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发病影响因素分析和控制策略探讨
麻疹调查报告模

病例接触史和旅行史
接触史
患者在发病前与哪些人有 过接触,接触时间和接触 方式等
旅行史
患者在发病前是否有过旅 行,旅行目的地、旅行时 间和交通方式等
预防接种情况
患者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 接种时间和接种剂等
Part
04
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
疫苗接种率和覆盖情况
接种率
根据调查数据,该地区麻疹疫苗接种 率为90%,较去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 点。
性和可靠性。
疫情处置效果
03
评估疫情处置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包括疫情控制时间、疫
情范围缩小程度等。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问题分析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如疫 苗接种覆盖率不足、病例监测与报告存 在漏报、疫情处置不及时等。
VS
改进建议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加强疫苗接种 宣传、完善病例监测与报告机制、提高疫 情处置能力等。同时,可结合实际情况提 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实施计划。
覆盖情况
疫苗接种覆盖了该地区大部分人群, 但仍有部分偏远地区和流动人口未能 接种。
疫苗接种时间和地点
接种时间
该地区麻疹疫苗接种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与全国接 种计划保持一致。
接种地点
疫苗接种地点主要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方便 居民就近接种。
疫苗接种效果和安全性评估
接种效果
根据血清学检测结果,该地区接种麻 疹疫苗的人群中,抗体阳性率达到了 95%,表明疫苗接种效果良好。
Part
02
麻疹疫情概述
疫情发生时间和地点
发生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发生地点
XX市XX区
病例数量和分布情况
病例数量
沈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 0 0 8年 2月第 2 2卷第 2期( 总第 2 6期) 6
沈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
常 虹 ① 唐 岩②
关 键 词 麻 疹 流行特征 接 种 发 病 率
[ 图分 类 号 ]R 1 . 中 5 1 [ 献 标 识 码 ]C 2 文 [ 章编 号 ] 10 — 6 X(0 8 0 — 0 3 0 文 0 15 8 20 )2 0 5 — 2
一
目前 社 区卫 生 服 务 中心 正 积 极 开 展 社 区 卫 生 全 科 团 队 建 设 ,在 “ 以条 为主 ” 向 “ 以块 为 主” 的 工 作模 式 转 换 过 程 中 . 必 然 会 遇 到 各 种 问题 。建 议 继 续 加 强 团 队 人 员 综 合 培 训 . 提 高 公共 卫 生人 员 的综 合 防 治素 质 和全 科 医生 、社 区护 士 、防保
抓 手 ,将 “ 以人 为本 ” “ 防为 主 ” 的理 念 在 传 染 病综 合 防 、 预 治 工 作 中充 分体 现 出来
3 . 继续 加 强 爱 国 卫 生 工作 4
信 息 的透 明度 。建 议 政 府 对 流 动 人 E弱 势 群 体 给 予 更 多 的 健 l
康 促 进 支 持 ,加强 财 力及 物 力 的投 入 同时 建议 人 大 、政 协 定 期 视 察 ,监 督管 理 .针 对 流动 人 E的传 染病 控 制 等 工作 .按 照 l
为进 一 步 了解 沈 阳 市 沈 河 区 麻 疹 流 行 病 学 特 征 .探 讨 流 行 因素 ,研 究 麻疹 防治 策 略 ,我 们 对 15 - 2 0 9 8 0 6年 麻 疹 疫 情
资料 进 行 了 分 析 。
1 资 料 与 方 法
304例急性荨麻疹住院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304例急性荨麻疹住院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304例急性荨麻疹住院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引言急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症状包括瘙痒、红肿、丘疹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304例急性荨麻疹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探讨该疾病的病因以及预防控制策略。
方法选取连续入院的304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表现、病程特征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对可能与发病相关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季节、饮食习惯等。
结果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占51.3%,女性患者占48.7%。
平均年龄为35.2岁,最小患者为6个月,最大患者为78岁。
结构统计显示,急性荨麻疹病例在春季占比最高,达到34.2%,其次是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占30.9%、20.4%、14.5%。
家族史方面,有15%的病例存在家族遗传病史。
