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清二
201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阶段考试卷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密 封 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201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阶段性考试卷(二)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共24分)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 一个苹果所受的重力约为20牛B. 人正常步行10分钟的路程约为6000米C. 高架上行驶的汽车速度约为25米/秒D. 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牛2. 某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沿同一方向匀速行驶的汽车,其中甲车速度最大,乙车其次,丙车速度最小。
若乙车上的人产生了向后退的感觉,则此感觉来自于 ( )A. 乙车上的人选择甲车作参照物B. 乙车上的人选择自己作参照物C. 乙车上的人选择丙车作参照物D. 乙车上的人选择地面作参照物 3. 下列运动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 沿平直铁轨匀速行驶的列车B. 运行中的过山车C. 绕地球匀速运动的人造卫星D. 踢到空中的足球 4. 下列各速度中,速度最快的是 ( ) A. 1千米/时B. 1米/秒C. 1分米/分D. 1千米/分5. 在地球上分别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测量同一物体,然后宇航员将此物体带到月球上再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各测量一次该物体,则两次读数相比较 ( ) A. 天平两次读数不同,弹簧测力计相同 B. 天平两次读数相同,弹簧测力计不同 C. 天平和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都相同 D. 天平和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都不同6. 以下关于重力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 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桌面向下C. 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D. 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7. 一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木块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的重力为G 。
若在木块的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大小为F (F<G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木块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增大 B. 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可能不变 C. 木块受到的合力一定不变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8. 小明静止站在体重秤上测体重,在下列所描述的几对力中,哪些是平衡力 ( ) ① 小明对体重秤的压力与体重秤对小明的支持力 ② 体重秤的重力与地面对体重秤的支持力 ③ 小明的重力与体重秤对小明的支持力 ④ 体重秤的重力与体重秤对小明的支持力 A. 只有②B. 只有③C. ②、③D. ①、②、③9. 现有一物体分别在拉力F 1和F 2的作用下做竖直向上的运动,两次运动的s-t 图像分别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条图线,比较F 1和F 2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F 1>F 2 B. F 1=F 2C. F 1<F 2D. 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 -t 图像,若t =2秒时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则t =3秒时 ( )A .甲、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B .甲、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C .甲、丙间的距离一定为4.5米D .乙、丙间的距离一定为3米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 )(A )用力拉弹簧,弹簧拉长了 (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 )锯条被压弯了 (D )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行12.如图所示,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然后用两只手捏住外壳上的环水平地用力向两侧拉,当弹簧测力计静止时( )A .两只手对拉环的拉力F1、F2大小相等且均为F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FB .两只手对拉环的拉力F1、F2大小相等且均为F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C .两只手对拉环的拉力F1、F2大小相等且均为F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D .两只手对拉环的拉力F1、F2大小相等且均为F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二、填空题( 共25分)13.在物理学中,把物体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015_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5×3=45分)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影子 B.雨后出现的彩虹C.日食、月食的成因 D.小孔成像2.如图所示,a、b、c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是折射光线,则OA的入射光线是()A.a B.b C.c D.无法判断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A.平面镜的大小 B.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C.物体到像的距离D.物体本身的大小4.当烛焰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0cm B.20cm C.30cm D.10cm5.用照相机拍照时,得到的是物体()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6.放映幻灯时,如果银幕上的画面过小,要使画面再大些,应采取的方法是()A.使幻灯片离镜头远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远一些B.使幻灯片离镜头近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远一些C.使幻灯片离镜头远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近一些D.使幻灯片离镜头近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近一些7.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8.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将发生改变的是()A.铁块熔化成铁水B.一块铜压成铜片C.一块木头带到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升高D.粗糙的铝锭被磨成光滑的圆柱体9.甲乙两个实心的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是1:2,质量之比是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A.1:2 B.1:1 C.1:4 D.4:1)B.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11.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1×103kg/m3,煤油的密度0.8×103kg/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光照在绿纸上,纸呈蓝色B.绿光照在红纸上,纸呈白色C.红光照在绿纸上,纸呈黑色D.绿光照在红纸上,纸呈青蓝色13.当天平放水平后,游码置0后,指针向左偏,那么,此时应该()A.向右调节游码 B.向左移动平衡螺母C.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D.平衡螺母、游码同时调14.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A.60kg B.60g C.600g D.6t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则()A.甲的密度大B.乙的密度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6.由于光的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17.