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儿童文学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课件

儿童文学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课件

2009 2010
版郭
社萍
,萍

年 版
, 译 林

伯内特《秘密花园》
,人许
民虹
年 版
文 学 出
、 汪 莹
版译
社,
2009 2004
文张
出建
版平
社译
,,

年 版
海 译
埃里希·凯斯特纳 《埃米尔擒贼记 》
翻译:华宗德、钱杰 明天出版社(1999)
恩德 《毛毛》
2006
一李
年 版
世 纪 出
士 勋 译
49
❖ 3、教育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 4、专写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思考:列举具体作品说明上述观点的不足
50
教育论
贺宜:“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它 辅助学校教育,成为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全 面教育的完整的系统的教育部署的一个重要 环节。”
——《小百花园丁杂说》
51
教育论
鲁兵:“儿童文学就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通过有趣的故事使他们在欢乐中接受教育”。
怀特《夏洛的网》中说话总回重复三遍的母鹅: “不要光站在那里,威尔伯!躲开啊,躲开啊,躲开啊!
”母鹅叫着,“绕开,向我这边跑来,溜进溜出,溜进溜出, 溜进溜出!向林子跑!转过身跑!……”
70
❖ 叙述人语言:简单句、色彩感、儿童口语
❖ 人物语言: 体现儿童惯用口头语,真 实再现儿童的心理、性格、年龄特点。
版,
社二
,十
凡尔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
年青范 版年希
出衡 版译 社, ,中

2006Βιβλιοθήκη 赫·乔·威尔斯 《隐身人 时间机器 》
翻译:郑须弥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教学课件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教学课件
作品。 4.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
能和价值。
• 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
•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 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 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 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 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 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 定是酸的。”
•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 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 熟。
• 布莱克、柯勒律治等 人
• 我的心跳荡,每当我目睹 • 彩虹横贯天宇 • 我生命开始时,是这样 • 我长大成人了,是这样 • 但愿我老了,也还是这样 • 否则不如死去 • 婴孩本是成年人的父亲 • 因而今后的岁月,我可以希望 • 贯穿着对自然的虔敬
• 中国古代:儿童——“缩小的成人” • 儿童的被“发现”——“五四”时期 • 经历了儿童“缩小的成人——五四时
睡觉
小红马站着睡觉, 不要妈妈拍, 不要妈妈抱。 小金鱼睁眼睡觉, 一点也不吵, 一点也不闹 小宝宝躺着睡觉, 闭上小眼睛, 脸上带着笑。
大萝卜 阿·托尔斯泰
一个老头儿种下了萝卜,对它说: “长大呀,长大呀,萝卜 啊,长得甜呐!长大呀,长大呀,萝卜啊,长得结实啊!”
一个萝卜长出来了,长得又甜、又结实、又大得了不得。 老头儿就去拔萝卜:他拔了又拔,拔不出来。
• 小雨点,你真勇敢!
• 从那么高的天上跳下来,
• 一点也不疼吗?
• (樊发稼《小雨点》)
其次,幼儿文学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文学。
• 例如儿歌《小金鱼》: • 小金鱼, • 眼睛大, • 游来游去不说话; • 看见了小鱼虫, • 啊呜一口吃掉它, • 欢欢喜喜摇起了小尾巴。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
• 一、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适合成人阅读的,只是理解层次不同而已,孩子 更关注故事本身,成人更欣赏美学意蕴。

