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一上学期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一上学期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科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⒈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全的一项是()A.发酵.孝.悌不肖.校.对B.静谧.秘密.寻觅.分泌.C.嫌疑..赚.钱谦.虚歉.意D.兑.现蜕.变褪.色脱.身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诅咒忌恨安之若素砥砺B. 坚韧寥廓背景离乡赎罪C. 尝试敷衍民不聊生班斓D. 身驱跋涉死有余辜饿殍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夺取一百一十米栏金牌,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

②在2008年的中国平板电视论坛上,彩电巨头们对未来中国彩电市场作了大胆的。

③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检察机关的监督,从制度上检察权的正确行使。

④他从小就有远大的,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

A.轰动预测保障报复B.震动推测保证抱负C.轰动预测保障抱负D.震动推测保证报复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网络语言出现在学生作文中的现象,许多人士担心网络语言会取代传统汉语,而有人认为这种担心是杞人忧天....。

B.《水浒》中的林冲的人生之所以充满苦难,是因为他自己逆来顺受....的性格造成的。

C.中国人历来就有安土重迁....的观念,但有的人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家乡重新安家创业。

D.老王花重金买来的一件古董,原来是不名一文....的赝品,这让他懊恼不已。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针对近期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扬的态势,在有关部门的调控下,使我国燃油价格也有了小幅度提高。

B.能否提高语文阅读水平,阅读量的大小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关键。

C.感受生活落实到写作上,最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D.班会课上完后,老师的亲切话语和笑容久久回荡在我们的耳畔,使人难以忘怀。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品德人格,保证人生代价的实现。

儒家寻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品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实际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等候和寻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品德操守,要精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解释,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出格是人的品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寻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增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寻求精神生活,品德理性正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品德,如正义、诚笃、信赖、刻薄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品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进步后,人的幸福感并不肯定增加,人们领会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寻求的乐趣。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赣州市 2023~ 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2024年1月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 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雅俗之辩源远流长,并且广泛分布于诸多领域,造就不同的分支。

从诗词格律的形成到叙事文学的兴盛,从白话文的倡导到“先锋派”名噪一时,尽管雅俗之辩的导火索时常由文学或者艺术充当,但是,分歧往往会迅速扩展到亚文化乃至文化整体。

雅与俗分别拥有各自的美学起源。

双方互为“他者”分庭抗礼,这种对立至少可以追溯至孔子。

《论语》中的《卫灵公》与《阳货》分别记载两段著名的表述:“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推崇庄重肃穆的雅乐而贬抑放浪浮靡的曲调,这种审美趣味可以在他的诗学观念之中得到证实,譬如“思无邪”或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因此,雅俗之辩的意义远远超出美学范畴而成为匡时济世的意识形态。

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进入现代社会,雅与俗的不同根须伸入社会文化各个层面,产生种种隐秘的回响,并且与阶级、阶层等举足轻重的社会学范畴相互解释。

各种新型历史主题的巨大动能,使得雅俗与这些概念形成各种程度的结合,制造声势浩大的文化交锋。

因此,雅俗之辩至今风头不减,甚至历久弥新。

一些古代诗话词话曾经围绕“俗字”的运用展开小规模的争论,譬如杜甫诗歌之中的“个”字与“吃”字。

不少批评家的分析表明,巧妙的“俗字”运用仍然可能形成佳句,重要的是祛除“俗意”。

单字作为一个要素,进入句子结构,其性质即为诗句所同化。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6)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6)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一、(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袅娜.(nuó) 畸.形(qī) 脉.脉含情(mài)B.吞噬.(shì)凋.谢(diāo) 未雨绸缪.(móu)C.数.落(shǚ) 惬.意(qiè)不屑.一顾(xiāo)D.嗔.怒(zhēn) 蜷.缩(quán)刚愎.自用(f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消受斑驳悠远以逸待劳B.颓费萧索喇叭梳梳落落C.泓扬骄弱点缀愰然大悟D.凝滑黯淡沾污慢不经心3.在下列句子中分别选出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3分)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

⑵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A.⑴泻浮⑵甚至浅尝辄止B.⑴淌升⑵甚至蜻蜓点水C.⑴泻升⑵比如蜻蜓点水D.⑴照浮⑵比如浅尝辄止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宫廷乐歌)、雅(祭祀乐歌)、颂(民间歌谣)。

C.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三闾大夫。

D.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

“涉江采芙蓉”就出自其中。

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任选8格填空)(8分)(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2)亦亦余心之所善兮,。

(3)周公吐哺,。

(4)羁鸟恋旧林,。

(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余音袅袅,。

(6)夫夷以近,;险以远,。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 2023.1 本试卷共10页,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4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揣摩琐屑落慌而逃莫名其妙B.弥望签署云蒸霞蔚冠冕堂皇C.隽永震颤感人肺腑自惭行秽D.恪守荒芜和言悦色残羹冷炙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体诗是形成于唐代的一种新诗体,它继承了汉魏以来古体诗的特点,又在诗歌格律方面有所创新。

如,同属唐代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都是近体诗。

B.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们的代表作《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

