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最新2020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最新2020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C.滴加液体药品D.稀释浓硫酸解析: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振荡试管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

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

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

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医学专家建议大家早餐以鸡蛋、瘦肉、牛奶等食物为主,提高身体抵抗力。这三种食物提供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

A.糖类B.油脂C.蛋白质D.维生素

解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解:鸡蛋、瘦肉、牛奶等中均富含蛋白质,这三种食物提供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

故选:C。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A.氧化汞由汞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解析:观察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参考答案: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汞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HgO2Hg+O2↑。

A、由图示可知,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B、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故正确;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汞和氧气的微粒个数是2:1,质量比不是2:1,故错误。

故选:B。

点拨: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6.(2分)“84消毒液”是宾馆、医院、学校等一些公共场所常备的消毒剂,适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其有效成分主要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次氯酸钠属于()A.酸B.碱C.盐D.氧化物

解析:根据的物质的成分和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参考答案:解:次氯酸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属于盐,

故选:C。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分)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使用了高效能的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是无色的液体

B.氧气液化时氧分子体积变小

C.氧气是一种高能燃料

D.氢气燃烧产物不会产生污染

解析:根据氢气和氧气的性质、用途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参考答案:解:A、液氧是淡蓝色的液体,故A说法不正确;

B、氧气液化时氧分子的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故B说法不正确;

C、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C说法不正确;

D、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会产生污染,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拨:本题较为简单,了解氧气氢气的性质和用途即可分析判断。

8.(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选项性质用途

A 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用于制作导线

B 乙醇能够燃烧放出热量用作燃料

C 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用于金属除锈

D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

A.A B.B C.C D.D

解析: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乙醇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解:A、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日常生活中可用于制作导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醇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放出热量,可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金属除锈,利用的是酸能与

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可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2分)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增加

C.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A、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失去了氧,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

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

装置,在右端导管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随意在公共场所吸烟B.用亚硝酸钠加工肉食

C.霉变食物蒸煮后食用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解析:A.根据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来分析;

B.根据亚硝酸钠有毒来分析;

C.根据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来分析;

D.根据防范爆炸的措施来分析。

参考答案:解:A.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被动吸烟也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公共场所要禁止吸烟,选项说法错误;

B.亚硝酸钠是一种有毒物质,不能用亚硝酸钠加工肉食,选项说法错误;

C.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有毒,所以霉变食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选项说法错误;

D.面粉加工厂的车间内弥漫着可燃性的面粉颗粒,与空气充分混合,遇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1.(2分)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酒精C.花生油D.泥土

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溶液就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参考答案: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

B、酒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正确;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

D、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溶液的形成,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溶解性进行,要求同学们熟

知常见物质的水溶性,以便灵活应用。

12.(2分)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A.B.

C.D.

解析: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参考答案:解:A、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漏斗,故选项正确。

B、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故选项错误。

C、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故选项错误。

D、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3分)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食醋酱油食盐水牙膏肥皂

pH 2~3 4~5 7 8~9 9~10

夏天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一种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要减轻痛痒,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食醋B.酱油C.肥皂水D.食盐水

解析:根据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使叮咬处肿胀痛痒。涂抹一些含碱性物质的溶液,可以依据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显碱性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解:A.食醋的pH<7,显酸性,不合题意;

B.酱油的pH<7,显酸性,不合题意;

C.肥皂水的pH>7,显碱性,符合题意;

D.食盐水的pH=7,呈中性,不合题意。

故选:C。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3分)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滴入酚酞溶液的蒸馏水,然后向小烧杯B中倒入浓氨水,立即用大烧杯罩住烧杯A和B,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A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说明浓氨水易挥发

B.实验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C.烧杯A中溶液变红,说明显碱性

D.烧杯B中溶液的pH逐渐变大

解析:A、根据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A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D、根据浓氨水易挥发,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解:A、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A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说明浓氨水易挥发,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A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

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烧杯A中

溶液变红,说明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氨水易挥发,碱性变弱,烧杯B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3分)下列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出现明显现象的是()

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

B.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

C.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若没有沉淀、气体生成,没有颜色改变,则反应发生时现象不明显。

参考答案:解: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B、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C、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且

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D、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

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碱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时还要注意反应无明显现象这一限制条件。16.(3分)依据实验目的,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 区分氧气和氮气分别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放气体的集

气瓶中

B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

C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把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

现象

D 除去烧碱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

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

解析:A、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B、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

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

来,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

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参考答案:解:A、分别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放气体的集气瓶中,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可以鉴别,故选项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

B、氯化铵能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

以鉴别,故选项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

C、把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说明铜的金属

活动性比银强,故选项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

D、碳酸钠能与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

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

故选:D。

点拨: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理解与应用(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30分)

17.(6分)在厨房中,既能制作美食又可从中体验乐趣,同时也蕴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

(1)厨房中有食盐、食醋、小苏打、加铁酱油等物质。其中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NaHCO3(写化学式);加铁酱油中的“铁”指元素(填“单质”、“原子”

或“元素”)。

(2)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即可灭火,其原理是隔绝氧气。

(3)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植物油时,洗洁精使植物油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便于洗涤。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4)冰箱内放置的活性炭包可去除冰箱内的异味,是由于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5)放置的铁锅出现锈蚀,主要是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解析:(1)根据小苏打的性质、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3)根据除油污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5)根据铁锈蚀的原理来分析。

参考答案:解:(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受热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且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加铁酱油中的“铁”指元素;故填:NaHCO3;元素;

(2)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即可灭火,其原理是隔绝氧气;故填:隔绝氧气;

(3)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植物油时,洗洁精使植物油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便于洗涤。这种现象称为乳化;故填:乳化;

(4)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因此冰箱内放置的活性炭包可去除冰箱内的异味;故填:吸附;

(5)放置的铁锅出现锈蚀,主要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故填:氧气、水。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8.(5分)中国古代化学和化学工艺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1)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叙述的是用硫酸铜和铁反应制取铜,这是湿法炼铜的最早记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填反应类型)。

(2)西晋《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的现象,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

解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参考答案:解:(1)湿法炼铜,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

(1)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2)CH4+2O2CO2+2H2O。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9.(8分)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的性质。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

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解析:(1)“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进行分析解答。

