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科数学《立体几何》测试题带答案.doc
(完整版)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一、填空题1. 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间的地址关系不可以能为.... ①平行 ②订交③异面④垂直【答案】②【剖析】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因此两直线没有公共点,因此两直线不可以能订交2.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 8,底面周长为 6π,则它的体积为【答案】 3 55【剖析】设底面半径为r, 2 r 6 , r 3 , 设圆锥的高为 h ,那么 h823255 ,那么圆锥的体积 V1 r2 h 1 955 3 55 ,故填: 3 55 .3 33.已知平面/ / 平面 , P且 P ,试过点 P 的直线 m 与 , 分别交于 A , C ,过点 P 的直线 n 与 ,分别交于 B , D 且 PA6 , AC9, PD 8 ,则 BD 的长为 ___________.【答案】24 或 245【剖析】 第一种情况画出图形以以下列图所示,由于“若是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订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 ”因此 AB / /CD ,设 BD x ,依照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有6 8x, x249 x5第二种情况画出图形以以下列图所示,由于“若是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订交, 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因此 AB / /CD ,设 BDx ,依照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有PBA DCB A6X8, x 24 .384.半径为 R 的球 O 中有一内接圆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时,圆柱的侧面积与球的表面积之比是 ____________.【答案】 1: 2PCDr 2h2rhr2h 2h时取等号,【剖析】 R2,圆柱的侧面积2 rh 44 242 R 2,当且仅当 r42 2此时圆柱的侧面积与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2 R 2 : 4 R 2 1: 25.以下列图, G 、N 、M 、 H 分别是正三棱柱(两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棱柱)的极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 GH 、MN 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 ____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 .【答案】②④【剖析】由题意得,可知( 1)中,直线 GH // MN ;图( 2)中,G , H , N 三点共面,但M 面 GHN ,因此直线 GH 与 MN 异面;图( 3)中,连接 MG , GM // HN ,因此 GH 与MNG ,因此直线 GH 与 MN 共面;图( 4)中, G , M , N 共面,但 H面 GHN ,因此直线 GH 与 MN试卷第 1 页,总 9 页异面.6.已知 m, n 为直线,,m, n // ;②为空间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m nm m mn,,m // n .其中的正确命题为, m // n ;③// ;④.m n//【答案】③④【剖析】关于① , 也会有n的结论 , 因此不正确;关于②, 也会有m, n异面的可能的结论, 因此不正确;简单考据关于③④都是正确的, 故应填答案③④ .7.设 a,b 是两条不同样的直线, , 是两个不同样的平面,则以下四个命题①若a b, a,b则,②若 a b, a则 b / /,③若 a,,则 a / /④若a / /, a,则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答案】①④【剖析】① a b ,不如设a, b订交(如异面平移到订交地址),确定一个平面,设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 c ,则由 b,得 b c ,从而 a // c ,于是有 c,因此,①正确;②若a b, a,b 可能在内,②错;③若 a,, a 可能在内,③错;④若 a / / ,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在内有直线 b 与a平行,又a,则 b,从而,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8.已知三棱锥 P ABC 的所有极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PC 为球 O 的直径,该三棱锥的体积为2,则球 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6【答案】4【剖析】设 ABC 的中心为O1,由题意得 S ABC3212OO1SABC OO12, 因此球O的;6334半径 R 满足R2OO12( 3)2211,球O的表面积为 4R2 4 .3339.以下列图 ,在直三棱柱 ABC A1 B1C1中, AB BC CC11,AB BC, E 为CC1的中点,则三棱锥 C1ABE 的体积是.【答案】112【剖析】由于 E 是 CC1中点,因此 V C ABE 1V C ABC11(11 1)11.1212321210. 以下列图,在直三棱柱ABC A1 B1C1中,ACB90 , AA12, AC BC1 ,则异面直线A1 B 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是.【答案】66【剖析】由于AC / / A1C1,因此BA1C1(或其补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在 BA1C1中,A1 B6 ,A1C11, BC15, cos BAC11615 6 .261611.如图,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ABCD - A1B1C1D1中,M , N分别是BB1, BC的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在平面 ADA1D1上的投影的面积为.【答案】1 8【剖析】图中点 M 在平面的投影是AA1的中点,点N在平面的投影是AD 的中点,点 D 的投影还是点 D ,连接三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1111,故填: 1 .2228812. 如图 , 正方体ABCD A1 B1C1D1中 ,AB 2 ,点 E 为 AD 的中点,点 F 在D F CECD 上,若 EF // 平面AB1C,则 EF________.A B【答案】 EF2D 1C1【剖析】依照题意,由于 EF // 平面AB1C ,因此EF // AC.又由于点E是AD中A1B1点,因此点 F 是 CD 中点.由于在 Rt DEF 中, DE DF 1,故EF2.13. 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 E 为 AB 的中点,在面ABCD11111D 1C1中取一点 F ,使 EF FC1最小,则最小值为__________.A 1B 1【答案】142D E C 【剖析】如图,将正方体ABCD A1B1C1D1关于面ABCD对称,则 EC1就是所A BD1C1A1N B132114 .求的最小值, EC1EN 2NC121242D1C1 14.点 M 是棱长为3 2 的正方体ABCD A1B1C1D1的内切球 O球面上的动 A 1NB1点,点 N 为B1C1上一点,2NB1NC1, DM BN ,则动点M的轨迹的长度为 __________ .DM C【答案】310A B 5【剖析】由于DM BN ,因此 M 在过 D 且垂直于 BN 的平面上,以以下列图( 1 ),取BS 1SB1,2AT 1TA1,则BN平面 DTSC ,因此 M 在一个圆周上,如图以下列图(2),正方体的中心O 到该平面的2距离即为 O1F,在直角三角形 O1FC中, O1F O1C sin O1CF 3sin O1CF ,而111,故 sin5 3 5tan O CF tan BCS3O1CF,O1 F, M 所在的圆周的半径1411255322为 3 2353 30,故其轨迹的长度为 3 1025105D 1C 1B1C1NA 1NB 1O1OD STM S CA B图( 1)二、解答题FB C图( 2)15.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B60o,AB 2 AD , PD底面ABCD .( 1)证明:PA BD ;( 2)设PD AD 2 ,求点 D 到面 PBC 的距离.解析:( 1 )证明:因为DAB60o,AB2AD ,由余弦定理得BD3AD .从而BD2AD 2AB2,∴ BD AD ,又由 PD 底面EABCD , BD面 ABCD ,可得 BDPD . ∴ BD 面 PAD , PA面 PAD ,∴ PABD .( 2)法 1:在平面 PDB 内作 DEPB ,垂足为 E . ∵ PD 底面 ABCD ,BC 面 ABCD ,∴ PD BC ,由( 1 )知 BDAD ,又 BC / / AD ,∴ BC BD ,又 AD I BD D , . ∴ BC 平面 PBD ,又AD I BD D ∴ BC DE . 则 DE 平面 PBC . 由题设知, PD 2 ,则 BD2 3 , PB 4,依照DE gPB PD gBD ,得 DE3 ,即点 D 到面 PBC 的距离为3 .法2 : 设 点 D到平 面 PBC 的 距 离 为 d , 由 ( 1 ) 得 BD AD , ∴ AB4 ,V P BCD1V PABCD 11S Y ABCD PD1 2 43 24 3 , 又 V 1 S PBCd , 由2236 23 P BCD 3PD 底 面ABCD , BD 面 ABCD , DC面 ABCD ,PBD , PCD 为 Rt, ∴PCPD 2 CD 22 5 , PBPD 2CD 2 4 , 又 BCAD2 , ∴PBC 为 Rt且SPBC1 2 44 ,∴ d3 .216. 已知直角梯形 ABCD 中, AB / /CD , AB AD , CD2, AD2 , AB 1 ,如图 1所示,将ABD 沿 BD 折起到 PBD 的地址,如图2 所示 .( 1)当平面 PBD平面 PBC 时,求三棱锥 P BCD 的体积;( 2)在图 2 中, E 为 PC 的中点,若线段BQ / /CD ,且 EQ / / 平面 PBD ,求线段 BQ 的长;剖析 :( 1)当平面PBD 平面 PBC 时,由于 PB PD ,且平面 PBD I 平面 PBCPB , PD平面PBD ,因此 PD平面 PBC ,由于 PC 平面 PBC ,因此 PD PC . 由于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 /CD , AB AD , CD 2 , AD 2 , AB 1 , 所 以 BD BC3 , DP2 . 所 以CPCD 2 PD 22 . 又 因 为 BP1 , 所 以 BP 2CP 2 BC 2 , 所 以 BPCP . 所 以S PBC1PB PC2. 因此三棱锥PBCD 的体积等于VD PBC1S PBCgPD1221.223323(2)取 PD 的中点 F ,连接 EF , BF ,如上图所示 . 又由于 E 为 PC 的中点,因此EF / /CD ,且EF1CD . 又由于 BQ / /CD ,因此 EF / / BQ . 因此 B , F , E , Q 共面 .2因 为 EQ / / 平 面 PBD , EQ平 面 BFEQ , 且 平 面 BFEQ I 平 面试卷第 5 页,总 9 页PBD BF , 所 以 EQ / / FB . 又 因 为 EF / / BQ , 所 以 四 边 形 BFEQ 是 平 行 四 边 形 . 所 以 BQEF1CD 1 .2ACDF 所在平面与梯形BCDE 所在平面垂直,且BC 2DE , DE / / BC ,17. 如图几何体中,矩形BD AD , M 为 AB 的中点 .( 1)证明: EM / / 平面 ACDF ; ( 2)证明: BD 平面 ACDF .剖析 :( 1)法 1:延长 BE 交 CD 与 G ,连接 AG ,∵ E, M 为中点,∴EM // AG , EM 平面 AFDC , AG 平面 AFDC ,∴ EM / / 面 ACDF .G法 2:如图,取 BC 的中点 N ,连接 MN 、 EN .在 ABC 中, M 为 AB 的中点, N 为 BC 的中点,∴ MN / / AC ,又由于 DE / / BC ,且 DE1 CN ,∴四边形 CDEN 为平行四边形,BC2∴ EN / / DC ,又∵ MN I EN N , AC I CD C . ∴平面 EMN / / 平面 ACDF ,又∵ EM面EMN ,∴ EM / / 面 ACDF .法 3:如图,取 AC 的中点 P ,连接 PM , PD . 在 ABC 中, P 为 AC 的中点, M 为 AB 的中点,∴PM / / BC ,且 PM11BC ,又∵ DE / /BC , DEBC , ∴ PM / / DE ,故四边形 DEMP 为平行四22边形,∴ ME / / DP ,又∵ DP 平面 ACDF , EM平面 ACDF ,∴ EM / / 面 ACDF .( 2)∵平面 ACDF平面 BCDE ,平面 ACDF I平面 BCDEDC ,又 AC DC ,∴ AC平面BCDE ,∴ AC BD ,又 BD AD , BD I ADA ,∴ BD 平面 ACDF .18. 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 中,四边形 ABCD 为矩形, AB ⊥ BP , M 为 AC 的中点, N 为 PD 上一点 .( 1)若 MN ∥平面 ABP ,求证: N 为 PD 的中点;( 2)若平面 ABP ⊥平面 APC ,求证: PC ⊥平面 ABP.【剖析】( 1)连接 BD ,由四边形 ABCD 为矩形得: M 为 AC 和 BD 的中点,∵ MN ∥平面 ABP , MN 平面 BPD ,平面 BPD I 平面 ABP = BP ,∴MN ∥ BP ,∵ M 为 AC 的中点,∴ N 为 PD 的中点 .( 2)在△ ABP 中,过点 B 作 BE ⊥ AP 于 E ,∵平面 ABP ⊥平面 APC ,平面 ABP ∩平面 APC =AP ,BE 平面 ABP , BE ⊥ AP∴ BE ⊥平面 APC ,又 PC 平面 APC ,∴ BE ⊥ PC.