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急性荨麻疹发病中,性别和年龄存在一定的关联。
女性患者的年龄峰值出现在20-30岁,而男性患者的峰值则出现在30-40岁。
此外,食物过敏与急性荨麻疹的发病也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鱼类、贝类和花生等食物是患者最常接触的致敏原。
分析与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荨麻疹在春季的发病率最高,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季节相关,可能与花粉过敏等因素有关。
这提示在高发季节,人们应加强对过敏性食物和花粉等致敏原的预防。
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女性患者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更容易发病,而男性患者则在成年晚期更容易发病。
这可能与性激素水平、免疫系统、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需要深入探讨。
食物过敏是急性荨麻疹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研究发现,鱼类、贝类和花生等食物是最常见的致敏原。
因此,在预防急性荨麻疹的发病中,人们应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304例急性荨麻疹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揭示了该疾病的一些特点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控制与消除麻疹的策略和主要障碍

成 的机会 。④瘢 痕小 , 由于腹腔镜手术切 口很小 , 术后 无 需缝 合皮肤 , 用创 可贴 仅 粘贴切 口, 口愈合后 不 留瘢痕 , 于瘢 伤 对 痕体质 者甚 为适 用。⑤A既是 治疗 方法 ,
也是较好 的诊 断措施 。A视野 清晰 , 可全 面探查腹腔 , 发现 阑尾 以外 的病灶 , 可 并 能取活检 , 少误诊 、 诊 的发 生。进行 减 漏 阑尾 以外 的手术 而不用扩大切 口。
痛轻 , 恢复快 , 胃肠功能干扰少 , 术后使用
抗 生 素 少 , 院 时 间 短 。 A术 后 患 者 基 本 住
时行开腹手 术 : 阑尾根 部坏 死穿 孔 , ① 阑
尾残端无法进行 可靠 处理 ; 阑尾 与邻 近 ② 肠 管或 其 他脏 器 粘 连严 重 , 剖 关 系 不 解 清; ③阑尾为腹 膜外 位或 盲肠 壁 内异位 ,
均3 6岁 。1 1例 中慢 性 阑尾 炎 9例 , 0 急
尾切 除术 ( 比传统 切 除手 术 ( 没有 A) B)
明显 优势。通过对本组资料进行研究 , 发
但 目前 A仍 有其 局 限性 和 缺点 , 不
能完 全代替开腹 手术 。下列 情况必 须及
性 单纯性 阑尾 炎 2 9例 , 急性 化 脓性 阑尾
汪 滢
点地区 、 病毒 是否 仍在循 环 、 险 因素和 危
作为将来病毒 确证 的证 据 。在监 测 工作 中, 首先应发现所有病例 , 加强疫情报 告 , 开展主动监测 , 次应 判断 流行 的地 区 , 其 判断流行地 区 比判 断流 行地 区 的所 有病 例更为重要。
丽
看, 由于全球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不太稳定 ,
炎5 0例 , 急性 坏疽性阑尾炎 1 。 3例 两组患者均 为临床 确诊 的急性 和慢 性阑尾炎 , 为可做 右下腹麦 氏切 口和适 均 合 腹腔镜手术 的患 者 , 随机 分组 , 组差 两
临沂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多, 6 . %(5928 )其次 为农 民和 民工 , 1 . %(6 /3 3 。结论 保 持 高质 量 的麻疹 疫 占 7 1 19 /3 3 , 占 12 2 72免疫 工作 ; 强儿 童入 学、 托查验 接种证 及补 种工作 ; 高监测 水平和 适 加 入 提 质量是 防控 麻 疹发病 的有效措 施 。 关键 词 : 麻疹 ; 流行 病 学特 征 ; 制措施 控 di1 .99ji n 17 —9 72 1 .40 1 o:0 36 / s .6404 .00 0 .3 .s
Ct f m 20 09 T e ni nei 2 0 a 1 .515 w i a t i e ep t 0y r i o 04t 2 0 . h c ec n 0 8w s 2 6/0 , h hw s h h hs i t a e s yr o i d c e g tn h s 2 a .
中图分类号 : 1 . R5 1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40 4 (0 0 0 —3 20 1 7 —9 7 2 1 )40 1 —3
EPI DEM I OL0I I G CAL HARACTERI TI F M E LE C S CS 0l AS S AND CoNT ROL EAS M URES I LI N NYICI ROM 0 4 TO 0 9 TY F 2 0 2 0
t n o al y 2 1 M eh d l h aao h pd mi e o t n u v y fme s si n i i rm i f o me se b 0 2. to sAlt ed t f ee ie crp rsa ds r e so a l Liy t f s t e n C y o 2 0 o2 0 r n lzd b ecit ee ie oo y Reu t 2 8 a e fme l r e re n Liy 0 4t 0 9 we ea ay e yd sr i pd milg . s l 3 3 c sso a e weer p td i n i p v s s s o
江阴市2003年-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对策探讨

