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文测验

合集下载

水文测验

水文测验

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学习本章的内容与意义:本章主要学习水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技术,包括水文测站的设立与水文站网的布设;水位、流量、泥沙、水质等各种水文信息要素的观测;水文的调查方法;以及水文数据的处理方法与技术。

本章研究的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就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与方法之一,就是以后学习水文统计、流域产汇流计算、水文预报等内容的基础。

本章的习题内容主要涉及:水文测站的设立、水文站网的布设、水位的测验方法、日平均水位的计算、流速的测验方法、断面面积的测量与计算、断面流量与流速的计算、流量资料的整理、泥沙的测验方法、悬移质含沙量与输沙率的计算、水质监测的方法、水文调查的方法、水文资料的收集等。

一、概念题(一)填空题1.水文测站就是指。

2.根据水文测站的性质, 测站可分为、两大类。

3.水文测站的建站包括与两项工作。

4. 就是对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起控制作用的断面或河段的水力因素的总称。

5.决定河道流量大小的水力因素有: 、、与。

6.根据不同用途,水文站一般应布设、与、、及、各种断面。

7.目前,按信息采集工作方式的不同,采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可分为、、_ 与。

8.观测降水量最常用的仪器通常有与。

9.自记雨量计就是观测降雨过程的自记仪器。

常用的自记雨量计有三种类型: 、与。

10.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的方法一般就是采用观测,一般采用进行观测,即及各观测一次,日雨量就是将至的降水量作为本日的降水量。

11.水面蒸发量观测一次,日蒸发量就是以作为分界,将至的蒸发水深,作为本日的水面蒸发量。

12.水位就是指。

13.我国现在统一规定的水准基面为。

14.根据所采用的观测设备与记录方式,水位观测方法可分为4种类型: 、、、。

15.水位观测的常用设备有与两类。

16.水位的观测包括与的水位。

17.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就是从_ _时至时。

18、计算日平均流量的日分界就是从_ _时至时。

19.由各次观测或从自记水位资料上摘录的瞬时水位值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方法有与两种。

第三章水文测验与水文调查(水文与水资源学实验指导)

第三章水文测验与水文调查(水文与水资源学实验指导)

由此可见,测流工作实质上是测量横断面及流速两部分工作。 第三章 第三节
流速仪法测流步骤
1.断面的测量 是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测深垂线,施测各条测深垂线 的起点距和水深并观测水位,用施测时的水位减去水深, 即得各测深垂线处的河底高程。 断面测量工作包括水道断面测量和大断面测量两种,水道 断面是指自由水面线与河床线之间的范围,大断面为历年 最高洪水位以上0.5~1.0m的水面线与岸线、河床线之间的 范围。 测深垂线的数目、位置的确定: 测深垂线的起点距:测深垂线至基线上的起点桩之间的水 平距离。测量方法有断面索法、仪器测角交会法、全球定 位系统(GPS)定位法。 水深测法有测深杆、测深锤、测深铅鱼、超声波回声仪等。
第三章 第三节
3.3.2 流量测验

流速仪法是用流速仪测定水流速度,并由流速与 断面面积的乘积来推求流量的方法。它是目前国 内外广泛使用的测流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测流方 法。
流速仪测流是用普通测量方法测定过水断面。用 流速仪测定流速,通过计算部分流量求得全断面 流量,分述如下:

第三章 第三节
流速仪测流原理
第三章 第三节

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


3.3.2 流量测验
1.流速仪测流及流量计算 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量, 以m3/s计。它是反映水资源和江河、湖泊、水库 等水体水量变化的基本数据,也是河流最重要的 水文特征值。 测量流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为流速面积法, 其中包括流速仪测流法、浮标测流法、比降面积 法等,这是我国目前使用的基本方法。此外还有 水力学法、化学法、物理法、直接法等。 测流方法很多,本节主要介绍流速仪法测流,简 单介绍浮标法测流。

