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抛光工艺介绍

合集下载

电解腐蚀抛光

电解腐蚀抛光

电解腐蚀抛光一、概述:1.1、电解腐蚀抛光(又称电解研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溶液中,金属工件作阳极溶解,降低金属工件表面粗糙度,产生一定的金属光泽的工艺方法,其主要成份磷酸、硫酸和少量的铬酐。

1.2、硫酸的作用:增加溶液的导电率,溶解金属表面,提高光亮度。

1.3、磷酸的作用:能使金属表面溶解,又可在金属工件表面形成磷酸盐保护膜,防止金属工件表面发生过腐蚀。

1.4、铬酐的作用:增加金属表面活性和附着力及上光速度。

二、特性:2.1、电解抛光之溶液为高浓度强腐蚀之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使金属工件表面光滑光泽进一下步提高金属工件之装饰外观,通常电解抛光之金属工件为钢材。

2.2、以磷酸,硫酸,铬酐组成的电解溶液,成本低使用命用长。

2.3、电解腐蚀抛光可增进工件的耐腐蚀性能,主要是因为:a.可改进工件的微视均匀性、去除工件表面的变形结构及除去表面层的异物。

b. 可在工件表面形成钝化层,因此增强抗蚀性能。

三、用途:不锈钢金属是一种不易生锈硬度特高的工件,电解抛光后进一步提高了装饰外观,因而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家具饰品餐具,电器,航空,印刷行业等。

四、工艺流程:热脱脂→水洗(两次)→酸脱脂→水洗(两次)→上挂→电解抛光→下挂→超声波→水洗→纯水洗→烘干五、流程分析:5.1.1工艺原理:用于浸泡除去工件上的油污灰尘等。

先将槽内加1/2的水,打开加热管加温,将计量好的RE-13及NaoH加入槽内搅拌均匀后补足水位,再次搅拌使其溶解之,加温之至正常65℃5.1.4 槽液维护及注意事项:a.作业时须佩戴胶手套,穿胶水鞋,并且陪戴防护眼镜,以防药水溅到眼中。

b.每天进行测量浓度、温度,检查水位是否正常。

c.随时进行打捞槽缸面上漂浮的油污,以防止再次污染。

d.针对溶液的除油效果来确定更换槽液。

5.2 酸脱脂1.工艺原理:用于除去工件表面的黑皮.氧化皮.锈斑等。

2.建浴方法:用5-10g/L的Hcl溶于水搅拌均匀即可。

电化学抛光工艺(3篇)

电化学抛光工艺(3篇)

第1篇一、电化学抛光工艺原理电化学抛光工艺是在电解液中,通过施加电流使金属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氧化膜,从而实现抛光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如下:1. 电解液:电解液是电化学抛光过程中的关键介质,通常由酸、碱、盐等水溶液组成。

电解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2. 金属工件:金属工件作为阳极,在电解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

3. 电源:电源为电解过程提供电流,使金属工件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 电解槽:电解槽是电化学抛光过程中盛装电解液和金属工件的容器。

二、电化学抛光工艺特点1. 抛光质量高:电化学抛光工艺可得到光洁度较高的表面,抛光质量稳定。

2. 表面均匀:电化学抛光工艺可使金属表面形成均匀的氧化膜,表面质量均匀。

3. 适用范围广:电化学抛光工艺适用于各种金属工件,如钢铁、铜、铝、镁等。

4. 抛光速度快:电化学抛光工艺抛光速度快,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5. 无污染:电化学抛光工艺过程中,不产生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对环境友好。

6. 操作简便:电化学抛光工艺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三、电化学抛光工艺应用1. 金属制品:如汽车零部件、航空器件、船舶零件等。

2. 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外壳、按键等。

3. 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科器械等。

4. 精密仪器:如光学仪器、精密机械等。

四、电化学抛光工艺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工件材料和抛光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解液和工艺参数。

然后,将金属工件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油污、锈蚀等杂质。

2. 电解液配制:按照配方配制电解液,确保电解液的浓度、pH值等符合要求。

3. 工艺参数设置:根据工件材料和抛光要求,设置合适的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处理时间等工艺参数。

4. 抛光过程:将工件放入电解槽中,通电进行抛光。

在抛光过程中,观察工件表面变化,适时调整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等参数。

5. 清洗与干燥:抛光完成后,将工件从电解槽中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电解液和氧化膜。