2 O 2 2) 1 2 1 7 O 7, 3( : 1 — 1 .
控制 机构 的投 入 。 从 财政 投 入 构 成分 析 发 现 , 苏 疾控 机构 公 用 江 经费 和经 常性 业务 经 费 、 头经 费 显得 不足 , 际上 人 实 这 是 疾控 机构 最 主要 的经 费 支 出项 目, 保 证 机 构 是
经 费 , 统计结 果 表 明江 苏与 浙粤 相 比 , 市县 机构 但 对 的投 入显 得 不足 。因此 , 要加 强对 县 级 疾 病 预 防 需
个 长效 稳定 的投 入 机制 和 渠道 。 ( 调研 组 主要 成 员 : 晓 抒 , 志 荣 , 红辉 , 胡 郭 吴 周
慧, 晓辉, 邱 郭璐 。 )
以政 府财 政 为主 , 以维持 、 强 和发展 。其投入 的 比 加
例 和速 度 应与 地 区 经 济 发展 水 平 相一 致 , 而 形成 从
一
近 年来 , 江浙 粤 三省 在各 级政 府 支持下 , 病 预 疾 防控制 机构 经费 得 到 了充 实 , 展 各 项业 务 工 作 有 开 了更 好 的资金 保 障 。需 要 注 意 的是 , 县级 疾 控机 构 是落 实各 项工 作 的基 础 环 节 , 应 优先 保 证 充 足 的 理
作者简介 : 陆向东( 9 6 )男 . 16 一 , 江苏江阴人 , 副主任医师 。
江苏 预 防 医学 2 O O 9年 3月 第 2 0卷 第 1 期
J n s P e d M ac .O 9 v 1 O No 1 i guJ rvMe , rh 2 O . o.2 , . a
十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

十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
黎桂容;李伟强;张志军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10(007)026
【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新兴县麻疹流行情况,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对该县1999~2009年麻疹疫情及麻疹病例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兴县1999~2009年麻疹共11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6/10万,4~6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69.49%.发病人群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占90.67%,3~13岁儿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83.73%.结论新兴县的麻疹流行处于低发病水平,但距离消除麻疹的目标仍待观察,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建议落实儿童入学的查证制度与查漏补种,重点是流动儿童,实施8月龄~14岁的人群麻疹强化免疫的策略,必要时对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成年人补种疫苗,提高免疫覆盖率.
【总页数】2页(P149-150)
【作者】黎桂容;李伟强;张志军
【作者单位】527400,广东省新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7400,广东省新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7400,广东省新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嘉定区大规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张倩;费洁;钟培松;潘黎;张伟
2.十堰市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杨全英;沈红
3.南昌市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 [J], 刘玲燕;姜小仙;廖征
4.深圳市盐田区1995-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控制对策 [J], 吴红宇;黎大林
5.呼和浩特市2011-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 [J], 刘小平;李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麻疹,这个曾经让无数家庭忧虑的疾病,如今依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么,如何制定一个既科学又有效的防控实施方案呢?让我来试试。
一、方案背景近年来,我国麻疹疫情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局部地区疫情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麻疹防控水平,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人群1.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学生;2.麻疹易感人群,如免疫力低下者、慢性病患者等;3.医务人员、幼儿园和学校工作人员等。
三、防控措施1.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确保麻疹疫苗的供应和接种质量,提高疫苗接种率。
(1)完善疫苗接种策略。
对目标人群进行分类,制定个性化的接种计划。
(2)加强疫苗接种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电视、报纸等,普及疫苗接种知识,提高群众接种意愿。
(3)优化疫苗接种服务。
简化接种流程,提高接种效率,减少群众等待时间。
2.强化疫情监测建立健全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1)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疫情监测。
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断能力,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
(2)完善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确保疫情信息准确、及时地上报至卫生健康部门。
3.落实防控措施(1)隔离治疗患者。
对麻疹患者实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
(2)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减少病毒滋生环境。
4.提高公众防护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麻疹防护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
(1)开展健康教育。
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如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宣传麻疹防护知识。
四、组织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麻疹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2.明确责任分工。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医疗机构等要明确职责,协同作战。
3.落实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麻疹防控工作的投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发病影响因素分析和控制策略探讨
目的对我县麻疹发病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地区2013~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我地区2013~2014年麻疹患者由5例下降到2例。
