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完整文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
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
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
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其体会是可信的。
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
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他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原文: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翻译:东风夜放花千树。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
更吹落、星如雨。
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蛾儿雪柳黄金缕。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
笑语盈盈暗香去。
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众里寻他千百度。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青玉案元夕翻译及原文赏析

青玉案元夕翻译及原文赏析1500字《青玉案·元夕》是唐代文学家长恨歌的作者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
下面是《青玉案·元夕》的原文及译文赏析1500字。
《青玉案·元夕》原文: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青玉案·元夕》译文:在东篱上,黄昏之后,我端起酒杯,袖子中满是幽香。
别说没有迷魂的力量,帘子被西风吹卷起,人比黄花还要瘦弱。
《青玉案·元夕》赏析:《青玉案·元夕》是一首郁郁寡欢的秋词,以诗人独自把酒伫立在东篱、回忆往事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以两句为一组进行铺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褒贬,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首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描绘了一个寂寥的景象,诗人独自站在东篱边,黄昏已逝,即将迎来夜晚。
诗人把酒,意味着他欲饮尽忧愁,辗转思念的苦楚。
接着,他描述了袖子中弥漫的暗香,这暗香成为了他内心的寄托,象征着回忆、梦幻和遗憾。
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诗意的境界中被诉说。
第二句“莫道不消魂”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即虽然暗香袖袖能满足人的感觉,但不等于能消除全部的忧愁。
这句话揭示了人情世故的残酷和现实的无奈。
不论是怎样的美好,怎样的梦幻,都终将逝去。
接着,诗人写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通过帘卷西风的描写,诗人意指华美的旧时光已经飘逝,而如今的他却比黄花还要瘦弱。
黄花是秋天的象征,它的凋零让人感到凄凉和无奈。
诗人通过黄花的比喻,凸显了自己的颓废和病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诗人以秋天的景象和黄花的衰落,寓意生命的凋零和岁月的流逝。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颓废病态,表达了对命运无奈之情。
这首诗以婉约的方式,营造了一种寂寥的氛围,展示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痛苦和挫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怀念。
总而言之,白居易的《青玉案·元夕》以细腻的描写和内容深邃的思考,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怀念和无奈之情。
《青玉案·元夕》译文及注释

《青玉案·元夕》译文及注释《青玉案·元夕》译文及注释《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那么《青玉案·元夕》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青玉案·元夕》原文及注释

《青玉案·元夕》原文及注释《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玉案·元夕》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青玉案·元夕》原文及注释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词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语注释①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箫的名称。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即舞鱼舞龙。
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⑩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作品译文夜晚的东风将元宵的灯火吹得如千树花开,更让烟火看来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
华丽的马车香气洋溢在行驶的路上。
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
整个晚上,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找到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之处。
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古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古词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古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古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玉案·元夕》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诗如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前言】《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鉴赏】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译文】《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2。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3。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4。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
【注释】1.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宵。
2.“东风”句,形容元夕灯火,语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星如雨:也指灯火,语本《左传·庄公七年》:“星陨如雨。
”3.宝马雕车:装饰华美的车和马。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指月亮。
唐·朱华《海上生明月》诗:“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
鱼龙舞:指鱼灯、龙灯等各呈异彩。
4.“蛾儿”句:这三件都是妇女头上所戴之物。
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雪柳……而衣多尚自,盖月下所宜也。
”5.蓦(音mo)然:忽然。
阑珊:零落,冷落。
【译文】一夜东风开放出花儿千树,更吹落星星如雨。
宝马雕车处处,香气弥漫如雾,动听的箫声和鸣,不觉月光转去,一夜里,鱼龙漫舞。
女人们,插着蛾儿、雪柳、黄金缕那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阵阵幽香散出。
千百次呵,我寻找我的意中人,无意中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稀落之处。
【赏析】“醉里挑灯看剑”的英雄,难得有一次闲情逸致,赏一次元夕灯火。
比照易安之写元夕,此词没有易安的重负,而显得轻松潇洒。
但仍有稼轩的气魄胸襟。
“东风夜放花千树”“星如雨”、“一夜鱼龙舞”等,皆有掩饰不住的豪气在内。
如清人陈廷焯所评析:“艳语亦以气行之,是稼轩本色”(《词则》)。
偶写此类词亦出千古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为王国维举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之第三种境界,而梁启超则感受到其“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的幽独怀抱。
俞平伯评全词则说:“上片用夸张的笔法,极力描绘灯月交辉、上元盛况。
过片说到观灯的女郎们。
‘众里寻他’句,写在热闹场中,罗绮如云,找来找去,总找不着,偶一回头,忽然在清冷处看见了,亦似平常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及注释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千百遍。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