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酵母细胞GUT2基因的研究进展_秦萌

合集下载

酿酒酵母细胞中内质网应激与未折叠蛋白反应的研究进展

酿酒酵母细胞中内质网应激与未折叠蛋白反应的研究进展

酿酒酵母细胞中内质网应激与未折叠蛋白反应的研究进展赵运英;王頔;袁凡;蒋伶活【摘要】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 signaling pathway activated by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s highly conserved in both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mammalian ceils.Reticulum Endoplasmic (ER) is an organelle for protein synthesis,folding and modific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main places for storage Ca2+.The homeostasis of Ca2+ and UPR are interrelated and interact on each other.The two MAPK pathways,HOG pathway and CWI pathway are all necessary for cell suwival under ER stress treated conditions.And ion of heavy metal cadmium is also able to activate the UPR pathway and it enters into the cells through activating the calcium channel Cchl/Midl to affect the function of calcium ion.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MAPK kinase pathways,cadmium or calcium ion homeostasis and UPR signaling activated by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nS.cerevisiae cells are all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内质网应激激活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途径在酿酒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中是非常保守的.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蛋白质合成、折叠和修饰的细胞器,也是贮存钙的主要场所之一.酵母细胞内质网钙平衡与UPR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MAPK途径-HOG途径和CWI途径都是细胞应答内质网应激压力时生存所必需的;重金属镉离子能够激活UPR途径,它通过激活钙离子通道Cch1/Mid1进入细胞影响钙离子的功能.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酿酒酵母细胞中的两个MAPK途径、镉离子和钙离子稳态与内质网应激激活的UPR途径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9页(P98-106)【关键词】未折叠蛋白反应;内质网应激;MAPK;钙离子信号途径;酿酒酵母【作者】赵运英;王頔;袁凡;蒋伶活【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细胞应激涉及线粒体、内质网和细胞核的应激。

利用基因工程提高酿酒酵母半乳糖代谢

利用基因工程提高酿酒酵母半乳糖代谢

D O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1 6 7 2  ̄9 8 3 . 2 0 1 6 . 0 4 . 0 0 3
利 用 基 因 工 程 提 高 酿 酒 酵 母 半 乳 糖 代 谢
邹 静 , 孟 军 , 张建 才 , 郭 硕
( 河北科技 师范学 院食 品科技学院 , 河北 秦皇 岛 , 0 6 6 0 0 0 ) 摘要 : 为 了提高酿酒酵母半乳糖利用 速率 , 减弱葡萄糖阻遏半乳糖代谢 , 研究了负代谢调 控基 因 G A L 8 0 , G A 以及 MI G 1 基 因对 半乳 糖代谢的影响 。通过重复利用 l o x p — K a n MX — l o x p抗性基 因对 G A L 8 0 , G A 以及 MI G 1 基 因进行单敲 除、 双敲除及三敲 除 , 共构建 了7株工程菌 株。结果 表 明, 7株工 程菌株 的半乳糖 利用速率 、 乙醇 产率均 加快 。其 中 , G A L 8 0和 M I G 1 双敲除菌株 F Y 一 5 0 1 仪的半乳糖代谢速率 为 0 . 9 1 6 g・ ( L・ h ) ~, 较亲本提 高4 4 . 7 1 %, 乙醇产率 为 0 . 3 2 9 g・( L・ h ) ~, 较 亲本提高 4 6 . 2 2 %, 而在 F Y 叭 基 础上继续 敲除 G A L 6得到
河 北科 技 师范 学 院学 报 , 2 0 1 6 , 3 0 ( 4 ) : 1 4 - 2 2 .
J o u na r l o f He b e i No r ma l U n i v e l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do g y V o 1 . 3 0 N o . 4 De c e mb e r , 2 0 1 6

酿酒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酿酒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酿酒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谷胱甘肽是一种功能性小分子肽,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涉及许多生物过程和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肝炎等。

因此,谷胱甘肽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目前谷胱甘肽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化学合成或鸟氨酸发酵生产,但这些方法存在高成本、污染环境等问题。

因此,发掘合适的微生物生产谷胱甘肽属于一项有趣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

酿酒酵母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菌株,在酿酒过程中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酿酒酵母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物细胞工厂,用于生产人类需要的大量生物技术产品。

因此,研究酿酒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可行性以及此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酿酒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可行性,并对其产物性质进行分析,比较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经济性和效率,探索用酿酒酵母生产谷胱甘肽的可行性。

三、研究内容1. 优选适宜的酿酒酵母菌株,筛选适宜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

2. 建立酿酒酵母高密度发酵谷胱甘肽的工艺流程,并优化工艺参数。

3. 对生产的谷胱甘肽进行分离、纯化和性质表征。

4. 比较此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效率和经济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谷胱甘肽生产方法,将有利于替代现有的化学合成和鸟氨酸发酵生产的方法,并降低成本、污染环境。