第1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1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概述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 术品性。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既然同是文学,它们的 美学特质就具有某种相关性。也就是说,构成儿童文 学美学特征的那些要素,在成人文学中也常常是指那些相对于成人文学
THANK YOU
儿童文学起源于人类对儿童的爱与期待,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结晶。 它以爱传播滋养着人类的繁衍与发展,它以对真善美的颂扬担负 起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重任。
儿童文学的概念、意义及作用
儿童文学是现在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 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 种,“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一下 几点:
儿童文学的概念、意义及作用
1. 儿童文学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
言艺术; 3. 儿童为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认为他们所喜闻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 要变在纯真、稚拙、欢愉、 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变幻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是更 好动,更富于幻想和探究性的。而这一些 就构成了儿童文学作品迷人的变幻之美。
质朴
儿童文学与原始文学、民间文学一样,都 具有一种质朴的美。质朴美就是本色的自 然,淳朴之美。
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的特征
根据儿童时期划分的三个阶段,儿童文学的年龄阶段可分为: 幼儿期文学、童年期文学、少年期文学。
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他们 在游戏中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并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童年期文学是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童年期儿童具有强烈扩大 视野的倾向,要求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以外的东西,能使他们认识对象的范 围扩大和层次的提高,同时也能帮助拓展认识的方法工具也产生了兴趣。

《儿童文学》第一章 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第一章 基本理论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元代卢韶 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 琼林》等。
•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 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如《千家 诗》、《神童诗》等。
•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 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 和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中的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水浒传》中 的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等。
年龄 身心特点
幼儿文学
“人之初文学” “认识周围世界 的文学”
0-6岁
知识、经验不足 ;
以游戏为基本活 动
童年文学
“小学生文学” “勇敢浪漫主义
文学”
7-12岁
好幻想、爱探索 、喜新奇
少年文学
“过渡文学” “面向社会的文 学”
12-16岁
半幼稚、半成熟 ;情绪不稳定、 对关注成长,描 绘青春萌动在作 品能产生较强共 鸣
小说、科学文艺、儿童剧剧本等。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的心理、生理、的发展各有不同 的特征,因此,他们对文学也就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
儿童文学的读者范围
年龄 身心特点
幼儿文学
“人之初文学”
童年文学
“小学生文学” “勇敢浪漫主义
文学”
少年文学
“过渡文学” “面向社会的文 学”
文学特点
主要体裁
儿童文学的读者范围
小鸭说:“不要怕,我扶你过去。” 忽然,“扑通”,跳出一只青蛙,小鸡吓了一跳,又哭 着喊:“妈妈,妈妈!”小鸭说:“不 要怕,这是只青蛙!” 过了草地,小鸡不好意思地说: “小鸭哥哥,别送啦,让我自己回家吧! 我要像你一样勇敢 !”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幼儿文学实用教程 》第一章 幼儿文学的理论基础done

《幼儿文学实用教程 》第一章 幼儿文学的理论基础done
幼儿文学不仅具有文学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自己的 个性,即“幼儿”属性。这就要求幼儿文学应当是“为 幼儿”创作的,能够“被幼儿”接受的作品。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适合幼儿阅读,但幼儿读 物的含义更为广泛,它是指适合幼儿阅读或 听赏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并非都有文学性, 其范围比幼儿文学广泛得多。
一、幼儿的年龄特征 (一)感知觉
11
(三)表演欣赏法
表演欣赏法有两种形式:一是艺术家把幼儿文学作品搬上舞 台,使语言艺术与舞蹈、音乐、造型等艺术结合起来,使幼 儿鉴赏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幼儿童话、幼儿故事、幼儿戏 剧;二是幼儿喜欢直接参与作品的表演,在活动中感受、理 解作品。
(四)阅读欣赏法
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图文并茂的卡通画、绘画文学 读物,可以让中、大班幼儿自己阅读欣赏。阅读欣 赏的特点是以个体活动为主,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 主动性、想象力,有利于幼儿初步掌握阅读能力, 养成安静、专注的阅读习惯,学会思考图片之间的 关系,发展思维。
二、这个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这个儿童文学的萌生
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的摇篮之中。
神话、传说是最原始的民间口头创作形式,为我国 儿童文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原始资料,也为我国儿 童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这
一时期提倡民主、科学、自由、个性解放,这一时 期的儿童文学也随之着重探讨怎样从封建桎梏中解 放孩子,“将儿童的文学给予儿童”。这时期,翻 译外国作品和改写古代作品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7
(五)思维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是通过头 脑中形成的故事人物及其言行的具体形象去理解故 事内容的。
(六)想象
幼儿的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仅初步发 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概念和范围一、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的探索19世纪40年代别林斯基《新年礼物》《依里涅爷爷的童话》《评儿童故事》等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1932 年法国保罗·亚哲尔《书·小孩·大人》李丽安·史密斯《欢欣岁月》(有名《儿童文学论》)在中国,周作人是全面探索儿童文学理论第一人1912至1913年间,《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义》《儿歌之研究》1932年汇编成《儿童文学小论》上海儿童书局出版社“儿童文学”释意本位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包括这样四层意思: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1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作家在现代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和影响下专为儿童创造出来的一种自觉、独立的文学门类,是为适应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和审美情感需要而创作的,满足前述的儿童文学概念的文学作品都可属于此类。