C.《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和辛弃疾的代表作,两首词都是咏史怀古类古诗词中的经典,词人都借怀古抒发了自己的怀抱。

D.闻一多是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提倡写新格律诗。

《红烛》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的诗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第1页(共10页)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生.非异也生:天性B.君子不齿.齿:并列C.纵一苇之所如.如:好像D.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的时候学习,长大了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

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传统中国人非常讲究社会关系中的“差序格局”,他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

中国社会中个人可能拥有三大类人际关系,即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

情感性关系通常都是一种长久而稳定的社会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

像家庭、密友等主要社会团体中的人际关系,都是情感性关系之例。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家庭可以说是对个人最重要的主要社会团体。

典型的传统中国家庭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多重功能,能够满足个人各种不同的需要。

在未分家之前,中国式家庭中主要的社会交易和资源分配法则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需求法则”。

依照此一法则,每一成员都应当为家庭尽力,家庭也应当供给他生活所需的资源。

和情感性关系相对者是工具性关系。

个人在生活中与家庭外的其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达成他所希冀的某些物质目标。

更具体地说,个人和他人维持情感关系时,维持关系本身便是最终目的;可是,个人和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时,不过是以这种关系作为达成其他目标的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因此,这种关系基本上是短暂而不稳定的。

譬如:店员和顾客、公共汽车司机和乘客,双方都以和对方交往作为达到自身目标的手段。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中山市高一年级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书写(6分)1.本题根据答题卡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力求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6分)二、现代文阅读(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

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

有一种说法,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

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

用司马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

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

”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

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同样值得今人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试卷甲、必考题(142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我观长白山张保振长白山,又叫白头山。

因其山体为火山喷出的岩多为白色浮石而名。

除此之外,猜其意恐怕也含有“白”就是明亮、清楚、纯洁之意的缘故在内。

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吧,古往今来,人们对“白”总是青睐有加。

有“吾将以身死白之”的,有“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有“显洁白之士”的。

白,实在显出的是明、是亮,透出的是纯、是洁,昭示的是清、是白。

而长白即为永远洁白之意,更是不同凡响、非为一般了。

长白山,是圣山。

据说金朝统治者曾把长白山封为“兴国灵应王”、册为“开元宏圣帝”;清代统治者更是把长白山推为神山圣地,视为存瑞凝祥、列祖龙兴的象征,并建有“望祭殿”。

定期遥拜。

如果再下点功夫继续穿越历史的隧道,还可以看到,早在两干多年前,东北的“勿吉人”就把长白山称为“太皇山”,并顶礼膜拜有加,不允许任何人有任何不敬之意。

长白山,是宝山。

在她的怀抱里,不仅荫育着上千种植物、药材,而且栖息着众多飞禽走兽。

更重要的,是她茂密的森林植被调节着气候,调控着雨量,像一尊力大无比的守护神那样,保护着我国最大的“粮仓”——东北平原。

长白山,是奇山。

尽管其山顶的结冰期长达六七个月,但山顶上的天池却别有风骨,其池内的多处温泉,在隆冬时节仍潇潇洒洒,热热腾腾,平平常常地将暖意传给四周,自自然然地将热情化开冰层,毫不经意地创造着“环球同此凉热”的和谐环境。

长白山,海拔仅有干米,最高处的天池也只2500米。

但气候却常有惊人之笔出现。

譬如夏日上山,在山下,看到的是风和日丽,碧空如洗;到山上,遇到的却会是飞沙走石,风雨交加。

在山下,穿件T恤衫,就十分可体惬意;到山上,把带的衣服全穿上,再租件军大衣穿仍会感到凉飕飕的。

这就是长白山的个性:山上山下,变脸如画。

因而上山,不能只看山下那丁点小地方;出发,不能只见眼前那一片小院落。

天有不测风云,未雨绸缪最重要。

上长白山,是奔着既定目标而去的,这就是天池。

天池之美在深邃。

最深处超过了370 米,为我国湖泊之最。

天池之美还在伟大,她的伟大不是容积大,而在影响大。

从这里流出来的水形成的瀑布高达60多米,距离很远很远就能听到她放喉高歌的原生态,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流出的水不仅成了松花江上游二道白河的源地,实际上也成了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这“三江”的发源地。

毫无疑问,世界上凡伟大的东西,是需要执着地追求的。

决不可浅尝辄止,敷衍塞责,或遇到点什么困难、挫折就心灰意懒,目标旁移。

只有目标坚定,才能信念坚定;只有信念坚定,才能在任何环境中都可处、都可耐、都可顶得住,就如天池中流出的水那样,不管沟有多深、岩有多硬、路有多远,都照样欢歌而去,坚韧而行,直到聚会胜利的海洋。

——选自《人民日报》( 2007-01-16 第16版)1.综观全文,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长白山的?(4分)答:2.第2、3、4段开头第一句使用了相同句式,你认为这样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这样使用有什么好处?(6分)答:3.说说文章最后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长白山的美丽的。

(6分)答:4.作者不用《长白山游记》为题,却要用《我观长白山》为题,说说这是为什么?(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庚寅,李希烈遣其将李克诚袭陷汝州,执别驾李元平。

