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节语素化后的语素义变化探析
汉语音节语素化探析

汉语音节语素化探析作者:支玲来源:《辞书研究》2018年第04期摘要文章从有音译成分的复合词入手,从复合词中提取出音译外来语素,发现部分音译成分已经具备了汉语语素的特点。
我们发现,不同的音译成分语素化的程度不同,专有名词性成分可依据其原式的活跃程度来判断,普通名词性成分的主要鉴别标准是构词量的多少,动词性成分和量词的鉴别标准则是使用频率的高低。
有些音译成分随着使用频率的增高,语素义会发生泛化或增加新的义项。
音译成分语素化使得汉语中的同音同形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增加新造汉字。
关键词语素语素化音译成分语义泛化语素义入典一、引言语素化现象是伴随着现代汉语中音译词的增多而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的一种词汇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发生语素化的不止音译词,还有少部分的联绵词及字母词,如:“蝴蝶”的“蝴”,“e 时代”的e,等等。
本文着重分析音译词中的语素化现象。
音译成分语素化是语素化现象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
从音译成分所代表的音译词的性质来看,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事物单位词等,其中名词的数量最多,包括专有名词,如一些国家名、地名,还有一些人名和普通名词。
“语素化”的思想最早出现在苏锡育(1989)《试说汉语复音单纯词中的音节符号向语素的转化》一文中,文中分析了古汉语中流传下来的外来词、联绵词和近现代产生的外来词。
虽然苏锡育没有提出“语素化”这一具体名称,但他所说的“复音单纯词的音节符号向语素转化”已初步具有了语素化的思想。
语素化的研究就目前来说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如:周洪波(1995)提到了“啤、的”等语素化成分。
相关研究还有苏新春(2002,2003),刘苹(2007),姜琳(2010),郭鸿杰、周国强(2003)等。
但总的来说,语料分析相对局限,对语素化后的语义变化及语素化程度等的研究也不多,本文将就音译词中的音译成分语素化现象做进一步的分析。
笔者对报纸、网络,以及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系统、BCC现代汉语语料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搜索,共提取到51组发生语素化的音译成分。
汉英词素化音节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变化对比

汉英词素化音节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变化对比
邱玉冰
【期刊名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17)004
【摘要】汉英音节词素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共性,词素化的音节一般都代表原词的整体意义构词,可组成不同类型的词语;少数词素化的音节有单独使用或充当句子成分的现象;有些词素化音节的语义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泛化;一些词素化音节的色彩义亦发生了变化,由中性义变褒义或贬义,或由贬义变褒义.然而,由于汉英语言的不同,汉英词素化音节的构词方式受各自语言规则的制约而不尽相同.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邱玉冰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汉英语言的词素化现象对比 [J], 邱玉冰
2.先秦同源多功能语法形式“若”“如”考察——从语义地图和语法化的角度 [J], 龚波
3.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比研究汉英时间修饰语位置的异同 [J], 管延红
4.系统功能语法与格语法语义参与者的对比分析 [J], 卓聪
5.系统功能语法与格语法语义参与者的对比分析 [J], 卓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浅析

语言新探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浅析王海琴四川大学摘要:音节语素化主要是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连绵词的音节语素化,一个是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
