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理论)大纲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大体信息课程编号:03110270课程名称:儿童文学英文名称:Children'sliterature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6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文学概论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属于文学类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大体要求本课程系统地介绍儿童文学的大体理论和基础知识。
儿童文学具有独特个性和审美价值,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遇,在潜移默化中使读者慢慢确立起理想和信念,增进人文素养,达到全面和谐的进展。
本课程能让学生熟悉儿童文学、欣赏儿童文学、并学习创作儿童文学,从而具有肩负向青年儿童输送儿童文学、教学儿童文学、指导青年儿童阅读欣赏儿童文学的高贵使命的能力。
这不仅为学生尔后从事专业工作构建能力平台,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进展的方向。
一、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把握儿童文学的大体理论知识,专门是儿童文学各类文体的艺术特点,并进行必然的儿童文学创作实践。
二、通过阅读、鉴赏必然数量的各类文体的儿童文学作品,陶冶情操、丰硕审美乐趣、增进人文素养、提高儿童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青年儿童同意文学的特点,具有初步的指导青年儿童阅读、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文艺理论的有关原理和儿童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等有关知识多方面关照儿童文学,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置儿童文学信息的能力。
五、在学习中,慢慢培育学生的爱心、童心,养成高贵的情操、踊跃健康的世界观、人一辈子观、价值观。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为一个学期。
本课程重点是儿童文学的大体原理、儿童文学的文体、儿童文学的鉴赏和阅读指导。
难点是儿童文学的鉴赏和阅读指导。
(四)课程教学方式与手腕儿童文学教学以教学教学法为主,依照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采纳自学辅导、小组讨论、调查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腕,提高教学效率。
(五)实践环节无实践要求。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6(理论24;实践12)周学时:2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低幼儿童文学的特点级创作要求,初步掌握儿童诗歌、童话、寓言、儿童故事、画图读物以及儿童科学文艺等各种常见的儿童文学体裁的知识,使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完成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任务。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目的和任务: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创作要求,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修养;重点培养他们分析和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儿童诗歌、儿童故事、童话、寓言、儿童图画读物和儿童文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特点,撰写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儿童诗、短小的故事和童话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明确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创作要求,明白儿童文学的审美、认知、娱乐和教育作用。
了解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基本掌握儿童诗歌、童话、儿童故事等各种体裁的特征和种类,并能运用于作品分析。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3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功能,了解儿童文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文学的概念,儿童文学的概念;儿童文学的功能;中国儿童文学史;世界儿童文学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
2、明确儿童文学的各种功能。
3、了解儿童文学史。
(四)教学小结本章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文学,什么事儿童文学,掌握儿童文学的四大功能,了解中外文学史。
第二章图画书(3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图画书的特征和种类。
2.能将本章知识运用于作品分析。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图画书的特征;图画书的分类;图画书的分析。
(完整word版)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6(理论24;实践12) 周学时:2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低幼儿童文学的特点级创作要求,初步掌握儿童诗歌、童话、寓言、儿童故事、画图读物以及儿童科学文艺等各种常见的儿童文学体裁的知识,使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完成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任务。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目的和任务: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创作要求,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修养;重点培养他们分析和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儿童诗歌、儿童故事、童话、寓言、儿童图画读物和儿童文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特点,撰写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儿童诗、短小的故事和童话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明确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创作要求,明白儿童文学的审美、认知、娱乐和教育作用。
了解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基本掌握儿童诗歌、童话、儿童故事等各种体裁的特征和种类,并能运用于作品分析.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3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功能,了解儿童文学的发展史.(二)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文学的概念,儿童文学的概念;儿童文学的功能;中国儿童文学史;世界儿童文学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2、明确儿童文学的各种功能。
3、了解儿童文学史。
(四)教学小结本章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文学,什么事儿童文学,掌握儿童文学的四大功能,了解中外文学史.第二章图画书(3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图画书的特征和种类。
