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东城期末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测试初三语文2015.1一、基础·运用。
(共23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面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字注音以及填写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qiè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范进,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A.契 xiānɡ期期艾艾B.挈 xiànɡ唯唯连声C.携 xiànɡ温声细语D.锲 xiānɡ豁然贯通2.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古典诗中含蓄的诗,不作铺陈直叙,通过淡墨勾勒之笔和曲折比兴之词,追求言外的意趣风神,其意象常常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
含蓄的艺术魅力即在于此。
A.由于而因而B.一边一边所以C.虽然但是不过D.不但而且甚至3.结合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写字算不算得是艺术,我们不妨从历史来考察一下,看看写字是不是有艺术价值。
就现存最古的甲骨文字看来,可知道当时文字制作者,在点线明朗悦目便于记忆外,已经注重到它个别与群体的装饰美图案美。
到铜器文字,这种努力尤其显然(商器文字如画,周器文字极重组织)。
此后大小篆的雄秀,秦权量上文字的整肃,汉碑碣的繁复变化,从而节省为章草,整齐成今隶,它那变革的原因,虽重在讲求便利,切合实用,然而①,因为这种超实用的意识②,方促其发展。
我们若有了这点认识,就权且承认写字是一种艺术,似乎算不得如何冒失了。
A.①装饰图案始终存在②浸润流注B.①始终有一种造型美的意识存在②影响深远C.①装饰图案始终存在②影响深远D.①始终有一种造型美的意识存在②浸润流注4.日前,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小题。
中国的谜语源远流长。
好谜语的审美标准,移植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提出的“信、达、雅”三字就很恰当。
“信”,指谜作的内容要求。
整条谜作要符合情理、文理和谜语本身的内在逻辑。
“达”,可以依据字典解说为三层意思:一是通达,指谜面文义要通顺,谜思要通明,谜路要通畅;二是全面,达观,扣合妥贴,无断章取义、支离破碎、穿凿牵强等缺陋;三是达到,实现,指谜作的艺术构思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雅”,包含的内容远比前二者丰富和深厚。
第一,是正确,合乎规范,所谓“雅者,正也”(《毛诗序》);第二,是高尚,美好,“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荀子·荣辱》注);第三,才是文雅,高雅,即我们一般人理解的雅致、优雅。
这还是第二义引申出来的意思。
因此,“雅”不仅指对形式美的追求,还应指对谜作思想性方面的要求:首先,谜作的思想甲(格调/腔调)一定要正确;其次,内容乙(方向/倾向)要健康,立意要积极向上,不能矮化道德水准,放任庸俗、低俗、粗俗的问题存在。
另外,就“雅”所包含的丙(形式/形势)美感这一层,要包括谜面、谜底、谜目以及标注的谜格。
如果谜底不“雅”、褒贬失当,谜目拉杂不堪、混浊不清,都将损害谜作的品位。
因此,“雅”主要是指对谜作思想内涵的要求。
谜语,其闪光点在于创意,它要求创作者能大胆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更新理念,变革技法,充分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等多种变化,以及之间具有的丁(奇妙/微妙)关系和特点,创造新的语境,力求特立独行,成就别出心裁的佳作,使中华谜作不断推陈出新,走入新的境界,迈向新的高峰。
【小题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逻辑(jì) B.牵强(qiánɡ) C.褒贬(bāo) D.另辟蹊径(bì)【小题2】文中划线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妥贴 B.支离破碎 C.雅致 D.引申【小题3】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格调方向形式奇妙B.腔调倾向形势奇妙C.腔调方向形势微妙D.格调倾向形式微妙【小题4】文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断章取义 B.特立独行 C.别出心裁 D.推陈出新【小题5】下列谜作的谜面,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A.胸前一钩新月B.车马炮出击脚底两瓣残花相士将出战C.有风不动无风动D.荷展小池静不动无风动有风莲枯风雨喧【小题6】下列谜作猜的都是古诗文中的语句。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战争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齐人败绩”,“公将驰之”时,实地考察“______,______”后,才下令追逐,最终大克齐师,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战略思想;而屈原在《国殇》中饱含深情地歌咏为国而死的将士们勇猛不可侵犯的诗句“______,______”,则传达出一种凛然阳刚之美。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虎丘①题壁陈恭尹②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
②陈恭尹,清代诗人。
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
③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
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
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2)古诗词中的数字有时并非实指。
下列诗句中,与本诗颔联中加点数字的表达效果不同的一项是______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D.十丈黄尘千尺雪,可知俱不似江南。