3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3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江、河、湖、海和水库等水体在某一地点的水面离标准基面的高度
标准——我国统一采用青岛附近黄海海平面为标准基面
意义与作用——是最基本的水文特征,是反映水流变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水利建设、防汛抗旱斗争的重要依据
2.水位观测设备
分为水尺和水位计两类
水尺
是传统的有效的直接观测设备,分为 、 、 和 式等数种。观测时,水面在水尺上的读数加上水尺零点的高程即得水位值。
上式表明,要使水位流量关系保持稳定,必须在同一水位下, 等因素均保持不变;或者各因素虽有变化,但对流量的影响能互相补
由此可见,在测站控制良好、河床稳定的情况下,该测站的水位流量可以保持稳定的单一关系,点绘出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其点据比较密集,没有系统的偏离
推求流量时,在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由已知的水位过程便可求得相应的流量过程
2)水力学法,是利用各种量水建筑物,测量水力因素,代入相应的水力学测流公式算出流量的方法
3)化学法,是从物质不灭原理出发,将一定浓度的指示剂注入河水中,由于扩散,稀释后的浓度与水流的流量成反比,因此,测出水中指示剂的浓度,就可以算出流量
4)物理法,是利用某种物理量在水中的变化来测定流速,例如超声波法测速、电磁法测速等
水位变化较大或出现缓慢的峰谷是,每日
洪水期或水位变化急剧时期,每 小时观测一次
暴涨暴落时期,应视需要再增加测试
水位观测结果,应换算成日平均值,并编制“逐日平均水位表”
内水位变化缓慢,或水位变化虽然较大,但系等时距观测时,日平均的水位的计算可采用算术平均法;
若 内水位变化较大,且不等时距观测时,采用面积包围法(亦称“加权法”),将本日 时内水位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除以一日时间求得。
第四节流量资料整编

第三章 水文测验ppt课件

第三章  水文测验ppt课件

(2)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部分面积平均流速是指两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 的平均流速,以及岸边或死水边与断面两端测速垂线 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
---- 中间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Vi = ( Vmi-1 + Vmi ) ---- 岸边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V1=αVm1 或 Vn = αVmn (3)部分面积的计算
取样垂线数目不少于规范规定测速垂线数的1/2; 水面宽大于50m时,不少于5条;否则,不少于3条。
绝对基面: 将某一海滨地点平均海水面的高程定为 0.000m,作为水准基面。我国曾沿用过大连、大沽、黄 海、废黄河口、吴淞、珠江等基面,现在统一规定的基 面为青岛黄海基面。
假定基面: 在水文测站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情况下暂 时假定的一个水准基面。
测站基面:某些水文测站专用的一种假定基面,一般 选择在河床最低点或历年最低水位以下0.5~1.0m处 的水平面作为零点来计算水位高度。
部分面积是以测速垂线为分界。岸边部分按 三角形计算,中间部分按梯形计算。
(4)部分流量的计算 由各部分的部分平均流速与部分面积之积得到部
分流量。
qi Vi Ai
(5)断面流量的计算
n
Q qi i1
精品课件
3.3.3 浮标法测流
浮标测流法是一种简便的测流方法。 在洪水较大或水面漂浮物较多,特别是在使用流
部分流量
全断面流量。
精品课件
(1)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 一点法: Vm = V0.6
二点法: Vm = (V0.2 + V0.8 ) / 2
三点法:
Vm =(V0.2+V0.6+ V0.8 ) / 3
五点法:
Vm = ( V0.0 + 3 V0.2 +3 V0.6 + 2 V0.8 + V1.0 ) / 10

