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输服务及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交通运输需求与服务

第二章交通运输需求与服务第二章交通运输需求与服务2.1 交通运输产品及市场特征一、交通运输产品的概念及特点1、交通运输产品的概念交通运输虽然不改变性质和形态,但它通过空间增加货物的使用价值或者满足旅客需要。
运输产品的整体概念包括三个层次:⑴核心产品:就是安全、准确、及时、迅速、文明的实现产品从始发地到目的地的位移。
⑵形式产品:将位移产品转化为可感知的形式产品,以便顾客判断和评估所提供的服务好坏。
如:车站的安全问题、发车与到达时间是否准时等。
⑶附加产品:指顾客在购买位移产品时所得到的附加服务和利益。
如:客票的预约预售等、查询、旅客投诉、送货上门等。
2、交通运输产品的特点:⑴运输生产在流通过程中进行。
⑵运输生产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
⑶运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费。
⑷运输生产需要一个综合的运输网。
⑸各种运输方式生产同一种产品。
二、交通运输市场的含义及其特点1、运输市场的含义:目前对运输市场概念的解释归结下来主要有三种:⑴运输市场是运输劳务交换的场所或领域:运输市场是指实现旅客和货物空间位移的场所和领域。
⑵运输市场是运输劳务交换关系的总和:⑶运输市场是指运输劳务实现的和潜在的需求者的集合。
以上三种关于运输市场概念的解释,并没有完全对立之处,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只是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
2、运输市场的特点:⑴运输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的同步性:其它商品的这些过程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⑵运输市场的非固定性:⑶运输需求的多样性与运输供给的分散性:主要表现在:·时间性要求:·方便性要求:·经济性要求:·舒适性要求:·安全性要求:⑷运输供求的非均衡性:3、运输市场的构成要素:⑴运输市场主体:指运输市场行为的发出者或单位、或指监护运输劳务进入市场并发生市场交换关系的当事人。
包括:·运输供给主体:汽车运输企业、船舶运输企业、航空公司等。
·运输需求主体:旅客、货主。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 运输供给与运输供给量的变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运输供给——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运输生产 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它表示的 是供给量与运价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一个特定 的运输供给对应于一条供给曲线。
• 运输供给量——在一确定的价格水平上,运输生 产者提供的运输服务数量,它对应于供给曲线上 的一点。
一条拥有3级以上航道的通航河流,在无特殊需要时,一 定不要沿河修建一条铁路,why?此时交叉弹性怎样的?
第三节 运输供给及其特点
一、运输供给的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运输
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运输供给包含4方面的内容:
运输供给量、运输方式、运输布局、运输经济管理体制
通常用横轴表示需求量Q,用纵轴表示运价P, DD表示运输需求曲线。
此时运输需求曲线可简化为Qd=f(P)。
P
D
D
O
Q
运输需求曲线
运输需求与运输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运输需求——不表示确定的某个数量,而表示需 求量与运价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
运输需求量——在一定的运价水平上,消费者愿 意购买的运输服务的确定数量,它 对应于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计算P=10时的运输需求弹性εp
(二)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
EI
Q I
Q I
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一般为正值。因客运需求量Q和居 民收入水平I一般按同方向变动,即居民收入增加时, 消费性旅行增加。
在进行交通规划决策时,收入弹性将是一个重要的考虑 因素。
(三)运输需求的交叉弹性
EPYX
QY PX
第二章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是构成运输市场的两个基本方面
交通运输经济 第二章 运输需求

第三节 运输需求分析
③ 分类
I. 个人需求曲线
II. 企业需求曲线
III. 行业需求曲线
第三节 运输需求分析
3. 运输需求弹性分析
① 运输需求弹性
课后作业
1. 什么是运输需求曲线?(P42)
2. 简述运输需求分析的特点。(P49)
① 定义
运输需求曲线是假定在运输服务价格以外其
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
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第三节 运输需求分析
② 规律
I.
