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频率主板总线频率内存频率的关系 (1)
CPU频率与内存频率的关系

CPU频率与内存频率的关系第一弄清楚内存的三个频率,核心频率,工作频率,等效频率(也成接口频率),平常常说的DDR2 800中的那个800确实是该内存的等效频率(接口频率),也是最成心义的频率,和内存总线的带宽直接挂钩,比如说DDR2 800的带宽算法确实是800mhz×64/8也确实是 6.4GB/S。
而工作频率那么是用等效频率除以2,这对DDRDDR2DDR3都适用(对SD内存无效,只是SD内存早就淘汰了,那个地址不作研究),因为DDR的英文全称确实是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速度,所有DDR内存会一个在工作周期的上升沿和一个下降沿别离传输一次数据,形成了对工作频率双倍的等效频率,那个工作频率在对AMD K8处置器超频时会用到,且在CPU-Z中显示的内存频率也是工作频率,因此那个频率在超频时比较重要,另外一个核心频率那么是最次要的,所有的等效频率都是通过核心频率乘以预取位数取得,由于DDR是2位预取,DDR2是4位预取,DDR3是8位预取,因此DDR的核心频率是等效频率/2,DDR2的核心频率是等效频率/4,DDR3的核心频率是等效频率/8。
弄清楚三个频率后,开始逐个分析,从AMD的K8处置器开始,先给出公式:内存在运算机的真正的工作频率=CPU当前工作频率/分频系数,其中分频系数的算法很特殊,是用CPU原始频率/bios设置的内存工作频率(注重是工作频率,假设在BIOS 中设置为DDR2 800的话,那个地址就要用400代进去算)取得的结果进一取得,进一确实是假设除出来的数是小数,那么就把小数点后的数去掉,再加一,如4.8进一确实是5, 4.1进一也是5。
以AthlonX2 4200+为例,那个CPU原始主频=200×11=2200MHZ现在插进一根DDR2 800并在bios内设置为auto,那么bios会自动读取spd信息,设置等效频率为800mhz,那么工作频率确实是400mhz依照公式,先计算分频系数,原始主频/设置的工作频率再进一,也确实是2200/400=5.5,再用5.5进一等于6,分频系数确实是6,然后用当前主频除以分频系数,由于没有超频,因此最后内存真正工作时的工作频率=2200/6=366mhz,换算成等效频率确实是733mhz,也确实是DDR2733,比800标称的频率要少,这也算是这一个系列处置器的通病了,解决的方式只有超外频。
CPU、主板FSB、内存的匹配关系

1.存和CPU的有关数据在正式讨论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把存的核心频率、时钟频率和数据频率之间的关系搞清楚,而且应该特别熟悉。
这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根底。
见下表:表1 存名称及各种频率列表由表1可见,核心频率、时钟频率和数据频率之间有固定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见表2。
表2. 存的核心频率、时钟频率和数据频率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的核心频率又称颗粒频率或根本频率;时钟频率又称工作频率、存频率、I/O频率、DRAM、DRAM Frequency、时脉或存速度;数据频率又称等效频率或传输通道频率。
本文只采用“核心频率〞、“时钟频率〞和“数据频率〞三个名称。
对这些名称一定要弄清楚。
另外,有关CPU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的。
例如,主频又称Core Speed;外频的名称就更多了,如Bus Speed 、汇流排频率、FSB〔和前端总线混用〕等。
2.存和CPU搭配的根本原那么我认为:无论你采用的CPU是Intel的,还是AMD的,中选配存时都必须遵守三条根本原那么。
第一条是频率要同步:即存的核心频率要等于或稍大于CPU的外频。
不要给存加上它不能承受的高频率,否那么是频率“过载〞。
频率“过载〞后,存将拒绝工作。
这样,电脑是要蓝屏的。
当然,你给它加上低于核心频率的频率时,它会是胜任愉快的。
第二条是带宽要匹配:应该设法使存的数据带宽跟CPU前端总线的带宽相等,否那么,数据的传输能力将受制于带宽较低的那端;第三条是主板要调控:因为以上两个条件有时是不可能同时能满足的。
这就要靠主板来调控,调控的主要方法是异步设置。
因为第一条是有关生或死的问题,所以,这一条必须满足。
第二条就可以灵活处理了。
另外,当讨论存跟CPU如何搭配时,必须明确以下事项:①存的核心频率小于外频时,存会拒绝工作。
表现是蓝屏。
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存的核心频率大于CPU的外频时,存都能正常工作。
但是,系统也不会成认它的高频率。