(吴伟业《阻雪》)(3)请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7.0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最新高三语文题库 东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三语文2016.1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卫星导航技术是指利用一组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在军事、民用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俄罗斯、欧洲相继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的定位导航系统。
“GPS”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和应用的新一代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由美国国防部控制,可提供军民两种服务。
军码定位精度10米,仅供美军及盟友使用;民码定位精度20米左右,平时向全球开放,战时能实施局部关闭。
随着接收机的不断改进,GPS测量已趋于“傻瓜化...”。
在观测中测量员只需安置仪器,连接电缆线,量取天线高,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和记录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结束测量时,仅需关闭电源,收好接收机,便完成了野外数据采集任务。
如果在一个测站上需作长时间的连续观测,还可以通过数据通讯方式,将所采集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实现全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另外,接收机体积也越来越小,重量也越来越轻,极大地降低了测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目前,该系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实际应用和产业化上处于国际垄断地位。
各国可以使用GPS的硬件,成本中都包含GPS 专利费用,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格洛纳斯”是俄罗斯的定位导航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由俄罗斯军方控制,可提供军民两种导航定位服务,民码精度50米左右,军码精度与GPS相当。
欧洲“伽利略”系统是为了摆脱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于1999年合作启动的项目,是欧盟15个国家参与建设的民用商业系统。
系统可以提供三种类型服务:面向市场的免费服务,定位精度12-15米;商业服务,定位精度5-10米;公众服务,定位精度4-6米。
北京市东城区2015年高三一模语文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2015.4东学堂语文高中组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1.【答案】BC【解析】A选项在文章第1段“现在的北京城是在古代都城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的”“今天北京旧城的主要道路还是大都时代的延续”。
所以A选项正确。
B选项在文章中第1段“元大都是北京城最早的雏形,它的设计既继承了《考工记》中的营国思想,又根据《易经》有所变化”。
所以选项中说“严格遵循了《考工记》中建造都城的原则”是错误的。
C选项在文章中“长度与宽度的悬殊比例“部分,内城胡同的长宽比是93:1,外城胡同的长宽比是52:1。
所以“外城胡同的长宽比更大”错误。
D选项在文章中“高宽之比的美学原则“部分,“根据美学原理,当道路的空间尺度,主要是高宽比,在1:1至2:1时,道路的空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行人的视野可以覆盖对面建筑物的全部,并会产生适当的围合感。
北京大多数胡同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D选项正确。
E选项在文中最后一段“北京人的做法是通过形象的名称,表示对胡同空间形态的态度”,所以E选项正确。
2.【答案】句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或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解释:这里的“步”指左右脚各迈一步。
所以在古代作为长度单位的“步”应该是人两脚间距的两倍,正好是0.75*2=1.5米。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古今异义的题。
步,古义:左右脚各迈一步。
今义: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联系过去学过的课本知识即可。
3.【答案】D【解析】从文中“东西走向与南北平行”部分,“北京冬季刮西北风”“夏季刮东南风”“住宅的朝向决定胡同的走向”“东西走向保障了住宅的朝向,南北平行则保障了每一所住宅都可以均匀地得到阳光的照射。
”所以住宅应该是坐北朝南。
D选项正确。
4.【答案】A【解析】A选项中的“阿毛”只是一个称呼,阿没有实际意义。
B选项中的初秋,意为秋季的第一个月,所以B正确。
C选项中的元年,意为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者是帝王改年号的第一年,所以C正确。
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5届高三零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2014-2015学年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二)(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2015届高三3月零模)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②,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③处。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
③阑珊:黯淡、零落。
1. 《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
(2分)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
(2分)3. 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
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3分)谜题:赤兔马,走千里。