∵ ABCD 为矩形,∴ AB ⊥ BC ,又 AB ⊥ BP , BC ∩BP= B ,BC ,BP 平面 BPC ,∴ AB ⊥平面 BPC , ∴AB ⊥PC ,又 BE ⊥ PC , AB 平面 ABP ,BE 平面 ABP ,AB ∩BE =B , ∴ PC ⊥平面 ABPP ABCD∥1 是线段的中点 .19. 如图 ,在四棱锥AB, MPA中,AB DC , AD DC2( 1)求证: DM ∥ 平面 PCB ;( 2)若AD AB ,平面 PAC 平面 PBC ,求证: PA BC .【剖析】(1)如图,取PB中点N , 连接CN , MN . 由于M是线段PA的中点 ,因此 MN∥ AB, MN 1AB , 2因为 DC∥ AB, CD 1CD ,所以四边形 CDF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B ,所以 MN∥DC , MN2CN∥DM ,由于 CN平面PCB,DM平面PCB,因此DM∥平面PCB.P( 2)连接AC , 在四边形ABCD中,由于AD AB,CD∥AB ,因此 AD CD ,设MNAD a ,因为 AD DC1AB ,所以 CD a, AB2a ,在ADC中,A2B ADC 90 , AD DC,所以DCA DAC45,从而D CAC2a,CAB45,在ACB中,AB2a, AC2a,CAB45 ,所以BC AC 2AB2 2 AB AC cos CAB2a, 所以AC 2BC 2AB2, 即AC BC .在平面PAC 中,过点 A 作 AE PC ,垂足为 E ,由于平面PAC平面 PBC ,因此 AE平面 PBC ,又由于BC平面 PBC ,因此 AE BC ,由于 AE平面PAC ,AC平面 PAC ,因此BC平面 PAC .因为PA 平面 PAC ,因此 PA BC .20. 如图 , 在直三棱柱ABC A B C 中,ACB 900,E, F ,G 分别是 AA , AC , BB 的中点,且1 1 111CG C1G .(1)求证:CG //平面BEF;( 2)求证:平面BEF平面 AC1 1G .【剖析】证 :( Ⅰ ) 连接AG交BE于D , 连接DF , EG . ∵E,G分别是AA1, BB1的中点,∴ AE ∥BG且 AE =BG,∴四边形AEGB 是矩形.∴D是 AG 的中点,又∵F是AC 的中点,∴ DF ∥CG,则由 DF面 BEF , CG面 BEF ,得CG∥面 BEF( Ⅱ ) ∵在直三棱柱ABC A1 B1C1中, C1C ⊥底面 A1B1C1,∴ C1C ⊥ A1C1.又∵A1C1B1ACB900,即 C1B1⊥ A1C1,∴ A1C1⊥面 B1C1CB ,而CG面 B1C1CB ,∴ A1C1⊥CG,又 CG C1G ,由(Ⅰ)DF∥CG ,AC DF , DF C G DF AC G,Q DF BEF BEF11 1 ,∴平面1 1平面,∴平面平面AC G .1 1三、提高练习21.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AB 6 ,BC 2 3 ,O 为 AC 的中点,过 C 作 BO 的垂线,交 BO 、 AB 分别于 R 、 D ,若DPR CPR ,则三棱锥 P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__________.【答案】 3 3【剖析】在 Rt ABC 中, ACB 60,OCB 为等边三角形,DCB 30 ,因此 CD 4 , CR 3 , 因此 DR1,在 PDC 中, DPRCPR ,因此PDDR1 ,以以下列图( 2),设 P x, y , D 0,0 ,PC RC32则 C 4,0 ,从而有 9 x2y2x2y 2,整理获取 x1 y29,故 PCD 的边 CD 上的高424的最大值为3,从而 P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1 31 2 3 63 323 22PbPAODRCBD R C x图 (1)图( 2)22. 如图,直三棱柱 ABCA 1B 1C 1 中,D 、E 分别是棱 BC 、AB的中点,点F 在棱 CC 1 上,已知AB AC , AA 1 3 ,BC CF2 .( 1)求证: C 1E // 平面 ADF ;( 2)设点 M 在棱 BB 1 上,当 BM 为何值时, 平面 CAM 平面 ADF ?【剖析】( 1)连接 CE 交 AD 于 O ,连接 OF .由于 CE , AD 为ABC 中线,因此 O 为 ABC 的重心,CFCO 2.从而CC 1CE3OF // C 1E . OF 面 ADF , C 1E平面 ADF ,因此 C 1 E // 平面 ADF .( 2)当 BM 1 时,平面 CAM 平面 ADF .在直三棱柱ABC A 1 B 1C 1 中,由于 B 1 B 平面 ABC , B 1B 平面 B 1BCC 1 ,因此平面 B 1BCC 1 平面 ABC .由于 ABAC , D 是 BC 中点,因此 AD BC .又平面 B 1BCC 1 ∩平面 ABC BC , 因此 AD 平面(完满版)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测试题含答案B1BCC1.而CM平面B1BCC1,于是AD CM .由于BM CD 1,BC CF 2 ,因此Rt CBM Rt FCD ,因此 CM DF DF , AD 订交,因此CM平面ADF,CM平面CAM ,因此平面CAM平面ADF.试卷第 9 页,总 9 页11 / 11。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几何体的所有面都是三角形?A. 正方体B. 圆柱体C. 正六面体D. 球体答案:C2. 一个有8个面的多面体,其中6个面是正方形,另外2个面是等边三角形,它的名字是?A. 正八面体B. 正十二面体C. 正二十面体D. 正二十四面体答案:C3. 空间中任意一点到四个角落连线的垂直距离相等的四棱锥称为?A. 正四棱锥B. 圆锥台C. 四棱锥D. 无法确定答案:C4. 任意多面体的面数与顶点数、棱数的关系是?A. 面数 + 顶点数 = 棱数 + 2B. 面数 + 棱数 = 顶点数 + 2C. 顶点数 + 棱数 = 面数 + 2D. 顶点数 + 面数 = 棱数 + 2答案:A5. 求下列多面体的棱数:(1)正六面体(2)正八面体(3)正十二面体答案:(1)正六面体的棱数为 12(2)正八面体的棱数为 24(3)正十二面体的棱数为 30二、填空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棱锥没有底面时,它的底面是一个______。
答案:点2. 铅垂线是指从一个多面体的一个顶点到与它相对的棱上所作的垂线,它与该棱垂足的连线相交于该多面体的______上。
答案:中点3. 对正八面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条对角线与_____两两垂直。
答案:六,相邻面三、计算题1. 一个棱锥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6cm的正三角形,其高为8cm。
求棱锥体积。
解答:底面积 S = (1/2) ×底边长 ×高 = (1/2) × 6 × 8 = 24 cm²棱锥体积 V = (1/3) × S ×高 = (1/3) × 24 × 8 = 64 cm³所以,棱锥的体积为64 cm³。
2. 一个正四棱锥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其高为12cm。
求四棱锥的体积。
解答:底面积 S = 边长² = 10² = 100 cm²四棱锥体积 V = (1/3) × S ×高 = (1/3) × 100 × 12 = 400 cm³所以,四棱锥的体积为400 cm³。
(完整版)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理)

故AD=AF。又AD⊥AF,所以四边形ADEF为正方形。
因为BC⊥AF,BC⊥AD,AF∩AD=A,故BC⊥平面DEF,因此平面BCD⊥平面DEF。
连接AE、DF,设AE∩DF=H,则EH⊥DF,EH⊥平面BCD。
连接CH,则∠ECH为 与平面BCD所成的角。
因ADEF为正方形,AD= ,故EH=1,又EC= =2,
(II)设线段 、 的中点分别为 、 ,
求证: ∥
(III)求二面角 的大小。
10.如题(18)图,在五面体 中, ∥ , ,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平面 , .求:
(Ⅰ)直线 到平面 的距离;
(Ⅱ)二面角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11.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Ⅱ)设平面BCD的法向量 则
又 =(-1,1,0),
=(-1,0,c),故
令x=1,则y=1,z= , =(1,1, ).
又平面 的法向量 =(0,1,0)
由二面角 为60°知, =60°,
故 °,求得
于是 ,
,
°
所以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30°
3、(Ⅰ)证明:连接 ,在 中, 分别是 的中点,所以 ,又 ,所以 ,又 平面ACD,DC 平面ACD,所以 平面ACD
(1)证明:PA⊥BD;
(2)设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12(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 CD,AC BD,垂足为H,
PH是四棱锥的高,E为AD中点
(1)证明:PE BC
(2)若 APB= ADB=60°,求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
高三数学 立体几何多选题测试试题及解析

高三数学 立体几何多选题测试试题及解析一、立体几何多选题1.如图①,矩形ABCD 的边2BC =,设AB x =,0x >,三角形BCM 为等边三角形,沿BC 将三角形BCM 折起,构成四棱锥M ABCD -如图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若T 为BC 中点,则在线段MC 上存在点P ,使得//PD 平面MATB .当)3,2x ∈时,则在翻折过程中,不存在某个位置满足平面MAD ⊥平面ABCDC .若使点M 在平面ABCD 内的射影落在线段AD 上,则此时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值为1 D .若1x =,且当点M 在平面ABCD 内的射影点H 落在线段AD 上时,三棱锥M HAB -6322++【答案】BCD 【分析】对于A ,延长AT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N ,此时,DP 与MN 必有交点; 对于B ,取AD 的中点H ,表示出2223MH MT HT x --,验证当)3,2x ∈时,无解即可; 对于C ,利用体积公式21233V x x =⨯⨯-,借助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即可; 对于D ,要求外接球半径与内切球半径,找外接圆的圆心,又内接圆半径为2323r =++【详解】对于A ,如图,延长AT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N ,则面ATM ⋂面()MDC N MN =.此时,DP 与MN 必有交点,则DP 与面ATM 相交,故A 错误; 对于B ,取AD 的中点H ,连接MH ,则MH AD ⊥.若面MAD ⊥面ABCD ,则有2223MH MT HT x =-=- 当)3,2x ∈时,无解,所以在翻折过程中,不存在某个位置满足平面MAD ⊥平面ABCD故B 正确;对于C ,由题可知,此时面MAD ⊥面ABCD ,由B 可知,(3x ∈,所以()22222221223232331333232x x V x x x x ⎛⎫+-⎛⎫=⨯⨯-=-≤== ⎪ ⎪⎝⎭⎝⎭当且仅当223x x =-,即6x =时等号成立.故C 正确; 对于D ,由题可知,此时面MAD ⊥面ABCD ,且2MH =因为AHB ,MHB 都是直角三角形,所以M ABH -底面外接圆的圆心是中点,所以1R =,由等体积法,可求得内接圆半径为2323r =++,故61322R r ++=,故D 正确.故选:BCD . 【点睛】本题从多个角度深度考查了立体几何的相关内容,注意辅助线的作法,以及求内接圆半径的公式、基本不等式、构造函数等核心思想.2.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2AC BC AA ===,90ACB ∠=︒,D ,E ,F 分别为AC ,1AA ,AB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AC 与EF 相交B .11//BC 平面DEF C .EF 与1AC 所成的角为90︒D .点1B 到平面DEF 的距离为322【答案】BCD 【分析】利用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异面直线所成角和点到面的距离,对各个选项逐一判断. 【详解】对选项A ,由图知1AC ⊂平面11ACC A ,EF平面11ACC A E =,且1.E AC ∉由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1AC 与EF 异面,故A 错误;对于选项B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B C //BC .D ,F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 //∴FD BC ,11B C ∴ //FD .又11B C ⊄平面DEF ,DF ⊂平面DEF ,11B C ∴ //平面.DEF 故B 正确;对于选项C ,由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C ,0,0),(2A ,0,0),(0B ,2,0),1(2A ,0,2),1(0B ,2,2),1(0C ,0,2),(1D ,0,0),(2E ,0,1),(1F ,1,0).(1EF ∴=-,1,1)-,1(2AC =-,0,2). 1·2020EF AC =+-=,1EF AC ∴⊥,1EF AC ∴⊥. EF 与1AC 所成的角为90︒,故C 正确;对于选项D ,设向量(n x =,y ,)z 是平面DEF 的一个法向量. (1DE =,0,1),(0DF =,1,0), ∴由n DE n DF ⎧⊥⎨⊥⎩,,,即·0·0n DE n DF ⎧=⎨=⎩,,,得00.x z y +=⎧⎨=⎩,取1x =,则1z =-,(1n ∴=,0,1)-, 设点1B 到平面DEF 的距离为d . 又1(1DB =-,2,2),1·1023222DB n d n-+-∴===, ∴点1B 到平面DEF 的距离为322,故D 正确.故选:BC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线面平行的判定,异面直线所成角以及点到面的距离,还考查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属难题.3.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点E ,F 在平面1111D C B A 内,若||5AE =,AC DF ⊥,则( )A .点E 的轨迹是一个圆B .