(2)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实验③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参考答案:解:(1)“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说明该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密度比空气的大。

(2)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实验③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 (OH)2=CaCO3↓+H2O。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答案为:

(1)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2)CaO+H2O═Ca(OH)2;CO2+Ca(OH)2=CaCO3↓+H2O;

(3)CO2+H2O═H2CO3。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7分)综合复习时,同学们又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只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只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BD (填序号),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或NaHCO3+HCl=NaCl+H2O+CO2↑(只写出一个)。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有一只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

的后面,不与稀盐酸反应。

解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参考答案:解:(1)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稀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上述六只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2HCl═MgCl2+H2↑、NaHCO3+HCl=NaCl+H2O+CO2↑。

(2)滴有酚酞溶液的石灰水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

(3)有一只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该物质是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不与稀盐酸反应。

故答案为:

(1)BD;Mg+2HCl═MgCl2+H2↑或NaHCO3+HCl=NaCl+H2O+CO2↑;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不与稀盐酸反应。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4分)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

(1)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由图1可知:t1℃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7 。

(3)结合图1和图2判断:烧杯内的物质R是硝酸钾。①、②、③三种情况下,

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有②③(填序号)。

解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解:(1)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填:增大。

(2)由图1可知:t1℃时氯化铵溶解度是40g,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40g:(100g+40g)=2:7。

故填:2:7。

(3)结合图1和图2判断:升温到t2℃并且蒸发100g水,烧杯中没有析出固体,说明t2℃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60g,由图1信息可知,t2℃时硝酸钾溶解度是60g,氯化铵溶解度小于60g,因此烧杯内的物质R是硝酸钾;

①中200g水溶解60g硝酸钾形成不饱和溶液;

②中100g水溶解60g硝酸钾恰好饱和;

③中析出固体,一定是饱和溶液。

故填:硝酸钾;②③。

点拨: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22.(7分)(1)从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成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且能够随时添加药品,所选仪器应是BCDH (填序号)。适用于这种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生活中,有许多物品的使用与实验室中仪器的作用相似。请在图中选择作用相似的仪器,将其名称填入下表中对应的位置。

生活物品物品的使用作用相似的仪器名称

酒瓶盛放白酒细口瓶

洗脸盆盛放清水水槽

两根筷子夹取盘中的青菜镊子

一根筷子水中放入白糖,搅拌玻璃棒

解析:(1)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与原理、所需仪器来分析;

(2)根据生活中的物品与化学实验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参考答案:即:(1)若组装成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能够随时添加药品则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水,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要求能随着添加液体药品,则选择的仪器BCDH来装置气体的发生装置;故答案为:BCDH;2H2O22H2O+O2↑;

(2)盛放白酒的玻璃瓶类似于实验室中的细口瓶;

盛放清水的洗脸盆类似于实验室中的水槽;

夹取盘中的青菜的两根筷子类似于实验室中的镊子;

水中放入白糖,用于搅拌的筷子类似于实验室中的玻璃棒。

故答案为:

生活物品物品的使用作用相似的仪器名称

酒瓶盛放白酒细口瓶

洗脸盆盛放清水水槽

两根筷子夹取盘中的青菜镊子

一根筷子水中放入白糖,搅拌玻璃棒点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常见实验所用的仪器同学们一定要熟记于心。23.(15分)小倩同学了解到:外国人把中国称为“China”,在英文中与瓷器是同一个单词。“青花瓷”又是在中国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中主要含有氧化钴(CoO)。

她查阅元素周期表发现钴[读音:gǔ]元素符号为Co,在周期表中与铁元素同位于第4周期、第Ⅷ族。

【提出问题】

小倩同学产生疑问:为什么钴和铁都在第Ⅷ族呢?

【寻求帮助】

(1)[咨询老师]得知:因为铁与钴两种元素原子的结构具有相同点(见图2),使得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因此把这两种元素放在一起。

请你帮助小倩完成下列问题:

①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27 ;一个钴原子比一个铁原子多一个BC

(填序号)。

A.中子 B.电子 C.质子 D.电子层

②铁原子与钴原子具有相同的CD (填序号,下同)。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原子的

D 有关,因此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③在化学反应中,金属钴和铁一样,也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Co+2HCl=CoCl2+H2↑;钴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3O4,化学方程式为3Co+2O2 Co3O4。

(2)[查阅资料]钴元素有着广泛的用途:钴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生产、化工生产、医疗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钴在电池制造中需求量增长很快,钴酸锂(已知:化学式为LiCoO2,锂元素化合价为+1)常用作手机电池的正极材料,其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3 。

【深入探讨】

[产生问题]既然钴与铁的单质具有相似的性质,那么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设计并实验验证]

(1)根据所学知识,同学们已知下列反应可以进行,并进行实验:

FeO FeCl2Fe(OH)2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氧化亚铁为黑色固体;实验a中,随着稀盐酸的加入,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呈现浅绿色;实验b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静置在空气中,沉淀物颜色发生变化,最后变为红褐色。[查阅资料得知:原因是溶液中的Fe(OH)2遇空气中的氧气生成Fe(OH)3]

(2)同学们欲探究钴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CoO CoCl2Co(OH)2

请你依据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Ⅰ.实验①中,取少量灰黑色的氧化钴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被溶解,溶液呈红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O+2HCl=CoCl2+H2O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氧化钴,滴入浓盐酸,固体被溶解,溶液呈绿色。说明反应后钴离子在溶液中呈现的颜色与加入酸的浓度有关。

Ⅱ.实验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青蓝色沉淀。将试管静置在空气中,沉淀物颜色发生变化,最终变为棕色,试推测沉淀物颜色变化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得出结论:铁和钴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相似。

解析:分析图1和图2可知Fe、Co的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并进行相关比较,依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钴酸锂中钴的化合价,依据题中信息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并分析出溶液中钴离子颜色变化的和沉淀物颜色变化的因素。

参考答案:解:【提出问题】(1)依据图1和图2可知Co的原子序数为27,铁原子序数为26,一个钴原子比一个铁原子多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从图2可知第26号铁,核外电子排布依次为,2、8、14、2,27号钴核外电子排布依次为为,2、8、15、2,钴原子

和铁原子都有四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它们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又因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故填:①27;BC;②CD;

D;