音节语素化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汉语自身的语言特点。
如今,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日益明显,深入研究这一现象的成因与形成条件,将对现代汉语的丰富与发展起巨大作用。
关键词: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分类;成因关于音节语素化现象,在张斌主编的《简明现代汉语》教材上有明确的定义:所谓音节语素化,主要是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
①如“蝴蝶”②这个连绵词,“蝴”③与“蝶”都只表示读音,两个音节单独都不具备意义,而现在,“蝶”这个音节能与一些语素组合成词,并具有了独立的意义。
如“蝶泳”、“蝶骨”。
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音节语素化。
这一现象在汉语发展过程中自古就存在了,汉语发展到现在,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和日益普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就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进行分析,试探究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的成因,丰富现代汉语研究,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与使用现代汉语。
关于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的研究成果颇丰,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万红(《当代汉语的社会语言学关照》)等都曾在文章中提及。
对这一现象做出明确定义的有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
关于音节语素化的讨论已产生不少理论成果,集中展现在对这一现象的描述上,而对音节语素化的形成机制缺少全面系统的阐释。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讨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的形成机制,对这一现象的分类采用传统的二分法,分为连绵词与音译词的音节语素化,而对于外来词的划分采用董晓敏等学者主张的两分法,将外来词语素化音节的来源分为两类:音译外来词,音译加表义成分外来词。
一、音节语素化的界定及类别根据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的观点,汉语音节语素化是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
这种现象大都出现在单纯词中,单纯词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分为单音节单纯词,如天、人、花等;多音节单纯词多是音译词,多个音节共同表示一个语素,如奥林匹克、巧克力、加利佛利亚等;双音节单纯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两个音节共同表示一个语素,单个音节只表示音而没有意义。
从语素的角度看汉语多音节字的发展

从语素的角度看汉语多音节字的发展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指出,汉字记录具有两个以上音节的语素,有用假借字和造专用字这两种方法。
用假借字记录双音节语素是很常见的,古代就已经出现的“仓庚”“犹豫”,现代的如“沙发、尼龙”。
三个以上音节的语素,几乎都是用假借字记录的,如古代的“璧流离”、(“琉璃”的旧译名)、“达鲁花赤”,现代的“苏维埃”、“布尔什维克”。
在记录具有两个以上音节的语素的时候,假借来的字必须连在一起才能表示出意义,各个字只具有表音节符号的性质。
造专用字的办法通常只用于双音节语素。
所造的字绝大多数采用形声结构,例如古代的“徜徉”,现代的“咖啡”、“噻唑”(一种有机化合物)。
非形声结构的如“旮旯”(ga la ,角落)之类,极为少见。
在词汇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连绵词的音节被附会成有意义的音节,如“鸳鸯”历史上被附会为雄曰“鸳”,雌曰“鸯”,在今天报刊上又有“鸳死鸯随戚戚”的语句。
“凤凰”在历史上被附会为“雄曰凤,雌曰凰”(《尔雅•释鸟》::其雌,凰。
),又因为戏曲中妇女“凤冠霞披”的行为,“凤凰”的性别阴阳逆转,成为“雌曰凤,雄曰凰”。
以讹传讹,习非成是,于是就有“凤求凰”、“假凤虚凰”、“龙凤呈祥”等说法。
“望洋兴叹”中的“望洋”本为连绵词,也写作“望羊,望阳”等,形容仰望的样子。
由于人们望文生义,把“望洋”曲解为“眼睛望着海洋”,也就完成了对它们的重新分析,于是就比附出“望山兴叹”、“望楼兴叹”等等。