点F 的轨迹是一个圆C .EF 21-D .AE 与平面1A BD 21530+【答案】ACD 【分析】对于A 、B 、C 、D 四个选项,需要对各个选项一一验证. 选项A :由2211||5AE AA A E =+=1||1A E =,分析得E 的轨迹为圆;选项B :由AC DBF ⊥,而点F 在11B D 上,即F 的轨迹为线段11B D ,; 选项C :由E 的轨迹为圆,F 的轨迹为线段11B D ,可分析得min ||EF d r =-; 选项D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法求最值. 【详解】 对于A:2211||5AE AA A E =+=221|25A E +=1||1A E =,即点E 为在面1111D C B A 内,以1A 为圆心、半径为1 的圆上;故A 正确;对于B: 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C ⊥BD ,又AC DF ⊥,且BD ∩DF=D ,所以AC DBF ⊥,所以点F 在11B D 上,即F 的轨迹为线段11B D ,故B 错误;对于C:在平面1111D C B A 内,1A 到直线11B D 的距离为2,d=当点E ,F 落在11A C 上时,min ||21EF =-;故C 正确; 对于D:建立如图示的坐标系,则()()()()10,0,0,2,0,0,0,0,2,0,2,0A B A D因为点E 为在面1111D C B A 内,以1A 为圆心、半径为1 的圆上,可设()cos ,sin ,2E θθ 所以()()()1cos ,sin ,2,2,0,2,2,2,0,AE A B BD θθ==-=-设平面1A BD 的法向量(),,n x y z =,则有1·220·220n BD x y n A B x z ⎧=-+=⎪⎨=-=⎪⎩ 不妨令x =1,则()1,1,1n =, 设AE 与平面1A BD 所成角为α,则:|2sin 2|||4sin |cos ,|||||5315n AE n AE n AE πθα⎛⎫++ ⎪⎝⎭====⨯⨯当且仅当4πθ=时,sin α有最大值22215301515++=, 故D 正确 故选:CD 【点睛】多项选择题是2020年高考新题型,需要要对选项一一验证.4.已知图1中,A 、B 、C 、D 是正方形EFGH 各边的中点,分别沿着AB 、BC 、CD 、DA 把ABF 、BCG 、CDH △、DAE △向上折起,使得每个三角形所在的平面都与平面ABCD 垂直,再顺次连接EFGH ,得到一个如图2所示的多面体,则( )A .AEF 是正三角形B .平面AEF ⊥平面CGHC .直线CG 与平面AEF 2D .当2AB =时,多面体ABCD EFGH -的体积为83【答案】AC 【分析】取CD 、AB 的中点O 、M ,连接OH 、OM ,证明出OH ⊥平面ABCD ,然后以点O 为坐标原点,OM 、OC 、OH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EF ,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利用空间向量法可判断BC 选项的正误,利用几何体的体积公式可判断D 选项的正误. 【详解】取CD 、AB 的中点O 、M ,连接OH 、OM , 在图1中,A 、B 、C 、D 是正方形EFGH 各边的中点,则1122CH GH EH DH ===,O 为CD 的中点,OH CD ∴⊥,平面CDH ⊥平面ABCD ,平面CDH 平面ABCD CD =,OH ⊂平面CDH ,OH ∴⊥平面ABCD ,在图1中,设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0a >,可得四边形ABCD 的边长为2a , 在图1中,ADE 和ABF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45BAF DAE ∠=∠=, 90BAD ∴∠=,∴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a 的正方形,O 、M 分别为CD 、AB 的中点,则//OC BM 且OC BM =,且90OCB ∠=,所以,四边形OCBM 为矩形,所以,OM CD ⊥,以点O 为坐标原点,OM 、OC 、OH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0A a a -、()2,,0B a a 、()0,,0C a 、()0,,0D a -、(),,E a a a -、()2,0,F a a 、(),,G a a a 、()0,0,H a .对于A选项,由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AE AF EF ===,所以,AEF 是正三角形,A 选项正确;对于B 选项,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0,AE a a =-,()0,,AF a a =,由111100m AE ax az m AF ay az ⎧⋅=-+=⎪⎨⋅=+=⎪⎩,取11z =,则11x =,11y =-,则()1,1,1m =-, 设平面CGH 的法向量为()222,,n x y z =,(),0,CG a a =,()0,,CH a a =-, 由22220n CG ax az n CH ay az ⎧⋅=+=⎪⎨⋅=-+=⎪⎩,取21z =-,可得21x =,21y =-,则()1,1,1n =--,()22111110m n ⋅=+--⨯=≠,所以,平面AEF 与平面CGH 不垂直,B 选项错误;对于C选项,cos ,2CG m CG m a CG m⋅<>===⋅设直线CG 与平面AEF 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θ==所以,sin tan cos θθθ==C 选项正确; 对于D 选项,以ABCD 为底面,以OH 为高将几何体ABCD EFGH -补成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则E 、F 、G 、H 分别为11A D 、11A B 、11B C 、11C D 的中点,因为2AB =,即1a =,则1OH =,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为2214V =⨯=,11211111113326A A EF A EF V S AA -=⋅=⨯⨯⨯=△,因此,多面体ABCD EFGH -的体积为111044463ABCD EFGH A A EF V V V --=-=-⨯=, D 选项错误. 故选:AC. 【点睛】方法点睛:计算线面角,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线面垂直,进而确定线面角的垂足,明确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可确定线面角;(2)在构成线面角的直角三角形中,可利用等体积法求解垂线段的长度h ,从而不必作出线面角,则线面角θ满足sin hlθ=(l 为斜线段长),进而可求得线面角; (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设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为平面的法向量,则线面角θ的正弦值为sin cos ,a n θ=<>.5.如图,一个结晶体的形状为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其中,以顶点A 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等于1,且它们彼此的夹角都是6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212AA AB ADAC ++=B .1A 在底面ABCD 上的射影是线段BD 的中点C .1AA 与平面ABCD 所成角大于45 D .1BD 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答案】AC 【分析】对A ,分别计算()21++AA AB AD 和2AC ,进行判断;对B ,设BD 中点为O ,连接1A O ,假设1A 在底面ABCD 上的射影是线段BD 的中点,应得10⋅=O AB A ,计算10⋅≠O AB A ,即可判断1A 在底面ABCD 上的射影不是线段BD 的中点;对C ,计算11,,A A AC AC ,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得11⊥A A AC ,1AA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1A AC ∠,再计算1tan ∠A AC ;对D ,计算1,AC BD 以及1BD AC ⋅,再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代入计算夹角的余弦值. 【详解】对A ,由题意,11111cos602⋅=⋅=⋅=⨯⨯=AA AB AA AD AD AB ,所以()2222111112*********++=+++⋅+⋅+⋅=+++⨯⨯=AA AB ADAA AB AD AA AB AB AD AA AD ,AC AB AD =+,所以()222221113=+=+⋅+=++=AC AB ADAB AB AD AD ,所以()()22126++==AA AB AD AC ,故A 正确;对B ,设BD 中点为O ,连接1A O ,1111111222=+=+=++AO A A AO A A AC A A AD AB ,若1A 在底面ABCD 上的射影是线段BD 的中点,则1A O ⊥平面ABCD ,则应10⋅=O AB A ,又因为21111111111110222222224⎛⎫⋅=++⋅=-⋅+⋅+=-+⨯+=≠ ⎪⎝⎭O AB A A AD AB AB AA AB AD AB AB A ,故B 错误;对D ,11,BD AD AA AB AC AB AD =+-=+,所以()()2211=2,=3=+-=+AD A B A AB AC AB AD D ()()2211111⋅=+-⋅+=⋅++⋅+⋅--⋅=AC AD AA AB AB AD AD AB ADAA AB AA AD AB AB AD BD,111cos ,2⋅<>===B AC D BD BD AC ACD 不正确;对C,112==AC BD ,在1A AC 中,111,===A A AC AC 22211+=A A AC AC ,所以11⊥A A AC ,所以1AA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1A AC ∠,又1tan 1∠=>A AC ,即145∠>A AC ,故C 正确;故选:AC【点睛】方法点睛:用向量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需要树立“基底”意识,利用基向量进行线性运算,要理解空间向量概念、性质、运算,注意和平面向量类比;同时对于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法,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6.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23AB =12AD AA ==,,,P Q R 分别是11,,AB BB AC 上的动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对于任意给定的点P ,存在点Q 使得1D P CQ ⊥ B .对于任意给定的点Q ,存在点R 使得1D R CQ ⊥ C .当1AR A C ⊥时,1AR D R ⊥D .当113AC A R =时,1//D R 平面1BDC 【答案】ABD 【分析】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142D P CQ b ⋅=-,()12222D R CQ b λλ⋅=--,134AR D R ⋅=-,10D R n ⋅=,得到答案.【详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2,,0P a ,0,23a ⎡∈⎣,()2,23,Q b ,[]0,2b ∈,设11A R AC λ=,得到()22,23,22R λλλ--,[]0,1λ∈. ()12,,2P a D -=,()2,0,CQ b =,142D P CQ b ⋅=-,当2b =时,1D P CQ ⊥,A 正确;()122,23,2D R λλλ=--,()12222D R CQ b λλ⋅=--,取22bλ=+时,1D R CQ ⊥,B 正确;1AR A C ⊥,则()()12,23,222,23,2212440AR AC λλλλλλ⋅=--⋅--=-+-+=, 14λ=,此时11333313,,,,022224AR D R ⎛⎫⎛⎫⋅=-⋅-=-≠ ⎪ ⎪ ⎪ ⎪⎝⎭⎝⎭,C 错误; 113AC A R =,则4234,,33R ⎛⎫ ⎪ ⎪⎝⎭,14232,,33D R ⎛⎫=- ⎪ ⎪⎝⎭,设平面1BD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0n BD n DC ⎧⋅=⎪⎨⋅=⎪⎩,解得()3,1,3n =-,故10D R n ⋅=,故1//D R 平面1BDC ,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的线线垂直,线面平行,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推断能力.7.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2AB AD =,E 为边AB 的中点,将ADE ∆沿直线DE 翻折成1A DE ∆,若M 为线段1A C 的中点,则ADE ∆在翻折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线段BM 的长是定值B .存在某个位置,使1DE AC ⊥ C .点M 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D .存在某个位置,使MB ⊥平面1A DE 【答案】AC 【分析】取CD 中点F ,连接BF ,MF ,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BMF 平面1A DE ,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BM 平面1A DE ,可判断D ;在BFM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BM a =为定值,可判断A 和C ;假设1DE A C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DE ⊥平面1A CE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1DE A E ⊥,与11DA A E ⊥矛盾,可判断B . 