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介入栓塞治疗颅 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杨永 清
【 摘要】 目的: 探讨颅 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 1 2例并发症 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 : 针对并发症 的原因 , 出护理对 提
策。 结果 : 本组 1 例发生术后并发症 , 2 发生率 为 2 1 经及 时治疗、 . %。 1 护理 l 例痊愈 , 例脑梗塞 , 轻度偏瘫。 l 1 留有 结论 : 内动脉瘤 颅
理杂 志 , 0 。 ( ) 3 2 31 8 : . 0 9 4
[ ] Ls , e e S kkn T eLs ae v= oe dso i 4 is MA L fr ,a aie ea h i m n ue an nnoepe S G tL s t hiu rd f ut oe ahtr ai [] E d uo,092 8: e nqef i cl F lycte i t n J. no rl 0 ,( ) c o f i ez o 2
1 2 —1 3 . 2 7 2 0
[ ] N el E BalyS C l nRe a. net u iessSc t o 5 io eL , rde , og , 1Ifci sD sae oi y f l a t o e
Ameia g d l e o h ig o i n rame to smpo t rc uiei sfrte dan ssa d te t n a y tmai n f e
加尿 量起 自洁作用 ,不必 要 的膀胱 冲洗 增加 了尿路 细
菌感染的机会 。保持有效膀胱冲洗应注意以下原则 : ( ) 格无菌操 作 ;2使 用 2ml 次性 注射 器效果 最 1严 () 0 一 好 ;3 冲洗前消毒尿管 ;4 尿管 口轻抵注射器 , () () 保持 严密性 ;5稍用力冲洗 , () 使冲进膀胱的液体产生涡流 , 剥脱膀胱壁的沉积物 , 或可使血凝块碎裂 , 利于吸出,
颅内动脉瘤病人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病人术后护理【摘要】颅内动脉瘤手术后的病人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能保证术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本文主要从体位护理、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脑室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伤口护理、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介绍颅内动脉瘤病人术后护理的经验。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环节。
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上可因血压突然升高、情绪激动、用力大小便等诱发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上常以手术方法切除病变血管及夹闭动脉瘤。
为了使病人早日康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护理病人。
1 体位护理(1)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
(2)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避免压迫手术伤口。
(3)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人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术侧下肢制动8~12小时。
(4)搬动病人或为其翻身时,应扶持头部,使头颈部成一直线,防止头颈过度扭曲或震动。
2 一般护理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2.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对光反射、肢体活动、伤口及引流液等变化,注意有无颅内压增高或再出血迹象;2.3 遵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和抗生素;2.4 术后当日禁食,次日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昏迷病人经鼻饲提供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1]。
2.5 保持病房内清洁卫生及空气流通。
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对于小儿、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应有专人看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 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3.1 气管插管的护理①约束好患者,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固定好气管插管的位置,检查其深度及气囊充盈度,防止滑出或移位。
②观察呼吸频率、双肺呼吸音、动脉血氧饱和度(要求维持在95%以上)。
③及时有效地吸出气道内和口腔的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15秒/次,做到轻、提、转、快、抖,吸痰前后充分吸氧,防止患者缺氧及气道黏膜损伤;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痰液、面色、血氧饱和度及胸廓动度等,若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予以及时处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护理PPT课件

.
4
临床表现
.
5
诊断
• 临床表现 • 影像学-CT、MRI、 • 血管造影(金标准)
.
6
危险因素及评估
健康史:年龄、性别、吸烟史、
居住工作环境、病史
精神状况
1.评估病人活动范围及活
动量;
1.病人活动(激烈);2.评估头痛、恶心、呕吐
2.高血压;
次,监测24小时;密切观察患侧足背皮肤温度及末梢血运 情况; 4、观察腹部情况,因导管拉伤或刺破可引起腹腔出血; 5、嘱病人穿刺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8小时; 6、导管造影后嘱病人平卧6小时。
.
24
Thank you
.
25
No Image
.
26
No Image
谢谢您的观看!
.