(打一元代剧作家)谜底:______________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谜底:______________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
(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谜底:______________4. 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A.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 《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
(4分)6.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语文试题高三2013-01-21 17:02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 50分。
考试时长1 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 5分o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核威慑醍醐贯顶熟稔(niàn)虚与委(wēi)蛇B.全天侯语焉不详着(zhuó)落稗(bì)官野史C.编者按不胫而走考量(1iáng)厝(cuò)火积薪D.挖墙脚饮鸠止渴债券(quàn)数(shù)见不鲜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制定任何改革措施,出台任何惠民政策,相关部门都必须要处心积虑地进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而绝不能仅凭某一个或几个领导的主观意愿和设想。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纷纷到新华书店或通过互联网购买他的作品,一时间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拥有版权的出版社也开始酝酿重印他的文集。
C.睡眠时间与身体健康状况休戚与共,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大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此,我们不管工作多紧张,也要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D.这本研究航天技术的专著,其学术价值无可置疑,但只适合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讲,内容显得过于艰深,读来有些不知所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最具文化魅力的城市名片之一的北京中轴线,贯穿旧城南北两端,基本格局尚存,沿线汇集了北京不同时代的建筑之精髓,印证了这座六朝古都的历史变迁。
B.书写时代的即将结束,预示着人与字之间最亲密的一种关系已经终结。
与此同时,屏幕文化造就了另一种关系的可能性——我们将不再书写文字,而是选择字体。
C.在伦敦奥运会上,继孙杨夺取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之后,又夺取了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金牌,实现了中国男子游泳选手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创造了奇迹。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文后练习。
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
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样深暗,它曾为丞相治事之地,殿柱矗立,(甲)天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民之情。
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
往事(乙)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①他聪慧的目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
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
瞻与尚在诸葛亮死后都为蜀汉政权战死沙场。
殿后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初治军之用,已绿锈斑驳,却余威尚存。
我默对良久,隐隐地像听到了金戈铁马声。
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丙);右为《出师表》,(丁)。
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
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80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②的心。
记得小时读《三国》,却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
对于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
但还是他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戊)。
我心中翻腾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静,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
我不禁笑自己的胡思乱想。
我知道他已这样静坐默想了1700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③。
(选自梁衡《武侯祠前的沉思》,有改动)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甲)(乙)两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龛(lóng)纶(lún)灌跃B. 龛(kān)纶(lún)贯跃C. 龛(kān)纶(guān)贯越D. 龛(lóng)纶(guān)灌越2. 根据文意,文中①-③四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遮挡公而忘私时事B. 遮掩坦然无私时势C. 遮挡坦然无私时势D. 遮掩公而忘私时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样深暗A. 他们一见面就像是多年的朋友B. 隐隐地像听到了金戈铁马声C. 他急躁的性格很像他爸爸D. 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4.文中划线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城区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2015年1月21日)高三语文本试卷共8 页,共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 小题,共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6 题。
