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的纯化原理与方法

合集下载

抗体纯化工艺

抗体纯化工艺

抗体纯化工艺一、概述抗体纯化工艺是制备高纯度、高活性抗体的关键步骤之一。

该工艺包括多个步骤,如细胞培养、抗体捕获、杂质去除和抗体纯化等,旨在获得纯度高、活性好的抗体产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体纯化工艺的各个步骤及相关技术方法。

二、细胞培养1.细胞株选择–选择适合抗体生产的细胞株,如CHO细胞、HEK293细胞等。

–考虑细胞株的稳定性、表达水平和生长特性等因素。

2.培养基配方优化–根据细胞株要求,优化培养基的成分,如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保持培养的无菌状态。

3.培养条件控制–控制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

–定期检测培养液的pH值和溶氧含量,并进行适当调整。

三、抗体捕获1.细胞收获–选择最佳的细胞收获时间点,通常在细胞进入衰老期前进行。

–使用适当的方法(如离心、超滤等)将培养液中的细胞分离出来。

2.细胞破碎–使用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将细胞破碎,释放抗体和细胞内组分。

–注意选择合适的破碎条件,以保持抗体的完整性和活性。

四、杂质去除1.固体杂质的去除–使用离心、滤膜等方法去除细胞碎片、沉淀和残留的细胞碎片等固体杂质。

–选择合适的离心速度和滤膜孔径,以避免抗体的损失。

2.溶液杂质的去除–使用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等方法去除溶液中的蛋白质、DNA、RNA等杂质。

–根据目标抗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去除方法。

五、抗体纯化1.亲和层析–使用亲和介质(如蛋白A、蛋白G、蛋白L等)将目标抗体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

–根据目标抗体的种类选择合适的亲和介质。

2.离子交换层析–利用抗体与离子交换介质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进行分离。

–通过调整pH值、盐浓度等参数来实现对抗体的选择性吸附和洗脱。

3.凝胶过滤层析–利用凝胶过滤介质的孔径大小选择性地分离抗体。

–根据抗体的分子量和亲和性选择合适的凝胶过滤介质。

4.逆流色谱–利用逆流色谱技术实现对抗体的纯化和富集。

–通过改变流动相和温度等条件来调节抗体与逆流色谱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抗体纯化方法

抗体纯化方法

抗体纯化方法1. 引言抗体是一类免疫蛋白,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定抗原的能力。

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纯化高质量的抗体是非常重要的。

抗体纯化方法可以去除杂质,提高抗体的纯度和活性,从而提高其应用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体纯化方法。

2. 凝胶过滤层析法凝胶过滤层析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的纯化方法。

该方法利用不同孔径的凝胶过滤介质,将目标分子(如抗体)与较大分子(如蛋白质杂质)分离开来。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含有目标抗体的混合物加入到预先平衡好的凝胶柱中。

2.使用缓冲液进行洗脱,使较大分子无法通过凝胶柱而流出。

3.目标抗体由于分子大小适中,能够通过凝胶柱被保留下来。

4.最后使用洗脱缓冲液将目标抗体从凝胶柱中洗脱出来,得到纯化的抗体。

凝胶过滤层析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且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实验室。

但其缺点是分离效率较低,只能实现较为粗略的纯化。

3. 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一种基于生物分子之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纯化方法。

该方法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实现目标抗体的纯化。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含有目标抗体的混合物加入到预先包含特异性结合配体(如蛋白A、蛋白G等)的亲和层析柱中。

2.目标抗体与配体之间发生特异性结合。

3.使用洗脱缓冲液将非特异结合的组分洗脱掉。

4.最后使用洗脱缓冲液将目标抗体从亲和层析柱中洗脱出来,得到纯化的抗体。

亲和层析法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效率的优点,能够得到高纯度的抗体。

但其缺点是需要特定的亲和剂和配体,成本较高。

4. 离子交换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是一种基于生物分子表面电荷的纯化方法。

该方法利用目标抗体与离子交换柱中固定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纯化。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含有目标抗体的混合物加入到预先平衡好的离子交换柱中。

