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前端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频率术语解释

前端总线频率术语解释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
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
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
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
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CPU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
北桥芯片负责联系内存、显卡等数据吞吐量最大的部件,并和南桥芯片连接。
CPU就是通过前端总线(FSB)连接到北桥芯片,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据。
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
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
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 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
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IC及其他总线的频率。
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
前端总线

前端总线(FSB)前端总线是处理器与主板北桥芯片或内存控制集线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其频率高低直接影响CPU访问内存的速度;BIOS可看作是一个记忆电脑相关设定的软件,可以通过它调整相关设定。
BIOS存储于板卡上一块芯片中,这块芯片的名字叫COMS RAM。
但就像ATA与IDE一样,大多人都将它们混为一谈。
因为主板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稳定、功能与扩展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主板的选购看似简单,其实要注意的东西很多。
选购时当留意产品的芯片组、做工用料、功能接口甚至使用简便性,这就要求对主板具备透彻的认识,才能选择到满意的产品。
前端总线频率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
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
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
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
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CPU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
北桥芯片负责联系内存、显卡等数据吞吐量最大的部件,并和南桥芯片连接。
CPU就是通过前端总线(FSB)连接到北桥芯片,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据。
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
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1066MHz等几种,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提高。
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
现在的 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前端总线频率和内存的关系

前端总线频率和内存的关系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
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
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
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
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CPU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
有关“前端总线频率和内存的关系”的详细说明。
1.前端总线频率和内存的关系对于Intel公司的CPU,它并不是直接与内存交换数据。
而是通过前端总线和北桥芯片交换数据,再由北桥去控制内存。
显然,前端总线频率和内存频率的选择有一个匹配关系,如内存频率低于匹配值,前端总线就不能及时得到数据,内存频率成为速度瓶颈;反之如前端总线频率低于匹配值,内存就空闲了,前端总线频率就成了瓶颈。
如果内存读写时没有延时,理论上组成双通道内存的内存频率为前端总线频率一半就能匹配。
如前端总线频率为800MHz,内存频率400MHz就可以,但实际上内存工作时有一定的延时,内存频率要选高一些,可以是前端总线频率的3/2到5/4,可以用533MHz或677MHz。
选677更稳定,也许就是所谓兼容性。
Intel公司的笔记本CPU在迅驰3时前端总线频率偏低,是交换数据的瓶颈,升级到迅驰4的CPU后总线频率升到800MHz,显然提高了速度(虽然内存频率仍为677MHz)和性能。
但此时从匹配关系看,瓶颈可能还是前端总线频率,决非内存。
相当一段时间,笔记本电脑内存没有必要使用800 MHz内存(好象也买不到)。
台式机的CPU其前端总线频率为1066 MHz,所配内存多数还是677 MHz,很少有人去配DDR2 800的。
(大家都知道,1G内存从677升到800 MHz,远不如将1G升到2x1G的677 MHz效果好),CPU使用1333 MHz时才非要配800 MHz内存。
计算机性能指标解释

计算机性能指标解释CPU主频: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 (或G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
CPU的主频,外频X倍频系数。
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
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
前端总线(FSB)频率: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