第三章水文测验

第三章水文测验

1、驻测:在河流或流域内的固定点上对水文要素所进行的观测称驻 测。这是我国收集水文信息的最基本方式,但存在着用人多、站点不足、 效益低等缺点。
对于为了探索各种水文特征值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防汛需要而设立 的基本水文站。特别是对于干、支流大河控制站,要求水文观测人员常驻 水文观测站点,对流量等水文要素进行较长时期的连续观测。
6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内容提要 1、水文测站(hydrometric station)的内容和分类; 2、水文站网(hydrologic network)的定义和布设原则; 3、水文测站的设立(network layout); 4、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 学习要求 握水文测站和站网的定义、布设原则和内容以及水文信息收集的基本途 径。
水文站网(Hydrologic network):在一定地区或流域内,按一定原则, 用一定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 站网布设(Network layout):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经统一规划,对 水文测站进行的查勘设站工作。 水文信息(Hydrologic information):广义指一切水文数据。狭义指 预先不知道的有关水文情况的报道。 水文资料(水文数据)(Hydrologic data):各种水文要素的测量、调 查、记录及其整理分析成果的总称。 水文资料整编(Hydrologic data processing):对原始水文资料按科 学方法和统一规格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审查、汇编、刊印和存贮的 全部技术工作。 水文资料插补(Hydrologic data interpolation):根据水文资料中断 前后的实测值或相邻测站的同期资料或用其它方法推算出中断部分数据 的工作。 水文年鉴(Hydrologic year-book):按照统一的要求和规格并按流域、 水系统一编排卷册,逐年刊印的水文资料。 站年(Station year):水文资料系列的统计单位,以单站观测一年的 资料为一站年。

第3章-水文统计原理

第3章-水文统计原理
根据水文现象的偶然性(随机性)规律,寻求 水文资料之间的统计规律,此方法可事先预估未来 水文现象可能发生的结果。
桥涵水文
第三章 水文统计原理
在水文计算中,主要是解决三方 面的问题:
①确定各种水文特征值的数量大小; ②确定该特征值在时间上的分配过程;
③确定特征值的地区分布。
桥涵水文
第三章 水文统计原理
流量Q(m3/s)
44.7
71.1
85.5 93.4 97.4 98.7
桥涵水文
第三章 水文统计原理
超出实测点范围以外的频率,需要将曲线外延。 为了避免徒手顺势外延的主观随意性,一般: 1)采用一定规格的几率格纸。这种格纸的种类很 多,使正态分布的频率曲线在其上呈一条直线的海 森几率格纸,可以使得手动延长的频率曲线部分误 差比普通坐标纸相对减少。 2)借助某种数学公式的频率曲线作为外延的工具, 这种具有一定数学公式的频率曲线,通常被称为 “理论频率曲线”。
的序号;n为统计系列 的容量。
桥涵水文
第三章 水文统计原理
将上述三个公式的计算结果列表进行比较可知,三个公式
计算的频率,在头尾两端相差最大,愈靠近中间愈接近。 实际工程中经常需用的前面部分(即频率较小的部分), 维泊尔公式的结果最大,海森公式的结果最小,切哥达也 夫公式的结果介于中间。
维泊尔(Weibull)公式的结果较为符合已出现的资料情况。
桥涵水文
第二章 河川径流
第二章
Hale Waihona Puke 河川径流知识点回顾
1、河流和流域 2、径流形成 3、水文测验 注意流量计算的方法(分块计算法) 4、水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通过洪水调查资料计算洪水流量的方法 (谢才——曼宁公式)
桥涵水文

第三章 水文测验与水文资料的收集 工程水文学

第三章 水文测验与水文资料的收集 工程水文学
(m3/s ) (m2 ) 水位 H(m)
90
H~ t
5 5 5 6
Q
6 3 7 9 2 7 9 2

8
H
80 70 60 3 50
3 9
H ~
A
68
8
3 7
2 1
1
5
7
9 时间(月) 0
1
面积
100 200 300 流量
图3-8 连时序法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
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水位延长法 高水位是洪水流量过程的主要部分,对洪峰流量的确定 至关重要。对于高水位的延长不能超过当年实测水位变 幅的30%。其延长方法较多,主要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由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的延长
200 400 0 200 400 600
面积(m2 ) 流速(m/s)
图3-5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2、洪水涨落时的水位流量关系:
水 位 (m) 落水 涨水 落水 涨水
( m3/s ) 流量
面积 ( m2 )
流速(m/s)
图3-6 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曲线