27
的程度;
3.情绪波动;
3.评估病人情绪状态;
4.排便用力;
4.评估有无便秘;
5.癫痫发作;
5.评估癫痫发作频率程度;
6.咳嗽激烈
6.评估咳嗽程度。
.
7
治疗
• 手术治疗 • 血管内栓塞术 • 非手术治疗
.
8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术前做好常规检 查,造影剂及局麻药物的过敏试验、手术区域备皮,术前 禁食和禁水。
.
15
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输液情况,加压袋加压情况,记录 患者所用的材料。
.
16
.
17
加压袋压力在300mmHg以上, 压力大于患者动脉压。
.
18
.
19
所用材料 图为:微导管塑形• 微导管 • 可解脱弹簧圈 • 血管重建装置和传送系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影响。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栓塞治疗介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心理状态。
结果:经过两种模式术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接受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制定针对性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消极心理,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颇内动脉瘤是指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形成的动脉瘤。
虽然医学上称其为动脉瘤,但是颅内动脉瘤不是肿瘤,不会扩散,不会恶化。
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原则是防止瘤体破裂,以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治疗时要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来制定治疗方案。
颅内动脉瘤主要有两大治疗方向。
一是开颅夹闭,将颅内动脉瘤的根部进行结扎,让瘤体失去血供,彻底避免瘤体破裂的情况,二是在颅内动脉瘤溜体内放置弹簧圈,称为“栓塞治疗”,减少血流对瘤体血管壁的冲击,降低瘤体破裂风险。
介入栓塞治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成功率高的优点[1]。
但术后也仍有脑血管痉挛和脑出血的风险,因此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有重要意义。
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栓塞治疗介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常规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2.4±3.45)岁;观察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4.6±3.87)岁。
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颅内动脉瘤是颅内某部位的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大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可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
正确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展,目前临床上采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各不相同,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等因素,使血管内栓塞术围术期内仍会发生较高并发症[1],术后病情的严密观察和血压的监测等,可使并发症减少,利于患者康复。
我科2013年1月至12月成功完成动脉瘤栓塞术15例,随访6个月,均预后良好,现就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01~2013-12 本院住院的15例动脉瘤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28-73岁;未破裂12例,已破裂3例,有头痛者11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恶心、呕吐3例。
所有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
1.2 护理1.2.1 全麻术后护理全部患者均在全麻、经口气管插管下行栓塞术,术毕返回本科监护室复苏,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去枕平卧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心电、指脉氧、血压、呼吸变化,尤其是患者准备苏醒时,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血压的变化可引起脑灌注流量改变,从而诱发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痉挛[2]。
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因人而异,一般1-3小时后清醒,做好撤机前的评估,用程序化撤机方法撤机拔管,并给予低流量吸氧,防止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
6小时后床头抬高15~3O°,可给予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饮水,前4小时饮水800-1200ml,保证充足尿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尽量保持环境安静。
1.2.2 心理护理因术后进入监护室,无亲人在身旁,卧床期间一切生活护理必须由他人协助,如进食、排泄、床上擦浴,使病人暴露了一些隐私,降低了尊严和自身的能力空间,导致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病人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常有恐惧、害怕紧张心理。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3 术 后 观 察 及 护 理
而 病 人再 次 出 血 的 病 死 率 和 致 残 率 可 达 到 7 以 上 l 。 近 年 O 1 ] 来 , 着神 经外科介入设 备 、 料和技术 不断进步 , 入 治疗 已 随 材 介
中图 分 类 号 : 7 .3 R43 7
文献 标 识 码 : C
d i 1. 9 9 jis. 0 9 6 9. 0 0 2 . l o :0 3 6 /.sn 10 4 3 2 1. 1O 9
文章 编 号 :0 9 6 9 (0 0 7 1 1 — 2 1 0 — 4 3 2 1 ) C一 9 5 0
成 为 治疗 颅 内 动脉 瘤 的 重 要 方 法 之 一 。而 术 前 、 中和 术 后 实 术 施 良好 的 护理 措 施 对 于 介人 治疗 的 成 功 起 到 重 要 作 用 。随 着 放 射介 入治 疗 的发 展 , 入 治 疗 护 理 也 成 为 现 代 护 理 的 新 课 题 之 介
摘要 : 为探 讨 和 总结 颅 内动 脉 瘤血 管 内栓 塞 治 疗 ( 入 治 疗) 护 理 , 进 病 人 尽 快康 复 , 9 介 的 促 对 6例 颅 内动 脉 瘤 病人 进行 术后 的观 察 及 精 心 护 理 。结 果 9 6例 病 人 治 疗后 康 复 良好 , 7例 手 术 顺 利 , 后 无 并 发 症 。 7 术 关 键 词 : 内动 脉 瘤 ; 入 治 疗 ; 理 颅 介 护
护 理 介绍 如下 。