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X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
CPU的位和字长: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0”或是“1”在CPU中都是一“位” o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
倍频系数: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疡。
缓存: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
LI Cache (一级缓存)是CPU笫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
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o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笫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
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
L2 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
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
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

我们先来说说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
前端总线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
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10000000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6400Mbit/s=800MByte/s(1Byte=8bit)。
而前断总线本身是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以上是理论性的东西,看不懂就算了,其时事实上前端总线和外频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P4 2.4B的外频为133,其前端总线为133*4=533MHz,P4 3.0的外频为200,则前端总线为200*4=800MHz,而AMD的CPU的则通常是按两倍算的,如SP 2500+ (64),其外频是200,则前端总线为200*2=400MHz。
在看搭配之前,先稍微了解一下内存,内存有三个频率,其分别为内频:外频:传输频率,外频是一做出来就决定的,内频是根椐外频决定的,而传输频率则等于外频*2。
比如DDR 400的内频:外频:传输频率=1:1:2(200:200:400),不过如果是DDR2 533的话就变了:内频:外频:传输频率=1:2:4(133:266:533)
至于和内存的搭配,通常是按前端总线/2 = 内存传输频率来计算的,比如P4 2.4B的前端总线为533MHz,则配上533/2=266的DDR 266就好,如果是P4 3.0的前端总线为800MHz,则配上800/2=400的DDR 400就好。
至于CPU外频和内存外频的关系,最好为1:1,但是很多主板也支持异部运行的,不过效果似乎不怎么样。
内存频率与总线频率的关系

intel的前端总线频率(也就是FSB)采用四倍并发技术,即FSB=外频*4,所以就2140来讲,其外频200,FSB就是800。
要想发挥最佳性能,内存频率最好和cpu外频同步。
比如2140,外频200,这时候其带宽为800*64/8=6.4G,配内存的话,用DDR2400两条就可以了,其带宽正好为400*8*2=6.4G,如果超频比如超到333外频,这时FSB为1333,带宽为1333*8=10.6G,这时候用DDR2400就不够了,用两条DDR2667的就正好,667*8*2=10.6G。
如果到400外频,就用两条DDR2800。
这样物尽其用,不会出现系统瓶径。
当然,现在的主板都支持内存异步技术,就是内存的频率高于或低于外频都可以。
内存异步技术则是让内存频率与CPU外频不同,比如200MHz外频的P4520在内存异步时,内存可以运行在166MHz,也可以运行在266MHz。
现今的内存异步技术,内存与cPu外频的异步运行甚至可以设定在4:3或5:4的比例状态下,可以更为灵活的搭配内存,帮助升级用户节省下更换内存的资金。
从理论上讲,内存频率低于外频,即使是双通道,也会成为系统瓶径。
所以,在异步情况下,内存频率最好比外频高一些。
主频和外频有关,主频=外频*倍频,2140倍频为8,所以,其主频为200*8=1.6G。
在整个系统而言,主要瓶颈是FSB和内存,主频不会成为瓶颈。
所以只要关注FSB和内存的搭配就行了。
AMD已经没有FSB的说法了,类似的是HT总线,现在都是1000,最多可支持到DDR2800双通道。
AMD的主频和内存频率关系比较怪异,内存频率=主频/分频系数,不同规格的内存分频系数不一样,比如4000+,其外频200(现在AMD的外频都是200),倍频为10.5,主频为200*105=2.1G,如果配ddr2667内存,其分频系数为7,即内存频率=主频/7,也就是内存频率为300,与外频不同步。
华擎 超微 K7 主板前端总线频率调整设置表 说明书

注意事项:本表格为提供超微K7主板前端总线频率调整设置之用,调整前,请确实确认您的CPU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若有不当使用,将可能造成计算机系统无法开机或者不稳之情形, 请您格外小心注意主板型号(请直接依您的主板型号做点选)K7-VIAK7VT2M810KMRK7VM2K7VM2 R3.0K7VT4-4XK7VT4AK7VM4K7VM3K7VT4A+K7VT6K7V88K7-SISK7S8XK7S8X R3.0K7S8XEK7S8XE R3.0K7S8XE+746FX-MK7S41K7S41GX跳线设置 100 (= FSB 200):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133(= FSB 266):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1 : 1_2M810LMR :支持 FSB 200/266(指导手册P.10)跳线设置 100MHz (= FSB 200):FSB_SEL1 : 2_3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133MHz (= FSB 266):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100MHz (= FSB 200):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K7VM2 R3.0:支持 FSB 200/266 (指导手册 P.11)200MHz :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200MHz: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0 : 1_2 跳线设置 266MHz:无请将跳线帽移开跳线设置 333MHz:FSB_SEL1 : 2_3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0 : 2_3跳线设置 200MHz :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0 : 1_2跳线设置 266MHz :无请将跳线帽移开跳线设置 333MHz :FSB_SEL1 : 2_3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0 : 2_3跳线设置 200MHz :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266MHz :无跳线设置 333MHz :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200MHz :FSB_SEL0 : 1_2请将跳线帽设置在 FSB_SEL0 : 1_2跳线设置 266MHz :无请将跳线帽移开跳线设置 333MHz :FSB_SEL1 : 2_3请将跳线帽设置在 FSB_SEL1 : 2_3K7VT4A+:支持 FSB 200/266/333/400 (指导手册 P.13)跳线设置 200MHz:FSB_SEL0 : 1_2 、FSB_SEL2 : 1_2请将跳线帽设置在FSB_SEL0 : 1_2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2 : 1_2跳线设置 266MHz:FSB_SEL1 : 2_3 、FSB_SEL2 : 1_2请将跳线帽设置在 FSB_SEL1 :2_3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2 : 1_2跳线设置 333:FSB_SEL0 : 2_3 、FSB_SEL2 : 1_2请将跳线帽设置在FSB_SEL0 : 2_3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2 : 1_2跳线设置 400:FSB_SEL1 : 1_2 、FSB_SEL2 : 2_3请将跳线帽设置在FSB_SEL1 : 1_2另一个请移至跳线设置 200MHz:FSB_SEL0 : 1_2 、FSB_SEL2 : 1_2请将跳线帽设置在FSB_SEL0 : 1_2另一个请移至及FSB_SEL2 : 1_2跳线设置 266MHz:FSB_SEL1 : 2_3 、FSB_SEL2 : 1_2请将跳线帽设置在 FSB_SEL1 :2_3另一个请移至及FSB_SEL2 : 1_2跳线设置 333:FSB_SEL0 : 2_3 、FSB_SEL2 : 1_2 请将跳线帽设置在FSB_SEL0 : 2_3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2 : 1_2跳线设置 400:FSB_SEL1 : 1_2 、FSB_SEL2 : 2_3请将跳线帽设置在FSB_SEL1 : 1_2另一个请移至跳线设置 200MHz :FSB_SEL0 : 1_2 、FSB_SEL1 : 2_3请将跳线帽设置在 FSB_SEL0 : 1_2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266MHz :FSB_SEL0 : 1_2 、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设置在 FSB_SEL0 : 1_2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设置在 FSB_SEL0 : 2_3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2 : 2_3请将跳线帽设置在 FSB_SEL0 : 2_3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333MHz :FSB_SEL0 : 2_3 、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400MHz :FSB_SEL0 : 2_3 、FSB_SEL1 : 2_3K7S8X :支持 FSB 200/266/333 (指导手册 P.11)跳线设置 100MHz (= FSB 200):FSB_SEL0 : 2_3 、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0 : 2_3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133MHz (= FSB 266):FSB_SEL0 : 2_3 、FSB_SEL1 : 2_3请将跳线帽移至 FSB_SEL0 : 2_3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166MHz (= FSB 333):FSB_SEL0 : 1_2 、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 FSB_SEL0 : 1_2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1_2K7S8X R3.0:支持 FSB 200/266/333 (指导手册 P.11) 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0 : 2_3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200MHz:FSB_SEL0 : 2_3、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0 : 2_3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266MHz :FSB_SEL0 : 2_3 、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333MHz :FSB_SEL0 : 1_2 、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0 : 1_2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1_2K7S8XE:支持 FSB 200/266/333/400 (指导手册 P.12)跳线设置 100MHz (= FSB 200):FSB_SEL0 : 2_3 、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0 : 2_3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133MHz (= FSB 266):FSB_SEL0 : 2_3 、FSB_SEL1 : 2_3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0 : 2_3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166MHz (= FSB 333):FSB_SEL0 : 1_2 、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0 : 1_2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200MHz (= FSB 400):FSB_SEL0 : 1_2 、FSB_SEL1 : 2_3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0 : 1_2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2_3K7S8XE R3.0:支持 FSB 200/266/333/400 (指导手册 P.12) 跳线设置 200MHz :FSB_SEL0 : 2_3 、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 FSB_SEL0 : 2_3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266MHz :FSB_SEL0 : 2_3 、FSB_SEL1 : 2_3请将跳线帽移至 FSB_SEL0 : 2_3 另一个请移至 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333MHz :FSB_SEL0 : 1_2 、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 FSB_SEL0 : 1_2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400MHz :FSB_SEL0 : 1_2 、FSB_SEL1 : 2_3请将跳线帽移至 FSB_SEL0 : 1_2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2_3K7S8XE+:支持 FSB 200/266/333/400 (指导手册 P.13)跳线设置 200MHz :FSB_SEL0 : 2_3 、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 FSB_SEL0 : 2_3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266MHz :FSB_SEL0 : 2_3 、FSB_SEL1 : 2_3请将跳线帽移至 FSB_SEL0 : 2_3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333MHz :FSB_SEL0 : 1_2 、FSB_SEL1 : 1_2请将跳线帽移至 FSB_SEL0 : 1_2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400MHz :FSB_SEL0 : 1_2 、FSB_SEL1 : 2_3请将跳线帽移至FSB_SEL0 : 1_2 另一个请移至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200MHz :FSB_SEL0 : 2_3 、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266MHz :FSB_SEL0 : 2_3 、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333MHz :FSB_SEL0 : 1_2 、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200MHz :FSB_SEL0 : 2_3 、FSB_SEL1 : 1_2 、FSB_SEL2 : 2_3跳线设置 266MHz :FSB_SEL0 : 2_3 、FSB_SEL1 : 2_3、FSB_SEL2 : 2_3跳线设置 333MHz :FSB_SEL0 : 1_2 、FSB_SEL1 : 1_2 FSB_SLE2 : 2_3跳线设置跳线设置 200MHz :FSB_SEL0 : 2_3 、FSB_SEL1 : 1_2跳线设置 266MHz :FSB_SEL0 : 2_3 、FSB_SEL1 : 2_3跳线设置 333MHz :FSB_SEL0 : 1_2 、FSB_SEL1 : 1_2。
前端总线 FSB 外频 主频 外频 倍频 之间的关系

最佳答案前端总线是处理器与主板北桥芯片或内存控制集线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其频率高低直接影响CPU访问内存的速度。
电脑时钟是由主板晶振提供时钟,称为系统总线频率,cpu的实际运行频率是通过内部倍频技术提供,所以要比系统频率(又称外频)高2的整数倍。
如:外频100,倍频为4,则cpu 主频即为100*4=400。
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是cpu和北桥芯片组通讯的通道(内存和cpu交换数据就是通过北桥芯片组),通常,前端总线频率要高于外频。
但是与cpu主频不一样的是,前端总线不是通过倍频技术来提高前端总线频率(由于内存部件自身频率不能太高),而是通过变相增加前端总线宽度的办法实现相对升频。
具体而言,P4的外频为100(133),但是采用了多通路的技术将内核到内存与北桥的总线宽度相对增大,也就是前端总线(FSB)宽度相对增大,换句话说,物理总线宽度不变,不过采用了多路并行传输技术,让总线宽度等价于增宽。
系统总线是物理位宽,而FSB是实际位宽(注意,是位宽,而不是带宽),目前流行的处理器都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增大自己处理器的位宽,以达到增强处理器性能的目的。
现在明白了吗?以下是CPU的相关技术参数(1)主频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
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
很多人以为认为CPU的主频指的是CPU运行的速度,实际上这个认识是很片面的。
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而且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
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板前端总线频率,CPU前端总线频率,CPU主频和内存
前端总线指的是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线。
前端总线频率则是指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它反映了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量或者说带宽,公式为: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8位就是一个字节1Byte=8bi t。
CPU主频(或外频)反映了CPU的运算能力,和内存频率无关,所以也和前端总线频率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取决于CPU自身能力。