【详解】解:取CD 的中点F ,连接BF ,MF ,∵M ,F 分别为1A C 、CD 中点, ∴1MF A D ∥,∵1A D ⊂平面1A DE ,MF ⊄平面1A DE , ∴MF 平面1A DE , ∵DF BE ∥且DF BE =, ∴四边形BEDF 为平行四边形, ∴BFDE ,∵DE ⊂平面1A DE ,BF ⊄平面1A DE , ∴BF ∥平面1A DE , 又BFMF F =,BF 、MF ⊂平面BMF ,∴平面//BMF 平面1A DE , ∵BM ⊂平面BMF , ∴BM ∥平面1A DE ,即D 错误,设22AB AD a ==, 则112MF A D a ==,2BF DE a ==,145A DE MFB ︒∠=∠=, ∴222cos45BM MF BF MF BF a ︒=+-⋅⋅=,即BM 为定值,所以A 正确,∴点M 的轨迹是以B 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即C 正确, ∵DE CE ==,2CD AB a ==,∴222DE CE CD +=,∴DE CE ⊥, 设1DE A C ⊥,∵1A C 、CE ⊂平面1A CE ,1AC CE C =,∴DE ⊥平面1A CE , ∵1A E ⊂平面1A CE ,∴1DE A E ⊥,与11DA A E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B 错误. 故选:AC . 【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涉及到线段长度的求解、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点的轨迹的求解、反证法的应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空间立体感和推理论证能力.8.已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11AA =,P 为上底面1111D C B A 上的动点,给出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结论为( )A .若3PD =,则满足条件的P 点有且只有一个B .若PD =,则点P 的轨迹是一段圆弧C .若PD ∥平面1ACB ,则DP 长的最小值为2D .若PD ∥平面1ACB ,且PD =,则平面BDP 截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所得平面图形的面积为94π【答案】ABD 【分析】若3PD =,由于P 与1B 重合时3PD =,此时P 点唯一;()13PD =,,则1PD =P 的轨迹是一段圆弧;当P 为11A C 中点时,DP 有最小值为=断C ;平面BDP 截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所得平面图形为外接球的大圆,其半径为32=,可得D . 【详解】 如图:∵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边长为2, ∴1122B D =,又侧棱11AA =, ∴()2212213DB =+=,则P 与1B 重合时3PD =,此时P 点唯一,故A 正确;∵()313PD =∈,,11DD =,则12PD =,即点P 的轨迹是一段圆弧,故B 正确; 连接1DA ,1DC ,可得平面11//A DC 平面1ACB ,则当P 为11A C 中点时,DP 有最小值为()22213+=,故C 错误;由C 知,平面BDP 即为平面11BDD B ,平面BDP 截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所得平面图形为外接球的大圆,其半径为2221322122++=,面积为94π,故D 正确. 故选:ABD . 【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综合,考查了学生空间想象,逻辑推理,转化划归,数学运算的能力,属于较难题.9.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在线段B 1C 上运动,则( )A .直线BD 1⊥平面A 1C 1DB .三棱锥P ﹣A 1C 1D 的体积为定值C .异面直线AP 与A 1D 所成角的取值范用是[45°,90°]D .直线C 1P 与平面A 1C 1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3【答案】ABD 【分析】在A 中,推导出A 1C 1⊥BD 1,DC 1⊥BD 1,从而直线BD 1⊥平面A 1C 1D ;在B 中,由B 1C ∥平面 A 1C 1D ,得到P 到平面A 1C 1D 的距离为定值,再由△A 1C 1D 的面积是定值,从而三棱锥P ﹣A 1C 1D 的体积为定值;在C 中,异面直线AP 与A 1D 所成角的取值范用是[60°,90°];在D 中,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直线C 1P 与平面A 1C 1D. 【详解】解:在A 中,∵A 1C 1⊥B 1D 1,A 1C 1⊥BB 1,B 1D 1∩BB 1=B 1, ∴A 1C 1⊥平面BB 1D 1,∴A 1C 1⊥BD 1,同理,DC 1⊥BD 1, ∵A 1C 1∩DC 1=C 1,∴直线BD 1⊥平面A 1C 1D ,故A 正确; 在B 中,∵A 1D ∥B 1C ,A 1D ⊂平面A 1C 1D ,B 1C ⊄平面A 1C 1D , ∴B 1C ∥平面 A 1C 1D ,∵点P 在线段B 1C 上运动,∴P 到平面A 1C 1D 的距离为定值,又△A 1C 1D 的面积是定值,∴三棱锥P ﹣A 1C 1D 的体积为定值,故B 正确; 在C 中,异面直线AP 与A 1D 所成角的取值范用是[60°,90°],故C 错误;在D 中,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1,P (a ,1,a ),则D (0,0,0),A 1(1,0,1),C 1(0,1,1),1DA =(1,0,1),1DC =(0,1,1),1C P =(a ,0,a ﹣1), 设平面A 1C 1D 的法向量(),,n x y z =,则1100n DA x z n DC y z ⎧⋅=+=⎪⎨⋅=+=⎪⎩,取x =1,得1,1,1n,∴直线C 1P 与平面A 1C 1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1||||||C P n C Pn ⋅⋅=∴当a =12时,直线C 1P 与平面A 1C 1D ,故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一般步骤:(1)、①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即通过找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来完成;②计算,要把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 (2)、用空间向量坐标公式求解.10.如图,已知P 为棱长为1的正方体对角线1BD 上的一点,且()()10,1BP BD λλ=,下面结论中正确结论的有( )A .11A D C P ⊥;B .当1A P PD +取最小值时,23λ=;C .若()0,1λ∈,则7,312APC ππ⎛⎫∠∈⎪⎝⎭; D .若P 为1BD 的中点,四棱锥11P AA D 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94π. 【答案】ABD 【分析】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关系可判断ABC ;根据几何体外接球关系建立方程求出球半径即可判断D. 【详解】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1,1,0B ,()10,0,1D ,设(),,P x y z ,()()10,1BP BD λλ=,1BP BD λ∴=,即()()1,1,1,1,1x y z λ--=--,则可解得()1,1,P λλλ--, 对A ,()()()111,0,1,0,0,0,0,1,1A D C ,()11,0,1A D ∴=--,()11,,1C P λλλ=---,则()()()()11110110A D C P λλλ⋅=-⨯-+⨯-+-⨯-=,则11A D C P ⊥,故A 正确;对B ,()()()()()2222221111111A P PD λλλλλλ+=--+-+--+-+222223422333λλλ⎛⎫=-+=-+ ⎪⎝⎭则当23λ=时,1A P PD +取最小值,故B 正确; 对C ,()()1,0,0,0,1,0A C ,(),1,PA λλλ∴=--,()1,,PC λλλ=--,则222321cos 1321321PA PCAPC PA PC λλλλλλ⋅-∠===--+-+⋅, 01λ<<,则2232123λλ≤-+<,则2111123212λλ-≤-<-+, 即11cos 22APC -≤∠<,则2,33APC ππ⎛⎤∠∈ ⎥⎝⎦,故C 错误; 对于D ,当P 为1BD 中点时,四棱锥11P AA D D -为正四棱锥,设平面11AA D D 的中心为O ,四棱锥11P AA D D -的外接球半径为R ,所以222122R R ⎛⎫-+= ⎪⎝⎭⎝⎭,解得34R =, 故四棱锥11P AA D 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94π,所以D 正确. 故选:ABD.【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相关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建立关系进行计算.。
高三数学 立体几何多选题测试附解析

高三数学 立体几何多选题测试附解析一、立体几何多选题1.已知球O 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内切球,平面11A C B 截球O 的面积为24π,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A .异面直线AC 与1BC 所成的角为60°B .1BD ⊥平面11AC B C .球O 的表面积为36πD .三棱锥111B AC B -的体积为288 【答案】AD 【分析】连接11A C ,1A B ,通过平移将AC 与1BC 所成角转化为11A C 与1BC 所成角可判断A ;通过反证法证明B ;由已知平面11A C B 截球O 的面积为24π求出正方体棱长,进而求出内切球的表面积可判断C ;利用等体积法可求得三棱锥111B AC B -的体积可判断D. 【详解】对于A ,连接11A C ,1A B ,由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可知11//A C AC ,11AC B ∴∠为异面直线AC 与1BC 所成的角,设正方体边长为a,则1111AC A B BC ==,由等边三角形知1160A C B ∠=,即异面直线AC 与1BC 所成的角为60,故A 正确; 对于B ,假设1BD ⊥平面11A C B ,又1A B ⊂平面11A C B ,则11BD B A ⊥,设正方体边长为a ,则11A D a =,1A B =,1BD =,由勾股定理知111A D B A ⊥,与假设矛盾,假设不成立,故1BD 不垂直于平面11A C B ,故B 错误; 对于C ,设正方体边长为a,则11AC =,内切球半径为2a,设内切球的球心O 在面11A C B 上的投影为O ',由等边三角形性质可知O '为等边11A C B △的重心,则11123233O A AC a ='=⨯=,又12OA a =,∴球心O 到面11A C B 的距离6a ==,又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又截面圆的面积2246S a ππ⎛⎫= ⎪ ⎪⎝⎭=,解得12a =,则内切球半径为6,内切球表面积214644S ππ==⨯,故C 错误;对于D ,由等体积法知111111111111212122812383B A C B B A C B A C B V V S a --==⨯⨯=⨯⨯=,故D 正确; 故选:AD【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和它的内切球的几何结构特征,关键是想象出截面图的形状,从而求出正方体的棱长,进而求出内切球的表面积及三棱锥的体积,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于较难题.2.如图,已知正方体1ABCD ABC D -的棱长为a ,E 是棱CD 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A .11EB AD ⊥B .二面角11E A B A --的大小为4π C .三棱锥11A B D E -体积的最小值为313a D .1//D E 平面11A B BA 【答案】ABD 【分析】连接1A D 、1B C ,则易证1AD ⊥平面11A DCB ,1EB ⊂平面11A DCB ,则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以判断选项A 正确;二面角11E A B A --的平面角为1DA A ∠,易知14DA A π∠=,则可判断选项B 正确;用等体积法,将求三棱锥11A B D E -的体积转化为求三棱锥11E AB D -的体积,当点E 与D 重合时,三棱锥11E AB D -的体积最小,此时的值为316a ,则选项C 错误;易知平面11//D DCC 平面11A B BA ,而1D E ⊂平面11D DCC ,则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1//D E 平面11A B BA ,可判断选项D 正确. 【详解】选项A ,连接1A D 、1B C ,则由正方体1ABCD ABC D -可知,11A D AD ⊥,111A B AD ⊥,1111A DA B A =,则1AD ⊥平面11A DCB ,又因为1EB ⊂平面11A DCB ,所以11EB AD ⊥,选项A 正确; 选项B ,因为11//DE A B ,则二面角11E A B A --即为二面角11D A B A --, 由正方体1ABCD ABC D -可知,11A B ⊥平面1DA A , 则1DA A ∠为二面角11D A B A --的平面角,且14DA A π∠=,所以选项B 正确;选项C ,设点E 到平面11AB D 的距离为d , 则11111113A B D E E AB D AB D V V S d --==⋅,连接1C D 、1C B ,易证平面1//BDC 平面11AB D ,则在棱CD 上,点D 到平面11AB D 的距离最短, 即点E 与D 重合时,三棱锥11A B D E -的体积最小, 由正方体1ABCD ABC D -知11A B ⊥平面1ADD ,所以1111123111113326D AB D B ADDADD a V V S A B a a --==⋅=⋅⋅=, 则选项C 错误;选项D ,由正方体1ABCD ABC D -知,平面11//CC D D 平面11A B BA ,且1D E ⊂平面11CC D D , 则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1//D E 平面11A B BA ,则选项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对于选项C 的判断中,利用等体积法求三棱锥的体积是解题的关键.3.