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讲义及思考题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3.1 岩土中的空隙空隙:void ,interspace ,space地壳岩石中的空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
按维尔纳茨基的形象说法“地壳表层就好象是饱含着水的海绵”。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存储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等)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出以及传输水的性能。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a. 未固结的松散岩石中的孔隙;b.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的裂隙;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隙)。
1.孔隙(pore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孔隙。
孔隙的多少,决定岩土储容水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还控制岩土滞留、释出和传输水的能力。
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porosity )(n )––––指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即:VV n n = 式中:V n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V ––––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n ––––孔隙度,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另外一个概念:孔隙比(void ratio )(ε)––––指某一体积岩土内孔隙的体积(V n )与固体颗粒体积(V s )之比。
即sn V V =ε 因为V=V n +V s ,所以n 与ε关系为:nn -=1ε。
应用时:a. 涉及变形时(工程地质)→ε(采用孔隙比较方便);b. 涉及水的储容与运动时(水文地质)→n (采用孔隙度方便)。
影响因素:a. 分选程度:分选程度好,n 大;分选程度差,n 小;b. 颗粒的排列情况:立方体排列时n =47.64%,四面体n =25.95% ;c. 颗粒的形状:形状愈不规则,棱角愈明显,n 愈大;d. 胶结充填情况:充填程度高,n 小。
孔隙度的测定方法:a. 饱和含水率:n =θs (θs 饱和含水率);b. 抽水试验;c. 形态学方法:成象、扫描→借助与计算机处理(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
水文地质学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图4—3)。 颗粒排列方式也影响孔隙大小。仍以理 想等粒圆球状颗粒为例,设颗粒直径为 D,孔喉直径为d,则作立方体排列时, d=0.414D (图4—4),图4—5a); 作四面体排列时,d=0.155D (图4—5b)。 对于粘性土,决定孔隙大小的不仅是颗 粒大小及排列,结构孔隙及次生空隙的 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4—2)
(4—3) 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这就是 著名的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
即原先由水承受的应力由于水头降低,
3.4.2 地下 水位 变动 引起 的岩 土压 密
浮托力减少而部分地转由砂层骨架 (颗粒本 身)承担:
(4—4) 砂层是通过颗粒的接触点承受应力的。 孔隙水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加,颗粒发 生位移, 排列更为紧密,颗粒的接触面增 加,孔隙度降低,砂层受到压密。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 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 重要影响。 将岩石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 通道研究时,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 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 岩石中的溶穴。
4.1.1 孔隙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 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 隙。 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是影响其储容地 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孔隙体积的 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是指某一 体积岩石 ( 包括孔隙在内 ) 中孔隙体积所 占的比例。若以n表示岩石的孔隙度,V 表示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n表示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则:
Pz Pz P (u u)
⑴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的水量(Gw)
与干燥岩石重(Gs)的比值。
Gw Wg 100% Gs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高度?