2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包括四类作品: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如《牛郎织女》、《葫芦兄弟》。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

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等。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

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等。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二、外国儿童文学概貌与代表性作家
(一)几个第一 • 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 第一本百科知识大全《世界图解》。 •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的 《爱弥尔》是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 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教育小说。 • 丹麦安徒生童话矗立起了一座世界童 话的丰碑。 • 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被誉为“童 话圣经”。 • 马克· 吐温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 《哈克· 贝利费恩历险记》第一次为 世界儿童文学塑造了两个立体的儿童 人物形象。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概念与范围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与文本特征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与两大门类
第四节 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与艺术母题
第五节
中外儿童文学鸟瞰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概念与范围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包括: (1)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 艺术。 (3)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的文学作品。 (4)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 多种功能和价值。
(二)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
纯真——稚嫩、纯洁、真挚和 美好,是儿童生命固有的品性, 童真美的表现。
如:《青蛙和蛤蟆是朋友》 (《寄给蛤蟆的信》) 《鸟树》
稚拙——稚气和拙朴,是儿童的 一天性,也是一种富于魅力的美学 特质和形态。稚拙美往往通过叙述 人的语言和儿童的语言体现出来 。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与 两个门类 一、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包括3—18岁的所有孩子,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3— 6岁,学龄前期,幼儿期 (2)7—11岁,学龄初期,童年期 (3)12—18岁,学龄中后期,少年期 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 童年文学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全版.ppt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全版.ppt
课件
(2)古代儿童文学常常直接是儿童教 育的工具,并以儿童识字、启蒙所用的教 材面目出现,而现代儿童文学首先是为适 应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满足他们的审美 情感需要。
课件
在不排斥古典意义儿童文学的前提下, 从广义的角度考察的儿童文学表现为以下 四种存在状态:
1.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 2.“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3.“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 4.儿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课件
广义的儿童文学和狭义的儿童文学:
通常所说的儿童文学是就广义而言的, 指幼儿文学、儿童文学(童年文学)、少年 文学的总称。狭义的儿童文学专指童年文 学。在这里,我们以广义的儿童文学为讨 论对象。
课件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和现代意义
上的儿童文学 :
(1)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指那些 并不是专门为儿童创作,但其作品适合儿 童阅读。它们往往来源于民间文学、成人 文学领域,是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 偿式文学。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指专为 儿童创作的一种自觉的、独立的文学门类。
课件
(2)作者对其读者对象似乎并未明显 地加以考虑,但现已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 作品,如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 险记》、佩罗的童话集等。
(3)图画书和浅显易懂的故事。 (4)优秀的成人读物改写本,如德· 拉马雷的《圣经故事集》。 (5)各种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
课件
所以我们讨论儿童文学,一般不局限 于狭义的儿童文学,而是着眼于广义;不 局限于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而是兼容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课件
(一)性别差异
儿童读者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其文 学阅读兴趣和能力会显示出性别差异。
(二)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儿童读者的文学阅读能 力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幼儿期(3-6岁)、童年期(7-12岁)、 少年期(13-15岁)