只成认它的核心频率等于外频。
例如,你将DDR2-1066插入外频是200MHz的板子上时,系统将认为这个存是DDR2-800。
解读CPU参数—频率、核心、线程、缓存、架构、制程、功耗、接口

解读CPU参数—频率、核心、线程、缓存、架构、制程、功耗、接口CPU简介架构架构、核心、线程、频率是3个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PU性能的参数,架构就是常看到的sandy bridge/ivy bridge/haswell/broadwell/skylake 都是架构的名字。
命名至强、酷睿、赛扬、奔腾都是指一个一个具体的产品型号,但是酷睿的i5、i7指的并不是一个具体产品,而是一个产品系列,它同样需要与代数挂钩,从命名上也能看出来,比如第一代i5通常是i5 750/i5 760,第二代是i5 2XXX,第三代i5 3XXX(第二代开始后面的数字第一位就代表第几代)而每一代都会更新架构,性能的提升也都来自于这里。
而通常同一代的i3/i5/i7的架构是一样的。
核心、线程那同代i5和i7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i5是4核心4线程(桌面版标压版本),而i7是4核心8线程(桌面版标压版本)。
核心的意思就是在这个CPU里,有“几个人”,因为现在手机上有那种大小核心(高性能核心和低性能核心组合)的CPU,有一些是并不能所有核心一起工作的,所以并不是8核心就等于8个人工作,还是要看具体的架构设计。
而线程的意思就是能处理任务的数量,1核心1线程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厨师,5分钟炒一盘菜,而1核心2线程,就相当于是一个老手,也许8分钟就能炒两个菜,但还是比不上两个普通厨师。
频率CPU的主频=外频x倍频,外频是 CPU 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这一点详细将起来过于复杂,可以查一些资料,新手也不是太需要不细说了。
而主频的比较是建立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来讨论的,比如你手机或许2.5GHz的频率,而我笔记本2.0GHz,并不代表你手机的CPU性能比我笔记本的还好。
因为核心数、缓存、架构(最主要是它)等等参数完全不一样。
所以同是i5 4460和i5 4590的时候,3.3GHz相对于3.2GHz才有优势,但0.1的频率实际感受有多大了?缓存缓存是CPU自己的“内存”,用来放暂时处理不及的东西,因为它的作用像内存对电脑的作用,但为什么CPU不用内存而用自己的缓存呢?因为内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依然达不到CPU的读写频率,所以CPU需要这样一个缓存来快速读写。
内存频率与总线频率的关系

intel的前端总线频率(也就是FSB)采用四倍并发技术,即FSB=外频*4,所以就2140来讲,其外频200,FSB就是800。
要想发挥最佳性能,内存频率最好和cpu外频同步。
比如2140,外频200,这时候其带宽为800*64/8=6.4G,配内存的话,用DDR2400两条就可以了,其带宽正好为400*8*2=6.4G,如果超频比如超到333外频,这时FSB为1333,带宽为1333*8=10.6G,这时候用DDR2400就不够了,用两条DDR2667的就正好,667*8*2=10.6G。
如果到400外频,就用两条DDR2800。
这样物尽其用,不会出现系统瓶径。
当然,现在的主板都支持内存异步技术,就是内存的频率高于或低于外频都可以。
内存异步技术则是让内存频率与CPU外频不同,比如200MHz外频的P4520在内存异步时,内存可以运行在166MHz,也可以运行在266MHz。
现今的内存异步技术,内存与cPu外频的异步运行甚至可以设定在4:3或5:4的比例状态下,可以更为灵活的搭配内存,帮助升级用户节省下更换内存的资金。
从理论上讲,内存频率低于外频,即使是双通道,也会成为系统瓶径。
所以,在异步情况下,内存频率最好比外频高一些。
主频和外频有关,主频=外频*倍频,2140倍频为8,所以,其主频为200*8=1.6G。
在整个系统而言,主要瓶颈是FSB和内存,主频不会成为瓶颈。
所以只要关注FSB和内存的搭配就行了。
AMD已经没有FSB的说法了,类似的是HT总线,现在都是1000,最多可支持到DDR2800双通道。
AMD的主频和内存频率关系比较怪异,内存频率=主频/分频系数,不同规格的内存分频系数不一样,比如4000+,其外频200(现在AMD的外频都是200),倍频为10.5,主频为200*105=2.1G,如果配ddr2667内存,其分频系数为7,即内存频率=主频/7,也就是内存频率为300,与外频不同步。
内存频率和CPU频率的问题