c)孔角毛细水(触点毛细水)(corner water,contiguity water?) 孔角毛细水与悬挂毛细水的不同——? 悬挂毛细水似串珠状且连续分布的,孔角毛细水是孤立的
支 持 毛 细 水 与 悬 挂 毛 细 水
2.3 岩石的水理性质
岩石(包括骨架与空隙在内的总称),岩石空隙的大小, 多少,连通程度及分布的均匀程度都对地下水的储容、滞留、 释出及透水能力有影响。 水理性质:就水文地质学,主要涉及是与水分储容、释出与 运移有关的性质 一、容水度和孔隙度(porosity) 二、含水量(water content)__w 三、给水度(specific yield)——μ (water drained from soil under gravity flow) 四、持水度(specific retention)__Sr 五、储水性(释水性) 六、透水性
溶穴:溶蚀的裂隙,有溶孔、溶隙、溶洞等
岩溶岩体:要描述裂隙特征及岩溶发育特征(裂隙+ 溶洞) 1)岩溶发育方向 2)溶蚀率--钻孔岩溶发育程度 3)溶洞(方向、规模等)
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
3 4
石林
天坑
2.1.4空隙特征的对比
含水介质—由各类空隙所构成的岩石称为含水介质,也称为介 质场。含水介质的空间分布与连通特征(孔隙含水介质、裂 隙含水介质、溶质含水介质)是不同的,三种主要类型的含 水介质比较: 连通性—孔隙介质最好,其它较差 空间分布—孔隙介质分布最均匀,裂隙不均匀,溶穴极不均 匀;孔隙大小均匀,裂隙大小悬殊,溶穴极悬殊 空隙比—孔隙介质最大,裂隙最小 空隙渗透性—孔隙介质-各向同性;裂隙与溶穴-各向异性; 造成空隙介质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沉积物形成和空隙形成 的环境
us水文地质学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体积含水量:含水体积(Vw)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
(V)的比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Wv Vw 100% V
若水的比重为1,岩石的干容重(单位体积干土的重)为
重量含水量与体积含水量的关系 Wg Wv a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2.3.2 含水量
→比重:也称相对密度,固体和液体的比重是该物质的 密度与在标准大气压,3.98℃时纯H2O的密度(999.972 kg/m3)的比值。气体的比重是指该气体的密度与标准状况 下空气密度的比值。液体或固体的比重说明了它们在另一 种流体中是下沉还是漂浮。
→次生孔隙:在碳酸盐岩层中,除粒间孔隙或晶粒间孔隙 所构成的原生孔隙外,还有由孔洞、裂隙、白云岩化所构 成的次生孔隙。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2.1.1 孔隙
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
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对于粘性土, 结构及次生孔隙常是影响孔隙度的重要因素。
岩溶率
录像
图片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总结与比较 孔隙、裂隙、溶穴不是独立存在。自然界岩石中空隙
的发育状况远较上面所说的复杂。
✓松散岩石固然以孔隙为主,但某些粘土干缩后 可产生裂隙,而这些裂隙的水文地质意义,甚至 远远超过其原有的孔隙。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固结程度不高的沉积岩,往往既有孔隙,又有裂隙。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2.3.5 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以松散岩石为例,分析一个理想孔隙通道中水的运动情况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2.3.5 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圆管状孔隙通道的纵断面,孔隙的边缘上分布着在寻 常条件下不运动的结合水,其余部分是重力水。由于附着 于隙壁的结合水层对于重力水,以及重力水质点之间存在 着摩擦阻力,最近边缘的重力水流速趋于零,中心部分流 速最大。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
孔隙大小与岩石颗粒的分选程度的关系: ? 问:下列2种试样哪种孔隙大?
a—砂砾混合样
b—砾
a试样的孔隙为细颗粒形成的小孔石隙。
分选愈差,细粒占的比例愈大,孔隙愈小! 胶结程度越好,充填物越多,孔隙愈小!
12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
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定义: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 占的比例。通常用 n 表示
n Vn 100 % VT
?问:孔隙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颗粒大小有关? a. 与排列有关——紧密与疏松 理想最疏松孔隙为47.64%,最紧密排列孔隙为25.95%。 b. 与分选有关——下面试样哪个孔隙度大?哪个小? 试样:①砾石 ②砂石 ③混合样
17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颗粒排列方式对孔隙度的影响 理想最疏松排列(立方体):孔隙度为 47.64%; 理想最紧密排列(四面体):孔隙度为 25.95%。 排列愈紧密孔隙度愈小。
18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粘性土的孔隙与孔隙度
粘土颗粒(指直径<0.005mm的颗粒); 粘性土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连结力强;颗粒表面带 电,
达到70%
16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这里与粒径的关系是:粒径愈小,孔隙度愈大!