主板的前端总线频率是指主板所能支持的最大总线频率,如1333MHZ。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前端总线频率主要来源于CPU和内存的频率,主板本身并无频率可言,因为主板就好比一条足够宽的马路,速度如何要看车子的性能如何。
CPU的前端总线频率要和内存的频率相等,并且小于或等于主板的最大FSB,计算机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比如,E2160的前端总线为800MHZ,如果内存为一根DDR2 400的内存,那么传输速率只能达到400MHZ的效果,这样就造成了CPU的浪费,如果再加一根同样的内存组成双通道,那么内存频率遵循叠加的规律变成了400×2=800MHZ,此时只需要一块F SB为800MHZ的主板就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内存频率为啥乱
为什么老师会说频率乱如麻?主要原因是人们在交谈中常常把内存频率、颗粒频率、等效频率等胡乱用。
新接触电脑的朋友们一听到这么多版本的频率,头怎会不疼呢?今天琪琪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把这些频率弄明白。
先为理解打基础
1.内存频率是什么
我们平时挂在嘴边的DDR2 800、DDR2 667后面的800和667就是内存频率值。
内存频率通常以MHz(兆赫兹)为单位来计量,内存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存的实际性能,内存频率越高,说明该内存在正常工作下的速度越快。
比如DDR2 800就表示这根内存条的频率为800MHz,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它就比DDR2 667(频率为667MHz)性能要好。
小贴士:上期我们介绍了延迟的意思,只要内存延迟数值相差很小,比如5和6,那么它们对内存的性能影响就很小。
反之如果内存延迟数值相差过大,那对内存的性能影响我们就不能不考虑了。
总体上来说,随着内存频率的提升,会使内存延迟数值上升。
所以与DD R 400内存相比,尽管DDR2 533频率高一些,但一些DDR内存具备了较低的延时参数,所以其性能与普通的DDR2 533性能相差不大。
2.内存频率的由来
还记得我们学习CPU主频的时候说的CPU主频是如何标上去的吗?同一批生产的CPU,在标上型号前,它们都是“一奶同母的N胞胎”,除了主频不同之外,其他参数都相同。
比如当同一批次的Intel Core 2 Duo E4000系列生产好以后,厂家就会对这些产品进行测试。
如果这块CPU的主频能稳定达到某个频率,而这个频率正好是目前现有甲型号CPU的水平,那么它的型号就是“甲”。
如果达到另外一个频率且正好是目前乙型号CPU的水平,厂家就命名为“乙”。
以此类推,这样这一批次的所有CPU都定了型号。
内存也是如此,当同一批的内存颗粒没有打上标记之前,大家都是“N胞胎”,然后像三星、现代等内存颗粒生产厂就会对内存颗粒进行测试,如果这个颗粒能稳定跑到DDR2 80 0的水平,那么它就会被命名为DDR2 800。
DDR2 667和DDR2 533命名同样如此。
小贴士:在内存颗粒厂商测试过程中,肯定会测试到能够稳定运行在比DDR2 800更高的频率上的内存颗粒。
由于它的性能好,那么内存颗粒厂商就会以高价格卖给像金士顿、宇瞻等内存模组厂商。
模组厂商购买了这些颗粒之后,也会挑选一些质量好的电子元器件与之搭配,这样一根超频性能很好的内存就出现在了市场上,价格也比普通内存高很多。
超频内存套装价格不低
哪些频率常乱用
介绍了内存频率的由来,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几种内存频率的关系。
目前,网上和平时常用错的内存频率有等效频率、内存工作频率、颗粒核心频率三种。
1.颗粒核心频率
同学们从核心频率这四个字就知道了这是内存频率的基础,什么等效频率、工作频率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得出来的。
大家一定要记住下面这几个核心频率,DDR 266/DDR2 533/DDR3 1066核心频率为133MHz,DDR 333/DDR2 667/DDR3 1333核心频率为166MHz,DDR 400/DDR2 800/DDR3 1600核心频率为200MHz。
小贴士:非常规记忆法
这个方法只是为了同学们便于记忆,目前对于DDR、DDR2、DDR3适用。
三代内存只要它们后面跟的数值是成倍数关系的,那么它们的颗粒内部频率就相等,并且它们颗粒内部频率的数值等于DDR后面跟的数值的一半。
比如DDR 400、DDR2 800、DDR3 1600,它们后面的数值400、800和1600就成了倍数关系,那它们颗粒内部频率的数值为DDR 400中的400的一半,即200。
2.工作频率
大家记住的核心频率,马上就会在学习内存工作频率过程中派上用场。
内存工作频率是颗粒核心频率的两倍。
比如DDR 400、DDR2 800、DDR3 1600的核心频率为200MHz,那么这三个内存颗粒的工作频率就是400MHz(数值正好等于DDR 400中的400)。
为什么是两倍?其实它和DDR内存的数据传输原理有关。
如图,T就是内存的一个工作周期。
以前的内存一个周期就只是在AB(上升沿)处传输数据,后来DDR内存就改进了,不但在AB段传输数据,还在CD(下降沿)段传输数据,这就相当于一个周期传输了两次数据,DDR工作频率就翻番了。
后来的DDR2、DDR3内存都采用了这种传输原理所以就出现了DDR 400、DDR2 800、DDR3 1600工作频率相等的情况。
3.等效频率
最后我们再谈谈等效频率,其实它才是DDR2 800中800MHz的正规名称。
准确点说,它和内存的预读取有关。
内存标贴上的频率是等效频率
理解预读取并不难,同样打个比方,看一个人跑得快或不快,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是步伐的频率,比如每秒钟跑两步;另一个是步伐的距离,比如每一步跑1米。
第一个人(DDR)它每秒钟跑两步,每步是1米,所以它的速度是2米/秒;而第二个人(DDR2)它每秒钟跑两步(因为DDR2和DDR内存颗粒的工作频率一致),每步是两米,所以它的速度是4米/秒。
第二个人的速度是第一个人的两倍。
内存也是如此,DDR、DDR2、DDR3内存颗粒工作频率一致,所以速度的快慢就取决于DDR的步伐(预读取),DDR的预读取为2bit,这就是数据传输的带宽(每步距离)。
而DDR2的预读取是4bit(DDR3为8bit),说明DDR2的“每步距离”是DDR的两倍,所以只要内存颗粒工作频率一致,DDR2等效频率是DDR等效频率的2倍,DDR3就是DDR的4倍。
总结
讲了这么多,琪琪老师最后把几种内存频率的关系总结在下表中。
大家可以通过表中内容得知,等效频率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频率,比如DDR2 800等效频率就是800MHz;虽然DDR 266、DDR2 533、DDR3 1066等效频率不同,但由于DDR、DDR2、DDR3的预读取不同,所以DDR 266、DDR2 533、DDR3 1066的颗粒频率同为266MHz;内存颗粒核心频率为内存颗粒工作频率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