2.使用缓冲液进行洗脱,使与固定离子相同电荷的分子无法通过离子交换柱而流出。

3.目标抗体由于表面电荷不同,能够通过离子交换柱被保留下来。

4.最后使用洗脱缓冲液改变pH或盐浓度等条件,将目标抗体从离子交换柱中洗脱出来,得到纯化的抗体。

抗体纯化的基本流程

抗体纯化的基本流程

抗体纯化的基本流程引言抗体纯化是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其目的是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和纯化抗体。

抗体纯化的基本流程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步骤,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这些内容。

什么是抗体在开始探讨抗体纯化的基本流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抗体。

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并结合到体内外的抗原分子上,从而协助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侵袭。

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药物研发和生物科学研究等领域。

抗体纯化的重要性抗体的纯化是从生物样品中分离和富集抗体的关键步骤,对于保证后续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纯化后的抗体可以用于分析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或用于治疗等多个方面。

抗体纯化的基本流程步骤一:产生抗体抗体在纯化之前需要首先通过免疫方法产生。

这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抗原选择:选择与目标抗体结合的抗原,并合成或提取得到纯化的抗原。

2.免疫动物选择:选择合适的动物(如小鼠、兔子等)作为免疫动物。

3.免疫过程:将抗原注射到免疫动物体内,激发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4.收集免疫血清:从免疫动物的血液中收集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

步骤二:预处理样品在开始抗体纯化之前,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一些预处理步骤,以去除杂质和提高纯化效果:1.样品收集:收集包含抗体的样品,如免疫动物的血清或细胞培养上清液。

2.去除大分子杂质:通过使用滤器或超速离心的方法,去除样品中的大分子杂质,如胶原蛋白、细胞碎片等。

步骤三: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抗体纯化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基于抗体与特定配体(如抗原或蛋白A/G)的高亲和性实现抗体的分离和富集。

1.根据抗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配体:根据抗体的免疫来源和特性,选择能够与之高亲和结合的配体。

2.固定配体:将配体固定在固相支持材料上,如琼脂糖、琼脂糖糖胶等。

3.样品加载: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加入到亲和层析柱中。

4.洗脱:通过改变洗脱缓冲液的条件,如改变pH值、离子强度等,洗脱不结合的杂质。

抗体纯化工艺

抗体纯化工艺

抗体纯化工艺一、引言抗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许多领域中,如医学、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抗体的纯化是研究和应用这些分子的基础,因此抗体纯化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二、抗体纯化工艺流程1. 细胞培养及收获细胞培养是抗体制备的第一步,通常使用哺乳动物细胞系来表达目标蛋白。

细胞培养条件包括温度、CO2浓度、营养成分和培养基等。

当细胞达到最大密度时,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后将细胞离心并取下上清液。

2. 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最常用的抗体纯化方法之一。

它利用特定配体与目标分子之间的亲和作用,将目标分子从混合物中选择性地吸附到固相材料上。

例如,使用含有蛋白A或蛋白G的树脂来选择性地捕捉IgG类别的抗体。

3. 尺寸排除层析尺寸排除层析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的分离方法。

它利用不同分子大小的抗体在树脂中的渗透性差异,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纯化。

尺寸排除层析通常用于去除杂质,如细胞碎片、DNA和RNA等。

4. 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利用不同离子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树脂表面上带有正负电荷的功能团能够与目标抗体中带有相反电荷的部位结合。

通过调节pH或盐浓度,可以实现目标抗体与树脂之间的选择性结合和解离。

5. 亲水性交换层析亲水性交换层析是一种基于溶液中物质亲水/疏水特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它利用具有不同亲水性质的树脂来选择性地捕捉和纯化目标抗体。

6. 逆流色谱逆流色谱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抗体制备中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快速地分离和纯化目标抗体,并且可以在大量样品中进行高通量分析。