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18.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当小鸟距水面2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m.19.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和蓝光.20.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21.密度的计算公式为;一块砖的密度是1.5g/cm3,即为kg/m3.22.有一均匀的金属棒,若从全长处截取,则长短两段质量之比是,密度之比是.三、作图实验(6分+6分+12分)23.按要求完成各图:(图1中画出对应的光线,图2中画出物体的像,图3中画出反射光线)24.为了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某同学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由此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g,再把金属块放入盛有70cm3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达到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cm3,该金属块的密度为㎏/m3.25.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四、计算题26.一块石碑体积为5m3,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石碑的样品,测得它的质量是130g,用量筒装100cm3的水,再把石碑样品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升高到150cm3处,求:(1)石碑的密度是多少?(2)整块石碑的质量是多少?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八年级(上)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5×3=45分)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影子 B.雨后出现的彩虹C.日食、月食的成因 D.小孔成像【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解答】解:A、影子是由于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所以本选项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C、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我们就看不到太阳,这是日食;当地球到了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无法射到月亮上面,在地球上观测月球便有一块区域出现了阴影,这就是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如图所示,a、b、c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是折射光线,则OA的入射光线是()A.a B.b C.c D.无法判断【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本题属于识图题,题目已告诉界面、法线,而且知道a、b、c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是其中一条的折射光线,再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可解答此题.【解答】解:由图可知a、b、c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是其中一条的折射光线,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得,若a是OA的入射光线,那么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a不是.若b是OA的入射光线,那么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b不是;若c是OA的入射光线,那么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是.故选C.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A.平面镜的大小 B.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C.物体到像的距离D.物体本身的大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解答】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平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像的距离都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4.当烛焰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0cm B.20cm C.30cm D.10cm【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因为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30cm<2f,则15cm<f<30cm,四个选项中在15cm到30cm之间的只有20cm.故B正确.故选B.5.用照相机拍照时,得到的是物体()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考点】生活中的透镜.【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知道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解答】解: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6.放映幻灯时,如果银幕上的画面过小,要使画面再大些,应采取的方法是()A.使幻灯片离镜头远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远一些B.使幻灯片离镜头近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远一些C.使幻灯片离镜头远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近一些D.使幻灯片离镜头近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近一些【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幻灯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它是利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制成的.如果要使像变大,如何调节,可以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中随着物距减小,像与像距的变化情况来确定.【解答】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距离透镜越近,成的像距透镜越远,也就是所说的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大.由此可知,要使银幕上的像变大,就要使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一些,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一些.故应使幻灯片离镜头近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远一些.故选B.7.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解答】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错误;故选B.8.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将发生改变的是()A.铁块熔化成铁水B.一块铜压成铜片C.一块木头带到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升高D.粗糙的铝锭被磨成光滑的圆柱体【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均无关.【解答】解: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会因形状、温度及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ABC错;但铝锭磨成圆柱体时,有部分体积被磨掉,故圆柱体的质量减小;故选D.9.甲乙两个实心的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是1:2,质量之比是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A.1:2 B.1:1 C.1:4 D.4:1【考点】密度的计算.【分析】已知正方体边长之比,可以得到体积之比;已知不同物体体积、质量比例关系,利用公式ρ=得到密度关系.【解答】解:设甲乙两个实心的正方体,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1、a2,正方体的体积之比为===;由ρ=,可得,物体密度之比为==×=×=.故选D.)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B.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没有关系.影响密度大小的因素有:物质的种类、温度、气压、状态.