电解抛光原理的概述

电解抛光原理的概述

电解抛光原理的概述
电解抛光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金属表面去除氧化物、去除氢脆等工艺的方法。

其原理如下:
1. 金属表面氧化物的还原:在电解抛光中,金属表面存在的氧化物会被还原为金属本身。

这是由于电流通过电解液时,金属表面的氧化物会接受电子并还原为金属离子,再在阳极上释放出电子并还原为金属。

2. 水解和氧化反应:在电解抛光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水会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同时,金属离子也会氧化为金属氧化物。

这些反应有助于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杂质。

3. 电化学腐蚀:电解抛光过程中,阳极上的金属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

电流在阳极上通过时,金属会溶解成为金属离子,并与电解液中的离子形成溶解反应,从而达到去除金属表面的目的。

总的来说,电解抛光通过电流和电解液的作用,利用金属表面的还原、氧化反应和电化学腐蚀等原理,实现金属表面的去除氧化物、去除氢脆等工艺。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和表面处理领域。

电解抛光工艺(3篇)

电解抛光工艺(3篇)

第1篇一、引言电解抛光工艺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通过电解液中的电化学反应,使工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光滑、清洁的氧化膜,从而提高工件表面质量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

电解抛光工艺广泛应用于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表面处理领域,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等优点。

本文将对电解抛光工艺的原理、工艺参数、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二、电解抛光工艺原理电解抛光工艺的原理是利用电解液中的电化学反应,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光滑、清洁的氧化膜。

具体过程如下:1. 电解液组成:电解液主要由电解质、溶剂、添加剂等组成。

电解质是电解抛光过程中的主要反应物,通常为氧化剂,如硝酸、硫酸等。

溶剂用于溶解电解质,提高电解液的导电性。

添加剂用于改善电解液的性能,如提高抛光速率、降低能耗等。

2. 电解抛光过程:将工件作为阳极,阴极通常为不锈钢板或钛板。

将工件放入电解液中,通电后,工件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一层氧化膜。

氧化膜的生长速度与电解液成分、电流密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3. 抛光过程:电解抛光过程中,氧化膜的生长速度大于其溶解速度,从而使工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光滑的氧化膜。

随着电解过程的进行,氧化膜逐渐增厚,直至达到所需的抛光程度。

三、电解抛光工艺参数1. 电解液成分:电解液成分对电解抛光效果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电解液成分,可以提高抛光速率、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常见电解液成分如下:(1)硝酸型电解液:适用于不锈钢、铝、铜等金属的抛光。

(2)硫酸型电解液:适用于碳钢、铸铁等金属的抛光。

(3)磷酸型电解液:适用于铜、铝等金属的抛光。

2.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是影响电解抛光效果的关键因素。

电流密度过高,易产生局部过热,导致氧化膜不均匀;电流密度过低,抛光速率慢。

一般电流密度范围为0.5~2A/dm²。

3. 温度:电解液温度对抛光效果有较大影响。

温度过高,易产生气泡,影响抛光质量;温度过低,抛光速率慢。

一般电解液温度范围为20~40℃。

电解腐蚀抛光

电解腐蚀抛光

电解腐蚀抛光一、概述:1.1、电解腐蚀抛光(又称电解研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溶液中,金属工件作阳极溶解,降低金属工件表面粗糙度,产生一定的金属光泽的工艺方法,其主要成份磷酸、硫酸和少量的铬酐。

1.2、硫酸的作用:增加溶液的导电率,溶解金属表面,提高光亮度。

1.3、磷酸的作用:能使金属表面溶解,又可在金属工件表面形成磷酸盐保护膜,防止金属工件表面发生过腐蚀。

1.4、铬酐的作用:增加金属表面活性和附着力及上光速度。

二、特性:2.1、电解抛光之溶液为高浓度强腐蚀之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使金属工件表面光滑光泽进一下步提高金属工件之装饰外观,通常电解抛光之金属工件为钢材。

2.2、以磷酸,硫酸,铬酐组成的电解溶液,成本低使用命用长。

2.3、电解腐蚀抛光可增进工件的耐腐蚀性能,主要是因为:a.可改进工件的微视均匀性、去除工件表面的变形结构及除去表面层的异物。

b. 可在工件表面形成钝化层,因此增强抗蚀性能。

三、用途:不锈钢金属是一种不易生锈硬度特高的工件,电解抛光后进一步提高了装饰外观,因而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家具饰品餐具,电器,航空,印刷行业等。

