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病案讨论

合集下载

医院中医妇科疑难病例讨论汇编

医院中医妇科疑难病例讨论汇编

医院中医妇科疑难病例讨论汇编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入院日期:202*年12月05日09:10记录日期:202*年12月08日09:00讨论地点:妇产科医办室主持人:***(科主任)记录人:***(医师)参加人员:***(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病史报告:**(医师)病例简要:患者,***,女,46岁。

因“下腹痛5天,加重1天”入院。

入院查体:T:36.5℃,P:88次/分,R:次23/分,Bp:90/60mmHg,形体消瘦,心肺听诊(-),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语言清晰,对答如常,舌紫暗,苔白,脉细弦。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6-7/20—26天,量中,痛经(+),LMP:202*年11月27日,PMP:202*年10月30日,平素经行腰腹疼痛,月经量多有块。

11.29开始出现下腹疼痛,于诊所就诊,予以抗炎对症治疗(具体不详),12.2单位***医院检查B超示右附件实液混合性包块,考虑炎性肿块可能性大。

建议继续抗感染治疗,12.2继于门诊抗感染治疗,昨开始腹痛加重。

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畅;宫颈:轻糜;宫体:前位,压痛(—);附件:右侧可触及一5cm大小的包块,压痛(+);左侧压痛(+)。

辅助检查:202*年12月2日我院B超示:宫体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肌层回声均匀,宫腔线清晰,居中,内膜厚8mm,右附件区见一异常实液混合性包块,大小约55*41mm,边界欠清,左卵巢无异常。

入院时中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治疗上予以西医予以头孢西丁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中医予以中药离子导入及中药灌肠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治疗,并口服宫炎平胶囊祛瘀止痛,收敛止血带。

患者腹痛症状较前好转,仍肛门坠胀。

发言人:***(主治医师):患者系中老年女性,患者平素月经规则6-7/20—26天,素有盆腔炎病史多年,经行腰腹疼痛,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除后痛减,带下量多,舌紫暗,苔白,脉细弦。

痛经病案分析总结

痛经病案分析总结

痛经病案分析总结引言痛经(经期疼痛),又称月经痛或痛经,是指在女性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疼痛或不适的症状。

痛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一部分,但对于一些女性来说,痛经可能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多个痛经病例,总结其中的共同特点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案。

病案分析病案一主诉患者A,年龄25岁,主诉月经期疼痛,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现病史患者经过详细询问,每个月月经来潮前一天开始出现下腹部疼痛,并伴有腰酸背痛、头痛、乏力等症状。

疼痛程度随着月经的进行而加重,常常需要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除了痛经外,患者的月经量和周期均正常。

体格检查患者身体无明显异常,下腹压痛明显。

辅助检查患者进行盆腔超声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病案二主诉患者B,年龄30岁,主诉月经期间出现严重疼痛并伴有腹胀和腰痛。

现病史患者每个月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伴有腹胀感和腰痛。

疼痛程度非常严重,常常需要卧床休息,并使用止痛药物。

患者月经量正常,但周期不规律。

体格检查患者腹部无明显肿块,下腹压痛明显。

辅助检查患者进行盆腔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生并伴有子宫内膜息肉。

分析与讨论从以上两个病例中可以看出,痛经的症状和程度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痛经的原因可能是与盆腔器官相关的问题。

进一步辅助检查为确诊提供了依据,盆腔超声检查可以排除一些盆腔疾病,比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在第二个病例中,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内膜有增生和息肉,这可能是导致其痛经的原因之一。

对于痛经的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原因不明的痛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疼痛缓解:可以使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来缓解疼痛,比如非甾体消炎药和止痛药。

此外,热敷也可以缓解下腹部的疼痛。

2.调节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育锻炼可以减轻痛经的症状。

同时,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咖啡因的摄入也可能有助于减轻痛经。

中医妇科习题集(病案分析)

中医妇科习题集(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病案一、林某女,36岁,已婚,2002年3月18日初诊,主诉:月经往往延后10~20天,历时已半年余;现病史:患者既往月经尚正常,半年前因家庭不和,精神忧郁,遂出现月经40~50天一至,月经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行经前胸胁、乳房胀痛不适舌苔薄白,脉弦;月经史:5~614 末次月经2002年2月8日。