2.能将本章知识运用于作品分析。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图画书的特征;图画书的分类;图画书的分析。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 51 学分: 3理论学时: 34 实践学时: 17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概述《儿童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收对象、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儿歌和儿童诗、童话和寓言、儿童故事、图画文学等具体文学文种。
通过例文分析、习作讲评使学生对各类型的儿童文学形式有较深刻的领悟理解并学以致用,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的《儿童文学》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作为幼儿教师必备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童话、寓言等儿童文学常用形式,提高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鉴赏水平,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一、教学目的、要求(一)了解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二)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征(三)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四)了解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婴幼儿心理特征和语言特征对儿童文学的特殊要求(二)学前儿童文学的审美特点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1、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学前儿童文学三个关键词:(1)文学:具体生动的形象,真挚丰富的情感,审美理想,语言艺术。
(2)儿童:婴幼儿生理、心理、语言特点构成接受能力,作品应与之保持一致。
(3)学前:0-6岁,包括7-8岁的低年级小学生。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1、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1)自我抑制能力较差,易激动,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
(2)独立行走和摆弄物体。
自主性开始建立,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目标前进,锲而不舍。
(3)有一定的概括性,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
(4)5-6岁是一个飞跃期,追根问底,强烈的求知欲。
2、婴幼儿的语言特点(1)词汇量不断增长,能按照成人语言指示调节行为。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学分:36/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学习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特征,鉴赏分析优秀作品,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并提高讲故事的水平。
二、教学基本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文体理论知识的介绍,一定要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以便学生理解掌握;借鉴其他儿童文学教材,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练习讲故事。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2课时)第一节概念和范围:“儿童文学”释义;儿童文学的范围。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概述;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儿童文学与小学审美教育;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了解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
教学重点: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
教学难点: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第三章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2课时)第一节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师与儿童文学创作;儿童与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读者: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儿童文学作家和读者的特殊性,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创作儿童文学的优势和局限,了解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对儿童文学的要求。
教学重点: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理解成人读者是“隐含读者”。
教学难点:儿童读者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
第四章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2课时)第一节儿童文学的故事性:故事性与儿童阅读;故事性的构成;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形象性;简洁性;音乐性;叙述性。
第三节儿童文学的插画:插图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插图的特征;插图的功能。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儿童文学的故事性特点和语言特点,了解儿童文学的插画的地位、特征和功能。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儿童文学课程代码:XXXX学时:XX学时学分:X学分课程性质:必修课先修课程:无课程简介:《儿童文学》是一门介绍和研究儿童文学作品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形式,培养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教育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文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儿童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形式;3. 培养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包括理解、分析和评价;4.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能够创作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5.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教育意识,能够将儿童文学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儿童文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 儿童文学的定义和特点;2. 儿童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文学发展情况。