【解答】解:A、煤油和酒精是不同的物质,但密度都是0.8×103kg/m3,即不同物质,密度也可能相同,故该选项错误;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数值上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因为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所以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故该选项正确;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无论质量大小如何,其密度一般是相同的,同种物质,密度也因其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如冰和水是同种物质,但二者密度不同,故该选项错误;D、固体物质的密度不一定比液体物质大,如水银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故该选项错误.故选:B.11.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1×103kg/m3,煤油的密度0.8×103kg/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小与体积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已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知:甲液体的体积最大,乙液体的体积最小,丙液体的体积居中,根据公式ρ=得:甲液体密度最小,为煤油;乙液体密度最大,是盐水;丙液体密度居中,是水.故选C.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光照在绿纸上,纸呈蓝色B.绿光照在红纸上,纸呈白色C.红光照在绿纸上,纸呈黑色D.绿光照在红纸上,纸呈青蓝色【考点】物体的颜色.【分析】(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物体呈现什么颜色,就说明它只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2)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解答】解:AC、红光照在绿纸上,绿纸只能反射绿光,不能反射红光,而是吸收了红光,因此纸呈黑色,故A错误、C正确;BD、绿光照在红纸上,红纸只能反射红光,不能反射绿光,而是吸收了绿光,因此纸呈黑色,故B、D错误.故选C.13.当天平放水平后,游码置0后,指针向左偏,那么,此时应该()A.向右调节游码 B.向左移动平衡螺母C.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D.平衡螺母、游码同时调【考点】天平的使用.【分析】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要调节天平的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只能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指针偏向中线的左侧,无论左侧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要向右调;指针偏向中线的右侧,无论左侧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要向左调.【解答】解:调平衡时指针左偏,则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故选C.14.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A.60kg B.60g C.600g D.6t【考点】质量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质量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成年人的质量比中学生大一些,在60kg=60000g=0.06t左右.故选A.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则()A.甲的密度大B.乙的密度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由图分析,我们可取某一体积,比较它们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ρ=分析判断.【解答】解:如图所示,当体积都为v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选A.二、填空题16.由于光的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考点】漫反射.【分析】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解答】解:黑板的表面是比较粗糙的,可以将射来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是漫反射.这样,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故答案为:漫反射.17.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考点】光的反射.【分析】平静的水面如同镜面,倒影如同照镜子,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解答】解:倒影是物体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此现象如同平面镜成像.故答案为:反射.18.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当小鸟距水面2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m.【考点】光的反射.【分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解答】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当小鸟距水面2m时,小鸟距水面2m,像距离小鸟2m+2m=4m,即,“倒影”距离小鸟4m.故答案为:虚;4.19.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和蓝光.【考点】光的色散.【分析】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解答】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它们分别是红光、绿光、蓝光.故答案为:色散;绿光.20.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考点】质量及其特性;质量的测量与天平.【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以及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是千克,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故本题的答案为:千克,天平.21.密度的计算公式为;一块砖的密度是1.5g/cm3,即为kg/m3.【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及其特性.【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及换算.【解答】解: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是:密度=,用字母表示为:ρ=.1.5g/cm3=1.5×103kg/m3.故答案为:ρ=;1.5×103.22.有一均匀的金属棒,若从全长处截取,则长短两段质量之比是,密度之比是.【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它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由m=ρV可知,当密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解答】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若从金属棒全长处截取,截取后物质种类不变,密度不变,所以两段金属棒的密度之比是1:1;因为金属棒粗细均匀,即横截面积相等,所以两段金属棒的体积之比是2:3,由可得,m=ρV,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质量之比为2:3.故答案为:2:3;1:1.三、作图实验(6分+6分+12分)23.按要求完成各图:(图1中画出对应的光线,图2中画出物体的像,图3中画出反射光线)【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1)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1)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2)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 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3)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5°,则入射角等于90°﹣45°=45°,则反射角等于45°,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下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24.为了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某同学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由此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g,再把金属块放入盛有70cm3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达到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cm3,该金属块的密度为㎏/m3.