28~32婚育史:23岁结婚,孕3产2;6年前已行输卵管结扎术。

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

体体检、妇检、盆腔B超均正常,尿妊娠试验阴性;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二:某女1,22岁,患者15岁月经来潮,月经周期每次提前多在18-20天一行,行经每感头晕、烦躁或偏头痛。

近日月经适行,血量多,色红有血块,少妇胀痛,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病案三、某女2、30岁已婚教师2001年3月15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7-10日一至3月余;现病史:患者月经既往规律6/30天,量中等,色红,无血块,经期无不适。

3月前,劳累后月经提前10日而至,量多,色淡红,质略稀,7天血净;感四肢乏力,气短懒言,纳差大便溏,小便正常。

前次月经提前8医案而至,上症加重;末次月经3月3日,阴道流血量少,色红,无血块,6天经净,感乏力,气短懒言手足心热,咽干口燥,纳差,二便正常,舌质红苔少脉细无力妇科检查无异常,盆腔B超未发现异常,BBT呈双相。

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四:李某女,16岁,学生,2003年5月10日;主诉:月经量多3个月;现病史:患者14岁月经来潮,近3个月经量偏多,需1周始净。

本月5号行经,量多入注,经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神疲体倦,少气懒言,小腹空坠,大便溏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盆腔B超未见异常,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五:某女3,18岁,于2002年7月10日来诊;患者14岁月经初潮后,经量中等,经色、经质、经期正常,但月经很难按期来潮,多推后1周,偶见四五十天一行,时有腰酸膝软,胃纳不佳,大便溏,末次月经2002年6月1日,阴道出血5天,量偏少,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时有腹痛,喜热按,腰酸膝软,大便溏日1-2次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中医医案——痛经(十一)

中医医案——痛经(十一)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当归四逆汤治愈痛经二例病案一:肖某,女,27岁。

初诊:1982年7月25日。

主诉及病史:反复经期腹部剧烈疼痛12年。

患者自15岁月经初潮起,每次经期少腹持续性剧痛。

痛时肢冷,汗出,面色苍白。

少腹及腰背胀痛,喜按,得温则舒;经量多,色紫暗,有瘀块;三日后疼痛逐渐减轻,一周左右干净。

诊查: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紧。

辨证:寒滞胞宫,寒凝血瘀。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处方:当归15g 肉桂8g 白芍20g 细辛10g 甘草10g 通草10g 大枣15g 香附20g 川芎12g二诊:服上方药5剂后,月经期仅有微痛。

守上方继服药3个周期,嘱其经前10天服药至经来,以巩固疗效。

随访半年,月经周期正常,经期疼痛消失。

病案二:童某,女,24岁。

初诊:1982年9月17日。

1主诉及病史:经期少腹剧烈疼痛10年。

患者自14岁月经初潮即开始痛经,逐渐加重。

近几年经期疼痛剧烈,需服止痛药方能缓解。

痛时肢冷,汗出,面色苍白,喜温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多,色紫暗,夹有瘀块;月经提前四五天,经行后疼痛逐渐缓解,腹部压痛不明显。

诊查:舌紫有瘀点,脉沉弦。

辨证:寒客胞脉,瘀血阻滞。

治法: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处方:当归15g 肉桂8g 白芍20g 细辛10g 大枣15g 丹参20g 艾叶12g 通草10g 五灵脂10g嘱其在经前10天开始服药,直到月经来潮时停止。

二诊:患者复诊时云:“服药八剂后月经来潮,周期正常,无明显疼痛,经量、经色均正常、无瘀块。

”守上方继服药5剂,以善其后。

按语痛经不外虚实两大类。

根据龚老数十年的诊治体会,认为实证偏多,实证又多发于未婚女青年,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寒滞胞脉、冲任失养。

临床以经期腹痛、腰痛、经血有瘀块等为主症。

月经周期多推迟,少数提前,出血量在正常范围,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当归四逆汤治疗,疗效肯定。