中国的谜语源远流长。
好谜语的审美标准,移植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提出的“信、达、雅”三字就很恰当。
“信”,指谜作的内容要求。
整条谜作要符合情理、文理和谜语本身的内在逻辑.。
“达”,可以依据字典解说为三层意思:一是通达,指谜面文义要通顺,谜思要通明,谜路要通畅;二是全面,达观,扣合妥贴.,无断章取义....、支离破碎、穿凿牵强.等缺陋;三是达到,实现,指谜作的艺术构思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雅”,包含的内容远比前二者丰富和深厚。
第一,是正确,合乎规范,所谓“雅者,正也”(《毛诗序》);第二,是高尚,美好,“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荀子·荣辱》注);第三,才是文雅,高雅,即我们一般人理解的雅致.、优雅。
这还是第二义引申.出来的意思。
因此,“雅”不仅指对形式美的追求,还应指对谜作思想性方面的要求:首先,谜作的思想甲(格调/腔调)一定要正确;其次,内容乙(方向/倾向)要健康,立意要积极向上,不能矮化道德水准,放任庸俗、低俗、粗俗的问题存在。
另外,就“雅”所包含的丙(形式/形势)美感这一层,要包括谜面、谜底、谜目以及标注的谜格。
如果谜底不“雅”、褒.贬失当,谜目拉杂不堪、混浊不清,都将损害谜作的品位。
因此,“雅”主要是指对谜作思想内涵的要求。
谜语,其闪光点在于创意,它要求创作者能大胆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更新理念,变革技法,充分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等多种变化,以及之间具有的丁(奇妙/ 微妙)关系和特点,创造新的语境,力求特立独行....,成就别出心裁....的佳作,使中华谜作不断推陈出新....,走入新的境界,迈向新的高峰。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逻辑.(jì)B. 牵强.(qiánɡ) C. 褒.贬(bāo) D. 另辟.蹊径(bì)2.文中加点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妥贴.B. 支.离破碎C.雅致.D.引申.3.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格调方向形式奇妙B.腔调倾向形势奇妙C.腔调方向形势微妙D.格调倾向形式微妙4.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断章取义B. 特立独行C. 别出心裁D. 推陈出新5.下列谜作的谜面,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 分)A.胸前一钩新月B.车马炮出击脚底两瓣残花相士将出战C.有风不动无风动D.荷展小池静不动无风动有风莲枯风雨喧6.下列谜作猜的都是古诗文中的语句。
请根据提示的内容,在方格内填写相关的诗文。
(限选其中四道题)(4 分)谜面谜底出处谜底例倾谈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说尽心中无限事①保密陶渊明《桃花源记》第三段□□□□□□□②和龙王有深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颈联□□□□□③百花争艳杜甫《春夜喜雨》首联□□□□□④流星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⑤少年不识愁滋味陆游《书愤》首联□□□□□□□⑥心事浩茫连广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二、本大题共6 小题,共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 题。
吴、楚反,景帝拜周亚夫太尉击之。
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之曰:“吴王知将军且.行,必置人于殽、渑阨陋[1]之间。
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直入武库,击鸣鼓。
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太尉如其计,至洛阳,使殽、渑间,果得伏兵。
太尉会兵荥阳,坚壁不出。
吴方攻梁急。
梁请救,太尉守便宜,欲以梁委吴,不肯往。
梁王上书自言,帝使使诏救梁。
太尉亦不奉诏,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后。
吴兵求战不得,饿而走。
太尉出精兵击破之。
吴王之.初发也,少将桓将军说王曰:“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以山河之险,而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可得矣。
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事败矣。
”吴老将皆言:“此少年摧锋可耳,安知大虑。
”吴王不许。
假令此计得行,亚夫未遽得志也。
晋时,吴人于江碛[2]要害..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舰。
濬作大筏数十,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锥辄着筏而去;又作大炬,灌以麻油,遇锁燃炬烧之,须臾断绝..,舟行无碍。
唐史思明有良马千余匹,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循环不休。
李光弼命索军中牝马[3],得五百匹,絷[4]其驹而出之。
思明马见之,悉渡河,尽驱入城。
思明怒,欲泛火船烧浮桥。
光弼先贮百尺长竿,以.巨木承其根,毡裹铁叉置其首,以迎火船而叉之。
船不能进,须臾自焚尽。
冯子曰:岳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
愚以为“智”尤甚焉。
愚遇智,智胜智遇尤智尤智胜故或不战而胜或百战百胜或出新意而胜或仿古兵法而胜天异时地异利敌异情我亦异势。
(取材于冯梦龙《智囊》)注释:[1]阨(è)陋:险隘的山谷。
[2]江碛(qì):长江水浅有沙石处。
[3]牝(pìn)马:母马。
④絷(zhí):拴。
