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雨的诉说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雨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2. 引导学生感受并表达雨的情感;3. 能够撰写一段具有感情色彩的描写雨的文章。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雨”的两个字,让学生朗读;2.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对雨的感受和印象,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
第二步:理解(15分钟)1.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雨的特点和象征意义;2. 让学生观察一些雨滴的图片,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3. 引导学生思考雨的象征意义,如洗去尘世的浮躁与污浊,给大地带来清香和生机等。
第三步:感受(20分钟)1. 老师播放一段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并引导学生闭目聆听,感受雨滴的声音;2. 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下雨的场景,引导他们感受雨水滴在身上的感觉、听到雨滴敲击物体的声音、闻到雨水地的清新气息等;3. 学生分组,互相分享自己对雨的感受,老师通过展示他们的感受词汇和表情,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
第四步:表达(25分钟)1. 让学生以“雨”为题写一段短文,描写雨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2. 引导学生写作时注意运用形象化的词语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情;3. 学生交换作文并相互评论,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第五步:小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2. 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检查他们对雨的理解是否有提高。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雨天的图片,并配上他们自己写的雨的诗句,制作一个小小的海报;2. 邀请学生以朗诵的方式表达一篇关于雨的短文,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评估: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 学生的作文稿和相互评价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的诉说》教案设计一、目标导学1.能用优美的语言,借助于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表现出你对雨的心灵感悟吗。
2.品读写雨的文学作品,学习写景、状物、抒情的方法,试着写“情景交融”的文章。
3、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二、思维培育1、听雨、赏雨,绘雨景播放视频《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雨景画面,把学生带进美的世界。
思考可以用哪些词语或诗句把听到的雨声和见到的雨景描绘出来。
2、读雨,悟雨情(1)读写雨的词语。
如:(2)读写雨的古诗词名句。
(3)读写雨的优美句子。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没有特别之处。
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意人那里,雨平添了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会让他欣喜若狂。
今天我们细心的倾听雨灵动的诉说,走进雨的世界,去读懂它,并用心来抒写它!三、内容引路1、引语:怎样用语言描述雨的声音呢?请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看是如何做到的?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借冷雨抒情,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
)2、引语:夏天的雨下得大,怎么大?请读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通过对暴雨的直接描写,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气氛,间接地写出祥子被暴雨倾淋的悲惨生活。
)3、引语:读柯灵《雨街小景》看眼前雨景如何引发记忆中的雨情:雨,悒郁而又固执地倾泻着。
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使人想起辽廓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有如张着纱幕,远山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
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用拟人手法写现实中悒郁而固执的雨,给人带来忧愁和烦闷;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回忆中家乡酣畅的雨,给人带来美感和畅快,通过联想、对比突出了眼前压抑烦人的雨景。
)4、引语:风雨人生,雨还能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请读周振雨的《没有伞就跑》,说说自己的感悟: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处在人生的雨季时,没想到要早点结束淫雨的淋漓之苦,则要饱受雨水的侵袭;而当你想到要摆脱时,你会发现,那个雨季并不长,只是在你的意念之间而已。
一切就是如此简单:没有伞,就跑!跑出晦涩人生的雨季,前面就有一方亮丽的天空等着你。
(人的一生中风风雨雨无可避免,也不可能顺顺畅畅;困境就如同风雨一样随时都会降临,也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摆脱它。
雨季并不长,困境也不会长久。
前途漫长,希望无限,即使中途不是那么的顺利,你也应该努力向前跑,去迎取成功。
)四、技法点拨观察了雨景、倾听了雨声,你的心灵是否有了某种雨情;品读了雨诗、聆听了雨歌,你是否又感受到了某种雨趣。
有了这些,你可以动笔写作了。
那么,怎样写景、状物、抒情呢?1、抓住特点。
不同季节的雨有各自的特点,春雨柔软、夏雨猛烈、秋雨缠绵、冬雨冰冷,即使同一季节的雨也会有所不同,要求观察细致,用心体会。