第二单元:儿童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类型1. 儿童文学作品的形式分类,如童话、寓言、诗歌、散文等;2. 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型分类,如儿童小说、儿童戏剧、儿童传记等;3. 儿童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第三单元: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价1. 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2. 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3. 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价与评论。
第四单元: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实践1. 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2. 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实践;3. 儿童文学作品的应用与教育实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介绍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作品特点。
2. 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4. 创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堂测验: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3.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阅读报告、作品分析等。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童⽂学》教学⼤纲《⼉童⽂学》课程教学⼤纲课程名称:⼉童⽂学适⽤专业:幼⼉教育专业学时:64 其中:理论学时:46 实验(实践)学时:18⼀、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童⽂学》课程是幼⼉教育专业开设的⼀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了解中外⼉童⽂学的产⽣和发展概况;掌握⼉童⽂学的基本概念、常⽤术语和基本理论;熟悉常⽤的体裁的各⾃特点和要求,提⾼学⽣对各种体裁作品的鉴赏能⼒和初步的创作能⼒,以及运⽤⼉童⽂学于⼉童教育活动之中的能⼒。
此外,⼒求通过本课程教学,激发幼教专业学⽣对⼉童⽂学的浓厚兴趣,驱动其积极学习和创作优秀的作品,有助于优化学⽣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综合素质,可以⾃主进⾏相关的教学活动设置。
并通过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锻炼⾃主进⾏设计⼉童⽂学教学活动的能⼒。
课程内容包括:⼉童⽂学的基本原理、⼉童⽂学的创作主体与接收对象、⼉童⽂学的⽂本特征、⼉歌和⼉童诗、童话和寓⾔、⼉童故事、⼉童散⽂、⼉童科学⽂艺、⼉童图画书、⼉童卡通读物、⼉童戏剧⽂学、⼉童影视动画等具体⽂学⽂种。
通过⽂种解读、例⽂分析、习作讲评使学⽣对各类型的⼉童⽂学形式有较深刻的领悟理解并学以致⽤,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幼⼉教师打好基础。
⼆、课程教学⽬标1、知识⽬标《⼉童⽂学》课程旨在使学⽣掌握作为幼⼉教师必备的⼉童⽂学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童话、寓⾔等⼉童⽂学常⽤形式,提⾼学⽣对⼉童⽂学的鉴赏⽔平,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幼⼉教育⼯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标培养学⽣扎实的⼉童⽂学理论基础,使学⽣能够根据⼉童的年龄特点和各种⽂学体裁特点,赏析、演练各种⽂学作品,组织各种⽂学体裁教学活动。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童⽂学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结合⼤量的⼉童⽂学作品,进⾏理论讲授和亲⾝⽰范。
3、素质⽬标课程中以提升学⽣实践能⼒为主要⽬标,让学⽣进⾏各种⽂学作品的赏析、教学活动的演练,调动学⽣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扎扎实实地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儿童文学》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此课程主要阐述有关儿童文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着眼于提高学员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训练学员学习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二)课程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儿童文学特别是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扩大学员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短小的故事和童话。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
教学时间具体分配见下表: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一)教学要求1.理解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主要内容构成。
2.理解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和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四个特点。
3.了解儿童文学母题对把握儿童文学题材的意义。
4.了解儿童文学创作上的特点和语言上的特殊要求。
5.了解成人儿童文学作家进行儿童文学创作取材的特点。
(二)内容要点:1.儿童文学内容的构成。
2.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在于富有儿童情趣。
3.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其它四个特征: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叙事性。
4.儿童文学题材的广泛性与处理题材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及其对把握儿童文学的意义。
5.儿童文学在艺术手法上的“四多四少”。
6.儿童文学对语言的特殊要求。
7.成人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取材方向。
(三)重点难点:1.重点:儿童文学的主要内容构成;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
2.难点: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题材与体裁、母题。
(四)教学建议:1.绪论是整个教材的纲,有关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在这一章中均已出现,掌握这些概念时要与以后的章节阐述相结合,与教材对作品的分析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20111009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平台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4 实训学时:9
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先修课程:大学语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的一门学科,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成长相伴随。
其美好的情感、丰富想象的语言对少年儿童的素质培养、情感教育、人格形成、语言学习以及智力开发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和范围。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掌握:儿童读者的多样性,特殊性,掌握:儿童文学的特征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从而为学生未来从事幼儿教育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儿童文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为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篇为儿童文学不同体裁类型的概念、特点、阅读与指导。