运输需求曲线的规
律是自左向右向下
倾斜的曲线
II. 一般情况下,如果
运输服务的价格下
降,则需求者对运
输的需求量将会增
加,反之则减少
THINKING
QA:运输需求的变动和运输需求量的变动有
度的要求都各不相同
第二节 运输需求的特征与一般规律
④ 不平衡性
I.
运输需求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空间和时间上
II. 运输需求的空间特定性构成了流向和流程两个要
素
III. 运输需求的时间特定性引出运输需求的流时和流
速两个要素
THINKING
QA:如何理解运输需求的空间特定性?
QB:如何解读运输需求的时间特定性?
• 运输组织方式和工作的不断改进
• 货物运输增长速度的一般趋势
• 客运发展的一般规律
运输需求可以利用经济
发展指标来预测
课后作业
1. 简述运输需求的分布规律与生成规律间的
关系。(P37)
第三节 运输需求分析
1. 运输需求函数
① 运输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一
定的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购买运输服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

第章 运输需求分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各种影响因素的发展,促使供需条件的变化,这种均衡就要被打破,再向新的均衡发展。
二交通运输的需求来源于社会经济活动。
散布在空间不同点上的社会经济活,资源、劳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再生产中产生了交通运输需求。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是运输市场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方面。
运输需求是运输供给的原因,而运输供给则是运输需求的基础,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运输市场存在着市场运行机制来自行调节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使需求和供给形成某种规律性的运动,出现某种相对的均衡状态——市场均衡。
当某种均衡形成之后,随着时间的变化、一、运输需求的概念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实现位移的需要和支付能力,两者缺一都不能构成(1)通常用客货运量和客货周转量来表示,用来说明客货运输(2)客空间位移的地理走向即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表明客货流距离。
; (7)是按不同货物种类、不同旅客出行目的或不同运输距离等对运输需求的分类。
运输需求是指点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旅客和货物空间位移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运输需求必现实的运输需求。
运输需求包括以下七个要素:流量,也称运输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运输劳务的数量。
需求的数量与规模。
流向,是指点货物或旅的产生地和消费地。
(3) 流程,也称运输距离,是指货物或旅客空间位移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4) 流时,也称运送时间,是指运输需求对空间位移起止时间的要求。
(5) 流速,也称送达速度,是指运输消费者对货物实现位移全过程中运输速度的要求(6) 运输价格,是指运输单位重量戒体积的货物和运送第位旅客所需的运输费用。
运输需求结构,包括需求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和客货运输的运输的结构,二、运输需求的产生运输需求按运输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旅客运输需求和货物运输需求。
旅客运输需求一般可分为公务、商务、探亲和旅游等四种类型。
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和的的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领域,与人类生产、动在运输领求来源于消费领域,可称为消费性旅行需求,其运输费用来源于个人收入。
运输服务及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

2 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续)
运输需要按运输时间分布的波动性,主要表现为: a、一年内季节性波动;
b、日间波动(如节假日期间) c、日内沿不同时分布的波动 运输需求按运输空间分布的波动性,主要表现为: a、运输区域分布的不均匀性; b、运输方向分布的不均匀性。
2 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续) Nhomakorabea• 运输供给的波动性 是指运输企业所提供的运输能力必须根 据运输需要的波动性而适时加以调整, 因此出现运输供给的不均匀性。
第二章 运输服务及运输供求的基 本特征
• 运输服务的基本特征 • 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
1 运输服务的基本特征
• 概念:
运输生产:是指向运输需求者(用户) 提供运输服务的过程,而运输生产的成 果则称为运输产品。
1 运输服务的基本特征(续)
• 运输服务的基本特征: (1)运输服务的公共性; (2)运输产品的特殊性
2 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续)
• 3.运输供求的价格弹性
(1)概念:包括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和 运输供给的价格弹性。
运输需要的价格弹性,简称需要弹性,
指运输需要量变化率
与Q运Q 价
p P
之比,用以表示运输需要随运价变
化而变化程度的大小。
2 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续)
Q
• (2) En Q P
a、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 b、运输产品是即时产品 c、运输以复合指标为计算单位 (3)运输服务的准公费服务性
2 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
• 概念 运输供求的特征,是指运输供给者与需 求者所具有的特征,主要包括:运输需 求的异质性、运输供求的波动性、运输 供求的价格弹性等等。
2 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续)
• 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 1.运输需要的异质性.