内存频率和CPU频率的问题2008-11-05 21:34:26| 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请教内存频率,内存带宽,前端总线,外频之间的关系?内存带宽=内存频率×内存位宽÷8CPU数据带宽=前端总线×总线位宽/8可以简单理解为:CPU主频=外频*倍频(MHz)Intel CPU前端总线=外频*4(MHz)AMD CPU前端总线=外频*2(MHz)CPU数据带宽=前端总线*8(MB/s)内存带宽=内存等效工作频率*8(MB/s)内存带宽=内存频率×内存位宽÷8 内存频率不用多说了,DDR400内存频率就是400MHz。
至于内存位宽,双通道内存为宽为128位,但通道的只有64位。
除以8是把结果换算成字节来表示,8位等于一个字节。
Intel的CPU的前端总线等于4倍外频,外频×倍频=CPU的主频DDR400的频率就是400MHZ吗?可以这么认为,但严格来说,DDR400的实际工作频率是200MHz,由于其带宽双倍于同频率的SDRAM,因此它的等效工作频率为400MHz (注意实际工作频率与等效工作频率的区别)DDR2-400与PC2-3200是什么关系?DDR2-400内存就是PC2-3200内存。
这里给你解释以下为何PC2-3200的内存就是DDR2-400的内存:PC2-3200、PC2-4300、PC2-5300、PC2-6400等是按内存传输速率命名,3200、4300、5300、6400等是指内存的传输速率为3200MB/s、4300MB/s、5300MB/s、6400MB/s。
DDR2-400、DDR2-533、DDR2-667、DDR2-800等是按内存工作频率(实际上是等效工作频率,对于DDR2内存实际工作频率即时钟频率是等效工作频率的1/4,对于DDR内存实际工作频率即时钟频率是等效工作频率的1/2)命名,400、533、667、800是指内存的工作频率为400MHz、533MHz、667MHz、800MHz。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8)主板的高分频。分频作用是包装主板的外频变化时PCI等外设的工作频率能够固定在标准频率下。
(5)ECC。ECC能够在检测到错误后纠正错误,使系统在不中断和不破坏数据的情况下继续运行。ECC是内存校验的一种,与传统的奇偶校验类似,然而奇偶校验只能检测到错误所在,并不能进行纠正,ECC却可以纠正绝大多数错误。
(6)内存带宽。内存带宽也称为“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内存的数据量。
(7)工作电压。工作电压是指内存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电压值,不同类型的内存电压也不同,各有各的规格,不能超出规格,否则会损坏内存。SDRAM内存的工作电压一般在3.3V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0.3V;DDR SDRAM内存的工作电压一般在2.5V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0.2V;DDR2内存的工作电压一般在1.8V左右。
(5)免跳线技术。使用免跳线技术的主板上,除了一个用于清除BIOS设置参数的跳线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任何跳线了,CPU的型号识别、频率和电压设置既可以自动完成,也可以通过BIOS设置程序来完成。免跳线技术省去了专门的硬件跳线,简化了操作,降低了成本。
(6)NLX主板。NLX主板是一种新型的低侧面主板,它支持各类微处理器技术,支持新的AGP接口,支持高内存技术,提供了更多的系统级设计和灵活的集成能力。NLX主板降低了整个PC系统的成本。
5.Socket 478
三、简答题
解答如下:
(1)超线程技术。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减பைடு நூலகம்CPU的闲置时间和提高CPU的运行效率。同时,要实现超线程技术,还需要芯片组和操作系统的支持。
cpu频率与内存频率的关系

cpu频率与内存频率的关系问这类问题的朋友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他们把外频和前端总线的概念混淆了。
外频是由主板为CPU提供的基准时钟频率,一般常见的有100、133、166、200。
而我们说的F SB(FrontSystem Bus)指的是系统前端总线,它是处理器与主板北桥芯片或内存控制集线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常见频率有400、333、533、800。
作为新手不必掌握那么多概念性的东西,只要记住以下几个公式:主频=外频*倍频(MHz)IntelCPU前端总线=外频*4(MHz)AMD CPU前端总线=外频*2(MHz)CPU数据带宽=前端总线*8(MB/s)内存带宽=内存等效工作频率*8(MB/s)关于内存的频率。
内存带宽要与CPU带宽一致。