其中,8个月~14岁患者2例,2013年与2014年各1例;≥15岁患者5例,2013年4例,2014年1例;5例患者免疫史不详,1例麻疹疫苗免疫≥2次,1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
结论结合麻疹发病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控制策略,强化免疫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实现麻疹消除与控制。
标签:麻疹;发病;影响因素;控制策略
麻疹作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世界卫生组织免疫控制的重要传染疾病之一[1]。
下文结合本地区2013~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对其发病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为麻疹防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我县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麻疹监测系统对麻疹疾病发生情况的监测统计数据[2],进行麻疹疾病发病情况与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以进行麻疹发病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1.2病例划分标准依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中制定的有关病例分类标准进行类型划分与统计分析[3]。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同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麻疹疾病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在对我县2013~2014年麻疹疾病发生情况统计显示,2013年我县麻疹病例5例,2014年麻疹病例2例,2013~2014年我县麻疹发病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全国免疫防控后麻疹得有有效控制形势相一致。
2.2 7例麻疹患者中,年龄11个月~43岁。
其中,2例患者属于8个月~14岁年龄群体,2013年与2014年各1例;5例患者为≥15岁年龄群体,2013年4例,2014年1例。
此外,5例患者免疫史不详,2013年发生4例,2014年发生1例;1例麻疹疫苗免疫≥2次,为2013年监测的发病患者;1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为2014年监测发病患者。
我县2013~2014年麻疹发病因素统计结果,见表1。
在对我县2013~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显示,最早病例出疹前7 d曾到
医院就诊,且第2例患者与第1例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医源性感染也是麻疹疾病得以传播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 讨论
3.1麻疹发病影响因素
3.1.1免疫接种对麻疹发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免疫接种率低以及免疫接种失败、不及时、复种率低等方面。
其中,免疫接种率低,会直接导致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存在空白,从而极易发生或传染麻疹疾病。
自我国开展麻疹免疫接种控制计划一来,多数地区的麻疹免疫接种比率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常规免疫接种比率较低,麻疹免疫工作相对薄弱情况,这都为麻疹疾病的传播感染创造了一定的机会,成为导致麻疹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免疫接种失败以及接种不及时、复种率低也是导致麻疹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麻疹免疫接种疫苗中,免疫成功率在90%~95%[4]。
3.1.2年龄在麻疹疾病发生与传播中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初次接种麻疹免疫年龄内人群,具有较高的麻疹发病与传播危险。
我国规定儿童免疫接种计划中,初次接种麻疹疫苗为8月龄,而有研究显示,4~8个月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在70%~90%[5],这也是说4~8个月龄婴儿具有较高的麻疹感染率,与国家免疫接种计划规定相对照,这一时期婴儿在麻疹预防保护上缺乏有效的保护对策,因而导致这一年龄人群成为麻疹易感染人群。
3.1.3外源性因素在麻疹发病中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人口流动带来的麻疹传播与感染风险,此外,医源性感染控制也是影响麻疹发生的危险因素。
人口的频繁流动会导致麻疹免疫接种空白发生,从而增加麻疹感染与发生机率。
而存在免疫空白的人群,一旦发生麻疹,极容易引起其他人群感染情况,医院作为各种疾病患者医疗卫生服务聚集地,各种疾病患者汇集,也会导致免疫空白人群麻疹感染机率增加,成为麻疹发病的外源性因素。
上文中,我地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显示,麻疹患者中就存在医源性感染因素。
3.2麻疹发病控制策略结合上述对麻疹发病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做好麻疹控制与预防消除,应注意从以下方面做起。
3.2.1应做好麻疹疫苗接种管理含麻疹成份疫苗两针次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根本,针对当前疫苗接种中存在的问题,巩固和加强常规免疫工作,并将查漏补种工作融入其中,构筑薄弱地区及边远地区免疫屏障,提高流动儿童常规免疫服务可及性,最大限度减少免疫策略覆盖人群中的免疫空白。
3.2.2在疫苗接种管理中,应提高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凡满8月龄和1.5岁的儿童,优先保证接种含麻疹成份疫苗,以减少麻疹疫苗接种窗口期人群感染风险,减少和控制麻疹的发病率。
再次,应高度重视医源性感染,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医源性感染控制工作的检查与督导,切实做好预检分诊和消毒隔离工作,减少医源性感染引起的麻疹疾病。
3.2.3还应关注无免疫史大年龄组人群麻疹防控工作,做好大年龄人群麻疹免疫管理,避免麻疹传播与感染发生。
总之,结合麻疹发病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控制策略,强化免疫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实现麻疹消除与控制。
参考文献:
[1]蔡亚军,江霞.汕头市2011-2013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12):1934-1936.
[2]马敬仓,刘雅娟.2009-2013年菏泽市曹县麻疹病毒感染特征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4,28(4):274-276.
[3]詹亚惠,夏瑜,栾琳,等.苏州市2004年至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及其野毒株基因特征[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3):150-154.
[4]张朱佳子,卢莉,马蕊,等.北京市2014年外来就诊麻疹病例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6):617-619.
[5]曲江文,高志刚,万丽霞,等.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策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