月经前后诸证1

月经前后诸证1

故多见为“鼻衄”,俗称“倒经”;其次可发生在眼睑、外耳道、皮肤、胃肠道、
模块七 月经病
病案分析1: 月经前后诸证---经行泄泻 主要病机---脾虚 方药---参苓白术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模块七 月经病---项目六 月经前后诸证
凡于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乳房胀痛、吐血衄血、头痛、泄泻、发 热、感冒、口唇糜烂、肢体浮肿、身痛、情志异常等症状,影响生活和工作者,称 为月经前后诸证。
模块七 月经病---项目六 月经前后诸证 经行乳房胀痛
四、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肝肾亏虚证 主要证候:经行或经后乳房胀痛,按之柔软无块,月经量少;腰膝酸软,两目干涩,咽干口燥,五心 烦热;舌质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理气通络。 方药:一贯煎(《柳州医话》)加麦芽、鸡内金。
沙参 麦冬 当归 生地黄 川楝子 枸杞子,加麦芽 鸡内金 方中当归养血和血;沙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子滋养肝肾;川楝子疏肝理气;加麦芽、鸡内 金和胃化滞通乳络。全方重在滋养肝肾,使肝气条达,乳络通畅,则乳胀痛自消。
络失养,则经行乳房胀痛。
模块七 月经病---项目六 月经前后诸证 经行乳房胀痛
三、诊断要点 1.病史 有情志不节的病史。 2.临床表现 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乳房胀痛,经浄后胀痛逐渐消失,连续2个月经 周期以上。 3.检查 (1)体格检查 触诊乳房胀满或有触痛。 (2)妇科检査 无明显异常。 (3)辅助检查 乳腺B超、红外线乳透或钼靶检查可排除乳房实质性病变。
者,称为经行乳房胀痛。
西医学的乳腺结构不良之乳痛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情志内伤,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乳络欠通;或因肝
肾阴血亏虚,乳络失养所致。

崩漏

崩漏


治疗崩漏三法

塞流-止血 澄源-求因 复旧-固本

塞流 即是止血。崩漏以止血为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本法时,要注意崩

与漏的区别,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 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天固涩,以免血止成瘀。 补气摄血止崩 温阳止崩 滋阴固气止崩 祛瘀止崩 针灸止血 西药或手术止血 澄源 即是求因治本,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适用补肾、健脾、清 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治疗。以上两法常同步进行。 复旧 即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崩漏后应 调理脾胃,化生气血;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才能月事以时下,对青春 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更为重要。复旧需兼澄源。

塞流 澄源 复旧
迅速止血 调整月经周期 恢复正常排卵
1肾虚 肾阳虚



妇科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 尽,或停经数月后又暴下不止。 血色淡红或淡黯质稀 全身证候:肾阳虚证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党参、黄芪、田七。 (杜萸枸鹿菟归地当药附) 制附子 肉桂 熟地 山药 山萸肉 枸杞 菟 丝子 鹿角胶 当归 杜仲
本病相当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历史沿革




<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 <金匮要略>“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续下血 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 <诸源>列“漏下候”“崩中候”和“崩中漏下 候” <丹溪心法附余>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傅青主女科>“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 阴之中行止崩之法”


中医妇科书写病例

中医妇科书写病例

中医妇科书写病例病例:月经不调导致的不孕问题标题:月经不调导致的不孕问题患者:李女士,35岁主诉:不孕5年,月经不调现病史:李女士结婚5年,一直未能怀孕。

她的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期不稳定,有时延长,有时提前,经量也较少。

她曾多次前往医院就诊,做过各种检查,结果均显示她的生殖系统功能正常,但未能找到具体原因。

既往史:无明显疾病史。

个人史:李女士生活作息规律,饮食习惯良好,体重正常,无吸烟和酗酒史。

家族史:无明显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李女士一般情况良好,体温、血压正常,无明显腹痛或不适。

辅助检查:1. 月经周期监测:连续三个月记录,显示月经周期在28-35天之间,但经期不稳定。

2. 宫腔镜检查:示子宫内膜正常,无明显异常。

3. 血液检查:显示女性激素水平正常,无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月经不调导致的不孕。

中医诊断:气血不调、肾阳虚。

治疗方案:1. 中药调理:根据李女士的病情特点,采用补气血、温肾阳的中药方剂,如四物汤加味、右归丸等。

2. 饮食调理:建议李女士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豆类、绿叶蔬菜、动物肝脏等,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 调整作息:建议李女士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 心理疏导:由于长期不孕的困扰,李女士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建议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随访计划:定期随访,观察月经情况的改善,同时了解李女士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治疗。

预后评估:根据李女士的年龄和病情,预后较好。

通过中医综合治疗,可以调理月经不调,恢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提高怀孕的机会。

结论:李女士患有月经不调导致的不孕问题,中医诊断为气血不调、肾阳虚。

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理、作息调整和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月经不调的情况,提高怀孕的机会。