1 资 料 及 方 法
颅内动脉瘤手术前后的护理

(8) 对躁动的病人,建立约束带,防跌和阻 止其自我损伤的发生。
九、出院指导
• 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度疲劳,多做身心 舒缓运动
•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 大便通畅
• 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自感不适随时复诊 • 康复锻炼 • 术后DSA复查 • 随访
3.血管造影(DSA):明确动脉瘤部 位、大小、形态、数目及囊内情况。
六、治疗
1. 保守治疗:目的防止再出血,控制
痉挛。只能用于未破裂动脉瘤,主要 措施如控制血压、戒烟、避免 紧张或者通过各种 方法来放松。
2.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一 、二级病人1—3d手术,3—7d介入 三级以上---病情好转后再手术或介入
3.局灶性症状: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 毗邻解剖结构及动脉瘤的大小。 巨大动脉瘤依据部位不同,出现相应 症状。
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
头痛较重,除有神经麻痹外, 无其他神经功能缺失。 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微的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昏迷、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自主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三、分类
1.按大小分类: 小 型---0.5cm 一般型---0.6-1.5cm 大 型---1.6—2.5cm 巨大型---大于2.5c 临床可无任何症状。 2.动脉瘤破裂出血:71% 的病人发生颅内出血, 表现为突起头痛、呕 吐、意识障碍、癫痫 发作、脑膜刺激症状。
颅 内 动 脉 瘤手术前后的护理
朱志坚 2018年6月
一、概述
• 颅内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系指脑动脉
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 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的最常见原因。
• 发生原因:先天性、动脉硬化、感染、创伤 • 诱因:运动后、情绪激动、排便用力、分娩等 • 好发部位:80%发生于脑基底动脉环前半部 • 好发年龄:40~66岁 • 死亡率高:初次破裂15%;再次破裂40~65% • 预后:年龄、瘤大小部位、术前情况、 医疗 水平等
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护理观察要点观察头痛部位、性质,颅内压增高症状。
发病两周内观察脑缺血及脑动脉痉挛症状,如偏瘫、失语、精神症状、意识变化等。
DSA检查术后有无相关并发症,如出血、栓塞及意识障碍是否加重。
观察有无诱发出血相关因素。
发病两周后观察有无脑积水症状、头痛、意识变化等。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按神经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观察神志瞳孔变化,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肢体活动、癫痫等情况,并密切观察癫痫症状发作的先兆、持续时间、类型,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
3、预防再出血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病室环境,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用力咳嗽、排便、情绪过分激动等,并告知目的及重要性,按医嘱使用镇静剂及缓泻剂。
4、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5、辅助检查护理:DSA检查的方法、目的及重要性及术后注意事项,穿刺处沙袋压迫1-2小时,患侧肢体制动12小时,防穿刺处伤口渗血。
观察DSA检查术后局部敷料情况,患侧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及末梢血运情况。
术后护理按神经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对无颅内压者控制血压高于基础血压10-2OmmHg。
2.注意观察行脑动脉栓塞治疗术后有无脑缺血症状,及行肝素化后病人出血情况。
3.药物护理:使用扩血管药物时,如尼膜通、佩尔、20%硫酸镁等需静脉注射微泵控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低血压头晕、意识改变等脑缺血症状,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
4.引流管护理:行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者按蛛网膜下腔引流护理常规。
5.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1.保持大小便通畅,便秘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
多食粗纤维食物,切忌用力过猛,避免再次出血。
2.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
3.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
4.有高血压病史者应按时服降压药,使血压维持稳定水平。
5.遵医嘱按时服抗癫痫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6.颅脑术后去骨瓣者,注意局部伤口保护,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修补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7-10-31T15:15:22.5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作者:殷誉华
[导读] 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神经内科;广西桂林541000)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方法:通过对我科2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从生命体征、并发症、穿刺部位、疼痛等几方面观察,给予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和术后指导。
结果:我科接受颅内动脉瘤手术的20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全部栓塞治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
临床症状消失,表现为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运动等方面基本恢复,效果满意。
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避免开刀、侵袭微小,对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成功率高,疗效好,有可能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要手段。