在三棱锥M ABC -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1233AD AB AC =+,则3BC BD = B .若G 为ABC 的重心,则111333MG MA MB MC =++C .若0MA BC ⋅=,0MC AB ⋅=,则0MB AC ⋅=D .若三棱锥M ABC -的棱长都为2,P ,Q 分别为MA ,BC 中点,则2PQ = 【答案】BC 【分析】作出三棱锥M ABC -直观图,在每个三角形中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可得. 【详解】对于A ,由已知12322233AD AB AC AD AC AB AD AC AB AD =+⇒=+⇒-=-,即2CD DB =,则32BD BD DC BC =+=,故A 错误; 对于B ,由G 为ABC 的重心,得0GA GB GC ++=,又MG MA AG =+,MG MB BG =+,MG MC CG =+,3MA MB MC MG ∴++=,即111333MG MA MB MC =++,故B 正确;对于C ,若0MA BC ⋅=,0MC AB ⋅=,则0MC MA BC AB ⋅+⋅=,即()00MA BC AC CB MA BC AC C MC C M B M C ⋅++=⇒⋅++⋅⋅=⋅()00MA BC A MC MC MC MC C BC MA BC AC ⋅⋅⋅⇒⋅+-=⇒-+=⋅()000MC M CA BC AC AC CB AC CB AC C MC ⇒+=⇒+=⇒+=⋅⋅⋅⋅⋅,即0MB AC ⋅=,故C 正确;对于D ,111()()222PQ MQ MP MB MC MA MB MC MA ∴=-=+-=+- ()21122PQ MB MC MA MB MC MA ∴=+-=+-,又()2222222MB MC MA MB MC MA MB MC MB MA MC MA+-=+++⋅-⋅-⋅2221112222222222228222=+++⨯⨯⨯-⨯⨯⨯-⨯⨯⨯=,1PQ ∴==,故D 错误. 故选:BC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运算,用已知向量表示某一向量的三个关键点: (1)用已知向量来表示某一向量,一定要结合图形,以图形为指导是解题的关键.(2)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如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始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3)在立体几何中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仍然成立.4.在直角梯形ABCD 中,2ABC BCD π∠=∠=,1AB BC ==,2DC =,E 为DC 中点,现将ADE 沿AE 折起,得到一个四棱锥D ABCE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A .在ADE 沿AE 折起的过程中,四棱锥D ABCE -体积的最大值为13B .在ADE 沿AE 折起的过程中,异面直线AD 与BC 所成的角恒为4π C .在ADE 沿AE 折起的过程中,二面角A EC D --的大小为45︒D .在四棱锥D ABCE -中,当D 在EC 上的射影恰好为EC 的中点F 时,DB 与平面ABCE所成的角的正切为5【答案】ABD 【分析】对于A ,四棱锥D ABCE -的底面面积是固定值,要使得体积最大,需要平面DAE ⊥平面ABCE ,此时DE CE ⊥,可求得1133D ABCE ABCE V S DE -=⋅=可判断A ;对于B ,在ADE 沿AE 折起的过程中,//AE BC ,所以异面直线AD 与AE 所成的角即为AD 与BC所成角,由翻折前可知4DAE π∠=可判断B ;对于C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结合翻折前可知AE ⊥平面DEC ,又AE ⊂平面ABCE ,所以平面DEC ⊥平面ABCE ,即二面角A EC D --的在大小为2π判断C ;对于D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DF ⊥平面ABCE ,所以DBF ∠为直线DB 与平面ABCE 所成的角,在直角DFB △中,15tan 5DF DBF BF ∠==,可判断D 正确;【详解】对于A ,ADE 沿AE 折起得到四棱锥D ABCE -,由四棱锥底面面积是固定值,要使得体积最大,需要四棱锥的高最大,即平面DAE ⊥平面ABCE ,此时DE CE ⊥,由已知得1DE =,则111111333D ABCE ABCE V S DE -=⋅=⨯⨯⨯=,故A 正确; 对于B ,在ADE 沿AE 折起的过程中,//AE BC ,所以异面直线AD 与AE 所成的角即为AD 与BC 所成角,又1AB BC ==,2DC =,E 为DC 中点,可知4DAE π∠=,即异面直线AD 与BC 所成的角恒为4π,故B 正确; 对于C ,由翻折前知,,AE EC AE ED ⊥⊥,且ECED E =,则AE ⊥平面DEC ,又AE ⊂平面ABCE ,所以平面DEC ⊥平面ABCE ,即二面角A EC D --的大小为2π,故C 错误; 对于D ,如图连接,DF BF ,由C 选项知,AE ⊥平面DEC ,又DF ⊂平面DEC ,则AE DF ⊥,又由已知得EC DF ⊥,且EC AE E ⋂=,则DF ⊥平面ABCE ,所以DBF ∠为直线DB 与平面ABCE 所成的角,在直角DFB △中,222222113122152tan 5511122DE CE DFDBF BFBC CE ⎛⎫⎛⎫-- ⎪⎪⎝⎭⎝⎭∠=====⎛⎫⎛⎫++ ⎪ ⎪⎝⎭⎝⎭,所以DB 与平面ABCE 所成的角的正切为15,故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综合问题,求体积,求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解题的关键要熟悉几种角的定义,通过平移法找到线线角,通过证垂直找到线面角和面面角,再结合三角形求出角,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转化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难题.5.如图,矩形ABCD 中, 22AB AD ==,E 为边AB 的中点.将ADE 沿直线DE 翻折成1A DE △(点1A 不落在底面BCDE 内),若M 在线段1A C 上(点M 与1A ,C 不重合),则在ADE 翻转过程中,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 .存在某个位置,使1DE A C ⊥B .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1A DC 成立 C .存在点M ,使得//MB 平面1A DE 成立D .四棱锥1A BCDE -体积最大值为24【答案】CD 【分析】利用反证法可得A 、B 错误,取M 为1A C 的中点,取1A D 的中点为I ,连接,MI IE ,可证明//MB 平面1A DE ,当平面1A D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1A BCDE -体积最大值,利用公式可求得此时体积为24. 【详解】如图(1),取DE 的中点为F ,连接1,A F CF , 则45CDF ∠=︒,22DF =,故212254222222CF =+-⨯⨯=, 故222DC DF CF ≠+即2CFD π∠≠.若1CA DE ⊥,因为11,A D A E DF FE ==,故1A F DE ⊥,而111A F A C A ⋂=, 故DE ⊥平面1A FC ,因为CF ⊂平面1A FC ,故DE CF ⊥,矛盾,故A 错. 若BM ⊥平面1A DC ,因为DC ⊂平面1A DC ,故BM DC ⊥, 因为DC CB ⊥,BM CB B ⋂=,故CD ⊥平面1A CB ,因为1AC ⊂平面1A CB ,故1CD A C ⊥,但1A D CD <,矛盾,故B 错. 当平面1A D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1A BCDE -体积最大值, 由前述证明可知1A F DE ⊥,而平面1A DE平面BCDE DE =,1A F ⊂平面1A DE ,故1A F ⊥平面BCDE ,因为1A 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11A D A E ==,故122A F =, 又四边形BCDE 的面积为13211122⨯-⨯⨯=, 故此时体积为13223224⨯⨯=D 正确. 对于C ,如图(2),取M 为1A C 的中点,取1A D 的中点为I ,连接,MI IE ,则1//,2IM CD IM CD =,而1//,2BE CD BE CD =, 故//,IM BE IM BE =即四边形IEBM 为平行四边形,故//IE BM ,因为IE ⊂平面1A DE ,BM ⊄平面1A DE ,故//MB 平面1A DE , 故C 正确. 故选:CD.【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注意对于折叠后点线面的位置的判断,若命题的不成立,往往需要利用反证法来处理,本题属于难题.6.(多选题)在四面体P ABC -中,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 .若1233AD AC AB =+,则可知3BC BD = B .若Q 为△ABC 的重心,则111333PQ PA PB PC =++C .若0PA BC =,0PC AB =,则0PB AC =D .若四面体P ABC -各棱长都为2,M N ,分别为,PA BC 的中点,则1MN = 【答案】ABC 【分析】作出四面体P ABC -直观图,在每个三角形中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可得. 【详解】对于A ,1233AD AC AB =+,32AD AC AB ∴=+,22AD AB AC AD ∴-=- , 2BD DC ∴=,3BD BD DC BC ∴=+=即3BD BC ∴=,故A 正确;对于B ,Q 为△ABC 的重心,则0QA QB QC ++=,33PQ QA QB QC PQ ∴+++=()()()3PQ QA PQ QB PQ QC PQ ∴+++++=,3PA PB PC PQ ∴++=即111333PQ PA PB PC ∴=++,故B 正确; 对于C ,若0PA BC =,0PC AB =,则0PA BC PC AB +=,()0PA BC PC AC CB ∴++=,0PA BC PC AC PC CB ∴++=0PA BC PC AC PC BC ∴+-=,()0PA PC BC PC AC ∴-+= 0CA BC PC AC ∴+=,0AC CB PC AC ∴+=()0AC PC CB ∴+=,0AC PB ∴=,故C 正确;对于D ,111()()222MN PN PM PB PC PA PB PC PA ∴=-=+-=+- 1122MN PB PC PA PA PB PC ∴=+-=-- 222222PA PB PC PA PB PC PA PB PA PC PC PB --=++--+22211122222222222222222=++-⨯⨯⨯-⨯⨯⨯+⨯⨯⨯=2MN ∴=,故D 错误.故选:ABC 【点睛】用已知向量表示某一向量的三个关键点(1)用已知向量来表示某一向量,一定要结合图形,以图形为指导是解题的关键. (2)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如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始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3)在立体几何中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仍然成立.7.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过对角线1BD 作平面α交棱1AA 于点E ,交棱1CC 于点F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四边形1BFD E 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 .平面α分正方体所得两部分的体积相等 C .平面α与平面1DBB 不可能垂直 D .四边形1BFD E 面积的最大值为2 【答案】BD 【分析】由平行平面的性质可判断A 错误;利用正方体的对称性可判断B 正确;当E 、F 为棱中点时,通过线面垂直可得面面垂直,可判断C 错误;当E 与A 重合,F 与1C 重合时,四边形1BFD E 的面积最大,且最大值为2,可判断D 正确. 【详解】 如图所示,对于选项A,因为平面1111//ABB A CC D D ,平面1BFD E 平面11ABB A BE =,平面1BFD E平面111CC D D D F =,所以1//BE D F ,同理可证1//D E BF ,所以四边形1BFD E 是平行四边形,故A 错误; 对于选项B,由正方体的对称性可知,平面α分正方体所得两部分的体积相等,故B 正确; 对于选项C,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有1,AC BD AC BB ⊥⊥, 又1BD BB B ⋂=,所以AC ⊥平面1BB D , 当E 、F 分别为棱11,AA CC 的中点时, 有//AC EF ,则EF ⊥平面1BB D ,又因为EF ⊂平面1BFD E ,所以平面1BFD E ⊥平面1BB D ,故C 错误;对于选项D,四边形1BFD E 在平面ABCD 内的投影是正方形ABCD , 当E 与A 重合,F 与1C 重合时,四边形1BFD E 的面积有最大值, 此时1212S D E BE =⋅=⋅=,故D 正确; 故选:BD.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几何性质与应用问题,也考查了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应用问题,属于中档题.8.如图,正四棱锥S -BCDE 底面边长与侧棱长均为a ,正三棱锥A -SBE 底面边长与侧棱长均为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S ⊥CDB .正四棱锥S -BCDE 的外接球半径为22C .正四棱锥S -BCDE 的内切球半径为212a ⎛- ⎝⎭ D .由正四棱锥S -BCDE 与正三棱锥A -SBE 拼成的多面体是一个三棱柱 【答案】ABD 【分析】取BE 中点H ,证明BE ⊥平面SAH 即可证AS CD ⊥;设底面中心为1O ,有112O B O S ==2;用等体积法求内切球半径即可判断;由////SA DE BC 且==SA DE BC 可知多面体是一个三棱柱.【详解】 如图所示:A 选项:取BE 中点H 连接,AH SH ,正三棱锥A SBE -中,,AH BE SH BE ⊥⊥ 又AHSH H =,所以BE ⊥平面SAH ,则BE AS ⊥,又//BE CD 所以AS CD ⊥ ,故A 正确;B 选项:设底面中心为1O ,球心为O 半径为R ,因为正四棱锥S -BCDE 外接球球心在1O S 上,所以OS OB R ==,因为,正四棱锥S -BCDE 底面边长与侧棱长均为a所以112O B O S ==,由()22211OB O B O S OS =+- 得2222222R a R ⎛⎫⎛⎫=+- ⎪ ⎪ ⎪ ⎪⎝⎭⎝⎭解得2R =,故B 正确; C 选项:设内切球半径为r ,易求得侧面面积为2213sin 234S a a π=⋅=, 由等体积法得222121134333a a r r =⋅+⋅⋅ 解得624a r = ,故C 错;D 选项:取SE 中点F ,连结AF ,DF ,BF ,则BFD ∠和BFA ∠分别是D SE B --和A SE B --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由)22222223321cos 2332aBF DF BDBFD BF DF ⎫⎫+-⎪⎪+-⎝⎭⎝⎭∠===-⋅⎫⎪⎝⎭2222222331cos 2332a AF BF BA AFD AF BF ⎫⎫+-⎪⎪+-⎝⎭⎝⎭∠===⋅⎫⎪⎝⎭,故BFD ∠与BFA ∠互补,所以ASDE 共面,又因为AS AE ED SD ===,则ASDE 为平行四边形,故AS ED BC故正四棱锥S-BCDE与正三棱锥A-SBE拼成的多面体是一个三棱柱,所以////D正确故选:ABD【点睛】求外接球半径的常用方法:(1)补形法: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二面角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2)利用球的性质:几何体在不同面均对直角的棱必然是球的直径;(3)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带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