依据题中信息金属钴和铁的化学性一样,类比铁与稀盐酸的反应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写出钴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Cl=CoCl2+H2↑,钴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O2 Co3O4,故填:③Co+2HCl=CoCl2+H2↑;3Co+2O2

Co3O4;

(2)因为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又因为在LiCoO2 中锂元素化合价为+1,设Co的化合价为x,1+x+(﹣2)×2=0,x=+3,故填:+3;

【深入探讨】Ⅰ分析题中铁的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和相关颜色的变化,分析出灰黑色的氧化钴加入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O+2HCl=CoCl2+H2O,因为另一个试管内加入的是浓盐酸对比分析可知说明反应后钴离子在溶液中呈现的颜色与加入酸的浓度有关,故填:CoO+2HCl=CoCl2+H2O;浓度;

Ⅱ.依据题中实验b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静置在空气中,沉淀物颜色发生变化,最后变为红褐色。【查阅资料得知:原因是溶液中的Fe(OH)2遇空气中的氧气生成Fe(OH)3]这条信息可知实验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青蓝色沉淀。将试管静置在空气中,沉淀物颜色发生变化,最终变为棕色,试推测沉淀物颜色变化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故填:氧气。

点拨:此题为信息给予题,分析理解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24.(4分)用4g酚酞与酒精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酚酞溶液,需要酒精的质量是96 g,这些酒精的体积为120 mL(酒精的密度为0.8g/mL)。

解析:根据溶液的组成、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以及液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来分析。

参考答案:解: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酚酞溶液中,溶质(酚酞)与溶剂(酒精)的质量比为:4:96,若酚酞的质量为4g,则需要酒精的质量为96g;

96g酒精的体积为:=120mL。

故填:96;120。

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难度不大。25.(8分)“蛟龙号”是我国研制出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为保证载人潜水器长时间潜水,

需要在潜水器里配备供氧装置。过氧化物供氧是一种常见的供氧技术,原理是用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若用这种方法制取96g氧气,则至少需要多少克过氧化钠?

解析: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将需要的氧气的质量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可计算理论上需要的过氧化钠的质量。

参考答案:解:设制取96g氧气,需要过氧化钠的质量是x

2Na2O2+2CO2=2Na2CO3+O2,

156 32

x 96g

解得x=468g,

答:需要过氧化钠468g。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学生应注意利用发生的反应将某物质的质量代入计算,应注意解答格式的规范。

2019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2019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60分。 读世界区域图,完成1~4题。 1.图中 () A.圆圈表示纬线 B.所有经线不等长 C.指向北极点的直线表示纬线 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2.点A的经纬度位置是 () A.60°N,90°E B.60°S,90°W C.60°N,90°W D.60°S,90°E 3.沿地球自转方向,40°纬线依次穿过 () A.亚洲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B.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亚洲 C.北美洲太平洋亚洲欧洲大西洋 D.欧洲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 4.北极地区

() A.有“白色荒漠”之称 B.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C.海洋环境没有受到污染 D.资源匮乏,无科考价值 读某月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完成5~6题。 5.对比回归线附近海水温度可知,此时处于 () A.北半球夏季 B.南半球夏季 C.南半球7月 D.北半球1月 6.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的分布特点是 () A.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稀疏 B.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北半球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D.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低于大洋东岸 读东南亚区域图(阴影表示马来西亚)和马来西亚油棕出口示意图,完成7~9题。

7.该区域 () A.中南半岛南高北低,山河相间 B.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落叶阔叶林广布 C.马来群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D.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8.马来西亚的油棕出口 () A.以初级加工为主,产品单一 B.产品科技含量高,价格高 C.以棕油为主,多种油棕产品为辅 D.以相关工业制成品为主 9.东南亚吸引发达国家来投资设厂的优势是 () A.气候温和 B.广泛种植咖啡 C.劳动力充足 D.科技水平高 海水稻适宜在盐碱地引淡水种植,A国试验种植海水稻已取得成功。读图完成10~11题。 10.制约A国发展海水稻的自然条件是 () A.市场广阔 B.淡水资源缺乏 C.光照不足 D.土壤盐碱化 11.波斯湾至新德里的天然气输送有①②两条线路,①线路 () A.气象灾害干扰大 B.地质灾害影响小 C.途经其他国家,便于管理 D.管道全部位于陆地,连续性强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2018第二学期初二备考:居民与聚落含答案

居民与聚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 1.如图,下列叙述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分析得出的是() A. 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 B. 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C.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 D.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 2.小明于2019年8月去巴西里约热内卢观看第31届夏季奥运会,他看到的人种和听到的语言主要是 () A. 白种人,葡萄牙语 B. 混血种人,西班牙语 C. 白种人,西班牙语 D. 黑种人,葡萄牙语 3.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向社会招募了大量懂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 A. 世界上使用上数最多的语言 B. 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 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D. 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外语 4.如图所示建筑是哪一宗教的活动场所() A. 伊斯兰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犹太教 5.如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11-12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B. 乙地区石油储量丰富,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区 C. 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D. 丁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6.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5-6题. 图中四类国家都可能存在人口问题,其中人口出现负增长,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国家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读如图,回答10-11题。 促使该地发展成为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④河流交汇处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8.如图,下列叙述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分析得出的是() A. 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 B. 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C.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 D.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 雨燕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雨燕每年三、四月来到北京,七、八月飞离北京。读北京雨燕迁徙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说法有误的是 A. 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B. 乙地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较少 C. 丁地所在大洲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D. 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且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10.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迁徙途中雨燕飞越了世界最大的半岛 B. 迁徙途中雨燕飞越的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 C. 由丙到丁所经过地区的居民主要为黑种人 D. 迁徙途中雨燕飞越了亚、欧、非三大洲 11.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回答13~14题.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 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C. 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 D. 核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第 1 页

