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服务器CPU的主频、缓存、前端总线以及QPI的一些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1. 主频(Clock Speed):主频是指CPU内部时钟振荡器每秒钟发出的脉冲数量,也就是CPU的工作速度。

主频越高,CPU完成指令的速度越快。

主频通常以GHz为单位。

2. 总线带宽(Bus Bandwidth):总线带宽指的是CPU内部数据传输的速率,主要包括内存、显卡和硬盘等各个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

总线带宽越大,数据传输速度越快。

3. 缓存(Cache):缓存是CPU内部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高速存储器。

缓存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缓存(L1 Cache)、二级缓存(L2 Cache)和三级缓存(L3 Cache)。

缓存越大,CPU能够快速存取数据的能力越强,从而提高性能。

4. 核心数(Core Count):核心数是指CPU内部的核心数量,每个核心可以同时执行指令。

多核心能够提高CPU的并行处理能力,从而加快指令执行速度。

5. 线程数(Thread Count):线程数是指CPU可以同时执行的线程数量。

线程是进程的最小执行单位,多线程能够提高CPU的并发处理能力和任务切换速度。

6. 指令集(Instruction Set):指令集是CPU支持的指令集合,包括指令的种类和格式。

不同的指令集对应不同的指令操作方式,一些先进的指令集可以提高CPU的运算效率。

7. 制程工艺(Process Technology):制程工艺指的是CPU芯片制造的工艺技术。

制程工艺越先进,CPU的能效比越高,性能越强大。

8. 功耗(Power Consumption):功耗是指CPU工作时所消耗的功率。

功耗越低,CPU发热量越小,从而延长电池寿命、减少散热需求。

9. 总TDP (Thermal Design Power):总TDP是指CPU在最大工作负载下的热设计功耗。

总TDP的大小反映了CPU的散热和供电需求,通常以瓦为单位。

10.单指令多数据(SIMD):SIMD是一种并行处理方式,它可以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内对多个数据进行相同的计算。

CPU的三个主要参数,主频.总线频率.缓存容量。

CPU的三个主要参数,主频.总线频率.缓存容量。

要弄明白这些参数的意思,首先要明白MHz(兆赫)是什么东西,MHz(兆赫)是Hz(赫兹)的一个衍生当量级,Hz相应的衍生单位有: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THz(太赫)、PHz(拍赫) 、EHz(艾赫)。

Hz在电子技术中,是指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时间是s(秒)),一秒钟一个周期就是1Hz ,一秒钟1000个周期就是1000Hz。

(赫兹频率计算单位为:1 千赫kHz 10^3 Hz =1 000 Hz .1 兆赫MHz 10^6 =Hz 1 000 000 Hz .1 吉赫GHz 10^9 Hz =1 000 000 000 Hz。

衍生单位以千进位1000kHz(千赫)=1MHz(兆赫)、1000MHz=1GHz(吉赫))。

CPU一般运行在MHz(兆赫)、GHz(吉赫)段,人们偏好用MHz(兆赫)表示。

一个cpu 主频如果是1800MHz,也可以叫1.8GHz(吉赫),则表示脉冲信号一秒钟内在这个cpu运行了18亿个周期(一个周期cpu可以完成1次二进制运算)。

以酷睿2双核E8400为例:主频:3000MHz.总线频率:1333MHz.二级缓存容量:6144KB.cpu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代表一秒钟内脉冲信号运行了X个周期,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至关重要,如:CPU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同一条运算指令,运行在1000MHz主频时,比运行在2000MHz主频时速度慢一倍,因为2000MHz的时钟周期比100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

同等条件下主频越高运行的速度越快。

但不能精确代表实际的计算速度,因为一颗cpu需要许多技术支持才能有优秀的表现。

如:酷睿i3处理器比同频酷睿E快10%以上,AMD闪龙2800+主频1600MHz速度性能却与Intel 的2800MHzCPU相当。

CPU的主频代表速度不等同CPU实际的运算能力。

CPU最基础的知识

CPU最基础的知识

CPU最基础的知识!……CPU最基础的知识!……CPU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核心,它往往是各种档次微机的代名词,CPU的性能大致上反映出微机的性能,因此它的性能指标十分重要。