高三理科数学《立体几何》测试题带答案

高三理科数学《立体几何》测试题(带答案)1、如图,在C ∆AB 中,C 45∠AB =,点O 在AB 上,且2C 3OB =O =AB ,PO ⊥平面C AB ,D //A PO ,1D 2A =AO =PO . ()1求证://PB 平面C D O ;()2求二面角CD O --A 的余弦值.(1)证明:因为ABC PO 平面⊥,D//A PO,DA AB PO AB ⊥⊥所以4,21π=∠==AOD PO AO DA 所以又……………………2分 ,//4,,21PB OD OBP OP OB PO AO ,即所以即又π=∠==……………….4分 COD PB COD OD COD PB 平面所以平面平面又//,,⊂⊄。
……………….6分(2)解:过A 作,,,AN N CD MN M M DO AM 连接于作,过垂足为⊥⊥ 则的平面角。
即为二面角A CD O ANM --∠……………….8分,中,得,在直角中,得,在等腰直角设a MN COD a AM AOD a AD 3322=∆=∆=510cos 630=∠=∆ANM a AN AMN ,所以中,得在直角……………….12分2、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CD C D AB -A B 中,E 、F 分别为11D A 和1CC 的中点.()1求证:F//E 平面1CD A ;()2求异面直线F E 与A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3在棱1BB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二面角C P -A -B 的大小为30?若存在,求出B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如图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由已知得D (0,0,0)、A (2,0,0)、B (2,2,0)、C (0,2,0)、B 1(2,2,2)、D 1(0,0,2)、E (1,0,2 )、F (0,2,1).(1)取AD 1中点G ,则G (1,0,1),CG -→=(1,-2,1),又EF -→=(-1,2,-1),由EF -→=-→-CG ,∴EF -→与CG -→共线.从而EF∥CG,∵CG ⊂平面ACD 1,EF ⊄平面ACD 1,∴EF ∥平面ACD 1. ………………………………………………………………4分 (2) ∵AB =(0,2,0), cos<EF ,AB>=||||2EF AB EF AB ⋅==⋅, ∴异面直线EF 与A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6.…………………………………………………8分 (3)假设满足条件的点P 存在,可设点P (2,2,t )(0<t ≤2),平面ACP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0,0.n AC n AP ⎧⋅=⎪⎨⋅=⎪⎩ ∵AP =(0,2,t ), AC =(-2,2,0),∴220,20,x y y tz -+=⎧⎨+=⎩取2(1,1,)n t =-.易知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1(0,0,2)BB =, 依题意知,<1BB ,n >=30°或<1BB ,n >=150°,∴|cos<1BB ,n4||-=,即22434(2)4t t =+,解得3t =∵(0,2]3∴在棱BB 1上存在一点P ,当BPP -AC -B 的大小为30°……………13分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CD P -AB 中,底面CD AB 为矩形,PA ⊥平面CD AB ,点E 在线段C P 上,C P ⊥平面D B E . ()1求证:D B ⊥平面C PA ;()2若1PA =,D 2A =,求二面角C B -P -A 的余弦值.(1) 证明:∵PA ABCD ⊥平面,BD ABCD ⊂平面 ∴PA BD ⊥.同理由PC BDE ⊥平面,可证得PC BD ⊥. 又PAPC P =,∴BD PAC ⊥平面.(2)解:如图,分别以射线AB ,AD ,AP 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由(1)知BD PAC ⊥平面,又AC P A C ⊂平面, ∴BD AC ⊥.故矩形ABCD 为正方形,∴2AB BC CD AD ====. ∴00020022()()00(20001)()()A B C D P ,,,,,,,,,,,,,,. ∴ ()()()2,0,1,0,2,0,2,2,0PB BC BD ===-.设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0n PB n BC ⎧⋅=⎪⎨⋅=⎪⎩,即2000200x y z x y z +⋅-=⎧⎨⋅++⋅=⎩,∴20z xy =⎧⎨=⎩,取1x =,得(1,0,2)n =.∵BD PAC ⊥平面,∴(2,2,0)BD =-为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10cos ,10n BD n BD n BD⋅<>==-. 设二面角B PC A --的平面角为α,由图知02πα<<,则10cos cos ,D 10n α=B=∴二面角C B -P -A4、如图,平面CD AB ⊥平面D F A E ,其中CD AB 为矩形,D F A E 为梯形,F//D A E ,F F A ⊥E ,F D 2D 2A =A =E =.()1求异面直线F E 与C B 所成角的大小;()2若二面角F D A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3,求AB 的长.解:(1) 延长AD ,FE 交于Q .因为ABCD 是矩形,所以BC ∥AD ,所以∠AQF 是异面直线EF 与B C 所成的角.在梯形ADEF 中,因为DE ∥AF ,AF ⊥FE ,AF =2,DE =1得∠AQF =30°.………………………5分(2) 方法一:设AB =x .取AF 的中点G .由题意得 DG ⊥AF .因为平面ABCD ⊥平面ADEF ,A B ⊥AD ,所以AB ⊥平面ADEF ,所以AB ⊥DG .所以DG ⊥平面ABF . 过G 作GH ⊥BF ,垂足为H ,连结DH ,则DH ⊥BF , 所以∠DHG 为二面角A -BF-D 的平面角. 在直角△AGD 中,AD =2,AG =1,得DG 在直角△BAF中,由AB BF =sin ∠AFB =GH FG ,得GHx,所以GH.在直角△DGH 中,DGGH ,得DH =因为cos ∠DHG =GH DH =13,得x AB 15分方法二:设AB =x .以F 为原点,AF ,FQ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Fxyz .则 F (0,0,0),A (-2,0,0),E (3,0,0),D (-10),B (-2,0,x ),所以DF =(10),BF =(2,0,-x ). 因为EF ⊥平面ABF所以平面ABF 的法向量可取1n =(0,1,0).设2n =(x 1,y 1,z 1)为平面BFD的法向量,则111120,0,x z x x -=⎧⎪⎨=⎪⎩所以,可取2n =1.因为cos<1n ,2n >=1212||||n n n n ⋅⋅=13,得xAB .5、如图,已知AB ⊥平面CD A ,D E ⊥平面CD A ,C ∆AB 为等边三角形, D D 2A =E =AB ,F 为CD 的中点. ()1求证:F//A 平面C B E ;()2求证:平面C B E ⊥平面CD E ;()3求直线F B 和平面C B E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取CE 的中点G,连FG 、BG .可证得四边形GFAB 为平行四边形,则AF//BG即可证得AF//平面BCE. …………………………..(4分)(2)依题意证得BG ⊥平面CDE ,即可证得平面BCE ⊥平面CDE …….(8分) (3)解:设AD=DE=2AB=2,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A —xyz, 则A(0,0,0),C(2,0,0),B(0,0,1),D(1,3,0),E(1,3,2),F ()0,23,23 设平面BCE 的法向量为),,,(z y x =由0,0=⋅=⋅可取)2,3,1(-=,)1,23,23(-= 设BF 和平面BCE 所成的角为θ,则: sin θ42=……………………………(12分)6、如图,三棱柱111C C AB -A B 的底面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1AA ⊥平面C AB ,1AA =M 为11A B 的中点.()1求证:C M ⊥AB ;()2在棱1C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C M ⊥平面ABP ?若存在,确定点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 为1CC 的中点,求二面角C B -AP -的余弦值.(1)解:取AB 中点O ,连结OM ,C O . M 为11A B 的中点 ∴1//MO A A1AA ⊥平面C AB ∴MO ⊥平面C AB∴MO ⊥AB …………2分7、如图,已知111C C AB -A B 是正三棱柱,它的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是2,D 为侧棱1CC 的中点,E 为11A B 的中点.()1求证:D AB ⊥E ;()2求直线11A B 到平面D AB 的距离;()3求二面角D C A -B -的正切值.(1)证明:连结C 1E,则C 1E ⊥A 1B 1, 又∵A 1B 1⊥C 1C ∴A 1B 1⊥平面EDC 1 ∴A 1B 1⊥DE, 而A 1B 1//AB ∴AB ⊥DE.(2) 取AB 中点为F,连结EF,DF,则EF ⊥AB ∴AB ⊥DF过E 作直线EH ⊥DF 于H 点,则EH ⊥平面DAB ∴EH 就是直线A 1B 1到平面DAB 的距离在矩形C 1EFC 中,∵AA 1=AB=2,∴EF=2,C 1E=3,DF=2, ∴在△DEF 中,EH=3,故直线A 1B 1到平面DAB 的距离为 3(3)过A 作AM ⊥BC 于M 点,则AM ⊥平面CDB 过M 作MN ⊥BD 于N 点,连结AN,则AN ⊥BD ∴∠ANM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Rt △DCB 中,BC=2,DC=1,M 为BC 中点∴MN=55在Rt △AMN 中,tan ∠ANM=AMMN =158、如图,在直三棱柱111C C A B -AB 中,C AB ⊥A ,C 2AB =A =,14AA =,点D 是C B 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1A B 与1C D 所成角的余弦值;()2求平面1DC A 与平面1ABA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1)以},,{1→→→AA AC AB 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A -, 则)0,0,0(A ,)0,0,2(B ,)0,2,0(C ,)4,0,0(1A ,)0,1,1(D ,)4,2,0(1C .)4,0,2(1-=∴→B A ,)4,1,1(1--=→D C10103182018,cos 111111==⋅>=<∴→→→→DC B A DC B AD C B A ∴异面直线B A 1与D 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103. 6分(2))0,2,0(=→AC 是平面1ABA 的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1ADC 的法向量为),,(z y x m =→,)0,1,1(=→AD ,)4,2,0(1=→AC ,由→→⊥AD m ,→→⊥1AC m 得 ⎩⎨⎧=+=+0420z y y x取1=z ,得2-=y ,2=x ,所以平面1ADC 的法向量为)1,2,2(-=→m . 设平面1ADC 与1ABA 所成二面角为θ .32324,cos cos =⨯-=⋅>=<=∴→→→→→mAC m AC m AC θ, 得35sin =θ. 所以平面1ADC 与1ABA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35. 12分。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立体几何1.[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2020届一诊模拟考试理科数学]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A .2B .1C .D .【答案】B2.[湖南省衡阳县2020届高三12月联考数学(理)试题]【答案】D 【解析】3.[【全国百强校首发】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动点E 在棱1BB 上,动点F 在线段11A C 上,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若1,BE x A F y ==,则四面体O AEF -的体积 A .