连绵词的音节由于曲解而在语用中成为习惯,就是从非语素音节到语素音节的转化,即非语素音节的语素化。
诸如“美利坚、英吉利、奥林匹克”之类的的音译词,都是多音节语素,每个音节都不单独代表一个意义。
但在汉语中又有“美英两国、奥运会”等词语,其中的“美、英、奥”无疑都代表一个意义。
马克思不姓马,列宁不姓列,但“学马列、马列主义”的说法又可以让人们接受。
音译词的一个音节作为音译词的带称与汉语语素组合,自然是非语素音节的语素化。
音节语素化现象及其发展趋势

音节语素化现象及其发展趋势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它处于语言的最底层,是最稳定的语言成分。
因为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那就意味着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是不能拆开的。
如果拆开,要么不能表示意义,要么表示与语素的整体意义毫无联系的意义。
语素是不能再切分的,这只是一条基本原则。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有一种例外的语言现象,那就是“音节语素化”现象。
所谓音节语素化现象,就是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
根据其在词汇系统中的不同来源,可大致地分为以下两类:一、联绵语素的音节语素化现象这类联绵语素大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大多为表示动物名称的名词;(2)前后两个音节中的任何一个音节都有可能语素化,而代表整个音节。
例如:前一个音节语素化蜥蜴——巨蜥鸳鸯——鸳侣螳螂——螳臂蟾蜍——蟾宫、蟾光、蟾酥后一个音节语素化蜘蛛——蛛网蛛丝蝴蝶——蝶骨、蝶泳麒麟——麟角骆驼——驼背、驼峰、驼铃联绵语素的音节语素化在整个汉语词汇系统中所占比重较小,此类联绵语素所指代的动物名称,也大多为人们习见常说。
此类观象与汉语词汇由单音节逐渐向多音节,尤其是向双音节化演变有关,因此其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现象音节语素化现象大多集中于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现象上,且一般表现在外来音译语素的首音节语素化上面。
1.外来音译名词的音节语素化比较常见的是音译外来人名、地名的首音节语素化现象。
这些音译人名、地名大多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语素,但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由于语言的经济原则的影响或某种表达的需要,有时用其第一个音节来代替整个名词,首音节具有了语素化特征。
例如:英格兰——英撒切尔夫人—撒夫人法兰西——法戈尔巴乔夫——戈氏美利坚——美阿拉法特——阿翁俄罗斯——俄贝克汉姆——小贝在外来音译的普通名词中,也存在着音节语素化现象。
如表示“taxi”(出租小汽车)译词“的士”,是一个复音外来词。
音节语素化的理论思考

《音节语素化》是一种较新的语言研究理论,它认为语言结构是由一系列音节组成的,而每个音节都可以细分为一个个独立的语素。
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细微的组成,由
不同的音节和语素组成,这种细微的结构可以影响语言的意义、语法以及发音。
《音节语素化》的理论说明,音节是由不同的语素组成的,每个音节都可以细分为一
个个语素。
比如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语音、一个音调和一个语义,而这三个语素是由不同
的音节和音素组成的,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因此,语言的本质就是由一系列的音节、语音、音调和语义组成的。
音节语素化的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复杂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
深入地分析语言的结构和含义。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发音、语法以
及各种表达形式。
《音节语素化》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结构,从而更好地控制语言
的表达。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语言表达的更精确的方式,以便更好地表达我们的
意思。
总之,《音节语素化》的理论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
更好地控制语言的表达。
论当代汉语语素义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动因