CPU外频和内存外频有着密切关系,关系到识别内存参数问题。
如赛扬2.4G,我们知道赛扬2.4G外频为100,需要的内存带宽为3.2G(根据计算CP U需要内存带宽得出的),理论上用DD R400(内存带宽为3.2G/S就可以满足CPU所需要的带宽.但是,由于赛扬外频为100,不能正确识别DDR400,外频为200的内存,赛扬只能识别外频为133的DDR266,是为什么呢?Intel在主板芯片组上设定了“内存异步工作”来保护自己的产品,因为一旦CP U要求3.2GB/s的数据吞吐而内存本身达不到,芯片组不进行设置的话——内存被强制要求更高的数据流量,必然产生内存强行超频,从而导致稳定性下降。
作为初学者可以这么认为:CPU外频是多少,就选用工作频率是多少的内存(注意不是等效频率,而且仅限于D DR)。
Intel的说法是推荐玩家买高频DDR2内存,因此,不少购买了扣肉的消费者都会选择较贵的DDR2 800内存,以求获得更好的性能。
主板前端总线频率,CPU前端总线频率,CPU主频和内存

主板前端总线频率,CPU前端总线频率,CPU主频和内存前端总线指的是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线。
前端总线频率则是指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它反映了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量或者说带宽,公式为: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8位就是一个字节1Byte=8bit。
CPU主频(或外频)反映了CPU的运算能力,和内存频率无关,所以也和前端总线频率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取决于CPU自身能力。
主板的前端总线频率是指主板所能支持的最大总线频率,如1333MHZ。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前端总线频率主要来源于CPU和内存的频率,主板本身并无频率可言,因为主板就好比一条足够宽的马路,速度如何要看车子的性能如何。
CPU的前端总线频率要和内存的频率相等,并且小于或等于主板的最大FSB,计算机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比如,E2160的前端总线为800MHZ,如果内存为一根DDR2 400的内存,那么传输速率只能达到400MHZ 的效果,这样就造成了CPU的浪费,如果再加一根同样的内存组成双通道,那么内存频率遵循叠加的规律变成了400×2=800MHZ,此时只需要一块FSB为800MHZ的主板就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内存频率为啥乱为什么老师会说频率乱如麻?主要原因是人们在交谈中常常把内存频率、颗粒频率、等效频率等胡乱用。
新接触电脑的朋友们一听到这么多版本的频率,头怎会不疼呢?今天琪琪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把这些频率弄明白。
先为理解打基础1.内存频率是什么我们平时挂在嘴边的DDR2 800、DDR2 667后面的800和667就是内存频率值。
内存频率通常以MHz(兆赫兹)为单位来计量,内存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存的实际性能,内存频率越高,说明该内存在正常工作下的速度越快。
比如DDR2 800就表示这根内存条的频率为800MHz,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它就比DDR2 667(频率为667MHz)性能要好。
小贴士:上期我们介绍了延迟的意思,只要内存延迟数值相差很小,比如5和6,那么它们对内存的性能影响就很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u频率-主板总线频率-内存频率的关系
首先,要说明INTEL和AMD在这方面有些许不同。
带宽=频率x系数x位数/8
里面所指的频率是CPU外频。
Intel的系数是4。
也就是说:前端总线=CPU外频X4。
前端总线是由CPU外频决定的。
主板上的参数是最大值。
例如。
Intel的E5200。
外频是200MHz,倍频是12.5。
主频是
200*12.5=2.5GHz。
那一块前端总线额定为1333的主板上这个
E5200时,前端总线就是200*4而不是1333...而这个时候,CPU和前端总线交换数据的速度就是:
200*4*64/8=6400MHz=6.4GB/s...为什么位数为64?那是因为
E5200为64位CPU..现在市面上的CPU大都是64位。
再说内存,例如我一条DDR2 667的内存。
其实内存的实际工作频率为333MHz...DDR的意思是Double data rate..