四、工艺流程:热脱脂→水洗(两次)→酸脱脂→水洗(两次)→上挂→电解抛光→下挂→超声波→水洗→纯水洗→烘干五、流程分析:5.1.1工艺原理:用于浸泡除去工件上的油污灰尘等。

先将槽内加1/2的水,打开加热管加温,将计量好的RE-13及NaoH加入槽内搅拌均匀后补足水位,再次搅拌使其溶解之,加温之至正常65℃5.1.4 槽液维护及注意事项:a.作业时须佩戴胶手套,穿胶水鞋,并且陪戴防护眼镜,以防药水溅到眼中。

b.每天进行测量浓度、温度,检查水位是否正常。

c.随时进行打捞槽缸面上漂浮的油污,以防止再次污染。

d.针对溶液的除油效果来确定更换槽液。

5.2 酸脱脂1.工艺原理:用于除去工件表面的黑皮.氧化皮.锈斑等。

2.建浴方法:用5-10g/L的Hcl溶于水搅拌均匀即可。

电解抛光球阀工艺

电解抛光球阀工艺

电解抛光球阀工艺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解抛光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通过电解作用使金属表面获得光洁度和光泽度。

在球阀制造领域,电解抛光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提高球阀外观质量和耐腐蚀性能。

球阀是一种控制流体介质的阀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

在传统的加工工艺中,球阀表面通常会存在氧化、砂眼、气孔等缺陷,影响了其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

而采用电解抛光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表面缺陷,使球阀表面更加光滑、均匀,提高其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解抛光球阀工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不断提高电解抛光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了球阀制造行业的发展。

研究电解抛光球阀工艺对于提高球阀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电解抛光球阀工艺的研究,旨在探讨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优势,为提高球阀的表面质量和光洁度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总结电解抛光球阀工艺的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电解抛光球阀工艺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通过深入研究电解抛光球阀工艺的原理和步骤,探索其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前景,为推动工业制造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通过本研究,还将为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拓展电解抛光球阀工艺的应用领域,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电解抛光球阀工艺的原理电解抛光球阀工艺的原理是利用电解作用,在球阀表面形成一个均匀、光滑的氧化层,从而提高球阀的表面质量和使用寿命。

电解抛光球阀工艺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阳极氧化和电解抛光。

在阳极氧化过程中,通过电解液中的阳离子在阴极上析出,同时在阳极表面形成氧化膜,从而增加球阀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而电解抛光则是通过电解液中的电流对球阀表面进行抛光,去除表面的粗糙和氧化层,使表面更加光滑和亮丽。

电解抛光球阀工艺的优点包括工艺简单、成本低、效果好等。

电化学抛光技术简介

电化学抛光技术简介
解快; 流小, 阳极溶解慢; ( 6) 电解液自动循环, 操作点容易观察。电解光时可将真空吸管接放到操作处附近, 把喷出
的电解液及时抽回, 使其不留在模具的型腔中, 从而可方便地显露出抛光的进展状况; ( 7) 仅需轻微接触工件, 减轻了劳动强度, 工作效率高。 ( 8) 不必频繁更换工具, 导电石墨油石接触头可与模具形状自吻合。
7
电化学抛光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目前, 在工件特种抛光方面对脉冲电化学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随着对模具镜面效果的大量需求和微细电化学理论的完善, 脉冲电化学抛光技术在材料表面微、纳米级加工领域的抛光 能力会大大提高,并且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化学抛光因其速度快、劳动强度小、不受抛光工件形状 限制及抛光质量好等优点得到人们的关注。 进一步阐明电化学抛光的机理, 开发新的电化学抛光技术和 研究新的抛光液, 实现电化学抛光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提 高电化学抛光的质量和抛光效率, 是电化学抛光的主要研究 方向。
5
影响电化学抛光效果的因素
1.电解液( 抛光液) 的组成 抛光液通常有酸性、中性和碱性抛光液[5] 。
其中酸性抛光液有: 磷酸系、硫酸系、高氯酸系、磷酸 硫酸系, 以及在各系基础上派生出的硫酸 铬酐磷酸 铬酐、 硫酸 磷酸 铬酐, 再配以各种添加剂而成的抛光液。通 用性较好的酸性抛光液为磷酸 硫酸系抛光液。
4
电化学抛光工艺及特点
3.电化学抛光在处理金属表面时, 还有一些不足存在[4] (1) 所得表面质量取决于被加工金属的组织均 匀性和纯度, 金属结构的缺陷被突出地显露出来。 对表面有序化组织敏感性较大; (2) 较难保持零件尺寸和几何形状的精确度; (3) 表面必须预加工到比较高的粗糙度. 很难 在粗加工或砂型铸造零件上获得高的抛光质量。

