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 打印稿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师说:“彼童子之才,吾无以教之。

”翻译:老师说:“那个小孩的才华,我无法教诲。

”二、被动句1. 原文: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我能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2. 原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翻译:楚国人一把火,可惜化为焦土。

三、倒装句1. 原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因为他无礼于晋国,而且还背叛了楚国。

2. 原文: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生死也是大事,难道不痛苦吗?四、省略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五、宾语前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总是忧愁。

”六、定语后置句1. 原文:吾友孟尝君,其人风流倜傥,才子也。

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他这个人风流倜傥,是个才子。

2. 原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翻译:他学习道理比我早。

七、状语后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以上文言文常考句式及其翻译,仅为冰山一角。

学习文言文,还需深入研究,才能领悟其博大精深。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打印稿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打印稿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打印稿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2014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注意: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

1.语言方面:简洁、准确。

2.内容方面: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3.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高中文言文翻译资料打印

高中文言文翻译资料打印

一、前言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特整理以下资料。

二、资料内容1. 文言文基本知识(1)文言文的特点:字词简练、句式固定、修辞手法丰富。

(2)文言文常用词解释:整理常用文言文词汇,附上现代汉语释义。

(3)文言文句式分析:介绍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如主谓宾结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 翻译技巧(1)直译:将文言文中的字词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

(2)意译:在直译的基础上,对文言文中的句子进行整体理解,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3)增删法:在翻译过程中,根据需要增删字词,使句子更加通顺。

(4)对译法:将文言文中的句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句子进行对比,找出对应的翻译方法。

3. 经典文言文翻译实例(1)原文:《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的事业还没有完成,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个部分,益州已经疲惫不堪,这确实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

4. 文言文阅读理解(1)文章主旨: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人物形象:分析文言文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

(3)修辞手法:辨识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4)艺术特色:探讨文言文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美、意境美等。

三、结语本资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文言文常用句式翻译

文言文常用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古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古人说:“人民最重要,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2. 王师北定中原,天下大定。

翻译:王师北伐,中原平定,天下安定。

二、疑问句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2. 子曰:“仁者,爱人。

”翻译:孔子说:“有仁德的人,是爱护人的。

”三、否定句1. 楚王虽雄,不能吞吴越。

翻译:楚王虽然强大,也不能吞并吴越。

2. 女子无才便是德。

翻译:女子没有才能就是有德行。

四、疑问代词1. 楚人三闾大夫屈平,忠而见疑,信而见疑。

翻译: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忠诚却被怀疑,诚实却被怀疑。

2.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翻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里忧愁,不了解我的人问我追求什么。

五、陈述句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自古以来,人谁能不死,留下红心照亮历史。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翻译:大江东流去,波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六、倒装句1. 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翻译:不是我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拿走。

2.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

翻译:天地如此之大,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没有。

七、省略句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得意之时要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月亮。

总之,文言文常用句式丰富多样,翻译时需注意句式结构和词义。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doc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doc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写出下列句子类型、熟记句式特点并自我翻译一、(判断句)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

4、斯固百世之遇也。

这实在是百世的际遇啊。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就是现在叠加着躺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6、此人力士。

这个人是大力士。

7、燕王,吾所立燕王是我扶持的。

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我是在市井中操刀的屠夫。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我作为赵国的将领,有攻取城池在野外打仗的功劳。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现在他们正好是刀和菜板,我们是鱼和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这时以大中丞的官衔作苏州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心腹。

12、梁父即楚将项燕。

梁父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的景观啊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询问他们现在是哪个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别说魏朝和晋朝了。

15、巨是凡人。

吴巨是个平庸的人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一同共事十二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子。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您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二、(被动句)1、五人者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这五个人是被义激奋而死在这件事上的。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常常被一些博学多才的行家所嘲笑。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信却被怀疑,对国忠诚却被诬陷,能没有怨恨吗?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于是被猾胥上报充当里正的徭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有这样的威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震慑住。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我不能让整个吴国的土地和百姓都被别人操纵。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文言文经典句式翻译