与以上分析有矛盾!为什么? 砂样与砾石样混合时,砾石样中孔隙体积变小,因此 孔隙度变小。 当粗细颗粒完全混合时,混合样的孔隙度:
n混=n粗×n细 因此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试样的分选程度, 分选愈差,孔隙度愈小! 为何粘性土的孔隙度超过最疏松排列的47.64%可达 70%?
第2讲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有电荷,水分子又是偶极体,由于静电吸引, 固相表面具有吸附水分子的能力(图2-6)。
根据库仑定律,电场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故离固相表面很近的水分子受到静电引力很大; 随着距离增大,吸引力减弱,而水分子受自身 重力的影响就愈显著。
结合水的概念:
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
力的那部分水,称为结合水。
小。
细小颗粒充填于粗大颗粒之间的孔隙中,自然
会大大降低孔隙度。
当某种岩石由两种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且粗
大颗粒之间的孔隙完全为细小颗粒所填充时,则孔 隙度等于由粗粒和细粒单独组成时孔隙度的乘积。
形状对孔隙度的影响:
形状愈不规则,棱角愈明显,排列 就愈松散,n愈大
自然界中的岩石的颗粒形状多是不规则
地表以下剖面上各种状态的水在岩层中的分布图
岩土的水理性质
概念:
指岩土控制水活动的性质
容水性
岩土主要水理性质:
含水性
持水性 给水性 透水性
1.容水性(容水度)
定义:
指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 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 示。 一般来说容水度在数值上与孔隙度(裂隙 率、岩溶率)相当。但是对于具有膨胀性的粘 土,充水后体积扩大,容水度可大于孔隙度。
三、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影响水的储容及运移的因素:
岩石空隙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
其分布均匀度。
控制水活动的因素:
岩石的容水性、含水性、给水性、
持水性、透水性
•水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
1一湿度不足带分布有气态水、吸着水; 2一温度饱和带分布有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 3一上升毛细水带; 4一无压重力水带; 5一粘土层; 6一承压重力水带
2.水文地质学基础-岩石中的空隙与水解析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和重力水
结合水与重力水
(a)椭圆形小粒代表水分子,结合水部分的水分子带正电荷一端朝 向颗粒;(b)箭头代表水分子所受合力方向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2.2.2 重力水 重力水是指距离固体表面更远、重力对其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
其吸引力、能在重力影响下自由运动的那部分水。 井、泉所采取的均为重力水,为水文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持水度(Sr)(specific retention)是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 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 中的水的体积。常用小数表示,无量纲。存在关系式:m + Sr = n。
有溶隙和溶穴的可溶岩
2.1 岩石中的空隙
2.1.2 孔隙
(1)孔隙是指松散岩石中颗粒或其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特点:①呈小孔状,②分布均匀且密集,③连通性好。 (2)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和孔隙在内)中 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VT=Vn+Vs,其中n为孔隙度,Vn为孔隙体积,Vs 为岩石固体颗 粒体积,VT为岩石总体积。
气态水
Vaporous water
结构水,以H+和OH-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某一位置上的水。
结晶水是矿物结晶构造中的水,以H2O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固 定位置上的水。
沸石水(zeolite water):方沸石(Na2Al2Si4O12•nH2O)。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气态水、固态水 岩石空隙中的这部分水含量小。其
2.3岩石的水理性质
2.3岩石的水理性质
给水度是饱和介质在 重力排水作用下可以给 出的水体积与多孔介质 体积之比。
03岩石中的空隙

三、裂隙