3、河床冲淤变化时的水位流量关系:
Vmax Vmid
h0.2 H
h0.6 H
流速仪实测流速的方法
方法种类
流速仪
旋杯式 旋浆式
浮标法
第三章 河川水文测验 → (3) 流量观察
6/6
1、测量流速的仪器
(a)旋杯式流速仪
旋浆式流速仪
v=kn+c 式中: v——测点流速,m/s; k——仪器率定常数; c——仪器的摩阻系数,m/s, 一般较小; n——回转率,n=N/T;N为旋杯或旋浆的总转数, T为测速历时,s。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河川径流的形成 第三章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第四章 流域产流、汇流分析与计算 第五章 水文预报 第六章 水文模型简介 第七章 水文统计 第八章 设计年径流及年输沙量的分析与计算 第九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十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水文调查包括洪、枯水及暴雨调查。
根据洪水痕迹高程确定洪峰流量的常用方法有:水位流量关系法、
比降法(曼宁公式)和水面曲线法。
14
6、水文资料处理
(1)水位流量关系的确定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同一张图上绘制 Z~A、Z~V和Z~Q 关系曲线。
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临时曲线法和连时序法。
不同影响因素下水位流量关系:受洪水涨落影响、受河槽冲淤影响、 受变动回水影响及受综合因素影响。
22
3、产流面积的变化
蓄满产流情况:用流域蓄水容量面积分配曲线来表示。随着降雨量 的增加产流面积也增加;产流面积与降雨强度无关。
超渗产流情况:用流域下渗容量面积分布曲线来表示,该曲线与初 始流域蓄水容量有关。随着降雨历时的增长,产流面积时大时小;产流 面积与时段流域蓄水容量和降雨强度有关。
f F
A
大循环与小循环: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局部地区的 水文循环称为小循环。小循环又分为海洋小循环和内陆小循环。当内陆 距海洋很远时(如我国的西北地区) ,内陆小循环成了内陆地区的主要 水汽来源。
水文循环的作用:联系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塑造地貌形态, 影响气候变迁,决定水资源分布和生物种群的分布,促进全球能量再分 配,侵蚀和搬运泥沙等。
2
第一章 绪论
1、水文学、水资源、应用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内容提要 1、水文测站(hydrometric station)的内容和分类; 2、水文站网(hydrologic network)的定义和布设原则; 3、水文测站的设立(network layout); 4、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 学习要求 握水文测站和站网的定义、布设原则和内容以及水文信息收集的基本途 径。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第二节 水位观测 第三节 流量测验 第四节 泥沙观测与计算 第五节 水文调查与水文遥感 第六节 水文数据处理
5
研究对象: 水文信息(水位、流量、泥沙等要素)的采集与处理技术。 研究内容: 1、水文测站的设立和水文站网的布设; 2、水位、流量、泥沙的观测; 3、水文的调查方法; 4、水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研究目的: 要学会收集水文资料,中心内容包括掌握水位、流量、泥沙等水文要 素测验的一般方法、日平均水位的计算、流量计算等,同时对水位流量关 系有一定的了解,重点是流量的测算。
西江高要水文站
北江飞设立 水文测站的设立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1、测验河段的选择:在站网规划规定的范围内, 具体选择测验河段 时,主要考虑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工作安全和测验精度, 并有利于简化水文要素的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工作。具体地说,就是 测站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呈良好的稳定关系(单一关系)。 2、观测断面的布设: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 面(见图3-1),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比 降断面。
1、基本站(basic station):是水文主管部门为全国各地的水文情 况而设立的,是为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服务的。
2、专用站(special station):是为某种专门目的或用途由各部门自 行设立的。 这两类测站相辅相成,专用站在面上辅助基本站,而基本站在时间系 9 列上辅助了专用站 。