7. 超滤超滤是一种利用膜过滤器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它可以去除大分子杂质,如细胞碎片、DNA和RNA等,从而提高目标抗体的纯度。

三、结论抗体纯化工艺是抗体制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选择不同的纯化方法,可以实现高效、快速和经济地纯化目标抗体。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并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抗体的产量和质量。

抗体纯化的方法有哪些

抗体纯化的方法有哪些

抗体纯化的方法有哪些抗体纯化是一种将杂质和其他成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抗体的过程。

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实现抗体的纯化,具体方法取决于纯化过程中抗体与其他成分之间的特定相互作用。

以下是常见的抗体纯化方法:1. 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基于抗体与目标抗原之间的高特异性结合作用。

可以使用结合在固定支持介质上的目标抗原来精确地捕获抗体。

2.蛋白A、蛋白G和蛋白L亲和层析:这些层析方法基于蛋白质和抗体之间的亲和性。

蛋白A、蛋白G和蛋白L是一类结合在细菌细胞壁上的蛋白质,它们与抗体Fc区域的不同部位结合,因此可以用于从混合物中富集抗体。

3. 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基于抗体与离子交换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纯化。

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可以控制离子交换基质上的电荷,从而实现对抗体的选择性捕获。

4. 尺寸排阻层析(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通过根据抗体与其他分子的大小差异来实现分离纯化。

大分子如抗体会快速通过填充在柱内的孔隙,而较小分子则会被孔隙所限制,因此可以通过尺寸选择性地捕获和纯化抗体。

5. 亲和吸附(Affinity adsorption):用于捕获抗体的固定介质上表面共价或非共价地固定目标抗原,然后将混合物通过固定介质,使抗体与目标抗原相互作用,并通过洗涤和再生步骤来清除杂质。

6.电泳分离:电泳是基于分子在电场中迁移速率的差异来实现纯化的方法。

通过电泳可以将抗体与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7.沉淀和沉降:使用盐类、有机溶剂或其他物质来促使抗体的沉淀或沉降,然后可以通过离心等方法将其与上清液分离开。

8. 磷酸铵沉淀(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将逐渐增加浓度的磷酸铵加入混合物中,使抗体产生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可以通过离心等方法将其分离出来。

9. 过滤法(Filtration):通过使用滤膜和适当的压力或真空来分离大分子(如抗体)和小分子。

抗体的提取与纯化

抗体的提取与纯化

抗体的提取与纯化精制免疫球蛋白的方法很多。

一般采用综合技术,避免蛋白变性。

如分离IgG时,多结合使用盐析法与离子交换法,以求纯化。

提取IgM的方法也很多,如应用凝胶过滤与制备电泳法,或离子交换与凝胶过滤等。

一、盐析法1 取x ml血清加x ml生理盐水,于搅拌下逐滴加入2xml饱和硫酸铵,硫酸铵的终饱和度为50%。

2置4℃,3h以上,使其充分沉淀离心(3000rpm),20min,充上清,以xml生理盐水溶解沉淀,再逐滴加饱和硫酸铵x/2ml。

3 置4℃3h以上,[此时,(NH4)2SO4的饱和度为33%]重复上述第二步过程1~2次。

4 末次离心后所得沉淀物为γ-球蛋白,以0.02mol/L pH7.4 PBS溶解至xml装入透析袋。

对PBS 充分透析、换液3次,至萘氏试剂测透析外液无黄色,即无NH4+为止。

5 取透析袋内样品少许作适当倍数稀释后,以75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含量。

影响盐析的因素很多,如蛋白质的浓度,盐的浓度,饱和度和pH,温度等都可影响盐析的结果,操作时要充分注意(参阅本章第二节)。

二、冷酒精沉淀法分离过程如下。

血清加3倍体积的蒸馏水,调节pH至7.7(±)冷却到0℃。

在激烈搅拌的条件下,加预冷的酒精(-20℃)到最终浓度为20%,保持在-5℃。

产生的沉淀(A),含有大多数种类的免疫球蛋白。

沉淀A悬浮于25倍体积的0.15~20mol/L NaCl溶液(冷)中,加有0.05mol/L醋酸调节pH到5.1,产生的沉淀(B),包括大部分的IgA和IgM,IgG留在上清液内。

