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这是谁的叶教学设计完整版
教案《这是谁的叶》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4课时这是谁的叶·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在之前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已经建立了对植物的整体认识,可以从不同层次对植物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而且通过实践,见识了植物的生长历程,对观察植物的步骤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四课从不同树的叶片形状不一样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叶片形状,可以进行简单描述。
寻找叶子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感官判断叶片的形状、质地是否一样;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注重团队合作的意识、安全意识以及爱护大自然的美德。
二、教学目标1.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叶的特征;2.能够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叶片具有的特征。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叶的主要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在校园中找到叶片的来源。
【教学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在校园中找到叶片的来源。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思维聚焦新课导入】1.师:这些是哪种植物的叶?将它们连一连。
师:第一片叶属于什么树?生:冬青卫矛。
师:第二片叶属于什么树?生:牵牛。
师:第三片叶属于什么树?生:法国梧桐。
师:第四种叶属于什么树?生:松树。
师:最后一种叶属于什么树?生:月季。
2.师:你们是怎样区分不同植物的叶的?(学生自由回答)3.师:冬青卫矛的叶片椭圆形,边缘有锯齿。
4.师:牵牛的叶片倒心形,边缘平滑。
5.师:法国梧桐的叶片是掌状,边缘有锯齿。
6.师:松树的叶片针形,边缘平滑。
师:月季的叶片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柄上有细小的托叶。
第二板块【走进自然探索新知】1.师:我们接下来要去校园里寻找叶子来自哪些植物,在出发前,需要明确几个问题。
师:我们要去哪里寻找叶子?生:去校园的树上、花坛里的花上寻找叶子。
(教师明确学生活动范围)师:怎样才算找到叶子呢?(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不同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软硬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对比,从而找到它们。
2.教师展示书上小朋友寻找叶片的图片,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其他注意事项。
一年级上册 科学-《1、4这是谁的叶》(教案)- 教科版

《这是谁的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叶的特征,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实验-运用-分析的思维过程,知道同种植物的叶具有相似的特征,并且可以通过叶的大小、形状、叶缘形状、厚薄等描述叶的主要特征。
学生在认识各种各样的叶的同时也能感知到植物世界的丰富多样。
本课教材围绕本单元“同种植物的叶具有相同的特征”的核心概念,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吗?让学生在观察叶的过程中知道可以用大小、形状等特征来区分叶子;第二个活动是到校园里找一找这是谁的叶,学生运用归纳出的认识叶的特征去找到具有相似特征的叶,进一步认识到同种植物的叶子有相似的特征。
最后研讨部分引导学生回顾可以依据叶的哪些特征找到植物,加深学生对叶的特征的理解。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科学课堂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比较容易兴奋。
因此,课堂组织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室外开展科学活动。
教师课前要立好规矩、安排好小组(小组成员分布合理有善于组织者和善于绘画者),课堂上一定要明确任务、规定好活动范围、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记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校园中常见植物叶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并描述一片叶子有哪些特征。
2.能够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找到这是哪种植物的叶。
3.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叶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1.对认识不同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认识到植物作为生物也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1.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叶,认识到地球上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知道在观察研究时要保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材料准备】银杏树、冬青树、柳树图片、记录单、校园中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子、放大镜【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聚焦(归纳)介绍叶子小姐,请学生帮助叶子小姐找家。
科教版一年级科学教案-这是谁的叶

3.教師在校園內示範尋找這是誰的葉的方法
學生觀看視頻。
教師在視頻中示範比較觀察兩種葉的大小、形狀、薄厚、是否光滑等方面的特點。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示範比較觀察葉的相同與不同的方法。
4.小結:原來這是大葉黃楊的葉。我們是怎樣找到它的呢?我們去撿到葉子的地方,通過比對周圍植物的葉的形狀、大小、顏色、薄厚等方面找到了這片葉是大葉黃楊的葉。
預測學生會想到從顏色、葉形、葉脈、葉緣、葉柄等方面進行比較觀察。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探究“這是誰的葉?”的方法。
(5)那我撿到的葉有什麼特點呢?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再次復習同學們在第三課對葉的結構的認識,以及能從不聽角度描述葉的主要特徵。
這片葉有什麼特點呢?誰能描述一下。
預測同學們會從葉的顏色、形狀、葉柄、葉脈、葉緣等方面描述葉的特徵。
教學難點:葉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
導入新課
1.談話:這是我在教學樓下撿到的一片葉,這是誰你去找一找它是哪棵植物的葉,你會怎麼辦?
預測有的同學會想到,拿著這片葉子去找就可以了;此時教師要及時肯定孩子的想法,並明確要想找到這是誰的葉,我們得行動起來。
5.鞏固,出示松針圖片,如果你撿到了這樣的葉,想一想,該怎樣找到它是誰的葉呢?
(1)提示學生:在行動之前,你要先仔細觀察這種葉有什麼特點?然後你要好好回憶一下,你在社區裏的哪些地方見過這種葉?
(2)出示油松、雪松、圓柏的圖片,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三種植物葉的特點和松針的異同,做出判斷。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再次通過尋找“這是誰的葉”的活動,強化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及過程。
这是谁的叶 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这是谁的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思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叶片特征,通过口述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探究实践:1.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片叶的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态度责任: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生长环境中的植物表现出探究的兴趣;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认识叶片和植物.二、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四、教学准备课件,各种植物的叶,小夹板。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导入:同学们,今天有一个叶片宝宝来请求帮助,我们来听一听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叶片:大家好,我是一个小叶片,昨天晚上吹来一阵冷风,我就离开了我的树妈妈,大家能帮我找到我的树妈妈吗?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述,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更加投入。
学生:你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呢?我们怎么帮你找到她呢?叶片:我也不清楚他的名字,不过我有很多兄弟姐妹在树妈妈身边,我们都长得很像,找到他们,我就找到了我的树妈妈。
师:那让我们一起先来观察一下叶片宝宝的特征吧。
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过,观察叶片,要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
首先我们从整体来观察这个叶片宝宝:他的形状是倒卵形,他的颜色是绿色的,然后从上到下进行观察,叶缘有齿,叶脉是像渔网一样的网状,叶柄短。
这些都是这片叶的特点。
设计意图: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过的观察叶片的方法,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又能引出新课内容。
(二)探索接下来我们记住叶片宝宝的特征,一起去帮他找树妈妈吧1.女贞叶:请问你是我的树妈妈吗?女贞:不好意思,我不是我的名字叫女真,我的叶片宝宝形状是中间大两端小的椭圆形,而你是到卵形,我的宝宝呢?叶边缘光滑的,而你的叶边缘是有齿的,所以我不是你的树,妈妈再去前面看看吧。
这是谁的叶一年级科学教案

