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触摸美丽》教案
触摸美丽(通用8篇)

触摸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用8篇)
触摸美丽 篇1
第4课一、 教材分析:自然界丰富的材质都具有不同的特色。有玻璃的晶莹剔诱之美,木质的朴实自然之美;有金属的光泽、岩石的相糙、棉花的柔软等等。不同的材料各具有自己不同的形式语言和艺术情感。
触摸美丽教案设计

触摸美丽教案设计第一章:美丽的定义教学目标:1. 了解美丽的多元定义。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美丽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美丽的多元定义:外貌、内在品质、行为举止等。
2. 欣赏美丽的不同方面:自然景观、艺术作品、人际关系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对美丽的理解,分享各自的看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美丽的多元定义。
3. 展示不同领域的美丽事物,如自然风光、艺术作品等,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触摸自然之美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体验自然之美,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之美:山水、花草、动物等。
2. 体验自然之美:户外活动、观察记录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公园观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之美。
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记录下自己触摸自然之美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细节。
3. 分享各自的观察记录,交流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认识。
第三章:欣赏艺术之美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体验艺术之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艺术之美:绘画、音乐、舞蹈等。
2. 体验艺术之美:欣赏艺术作品、创作活动等。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等,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绘画、音乐创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之美。
3. 分享各自的创作成果,交流对艺术之美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品味人生之美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生之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体验人生之美,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教学内容:1. 人生之美:亲情、友情、爱情等。
2. 体验人生之美:互动活动、分享交流等。
1.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活动,如团队合作游戏、互助任务等,让学生体验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2. 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分享自己体验到的人生之美和感悟。
触摸美丽

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四课《触摸美丽》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认识体验材料、感受材质质感特性,对材料形式的肌理和质感有初步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利用材质,运用美术语言,制作简单的拼贴作品,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感受生活,看待社会,提高审美情感,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触摸体验不同材料,感受材质,探究新知。
2、难点:妙用材料,让不同特性的材料有机组合起来,大胆想象。
教具与学具:1、教具:教科书、不同质感的实物、不同材质的范作。
2、学具:剪刀、颜料、胶水、纸箱、麻布、粮食、毛线等不同材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奥运会了吗?(学生回答)有两大建筑可以说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是哪两大建筑呀?水立方,鸟巢!非常的美丽。
老师最喜欢水立方,那么让我们一起从视觉上来感受一下这个建筑外形的特点吧。
如果你有机会用手去触摸一下,感觉会怎样?像鱼鳞、水珠……经过连接后,产生了凹凸不平效果。
的确,水立方的建成,让我们触摸到了科技的魅力,艺术的魅力,更触摸到了中国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慧眼、兰心、巧手来学习触摸美丽。
(二)整体感知:一、感受图片中材质的魅力1、多媒体展示多张富有美感的图片。
(树皮、丝绸、贝壳、叶子、玻璃等)物质表面给人以触觉感受或视觉感受。
(粗糙、光滑、柔软、晶莹剔透)材质的美更多在于我们是否具有发现的眼光。
其实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东西,经过有序或无序的生长或组合,它们或会产生奇特的纹理效果,这种特有的秩序美或者肌理美、色彩美,它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内心,净化我们的灵魂。
欣赏这些美丽材质的时候,我们要用眼来发现,用心来感受,用美术的语言来分析。
同时这些美丽的材质也给我们提供了美术创作的原材料。
二、触摸生活中的美刚才我们从视觉上已经感受到了材质带来的魅力。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神秘盒子,里面装了许多宝物,到底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来尝试触摸一下,感受一下里面到底会有什么?说一说你摸到后的第一感觉,并猜一猜你摸到的是什么?(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肌理质感特征。
《触摸美丽》美术教学设计.反思