电解抛光工艺介绍

电解抛光工艺介绍

电解抛光工艺介绍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电解抛光工艺1.定义:电解抛光是以被抛工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从而达到工件表面光亮度增大的效果。

2.原理:电解抛光原理现在世界各界人士争论很多,被大家公认的主要为黏膜理论。

该理论主要为:工件上脱离的金属离子与抛光液中的磷酸形成一层磷酸盐膜吸附在工件表面,这种黏膜在凸起处较薄,凹处较厚,因凸起处电流密度高而溶解快,随黏膜流动,凹凸不断变化,粗糙表面逐渐被整平的过程。

3.电解抛光优点:⑴内外色泽一致,光泽持久,无法抛到的凹处也可整平。

⑵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

⑶增加工件表面抗腐蚀性,可适用于所有不锈钢材质。

4.电化学抛光所需条件及设备(1)电源:电源可选用双相220V,三相380V。

(2)整流器电解抛光对电源波形要求不是太严格,可选用可控硅整流器或高频整流器。

整流器空载电压:0—20v负载电压(工作电压):8—10v工作电压低于6v,抛光速度慢,光亮度不足。

整流器电流:根据客户工件大小而定。

(3)电解槽及配套设施(阳极棒)可选用聚氯乙烯硬板材焊接而成。

在槽上装三根电极棒,中间为可移动的阳极棒,接电源阳极(或正极),两侧为阴极棒,连接电源阴极(负极)。

(4)加热设施及冷却设备①加热可选用石英加热管,钛加热管。

②冷却可选用盘管,盘管可加热可冷却。

(5)夹具最好选用钛做挂具,因为钛较耐腐蚀,寿命长,钛离子对槽液无影响。

建议最好不要用铜挂具,因为铜离子进入会在不锈钢表面沉积一层结合力不好的铜层,影响抛光质量。

铜裸露部位可用聚氯乙烯胶烘烤成膜,在接触点刮去绝缘膜。

(6)阴阳极材料阴极材料选用铅板,阳极材料选用紫铜连接。

阳极比阴极为1:2—之间。

阴极距阳极最佳距离为10—30厘米。

就目前来说,电解抛光主要针对不锈钢工件的表面光亮处理。

不锈钢工件又分为200系列,300系列,400系列材质,各系列材质有必须用针对性电解抛光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抛光工艺
1.定义:
电解抛光是以被抛工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从而达到工件表面光亮度增大的效果。

2.原理:
电解抛光原理现在世界各界人士争论很多,被大家公认的主要为黏膜理论。

该理论主要为:工件上脱离的金属离子与抛光液中的磷酸形成一层磷酸盐膜吸附在工件表面,这种黏膜在凸起处较薄,凹处较厚,因凸起处电流密度高而溶解快,随黏膜流动,凹凸不断变化,粗糙表面逐渐被整平的过程。