【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密度的计算.【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同时练习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密度计算,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数与游码指示数之和.【解答】解:(1)由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25g,游码的指示数值为2g,所以物体的质量为27g.(2)量筒内水的体积为70厘米3,由图可知将金属块放入量筒后,量筒的读数为80厘米3,所以金属块的体积为:80厘米3﹣70厘米3=10厘米3(3)由密度公式可知金属块的密度为:ρ===2.7g/cm3=2.7×103kg/m3.故答案为:(1)27;(2)10;(3)2.7×103.25.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先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这对蜡烛的同侧观察另一侧的蜡烛,直到另一侧的蜡烛与观察者一侧的蜡烛完全重合时,停止移动,记下蜡烛的位置,即得到相应的蜡烛的位置,这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移去玻璃后的蜡烛时,换用光屏时,在光屏一侧看到光屏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解答】解:(1)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故答案为:(1)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2)到平面镜的距离;(3)大小;(4)不能;虚;(5)不变.四、计算题26.一块石碑体积为5m3,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石碑的样品,测得它的质量是130g,用量筒装100cm3的水,再把石碑样品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升高到150cm3处,求:(1)石碑的密度是多少?(2)整块石碑的质量是多少?【考点】密度的计算.【分析】(1)已知样品的质量,首先根据量筒两次液面的高度差求出石碑样品的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ρ=求出样品的密度,即石碑的密度;(2)知道石碑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求出石碑的质量.【解答】解:(1)石碑样品的体积V0=100cm3﹣50cm3=50cm3,∵ρ=,∴石碑的密度是ρ===2.6g/cm3=2.6×103kg/m3;(2)石碑的质量是m=ρV=2.6×103kg/m3×5m3=1.3×104kg=13t.答:(1)石碑的密度是2.6×103kg/m3;(2)整块石碑的质量是13t.。
2015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周周清及答案(6)

14.如图所示的四只相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当用笔敲 瓶子时,发声音调最高的是___丙____;当用口向瓶中吹气时,发声音 调最高的是___丁___;当用茶壶向瓶中灌水时,是____空__气__柱__振动发声, 水面升高,声音的音调逐渐变_______高。
15.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 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的发声是 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 里?
锁着母亲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烫着了,更怕她年迈的孤独了。有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我走出楼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的看着我。这种情形,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赖和不舍。 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心里默数着我的步履,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心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么也不会丢失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检测内容:2.1~2.2
1.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2.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 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
2015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单元检测答案

第二单元《声现象》测试卷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9分) 16.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推理
17.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分) 音色
18.能量
信息
19.声源处减弱噪声(2分)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20.越大
(1)乒乓球被弹起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更大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乒乓球弹起的幅度 21.(1)高 高 频率 (2)变大 变大
振幅
22.(1)3
(2)实验过程中长度、直径都发生变化,没有控制变量 (3)转换法
(4)真空
四、综合运用(每题10分,共30分) 23.解:(1)v 声t+vt =2S ,
即340m/s ×2.5s+v ×2.5s=2×440m ; 解之得v =12m/s 。
(2)B 处到峭壁的距离S B =S -vt =440m-12m/s ×2.5s=410m
24.(1)由公式
t s
v =
得从发声传到瀑布的时间为t 1,则
s 2s /m 340680m 1===
v s t
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t ,则 t =2t 1=4s
(2)t 1=2s >0.1s ,超过人耳朵能听到声音的时间间隔,能听到回声
25.(1)①声源处
②真空不能传声
③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①声音是由于护栏振动而产生的
②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了他的耳朵
③他听到声音的音调会发生改变。
2015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清及答案13份(教科版)物理课件PPT

3.某同学测量长度得到的正确结果是2.74 cm,则该同学所选择的测量工 具是( C) A.米刻度尺 B.厘米刻度尺 C.毫米刻度尺 D.分米刻度尺 4.长度测量时,下列对于测量工具的选择,说法正确的是( A) A.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并依据此准确程度选 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B.根据测量人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C.根据单位的大小选择测量工具 D.在已有的测量工具中选择最高准确程度的测量工具
10.针对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是否有必要进行“交流与合作”,以及如何 进行“交流与合作”,同学们提出了如下观点,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B )
A.应该回避 B.应该大力提倡,资源共享 C.可有可无,不影响探究 D.有困难时才要交流 11.下列测量工具及其作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 A.温度计——测温度、电流表——测电压 B.刻度尺——测长度、天平——测质量 C.秒表——测时间、电压表——测电流 D.测力计——测力、量筒——测面积
八年级英语上册(教科)
检测内容:1.1~1.3
一、选择题(12×4分=48分) 1.对下列物体长度的估计,错误的是( C ) A.双人课桌的长度约为1 m B.初中生的中指指甲宽度约为1 cm C.一支粉笔的长度接近10 dm D.壹圆硬币的厚度约为2 mm 2下列情况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C ) A.零刻线磨损的尺 B.量程比被测物体长度小的尺 C.刻度不均匀的尺 D.分度值不是1 mm的尺
12.(多选)关于物理实验,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D ) A.不必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只要看别人如何做,记住结果就行 B.实验得到的数据跟老师的不相符时,可参照老师的进行修改 C.有时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D.有时保持某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另一物理量的数值进行多次实 验,是为了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015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清及答案13份(教科版)(9)物理课件PPT

