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抛光工艺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电解抛光技术(优.选)

电解抛光技术(优.选)

影响电解抛光效果的主要因素:一、电解抛光电解液,电解液选用的合理与否是直接影响电解抛光效果的最基本因素之一。

1扩散系数小,黏度大。

2易与溶解下来的金属离子形成扩散速度更小的多核聚合配合物。

本身是一种黏膜稠的酸。

二、电解抛光电流密度和电压,通常应控制在极限扩散电流控制区,中阳极极化曲线的平坦区。

1低于此区的电流密度时,表面会出现腐蚀。

2高于此电流密度区时,因有氧气析出,表面易出现气孔、麻点或条纹。

3平坦区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温度、配位剂的浓度和添加剂的种类而变化。

三、温度,温度对阳极极化曲线的影响曲线。

1电解液温度升高,极限扩散电流逐渐增大,当温度高于90度时,表面抛光的起始电流密度大,阳极铜片的溶解速度过快,因而铜片表面易生成点状或条状腐蚀。

2当电解液温度低于60度时,传质过程慢,抛光的起始电流密度太低,阳极铜片的溶解速度慢,溶解下来的离子不能很快地扩散开来,容易在阳极表面形成CU和HEDP的多核配合物,使用权铜片表面出现沉淀物膜槿麻点。

四、抛光时间。

1被抛光零件的材质及其表面的预处理程度。

2阳、阴极间的距离。

3电解液的抛光性能及温度。

4电抛光过程使用的阳极电流密度的大小及槽电压的高低。

5工艺上对抛光表面光亮度的要求等。

五、阳极、阴极极间距离。

1便于调整电流密度到工艺规范,并尽量使抛光件表面的电流密度分布得均匀一致些。

2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因电解液浓度高、电阻大、耗电量较大。

3阴极产生的气体搅拌是否已破坏了黏液层,降低了抛光效果。

六、抛光前工件表面状态及金相组织。

1被抛光工件表面的金相组织越均匀,越细密,(如纯金属)越有利于抛光过程的进行,而且抛光效果也越好。

2被抛光工件的材料为合金,特别是多组分合金时,抛光工艺的控制比较麻烦。

3当被抛光工件的金相组织不均匀,特别是含有非金属万分时,就会使电抛光体系呈现出不一致的电化学敏感性。

4工件在抛光前表面处理得越干净越细密,越有利于电抛光过程的进行,越容易获得预期的抛光效果。

金属表面的电化学抛光全解

金属表面的电化学抛光全解

三、铝的电化学抛光
铝在化学抛光时,表)速度快,而低凹部位的溶解(腐蚀)速 度小,形成局部阳极,发生部分钝化作用,溶解速度慢所致。 Fischer和和Koch等科学家研究了高纯铝的抛光过程,并根据抛 光过程中铝的溶解速度、逸出气体量及腐蚀电流密度等实验数据, 得出铝在化学抛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由于形成(-)Al/酸(或 碱)/氧化还原体系/惰性金属(+)构成局部电池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的结果。化学抛光机理模型如下图(1)
二、金属的电化学抛光
电化学抛光又称为电解抛光,是一种在特殊条件 下的电化学腐蚀,它是通过控制金属表面选择性的溶 解,使金属表面微观突出部位较其凹洼部位优先溶解, 而达到表面平整和光亮的目的。以铝电解抛光为例: 铝材做为阳极浸入到配置好的电解质溶液中,以耐腐 蚀且导电性良好的材料做为阴极,根据电化学尖端放 电原理,通电后的铝材表面微小突出部位优先溶解, 与此同时溶解产物与表面的电解液形成高电阻的粘稠 性液膜层,微小突出部位的液膜层较薄,其电阻较小, 从而继续保持优先溶解。同时表面凹洼部位的液膜层 厚,电阻大,凹洼部位的溶解速度相对缓慢,经过短 时间电解处理后,突出部位被溶解整平至凹洼部位的 位置,铝材表面粗糙度降低达到平滑光亮。
一、电极的极化现象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热力学分析是判断金属 材料在腐蚀介质中的腐蚀倾向,即判断金属是 否会发生腐蚀,而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动力学分 析是探究腐蚀作用的动力学规律来解决腐蚀反 应发生、腐蚀扩展机制和原理以及腐蚀发生和 扩展的速度等问题。 根据热力学研究可知,当电化学反应的阳 极氧化反应和阴极还原反应的反应速度大小相 等,则整个反应处于稳定平衡态。且电极电位 处于该电极反应的平衡电极电位。
四、电化学抛光的阳极极化曲线
图1-1(a)为处于活化状态的极化曲线,如图示 电流密度随阳极金属溶解作用均随阳极电位的提高而 增大,阳极金属表面一直处于电化学阳极溶解状态 (又称活化状态)。铁在盐酸中的电化学阳极极化曲 线就属于这一类型。