这是谁的叶是一年级科学课程中的一节,其目标是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叶子,让学生了解叶子的特征和种类。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叶子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叶子的基本特征。
2.不同种类的叶子。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植物叶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叶子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2.讲解新课:
通过图片、实物或模型展示不同种类的叶子,让学生了解叶子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讲解不同种类叶子的特点。
3.巩固练习: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叶子,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填写相应的表格。
4.归纳小结:
通过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叶子的基本特征和种类,并强调观察和比较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听取学生的回答和提问,评估学生对叶子的认识和理解。
3.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不同种类叶子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
1.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2.反思教学中是否出现了新的问题或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反思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科版(2024秋)科学一年级上册1.4这是谁的叶教案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叶子知识,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记录重要知识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描述所选叶子的特征。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组内同学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叶子的结构。
-实践活动法:小组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叶子,知道叶子的一些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等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教学难点
(1)学生对叶子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叶子的特征,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植物的叶子,引发学生对叶子多样性的好奇心。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叶子的结构,如叶脉、叶片等,并用实物叶子进行展示。
-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叶子,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叶子的特征。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这是谁的叶》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这是谁的叶》教案一. 教材分析《这是谁的叶》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不同植物的叶子特点和功能。
课文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叶子,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植物叶子的认识相对较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对叶子特征的初步认识。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充分考虑这一点,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叶子,了解叶子的一般特点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不同植物的叶子,了解叶子的一般特点和功能。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等探究能力,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物,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叶子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实物、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不同植物叶子的特点。
2.实物材料:准备不同植物的叶子,让学生观察、触摸。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植物的叶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叶子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同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吗?”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这是谁的叶》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这是谁的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植物第4节《这是谁的叶》,主要介绍植物的叶子。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叶子,培养学生对植物叶子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植物的叶子是植物的一部分,具有吸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功能。
2. 能够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记录观察到的植物叶子的特征。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的叶子是植物的一部分,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叶子的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记录观察到的植物叶子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较少,但他们对观察和发现新事物的兴趣较高。
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描述。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如菊花、草、树等,并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看到过这些植物吗?它们有哪些部分?”引导学生回答,重点引出植物的叶子。
第二环节:呈现新知1. 老师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植物叶子,如菊花叶、草叶、树叶等,并放在桌上供学生观察。
老师可以逐个拿起叶子,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进行比较。
例如,老师可以说:“这是一片菊花叶,它是绿色的,形状像一个小手掌。
”2. 老师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叶子特征。
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哪些不同的叶子?请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一下。
”学生可以回答:“这片叶子是绿色的,形状像一个小手掌。
”3. 老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观察到的叶子,并进行交流和比较。
学生可以说出他们观察到的叶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例如,学生可以说:“这片叶子和我的叶子都是绿色的,但形状不一样。
”第三环节:巩固与拓展1. 老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让他们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叶子,并描述这片叶子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教师在示范时,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五、拓展
做叶画。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最好是实物作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作品可做展示。
学法指导
实验法、交流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
总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设计(个性表达)
一、聚焦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
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学生观察
全班交流
比较、描述
学生进行“猜叶子”的游戏
比一比
观察
学生说
画一片叶
总结学法
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这是谁的叶教学设计
一年级组科学集体备课
3、观察叶备课序号:(初案)间:2017年9月8日主备教师
熊恩夫
备课组长
熊恩夫
辅备教师
教学内容
3、观察叶
备课时间
2017.9.8
复备教师
复备时间
课时
总第(3)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观察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
2.接着出示各种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在观察之前,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实验法、交流法、观察法。
作业设计
课外继续做叶画,下节课带来交流张氏
板书设计
3、观察叶
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画一片叶
教学反思
4、这是谁的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情分析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
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