定期随访和调整治疗计划,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一、初诊。

# (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小李,女,22岁,是一名大学生。

这姑娘长得眉清目秀的,就是被痛经这个“小恶魔”折磨得够呛。

# (二)主诉。

每次月经来潮时腹部疼痛难忍,已经持续了3年多啦。

就像有个小锤子在肚子里不停地敲,痛得她小脸煞白,直冒冷汗。

# (三)现病史。

这姑娘说啊,月经周期还算比较规律,大概28 30天来一次。

但是每次月经前一天就开始肚子疼,疼痛主要集中在下腹部,是那种阵发性的绞痛,严重的时候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

她只能躺在床上,抱着热水袋,吃止痛片来缓解。

止痛片刚开始还管点用,后来效果也越来越差了。

这几年为了这痛经,学习都受到影响了,考试的时候要是赶上痛经,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 (四)既往史。

身体还算比较健康,没有什么重大疾病史。

不过小时候体质有点弱,经常感冒。

# (五)舌脉。

我一看她的舌头,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再一把脉,脉象弦紧。

这舌脉的情况啊,就像是身体在给我悄悄“告密”,告诉我她体内气血不畅,寒邪比较盛呢。

# (六)辨证。

根据她的症状、舌脉这些情况,我判断这是寒凝血瘀型痛经。

就好比冬天里的小河被冻住了,气血在身体里运行得不通畅,堵在那儿就疼起来了。

# (七)治法。

既然是寒凝血瘀,那咱们就得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 (八)方剂。

我给她开了少腹逐瘀汤加减。

这少腹逐瘀汤啊,就像是一支专门对付寒凝血瘀的“特种部队”。

里面的小茴香就像一把小火把,能把寒邪驱散;蒲黄、五灵脂这对组合呢,就像两个勤劳的小工匠,把瘀血一点点地化掉;再加上当归、川芎这些活血养血的药材,就像给身体的气血注入活力,让它们欢快地流淌起来。