第二章运输服务及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运输服务及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第二章运输服务及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2-1 运输服务的基本特征运输就是利用运输工具为实现人和物的移动提供服务。
运输生产是指向运输需求者(用户)提供运输服务的过程,而运输生产的成果则称为运输产品。
运输服务的基本特征:一、运输服务的公共性运输服务的公共性是指运输服务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与广大群众均有利害关系的特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1)它为保证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出行”需要提供服务,因而利用者非常广泛。
(2)它为保证社会物质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物”的运输需要提供运输服务,因而利用者也十分广泛。
二、运输产品的特殊性1、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在广义的生产概念中,就生产结果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生产形式:(1)劳动对象发生质的或形态的变化,如工业产品及建筑业产品等。
(2)劳动对象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如运输生产。
(3)劳动对象发生时间位置的变化,如物品的储存。
第一种生产形式的产品是有形产品,也称有形产品生产。
第二种和第三种生产形式的产品是无形产品,也称服务性生产。
2、运输产品是即时产品即时产品是指它只能在其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即时存在的产品。
运输生产必须在用户需要时即时进行生产,又必须在生产的同时有用户即时消费,因此,运输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重合。
运输产品只能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即时存在,不能脱离生产过程而独立存在。
这就是运输服务的即时性。
3、运输产品以复合指标为主要计算单位运输产品的产生,同时体现了两种数量:运输对象的数量和其移动距离的数量。
所以,一般运输产品是以两者的乘积来计量,即以复合指标“人.Km”或”t.km”来表示,这也是运输产品在计价形式上的特点,不同于工农业产品。
优点:便于对运输工具所完成的运输产品的产量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用以计算企业的或单个车辆的产量,并可作为计算运费的依据,因而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缺点:不能准确地表示运输对象的全部移动内容。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第一节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一、运输需求概述运输需求是运输规划、组织的基础.1.运输需求——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运输需求与运输需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运输需求两个必须条件——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具备支付能力。
对于每个具体的运输需求来说,一般包含以下六项要素:3.运输需求要素(1)流量——运输需求量(2)流向—-客货流的空间走向、产生地和消费地(3)流程-—运输距离(4)流时——运送时间(5)流速——送达速度(6)运输需求结构——是按不同货物种类,不同旅客出行目的或不同运输距离。
二、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1.广泛性2.多样性3。
派生性社会经济活动是本源需求,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4。
规律性5.不平衡性:时间、空间和方向运输需求的不平衡体现在时间、空间和方向上。
6.部分可替代性如,对发电用煤的运输可用长距离高压输电来替代;对参加会议的旅客运输可用现代通讯手段如电视会议来替代。
三、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一)运输需求的产生1.旅客运输需求(1)旅客运输需求:公务、商务、探亲、旅游(2)公务、商务-—生产性旅行需求(3)探亲、旅游——消费性旅行需求2.货物运输需求(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二)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居民消费水平(3)人口数量(4)运输服务价格(5)运输服务质量(6)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就业制度,人员流动较小;市场经济体制-—就业方面有较大自由,人口流动相对频繁.(7)相关运输线路的开通.刺激客运需求总量增加,并对客运需求起到分流作用。
2.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2)政治、体制、政策因素(3)技术因素(4)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5)市场价格因素(6)人口增长与分布四、运输需求函数(一)运输需求函数的表达式(1)运输需求量—-在一定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购买且能够购买的运输服务的数量.(2)运输需求函数:表征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间的数量关系。
交通运输工程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1。
1。
1交通运输的要素构成(了解):1.载运工具 2。
站场 3。
线路4。
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 6.信息管理系统1。
1。
2 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重点)1.铁路运输:适于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也适宜承担中长途旅客运输。