德州市实验中学12月份月考试题

德州市实验中学12月份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1|{+==x y y M 、},1|),{(22=+=y x y x N 则集合N M 中元素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多个 2.设,,是非零向量,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c b a c b a ??=?? B .222 ||||||2|||b +-=- C .若与则|,|||||+==的夹角为60° D .若b a b a b a 与则|,|||||-==的夹角为60° 3.某小组有8名同学,从中选出2名男生、1名女生,分别参加数理化单科竞赛,每人参加一种共有90种不同的参赛方案,则男女生的个数应是( ) (A )男6女2 (B )男5女3 (C )男3女5 (D )男2女6 4.过定点P (2,1)作直线l 分别交x 轴正向和y 轴正向于A 、B ,使△AOB (O 为原点)的面积最小,则l 的方程为 ( ) (A )x +y -3=0 (B )x +3y -5=0 (C )2x +y -5=0 (D )x +2y -4=0 5. 已知c 是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的半焦距,则a c b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 +∞) B ),2(∞+ C )2, 1( D ]2,1( 6.若某停车场能把12辆车排成一列停放,有8个车位停放车,而4个空位连在一起,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 A 、12 7C B 、8128 C C 、12 9C D 、12 10 C 7. 定义n n n n n i i n C C C C +++=∑= (100) , 则10 1 ()n k n n k C ==∑∑的值为( ) (A ).1022 (B ).1023 (C ).2046 (D ).2047 8. 已知椭圆)0,0(1)0(122 222222>>=->>=+n m n y m x b a b y a x 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 (-c ,0)和(c ,0),若c 是a 、m 的等比中项,n 2是2m 2与c 2的等差中项,则椭圆 的离心是 ( )(A ). 3 3 (B ). 2 2 (C ). 4 1 (D ). 2 1 9.若方程cos2x +3sin2x =a +1在?? ? ???2,0π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x ,则参数a 的取值范 围是( )(A )0≤a <1 (B )-3≤a <1 (C )a <1 (D )0<a <1 10.一个五位的自然数abcde 称为“凸”数,当且仅当它满足a <b <c ,c >d >e (如12430,13531等),则在所有的五位数中“凸”数的个数是 ( ) (A )8568 (B )2142 (C )2139 (D )1134 11. 如果直线04122=-++++=my kx y x kx y 与圆交于M 、N 两点,且M 、N 关于直线 0=+y x 对称,则不等式组?? ? ??≥≤-≥+-000 1y my kx y kx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 ( ) (A ).41 (B ).2 1 (C ).1 (D ).2 12.已知)(),(x g x f 都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0,g x ≠(1)(1)5 ()(), ,(1)(1)2 x f f f x a g x g g -=?+=- 在有穷数列)10,,2,1}() () ({ =n n g n f 中,任意取前k 项相加,则前k 项和大于1615的概率是( ) A . 51 B . 5 2 C . 5 3 D . 5 4

山东省实验中学数学理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届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数学(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 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填空题直接填写答案,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4?本场考试禁止使用计算器.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的. 1. 已知全集R U =,集合? ?? ? ??<=?≤-=-412 |},02|1 x x B x x A ,则)()(=?B A C R A .),1[)2,(+∞-?--∞ B?.),1(]2,(+∞-?--∞ C.),(+∞-∞ D??.),2(+∞- 2. 设有直线m 、n和平面βα、,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若n m n m //,//,//则αα .B?若βαββαα//,//,//,,则n m n m ?? C.若βαβα⊥?⊥m m 则,, D.若ααββα//,,,m m m 则?⊥⊥ 3. 已知,13 5 )4sin(-=+πx 则x 2sin 的值等于??( )

A?.169120 ?B.169119 C?.169 120 - D?.-169119 4. 在等差数列}{n a 中,24)(3)(2119741=++++a a a a a ,则此数列前13项的和=13S ( ) 1.A?3 B.26 C.52 D .156 5. 由下列条件解ABC ?,其中有两解的是 ( ) A.?===80,45,20C A b o B?. 60,28,30===B c a .C? 45,16,14===A c a .D? 120,15,12===A c a 6. 平面向量a 与b 夹角为3 2π , a (3,0),|b |2==,则|a 2b |+= (?) A .7 .B?37 C.13 3.D? 7. 已a 、b R ∈,那么“122<+b a ”是“b a ab +>+1”的 ( ) .A?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 在三角形中,对任意λ都有|AB AC ||AB AC |λ-≥-,则ABC ?形状 (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9. 数列{n a }满足22,11==a a ,),2(11 1N n n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则13a 等于( ) A.26 42.B? C.122×12! D.! 13213 ? 10. 若函数)10()1()(≠>--=-a a a a k x f x x 且在R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则)(log )(k x x g a +=的图 象是 (??) 11. 已知函数mx x g x m mx x f =+--=)(,1)4(22)(2,若对于任一实数x ,)(x f 与)(x g 至少有一个为正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 0(.A?,2) B .(0,8) C?.(2,8) D?.(-∞,0) 12. 在正三棱锥S-AB C中,M 、N 分别是SC 、BC 的中点,且AM MN ⊥,若侧菱SA =32,则正三棱 S-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 1.A?2π B .32π C .36π D .48π 第Ⅱ卷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2020中考化学 知识点整理