2、情景交融。
对雨的描写要和个人的情感抒发结合起来,要在字里行间渗透情感,使每一处文字都打上情感的烙印,让雨“活”起来。
3、巧用修辞。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斐然,瑰丽多姿。
4、联想感悟。
文章要想打动人,必先打动自己。
可以观物思理,学会思辨,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感悟。
即:四季有雨各不同,抓住特点绘雨景。
同是一场绵绵雨,下在心里融进情。
文句优美靠修辞,联想感悟情思动。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文自成。
五、片段写作要求:雨在不同的季节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致,请你选择一个季节中的雨作为描写对象,抓住你的某一种突出的感觉,写一段抒情文字。
字数200字左右。
(三)佳作共赏: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推荐,读作品,说理由。
(读评作文)雨的诉说(第二周)单位:范县濮城镇中学主备人:郭慧利一、目标导学: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品读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学习写景、状物、抒情的方法,写“情景交融”的文章。
二、思维培育创设情境:古往今来,无数作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雨的诉说”——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白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写作《雨的诉说》导学案,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潆雨亦奇。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朱自清的《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雨给人们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也正如此,雨才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
当人们在观雨时,把自己的感情赋予雨,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结着作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意象。
因而,雨又多了一些比喻、象征意义。
三、内容引路,悟写法下面两则例文都是以“雨”为题,请你仔细阅读后,想想两文的构思、主题等各有什么特色?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雨(一)那是一个美丽的早晨,窗外那奇异的“滴嗒”声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披着被子,用手将那厚厚的窗帘拉开,稀稀蒙蒙的蒸气,被我用手擦去,只觉得手指有丝丝的凉意。
那绵绵的细雨就像是用晶莹的珍珠编织出来的丝绸,美得那么自然,美得如此纯净。
让人忍不住想用那新生柳枝轻轻剪下一片,送给星星当缕衣,送给月亮当衣裙,送给太阳当斗蓬,送给大地,让它充满温馨与真情。
渐渐地雨点变大了,风儿也变大了,丝丝的雨点变成了根根晶莹的魔法棒,略显得沉重,但是风儿却仍旧能吹得它迷失方向,但哪怕再大的风浪,它也能克服,用自己那神奇的力量治疗弯腰的小树,让小树重新茁壮成长;让那凋零的花朵,重新开放,再展风采;使小草们能得到充足的营养。
当“魔法棒”降落于它“人生”的最末尾时,就会溅出一条白水晶做成的花,很美,虽然只有一瞬间,但是却永远留在人们有脑海里,假以时日,再将它化为笔下的精彩片段。
这场雨下了好久,使得远处的山峦显得如此朦胧。
我不禁想,那淡淡的薄雾是不是天使披的轻纱或是丝巾?天空中的雨水是不是天使那纯洁的眼泪?虽然略显迷蒙,但却又让人感动如此真实。
渐渐地天使停止了哭泣,天空渐渐恢复以往的光明。
雨水洗尽了世间万物,抹去黑暗的力量,擦去孤独的色彩,让我不禁感叹道:让所有的人都学会“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吧!(雨二)一头扎进了雨中,我,骑着自行车向家狂奔。
一路上,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雨伞和雨衣。
这只让我觉得头晕目眩。
雨衣,静静地缩在我背上的书包里。
密密的雨滴重重地打在我身上,但我全然不顾。
我的心里,此刻也正下着雨。
心底的声音却在狂吼:”雨啊,停吧!”我接受着这雨水的洗礼,在一场紧张的考试之后。
就在刚刚过去的那场考试的最后五分钟,我的笔一直悬在半空,我的神经因绷得太紧而无法传达大脑的命令——让自己的手去写那刚刚想出来的答案。
“停笔!”老师一声令下。
我急得“庙里着火——慌了神”。
我扫了整个教室一眼:同学们都正在埋头苦干,一点儿也不理会老师的命令。
我又回过头,两眼久久地盯着考卷,只觉得现在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直盯着考卷出神,心里只想着近些天来在种植知识的田里的辛勤耕作。
我还费尽心机地赶跑了总爱在我脑里晃的电脑游戏的画面,逼自己拒绝了电视节目的强烈诱惑……我这么努力,不就是为了考试能得个高分吗?我知道,这些考试只是在对我们掌握的知识进行测试,并不是为了让我们一决高下。
可是,我也知道,只有赶紧向自己证明自己的能力,才能摆脱升上初中后一直缠着我的焦虑和莫名的迷茫。
天,还在下雨。
我心里的雨,却逐渐小了,只剩下蒙蒙细雨。
雨滴落到心底,溅开了一朵朵水花。
这时,我的心底又响起一个宏亮的声音:“雨后,才会有美丽的彩虹!”悟写法:两篇《雨》,虽然题目相同,但写作角度、立意构思却截然不同。
第一篇《雨》采用正面立意的思路,描述了雨的情态、风采等,想象丰富奇特,情景交融,耐人回味。
第二篇《雨》则赋予“雨”以比喻意义,将眼前的“雨”与心中的“雨”联系起来,最后点出“雨后,才会有美丽的彩虹”这一人生启示,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学生作文选择一个季节的雨作为描写对象,抓住带给你的某一种突出的感觉,写一篇抒情文章。
字数不少于600字。
(你能做到身正腰直、头不晃动、口不出声、手不停笔吗?)五、修改评议批改步骤:1、自己出声朗读后初步修改;2、同桌对改、推荐优秀作品小组交流,归纳出其成功之处并学习;3、组长审核后上交朗读;4、结合批改建议,本人再次修改并写出优点与不足。
批改要求:1、雨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或理?2、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表现雨的韵味?3、文章层次是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六、赏析优秀作品学生听完一篇作品,至少要说出一处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