电化学抛光内容

电化学抛光内容

电化学抛光
抛光液组成:含铬酸的不锈钢电解抛光液(配方一般是磷酸+硫酸+铬酸+甘油或明胶)
电化学抛光也称电解抛光。
1.定义:电解抛光是以被抛工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从而达到工件表面光亮度增大的效果。
2.原理:工件作为阳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用铅﹑不锈钢等耐电解液腐蚀的导电材料作为阴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两者相距一定距离浸入电解液(一般以硫酸﹑磷酸为基本成分)中﹐在一定温度﹑电压和电流密度(一般低于1安/厘米2 )下﹐通电一定时间(一般为几十秒到几分)﹐工件表面上的微小凸起部分便首先溶解﹐而逐渐变成平滑光亮的表面。
阳极电流密度,DA 6–15A/dm2 最佳10–12A/dm2 电压 5–8 伏 抛光时间 3–5分钟 阴极材料 铅或铅合金 阴极面积∶阳极面积 2–3∶1
三、开槽步骤
WB-260添加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其使用初期电解抛光时会产生大量泡沫,因此抛光液液面与抛光槽顶部之间的距离不应≤15cm。准确计算将欲配制的电解抛光液的体积,再根据抛光液组成将所要加入的抛光液各组分按下列顺序加入抛光槽内。
六、环保性能
1.钝化液不含有害物资,有SGS检测证书。
2.废水中和处理后可直接排放,对环境无影响
七、槽液维护及补加
1 不锈钢工件在进入抛光槽之前应尽可能将残留在工件表面的水份除去,因工件夹带过多水份有可能造成抛光面出现严重的麻点,局部浸蚀而导致工件报废.
2长时间不通电情况下,应将阴极的铅板或不锈钢板取出清洗,除去酸液。
1.电抛光后,表面为什么会发现似未抛光的斑点或小块?原因分析:抛光前除油不彻底,表面尚附有油迹。解决方法:选用“云清牌 除油除蜡液”,1:10兑水使用,60-90℃条件下浸泡5-20分钟。如长时间使用后应考虑更换新液。

电解抛光工艺(3篇)

电解抛光工艺(3篇)

第1篇一、引言电解抛光工艺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通过电解液中的电化学反应,使工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光滑、清洁的氧化膜,从而提高工件表面质量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

电解抛光工艺广泛应用于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表面处理领域,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等优点。

本文将对电解抛光工艺的原理、工艺参数、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二、电解抛光工艺原理电解抛光工艺的原理是利用电解液中的电化学反应,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光滑、清洁的氧化膜。

具体过程如下:1. 电解液组成:电解液主要由电解质、溶剂、添加剂等组成。

电解质是电解抛光过程中的主要反应物,通常为氧化剂,如硝酸、硫酸等。

溶剂用于溶解电解质,提高电解液的导电性。

添加剂用于改善电解液的性能,如提高抛光速率、降低能耗等。

2. 电解抛光过程:将工件作为阳极,阴极通常为不锈钢板或钛板。

将工件放入电解液中,通电后,工件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一层氧化膜。

氧化膜的生长速度与电解液成分、电流密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3. 抛光过程:电解抛光过程中,氧化膜的生长速度大于其溶解速度,从而使工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光滑的氧化膜。

随着电解过程的进行,氧化膜逐渐增厚,直至达到所需的抛光程度。

三、电解抛光工艺参数1. 电解液成分:电解液成分对电解抛光效果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电解液成分,可以提高抛光速率、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常见电解液成分如下:(1)硝酸型电解液:适用于不锈钢、铝、铜等金属的抛光。