调节上清液的pH到7.4,加冷酒精(-20℃~-30℃)到最终浓度为25%,维持在-5℃。

所得到的沉淀(C)含有90%~98%IgG。

不同动物,IgG分离的条件和产量略有不同。

见表2-5。

从沉淀(B)可按下述方法进一步分离出IgA和IgM的混合物:将沉淀(B)悬浮在0℃水中,调节pH到5.1,离心去除不溶的蛋白。

抗体的提纯实验报告(3篇)

抗体的提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抗体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掌握利用亲和层析法、盐析法等方法对抗体进行提纯。

3. 评估提纯效果,确保抗体纯度。

二、实验原理抗体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组织液等体液中。

抗体提纯的目的是去除抗体中的杂质,提高其纯度和活性。

常用的抗体提纯方法有亲和层析法、盐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等。

亲和层析法: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高亲和力,将抗体吸附在特异性抗原上,通过洗脱剂洗脱抗原,实现抗体与抗原的分离。

盐析法:利用盐离子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通过调节溶液中的盐浓度,使抗体沉淀出来。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抗体溶液、抗原溶液、亲和层析柱、盐析剂、离子交换层析柱、缓冲液等。

2. 实验仪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培养箱、冰箱等。

四、实验步骤1. 亲和层析法(1)将抗体溶液过柱,用缓冲液平衡亲和层析柱。

(2)将抗原溶液加入亲和层析柱,使抗体与抗原结合。

(3)用洗脱剂洗脱未结合的抗原,收集抗体洗脱液。

(4)将抗体洗脱液离心,收集上清液。

2. 盐析法(1)将抗体溶液加入适量的盐析剂,调节盐浓度至抗体沉淀的适宜范围。

(2)静置一段时间,使抗体沉淀。

(3)离心收集抗体沉淀,用缓冲液溶解沉淀。

(4)检测抗体溶液的浓度和活性。

3. 离子交换层析法(1)将抗体溶液过柱,用缓冲液平衡离子交换层析柱。

(2)根据抗体带电荷性质,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层析柱。

(3)通过改变缓冲液的离子强度,使抗体吸附在层析柱上。

(4)用梯度洗脱剂洗脱抗体,收集抗体洗脱液。

(5)离心收集抗体洗脱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亲和层析法通过亲和层析法提纯抗体,得到纯度较高的抗体溶液。

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抗体分子量与预期相符。

2. 盐析法通过盐析法提纯抗体,得到纯度较高的抗体溶液。

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抗体分子量与预期相符。

3. 离子交换层析法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法提纯抗体,得到纯度较高的抗体溶液。

抗体的检测和纯化(4)

抗体的检测和纯化(4)