触摸美丽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单位:东城双语初中姓名:寇守蓝一、教材分析《触摸美丽》《触摸美丽》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整套教材中与八年级下册《五角星》在知识内容上联系密切,两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学单元。
但各有侧重,《五角星》定位重点是强调和画出作品的肌理与质感,《触摸美丽》则要求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艺术造型创作,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表现的技法和技巧。
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指导学生利用其创作出装饰作品,并探索不同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不仅具有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而且也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教材展现了各种不同材质且农村和城市都常见的材料的图片,如金属、木材、毛绒、石头、牛仔布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讨论、总结其特性与美感(如纤维材料柔软温馨,木质材料自然质朴,石质材料坚硬冷漠等等)。
列举的图片给学生提供了各种材质的图片、各种材质制作的装饰作品、材料加工与处理的图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等。
本课的活动要求是通过运用不同材质改画与制作装饰作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关注材质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边角余料“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本年级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浓厚,表现欲望较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
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经前几年的学习初具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有着自己的审美和理解意识,但需进一步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能力目标: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运用点、线、面的构成知识制作拼贴装饰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和探究,更好地完成作品,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1、不同材质的视觉和触觉的不同感受及联想2、作品的创作思路五、教学策略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身边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和制作装饰作品的主要工具。
美术教案触摸美丽

触摸美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绘画基础: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艺术欣赏: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3. 创作实践: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绘画技巧的掌握和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美转化为艺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绘画技巧和艺术理论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创作。
4.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艺术感受。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美术教材。
2.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3. 参考资料:国内外优秀美术作品图片、艺术家简介等。
教案示例:第一节:绘画基础——线条的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在绘画中的基本作用和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表现形象和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条的种类和特点: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2. 线条的运用:勾勒轮廓、描绘细节、表现质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条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形象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线条的种类和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线条的运用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运用线条进行绘画。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美术教材。
2.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条,如建筑、自然景观等,激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线条的种类和特点,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3. 示范演示:教师示范线条的运用方法,如勾勒轮廓、描绘细节等。
《触摸美丽》教案

一、教材分析:依据新课改要求确定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它是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程。
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材料,并从中发现由不同材质本身的肌理、质感产生的形式美,通过作品欣赏对比让学生学会利用材质的美感进行创作、制作。
从而提高提高学生对艺术学习持久的兴趣以探索美化生活并获得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材质的特性,对材料形式的肌理和质感有初步的认识。
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材质,制作简单的装饰画。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材质的特性,感受材质的美感,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团队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材质特性的认识难点:材质与表现主题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欣赏、分析、讨论、制作加工、展示、评价相结合五、学法指导:欣赏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欣赏中央2台的交换空间片段和有意思的创意家居图片。
(引导学生感受其形式美感和生活情趣)教师:同学们,欣赏完设计家的创意,想一下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装饰自己的房间呢?学生:画、照片、工艺品等。
教师:说一说你的房间是用什么来装饰的?这样装的目的?并试图分析其形式美感(引发学生对探究形式美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教师:当你运用这些材料像设计家一样精心制作一幅装饰画悬挂在自己家里时,你将会是何等满足,何等惬意。
(二)新授:1、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自己动手制作一幅装饰画教师:在制作之前大家应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装饰画?图片展示:学生:……教师归纳总结:装饰画:装饰画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注重形象的平面化处理,强调均衡、对比、变化、和谐等形式美的运用,色彩亦服从于形式美法则的需要,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色彩。
2、欣赏课本14页金属、鹅卵石、岩石、棉花等图片并思考:a材质给你的感受b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集中材质作品c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触摸(课桌或者衣服等这些我们每天都接触的物品)、撕扯、敲击、揉搓手段体验各种材质的肌理或质感特性。
触摸美丽教案设计