翻译成中文大概的意思是双倍数据速率。
也就是说1个周期内,内存可以同时进行读取和写入两项工作。
以前的
SDRAM只能在一个周期内读取或者写入。
所以DDR2的内存频率是实际工作频率*2....
而内存的带宽公式也带宽=频率x系数x位数/8
667的内存带宽为:667*64/8=5336=5.336GB/s。
这时。
内存明显成为了系统的瓶颈。
而双通道模式下带宽加倍就是10.672GB/s。
所以打开双通道对电脑性能是有不少提高的。
这时CPU由于只有6.4GB/s的带宽,明显成为了系统的瓶颈。
所以就产生了超频这个东西。
AMD的CPU由于集成了内存控制器,所以打开双通道没多大意义。
HT是HyperTransport的简称。
HyperTransport本质是一种为主板上的集成电路互连而设计的端到端总线技术,目的是加快芯片间的数据传输速度。
HyperTransport技术在AMD平台上使用后,是指AMD CPU 到主板芯片之间的连接总线(如果主板芯片组是南北桥架构,则指CPU到北桥),即HT总线。
类似于Intel平台中的前端总线(FSB),但Intel平台目前还没采用
HyperTransport技术从规格上讲已经用HT1.0、HT2.0、HT3.0、HT3.1
HyperTransport技术。
HyperTransport是AMD为K8平台专门设计的高速串行总线。
它的发展历史可回溯到1999年,原名为“LD T总线” (Lightning Data Transport,闪电数据传输)。
2001年7月,这项技术正式推出,AMD 同时将它更名为HyperTransport。
随后,Broadcom、Cisco、Sun、NVIDIA、ALi、ATI、Apple、Transmeta等许多企业均决定采用这项新型总线技术,而AMD也借此组建HyperTransport开放联盟,从而将HyperTransport推向产业界。
在基础原理上,HyperTransport与目前的PCI Express非常相似,都是采用点对点的单双工传输线路,引入抗干扰能力强的LVDS信号技术,命令信号、地址信号和数据信号共享一个数据路径,支持DDR 双沿触发技术等等,但两者在用途上截然不同—PCI Express作为计算机的系统总线,而HyperTransport则被设计为两枚芯片间的连接,连接对象可以是处理器与处理器、处理器与芯片组、芯片组的南北桥、路由器控制芯片等等,属于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总线范畴。
第一代HyperTransport的工作频率在200MHz—800MHz范围,并允许以100MHz为幅度作步进调节。
因采用DDR技术,HyperTransport的实际数据激发频率为400MHz—1.6GHz,最基本的2bit模式可提供100MB/s—400MB/s的传输带宽。
不过,HyperTransport可支持2、4、8、16和32bit等五种通道模式,在400MHz下,双向4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0.8GB/sec,双向8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1.6GB/sec;800MHz下,双向8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
3.2GB/sec,双向16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6.4GB/sec,双向32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12.8GB/sec,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总线技术。