二、水文站网 因为单个测站观测到的水文要素其信息只代表了站址处的水文情况, 而流域上的水文情况则须在流域内的一些适当地点布站观测,这些测站在 地理上的分布网称为水文站网。广义的站网是指测站及其管理机构所组成 的信息采集与处理体系。 水文站网布站的原则:通过所设站网采集到的水文信息经过整理分析 后,达到可以内插流域内任何地点水文要素的特征值,这也就是水文站网 的作用。 水文站网规划的任务:就是研究测站在地区上分布的科学性、合理性、 最优化等问题。 广东全省共有水文站78处,水位站84 处,雨量站833 处,泥沙站21 处,水质监测站201 处,已建成布局比较合理、观测项目齐全的水文、水 质监测站网。
7
水文测验:对各种水文要素进行系统观测及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编的总 称。水文测验是水文工作的基础。根据水文测验资料,可以掌握各地水文 要素变化规律,为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防洪抗旱、水源保护、生态建 设提供情报。水文资料是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运用的基础资料。 水文测站:组织进行水文测验的基层单位,也是收集水文资料的基本 场所。水文测站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统一标准对指定地点(或断面)的水位、 流量、泥沙、降水、蒸发 、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项目进行观 测及资料整编。水文测站观测的水文资料,经过系统地分析计算和整编, 才能作为正式的水文资料刊布或存贮入数据库。 水文测站按其观测项目可分为水位站、流量站、雨量站等;按其性质 又可分为基本站和专用站两类。 基本站是综合国民经济各方面需要,由国家统一规划建立的,它执行 水文测验标准,进行较长时期的连续观测,资料编成《水文年鉴》刊布或 以其它形式长期存贮。
水文站网(Hydrologic network):在一定地区或流域内,按一定原则, 用一定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 站网布设(Network layout):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经统一规划,对 水文测站进行的查勘设站工作。 水文信息(Hydrologic information):广义指一切水文数据。狭义指 预先不知道的有关水文情况的报道。 水文资料(水文数据)(Hydrologic data):各种水文要素的测量、调 查、记录及其整理分析成果的总称。 水文资料整编(Hydrologic data processing):对原始水文资料按科 学方法和统一规格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审查、汇编、刊印和存贮的 全部技术工作。 水文资料插补(Hydrologic data interpolation):根据水文资料中断 前后的实测值或相邻测站的同期资料或用其它方法推算出中断部分数据 的工作。 水文年鉴(Hydrologic year-book):按照统一的要求和规格并按流域、 水系统一编排卷册,逐年刊印的水文资料。 站年(Station year):水文资料系列的统计单位,以单站观测一年的 资料为一站年。
13
2、巡测:水文观测人员以巡回流动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一地 区或流域内各观测点进行流量等水文要素的观测。如有些水文站一年内的 水位与流量呈单一线型关系,可用水力学公式推算流量,以及枯水期流量 变化不大、采用定期测流可以满足精度要求等情况,均可采用巡测方式。
3、间测:中小河流水文站有10年以上资料分析证明其历年水位流量 关系稳定,或其变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对其中一要素(如流量)停测一 时期再施测的测停相间的测验方式 。
(3)基本水尺断面上设立基本水尺,用来进行经常的水位观测。 (4)测流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向垂直。
(5)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三个断面一般中断面应与流速仪测 流断面重合,上、下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其距篱应为断面最大流速 的50~80倍。
(6)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 的糙率。 四、 水文测验的方式 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可分为:
1、驻测:在河流或流域内的固定点上对水文要素所进行的观测称驻 测。这是我国收集水文信息的最基本方式,但存在着用人多、站点不足、 效益低等缺点。
对于为了探索各种水文特征值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防汛需要而设立 的基本水文站。特别是对于干、支流大河控制站,要求水文观测人员常驻 水文观测站点,对流量等水文要素进行较长时期的连续观测。