论当代汉语语素义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动因刘伟王宝刚"摘要:本文立足于现代汉语史的宏观视角,从新词的衍生和旧词的复显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当代汉语语素义发展变化具有新义来源多样化,产生途径主要依靠类推和减缩,部分旧语素义存在复显等基本特点。
同时,从语言系统的异质性和开放性、语言与社会共变、求新求异的心理诉求等方面对上述特点进行了解&)关键词:新语素义;类推造词;减缩造词;旧义复显;共变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词汇作为语言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有新生,也有消亡。
葛本仪认为:“词汇的动态运动在共时阶段中的表现是很复杂的,有时它可以表现得很清楚,很明显,有时又可以表现得很细微,甚至很模糊,因此更需要认真地观察和辨析。
”-1]<P214)语素作为构词成分,在社会造词活动中也会间接地受到一些影响,虽然变化细微,但是学者们多有关注。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外来词音译成分语素化的来源、模式以及外来单音语素的提取标准等问题,相关研究者有周洪波[2]<H、苏新春[3]<P54_558(、孙道功⑷'P147-154)等;二是在地域方言与汉语共同语接触过程中,普通话词汇系统移用方言词(语素)的方式,相关研究者有孙银新[5]<P52「55(等;三是普通话中的本土原生语素义发展变化的途径问题,相关研究者有张小平[6]<P2_32(、刘伟[7](P11-24)等。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上述研究使我们对三类语素(义)的发展变化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是目前学界较少从现代汉语史①的宏观角度总结当代汉语中语素义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因此,本文打算就以上两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当代汉语语素义发展变化的特点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和技术的革新往往促使社会上的新词语激增,一种间接的结果就是催生了汉语语素义的发展变化。
葛本仪认为:“人们在交际中,根据需要以原有的语言材料为基础,创制出新的词和语,甚至进一步形成新的词素,这是经常见到的现*基金项目:河北师范大学校内科研基金项目"古今汉语语素义衍生方式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9B001)的阶段成果,“作者筒介:刘伟(1988-(,男,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学、词典学,王宝刚(1988-(男,潍坊市校长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员,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
音节语素化现象分析

此, 我们说 , 联绵词 中的音节都 是无 义音节 , 绵词 也 联 确实存在音节语素化现象。 2 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 . 现象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
螳螂——螳臂 例子里的“ 、 蜥 ” “ 、 蝗 ” 蚁” “ 、 玫” “ 在联 绵词 中都
“ 也是语素 。 的” 意思相 当于“ 的士” 。
一
蚂蚁——雄蚁
蝴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彩蝶
骆驼——驼 毛
语素化后的音节 的意义相 当于 由这个音节构成 的联绵词的意义 。如“ 雄蚁 ” 中的“ ” 语素化 了的 蚁 是 音节 , 它的意义 就是 “ 蚂蚁” 。因此 , 我们可以把语素 化 了的形式 , 看成是原来 的联绵词 的缩 略形式 。
、
音节语素化现象的来源
音节语素化现象 主要 有两 个来源 : 个是联 绵 一 词的音节语素化 ; 一个是外来词 的音节语素化 。 1联绵 词的音节语素 化。“ 。 联绵词 ” 也写作 “ 连 绵词” 或称“ , 连绵宇 ” 。指双音节 的单纯词 。这种单
纯词 , 每个音节都不表示意义 , 只有两个音节连在一 起才表示一个 j , 敷义 构成一个语素 , 才能在语言 中作
汉姆” 这个词 。又如 “ 和浩特 ” 内蒙古 自治 区 的 呼 是
个 音节 , : 如
蜥蝎—— 巨蜥 玫瑰— —攻红 螺蛳—— 海螺 也可 以是联绵词 的后一个音 节语 素化 。 : 如
一
首府 。 是一个地名 。 它是从 蒙语 音译 过来 的外来 词 。 现在 。 人们常把“ 呼和浩特 市” 称为 “ 呼市” 这也是外 。 来词 的音节语 素化现象。再 如“ 德意志 ” 也是一个音 译 的外来词 , 指的是一个国家 。 现在我们 可以用 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节语素化后的语素义变化探析