基础知识集锦 一、气体的制备及装置的选择: (一)、反应原理 2KMnO 4=== K 2MnO 4+ MnO 2+O 2↑ 1.氧气: 固体加热 2KClO 3===2KCl+3O 2↑------------- 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 2H 2O 2===2H 2O+O 2↑----------------- 2.氢气: Zn+H 2SO 4==ZnSO 4+H 2↑---------- 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 3.二氧化碳: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应用①碳酸钙作补钙剂②除石灰水瓶壁的白膜) (二)、装置的选择依据: 1.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2.收集装置:生成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 如:氧气用 法收集, CO 2用 法收集,H 2用 法收集, 二、可燃物的燃烧: 点燃 2Mg+O 2===2MgO 点燃 金属:3Fe+2O 2=====Fe 3O 4 点燃 4Al+3O 2===2Al 2O 3 点燃 单质 S+O 2 ====SO 2 点燃 C+O 2====CO 2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点燃 ( 物质与氧发生 非金属 2C+O 2=====2CO 的化学反应) 点 4P+5O 2====2P 2O 5 点燃 2H 2+O 2====2H 2O 点燃 2CO+O 2=====2CO 2 点燃 化合物 CH 4+2O 2=====CO 2+2H 2O 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点燃 C 2H 5OH+3O 2=====2CO 2+3H 20 三、氧化—还原反应 △ H 2+CuO====Cu+H 2O 反应类型: 高温 C+2CuO=====2Cu+CO 2↑ 置换反应 反应物中得氧的物质被氧化 高温 2Fe 2O 3+3C====4Fe+3CO 2↑ (单+化→ ,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高温 Fe 3O 4+2C====3Fe+2CO 2↑ 单+化) 失氧的物质被还原,发生还 △ CuO+CO====Cu+CO 2 原反应,是氧化剂 高温 Fe 2O 3+3CO====2Fe+3CO 2 非基本反应类型 高温 Fe 3O 4+4CO====3Fe+4CO 2 四、几个应用:(复分解反应:酸、碱、盐之间以及酸与金属氧化物之间) 1.酸除锈:(1).盐酸除锈Fe 2O 3+6HCl==2FeCl 3+3H 2O ,若酸过量还有Fe+2HCl==FeCl 2+H 2↑ (2)硫酸除锈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若酸过量还有Fe+H 2SO 4 ==FeSO 4+H 2↑ 2.湿法炼铜:Fe+CuSO 4==FeSO 4+Cu (铁器不能盛放波尔多液的原因) 3.治疗胃酸过多:NaHCO 3+HCl==NaCl+H 2O+CO 2↑-------------------------------- Mg(OH)2+2HCl==MgCl 2+2H 2O 复分解反应 Al(OH)3+3HCl ==AlCl 3+3H 2O 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4.中和硫酸厂的污水:Ca(OH)2+H 2SO 4==CaSO 4+2H 2O 5.中和反应的实验:向NaOH 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现象:液体变红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至 红色恰好褪去,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为NaCl ,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 2O 。 五、几种密闭保存的物质 (一)液体:1浓硫酸:吸水性,久置溶剂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不变质 2.浓盐酸:挥发性,挥发出HCl 气体,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3.NaOH 溶液: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而变质2NaOH+CO 2==Na 2CO 3+H 2O (非基本反应类型) 此反应用于吸收CO 2; 检验.NaOH 溶液是否变质的方法①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复分解反应 ②Na 2CO 3+CaCl 2==2NaCl+ CaCO 3↓ (二)固体:1.NaOH :①吸水而潮解②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而变质 2. CaO :①CaO+H 2O=Ca(OH)2 ② Ca(OH)2 +CO 2=CaCO 3↓+H 2O “②”用于CO 2的检验,石灰水瓶壁白膜的形成,“①②”解释CaO 不能干燥CO 2 3.铁粉:与水、氧气共同作用,所以作双吸剂。 六、能量变化:1.溶解:吸热的有NH 4NO 3; 放热的有:NaOH 、浓H 2SO 4 2.化学反应:吸热的有:条件是“加热”“高温”如: 高温 高温 CO 2+C=====2CO CaCO 3====CaO+CO 2↑(CO 2的工业制法) 放热的有:①条件是“点燃”的反应, ②CaO+H 2O=Ca(OH)2 ③金属与酸的反应如Mg+2HCl==MgCl 2+H 2↑ 2Al+6HCl==2AlCl 3+3H 2↑ 七、纯碱(苏打)Na 2CO 3 小苏打NaHCO 3 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食盐NaCl 酒精C 2H 5OH 醋酸CH 3COOH 银Ag 水银Hg 金Au 金刚石C 氨气NH 3 氨水NH 3 H 2O 干冰CO 2 葡萄糖C 6H 12O 6 氮气N 2 氦气He 氖气Ne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 3 八、原子团及化合价 -1 -1 -2 -2 +1 +3 -1 NO 3 OH CO 3 SO 4 NH 4 Al Cl 离子:NO 3 – OH - CO 3 2- SO 4 2- NH 4 + Al 3+ Cl - 九、特征物质:黑色固体:C 粉、CuO 、Fe 3O 4、MnO 2、Fe 粉 红色固体:铜、氧化铁(Fe 2O 3) 紫黑色固体:KMnO 4 淡黄色固体:硫 溶液:棕黄色(黄色)溶液FeCl 3、 Fe 2(SO 4)3溶液; 浅绿色溶液:FeCl 2、FeSO 4溶液 蓝色溶液:CuSO 4溶液; 其他溶液大多为无色。 沉淀: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 BaSO 4 其他沉淀一般均为白色且溶于酸,如:CaCO 3 BaCO 3 Mg(OH)2 Al(OH)3 十、元素之最: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氧,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其顺序为:养闺女(氧、硅、铝); 2.人体中最多的元素:氧,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3.空气中最多的元素:氮(N ); 4. 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锌、铁、硒、碘、氟 十一、物质之最:1.密度最小的气体:H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 2O ; 3.最硬的天然物质:金刚石; .最简单的有机物:CH 4; 5.唯一的液态金属:Hg 6.空气成分由多到少顺序为:N 2、O 2、稀有气体、CO 2、其他气体及杂质。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 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有关中国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分布西部密集,东部稀疏 B.人口总数世界第二位 C.民族分布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特点 D.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 2.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下列搭配正确的组是 A.蒙古族一开斋节、摔跤B.汉族一-端午节、赛龙舟 C.彝族一一火把节、手鼓舞D.白族一那达慕大会、斗牛 3. 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及主要山脉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暑假期间,小明要去位于天山脚下的吐鲁番盆地,看火焰山神奇地貌。莉莉却想去黑龙江的五大连池,观赏火山喷发形成的湖泊。请帮助他们选择要去的省级行政区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小题2】图上代表祁连山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3】下列关于省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①省区全部位于内流区B.②省区的行政中心是南昌 C.③省区与蒙古国相邻D.④省区四季如春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的生育政策是为了 A.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D.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小题2】近20年来,与我国人口政策调整密切相关的国情是 A.老年人口比重增加B.劳动人口比重升高 C.人口的死亡率升高D.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小题3】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我国各类地形中,所占面积比例最大的是( ) A.山地B.高原C.盆地D.平原 【小题2】如图所示,反映出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 A.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B.地形类型多样,高原面积广C.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D.地形类型多样,盆地面积广 6.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标志是 A.雨热同期B.季风气候显著 C.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