与,x y 都有关 B .与,x y 都无关 C .与x 有关,与y 无关D .与y 有关,与x 无关【答案】B4.[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5.[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2020届一诊模拟考试理科数学] 一个圆锥SC的高和底面直径相等,且这个圆锥SC和圆柱OM的底面半径及体积也都相等,则圆锥SC和圆柱OM的侧面积的比值为A.322B.23C.35D.45【答案】C6.[辽宁葫芦岛锦化高中协作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数学理科试题]【答案】D【解析】7.[广东省三校(广州真光中学、深圳市第二中学、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数学(理)试题] 在如图直二面角ABDC中,△ABD、△CBD均是以B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取AD的中点E,将△ABE 沿BE 翻折到△A1BE,在△ABE的翻折过程中,下列不可能成立的是A.BC与平面A1BE内某直线平行B.CD∥平面A1BEC.BC与平面A1BE内某直线垂直D.BC⊥A1B【答案】D8.[湖南省衡阳县2020届高三12月联考数学(理)试题]【答案】D【解析】9.[陕西省汉中市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检测考试理科数学试题]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R 的半圆,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33πR 10.[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数学(理)试卷]【答案】4π11.[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测试数学(理)试题] 如图,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M 是AD 的中点,动点P 在底面ABCD 内(不包括边界),若1B P ∥平面1A BM ,则1C P 的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305【解析】 【分析】由面面平行找到点P 在底面ABCD 内的轨迹为线段DN ,再找出点P 的位置,使1C P 取得最小值,即1C P 垂直DN 于点O ,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最小值. 【详解】取BC 中点N ,连接11,,B D B N DN ,作CO DN ⊥,连接1C O ,因为平面1B DN ∥平面1A BM ,所以动点P 在底面ABCD 内的轨迹为线段DN ,当点P 与点O 重合时,1C P 取得最小值,因为11152225DN CO DC NC CO ⋅=⋅⇒==,所以221min 11130()155C P C O CO CC ==+=+=. 故1C P 的最小值是305. 【点睛】本题考查面面平行及最值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确定点P 的位置,再通过解三角形的知识求最值.12.[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________.21【答案】【解析】【分析】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设球心为O,根据外接球的性质可知,O与PAB△和正方形ABCD中心的连线分别与两个平面垂直,从而可得到四边形OGEQ 为矩形,求得OQ和PQ后,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外接球半径.【详解】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如下图所示:设PAB△的中心为Q,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G,外接球球心为O,则OQ⊥平面PAB,OG⊥平面ABCD,E为AB中点,∴四边形OGEQ为矩形,112OQ GE BC ∴===,2233PQ PE ==, ∴外接球的半径:22213R GE PQ =+=. 故答案为21. 【点睛】本题考查多面体外接球半径的求解,关键是能够根据球的性质确定球心的位置,从而根据长度关系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结果. 13.[湖南省衡阳县2020届高三12月联考数学(理)试题]【答案】【解析】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答案】1 315.[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第一次南通名师模拟试卷数学试题]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面ABP⊥平面BCP,90APB=,M为CP的中点.求证:∠=︒,BP BC(1)AP//平面BDM;(2)BM ACP⊥平面.【解析】(1)设AC 与BD 交于点O ,连接OM , 因为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 为AC 中点, 因为M 为CP 的中点,所以AP ∥OM , 又AP ⊄平面BDM ,OM ⊂平面BDM , 所以AP ∥平面BDM .(2)平面ABP ⊥平面BCP ,交线为BP , 因为90APB ∠=︒,故AP BP ⊥,因为AP ⊂平面ABP ,所以AP ⊥平面BCP , 因为BM ⊂平面BCP ,所以AP ⊥BM . 因为BP BC =,M 为CP 的中点,所以BM CP ⊥. 因为AP CP P =I ,AP CP ⊂,平面ACP , 所以BM ⊥平面ACP .16.[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数学)] 如图,在四棱锥ABCDV -中,二面角D BC V --为︒60,E 为BC 的中点. (1)证明:VE BC =;(2)已知F 为直线VA 上一点,且F 与A 不重合,若异面直线BF 与VE 所成角为︒60,求.VA VFABCDPMABCDPMO【解析】17.[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BC=60°,PA=AB=2,点E,F分别为BC,PD的中点,设直线PC与平面AEF交于点Q.(1)已知平面PAB∩平面PCD=l,求证:AB∥l.(2)求直线AQ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分析】(1)证明AB ∥平面PCD ,然后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AB ∥l ; (2)以点A 为原点,直线AE 、AD 、AP 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PCD 的法向量和直线AQ 的方向向量,然后利用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求解直线AQ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即可.【详解】(1)证明:∵AB ∥CD ,AB ⊄平面PCD ,CD ⊂平面PCD . ∴AB ∥平面PCD ,∵AB ⊂平面PAB ,平面PAB ∩平面PCD =l , ∴AB ∥l ;(2)∵底面是菱形,E 为BC 的中点,且AB =2, ∴13BE AE AE BC ==⊥,,, ∴AE ⊥AD ,又PA ⊥平面ABCD ,则以点A 为原点,直线AE 、AD 、AP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20,002,30,300D P C E,,,,,,,,,∴()0,1,1F ,()()()()3000,11310022AE AF DC D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x y z =n ,有0PD ⋅=u u u r n ,0CD ⋅=u u u rn ,得()133=,,n ,设()1AQ AC AP λ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则()()321AQ λλλ=-u u u r ,,,再设(3,,)AQ mAE n m n n AF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则()3321m n nλλλ⎧=⎪=⎨⎪-=⎩,解之得23m n λ===,∴2223333AQ ⎛⎫=⎪⎝⎭u u u r ,,, 设直线AQ 与平面PCD 所成角为α,则3105sin cos ,AQ AQ AQα⋅>=<==u u u r u u u r u u u r n n n ,∴直线AQ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105.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的应用,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向量求法,合理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中档题.18.[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测试数学(理)试题] 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AC AA ==,侧面11ABB A ⊥底面ABC ,D 是BC 的中点,160B BA ∠=︒,1B D AB ⊥.(1)求证:ABC △为直角三角形;(2)求二面角1C AD B --的余弦值. 【解析】(1)取AB 中点O ,连接OD ,1B O ,易知1ABB △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1B O AB ⊥,结合1B D AB ⊥,可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到AB ⊥平面1B OD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知AB OD ⊥,由平行关系可知AB AC ⊥,从而证得结论;(2)以O 为坐标原点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空间向量法可求得平面1ADC 和平面ADB 的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根据所求二面角为钝二面角可得到最终结果. 【详解】(1)取AB 中点O ,连接OD ,1B O ,在1ABB △中,1AB B B =,160B BA ∠=︒,1ABB ∴△是等边三角形, 又O 为AB 中点,1B O AB ∴⊥,又1B D AB ⊥,111B O B D B =I ,11,B O B D ⊂平面1B OD ,AB ∴⊥平面1B OD ,OD ⊂Q 平面1B OD ,AB OD ∴⊥, 又OD AC ∥,AB AC ∴⊥, ∴ABC △为直角三角形.(2)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令12AB AC AA ===,则()1,2,0C -,()1,0,0A -,()0,1,0D ,()1,0,0B ,()10,0,3B ,()11,0,3BB ∴=-u u u v ,()0,2,0AC =u u u v ,()1,1,0AD =u u u v,()1111,2,3AC AC CC AC BB =+=+=-u u u u v u u u v u u u u v u u u v u u u v,设平面1ADC 的法向量为(),,x y z =m ,10230AD x y AC x y z ⎧⋅=+=⎪∴⎨⋅=++=⎪⎩u u u v u u u u v m m ,令1x =,则1y =-,3z =,()1,1,3∴=-m , 又平面ADB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n ,315cos ,5113∴<>==++m n , Q 二面角1C AD B --为钝二面角,∴二面角1C AD B --的余弦值为15-.【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垂直关系的证明、空间向量法求解二面角的问题,涉及到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证明立体几何中线线垂直关系的常用方法是通过证明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的关系.19.[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理)试题]20.[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21.[辽宁葫芦岛锦化高中协作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数学理科试题]【解析】22.[【全国百强校首发】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PCD⊥平面ABCD,2AB=,1BC=,2PC PD==,E为PB中点.(1)求证:PD∥平面ACE;(2)求二面角E AC D--的余弦值;(3)在棱PD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AM⊥BD?若存在,求PMPD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设BD交AC于点F,连接EF. 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F为BD中点 . 又因为E为PB中点,所以EF∥PD.因为PD ⊄平面,ACE EF ⊂平面ACE ,所以PD ∥平面ACE.(2)取CD 的中点O ,连接PO ,FO .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所以BC CD ⊥.因为PC PD =,O CD 为中点,所以,PO CD OF ⊥∥BC ,所以OF CD ⊥. 又因为平面PCD ⊥平面ABCD ,PO ⊂平面,PCD 平面PCD ∩平面ABCD =CD . 所以PO ⊥平面ABCD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则111(1,1,0)(0,1,0)(1,1,0),(0,0,1),(,,)222A C B P E -,,, 设平面ACE 的法向量为(,,)x y z =m ,131(1,2,0),(,,)222AC AE =-=-u u u r u u u r , 所以20,2,0,131.00222x y x y AC z y x y z AE -+=⎧⎧=⎧⋅=⎪⇒⇒⎨⎨⎨=--++=⋅=⎩⎩⎪⎩u u u v u u u v m m 令1y =,则2,1x z ==-,所以2,11=-(,)m .平面ACD 的法向量为(0,0,1)OP =u u u r ,则6cos ,OP OP OP⋅<>==-⋅u u u r u u u r u u u r m m |m |. 如图可知二面角E AC D --为钝角,所以二面角E AC D --的余弦值为66-. (3)在棱PD 上存在点M ,使AM BD ⊥.设([0,1]),(,,)PM M x y z PD=∈λλ,则,01,0PM PD D =-u u u u r u u u r λ(,).因为(,,1)(0,1,1)x y z -=--λ,所以(0,,1)M --λλ. (1,1,1),(1,2,0)AM BD =---=--u u u u r u u u r λλ.因为AM BD ⊥,所以0AM BD ⋅=u u u u r u u u r .所以12(1)0λ--=,解得1=[0,1]2∈λ. 所以在棱PD 上存在点M ,使AM BD ⊥,且12PM PD =。