语素化是指由只表音的音节演变为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的过程。
音节固定为语素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语素义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变化。
本文首先明确了语素化概念及其判定标准,然后基于词义变化理论,分析了单音节、多音节以及字母语素化后语素义变化的类型,探讨了词汇语素义及语法语素义的变化。
标签:语素化语素义变化类型词汇语素义语法语素义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素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使用而变化。
连绵词音节及外来词音节在使用过程中某些音节会由原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增加了语素的数量,扩展了语素的组合、衍生能力,丰富了汉语词汇。
一、音节语素化概说
(一)音节语素化判定标准
音节语素化是指由只表音不表义的音节升格为音义兼表的语素并参与构词的现象。
判定音节是否完成语素化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简缩化
简缩是音节成分语素化的前提。
人们使用语言时都有求简心理,随着多音节语素使用频率的增加,人们会自然缩减其音节以便能够更简便地运用并与其他词组合构成更多的新词,满足交流需要。
如,外来音译词“的士”本义单指出租汽车,简缩为“的”这个语素后,出现了“打的、面的、摩的、的哥、的姐”等词。
2.表义性
表义性是判定音节语素化最主要的标志。
从无义的音节发展为有义的语素具有了语素义是语素化现象的核心内容。
如“啤酒”音译自“beer”,表一种酒。
其中“啤”语素化表“啤酒”义,有干啤、瓶啤、青啤、鲜啤、扎啤等。
3.稳定性
稳定性指离开特定的语境,语素义仍然明确。
如“模特”中“模”已语素化。
如:名模、超模、手模、车模等词中,“模”的语素义是稳定的,都表“模特”义。
(二)语素化
1.连绵词音节语素化
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双音节的单纯词中一个音节语素化后具有了语素义。
如“蝴蝶”中的“蝶”语素化后具有了语素义“蝴蝶”,与其他词组合构词,如黄蝶、彩蝶、蝶泳等。
2.外来音译词语素化
多音节外来音译词一般选取第一个音节语素化,产生语素义,扩大构词能力。
如“苏”源于音译词“苏维埃”,在使用过程中“苏”逐渐代替了整个词义,并稳定下来获得组合能力,由“苏”构成的词有苏区、联共联苏、反共反苏、中苏等。
3.字母词语素化
当代许多新词语中出现了一些不仅表音也表义的字母语素。
如:Q是OICQ 的简称。
随着这一网络聊天工具的发展。
Q也逐渐语素化为“聊天”的代名词。
如:你Q我Q大家Q、Q我等。
音节语素化后具有了语素义,虽然语素是较为稳固的语言单位,但语素义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使用而发生变化。
下面分析单双音节及字母词语素化后语素义的变化类型。
二、单音节的语素化
(一)连绵词音节语素化后语素义的变化
1.语素化音节代替整个连绵词的意义
原来连绵词中一个无义的音节代替了整个连绵词的词义。
如“骆驼”中的“骆”原本是双音节中的一个无义音节,在“驼峰、驼绒”等词语中,“骆”代替“骆驼”表整个连绵词的意义。
又如“蘑菇”中“蘑”和“菇”分别语素化后,都可替代整个“蘑菇”义。
由蘑组成的词语有:鲜蘑、松蘑等;由菇组成的新词语有:金针菇、香菇等。
2.语素化音节的语素义产生借代义
借代义是指运用修辞上的借代手段而产生的意义。
即借用与之有关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整个事物。
音节语素化后语素义也会产生借代义。
如“蟾蜍”,传说月亮里有三条腿的蟾蜍,古代诗文常用来代指月亮。
所以“蟾”语素化后有一部分语素义代指月亮。
如:蟾宫,指月亮;蟾光,指月光。
3.语素化音节产生比喻义
如鹌鹑,鹌鹑的尾巴秃,像补丁一样,所以“鹑衣”中“鹑”的语素义即为“破烂不堪”,词义为“补丁很多的衣服”。
(二)音译词语素化后语素义的变化
1.多音节语素第一个音节语素化后代替整个语素义
1)人名。
外国人名一般较长,汉语常将人名简缩为第一个音节并以此代替整个人名。
语素化的人名多是人们较熟悉的名人的名字。
如“莎”语素化替代“莎士比亚”,其构词有“莎翁、莎翁情史”;也有将两个名字联合起来的,如“马列主义”“马列思想”等以“马”替代马克思,“列”替代列宁。
2)地名。
多以地名的第一个音节代替整个词语成为语素参与构词。
如“美利坚合众国”中“美”语素化后,构词有美国、美军、美式等。
3)计量单位。
这些专业词语虽然构词能力不是很强,但在使用中可代替整个音节的意义成为自由语素。
如“欧”,欧姆的简称;“牛”,牛顿的简称等。
4)普通音译外来词。