2004年2月,HyperTransport技术联盟(Hyper Transport Technology Consortium)又正式发布了HyperTransport 2.0规格,由于采用了Dual-data技术,使频率成功提升到了1.0GHz、1.2GHz和1.4GHz,双向16bit模式的总线带宽提升到了8.0GB/sec、9.6GB/sec 和11.2GB/sec。
Intel 915G架构前端总线在6.4GB/sec。
目前AMD的S939 Athlon64处理器都已经支持1Ghz
Hyper-Transport总线,而最新的K8芯片组也对双工16Bit的1GHz Hyper-Transport提供了支持,令处理器与北桥芯片的传输率达到
8GB/s
2007年11月19日,AMD正式发布了HyperTransport 3.0 总线规范,提供了1.8GHz、2.0GHz、2.4GHz、2.6GHz几种频率,最高可以支持32通道。
32位通道下,单向带宽最高可支持20.8GB/s 的传输效率。
考虑到其DDR的特性,其总线的传输效率可以达到史无前例的41.6GB/s。
HT 3.0的总线还支持另一项名为“Un-Ganging”的新特性,该技术可允许超传输总线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对运行模式作动态调整。
这项特性可以让那些搭载SMT同步多线程技术的服务器系统明显受益,
包括RX780、RD780以及RD790在内的AMD芯片组全都支持该特性。
超传输技术联盟(HTC)在2008年8月19日发布了新版HyperTransport 3.1规范和HTX3规范,将这种点对点、低延迟总线技术的速度提升到了3.2GHz。
目前HT 3.0的速度最高只有2.6GHz,比如AMD的旗舰四核心处理器Phenom X4 9950 BE就是这一速度。
在提速至3.2GHz后,再结合双倍数据率(DDR),HT 3.1可提供最高每位6.4GB/s(3.2GHz X 2 因为DDR以2倍速传输)的数据传输率,32-bit带宽可达
51.2GB/s(6.4GB/s X 32bit/8)。
实际上,HT 3.1规范一共定义了三种速度,分别是2.8GHz、3.0GHz和3.2GHz,累计带宽提升23%,同时在核心架构、电源管理与通信协议方面与之前版本保持一致。
超传输技术联盟由AMD组建,并获得了业界多家巨头的支持,诸如IBM、Sun、NVIDIA、微软、苹果、戴尔、惠普、思科、富士通、夏普、联想、博通、瑞萨科技等等。
目前还不清楚HT 3.1何时会投入使用,有可能会在AMD的45nm Phenom中实现。
cpu的主频实质是cpu在单位时间--时钟周期里的震荡次数频率,不能绝对等同于cpu的实际运算速度.但是相同的cpu主频越高,计算能力越强,性能越好,这也就是超频的原因之一.cp生产商在生产时出于稳定质量的考量,往往预留一定的频率空间,这为超频提供了基础.超频可以榨出cpu的全部性能.简单的讲,带宽可以看成是高速公路的车道,带宽越大,车道越多,承受的车流量越大,实际通行速度越快.频率可以看成是平均每条车道的极限通行速度,速度越快,承受车流量越大(数据处理量越多),两者不是同一概念,并不矛盾.
主频高低可以理解为同档次CPU速度的差距,总线的高低是CPU性能档次的差距。
总线数值越高越好。
总线之间有着紧密关系,很多时候用来衡量硬件间性能关系参加。
AMD和INTEL的CPU有不同的讲法,但理解是一样的。
CPU主频在同类型的CPU中跟运算性能成正比。
也就是影响CPU的计算速度。
而不是数据传输速度。
举个例子。
同一个CPU..也以E5200(200*12.5=2.5GHz)可以有几种超频方式,这里举2个:
第1,266*12.5=3.33GHz
第2,333*10=3.33GHz
两种主频是一样,分别在于外频和倍频。
而最直观的区别就是,两种方式的CPU运算性能是一样的。
不过,第2种的333外频比第1种的266要高。
所以第2种方式的数据带宽要比第1种大。
所以,实际应用起来333*10要比266*12.5要好。
当然,平时的操作可能还是看不出明显区别的。
去测测内存读写速度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