同时,研究结果对于开发酿酒酵母的应用领域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五、研究方法1. 优选酵母菌株,筛选和优化发酵条件和培养基。

2. 采用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分析所选酵母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遗传变异程度。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和定量分析谷胱甘肽。

4. 通过比较研究酿酒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经济性和效率,评估其产业化应用前景。

六、研究预期结果1. 优选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酿酒酵母菌株,建立生产谷胱甘肽的工艺流程,达到预期产量。

响应面法优化酿酒酵母高产谷胱甘肽的发酵条件

响应面法优化酿酒酵母高产谷胱甘肽的发酵条件

响应面法优化酿酒酵母高产谷胱甘肽的发酵条件栾静;赵长新;俞志敏【摘要】利用响应面法对酿酒酵母(Saccharom yces cerevisiae)YZM14高产谷胱甘肽(GSH)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筛选出葡萄糖质量分数、酵母膏质量分数和初始pH对GSH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最优的高产谷胱甘肽发酵条件:葡萄糖质量分数为2.54%,酵母膏质量分数为1.03%,(NH4)2SO4质量分数为0.5%,MgSO4·7H2O质量分数为0.1%,KH2PO4质量分数为0.1%,初始pH为5.88,装液量为50 mL于250 mL三角瓶,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36 h.在此条件下,GSH产量为125.42 mg/L,比无机发酵培养基提高了75.37%.%Glutathione production by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ZM14 were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The Plackett-Burma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lucose quality fraction,yeast extract quality fraction and pH were key factors for GSH production.The optimal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glucose quality fraction 2.54%,yeast extract quality fraction 1.03%,(NH4)2SO4 quality fraction 0.5%,MgSO4 · 7H2O quality fraction 0.1%,KH2PO4 quality fraction 0.1%,initial pH 5.88,liquid medium volume 50 mL medium in flask 250 mL,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28 ℃,fermentation time 36 h.Result shows that the production of GSH in optimal condition was increased 75.37% compared with inorganic medium.【期刊名称】《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2)003【总页数】4页(P183-186)【关键词】酿酒酵母;谷胱甘肽;发酵条件;响应面法【作者】栾静;赵长新;俞志敏【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1.1;TQ9210 引言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由 L-谷氨酸、L-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经肽键缩合而成的一种生物活性三肽化合物[1],在生物体内有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于维持生物体内适宜的氧化还原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发酵工艺初步优化提高酿酒酵母工程菌株环磷酸腺苷产量

发酵工艺初步优化提高酿酒酵母工程菌株环磷酸腺苷产量

发酵工艺初步优化提高酿酒酵母工程菌株环磷酸腺苷产量仇申坤;丁娟娟;曲淑玲;张轶群;陆海燕;邹少兰【摘要】利用已有一定胞外cAMP生产能力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株G2,考察影响其生长和发酵生产胞外cAMP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初步的发酵工艺优化,为下一步的菌种改造和发酵过程优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酵母粉、蛋白胨含量及其配比是本研究考察参数中影响最大的因素,100 g/L葡萄糖和20 g/L酵母粉、40 g/L蛋白胨(简称为2*YP)培养基发酵的最大cAMP浓度可以达到(4311.2±308.3)μmol/L,为100 g/L葡萄糖和10 g/L酵母粉、20 g/L蛋白胨(简称为1*YP)含量下最大值(1 972.0±122.5)μmol/L的2.186倍;添加前体物腺嘌呤(终质量浓度0.625 g/L)到前述2种培养基中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分别达到(4 678.1±238.6)、(3 387.3±277.8) μmol/L,增幅分别为8.5%和71.8%;添加前体物次黄嘌呤到100 g/L葡萄糖和1*YP培养基中提高产量6.65%.【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8(044)005【总页数】6页(P104-108,114)【关键词】酿酒酵母;环磷酸腺苷;发酵;工艺优化;腺嘌呤【作者】仇申坤;丁娟娟;曲淑玲;张轶群;陆海燕;邹少兰【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350; 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50;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350; 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50;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团泊洼开发公司,天津,301607;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团泊洼开发公司,天津,301607;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350; 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50;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350; 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50【正文语种】中文环式3’,5’-单磷酸腺嘌呤核苷(3’,5’-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简称环磷酸腺苷,是普遍存在于生物机体内并在生物机体的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被称为第二信使[1]。