四、实验探究题(10+12分=22分) 14.根据你对显微镜的认识,回答下面问题: (1)小丽同学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安装载物片后,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②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③调节粗准焦距螺旋和细准焦距螺旋,直到从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 最清晰的像; ④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直到从目镜 中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⑤记录观察结果. 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②__④__①__③__⑤____
9.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的,其 外表面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如图是一张放在阳光下的VCD光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 B.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 C.光盘呈现彩色的扇面是表面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 D.光盘呈现彩色的扇面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12.星期天,小明和妈妈来到市中心的广场游玩,看到音乐喷泉的上空 出现了一弯绚丽的彩虹,如图。妈妈解释说,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经过喷 泉形成的小水珠时发生了____折__射_,从而产生了色散现象形成的。小明用 带有红色滤色镜的照相机给妈妈照了一张像留念,则相片上的彩虹是一 条___红_色的光带。喷泉形成的水珠像珠玉落在玉盘上,溅起层层水花, 光在这样的水面上发生了____反漫射,所有池边霓虹灯不能在水面成像, 只在岸边留下亭亭的影子。
二、填空题(12×2分=24分) 10.天文爱好者可以用开普勒望远镜来观察行星和月球,这种望远镜 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凸__透___镜,当被观察到的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 时,物体成一个_缩__小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实__(“实”或“虚”) 像,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__放__大__(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 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通过这种望远镜所看到的物体 是_倒__立___(填“倒立”或“正立”)的。 11.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凸___透镜;显微镜的目镜是一组透 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凸___透镜。矫正近视眼用__凹__透镜,矫正远视 眼用__凸__透镜。
2015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周周清及答案(2)正式版

1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 大的__实__(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幻__灯__机____的 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放__大__镜____,再次对 这个像成放大的__虚__(填“实”或“虚”)像。
12.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它是一个戴在眼 睛上的微型电脑,如图所示,使用时要盯着眼前12 mm处 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它的推出让人惊叹 科技的进步,但也带来诸如电磁辐射等负面影响,长期使 用会导致近视,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 ___前_方____(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_凹__透__镜___(填 “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10.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 过物镜成一个_____倒__立__、__缩__小_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 ___焦__点__以__内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 ___正__立__、__放__大____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 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远_(视填“远视” 或“近视”)镜片来代替。
14.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晰的像。眼睛调节
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
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
离。根据上文:
(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D )
A.0到10厘米
B.10到25厘米
1.如图所示,与照相机相比较,眼睛的神奇之处是( C ) A.视网膜类似于胶片 B.晶状体类似于镜头 C.晶状体焦距可调节 D.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 2.我们能否看清一个物体,跟它对我们眼睛的“视角”有 关,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越大,距离我们眼睛越远,视角越大 B.物体越小,距离我们眼睛越远,视角越大 C.物体越大,距离我们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D.物体越小,距离我们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2015年秋季第二次单元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

第 考室 班 号 姓名密 封 线(密封线内不能答题) 鸿图片区2015年秋季第二次单元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 本卷说明:考试范围:第一章→第五章,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2015年12月17日上午10:30-11:3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轻舟 B 、山 C 、河中的水 D 、轻舟上的人 2、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3、图甲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
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乙中的( ) 4、估计橘子的质量大约是( )A 、100 kgB 、100gC 、100mgD 、lt5、夜晚某人在一盏路灯下,先走近路灯后走远,此人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变长 B 、逐渐变短C 、先变长后变D 、先变短后变长6.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A、质量相等B、密度相等C、体积相等D、以上都不对7、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折射形成的是()8、如图所示,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的电子钟的示数,那么这个时间是()A、02:15B、15:02C、20:51D、12:059、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10、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
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11、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1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ρ甲:ρ乙=2:1B、ρ甲:ρ乙=l:22015年秋季第二次单元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C、若V甲=V乙,则m甲<m乙D、若m甲=m乙,则V甲>V乙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3、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若1千克的冰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千克,体积为米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内容:第二章声现象
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10×3分=30分)