(完整)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doc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 理)1.( 2009 全国卷Ⅰ)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 SD底面ABCD,AD2 ,DCo SD 2 ,点 M 在侧棱 SC 上,∠ABM=60。
(I )证明:M是侧棱SC的中点;求二面角 S AM B 的大小。
2.( 2009 全国卷Ⅱ)如图,直三棱柱DE ⊥平面 BCC 1(Ⅰ)证明: AB=AC 的角的大小ABC-A 1B1C1中, AB ⊥ AC,D 、E 分别为 AA 1、 B1C 的中点,(Ⅱ)设二面角A-BD-C 为 60°,求 B 1C 与平面 BCD 所成A 1 C1B1D EACB3. ( 2009浙江卷)如图,DC平面ABC,EB / / DC,AC BC EB 2DC 2 ,ACB 120o, P,Q 分别为 AE , AB 的中点.(I)证明: PQ / / 平面ACD;(II)求AD与平面 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4.( 2009 北京卷)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D 底面 ABCD ,点E在棱PB上.(Ⅰ)求证:平面AEC 平面 PDB ;(Ⅱ)当 PD2AB 且E为PB的中点时,求 AE 与平面 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5.( 2009 江西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 ABCD 是矩形, PA平面ABCD,PA AD 4 , AB 2 .以 BD 的中点 O 为球心、 BD 为直径的球面交PD 于点 M .(1)求证:平面ABM⊥平面PCD;(2)求直线PC与平面ABM所成的角;(3)求点O到平面ABM的距离.PMA DOBC6(. 2009 四川卷)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 , FA FE , AEF 45 (I)求证: EF 平面 BCE ;( II )设线段 CD 、 AE 的中点分别为 P 、 M ,求证: PM ∥平面BCE ( III )求二面角 F BD A 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理科数学《立体几何》测试题(带答案)1、如图,在 C 中, C 45 ,点在上,且 C 2,平3面 C , D // , D 1.21 求证:// 平面 C D ;2 求二面角CD 的余弦值.( 1)明:因PO 平面 ABC ,D// 所以 DA AB, PO AB又 DA AO 1PO ,所以AOD4⋯⋯⋯⋯⋯⋯⋯⋯2 分2又 AO 1PO,即 OB OP, 所以 OBP ,即 OD // PB, ⋯⋯⋯⋯⋯⋯.4分2 4又 PB 平面 COD, OD 平面 COD, 所以 PB // 平面 COD 。
⋯⋯⋯⋯⋯⋯.6分( 2)解:A作AM DO,垂足为 M,过 M作MN CD于N ,连接AN ,ANM 即为二面角 O CD A的平面角。
⋯⋯⋯⋯⋯⋯.8分设 AD a,在等腰直角AOD 中,得 AM 2a,在直角COD 中,得 MN3a,2 3在直角AMN 中,得 AN 30a,所以 cos ANM 10 ⋯⋯⋯⋯⋯⋯ .12分6 52、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CD11C1D1中,、F分别为1D1和CC1的中点.1 求证:F// 平面CD1;2 求异面直线 F 与所成的角的余弦值;3 在棱 1 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二面角C的大小为 30 ?若存在,求出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如分以DA、DC、DD1所在的直x 、 y 、 z 建立空 直角坐 系D-xyz ,由已知得 D (0 , 0, 0) 、 A (2 , 0, 0) 、 B (2 , 2, 0) 、 C (0 , 2, 0) 、B 1(2 , 2, 2) 、 D 1(0 , 0,2) 、 E (1 , 0, 2 ) 、 F (0 , 2, 1) .(1) 取 AD 1 中点 G , G ( 1, 0, 1), CG =(1, -2 , 1),又 EF =( -1 , 2, -1 ),由 EF = CG ,∴ EF 与 CG 共 .从而 EF ∥ CG,∵ CG 平面 ACD 1, EF平面 ACD 1,∴ EF ∥平面 ACD 1. ⋯⋯⋯⋯⋯⋯⋯⋯⋯⋯⋯⋯⋯⋯⋯⋯⋯⋯⋯⋯⋯⋯⋯⋯ 4 分(2) ∵ AB =(0,2 , 0) ,cos< EF , AB >=EF AB 4 6 ,| EF | | AB | 2 63∴异面直 EF 与 AB 所成角的余弦6. ⋯⋯⋯⋯⋯⋯⋯⋯⋯⋯⋯⋯⋯⋯⋯⋯⋯⋯⋯8 分3(3) 假 足条件的点 P 存在,可 点 P (2 , 2,t )(0< t ≤2) ,平面 ACP 的一个法向量n =( x ,y , z ) ,n AC0,AC =(-2 , 2, 0) ,∵ AP =(0 , 2, t ),n AP 0.2x 2 y 0,2∴tz取 n (1,1,) .2 y 0,t易知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BB 1(0,0,2) ,依 意知, < BB 1 , n >=30°或 < BB 1 , n >=150 °,| 4 |3∴ |cos< BB 1 , n >|=t4 ,2222t即4 3(24) ,解得 t 6 . t 2 4 t 2 36(0,2]∵3∴在棱 BB 上存在一点 P,当 BP的 6 ,二面角P- AC- B的大小30°⋯⋯⋯⋯⋯13 分13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CD在线段 C 上,C平面D.1 求证:D平面 C ;中,底面CD 为矩形,平面CD ,点2 若1, D 2 ,求二面角C的余弦值.(1) 明:∵PA 平面 ABCD ,BD 平面 ABCD∴PA BD .同理由 PC 平面 BDE ,可得 PC BD .又 PA PC P ,∴ BD 平面 PAC .(2)解:如,分以射 AB , AD , AP x, y ,z的正半建立空直角坐系A xyz .由 (1) 知BD平面PAC,又AC平面PAC,∴BD AC .故矩形 ABCD 正方形,∴AB= BC= CD= AD=2 .∴A(0,0,0), B(2,0,0), C( 2,2,0), D (0,2,0), P(0,01,) .∴ PB 2,0,1 , BC 0,2,0 , BD 2,2,0 .平面 PBC 的一个法向量nn PB 0 2x 0 y z 0 (x, y, z) ,,即,n BC 0 0 x 2y 0 z 0z 2x(1,0,2) .∴,取 x 1 ,得 ny 0∵ BD 平面 PAC ,∴BD ( 2,2,0) 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 n, BDn BD 10n BD .10二面角 B PCA 的平面角,由 知 0 , cos10 cos n, D210二面角C的余弦 是10 104、如图,平面 CD 平面 D F ,其中 CD 为矩形, D F 为梯形, F//D,F F , F D 2D 2 .1 求异面直线 F 与 C 所成角的大小;2 若二面角F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求3的长.解: (1) 延 AD , FE 交于 Q . 因 ABCD 是矩形,所以 BC ∥AD ,所以∠ AQF 是异面直 EF 与 BC 所成的角.在梯形 ADEF 中,因 DE ∥ AF ,AF ⊥FE ,AF =2, DE = 1 得∠ AQF =30°.⋯⋯⋯⋯⋯⋯⋯⋯⋯ 5 分(2) 方法一: AB = x .取 AF 的中点 G .由 意得DG ⊥ AF .因 平面 ABCD ⊥平面 ADEF , AB ⊥ AD ,所以 AB ⊥平面 ADEF ,所以 AB ⊥ DG .所以 DG ⊥平面 ABF .G 作 GH ⊥ BF ,垂足 H , DH , DH ⊥ BF ,所以∠ DHG 二面角 A - BF - D 的平面角.在直角△ AGD 中, AD = 2, AG = 1,得 DG = 3 . 在直角△ BAF 中,由AB=sin ∠AFB =GH,得GH=1 ,BFFG xx 2 4所以 GH =x .在直角△ DGH 中, DG = 3 , GH =x ,得 DH = 2x 23 .x 24x 24 x 2 4因 cos ∠ DHG =GH= 1,得 x =215 ,所以 AB = 215 .⋯⋯⋯⋯15 分DH355方法二: AB = x .以 F 原点, AF , FQ 所在的直 分x , y 建立空 直角坐 系 Fxyz .F(0, 0, 0), A(- 2, 0,0), E(3 , 0, 0), D( -1, 3 , 0), B(- 2, 0, x),所以 DF = (1,- 3 , 0), BF = (2, 0,- x).z因 EF ⊥平面 ABFBC所以平面 ABF 的法向量可取 n 1 = (0, 1, 0).ADyEF xn 2 = (x 1,y 1,z 1) 平面 BFD的法向量, 2x 1 z 1 x 0, x 13y 10,所以,可取 n 2 = (2 33 ,1,).xn 1 n 2 =1 ,得 x =2 ,所以 AB =2 .因 cos< n 1 , n 2 >= 3 15 15| n 1 | | n 2 |555、如图,已知D D 21 求证:F//平面 CD , D , F 为 CD 的中点.平面 C ;平面CD,C 为等边三角形,2 求证:平面C平面 CD;3 求直线F 和平面C 所成角的正弦值.( 1) 明:取 CE 的中点 G, FG 、 BG. 可 得四 形 GFAB 平行四 形,AF//BG即可 得 AF// 平面 BCE. ⋯⋯⋯⋯⋯⋯⋯⋯⋯⋯..(4 分)( 2)依 意 得 BG平面 CDE ,即可 得平面BCE平面 CDE ⋯⋯ .(8 分 )( 3)解:AD=DE=2AB=2, 建立如 所示的坐 系A — xyz,A(0,0,0),C(2,0,0),B(0,0,1),D(1, 3 ,0),E(1, 3( 33,0),2),F ,22平面 BCE 的法向量 n ( x, y, z), 由 n BE0, n BC 0可取 n (1,3,2) , BF( 3 , 3, 1)2 2BF 和平面 BCE 所成的角, :BF n2sin =⋯⋯⋯⋯⋯⋯⋯⋯⋯⋯⋯ (12 分 )4BF n6、如图,三棱柱C1 1C 1 的底面是边长为 4 的正三角形,1平面C ,1 2 6 , 为11 的中点.1 求证:C;2 在棱 CC 1 上是否存在点 ,使得 C 平面?若存在,确定点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若点 为 CC 1 的中点,求二面角C 的余弦值.(1)解:取中点,连结, C .为 1 1 的中点//11平面 C平面 C⋯⋯⋯⋯ 2 分7、如图,已知C 1 1C1 是正三棱柱,它的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是 2 , D 为侧棱 CC1的中点,为1 1 的中点.1 求证:D;2 求直线 1 1到平面 D 的距离;3 求二面角 D C 的正切值.(1)证明 :连结 C1 E,则 C1E A1B1,又∵ A1B1 C1C∴A1B1平面 EDC1∴A1B1 DE,而 A1B1//AB∴ AB DE.(2) 取 AB 中点为 F,连结 EF,DF,则 EF AB∴ AB DF过 E 作直线 EH DF 于 H 点 ,则 EH 平面 DAB∴ EH 就是直线 A1B1到平面 DAB的距离在矩形 C1 EFC中,∵ AA1=AB=2,∴ EF=2,C1E= 3,DF=2, ∴在△ DEF中 ,EH= 3,故直线 A1B1到平面 DAB的距离为 3(3)过 A 作 AM BC于 M 点 ,则 AM 平面 CDB过 M 作 MN BD 于 N 点 ,连结 AN,则 AN BD∴∠ ANM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 DCB中 ,BC=2,DC=1,M为 BC中点∴ MN=55AM在 Rt△ AMN 中 ,tan∠ ANM== 15MN8、如图,在直三棱柱 1 1C1 C 中, C , C 2 ,1 4 ,点D 是 C 的中点.1 求异面直线1与 C1D 所成角的余弦值;2 求平面 DC1与平面 1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1)以{ AB, AC, AA1}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 , B(2,0,0) , C (0,2,0) ,A1( 0,0,4), D (1,1,0) ,C1(0,2,4).A1 B (2,0, 4) , C1 D (1, 1, 4)cosA1 B C1 D 18 3 10 A1 B,C1D20 18 10A1 B C1D异面直线 A1B 与 C1 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10. 6 分10( 2)AC(0,2,0) 是平面ABA1的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 ADC1的法向量为m( x, y, z) , AD (1,1,0) , AC1 (0,2,4) ,由 m AD , m AC1 得x y 0 2 y 4z 0取z 1 得y 2, x 2,,所以平面ADC1的法向量为m (2, 2,1) .设平面ADC1与ABA1所成二面角为.cos cos AC, mAC m 4 22 3 ,得AC m 3sin5.3所以平面 ADC1与 ABA1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5 .12 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