山东省实验中学东校

山东省实验中学东校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一、先进班集体 ⒈高一年级 27班班主任:陈鑫副班主任:葛明明 28班班主任:王克芳见习班主任:周丽丽 34班班主任:邵丽云副班主任:曹文辉 35班班主任:朱崇军副班主任:范心胜 ⒉高二年级 23班班主任:朱强副班主任:季京仁 26班班主任:杨晶副班主任:刘婷婷 29班班主任:赵光银 31班班主任:郭尚民副班主任:徐颖 33班班主任:石磊副班主任:潘晓雯 ⒊高三年级 23班班主任:张志勇副班主任:于永水 27班班主任:田延平 30班班主任:赵温霞副班主任:张延平 34班班主任:张琳副班主任:王存志 二、优秀团支部 ⒈高一年级 23班班主任:李明明见习班主任:薛文 31班班主任:艾金勇见习班主任:王虎 32班班主任:孙晓梅副班主任:王立明 33班班主任:张家鹏副班主任:姜爱娟 36班班主任:张兴卫副班主任:周迎峰 ⒉高二年级 25班班主任:杨光禄副班主任:辛同民 28班班主任:崔乐俊 30班班主任:韩玉坤 32班班主任:苗桂波副班主任:武仓 34班班主任:于兆河副班主任:李青青 ⒊高三年级 26班班主任:李龙新副班主任:王艳玲 28班班主任:张成林 33班班主任:张海副班主任:林琳 三、宿舍管理先进集体 ⒈高一年级:25班33班34班35班 ⒉高二年级:28班31班33班34班 ⒊高三年级:25班27班28班 四、“实验之星”三级奖章获得者名单 ㈠、下列同学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地理奥赛中获得省(赛区)二等奖,授予“实验之星”三级奖章:

高二年级 23班王鹏飞 31班郝阳 34班黄文强 高三年级 23班宋喆 28班于航 33班续广智张萌 34班刘杨 35班孙玮刁辰锡张腾贺玉凯 36班张海洋程龙 ㈡、高三年级31班学生张文卿被授予济南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授予“实验之星”三级奖章 ㈢、下列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列级部前十名,授予“实验之星”三级奖章: 1、高一年级 32班李杨 34班赵慧婵 35班宫跃敏刘畅宋超逸孙小萌 2、高二年级 28班王雪王小双姚瑶董树丛 29班张好雨张素 30班矫玉洁 31班赵锦哲 32班张瑞斌岳海岑 33班吕劭宇丛明舒 34班杜馨张烁吴斌 3、高三年级 29班周广肃王欣欣 30班裴琛王鹏赵丹宁 31班张玲 33班傅宁 34班马文琪么炳楠 35班苏珣 36班刘文良王飞李向南张群 五、“实验之星”二级奖章获得者名单 ㈠、下列同学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地理奥赛中获得省(赛区)一等奖,授予“实验之星”二级奖章: 高二年级 31班戴振衡 36班高琛 高三年级 25班刘天华 29班厉哲 33班范维义赵真龙高翔(大)韩昊陈兵张德兵康凯戴姗姗高翔(小)

德州市实验中学

1、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Pl(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1)若对粉红色的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那么育出的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其中纯合体占。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4)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F2中粉红色花植株测交,单株收获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是粉红色:红色=1:1;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答案:(1)红色:白色=1:3 (2)53/7 (3)2/3 AAbb、Aabb (4)1/3 2/3 红色:粉红色:白色=1:1:2 2、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如图(一)所示,细胞呼吸如图(二)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准备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一)中影响a曲线的P点位置(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如果P

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则氧气浓度应大于_________%;在P点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结构(或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 ⑶若此植物为阴生植物,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为生长状况相同的阳生植物,则图(一)a曲线的L点向_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⑷图(二)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需在什么条件下测得?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绘制下列有关曲线图: ①图(一)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2吸收量(mol/h)表示的,如果改为O2的吸收量(mol/h)表示,请在图1中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②在图2中绘出该植物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浓度的关系。 3、对一位因缺乏腺苷脱氨酶基因的人进行基因治疗.方法是首先将患者的白细胞取出作体外培养.然后用逆转录病毒将正常腺苷脱氨酶基因转人培养的白细胞中,再将这些转基因白细胞回输到患者的体内,经过多次治疗患者的免疫功能趋于正常。 (1)该基因治疗过程中,逆转录病毒的作用相当于基因工程中的,其原理是,该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酶有,该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是。 ( 2)如图所示 图中属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填序号),若培养植物的培养基进行动物细胞培养,缺乏的成分是,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常用__________作诱导剂。杂交瘤细胞继承了__________。 答案:(1)运载体基因重组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 腺苷脱氨酶基因 (2)④-⑤动物血清灭活的仙台病毒 双方细胞的遗传物质,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大量增值。

最新山东省实验中学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山东省实验中学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山东省实验中学2008级第三次诊断 性测试 2011 山东省实验中学2008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试题 (2011.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并根据要求涂黑相应内容。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第II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4.第II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㈠㈡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5.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脑壳/金蝉脱壳蹊跷/别开蹊径出塞/敷衍塞责藤蔓/顺蔓摸瓜