1. 概念:坚硬岩石形成以后,由于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使岩 概念:坚硬岩石形成以后,由于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 石遭到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石遭到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2. 分布:主要分布在坚硬岩层:除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分布:主要分布在坚硬岩层:除沉积岩、变质岩、 等保留原生成岩孔隙外, 等保留原生成岩孔隙外,主要是在后期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后 生裂隙。 生裂隙。 3. 分类:按成因分 分类: 成岩裂隙
第3节 岩石的水理性质 节
• 一、 容水性 • 岩石能容纳一定数量水的性质。用容水度表示。 岩石能容纳一定数量水的性质。用容水度表示。 • 容水度(Mc) 容水度( • 单位体积饱水岩石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的体积。 单位体积饱水岩石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的体积。 若以重量计,则称容水量。 若以重量计,则称容水量。
• 五、自然界岩石空隙的复杂性 • • 发育状况复杂: 发育状况复杂: 粘性土层既有孔隙也有裂隙,按水井讲, 粘性土层既有孔隙也有裂隙,按水井讲,粘土 --隔水层,若粘土中有存在干缩裂隙可以为含水 隔水层, 隔水层 如河南驻马店粘土层,可以为含水层( 层,如河南驻马店粘土层,可以为含水层(取的 是裂隙中的水)。 是裂隙中的水)。 坚硬岩石:既有孔隙,又有裂隙, 坚硬岩石:既有孔隙,又有裂隙,如甘肃白垩 系岩石。 系岩石。 可溶岩里保留原来的裂隙,甚至有孔隙存在。 可溶岩里保留原来的裂隙,甚至有孔隙存在。
• • (2)研究意义(作用):影响岩石储容地下水的能力 ):影响岩石储容地下水的能力 )研究意义(作用):
(4)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
颗粒排列方式:等粒状:最疏松排列 立方体 立方体--颗粒排列方式:等粒状:最疏松排列----立方体 n=47.64%; 最紧密排列---四面体:n=25.95%。(未涉 最紧密排列 四面体: 。 未涉 四面体 及粒径大小,粒径大小不同,但等粒状、 及粒径大小,粒径大小不同,但等粒状、排列方式相 同时,孔隙度是相同的) 同时,孔隙度是相同的) 颗粒分选程度: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 颗粒分选程度: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分选程度 不好,大颗粒孔隙被小颗粒充填,降低孔隙。( 。(分选 不好,大颗粒孔隙被小颗粒充填,降低孔隙。(分选 程度是指颗粒粒度的均匀程度, 程度是指颗粒粒度的均匀程度,土力学中也称不均匀 系数。) 系数。) 颗粒形状:越不规则,越疏松,孔隙度就越大。 颗粒形状:越不规则,越疏松,孔隙度就越大。 胶结充填:孔隙被胶结充填,孔隙度减小。 胶结充填:孔隙被胶结充填,孔隙度减小。 对于粘性土,还与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有关。 对于粘性土,还与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2.1 岩石中的空隙岩石的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和运移的先决条件,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联通状况和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运动。
将岩石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研究时,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2.1.1 孔隙
孔隙(pore)--unconsolidated soil
1、孔隙:在松散堆积物中或胶结不好的沉积岩中以及部分喷出岩中,组成岩石的颗粒或粒集合体之间能存在的多孔状的空隙。
2、孔隙性:岩土孔隙的大小、分布规律、数量、形状、性质、联通情况等的总称。
3、孔隙度: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n=Vn/V
4、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1)分选程度2)颗粒排列状况:排列方式相同但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岩石,其孔隙度完全相同。
3)颗粒形状4)胶结充填情况
例外:粘性土的孔隙度
§2.1.2 裂隙
固结的坚硬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一般不存在或只是保留一部分颗粒之间的孔隙,而主要发育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裂隙。
(fissure)-- hard rock按照成因分类: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
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Kr=Vr/V
野外研究裂隙时,还应注意测定裂隙的方向、宽度、
延伸长度、充填情况。
§2.1.3 溶穴
1、溶穴:起因于水的溶蚀,在可溶岩(白云岩、岩盐、石膏、石灰岩等)中形成的空洞(溶隙)。
(cavity)-- soluble rock
2、岩溶率:Kk=Vk/V