3.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 幼儿文学: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 生活故事、图画故事。 童年文学:(主体,狭义):童话、 儿童小说、儿童诗、科学文艺等。 少年文学:少年小说、报告文学、少 年诗与散文、寓言等。
比较:小猫心情很不好,可小免并不理 解它。 小猫心里很难过,可是小免不知道。



内容:心理描写幼儿可知可感的事物, 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
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例:《拔萝卜》
(三)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1)稚拙美

幼儿生活经验不足,但他们喜欢 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解释世界; 幼儿身体弱小,但他们的头脑中 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巨人”,这 种矛盾所产生的幼儿的想法和行 为充满了童真童趣。
(二)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
• 1.听赏是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 •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 ①讲故事前要提出要求 • ②要边讲边提出问题。 • ③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讲述
• ④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辅助作用。
• ⑤给孩子适当留下些发挥的空间
• 2.图画是幼儿理解文学的重要途径
• 图画包含很多艺术要素如:构图、色彩、线条、造型。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思考:儿童文学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一、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灵魂,是 儿童文学区别于成人文学的重要标志。

月亮

天上月亮圆又圆, 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 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 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 月亮还是圆又圆。
• • • • • • • •
幼儿文学语言要求: 1.浅显 ①注意词汇的使用(多用动词和名词) ②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 例如:这一切都被躲在树上的小猴子看见了 2.音乐性 ①文句有韵 ②多用象声词
• 浅显并不等于词汇贫乏、干瘪无味,也不等于迁就儿童。
• • • • • • •
3.形象性 ①摹状:摹写事物的形状和声音。可以引起儿童对声音的感受,体验内容的 乐趣。 ②比喻:用幼儿熟悉的事物说明他们未知的事物,或用具体的事物去描绘比 较抽象的事物 ③拟人:符合儿童思维中的“泛灵论” ④夸张 4.动作性 ①一些抽象的词(表现心理的),幼儿不容易理解,可化为动作来写,符合 幼儿情感易外露的特征 ②选择确切的动词,注意变化
• 例如:①“瓜瓜嫌西瓜太小,生气了” • “瓜瓜斜眼瞧一瞧那西瓜,撅起来嘴巴,心想:‘哼,这也 叫西瓜。” • ②柯岩的《小熊拔牙》中的小熊做事马马虎虎:“先洗洗 小熊眼,再擦擦熊嘴巴,熊鼻子抹一抹,熊头发梳三下, 嗯,就不爱刷牙” •
2.幼儿审美的特殊性
• ①幼儿的审美是动态的
• 幼儿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思维活动依靠具体动作


鼠年致老鼠



我喜欢你们―― 机灵的眼睛, 绯红的耳朵, 虽然爱做坏事, 可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 一定要你们



洗脸、洗手、洗澡、刷牙, 还要教会你们 自己劳动 干事不要偷偷摸摸。 我还要给你们 介绍一个朋友―― 它的名字叫猫。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 •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 “陶冶性情”的成人文 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 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 学作品,如《千家诗》、 的作品。如《西游记》中 《神童诗》等。 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 李逵杀虎等。
三、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

1.儿童文学中“儿童”的特殊涵义 --与成年人相对,指3-15岁,这是 儿童文学的服务范围。 儿童阶段是人一生中集中受教育的阶段。 这是儿童文学的教育天性。 儿童具有与成年人平等的人格。这是儿 童文学存在的前提。
• 例如:《丢手绢》、《找朋友》 • ②幼儿的审美是感性的 • 例如:《锄禾》、《海的女儿》
• ③幼儿审美心理中的“自我中心”思维

20世纪50年代皮亚杰提出发生认识论
• 第一,幼儿的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思维 • 分不清物理世界和现实世界以及现实和想象的界限 • 第二,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必然导致任意结合的思维方式 • 第三,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了幼儿的泛灵观念



纯真 稚拙 欢愉 变幻 朴素
第三节 幼儿文学概述

一、什么是幼儿文学 含义: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对象, 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 适应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思考:如何理解幼儿文学的含义?