• Protein A/G亲和层析 • 亲和层析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生物活 性物质的纯化方法,它通过偶联蛋白对 目的蛋白选择性的吸收和分离,可取得 较高的纯化效果,且操作简便,广泛地应 用于实验室抗体纯化。由于产品价格昂 贵,使用成本较高,限制了它的运用
• Protein A • A 蛋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表面蛋白,分 子量为42 KD ,有6 个不同的IgG结合位点。其 中有5 个位点对IgG的Fc 片段显示很强的特异 性亲和力,不同的位点独立地与抗体结合。但 IgA , IgM , IgE 也可能结合在配体上,当达到饱 和时,一个A 蛋白分子至少可以结合两个IgG分 子。A 蛋白对IgG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这一特 点使之非常适合用于纯化腹水或细胞培养上 清中的单克隆抗体
精度纯化
• 目的:保证最终抗体产品纯度,能有效对 潜在的污染物,如宿主细胞蛋白 (HCP)、免 疫球蛋白、宿主DNA; • 对用于腹水生产抗体的刺激物、内毒素、 其它热原物质、培养液成分、层析凝胶析 出成分 (脱落的蛋白A配基) 进行去除;并能 有效的去除/灭活病毒。
建议的工艺
• 首先采用0.2-0.45 m的中空纤维膜技术进行 澄清 (Cell removal); • 然后用protein-A或protein-B捕获,酸性条件 洗脱后直接pH 4.0病毒灭活; • 澄清过滤后再穿透方式上Capto Adhere; • 这一步离子交换之前或之后会有一步20nm 纳滤去病毒;最后50K膜超滤浓缩和洗滤进 行缓冲液置换。 • 有些抗体如果通过优化结果不甚满意,通 过增加一步Capto Q也基本上可以达到要求
目的:去除特定的杂质,如HCP、DNA、聚集 体和变体等。 常用的层析技术:CaptoAdhere、离子交换、 疏水层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eg: metal ions (Ni2+, Cu2+, Co2+ and Zn2+) demonstrated high affinity towards Fc region of the IgG rather than the Fab regions.
Jiangnan University
• 3.Synthetic ligands
• 1. biospecific ligands
• 1.1 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
• Crystallographic studies showed that protein A binds to the Fc region of IgG at the junction between its CH2 and CH3 domains. It is also found to bind the heavy chain variable region between CDR2 and CDR3
2、 Pseudobiospecific ligands
2.1、 Hydrophobic charge-induction chromatography (HCIC)
原理:利用高密度的疏水基团实现疏水作用结合;通过 调节溶液 pH 值引入静电排斥作用协助解吸,实现有效 洗脱。 抗体保守区域(Fc区)含有大量疏水氨基酸Trp、Phe等。 常用配基:4-巯基乙基吡啶(MEP)
仿生物特异性配基物
合成配基
Protein A Protein G Protein L
HCIC IMAC
Ligand 8/7
优 选择性强 点
①化学配基价格相对便宜②
配基稳定,再生容易,可多
次重复使用③抗体吸附容量 高较 Protein A 高④洗脱 p H 值在 4 左右⑤亲和力适中, 不易引起抗体结构变异。
可靠,便宜,可以
纯化的抗体范围广, 尤其适合纯化scFv。
缺 配基费用高,再生 选择性差 点 困难,重复使用有
限稳定性差。配基
来源于细菌,有潜 在的污染物如:DNA、 热源、病毒等。抗
体吸附容量不高, 需要低PH洗脱,易 造成抗体聚集。
发展时间短,与抗
体的作用机理不清 楚,不便进行优化。
Jiangnan University
Jiangnan University
• 1.3 Peptostreptococcus magnus protein L
its nanomolar affinity towards kappa (κ) light chains of variable region of antibody. It binds specifically to κ 1, κ 3 and κ 4 subclasses of the antibody light chains while not recognizing κ2 and λ subgroups.
Jiangnan University
抗体的纯化原理与方法
Jiangnan University
Jiangnan University
Jiangnan Universit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1、The use of biospecific ligands i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2、 Pseudobiospecific ligands 3、 Synthetic ligands
Jiangnan University
• 2.2 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MAC).
• Biomolecules with exposed His, Cys, Ser, Glu, Asp and Trp have affinity towards metal ions.
• Artificial Peptostreptococcus.magnus proteinL (PpL) mimic——ligand 8/7
识别IgG部位 具体类型
Protein L
Artificial protein L
轻链
轻链
Κ1型、κ3型、κ4型 λ 型、Κ1型、κ2型、 κ3型、κ4型
Hale Waihona Puke 生物特异性配基CDR区:决定簇互补区,分别 位于24-34,、50-65、95-102 位氨基酸
1.2 streptococcal protein G(SpG)
• it binds strongly to the Fc region of IgG. It is also reported to possess low affinity towards the CH1 domain of Fab region, thus, allowing purification of Fab fragments through a b-zipper intera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