2。
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的效果比较突出。
3.水路运输:适合担负时间要求不太强的大宗、廉价货物的中长距离的运输4.航空运输:适宜担负各大城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快速客运以及期刊邮件等对时效性要求高和昂贵精密急需货物的运输.5。
管道运输:非常适宜流体能源(天然气、原油等)的运输。
注:结合后面几章还介绍了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09年10年均考过】1。
1。
3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p4表格)(了解)1.2.3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10年考过】1。
专门化{运输工具专门化、运输方式专门化}2。
大型化 3.高速化4。
环保化 5.智能化1.3。
1性质和特点1。
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1)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基础性(2)对空间、低于、时间具有较强依附性,即不可挪动性(3)对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贡献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4)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可替代性2。
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p11了解)(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只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产品。
(3)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中被消耗掉。
(4)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5)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1.3.2 (阅读理解记忆)1.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P12)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结构之一。
运输业和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有着紧密联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P13)(1)交通运输是实现流通的物质手段(2)交通运输时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和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纽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输服务及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
§2-1 运输服务的基本特征
运输就是利用运输工具为实现人和物的移动提供服务。
运输生产是指向运输需求者(用户)提供运输服务的过程,而运输生产的成果则称为运输产品。
运输服务的基本特征:
一、运输服务的公共性
运输服务的公共性是指运输服务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与广大群众均有利害关系的特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它为保证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出行”需要提供服务,因而利用者非常广泛。
(2)它为保证社会物质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物”的运输需要提供运输服务,因而利用者也十分广泛。
二、运输产品的特殊性
1、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
在广义的生产概念中,就生产结果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生产形式:
(1)劳动对象发生质的或形态的变化,如工业产品及建筑业产品等。
(2)劳动对象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如运输生产。
(3)劳动对象发生时间位置的变化,如物品的储存。
第一种生产形式的产品是有形产品,也称有形产品生产。
第二种和第三种生产形式的产品是无形产品,也称服务性生产。
2、运输产品是即时产品
即时产品是指它只能在其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即时存在的产品。
运输生产必须在用户需要时即时进行生产,又必须在生产的同时有用户即时消费,因此,运输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重合。
运输产品只能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即时存在,不能脱离生产过程而独立存在。
这就是运输服务的即时性。
3、运输产品以复合指标为主要计算单位
运输产品的产生,同时体现了两种数量:运输对象的数量和其移动距离的数量。
所以,一般运输产品是以两者的乘积来计量,即以复合指标“人.Km”或”t.km”来表示,这也是运输产品在计价形式上的特点,不同于工农业产品。
优点:便于对运输工具所完成的运输产品的产量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用以计算企业的或单个车辆的产量,并可作为计算运费的依据,因而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缺点:不能准确地表示运输对象的全部移动内容。
因此,运输企业又常以运输对象的数量,即乘客人数或货物吨位数来辅助计量运输产品。
三、运输服务的准公费服务性
准公费服务是介于纯私费服务和纯公费服务之间的服务。
纯私费服务,系指由社会成员通过市场用私人费用按等价交换原则购买所需服务,而由服务供给者提供的服务。
纯公费服务,系指由社会公共事业部门支付费用,免费向各社会成员提供的服务,如社会治安保障、广播电视、免费教育等。
提问:为什么说运输服务是介于纯私费和纯公费之间?