7.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 分)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留下..城邑留下:保留。
B. 江碛要害..处要害:险要。
C. 须臾断绝..断绝:断开。
D. 循环..不休循环:轮流。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吴王知将军且行且兵事尚神密B. 吴王之初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 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以巨木承其根先帝不以臣卑鄙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 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洛阳武库希望大王沿途经过城市都不要停留,直接向西猛烈进攻,占领洛阳的军械库B. 此少年摧锋可耳,安知大虑这个年轻人冲锋陷阵可以,哪里知道考虑大局呢C. 思明马见之,悉渡河,尽驱入城史思明的马见到了母马,都渡过黄河,全都被驱赶入城D. 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舰又打制了铁锥,有一丈多长,悄悄地放置在江水之中来阻挡船舰通行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周亚夫采纳了赵涉的意见,到了洛阳之后,就派人到殽、渑等地方四处搜查,果然发现了吴王的伏兵。
B.周亚夫派遣轻骑兵断绝了吴、楚军队的后路。
吴兵由于饥饿而撤退后,周亚夫再出动精兵大破敌军。
C. 吴王并没有同意桓将军的说法,而是假装让这个计谋得以实施,致使周亚夫这一战并没有获得成功。
D.李光弼的五百匹母马所生的小马全被拴在城内,母马想念孩子,因此不会被河对面的公马吸引而去。
12.在横线上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4 分)①关于官职变动,“景帝拜周亚夫太尉击之”中的“拜”指的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则表示。
(2 分)②文中提到岳飞说“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其中“仁、智、信”和“”以及“”被合称为儒家“五常”,指的是人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2 分)三、本大题共1 小题,共15 分。
1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①-④题。
满庭芳残梅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1]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2]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③,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释:[1]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2]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
①下列对这首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的意思是: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都被藏锁起来。
B.“难堪雨藉,不耐风揉”的意思是:不管狂风还是暴雨,梅花都巍然挺立,傲然不屈。
C.“须信道、扫迹情留”的意思是:一定要相信,即使梅花开败,它的情韵也长留人间。
D.“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的意思是:梅花的姿影会在美好的月夜显出独有的俊俏。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 上片首先描写深暗的环境,然后抒赏梅之情,发寂寞之感。
B. 下片转而写风、雨、笛声、冬雪、月夜,已不再着笔于梅花。
C. 全词写出了作者在冷清寂寞之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D. 词中的梅花衬托出词人恶劣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
E. 本词使用“又何必”“从来”“尚”等虚词,转折达意,呼应传神,跌宕多姿。
③下列诗句中梅花的形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虬枝凌寒,独傲冰峰艳。
B. 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C.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④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
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
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目中的梅花精神。
(5 分)四、本大题共4 小题,共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 题。
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作者,尤其是虚构叙事的作者,对其作品中的人和事,往往拥有全知的权利和资格。
在运用叙事谋略的时候,他们放出了叙述者这个幽灵,把全知的圆切割成文本中限知的扇面,这就是视角。
视角有全知、限知之别,实际上是作者感觉世界的角度、程度、层面和方式,从中可以领会到作品蕴涵的某种哲学意蕴和审美趣味。
中国古代的历史叙事,在总体上是采取全知视角的。
因为它不仅要全面地实录史实,而且要探其因果原委,来龙去脉,以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开头就这样落笔:“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尝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以“高祖”称刘邦,这是史臣的视角。
这一视角是全知的,不仅知其家世,而且知其性情、异行:见蛟龙盘在刘媪身上,似乎是刘太公的视角;见刘邦醉卧时有龙出现,却又似乎变为酒店主人的视角。
正是在这半真半幻的全知视角中,历史叙事展示了开国之君的异生、异相、异行、异志,从而把本王朝的兴起加以神化或天意化了。
历史叙事在总体上采取全知的视角,并不排除其局部描写上采取限知的视角。
在某种意义上,限知视角是对全知视角的有限性认可、突破和发挥。
一些精彩的历史叙事片段由于采取限知视角,使叙述委婉曲折,耐人寻味。
由全知到限知,意味着人们感知世界时能够把表象和实质相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