文言文经典句式翻译

一、经典句式一:吾日三省吾身翻译: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学而》。

孔子认为,人应当每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经典句式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翻译: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青色比蓝色还要蓝。

解析:此句出自《荀子·劝学》。

荀子用青色与蓝色的关系,比喻学生超越老师,强调后辈能够超过前辈。

三、经典句式三: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翻译:子路听到一件事情,如果不能立刻去做,就担心自己无法践行。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子路》。

孔子赞扬子路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勇于实践。

四、经典句式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了解某事物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雍也》。

孔子认为,对某事物的热爱和追求,比单纯了解它更有价值。

五、经典句式五:三人行,必有我师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述而》。

孔子强调,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虚心向他人学习。

六、经典句式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为政》。

孔子认为,通过不断温习旧知识,我们能够获得新的见解,进而传授给他人。

七、经典句式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析:此句出自《论语·学而》。

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按时温习所学知识,是一种快乐。

总结:以上七则文言文经典句式,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翻译,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启示。

文言文词句翻译打印版

文言文词句翻译打印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里把家人聚集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5、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产生疑惑。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浮云一样。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作为借鉴)改正自己的缺点。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军队可以改变主帅,普通人却不可改变志向。

1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广泛地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向别人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

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

译为“有个……的人”。

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

”2、“以……为……” 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对象等。

可译为“用……做……”或“把……当作……”。

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

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有(无)所”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

可译为“有(没有)……的(人、事、物)”。

如《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译为“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例如《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

”《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是以”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

译为“所以(因此)……”。

如《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

”6、“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

译为“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

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7、“所以”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

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

例如《察今》:“此其所以败也。

”8、“然则”此式表示承上的连接关系。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

例如《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9、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注意: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

1.语言方面:简洁、准确。

2.内容方面: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3.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

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

(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⑵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⑵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⑶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⑷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文言句式练习一、判断句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斯固百世之遇也。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6、此人力士。

7、燕王,吾所立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2、梁文即楚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巨是凡人。

《赤壁之战》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二、被动句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三、倒装句(1、)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贤哉回也!( 2 )、定语后置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宾语前置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宋何罪之有?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惟余马首是瞻。

8、惟你是问。

9、大王来何操?10、沛公安在?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是以后世无传矣。

14、夜以继日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4)介宾短语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四、省略句1、省主语触草木,尽死。

2、省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宾语竖子不足与谋。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省介词今以钟磬置水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5、省量词蟹六跪而二螯。

6、分句省略。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五、固定结构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

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②何所……?(所……是什么?)《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⑤孰与……?(与……比哪个……?)《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⑥安……乎?(怎么……呢?)《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⑦独……耶?(难道……吗?)《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2.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②何……为?(……干什么呢?)《鸿门宴》:何辞为?③何……之有?(有什么……呢?)《左传。

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④如之何……?(怎么能……呢?)《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⑥安……哉(乎)?(哪里……呢?)《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⑦不亦……乎?(不是……吗?)《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⑧……非……欤?(……不是……吗?)《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⑨宁……耶?(哪里……呢?)《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⑩顾……哉?(难道……吗?)《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⑩独……哉?(难道……吗?)《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3.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②直……耳!(只不过……罢了!)《孟子。

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③惟……耳!(只……罢了!)《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④一何……(多么……啊!)《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⑤亦……哉!(也真是……啊!)《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4.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日饮食得无衰乎?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师说》:其可怪也欤?④……庶几……欤?(……或许……吧?)《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5.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文言翻译的方法增:相对于文言省略句式而言换:将古代的说法换成现代的说法删:文言虚词、发语词、词头等留:古代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号、物名等移:相对于文言特殊句式而言,翻译时应调整语序。

巩固练习:第一册文言文翻译练习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译:如果使郑国灭亡而能对你有利,冒昧的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你。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我不能早重用你,现在事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4.夫晋,何厌之有?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到不了今天。

借助人家的力量又去伤害他。

这是不仁德的;失掉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6.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译:从前的战争失败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

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耻辱?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我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