B.轧帐/暗中倾轧龟裂/龟玉毁椟血肉/碧血丹心隽秀/含义隽永 C.湖泊/漂泊无定禅让/参禅悟道扁平/一叶扁舟呱唧/呱呱坠地 D.婢女/无裨于事尧舜/跪地求饶疑窦/买椟还珠猝死/人文荟萃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涅盘笑眯眯神采奕奕犄角之势 B.班配啦啦队寻章摘句山青水秀 C.陨石毛坯房难辞其咎轻歌曼舞 D.倾泻笔杆子班师回朝不记前嫌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医学专家说,肥胖是一种臃肿的体态,更是一种病态,它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等诸多疾病,还会使人产生自卑心理。 ②2010书香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 ③中国冰壶队要想在温哥华夺取第一枚冬奥会金牌,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支夺取冬奥会集体项目金牌的队伍,真的很难。 A.不止显示从而 B.不只展示从而 C.不止展示进而 D.不只显示进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才疏学浅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而当仁不让,还有慵懒、怯弱、自满自足、自以为是…这些人性的弱点,我们都必须加以克服。 B.一些重大玩忽职守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惨剧,其后果惊世骇俗,教训十分惨痛。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生物真题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日照市2015年初中学业考试生物真题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30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题每题0.5分,21~30题每题1分,多选、错选或未选得0分)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牛羊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 B.共生 C.竞争 D.寄生 2.将乙肝病毒的基因导入到西红柿内,人们通过食用西红柿获得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该过程使用的生物技术属于 A.发酵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干细胞移植技术 D.嫁接技术 3.幼年黑猩猩跟随年长的黑猩猩学习用石头敲开坚果,跟这种行为类似的是A.孔雀开屏 B.小鸟喂鱼 C.蚯蚓走迷宫 D.蜘蛛结网 4.群体生活于有利于生物逃避敌害,捕获食物。下列生物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A.蜜蜂 B.蚂蚁 C.林鸽 D.苍鹰 5.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违背日内瓦公约,在宁波上空喷洒携带鼠疫杆菌的跳蚤,造成大量平民死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隔离患者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B.注射鼠疫疫苗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C.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减少鼠疫传播 D.携带细菌的人或鼠是传染源 6.果蝇(节肢动物)是生物学实验的模式生物,有关果蝇的说法错误的是A.身体和附肢分节 B.体表有外骨骼 C.三对足,两对翅 D.体外受精 7.蔬菜工厂使用营养液栽培植物时,不断向营养液中通 入空气的目的是 A.促进蒸腾作用进行 B.增加无机盐的含量 C.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D.提高呼吸作用速率 8.随着对湿地的保护和治理,我市一些湿地出现了黄嘴 白鹭,它优雅的姿态,洁白的羽毛,让人倍感自然之美。黄嘴白鹭有较强的飞行能力,下列特征与飞行无关的是 A.气囊辅助呼吸 B.有发达的龙骨突 C.两眼分布在头的两侧 D.前肢变成翼9.人体内有200余种细胞,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组成神经组织的细胞是 10.植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下列植物中按照进化顺序,最早出现根、茎、叶分化的是 11.“桃花乱落如红雨”。桃花(如图所示)在发育形成果实的过程中不会凋落的结构是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2020年10月份月考九年级数学试题

乐陵实验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二次函数y=2x2-6x-9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 A. 6,2,9 B. 2,,9 C. 2,6,9 D. 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把抛物线y=-2x2向上平移1个单位,那么得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 y=-2(x+1)2 B. y=-2(x-1)2 C. y=-2x2+1 D. y=-2x2-1 3.二次函数y=x2-3x+2的顶点坐标是() A. (,-) B. (-,) C. (,) D. (-,-) 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4=0的一个根是2,则a的值为() A. 1 B. -1 C. 2 D. -2 5.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100人被感染.设每轮感染中平均每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其他电脑,由题意列方程应为() A. 1+2x=100 B. x(1+x)=100 C. (1+x)2=100 D. 1+x+x2=100 6.已知抛物线y=ax2+bx+c(a≠0)如图所示,那么a、b、c的取值范围是() A. a<0、b>0、c>0 B. a<、b<0、c>0 C. a<0、b>0、c<0 D. a<0、b<0、c<0 7.某广场有一喷水池,水从地面喷出,如图,以水平地面为x轴,出水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在空中划出的曲线是抛物线24 =-+(单位:米)的 y x x 一部分,则水喷出的最大高度是() A.4米B.3米C.2米 D.1米 8.对于二次函数y=-2(x+1)(x-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1,0),(-3,0) B. 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2 C. 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 此函数有最小值为8 9.在同一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ax+1与二次函数y=x2+a的图像可能是()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 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酒精能挥发B.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酒精能燃烧D.铜的密度为8.9g/cm3 2.(3分)庆祝国庆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3.(3分)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B.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C.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D.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4.(3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5.(3分)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6.(3分)下列有关空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组成比较固定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影响地球环境 D.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多少不影响人体健康 7.(3分)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在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8.(3分)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氮气可作保护气B.稀有气体可作有色光源 C.食盐用作调味品D.氧气用作火箭燃料 9.(3分)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 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10.(3分)下列说法: ①二氧化硫和臭氧都是空气污染物; ②洁净的空气和水都是纯净物; ③因为水体有自净能力,所以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④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途径之一; ⑤烧碱和熟石灰的溶液都显碱性; ⑥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⑦如果将化合物按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 物两大类划分,则葡萄糖和尿素应属于有机化合物。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⑤⑦B.①②④⑥C.④⑤⑦D.①②⑤⑥11.(3分)科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A.碳酸钙固体B.氢氧化钠溶液 C.氢气D.稀盐酸溶液

山东省实验中学——实验的颜色

作者:郭尚民 在迷人的神话中,最神奇的土壤是五色土在神秘的园林中,最鲜艳的花朵是五色花在难忘的校园中,最美丽的校园是实验 (一) 实验是红色的,红得雄浑庄重 实验是金色的,格外典雅尊贵 朱漆的大门饱经五十多年风雨的洗礼,关起来品味历史,敞开来接纳现代 登攀碑的金色圆顶吸引多少人的目光,一半是仰慕赞叹,一半是向往希冀 红色是实验胸前的绶带, 鼓励他敢为披荆斩棘的勇士 金色是实验头顶上的王冠 赞美它永做培桃育李的有冕之王 红色是成长的颜色, 随着记忆一起涌动的,还有青春的血液金色是梦想的颜色, 伴着梦想一起飞翔的还有金色的韶华

实验是绿色的,绿的青葱郁勃 实验是蓝色的,蓝的宁静深沉 爬山虎的足迹是绿色的, 一年又一年,总是站到最高处 少年的校服是蓝色的, 一天又一天,离开校园也用心珍藏实验的绿茵场是翡翠绿的, 每一棵小草都张扬着主动发展的生机实验的天空是蓝色的, 向人们昭示着无限空间的魅力 绿色是希望的颜色, 有绿色就能编制美丽的神话 蓝色是憧憬的颜色, 有蓝色就有希望看到指路的灯塔 (三) 实验还有一种颜色, 那就是起跑线的白色 实验还有一种心情 那就是对新学期的盼望 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白色起跑线上

仍然固守着登攀不止,敢为人先的执着今天,我们又一次迎来新学期的曙光仍然追寻着博学日新,德行天下的目标白色的起跑线刻画在实验的每一个角落知识是智慧的起跑线 快乐是健康的起跑线 品德是人生的起跑线 实验是理想的起跑线 五彩缤纷的实验啊,五彩缤纷的生活五彩缤纷的实验啊,五彩缤纷的理想我们用你装点了自己最美丽的青春岁月我们将用一生的色彩装扮你的容颜 是的,我们将从这里走向成功 好吧,让我们从今天走向辉煌