而术后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保证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对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1]。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约占50%以上,是一组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的凶险疾病[1]。
临床目前有两种方法治疗,手术治疗与微创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损伤性大、并发症多、受到肿瘤部位等因素的局限。
微创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的方法。
成功率约90%以上。
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科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共20例,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1临床资料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科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共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50岁~68岁,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脑出血史。
2术后护理
2.1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肌力、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予重症监护,低流量持续吸氧,并做好记录,维持血压在120mmHg~130mmHg/80mmHg~90mmHg,以防颅内压增高再次诱发动脉瘤再次破裂,以增加脑灌注量,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
观察头痛情况,有无颅内压增高。
如有意识加重,恶心、呕吐、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皮肤的温度是否正常。
如出现肢端苍白,小腿剧烈疼痛、麻木,皮肤温度下降,可能股动脉血栓形成,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局部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以上,穿刺侧肢体制动8h以上,绝对卧床休息。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瘀血、血肿,本组有8例患者,由于烦躁不安,未很好制动,出现穿刺处瘀血,10天后自行消退。
2.3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术后由于栓塞物的机械刺激及各种引起周身血压升高的因素均可导致动脉瘤破裂,如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剧烈活动等。
术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指导排便、卧床休息[2]。
2.4脑血管痉挛的观察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麻木、活动障碍,甚至瘫痪等,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我科接受治疗的20例患者术后均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50ml,静脉持续泵入,使用时应避免在太阳光直射。
根据病情遵医嘱剂量给予稀释静脉泵入,速度为1~3毫升/时泵入,静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有可能出现恶心等胃肠道不适,静滴过快可出现头晕、头痛、嗜睡、血压明显下降(尤其对于基础血压增高的患者)、潮红、出汗、热感;心率减慢(心动过缓)或较罕见的心率加快(心动过速),应停止用药或减慢速度症状可缓解。
[3]。
2.5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的高低及心理素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好解释工作,告诉其术后注意事项及良好的转归,并列举同类手术的成功率或身边的实例,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紧张及不安心理,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预期效果。
2.6术后指导当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以补充术前禁食、水引起的血容量不足。
另外,多饮水,还可增加造影剂从肾脏的排泄,从而保护肾功能。
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探视人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以免增加颅内压[4]。
2.7疼痛的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且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8h以上,患者往往全身酸痛,难以忍受,这时我们要关心体贴病人,帮助患者翻身,向患侧翻身60°,或向健侧翻身20°~30°,交替更换卧位,保持髋关节伸直,小腿可适当弯曲,健侧下肢可活动,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2.8并发脑梗死的观察据文献报告用铂金属弹簧圈栓塞治疗相关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为10%左右,严重者可因脑动脉闭塞、脑组织缺血死亡,因此术后适当增加血容量,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语言及四肢活动情况,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3 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是一门高新的介入技术[5],该技术创伤小、定位准确、疗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要求护士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治疗和护理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及早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发现病情变化,yao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及时配合医生抢救是护理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莉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3(2):
1173-1174.
[2]田增民.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外科处理进展[J].国外医学,1997,5(1):34-36.
[3]王茂桂,毛继芳.介入治疗后留置股动脉鞘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0):9-10.
[4]刘慧玲马春红陶莹.蛛网膜下腔患者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9): 2639-2640.
[5]秦尚振, 马廉亭,胡军民等.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10):65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