CPU主要的性能指标有: 1.主频,倍频,外频:主频是CPU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即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

一般说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越快。

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并非所有的时钟频率相同的CPU的性能都一样。

外频即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

三者关系是:主频=外频x倍频。

2.内存总线速度(Memory-Bus Speed): 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

3.扩展总线速度(Expansion-Bus Speed): 指安装在微机系统上的局部总线如VESA或PCI总线接口卡的工作速度。

4.工作电压(Supply V oltage): 指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

早期CPU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随着CPU主频的提高,CPU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以解决发热过高的问题。

5.地址总线宽度: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对于486以上的微机系统,地址线的宽度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访问4096 MB的物理空间。

6.数据总线宽度: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7.内置协处理器:含有内置协处理器的CPU,可以加快特定类型的数值计算,某些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软件系统,如高版本的AUTO CAD就需要协处理器支持。

8.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

Pentium级以上CPU均具有超标量结构;而486以下的CPU属于低标量结构,即在这类CPU内执行一条指令至少需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钟周期。

9.L1高速缓存即一级高速缓存:内置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 的运行效率,这也正是486DLC比386DX-40快的原因。

了解CPU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了解CPU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了解CPU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CPU是计算机当中最重要的硬件设备之一,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所以我们在选购电脑的时候,一定要对CPU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搭配出好的电脑。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CPU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1、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每秒百万次),是CPU的实际运算速度。

在其它性能指标相同的时候,主频越高,表明CPU的运算速度越快,主频=外频*倍频系数
2、倍频系数:指CPU主频和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例如当外频100MHz时,如果用5倍频来运行,CPU的速度(主频)便函是100*5=500MHz,现在Intel公司生产的CPU基本上全部采用了倍频系数不能改变的锁频技术,因此,电脑民烧友对CPU超频只好采用提高外频的方法进行。

3、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的一级高速缓存,容量有32KB、64KB、128KB等。

Cache 译为“缓存”,这是一种速度比内存更快的保存设备,它的功能是用来减少CPU因等待慢速设备(如内存)所导致的延迟,进而改善系统的性能。

目前电脑内部有3种Cache,按照距离CPU核心的层数来分,有L1、L2、L3种类。

4、前端总线:有叫总线频率。

单位是MHz,简单的说是CPU和内存进行数据交换的速度。

前端总线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CPU就能从内容获得个多的数据。

8、内存总线速度: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

解读CPU参数—频率、核心、线程、缓存、架构、制程、功耗、接口

解读CPU参数—频率、核心、线程、缓存、架构、制程、功耗、接口

解读CPU参数—频率、核心、线程、缓存、架构、制程、功耗、接口CPU简介架构架构、核心、线程、频率是3个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PU性能的参数,架构就是常看到的sandy bridge/ivy bridge/haswell/broadwell/skylake 都是架构的名字。

命名至强、酷睿、赛扬、奔腾都是指一个一个具体的产品型号,但是酷睿的i5、i7指的并不是一个具体产品,而是一个产品系列,它同样需要与代数挂钩,从命名上也能看出来,比如第一代i5通常是i5 750/i5 760,第二代是i5 2XXX,第三代i5 3XXX(第二代开始后面的数字第一位就代表第几代)而每一代都会更新架构,性能的提升也都来自于这里。

而通常同一代的i3/i5/i7的架构是一样的。

核心、线程那同代i5和i7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i5是4核心4线程(桌面版标压版本),而i7是4核心8线程(桌面版标压版本)。

核心的意思就是在这个CPU里,有“几个人”,因为现在手机上有那种大小核心(高性能核心和低性能核心组合)的CPU,有一些是并不能所有核心一起工作的,所以并不是8核心就等于8个人工作,还是要看具体的架构设计。