具体的方子是:小茴香10g、干姜6g、延胡索10g、没药6g、当归10g、川芎10g、肉桂3g、赤芍10g、蒲黄10g(包煎)、五灵脂10g、益母草15g。

一共开了7剂,让她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在月经前一周开始喝。

二、二诊。

# (一)治疗效果。

过了一段时间,小李又来找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0
50-70
3.5-5 110-150
35-45 100-300
尿妊娠酶试验:阴性
检验项目
血沉 C反应蛋白
CA125
结果
16 5.07 90
单位 参考值范围
mm/h
0-20 0-6
U/ml
0-35
妇科B超示:子宫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左卵巢稠液性 包块,考虑左卵巢巧克力囊肿可能性大 (5.0*5.8*6.3cm)。
❖ 个人史:无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工作劳累, 喜沐足。
❖ 家族及遗传病史:父亲有高血压病史,母亲曾因 子宫腺肌症而行全子宫切除术。
可能的诊断是?
1. 痛经? 2. 左卵巢囊肿蒂扭转? 3. 左卵巢囊肿(或卵巢黄体)破裂? 4. 异位妊娠? 5. 急性盆腔炎? 6. 急性阑尾炎? 7. 急性胃肠炎?
本病例特点
根据1,应考虑相关的痛证疾病,如痛经、急性盆腔炎、急性阑
1. 尾主炎诉、:异位下妊腹娠、剧卵痛巢2囊小肿时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等。
2. 根症据状2,:初步恶考寒虑,痛无经或发异热位,妊下娠腹,冷可初坠步痛排,除喜阑温尾炎喜、按盆,腔阴炎道
❖ 过敏史:否认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经带胎产史: 12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28-30天, 经期5-7天,量中,色暗红,夹血块。有痛经,时 轻时重,重时伴呕吐,腹泻,冷汗出,偶需服止 痛片止痛。LMP16-21/8,量色质如常。平时白带 不多,色白,量中等,无异味。结婚1年, G1P0A1(2009年1月),平时避孕套避孕。丈夫体健 同居。暂无生育要求。
❖ 体格检查: T36.8℃ P90次/分 R18次/分BP120/70mmHg
神清,精神可,心肺听诊正常,全腹平软,下腹 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 肾区无叩击痛。
舌红少苔,脉细数。
❖ 消毒下妇检: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 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度一般,压痛-,双附 件未及异常。
过敏史
否认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月经史
初潮:16岁,周期:30天,经期:5天,经量及伴随症状: 月经量中,无痛经。平素白带量多,色黄,质稠。
婚育史
1992年结婚。G2P1(1994年顺产一子)A1(96年人流), 人流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否认性病史。丈夫体健同居。
个人史 职业: 中学英语教师,班主任,较多加班,经常熬夜备课。 生活习惯:平时因工作辛苦注意保养,经常口服保健品 個性: 较敏感 居住条件: 家庭环境一般 家族史 母亲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史,父亲尚体健 大姐于2004年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
月经病病案讨论
病案1
基本资料
门诊日期:2009年09月17日8:05
姓名:张小莉 性別:女
出生日期:1964年 1月5日 年龄:45岁
职业:中学教师
婚姻:已婚
主诉:阴道出血淋漓不净3+周,量多2天伴头晕
现病史
患者以往月经尚规则,周期尚准,30天一周期,经量中等, 经行5天干净。近两年经常出现月经周期缩短,两次间隔约 为14天,行经开始后先是少量出血,颜色暗红,1周后经量 逐渐增多,但经量增多5天后又逐渐淋漓1周后再干净。本次 月经8.24,和平时一样淋漓不尽故患者未在意,但阴道出血
❖ 体格检查: T36.8℃ P90次/分 R20次/分 BP80/50mmHg
神清,痛苦面容,皮肤湿冷,心肺听诊正常,全腹 平软,下腹部正中轻压痛,无反跳痛,叩诊移动性 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
舌紫暗,苔白,脉紧涩。
❖ 消毒下妇检: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 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度一般,压痛+-,左附件 可扪及一囊性包块约5*6*5cm,边界清,活动可,
初步的诊治
❖中医诊断:崩漏 ❖证型:肾阴虚证 ❖方剂:左归丸加减
宋子琪,女,26岁,文员。门诊号: 2009年9月17日9:00就诊。
现病史
❖ 患者12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5-7 天,量中,色暗红,夹血块。初潮后即有痛经, 时轻时重,重时伴呕吐,腹泻,冷汗出,偶需服 止痛片止痛。上次月经8月16日-21日,量色质如 常。前两天外出刚好下大雨衣服全湿透。昨晚同 房,今早发现阴道流血,量不多,如月经第一天 量,色暗红,无血块,6时许,觉下腹剧痛,持续 不解,全下腹均痛,伴头晕,汗出,呕吐2次,为 胃内容物,大便已2次,质烂,外阴坠痛。
始终未尽。近2天出血量多如注,患者出现头晕、心慌、腹 痛。经色鲜红,质稠,夹有血块,小腹微痛,头晕耳鸣,腰 腿酸软,手足心热,烦热口渴,无恶寒发热,无胸闷气促, 无小便清长,大便质可,无大便秘结。
既往史
否认有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 糖尿病、慢性肾炎、血液病史。否认有手术史及外伤史、输 血史。全身八大系统回顾未发现明显疾病。
主诉
你们认为主诉是什么?
下腹剧痛3小时。
❖ 入院时症见:神清,精神疲倦,面色青白,恶寒 肢冷,无发热,作闷欲吐,口淡,爪甲淡暗,指 关节肤色暗,无胃脘痛,下腹冷坠痛,喜温喜按, 阴道流血量少,色暗黑,有小血块,见有小膜样 组织物排出,腰酸,大便溏,小便清长。
❖ 既往史:发现左附件肿物2年,定期妇科B超检查 提示该肿物缓慢增大,23/8单位体检时妇科B超示: 子宫未见明显异常。左卵巢稠液性包块,考虑左 卵巢巧克力囊肿可能性大(5.0*6.0*5.3cm)。否 认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 病等内科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
压痛-,右附件未及异常。
进一步检查
血细胞分析
检验项目
ABO血型 白细胞计数(WBC)
中性粒细胞%(NEUT)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HGB) 红细胞压积(HCT)
血小板计数
结果
O型 4.23
67.8
3.50 110 36 213
单位 L
g/L % 109/L
本病特点
1. 阴道出血淋漓不净3+周,量多2天伴头晕。 2. 近两年来月经紊乱。 3. 现症见:头晕、心慌、腹痛。经色鲜红,质稠,
夹有血块,小腹微痛,头晕耳鸣,腰腿酸软, 手足心热,烦热口渴,无恶寒发热,无胸闷气 促,大便质可。舌红少苔,脉细数。 4. 消毒下妇检: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 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度一般,压痛-,双 附件未及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