触摸美丽教案设计第一章:美丽的定义教学目标:1. 了解美丽的多样性,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美丽。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丽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美丽观,增强自信心。
教学内容:1. 美丽的多样性: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等。
2. 欣赏美丽的方法:观察、感受、体验、思考等。
3. 美丽的价值观: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美丽的标准等。
教学活动:1. 讨论:什么是美丽?2.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3.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美丽的类型,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二章:触摸自然的美丽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之美,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与自然互动,体验自然的美丽。
教学内容:1. 自然之美:山水、花草、动物等。
2. 观察自然:学会观察自然之美,发现自然的规律。
3. 体验自然: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丽。
教学活动:1. 讨论:你对自然之美有什么看法?2. 图片展示:展示自然之美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3. 户外活动:组织学生走进自然,进行自然观察和体验。
第三章:欣赏艺术之美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之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艺术之美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培养艺术欣赏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艺术之美: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2. 艺术欣赏的方法:观察、聆听、感受、分析等。
3. 艺术之美与生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讨论:你对艺术之美有什么看法?2. 图片展示:展示艺术之美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3. 艺术欣赏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演出。
第四章:感受人文之美教学目标:1. 了解人文之美,增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对人文之美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验人文之美。
教学内容:1. 人文之美:文化、历史、传统、价值观等。
初中美术《触摸美丽》教案(通用2篇)