而线程的意思就是能处理任务的数量,1核心1线程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厨师,5分钟炒一盘菜,而1核心2线程,就相当于是一个老手,也许8分钟就能炒两个菜,但还是比不上两个普通厨师。

频率CPU的主频=外频x倍频,外频是 CPU 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这一点详细将起来过于复杂,可以查一些资料,新手也不是太需要不细说了。

而主频的比较是建立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来讨论的,比如你手机或许2.5GHz的频率,而我笔记本2.0GHz,并不代表你手机的CPU性能比我笔记本的还好。

因为核心数、缓存、架构(最主要是它)等等参数完全不一样。

所以同是i5 4460和i5 4590的时候,3.3GHz相对于3.2GHz才有优势,但0.1的频率实际感受有多大了?缓存缓存是CPU自己的“内存”,用来放暂时处理不及的东西,因为它的作用像内存对电脑的作用,但为什么CPU不用内存而用自己的缓存呢?因为内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依然达不到CPU的读写频率,所以CPU需要这样一个缓存来快速读写。

服务器参数要求(二)

服务器参数要求(二)

服务器参数要求(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详细介绍服务器参数的要求,以帮助读者完善服务器配置,提高服务器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服务器参数要求进行阐述,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网络和电源。

正文:一、处理器参数要求1. 主频:处理器主频越高,计算能力越强。

一般要求在2.5 GHz以上。

2. 核心数:多核处理器能同时处理更多的任务,适用于高负载和多线程应用。

推荐4核心或以上。

3. 缓存量:缓存对于提高处理器性能至关重要,应选择缓存较大的处理器。

二、内存参数要求1. 容量:服务器内存容量应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配置。

一般情况下,8GB或以上能满足大部分应用的需求。

2. 类型:选择与处理器兼容的内存类型,确保内存与处理器的频率匹配。

三、硬盘参数要求1. 类型:固态硬盘(SSD)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适合于对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

传统硬盘(HDD)则适合大容量存储。

2. 容量:根据服务器存储需求合理选择硬盘容量。

3. 硬盘接口:选择SATA接口或SAS接口,根据服务器的接口要求来确定。

四、网络参数要求1. 带宽:根据服务器应用的网络访问需求,选择合适的带宽。

一般情况下,1000Mbps或以上的网络带宽能满足大部分应用的需求。

2. 网络接口:选择支持千兆以太网接口的服务器网卡,确保网络传输效率和速度。

五、电源参数要求1. 电源功率:根据服务器所需功耗,选择合适的电源功率。

一般情况下,300W或以上的电源能满足大部分服务器需求。

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服务器参数要求,涵盖了处理器、内存、硬盘、网络和电源五个方面。

合理配置服务器参数,能够提高服务器性能和稳定性,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参数,将有助于提升服务器的运行效率。

cpu的参数理解

cpu的参数理解

cpu的参数理解CPU,即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

它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是电脑中最关键的硬件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CPU参数的理解:1.主频:主频是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也可以理解为“核心速度”。

CPU中央处理器处理数据的能力决定于其主频的高低,主频越高,CPU的运算速度就越快,每秒处理的数据就越多,性能也就越强大。

2.核心数:核心数指的是CPU内部的物理处理核心数量。

每个核心都可以独立地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相当于具有独立的处理器。

核心数越多,CPU能够同时处理的任务数量也就越多。

多核处理器能够更好地支持多线程和并行计算,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3.线程数:线程是程序中一个单一的顺序控制流程,在单个程序中同时运行多个线程完成不同的工作,称为多线程。

现在Intel 研发出了CPU的“超线程”技术——在一颗CPU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而共同分享一颗CPU内的资源,通过超线程技术能够提高核心利用率。

4.架构:架构是决定CPU性能最重要的因素,在讨论CPU性能的时候,除了看核心和主频,我们也不能抛开架构。

目前市面上的CPU分类主要分有两大阵营,一个是intel、AMD为首的复杂指令集(CISC)CPU,另一个是以IBM、ARM为首的精简指令集(RISC)CPU。

5.制程:制程指的是CPU上所形成的互补氧化物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的晶体管栅极的宽度,它也被称为栅长,以纳米为单位。