§2-2 运输供求的基本特征
运输供求的特征,是指运输供给者与需求者所具有的特征,主要包括:运输需要的异质性、运输供求的波动性、运输供求的价格弹性等。
一、运输需要的异质性
运输需要的异质性,是指不同类型的运输需求者均对运输服务具有多种要求的特性。
无论是旅客或货物的运输需求者,都不仅仅只要求由出发至目的地的单纯的空间场所的移动,还对所提供的运输服务质量提出各种要求,如安全,迅速,准确,方便,经济,舒适等。
而且不同类型的运输要求者对各项质量要求也各有侧重,从而表现出各种运输对象对运输服务质量的不同要求。
以上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运输需求者,都对运输质量有其基于本身需要的不同要求,并有一定程度的针对性,从而表现出运输需要的异质性特征。
二、运输供求的波动性
运输供求的波动性,包括运输供给的波动性和运输需要(或称运输需求)的波动性。
运输需要的波动性,是指按运输时间及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以旅客运输表现的比较明显。
也就是客流分布的波动性。
运输需要按运输时间分布的波动性,主要表现为:
(1)一年之内季节性波动,如收获季节的农副产品运输、学校放寒假学生的运送、春秋旅游旺季游客的运输等,均表现出一年之内的季节性波动。
(2)日间波动,如节假日期间,周五晚,周一早,城间和城市客运所表现的客流波动,月初与月末的货物运输表现出的日间波动等。
(3)日内沿不同小时分布的波动,如一日之内早晚上下班时出现的客运高峰及平时的低峰运输,以及夜间客、货运输表现日内沿不同小时分布的波动等。
运输需要按运输空间分布的波动性,主要表现为。
(1).运输区域分布的不均匀性,如市区内客流多于郊区,市区内繁华街道线路的客流多于一般线路,城市运输需要多于农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平原地区的运输需要多于山区和边远地区等。
2.运输方向分布的不均匀性,如每日早晨乘客多向工作地点流动,而傍晚则向家庭所在方向流动。
货物运输中的农副产品主要运输方向为大中城市,而工业产品则主要流向农村及小城镇等。
充分研究运输需要沿运输时间,方向及区域分布的波动性,其目的是为了适时提供相应的运输服务,以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所谓运输供给的波动性,是指运输企业所提供的运输能力必须根据运输需要的波动性而适时加以调整,因此出现运输供给的不均匀性。
在一般情况下,运输需要量是正常的较有规律的波动,可以通过运输工具的数量及运行次数的增减来进行平衡,但是,要做到运输需要与运输供给完全一致,在技术上则是很困难的。
有时为了满足波动性的运输需要,常常在短时间内提供最大
的运输能力,由于是按运输高峰需要而组织的运输能力,在非高峰运输的情况下,就会有相当一部分运力而不能被利用而剩余,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剩余运力。
为了尽量减少这种运力的浪费,运输企业可以采取各项措施。
1.利用运输平峰期间对车辆进行维修。
2.实行分散运输,如在城市中错开一些单位的上下班时间,组
织时差通勤与通学运输,尽量减少高峰时期的压力。
3.开辟平峰期间的运输市场,如利用剩余车辆组织临时客,货
运输,开辟平峰期间的客运路线。
4.实行不同运输时间的差别运价,如将高峰期间扩大运输能力
的费用由高峰时的用户负担,而对平峰及低峰期间的用户,特别是夜间的用户,在价格上给予某种优惠,以增加平峰和低峰期间的运量,尽量减少剩余运力所造成的浪费。
三.运输供求的价格弹性
运输供求的价格弹性,包括运输需要的价格弹性和运输供给
的价格弹性。
运输需要的价格弹性,简称需要弹性,指运输需要量变化率(△Q′∕Q′)与运价变化率(△P′/P′)之比,用以表示运输需要随运价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大小。
在通常情况下,价格与消费的关系是:对价格提高的商品消费减小,而对价格降低的商品消费增多。
影响运输需要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有无可代替运输需要的其他方式;运输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或家庭生活费用中所占比例大小;以及运输需要的必要性大小等。
运输供给的价格弹性,简称供给弹性,以运输供给的变化率与运价的变化率之比(Es)来表示。
影响运输供给弹性大小的主要因素有:运输设施的投资额、剩余运力、运输市场情况及运输服务的即时性等。
原始投资越小,运输供给弹性就越好。
运输服务即时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即时产品不能储存,不能调拨,因而与有形产品生产相比,运输供给弹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