【地理】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真题(解析版)(20210218100944)

2017 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地理试卷 、选择题:共 30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题2分,共 60分。 6 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都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回答 1.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是( ) A .a B . b C .c D .d 【解答】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读图可知,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是 d 。 故选: D 。 2.图中地球仪所示区域,大部分属于( )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解答】解: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W 以东、 160°E 以西 为东半球, 20°W 以西、 160° E 以东为西半球。由此可知,图中地球仪上的范围大部分位于 20° W ~160°E 之间,大部分属于东半球。故选项 A 符合题意。 故选: A 。 3.地球仪与世界地图都( ) A .显示真实海陆轮廓 B .需要有比例尺 C .看到经线表现为半圆 D .可以模拟地球运动 【解答】 解: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 制作成地球模型, 这就是地球仪, 地球仪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而做的地球模型;世界地图也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的, 二者需要有比例尺,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 (4分)2016 年,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 系及其实践” 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也早已列入。 读图 回 1~3 题。

答4~5 题。

4.我国古代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是( ) A .地球自转规律 B .农作物生长周期 C .天气变化特点 D .太阳直射点移动 【解答】解:我国古代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是太阳 直射点的移动,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形成的。故选: D 。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 A .拉萨 B .南宁 C .乌鲁木齐 D .呼和浩特 【解答】解:新疆的省级行政中心乌鲁木齐市 位于天山山脉以北,准噶尔盆地的南部边缘。 故选: C 。 (4分) 2016年 11月,新西兰南岛发生 8级地震,读局部世界板块分布图,完成 6.新西兰多地震,原因是位于( ) A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解答】解:一般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 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据图可知,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 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多地震。 故选: D 。 7.甲国特有生物众多,是因为( ) A .独自占有一个大陆 B .国土面积广大 C .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D .环境保护意识强 6~ 7 题。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初三复习“阅读理解教育科学类含答案-精选教育文档

教育科学类 A We can't remember clearly since when we started to take our mobiles to a dinner table.This happens a lot,especially when we eat out.Once a dish comes, instead of lifting our chopsticks,we take out our mobiles and click.Later, we post the photos onto Weibo or Wechat,waiting to be"liked".Then we check our mobiles from time to time during the meal,to see whether we get"liked"or not.We just cannot leave our mobiles for only a meal. Does that sound familiar to you?Do you do that often?If not,how do you feel when others do that when having dinner with you? A recent study suggests that what we are used to doing is not so good.Spending time taking photos of food makes the food less pleasant.To test this,some researchers did an experiment.Some people were asked to take photos before they could enjoy food.As a result,it showed that the more photos they took,.So,why not stop taking photos and just enjoy the food in front of you? Besides the scientific result,there are also some other bad influences of taking photos of food before meals.After posting the photos onto the Internet,one will not be able to control himself and check his mobile many times."Does everyone like my photos?I hope a lot of people like them!"It seems that your mobile secretly calls your name all the time,even when you are with real people. So,next time you go out to have dinner with your family or friends,how about not taking photos of food?Let the food be delicious as it is and share your life with people around you.Trust me,it will be a wonderful time. 1.From the passage,what happens a lot at the dinner table nowadays?______ A. People talk about their Weibo or WeChat. B. People learn from each other how to cook dishes. C. People like taking photos with friends or families. D. People take photos of food and post them before eating.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put in the ______ in Paragraph 3? A. the less cheerful they became B. the less delicious the food seemed to them C. the more interested they were in the food D. the more"liked"they got on Weibo or Wechat 3.What does the fourth paragraph talk about?______ A. The reasons for checking your mobiles. B. The ways of posting the photos onto the Internet. C. The tips (提示)of making others like your photos on the Weibo. D. Some other bad influences of taking photos of food before meals.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writer's opinion?______ A. We take out our mobiles and click when a dish comes. B. We check our mobiles from time to time during the meal. C. Spending time taking photos of food makes the food less pleasant. D. Some people were asked to take photos before they could enjoy food. 5.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______ A. Take photos of food in order to have a wonderful life. B. Take photos of delicious food and share them with others. C. Remember to have dinner with our family and friends at home. D. Enjoy the life with people around us instead of taking photos of food. B Swimming and English Learning Can you swim? Do you like swimming? Yes? Well, how can you learn to swim? I think the best way is to go into the water and learn. I’m afraid you’ll never learn to swim just by reading books about swimming or looking at others swimming. It’s the same with the English study. We must 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re very important for beginners. The children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first listen to others. Then they try to imitate and speak. We can listen to English programs on radio. You may just understand a few words. It doesn’t matter. Just be relaxed, try to catch every word. Somebody may be a good listener. But he dare not speak. He’s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You know we sometimes make mistakes when we speak Chinese. Don’t be afraid. We must be brave. If you really w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you must try to speak with everyone so long as he knows English. Whether you know him or not is not important when there’s nobody to talk with, you can talk to yourself in English. It’s interesting and also a good way to practice your spoken English. Remember, the more you speak, the fewer mistakes you’ll make. Reading and writing are more important for senior school students. First we must choose the books we’re interested in. A lot of reading will improve your language sense.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Keep writing English diaries. We can also write English articles. You may even post them to English magazines. Don’t be afraid of failure.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Easier said than done. Well, let’s do more practice from now on. I’m sure you’ll learn English well in this way. 6.You can learn to swim by_______. A. reading books about it. B. looking at others swimming C. having lessons on it. D. going into the river and learning 7.We should learn English by _______. 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B. reading and writing C. A and B D. swimming 8.What will you do with mistakes when you speak? A. Don’t make mistakes. B. Study hard C. Try not to speak English D. Don’t be afraid. 9.What’s more important for senior school students? A. listening B. speaking C. reading and writing D. learning 10.We can listen to English ______,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by train B. on the radio C. every minute D. now and then C A 14-year-old British student is packing for the next day of school: textbooks, notebooks, pens, 250 grams of flour, an egg and some cooking oil. Wait, what? It’s not a joke. From September, cookery will be a compulsory (必修的) course for kids aged 7-14 in the UK.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put things together and make simple, healthy food. 第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