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B )
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
2.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王亚平说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 m/s
3.如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
两次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重敲音调高
B.轻敲响度大
C.两次敲击音色不同
D.两次敲击音调一样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所有失去听觉的人都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B.在形成听觉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故障,人都会失去听觉
C.耳廓没有作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C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6.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7.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止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C )
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噪声源都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
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或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花草
D.规定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8.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
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声音传递了能量
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
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
9.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
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很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D )
A.音色和音调B.音色C.响度D.响度和音调
10.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 dB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
关于该设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 dB”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D.“150 dB”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二、填空题(19×1分=19分)
11.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振动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大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__。
12.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_弹跳__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振动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空气__中传播;这里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__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__。
13.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__音调__;“高”指的是__响度__。
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__响度__的大小。
14.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
“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声源处__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_传播过程中__减弱噪声。
15.某发声体振动时,测出每分钟振动72次,则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是__1.2__Hz,这个物体发出的声音,一般人耳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听到,这个声音属于__次____声波;如图所示,从物理学角度看,__a__图是乐音的波形图。
16.“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__音调__;琴声是通过__空气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在__声源处__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9分+9分+12分=30分)
17.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出来的声音的大小;(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表中。
(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慢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低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频率__有关。
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_Hz__。
(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_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__。
19.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
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
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
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声音__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__能量__。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距离发声体的远近__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什么要素?__响度__。
这里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__控制变量法__。
四、解答题(7分+14分=21分)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教材上介绍过叮人的蚊子都是雌蚊,特别是育卵期的雌蚊叮人更厉害。
但雌蚊在育卵期却回避雄蚊,只要感觉到雄蚊的声音就逃之夭夭。
研究发现雄蚊的发声频率在9 500~12 000 Hz。
小明了解到以上知识后想,夏天晚上蚊子叮人实在难受,而点蚊香或喷杀虫剂对人身体都有害,能否发明一种既能驱赶叮人的蚊子而又不伤人身体的东西呢?几天后小明做了个与半导体收音机差不多的盒子来,晚上一试,效果还真不错。
(1)你认为这种盒子是怎样来驱赶雌蚊的?
(2)使用这种驱蚊器有什么不足之处?
(1)盒子内有发声器,能模拟雄蚊的声音而驱赶叮人的雌蚊。
(2)该发声器发出声音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会影响人的休息。
21.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30 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
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在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10__kHz到__20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7_500_m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 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8_700_m__。
(要求在下面写出计算过程)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月球表面附近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在月球上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