上问计于卢杞,对曰:“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心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

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为然。

甲午,命真卿诣许州宣慰希烈。

诏下,举朝失色。

真卿乘驿至东都,郑叔则曰:“往必不免,宜少留,须后命。

”真卿曰:“君命也,将焉避之!”遂行。

李勉表言:“失一元老,为国家羞,请留之。

”又使人邀真卿,不及。

真卿与其子书,但敕以“奉家庙、抚诸孤”而已。

至许州,欲宣诏旨,希烈使其养子千余人环绕慢骂,拔刃拟之,为将啖之势;真卿足不移,色不变。

希烈遽以身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希烈欲遣真卿还,会李元平在座,真卿责之,元平惭而起,以密启白希烈;希烈意遂变,留真卿不遣。

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各遣使诣希烈,上表称臣,劝进,使者拜舞于希烈前,说希烈曰:“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

”希烈召颜真卿示之曰:“今四王遣使见推,不谋而同,太师观此事势,岂吾独为朝廷所忌无所自容邪!”真卿曰:“此乃四凶,何谓四王!相公不自保功业,为唐忠臣,乃与乱臣贼子相从,求与之同覆灭邪!”希烈不悦,扶真卿出。

他日,又与四使同宴,四使曰:“久闻太师重望,今都统将称大号而太师适至,是天以宰相赐都统也。

”真卿叱之曰:“何谓宰相!汝知有骂安禄山而死者颜杲卿乎?乃吾兄也。

吾年八十,知守节而死耳,岂受汝辈诱胁乎!”四使不敢复言。

希烈乃使甲士十人守真卿于馆舍,掘坎于庭,云欲坑之,真卿怡然,见希烈曰:“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剑相与,岂不快公心事邪!”希烈乃谢之。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八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重:受敬重B.甲午,命真卿诣.许州宣慰希烈诣:到……去C.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礼:送礼物D.掘坎于庭,云欲坑.之坑:活埋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但敕以.“奉家庙、抚诸孤”而已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B.今四王遣使见推,不谋而.同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C.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故为.之文以志D.希烈乃使甲士十人守真卿于.馆舍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李希烈发动叛乱,打下城池,活捉官员的危急情况下,三朝旧臣颜真卿受人推荐,被皇帝派遣,去劝说李希烈悔过。

B.颜真卿出使前已经作好了死的准备。

到许州后,面对死亡威吓,他无所畏惧,最后被李希烈扣留。

C.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四人派使者去见李希烈,向他表达忠心,要他号召天下人来支持他,李希烈心有所动。

D.颜真卿一方面劝李希烈做唐朝的忠臣,另一方面严词斥责叛王,表达了宁死不受诱惑胁迫的决心。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希烈使其养子千余人环绕慢骂,拔刃拟之,为将啖之势(5分)译文:(2)乃与乱臣贼子相从,求与之同覆灭邪!(4分)译文:(二)古诗鉴赏(8分)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桑干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3分)答:(2)前人认为“此诗曲写其客中怀抱”。

作者的“客中怀抱”是什么?又是如何“曲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韩愈《师说》)(3),。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4),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杜牧《阿房宫赋》)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迷惘.wǎnɡ妃嫔.pín 跛.脚bǒ舐.犊情深shìB.粗糙.cāo 亘.古ɡènɡ粗犷.ɡuǎnɡ拾.级而上shèC.狙.击jū强劲.jìn 蓦.然mò恪.尽职守kèD.熨.帖yù包扎.zhā猝.然cù翘.首以待qiáo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春夏初交,群峰碧绿,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丛新长的桉树,枝桠上翘,新芽竞长,欣欣向荣....。

B.我不应该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怨自艾....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C.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

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

D.听说那棵“驼背”,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

幸好另一棵安.于现状...,仍以它浓密的绿叶荫庇着乡人。

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战争,不但造成田园寥落,骨肉分离,还难免不导致道德崩坏,人性扭曲。

B. 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C.有秩序地进行思维,首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按部就班地往前进,以达到最复杂的问题。

甚至在实际上没有先后关系的事物中也要假设出一个顺序来。

D.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

14.把下面这段“毕业赠言”写完整。

要求:(1)内容上符合“毕业赠言”的要求;(2)语言简洁、生动。

(6分)毕业了,送你一个粽子。

配料:储藏:生产日期:从我俩认识开始保质期:永远15、下面是20年对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王顺友的简要事迹介绍和给他的颁奖词。

请就一个方面对颁奖词作赏析。

(5分)【事迹介绍】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颁奖辞】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

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颁奖辞赏析】七、作文(70分)16.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周围存在着一双双眼睛,这一双双眼睛常常带着复杂的情感色彩,人们对待这一双双眼睛的态度也千差万别。

在人与这眼睛之间,有多少故事值得记述。

请以“面对这一双双眼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

乙、选考题(18分)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温暖一生的工程——“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实施7年综述又到了“收获”的时节。

这些天,来自各地高中“宏志班”的捷报像雪片般飞向中央文明办——河南、重庆、新疆、云南、河北、湖南、江西……“‘宏志班’高考再创佳绩”的消息听得让人备感欣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