(2)硫酸型电解液:适用于碳钢、铸铁等金属的抛光。

(3)磷酸型电解液:适用于铜、铝等金属的抛光。

2.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是影响电解抛光效果的关键因素。

电流密度过高,易产生局部过热,导致氧化膜不均匀;电流密度过低,抛光速率慢。

一般电流密度范围为0.5~2A/dm²。

3. 温度:电解液温度对抛光效果有较大影响。

温度过高,易产生气泡,影响抛光质量;温度过低,抛光速率慢。

一般电解液温度范围为20~40℃。

铝制品的电化学抛光

铝制品的电化学抛光

维普资讯
20 0 6年 N l o




・4 ・ 1
磷 酸 是 电化 学 抛 光 溶 液 的 主 要成 分 , 抛 光 过 在
程 中溶 解 铝表 面 , 同时 在铝 表面 形成 磷酸 盐保 护膜 ,
3 结论
3 1 当温 度 、 问 在 规 定 范 围 内 , 流 密 度 低 于 . 时 电 2 A/ m2试 件不 亮 , 于 3 A/ m , 件会 发 暗 。 0 d , 高 0 d 试
发 暗
电化 学 除油一 清洗 一 中和酸 洗一 电化 学抛 光一 清 洗一 自然干 燥
1 1 电化学 除 油 .
Na CO3 2 3 — 0g L 0-4 /
试 件
O. 5
表 3 时 间对 上 光 程 度 的影 响 时 间 ( i) a r n
1. O 1. 5 2. O 2. 5 3. O
阻止 铝表 面发 生过 腐蚀 。
2 12 H2 0 的作 用 . . S 4
增加 溶液 的导 电率 , 解铝表 面 , 高光洁 度 。 溶 提
2 13 添加 荆 的作 用 ..
32 当 电 流 密 度 、 间 在 规 定 范 围 内 , 度 低 于 . 时 温 8 ℃ , 件不亮 。温度 高于 9 ℃ , 0 试 5 试件 会 发 暗 。
维普资讯

4 ・ 0
铝 镁
通 讯
20 0 6年 N 1 o
铝 制 品 的 电 化 学 抛 光
龚 斌
40 4 ) 5 0 1
( 国铝 业 河南 分公 司 ,河 南 郑 州 中

要 : 兜 了铝 制 品 电化 学抛 光 液 的 组 成厦 工 艺参 数 , 论 了抛 光 温度 、 阐 厦 电 流 密 度 等 工 艺 条 件 对 铝 制 品 抛 光 研 讨 时

电化学抛光技术简介

电化学抛光技术简介
解快; 流小, 阳极溶解慢; ( 6) 电解液自动循环, 操作点容易观察。电解光时可将真空吸管接放到操作处附近, 把喷出
的电解液及时抽回, 使其不留在模具的型腔中, 从而可方便地显露出抛光的进展状况; ( 7) 仅需轻微接触工件, 减轻了劳动强度, 工作效率高。 ( 8) 不必频繁更换工具, 导电石墨油石接触头可与模具形状自吻合。
7
电化学抛光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目前, 在工件特种抛光方面对脉冲电化学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随着对模具镜面效果的大量需求和微细电化学理论的完善, 脉冲电化学抛光技术在材料表面微、纳米级加工领域的抛光 能力会大大提高,并且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化学抛光因其速度快、劳动强度小、不受抛光工件形状 限制及抛光质量好等优点得到人们的关注。 进一步阐明电化学抛光的机理, 开发新的电化学抛光技术和 研究新的抛光液, 实现电化学抛光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提 高电化学抛光的质量和抛光效率, 是电化学抛光的主要研究 方向。
5
影响电化学抛光效果的因素
1.电解液( 抛光液) 的组成 抛光液通常有酸性、中性和碱性抛光液[5] 。
其中酸性抛光液有: 磷酸系、硫酸系、高氯酸系、磷酸 硫酸系, 以及在各系基础上派生出的硫酸 铬酐磷酸 铬酐、 硫酸 磷酸 铬酐, 再配以各种添加剂而成的抛光液。通 用性较好的酸性抛光液为磷酸 硫酸系抛光液。
4
电化学抛光工艺及特点
3.电化学抛光在处理金属表面时, 还有一些不足存在[4] (1) 所得表面质量取决于被加工金属的组织均 匀性和纯度, 金属结构的缺陷被突出地显露出来。 对表面有序化组织敏感性较大; (2) 较难保持零件尺寸和几何形状的精确度; (3) 表面必须预加工到比较高的粗糙度. 很难 在粗加工或砂型铸造零件上获得高的抛光质量。

电解抛光工艺介绍

电解抛光工艺介绍

电解抛光工艺介绍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电解抛光工艺1.定义:电解抛光是以被抛工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从而达到工件表面光亮度增大的效果。

2.原理:电解抛光原理现在世界各界人士争论很多,被大家公认的主要为黏膜理论。

该理论主要为:工件上脱离的金属离子与抛光液中的磷酸形成一层磷酸盐膜吸附在工件表面,这种黏膜在凸起处较薄,凹处较厚,因凸起处电流密度高而溶解快,随黏膜流动,凹凸不断变化,粗糙表面逐渐被整平的过程。