3.电解抛光优点:
⑴内外色泽一致,光泽持久,机械抛光无法抛到的凹处也可整平。

⑵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

⑶增加工件表面抗腐蚀性,可适用于所有不锈钢材质。

4.电化学抛光所需条件及设备
(1)电源:
电源可选用双相220V,三相380V。

(2)整流器
电解抛光对电源波形要求不是太严格,可选用可控硅整流器或高频整流器。

整流器空载电压:0—20v
负载电压(工作电压):8—10v
工作电压低于6v,抛光速度慢,光亮度不足。

整流器电流:根据客户工件大小而定。

(3)电解槽及配套设施(阳极棒)
可选用聚氯乙烯硬板材焊接而成。

在槽上装三根电极棒,中间为可移动的阳极棒,接电源阳极(或正极),两侧为阴极棒,连接电源阴极(负极)。

(4)加热设施及冷却设备
①加热可选用石英加热管,钛加热管。

②冷却可选用盘管,盘管可加热可冷却。

(5)夹具
最好选用钛做挂具,因为钛较耐腐蚀,寿命长,钛离子对槽液无影响。

建议最好不要用铜挂具,因为铜离子进入会在不锈钢表面沉积一层结合力
不好的铜层,影响抛光质量。

铜裸露部位可用聚氯乙烯胶烘烤成膜,在接触点刮去绝缘膜。

(6)阴阳极材料
阴极材料选用铅板,阳极材料选用紫铜连接。

阳极比阴极为1:2—3.5之间。

阴极距阳极最佳距离为10—30厘米。

就目前来说,电解抛光主要针对不锈钢工件的表面光亮处理。

不锈钢工件又分为200系列,300系列,400系列材质,各系列材质有必须用针对性电解抛光液。

比如不锈钢200系列材质的不锈钢,必须用200系列的配方,此种配方无法适应300系列或400系列的不锈钢材质。

这一直是国内一大难题,因为有些厂家的材质是组合工件,既有200系列不锈钢材质,又有300或400系列不锈钢材质。

在2007年12月,威海云清化工开发院王铃树高级工程师研制出一种不锈钢通用电解液。

这种电解液适合所有不锈钢材质。

他结合了原有电解液所有优点,比重为电解液最佳比重,为1.70,光亮度为镜面亮度。

同时还研发出新的优点,此电解液提高了原有的亮度,降低了一半的电流密度。

在生产操作中,可节省50%的电费。

使用寿命提高了40%,这种电解液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先技术。

电解抛光工艺:除油--水洗--除锈--水洗--电解抛光--水洗--中和--水洗--钝化--包装
5.电解抛光的类型
目前生产上采用的电解抛光液主要有:
①硫酸、磷酸、铬酐组成的抛光液;
②硫酸和柠檬酸组成的抛光液;
③硫酸、磷酸、氢氟酸及甘油或类似化合物组成的混合抛光液。

钢铁零件的电化学抛光
(1)材料种类的影响钢铁材料的种类很多,对不同的钢材应采用不同的抛光液。

(2)各种因素的影响磷酸是抛光液的主要成分。

它所生成的磷酸盐粘附在阳极表面,在抛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硫酸可以提高抛光速度,但含量不能过高,以免引起腐蚀。

铬酐可以提高抛光效果,使表面光亮。

电流密度对抛光质量有很大影响,对于不同的溶液应采用不同的电流密度,电流密度过低,整平作用差,过高会引起过腐蚀。

温度对抛光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3)操作注意事项
①新配制的溶液应在大阴极面积(阴极面积大于阳极面积几倍)的情况
下进行通电处理,使一部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三价铬增加过多时,则相反,即在大阳极小阴极的情况下进行通电处理。

②经常测定溶液的密度,并及时加水或加热浓缩溶液。

溶液中的磷酸、硫酸和铬酐和三价铬的含量应定期分析和调整。

③使用过程中由于阳极溶解铁的含量逐渐升高,当铁的含量(按Fe2 03计算)达到7%~8%时部分更换,或全部更换溶液。

④配制先将磷酸与硫酸混合,铬酐溶解于水,然后把酸的混合液倒人铬酐水溶液中加热8 0"C。

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明胶(此时反应激烈)。

反应结束后(大约1 h后)溶液变为均匀的草绿色。

其他金属的电解抛光
铜及其合金的电解抛光,广泛采用磷酸电解液。

铝及铝合金的电解抛光采用磷酸一硫酸一铬酸性的溶液。

铝及铝合金的电解抛光在生产上应用得比较广泛。

抛光后的零件如果随即进行短时间的氧化处理,不仅能得到平整光亮的外观还能形成完整的氧化膜,提高耐蚀性,可以长期保持其表面光泽。

溶液的配制方法,可以参照钢铁零件电解抛光的有关内容。

当溶液中的铝含量超过5%时,应部分更换或全部更换溶液。

当氯离子含量超过1%时,零件表面容易出现斑点腐蚀。

配制溶液用的水中氯离子含量应少于8 0 m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