第一篇安排了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其目的是先将基础打好,在后面的各章节学习过程中便于理解和掌握:体现了加强基础理论的理念。
基本理论中内容复杂,较难理解,是属于儿童文学讲解的难点,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引导式教学、作品欣赏教学和讨论教学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二篇偏重基儿童文学各种体裁的概念、特点及阅读与指导等,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领域,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强。
教学过程中关于不同体裁类型的概念、特点,阅读与指导方法要精讲和细讲,不同体裁类型的写作与创作方法可进行选讲,结合幼师岗位需求可进行一定选择。
涉及到主要体裁类型的阅读与指导将进行重点讲解,可采用作品赏析、多媒体及动画演示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来提高教学质量。
儿童文学实验课时共9课时,其中包括儿童文学作品赏析练习、儿童故事讲演练习及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练习。
欣赏与练习活动主要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故事,并通过个人演说或集体表演的形式展示成果,由考核小组评定成绩。
设计活动结合儿童文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等多学科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性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以会用。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概述
【目的要求】
了解:儿童文学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意义。
熟悉: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与范围。
【教学内容】
1.儿童文学的概念和范围。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3.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发展史
【目的要求】
了解: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熟悉:当代儿童文学的特征。
掌握: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内容】
1.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2.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第三章儿童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目的要求】
了解:艺术发声的基本原理。
熟悉:几种常用音色的表达特点及几种文体的表达特征。
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及体态语的运用。
【教学内容】
1.发声的训练。
2.基本技巧训练。
3.声音的表达效果。
4.态势语的训练。
5.朗读、讲述指导训练。
第四章儿歌
【目的要求】
了解:儿歌的常见类型、历史发展。
熟悉:儿童的鉴赏、阅读指导的要点。
掌握:儿歌的概念、儿歌的特征。
【教学内容】
1.儿歌的概念与历史发展。
2.儿歌的特征。
3.儿歌的鉴赏与阅读指导要点
4.儿歌的作家与作品简介。
第五章儿童诗
【目的要求】
了解:儿童诗的常见类型及与儿歌的区别。
熟悉:儿童诗的鉴赏要点。
掌握:儿童诗的概念、特征。
【教学内容】
1.儿童诗的概念。
2.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3.儿童诗的特征。
4.儿童诗的鉴赏要点。
5.儿童诗作家与作品介绍。
第六章童话、寓言【目的要求】
了解:童话和寓言的联系与区别,童话的发展史。
熟悉:童话和寓言的阅读指导方法。
掌握:童话、寓言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内容】
1.童话的概念和发展史。
2.童话的特征。
3.童话的常用表现手法。
4.童话的类型。
5.寓言的概念和发展史。
6.寓言的特征。
7.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8.童话和寓言的阅读指导要点。
第七章儿童故事【目的要求】
了解:儿童故事的分类。
熟悉:儿童故事与鉴赏要点。
掌握:儿童故事的特征和概念。
【教学内容】
1.儿童故事的概念。
2.儿童故事的特征和类型。
3.儿童故事的类型。
4.儿童故事的鉴赏要点。
5.儿童故事的作家与作品简介。
第八章儿童散文
【目的要求】
了解:儿童散文的类型。
熟悉:儿童散文的鉴赏要点。
掌握:儿童散文的特征和儿童散文的概念。
【教学内容】
1.儿童散文的概念与类型。
2.儿童散文的特征。
3.儿童散文的鉴赏要点。
4.儿童散文的作家与作品简介。
第九章图画书
【目的要求】
了解:图画书的概念、类型、图画书的结构。
熟悉:图画书的特征、部分经典的图画书作品。
掌握:图画书的教育价值,理解并掌握图画书的鉴赏与阅读指导要点。
【教学内容】
1.图画书的概念。
2.图画书的特征。
3.图画书的教育价值。
4.图画书的结构。
5.图画书的鉴赏要点。
6.图画书的阅读指导要点。
7.经典图画书作品。
第十章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
【目的要求】
了解:儿童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特点与类型。
熟悉:儿童戏剧影视的经典作品。
掌握:儿童戏剧影视作品的指导要点。
【教学内容】
1.儿童戏剧文学影视作品的特点与类型。
2.儿童影视文学的鉴赏要点。
3.儿童影视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要点。
第十一章阅读指导与编创
【目的要求】
了解: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与编创的基本特点。
熟悉:儿童文学的编创手法。
掌握:儿童文学的阅读技巧。
【教学内容】
1.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
2.儿童文学的编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取讲授、作品分析、多媒体、提问、讨论与启发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六、课外习题及自主学习
本课程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课后从《儿童文学》中适量安排习题,要求学生及时、独立完成,以达到巩固所学内容之目的,并应全部批改。
七、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实行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70%。
儿童文学实训学时共9课时,其中包括儿童文学作品赏析练习、儿童故事讲演练习及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练习。
欣赏与练习活动主要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故事,并通过个人演说或集体表演的形式展示成果,由考核小组评定成绩。
设计活动结合儿童文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等多学科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性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以会用。
八、主要参考书目
1.《儿童文学》张晓焱著,江苏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版
2.《儿童文学教程》王泉根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3.《幼儿文学教程》方卫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4.《儿童文学引论》王晓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大纲制订人:刘娜
大纲审定人:林存敬
制订日期: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