幼儿文学概念的理解

(一)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 谈谈你怎样理解文学的? 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
• 幼儿读物和幼儿文学概念的区别: • 1、幼儿读物虽然也适合幼儿的特点,但 并非都有文学属性,它是以幼儿阅读 (听赏)的各种书籍的总称。
• 2、幼儿读物的编写、创作一般有明确的教育 立场,重在传达各种知识,它是按照幼儿教育 的需要来编写计划的,提供与之相适应音乐、 美术、体育、常识、语言等方面的材料。幼儿 文学没有这样具体的划分。 • (二)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 1、幼儿文学是“为幼儿”的文学,是创作者 适应幼儿读者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 • 2、幼儿文学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文学。幼儿对 文学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文学能引起他们愉 悦的感受。
2、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的两个方面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是一种艺 术创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学 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包括少年儿童特 有的行为、动作、心理、性情、志趣、 思想、情感等;二是文学作品中符合 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思想、感情 和精神需要的叙述笔调和艺术境界。
二、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洗手
• • • • • 洗洗手,洗洗手, 洗出两只小白藕 毛线球 毛线球,像小猴。 一拽尾巴翻跟头。
二、幼儿文学的特点
• (一)幼儿文学读者的特殊性 • 1.幼儿心理的特殊性
• • • • (1)感知觉 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特点 文学作品要求
• 观察:大轮廓、粗线条 • 空间知觉:水平低
(3)评价




优点:看到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 理世界和精神需求。 缺点: 强调了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却相对忽略了 成人作者的主体地位 重视了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却相对忽略 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关 系
2.专为论:儿童文学指专为儿童创作 的文学
思考: 《西游记》《静夜思》《鲁滨逊漂流记》 《伊索寓言》等都不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的文 学,它们属于儿童文学吗?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概念和范围
一、什么是儿童文学

比较《浪》与《浪花》
《浪》



是落魄的醉汉 踉跄在海边 呵,那一边温暖的港湾 能收容这漂泊无定的孩子……
浪花




浪花,浪花,/哗,哗,哗,/蹦蹦跳跳 跑来了,/好像娃娃跟我耍。 浪花,浪花,/露白牙,/咬着我的小脚 丫,/赫然藏起不见了。 浪花,浪花,/哗,哗,哗,/跟着风婆 婆回家了,/它把玩具给我啦。 浪花,浪花,/送的啥?/新螺像面小镜 子,/海星像块花手帕……



稚拙可以理解为儿童特有的稚气、拙朴 的综合化、艺术化表现。是儿童天性的 综合化和外显化。是只有儿童才会有的 独特的神态、语气和行为心理。 稚拙美在内容方面的表现:藉人物的言 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的稚气 和憨态。 稚拙美在形式方面的表现:通过叙述方 式和人物语言表现。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作家在现代儿童文 学观念的指导和影响下专为儿童创造出来的 一种自觉、独立的文学门类,首先是为适应 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和审美情感需要而创作 的,满足前述的儿童文学概念的文学作品都 可属于此类。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郎织女》、 《老虎外婆》、《葫芦兄弟》。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 读物。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 《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 开
• 可这一幅无法走进的春天图景正是作者 给我们留下的遥不可及的期待,这一个 生命的逝去因为曾给与我们的文字而让 我们倍感痛心。由此我们可以感觉文学 的力量,虽然它的力量有限,但它与人 的精神碰撞时,能量是无限的。文学给 与我们的作用在于精神。对于幼儿来说 那是人生的启蒙
“专为论”评价

①优点:符合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 特点
②缺点:从儿童文学的范Hale Waihona Puke 上看;从儿 童文学的对象和创作能力看



3.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 具 4.专写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思考:列举具体作品说明上述观点的不 足
(二)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学作 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 功能和价值。 结论论:儿童文学专为儿童创作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 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人物外部形象的描写 图画:背景不能复杂、避免重叠
• 时间知觉:
使用笼统时间,如“从前”
• 例如:童话故事的叙述结构: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住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