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doc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教学提示:“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
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节课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2 、过程与方法: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几。
难点: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学具准备:正方形、圆等图形、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动手操作,感知分数1、认识二分之一,教学例1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师出示月饼)生月饼。
师看到它你有什么想法生想吃掉它。
师:我们把这块月饼要分给2人,怎样分?生:还是平均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名称:《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熟练掌握分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3. 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分数的相等概念。
教具准备:1. 教学PPT;2.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3. 分数卡片或者实物。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准备一个比较长的线段,让学生通过目测将线段分为三等分,引起学生对等分概念的思考;2. 询问学生刚刚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表示这种等分情况。
步骤二:引入分数的概念(10分钟)1. 在黑板上写出“1/2”和“1/3”的分数表示;2. 配合教学PPT,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和特点:可以用来表示等分情况或者整体部分关系,由分子和分母构成。
步骤三:分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读出黑板上的分数;2. 教师示范分数的书写方法,并要求学生跟写。
步骤四:分数的比较大小(15分钟)1. 准备一些分数卡片或实物,给学生布置任务:将分数从小到大排列;2. 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比答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步骤五:分数的相等概念(10分钟)1. 在黑板上写出两个不同分数,例如“1/2”和“2/4”;2. 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相等概念。
步骤六: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分数的基本概念、读法、书写方法、比较大小和相等概念;2. 引导学生再次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练习册上与分数相关的习题,巩固对分数的掌握。
板书设计:1/2 1/3教学反思:通过引入线段等分情况,激发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思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通过分数卡片的比较和分数的相等概念引导,提高学生对分数大小和相等关系的理解。
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考和发言,提高他们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课,所属知识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用图形表示分数。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 掌握分数的概念;b. 能够用图形表示分数。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b.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分数的概念;b. 用图形表示分数。
2. 教学难点:a. 分数的概念的理解;b. 图形与分数的转化。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 出示一个半圆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个半圆有什么特点?如何表示它的一半?b. 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早已学过的知识,如矩形、三角形等的面积的求法。
c. 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2. 呈现新知:a. 出示一个饼图,问学生如何表示这个饼图的一半。
b.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饼图的一半,并介绍分数的概念:分号上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所分得的部分;分号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份数。
c. 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
3. 练习巩固:a. 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其中的部分。
b. 提示学生可以用饼图的方式来表示分数。
c.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检查学生的答案。
4. 拓展延伸:a. 出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一块蛋糕被分成几份,让学生计算每份的分数。
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份蛋糕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
5. 小结:a. 总结分数的概念;b.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的表示方法。
五、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分数的初步认识1. 什么是分数- 分子- 分母2. 用图形表示分数- 饼图表示分数- 实际生活中的分数六、说教学手段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问答、示例、讲解、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定义及用途,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与分数的化简方法;2.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四则运算法则;3.拓宽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法;2.分数的意义和化简法;3.分数间的大小比较和四则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分数的意义和化简法;2.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四则运算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1)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什么?(学生:分数)好!那么,你们现在拿到的是什么?(ppt上展示分数的书)这些书上画的是什么?(学生:饼图)再看一看,饼图大概划分成了几部分?(学生:4或6)大概是多少?(2)入门训练这时候,我会通过饼图,让学生划分为4-6部分,然后问学生把这个饼图分成了几部分,并补充说“如果一个饼图被分成了4等分,每一份叫作什么?(学生:四分之一)”2.引入概念(1)学生熟悉化简过程;还记得初中时化简分数吗?今天我们就来重新复习一下。
例如:18/24大家可以列出这个式子的公因数吗?(4)好!那么等式右边也需要乘4对吧,于是可以得到18/24 = 【18÷6】/【24÷6】= 3/4那么今天第一个小目标完成了,此时老师会给予一些表扬和鼓励,同时提示学生分数的化简法则。
(2)学生学习大小比较的概念;现在,我们来考虑一下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问题。
观察下表达式,1/5, 2/4, 3/6, 4/8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直观的判断出谁大谁小?(学生:换为相同分母)对!相同分母,可以用简单的除法来实现,得出后再比较。
例如:1/5, 2/5, 3/5, 4/5(3)学生学习四则运算其次,学生该考虑如何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问题。
先来看一下加减法。
如何将1/5和2/3相加?经过简单的计算,化简得到【3÷3×1÷5】+【5÷5×2÷3】= 【3×1÷15】+ 【2×5÷15】= 1/5 +2/3=13/15以上为重新划分的过程,即将两个分数化为了相同分母。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分数一、说教材1、说课的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6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八第1、3题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1)、能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和建立分数数学概念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激发主动探求的欲望,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教材地位及作用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
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将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它这样安排体现了《新课标》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的学习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但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的原则。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意义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母以及分数线。
o学生能够读写简单的分数,如1/2, 1/3, 1/4等,并理解这些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o学生能够比较和排序简单分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o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直观感受分数的存在和应用。
o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
o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分子、分母、分数线)。
-分数的读写方法。
-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通过图形和实际物品展示)。
-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重点:分数的定义、读写及所表示的意义。
难点: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及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分数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具:分数卡片、图形卡片、实物模型(如苹果、饼干等)。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分数教学视频。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和参与讨论。
2.维持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及时提醒和处理。
3.激励学生: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并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
3.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分数知识的长期记忆和应用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和比较分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经历分数的初步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育人价值。
二、说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比较、分数的简单计算等。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直观教学、互动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的模型、图形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分数的直观认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分数的比较和计算方法;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说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
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分数概念,但对分数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数学走向科学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分数现象(如食品包装上的分数、钟表上的分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15分钟)(1)分数的初步认识a. 介绍分数的产生:通过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每一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b. 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相同,分数值越小;分母相同,分数值越大等)。
c. 分数的表示方法:介绍分数的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数轴表示法,另一种是图形表示法。
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分数的模型,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分数的比较a.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让学生尝试用已学的知识(如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分数比较的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具体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以及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场景,场景中有8个苹果,其中有3个苹果被分成两份,一份有2个苹果,另一份有1个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要表示这两份苹果的数量,应该如何用数来表示?”2. 例题讲解:(1)分数的定义:以8个苹果为例,将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用分数线将其分成两份,一份有2个苹果,另一份有1个苹果。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即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2)分数的比较:引导学生比较1/2和1/4的大小。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即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8个苹果为例,引导学生计算3/8+1/8和3/81/8。
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即分子相加(减),分母保持不变。
(4)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8个苹果为例,引导学生计算1/2+1/4。
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即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运算。
3. 随堂练习:(1)完成教材P73的练习题13。
(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分数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方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P73的练习题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分数
一、说教材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6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八第
1、3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和建立分数数学概念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激发主动探求的欲望,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教材地位及作用
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
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将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它这样安排体现了《新课标》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的学习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但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的原则。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意义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说教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三、说学法
1、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 在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四、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1、激趣引入在分月饼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
2、 主动探索,感悟新知。
(从面到点)
(1) 认识1/2:平均分——1/2的由来--分母的意义——分子的意义—1/2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1/2的读法和写法
3、学生实践分正方形月饼体会1/4的意义和3/4的意义。
4、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孙悟空分月饼出发,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二、探究学习新知 1、通过操作理解21的意义,学习2
1的读法和写法请用圆片、长方形片,折 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2、学习例2:引导学生理解1/4和3/4的意义
3、揭示分数的意义
三、练习提高
四、总结课文
五、拓展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