初中美术《触摸美丽》教案(通用2篇)初中美术《触摸美丽》篇1一、教材分析《触摸美丽》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课文旨在透过生活中平凡,朴实的材料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想象思维的能力,提高对艺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
教学内容:认识材质和材质的演泽运用。
二、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事物充满好奇感,有独特的见解,表现欲望较强烈,能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喜欢探究问题,这样便于学生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创作,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认识、感受材质,基本掌握运用材质来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材质之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四、教学重点材质的形式语言及运用材质形式特征来进行创作。
五、教学难点材质与形式特征的和谐对比原则的运用。
六、教学准备教具:教科书、卡片、多幅不同材质制作的范作、各种材料。
学具:搜集多种制作材料,准备制作工具。
七、教学方法教法:开放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练习法,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参与集体、综合创作的活动能力。
学法:欣赏中理解、比较中总结、练习中创新、讨论评价与反思。
八、教学程序教学结构师生交流活动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欣赏作品导入新课(4分钟)1、出示国画《猫头鹰》和装饰画《猫头鹰》,问:这两幅作品表现的都是猫头鹰,但它们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分析其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一个是用毛笔画的中国画,一个是用芦苇、竹节、布、扣子等材料做成的猫头鹰)1、吸引学生的目光,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初步了解装饰画的特点。
2、欣赏作品:(1)出示装饰画《风车》,问: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出示装饰画《乡村美景》,问:这幅作品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问题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触摸美丽》体验探究认识材质(4分钟)1、认识材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美术《触摸xx》教案
初中美术《触摸xx》教案
一、教材分析
《触摸美丽》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课文旨在透过生活中平凡,朴实的材料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想象思维的能力,提高对艺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
教学内容:认识材质和材质的演泽运用。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事物充满好奇感,有独特的见解,表现欲望较强烈,能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喜欢探究问题,这样便于学生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创作,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认识、感受材质,基本掌握运用材质来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材质之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四、教学重点
材质的形式语言及运用材质形式特征来进行创作。
五、教学难点
材质与形式特征的和谐对比原则的运用。
六、教学准备
教具:教科书、卡片、多幅不同材质制作的范作、各种材料。
学具:搜集多种制作材料,准备制作工具。
七、教学方法
教法:开放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练习法,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参与集体、综合创作的活动能力。
学法:欣赏中理解、比较中总结、练习中创新、讨论评价与反思。
八、教学程序
教学结构xx交流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欣赏作品导入新课(4分钟)
1、出示国画《猫头鹰》和装饰画《猫头鹰》,问:这两幅作品表现的都是猫头鹰,但它们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分析其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一个是用毛笔画的中国画,一个是用芦苇、竹节、布、扣子等材料做成的猫头鹰)1、吸引学生的目光,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初步了解装饰画的特点。
2、欣赏作品:(1)出示装饰画《风车》,问: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出示装饰画《乡村美景》,问:这幅作品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问题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触摸xx》
体验探究认识材质(4分钟)
1、认识材质。
问:你手中的材料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材料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石头、布、毛线等不同材质的软与硬、光滑与粗糙等质感特点。
学生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增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问:日常生活中的材质在人们心中有什么感觉?例:石头在我们心中是什么感受?棉花是什么感受?要表现现代感用什么材质?要表现古朴感用什么材质?
学生举例说明,讨论不同材质在人们心中的感受。
(石头都很坚硬,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棉花轻盈柔软、温馨;不锈钢可表现现代感;木质材料自然质朴,可表现古朴感。
)3、师生共同小结:材料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用不同的格料表现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学习探究材质运用
(8分钟)1、出示装饰画《生命之泉》,问:用菱角、毛线、扣子组合而成的《生命之泉》,为什么要如此选择材质?能不能换作别的材料?比如:树叶能不能做鱼?(出示“树叶鱼”)问:哪幅表现得更形象?学生欣赏、讨论、回答问题了解材料的形式美
2、师生共识:材质的选择要符合对象的本身的特点。
(板书)
3、欣赏装饰画《牛》,问:为什么非要选择棕色的而不是红色的、粗糙的而不是细腻的材料?学生欣赏作品思考回答问题(棕色的粗麻绳表现的《牛》效果更好)了解材质
4、师生共识:材质的选择,色彩的选择要和谐。
(板书)
5、出示两幅分别用竹签、红布制作的装饰画《风车》,问:它们给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学生欣赏、讨论、分析、回答问题了解材质给人的感受
6、师生共识:通过对比,不同材质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与情感。
(板书)
讲授新知(2分钟)1、讲:刚才我们欣赏的用不同材质制作的作品称为装饰画,装饰画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注重形象的平面处理。
2、讲授装饰画的制作步骤。
以《葡萄》为例,老师分步示范,讲解(板书:①构思设计,画出草图;②材质的选择;③制作。
)学生观看、思考通
过老师示范、讲解,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装饰画的制作步骤,为下面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布置作业
(1分钟)每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将一幅绘画作品改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作品或根据不同材料形式特征运用和谐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老师在黑板上画几幅简笔画供学生参考。
)(放音乐)1、小组确定制作某种装饰品;
2、组长分配任务;
3、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制作。
提倡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巡视辅导(20分钟)1、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指导装饰画制作,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2、注意调控学生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学生进行制作,采取自我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1、调动学生不断完善设计、不断优化制作工艺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堂的活跃性,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与环境卫生。
3、督促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最好的作品。
4、适时参与学生制作,帮助学生一起完善创意,提出一些制作改进的建议,不深度介入某个小组的制作过程。
2、容入学生思想,与之产生共鸣。
3、体现教师的亲和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品展示评价
(5分钟)老师不参与评价,只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建议同学们评价作品后利用课余时间将作品完善,把它们挂在教室里供欣赏。
(老师引导学生从立意、材质、色彩、构图、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评价后,教师总结归纳学生装的出色表现,表扬同学们,重点表扬某一小组一起完成了较为复杂的装饰作品,肯定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强。
)每组组长一起上台展示本组假冒作的作品,每组推荐一个同学简单介绍本组作品的设计意图与构思过程,满意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又不足,然后同学们互相评价,提出对作品中肯的看法,提出宝贵的意见。
1、进行集中的作品展示与评价来提升教学效果。
2、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挫折。
3、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趣。
课堂总结(1分钟)总结语:不同的材料给予了装饰画不同的生命,装饰画也给予人们不同的美感世界。
正如米罗所说:“装饰艺术有如生活的彩链,如果失去了色,人灯将失去光彩。
”今天这节课老师感到很欣慰,同学们认识了美、发现了美、并且创造了美。
世界上的美是到处存在的,只是缺少发现,平凡中发现美,让我们的生活因我们的创造面变得更精彩!学生课后欣赏、完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审美能力。
附:(板书设计)
作
品
展
示
第4课触摸美丽
装饰画:
1、材质的选择要符合对象的本身的特点。
2、材质的选择、色彩的选择要和谐。
3、不同的材质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与情感。
装饰画的制作步骤:
1、构思设计、画出草图
2、材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