一般来说,制程越先进,数值也越小。

假如同架构,同主频的情况下,制程不同并不会带来性能差别。

6.总线宽度:总线宽度是指CPU与其他系统组件进行数据传输的通道宽度。

它决定了每次数据传输的位数,影响了数据传输速度和带宽。

较宽的总线可以同时传输更多的数据,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7.缓存容量:缓存是CPU内部的高速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频繁使用的数据和指令。

缓存容量分为多级,包括一级缓存(L1 Cache)、二级缓存(L2 Cache)和三级缓存(L3 Cache)。

CPU的主要性能参数

CPU的主要性能参数

CPU的主要性能参数CPU主要性能参数是指用来衡量CPU性能的参数。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性能参数:1. 主频(Clock Speed):主频指的是CPU内部时钟的频率,表示CPU每秒钟能够执行的指令数。

主频越高,CPU的处理速度越快。

单位为Hz(赫兹)。

2. 核心数(Number of Cores):核心数指的是CPU中独立执行指令的处理单元数量。

多核CPU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3. 线程数(Number of Threads):线程数指的是CPU同时可处理的线程数量。

每个核心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

多线程技术可以提高并行处理能力,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4. 缓存(Cache):缓存是CPU内部存储器,用于存放频繁使用的数据和指令,以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

缓存分为L1、L2、L3等级别,级别越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

5. 插槽类型(Socket):插槽类型指的是CPU和主板上插槽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CPU型号通常会使用不同的插槽类型,所以在选择CPU时需要确保与主板兼容。

6. 制程工艺(Process Technology):制程工艺是指CPU芯片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制程工艺的进步可以提高芯片的性能和效能。

常见的制程工艺有14nm、10nm、7nm等。

7. TDP(Thermal Design Power):TDP是指CPU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消耗的热量,也被用来作为CPU散热系统设计的参考。

TDP越高,CPU的功耗越大,需要更好的散热系统。

8. 性能评分(Performance Rating):性能评分是指厂商根据CPU的性能指标进行的评分。

常见的性能评分有PassMark、Cinebench等。

9. 指令集(Instruction Set):指令集是CPU能够执行的指令集合。

常见的指令集有x86、ARM等,不同的指令集对应不同的CPU架构和应用场景。

10. 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超线程技术可以让单个核心同时处理两个线程,提高CPU的并行处理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LL服务器CPU的主频、缓存、前端总线以及QPI的一些基本知识DELL服务器的CPU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它可以被简称做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不过经常被人们直接称为处理器(processor)。

不要因为这些简称而忽视它的作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其重要性好比大脑对于人一样,因为它负责处理、运算计算机内部的所有数据,而主板芯片组则更像是心脏,它控制着数据的交换。

DELL服务器CPU的种类决定了你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软件。

DELL服务器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构成,是DELL服务器的核心,再配上储存器、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组成为完整的电脑。

寄存器组用于在指令执行过后存放操作数和中间数据,由运算器完成指令所规定的运算及操作。

主频;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

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

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

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其相应的单位有:Hz(赫)、kHz (千赫)、MHz(兆赫)、GHz(吉赫)。

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

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纳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

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

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

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

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

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以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

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

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在50MHz 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

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

由于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

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是CPU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缓存: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盘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

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介面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

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缓存是指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因此速度很快。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

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一般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

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

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普通台式机CPU的L2缓存一般为128KB到2MB或者更高,笔记本、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最高可达1MB-3MB。

缓存只是内存中少部分数据的复制品,所以CPU到缓存中寻找数据时,也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因为这些数据没有从内存复制到缓存中去),这时CPU还是会到内存中去找数据,这样系统的速度就慢下来了,不过CPU会把这些数据复制到缓存中去,以便于下一次不要再到内存中去取。

随着时间的变化,被访问得最频繁的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刚才还不频繁的数据,此时已经需要被频繁的访问,刚才还是最频繁的数据,又不频繁了,所以说缓存中的数据要经常按照一定的算法来更换,这样才能保证缓存中的数据是被访问最频繁的前端总线:”前端总线”这个名称是由AMD在推出K7 CPU时提出的概念,但是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误认为这个名词不过是外频的另一个名称。