第三章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本章重点名词解释 水文测验(Hydrometry):从站网布设到收集、整编水文资料的全部水 文过程。狭义指测量水文要素所进行的全部作业。 遥测(Telemetry):以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将现场的水文要素的自动 观测值传送至室内的技术和作业。 驻测(Stationary gauging):水文专业人员驻站进行水文测报的作业。 巡测(Tour gauging):水文专业人员以巡回流动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 地对一个地区或流域内各观测点的流量等水文要素所进行的观测作业。 间测(Intermittent gauging):水文测站资料经分析证明两水文要素 如水位流量间历年关系稳定,或其变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对其中一要 素如流量停测一段时期后再行施测的测停相间的测验方法。 检测(Test gauging):在间测期间,对两水文要素稳定关系所进行的 检验测验。 校测(Corrective gauging):按一定技术要求,对水文测站基本设施 的位置高程控制点及水位流量关系等所进行的校正测量作业。
某些水文站在取得多年实测资料以后,经分析证明某二个水文要素 (如水位与流量)间历年关系稳定,或其变化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对其 中某一水文要素(如流量)采取停测一个时期再行校测的测验方式 。 4、自动测报系统: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及传感器的发展, 在国内已建成不同形式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该系统通常由传感器、编码 器、传输系统和资料接收设备等部分组成。遥测站的传感器将感应的水文 变量(如水位、雨量等)转换成电讯号 ,经过编码、调制、发射,直接或 通过中继站、卫星将数据传送到资料接收中心。经解调、解码、鉴别,还 原水文变量,并对搜集到的数据及时地进行适当处理。 自动测报系统具有效率高、速度快、节省人力的特点。可以实时地获 取水文信息,有效地提高预报精度和增长预见期,对防洪、工程管理和水 14 利调度发挥巨大作用 。
3
加权平均法(Weighted mean method):以每个测量值及其权重系数 乘积之和与权重系数之和的比值,是计算平均值的一种方法。 水文过程线(Hydrograph):水文要素值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曲线。 径流总量(Total runoff):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水文测验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模数(Runoff modulus):时段径流总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值, 或时段内单位集水面积所产生的平均流量。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时段或次流域平均径流深与相应降水 量的比值。 洪峰(Flood peak):由起涨至落平的整个过程,或洪水过程线的峰顶。 洪峰流量(Peak discharge):一次洪水过程中的最大瞬时流量。 洪水总量(Flood volume):一次洪水过程中或在给定时段内通过河流 某一断面的洪水体积。 输沙量(Sediment load):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水文测验断面的全部 干沙质量。 输沙模数(Sediment modulus):时段总输沙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 值。 水位流量关系(Stage-discharge relation):河渠中某断面的实测流 4 量与其相应水位之间所建立的相应关系。
10
西江高要水文站:设于1931年7月, 集水面积351,535平方公里,是西江中、 下游的国家级重要控制站,担负着水位、 流量、泥沙、降水量、水质监测、水文预 报等业务项目。高要水文站扼守西江与北 江交汇处思贤滘上游44公里处,上接广西 梧州,下连广东大珠三角经济区,防洪上 象咽喉,处于一个重要的防洪战略位置, 其水文数据对下游地区非常重要。
专用站是为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管理运用等特定目的而设立的。其 观测项目、观测要求及观测年限,由设站部门依据设站目的自行规定。
8
单个水文测站观测的水文资料,只能代表水文测站所在位置或流域的 水文情况。为了能得到大范围内的基本水文资料,满足水利水电、环境保 护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还必需合理地在流域面积上规划布局水文 测站,构成能够反映水文规律的控控制观测体系,即水文站网。 一、水文测站 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断面)按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 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这些指定的地点称为水文测站。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 、水温、 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只观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 则按其主要观测项目而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雨量站、 蒸发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