3.电解抛光优点:⑴内外色泽一致,光泽持久,无法抛到的凹处也可整平。

⑵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

⑶增加工件表面抗腐蚀性,可适用于所有不锈钢材质。

4.电化学抛光所需条件及设备(1)电源:电源可选用双相220V,三相380V。

(2)整流器电解抛光对电源波形要求不是太严格,可选用可控硅整流器或高频整流器。

整流器空载电压:0—20v负载电压(工作电压):8—10v工作电压低于6v,抛光速度慢,光亮度不足。

整流器电流:根据客户工件大小而定。

(3)电解槽及配套设施(阳极棒)可选用聚氯乙烯硬板材焊接而成。

在槽上装三根电极棒,中间为可移动的阳极棒,接电源阳极(或正极),两侧为阴极棒,连接电源阴极(负极)。

(4)加热设施及冷却设备①加热可选用石英加热管,钛加热管。

②冷却可选用盘管,盘管可加热可冷却。

(5)夹具最好选用钛做挂具,因为钛较耐腐蚀,寿命长,钛离子对槽液无影响。

建议最好不要用铜挂具,因为铜离子进入会在不锈钢表面沉积一层结合力不好的铜层,影响抛光质量。

铜裸露部位可用聚氯乙烯胶烘烤成膜,在接触点刮去绝缘膜。

(6)阴阳极材料阴极材料选用铅板,阳极材料选用紫铜连接。

阳极比阴极为1:2—之间。

阴极距阳极最佳距离为10—30厘米。

就目前来说,电解抛光主要针对不锈钢工件的表面光亮处理。

不锈钢工件又分为200系列,300系列,400系列材质,各系列材质有必须用针对性电解抛光液。

低温电解抛光

低温电解抛光

低温电解抛光低温电解抛光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

它可以在低温下有效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层、污染物和瑕疵,使金属表面得到光洁、光亮的效果。

低温电解抛光的原理是利用电解液和电流的作用,通过阳极溶解和阴极析出的过程来达到抛光的效果。

在低温下进行电解抛光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加工质量、降低环境污染等。

低温电解抛光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电解液。

电解液的选择要考虑到被抛光金属的性质和要求,以及电解液的稳定性和可再生性等因素。

常用的电解液有硝酸、硫酸、氯化物等。

然后,将待抛光的金属制品作为阴极,放入电解槽中。

电解槽中的电解液可以保持在低温,可以使用冷却设备来控制温度。

接下来,通过电源将正极连接到电解槽中的阳极,使电流通过金属制品,从而开始抛光过程。

在抛光过程中,阳极溶解产生的金属离子会在金属制品的表面析出,填充表面的凹陷和微孔,使表面得到平滑和光洁。

同时,电解液中的氧化物和杂质也会被还原或溶解,从而进一步提高金属表面的质量。

低温电解抛光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避免了高温处理可能带来的变形和残余应力。

同时,低温电解抛光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提高了加工效率。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金属表面的缺陷,提高金属制品的使用寿命。

然而,低温电解抛光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电解液的选择和控制对抛光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进行一定的实验和优化。

其次,抛光过程中需要控制电流密度、电解液浓度和温度等参数,以避免出现过度抛光或不足抛光的情况。

此外,低温电解抛光对金属制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复杂形状或大尺寸的金属制品。

低温电解抛光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表面处理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电解液、控制参数和优化工艺,可以实现金属表面的光洁、光亮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低温电解抛光技术将在金属制造和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能源消耗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抛光工艺及影响因素
钢铁工件的电化学抛光工艺和其他金属的抛光工艺一样,主要由拋光前处理、电化学抛光过程和抛光后的处理三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

电化学抛光前的表面预处理主要是除油除锈(或膜),如果处理得不好、不彻底干净,将会严重影响表面的抛光效果和质量,同时还把表面的油、锈等污物带进电抛光液,影响后续工件的抛光质量、毒化抛光溶液的性能甚至缩短溶液的寿命。

电化学抛光时如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则直接影响工件的表面抛光质量。

抛光后的表面,不管抛光质量如何,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则会马上生锈,或者由于清洗不干净、处理不彻底、抛光表面尚有酸迹,当遇到潮湿的大气后也会很快腐蚀生锈。

很多钢铁工件的电化学抛光不是最后工序,而仅是中间工序,抛光后接着要电镀或涂装,如果抛光表面清洗不干净,将会在工件表面埋下隐患。

普通碳素钢是应用得最广最多的钢铁材料之一,有许多用碳素钢经过机械加工的零件需要抛光处理作为中间工序或最后工序。

电化学抛光最适合用于碳素钢的处理上,现以国产的Q235普通碳素钢工件为例说明钢铁件电化学抛光工艺操作过程及步骤。

文章编辑:抛光机第一品牌——郑州中原抛光机械总厂http://www.paoguangji8
推荐文章:
去毛刺机
去毛刺抛光机
钢领抛光机
钢筘抛光机
综丝抛光机
织针抛光机
抛光磨料

呋嗯呌抛光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