特点:岩溶率的变化范围很大,且在相邻很近地点处岩溶率完全不同,同一地点的不同深度处岩溶率也有很大变化。
四、岩石中的空隙小结
1、岩石中的空隙是研究地下水的基础
2、分布特点:孔隙主要分布于松散堆积物中,分布广泛,联通均匀
裂隙分布于坚硬岩石中,分布不均
溶穴分布可溶性岩石中,分布不均
3、孔隙度,运用范围广;裂隙率、岩溶率受到地区限制,运用不广,代表性不强。
三者定义也各不相同。
4、裂隙率和岩溶率可以直接评价赋水性,孔隙度加孔隙大小才可评价。
5、孔隙度及其影响因素。
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分为三种类型地下水:①孔隙水;②裂隙水;③岩溶水。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岩石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有:①结合水;②重力水;③毛细水;④固态水和气态水。
岩石骨架中的水(矿物结合水)
一、结合水
1、定义:
2、强结合水(吸着水):
3、弱结合水(薄膜水):
结合水区别于普通液态水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抗剪强度,即必须施加一定的力方能使其
发生变形,施加的外力越大,发生流动的水层厚度也越大。
二、重力水1、定义:2、重力水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对象
三、毛细水1、毛细水定义:2、毛细现象:3、支持毛细水4、悬挂毛细水5、悬留孔角毛细水(触点毛细水):
四、气态水、固态水以及矿物中的水
气态水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于液态水相互转化,两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五、小结:
1、重力水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对象,毛细水是消耗地下水水量的,结合水影响地下水的运动。
2、在大孔隙中以重力水为主,细小孔隙中以结合水为主,裂隙、溶穴中几乎全部为重力水。
§2.3 与水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岩石空隙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都对其储容、滞留、释出以及透过水的能力有影响。
一、容水性
1、容水性:岩石的孔隙具有容纳地下水的性质。
2、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Sc=Vw/V。
一般说来,容水度在数值上于孔隙度(裂隙率、岩溶率)相当。
但
是,……
3、含水量:某一时刻岩石孔隙中的实际水量与岩石的比值。
该指标说明松散岩石实际保留水份的状况。
1)重量含水量:Wg=Gw/Gs2)体积含水量:Wv=Vv/V3)当水的比重为1,岩石的干容重(单位体积干土的重量)为rα时,重量含水量与体积含水量的关系为:Wv=Wg*rα
1、给水性:含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释放出水的性质。
2、给水度:在重力作用下岩石所能释放出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μ=Vw/V。
野外识别:地下水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
3、注意:野外地层的给水度为一变值,室内试验中给水度为定值。
4、给水度的影响因素:1)岩性:主要是孔隙的大小与多少;2)初始地下水埋藏深度3)地下水下降速率4)地下水下降幅度
5、给水度在理想数值上等于容水度减去持水度
三、持水性
1、持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失水,依赖静电引力和毛细力依然能保持水的性质。
2、持水度:地下水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称作持水度。
Sr
3、给水度、持水度与孔隙度的关系:μ+Sr=n
四、透水性
1、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叫做透水性。
2、定量指标:渗透系数
五、小结:
1、应该掌握的性质:①容水度;②含水量;③给水度;④持水度;⑤透水性。
2、一般情况下,孔隙越小,持水度越大,给水度越小。
3、一般不能用容水性来评价水资源,因为容水性同时包括有重力水、结合水和毛细水。
真正能利用的只有重力水。
2.4.2 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Pz+△Pz=P-(u-△u)
当由于抽水而引起测压管高度降低时,可近似地认为总应力P不变,孔隙水压力降低△u,相应地有效应力增加△Pz。
意即原先由水承受的应力由于水头降低,浮托力减少而部分地转由砂层骨架(颗粒本身)承担: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一、关键概念空隙性;孔隙;孔隙度;裂隙;裂隙度;溶隙(穴);岩溶率;结合水;容水性;容水度;含水量;给水性;给水度;持水性;持水度;透水性;渗透系数
二、论述题
1、影响孔隙度的因素?(按主次叙述)
2、影响孔隙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按主次
叙述)3、岩土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哪些?其各自的特点?
4、影响透水性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