通常所说的外频指的是CPU与主板连接的速度,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而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667MHz、800MHz、1066MHz、1333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

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CPU。

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 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

选购主板和CPU时,要注意两者搭配问题,一般来说,前端总线是由CPU决定的,如果主板不支持CPU所需要的前端总线,系统就无法工作。

也就是说,需要主板和CPU都支持某个前端总线,系统才能工作,只不过一个CPU默认的前端总线是唯一的,因此看一个系统的前端总线主要看CPU就可以。

前端总线是处理器与主板北桥芯片或内存控制集线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其频率高低直接影响CPU访问内存的速度。

QPI:Intel的Quick Path Interconnect技术缩写为QPI,译为快速通道互联。

事实上它的官方名字叫做CSI,Common System Interface公共系统界面,用来实现芯片之间的直接互联,而不是在通过FSB连接到北桥,矛头直指AMD的HT总线。

无论是速度、带宽、每个针脚的带宽、功耗等一切规格都要超越HT总线。

带宽更大Intel的Quick Path Interconnect技术缩写为QPI,译为快速通道互联。

事实上它的官方名字叫做CSI,Common System Interface公共系统界面,用来实现芯片之间的直接互联,而不是在通过FSB连接到北桥,矛头直指AMD的HT总线。

无论是速度、带宽、每个针脚的带宽、功耗等一切规格都要超越HT总线。

QPI最大的改进是采用单条点对点模式下,QPI的输出传输能力非常惊人,在4.8至6.4GT/s之间。

一个连接的每个方向的位宽可以是5、10、20bit。

因此每一个方向的QPI全宽度链接可以提供12至16BG/s的带宽,那么每一个QPI链接的带宽为24至32GB/s。

效率更高此外,QPI另一个亮点就是支持多条系统总线连接,Intel称之为multi-FSB。

系统总线将会被分成多条连接,并且频率不再是单一固定的,也无须如以前那样还要再经过FSB进行连接。

根据系统各个子系统对数据吞吐量的需求,每条系统总线连接的速度也可不同,这种特性无疑要比AMD目前的Hypertransport总线更具弹性。

QPI与FSB的区别FSB正离我们远去众所周之,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简称FSB)是将CPU中央处理器连接到北桥芯片的系统总线,它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主要通道。

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影响很大,如果没有足够带宽的前端总线,即使配备再强劲的CPU,用户也不会感觉到计算机整体速度的明显提升。

目前Intel处理器主流的前端总线频率有800MHz、1066MHz、1333MHz几种,而就在2007年11月,Intel再度将处理器的前端总线频率提升至1600MHz(默认外频400MHz),这比2003年最高的800MHzFSB总线频率整整提升了一倍。

这样高的前端总线频率,其带宽多大呢?前端总线为1333MHz时,处理器与北桥之间的带宽为10.67GB/s,而提升到1600MHz能达到12.8GB/s,增加了20%。

虽然Intel处理器的前端总线频率看起来已经很高,但与同时不断提升的内存频率、高性能显卡(特别是双或多显卡系统)相比,CPU与芯片组存在的前端总线瓶颈仍未根本改变。

例如1333MHz的FSB所提供的内存带宽是1333MHz×64bit/8=10667MB/s=10.67GB/s,与双通道的DDR2-667内存刚好匹配,但如果使用双通道的DDR2-800、DDR2-1066的内存,这时FSB的带宽就小于内存的带宽。

更不用说和未来的三通道和更高频率的DDR3内存搭配了(Nehalem平台三通道DDR3-1333内存的带宽可达32GB/s)。

与AMD的Hyper Transport(HT)总线技术相比,FSB的带宽瓶颈也很明显。

HT作为AMD CPU上广为应用的一种端到端的总线技术,它可在内存控制器、磁盘控制器以及PCI-E总线控制器之间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