普通音译外来词本身不表示意义,其中一个音节语素化后代替整个词义。
如“乒乓球”可以缩略为“乒”,代替“乒乓球”义,并组合出“乒坛”“乒赛”“乒联”“世乒赛”等词语。
2.音译词语素化后语素产生引申义
1)语素义扩大。
语素义扩大指表名物的语素其适用对象从单一事物发展到其他事物。
例如:bar—吧。
英语中,bar主要指卖酒或饮酒的地方。
1996年7月版《现代汉语词典》将“酒吧”定义为“西餐馆或西式旅馆中卖酒的地方”。
“吧”语素化后的语素义即“酒吧”,构成词有吧台、吧女、吧娘等,都是与酒吧相关的一些名词。
2001年7月版《新华词典》将“吧”解释为“英语音译词,具备特定功能或设施的休闲场所”。
“吧”的范围已经扩大,如网吧、话吧、氧吧、书吧等。
另外,在网络中也出现了一类“吧”,如杭州吧、考试吧、图吧等。
这里的“吧”指“专门收集探讨某一问题的网络交流社区”。
由上可知,“吧”的语素义从“卖酒、饮酒的地方”发展到“提供某种服务或休闲娱乐的场所”并进而发展为“网络交流社区”。
语素义随着语言使用范围的扩大而扩大。
2)语素义的语法意义发生变化
例如:show—秀,名词,表演,演出(《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
如:时装秀、车模秀、歌舞秀等。
随着语言的使用,“秀”具有了动词的功能,有“显示”义。
如:
(1)让生活愈秀愈美丽,秀出一派喜悦的心情,欢欢喜喜过个年。
(《新民晚报》2004年l月24日)
(2)中国队是在20年后重新进入亚洲杯决赛,渴望“秀”一回捧杯来证实“什么”。
(《安徽日报》2004年8月6日)
例(1)中的第二个“秀”带了副词“出”;例(2)中的“秀”带了补语量词“一回”。
都显示出“秀”具有了动词词性,语法意义发生改变。
三、多音节语素
(一)多音节音译词语素化数量不多且意义变化不大,组合能力增强。
克隆:克隆羊、克隆猪、克隆技术、克隆人等。
纳米: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纳米科学、纳米陶瓷、纳米喷嘴、纳米卫星等。
外来音译词本身具有意义,语素化后与汉语其他词组合能力增强且语素义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二)产生比喻义,并稳定下来
(3)通过三年改革,陶建幸成功地克隆了五个“春兰”。
(4)然而,经典毕竟是经典,经典是不能克隆的。
(选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
例(3)、(4)中,“克隆”已经从“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转喻为“比喻复制(强调跟原来的一模一样)”(《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其使用范围扩大了。
四、字母语素
目前,虽然对字母能否成为汉语语素还存在争论。
但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使用中字母当作语素来用,不仅能单独出现在句子中,且有一定的复现率。
(一)语法意义发生改变
(5)卡拉OK: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日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设备,可供欣赏音乐和在其伴奏下演唱。
(6)我们去OK K起来K歌K一个晚上
(二)出现多义语素现象(主要出现在网络语言中)
(7)e1:电子网络,electronic的首字母e化、e时代、e族、e社区、e人类等
(8)e2:E-Mail的缩写,多为动词性用法,“发电子邮件”,例:现在就E你!!
综上所述,音节语素化之后,语素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扩大、引申和转移,且语法意义也会发生改变。
随着使用的增加,这些语素化音节的语素义也将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林乐腾,丁贞蕖.古代汉语要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3]杨锡彭.汉语语素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蒋绍愚.词义的发展和变化[J].语文研究,1985,(2).
[5]周洪波.外來词译音成分的语素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5,(4).
[6]周有斌.“秀”的组合及其语素化[J].语言文字应用,2005,(4).
[7]刘晓梅.当代新词语对汉语语素系统的影响[J].暨南学报,2005,
(1).
[8]车录彬.汉语外来词音节词素化现象及其原因探析[J].广西教育
学院学报,2007,(6).
[9]王鑫.浅论非语素音节的语素化[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4).
(徐婷婷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