酿酒酵母谷胱甘肽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酿酒酵母谷胱甘肽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正交实验 分析后得 出,谷胱甘肽发酵培养 时的适 宜培养基为 :葡萄糖 5 %,酵母 膏 1 %,Mg O ・ O 0 4 . 2 S 4 H2 . %,( H ) O 7 0 N 4S 4 2 O6 .%,半胱氨 酸 8 mmo/ H2O4 .%,C C 2 .1 l K P 2 L O a 100 %.
( S 4 NH h O 、半胱氨 酸、K P 4 a I 为培养基 ,以酵母菌菌 体量为 目的产物 L 8 正交试验 分析 及方差分 H2O 、C C2 13 ()
析见表 2与表 3 .
表 2 以菌体量为 目的产物 L 8 正交实验分析表 l 3) (
由表 2与表 3可 以看出,葡 萄糖 、酵母膏和硫酸镁、( H ) O 、C C2 N S 4 a 1 对酿酒酵母产量有非常显著 的影 响.按 培养基 成分对菌体影响 的重要性而论 :葡萄糖 >Mg O . 2 S 4 H O> H ) O >酵母膏 >C C 2 H P 4 7 4S 4 2 aI >K 2O >
16 l
衡水 学 院 学报
第 l 3卷
1 正 交实验 L8 因素水平表 . 3 13) (
表 1 L 8 因1 以菌体量为 目的产物 L8 ’ 交试验分析 . l 3) ( 正
在前 期实验研究 的基 础上 ,酿 酒酵母发酵培 养产谷胱甘肽 过程 中,选取葡 萄糖 、酵母 膏、Mg O " 2 S 4 H O、 7
1 . 生物 量 测 量 .2 2
取 1 0 mL发酵液于 6 0 mi 0 / n离心 1 n 0 r 5 mi,弃上清液 ,菌体洗涤 3次后,1 5℃烘干 至恒重 ,称量 . 0 1 . GS .3 2 H含量的测 】 发酵液离心( 0 / n 5mi) 6 0 0r mi、1 n、洗 涤除去上清液得到湿菌体 ,加入 4 %乙醇溶液于 3 ℃振荡抽提 2h 0 0 离心 ,A l a l x n法测定上清液 中的 GS o H含量 . 1 . 发酵培养条件 .4 2

酿酒酵母细胞衰老机理的研究进展

酿酒酵母细胞衰老机理的研究进展
用, 通过对酵母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 , 为全面深 入 了解
手段 进行遗 传操作 , 从而广泛应用到衰老研究 中。
迄今为止 , 在酵母 中已确立 的衰老模 式有两种 : 复 制 型衰老(el a v g g 和时 序型衰 老 ( hoo g r i t eai ) pci n crnl i o— cl g g , a ai ) 分别用 复制 寿命 和时序 寿命衡 量 。复 制 n
( ooyFr igU i , F s 的统 计 来 确 定 。 C l —o n nt C U ) n m s
要是 因为它们短暂 的寿命和基 因操作 的方便 。最 常用
的模 式 生 物 包 括 果 蝇 、 虫 和 酵 母 。 酵 母 中 的 酿 酒 酵 线
几十年来 , 酿酒酵母 衰 老机制 的研 究取得 了较 大 的进展 。本文介绍 了两种酵母细胞衰老模式机 理 的研
GAO i n L a g,TAN a y u Yu n— o ( c o l fE vrn na E gn eig S h o n i me tl n ie r ,Wu a et eUnv ri ,Wu a 3 0 ,C ia o o n h nT xi ies y l t h n4 0 8 1 hn )
A b t a t Ast e n w r ntes i ie s inc s r c : h e fo ir n l c e e, su i s o c a s fa ig i c h o cs c rvsae ha e i p ra t rf r n e f t d e n me h nims o gn n Sa c ar my e ee ii v m o tn e e e c
me n n o u c v rmoe u a c a imso gn n h g e u a y ts o fr h r r w gn d l a e b e sa l h d, e a i g t n o e lc l rme h n s f i gi i h re k r o e .S a ,te e a e t o a i gmo e v e n e t b i e r p a h s

酵母降胆固醇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1)

酵母降胆固醇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1)

文章编号:042727104(2005)0420490208收稿日期:2005205206基金项目:上海市经委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开发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资助项目(02ZD19146)作者简介:谭永林(1979—),男,硕士研究生;徐冬斌(1977—),男,硕士研究生.霍克克,kkhuo @.酵母降胆固醇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谭永林,徐冬斌,张达力,施慧莉,陈家宽,霍克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433)摘 要:根据酵母和人类在固醇代谢机制方面的高度保守性,通过构建不同的麦角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缺失菌株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酵母菌的降胆固醇药物筛选模型,并以作用机理明确的药物洛伐他汀和吉非罗其作为对照标准,探索了本模型对降胆固醇药物的筛选条件.进而利用本模型对临床报道有降胆固醇作用的传统中药:丹参、山楂以及成分明确、疗效显著的复方亚油酸胶囊和月见草油胶丸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验证了利用本模型筛选药物的可行性,并初步分析了上述药物可能的作用机理.关键词:酵母;胆固醇;药物筛选中图分类号:Q 819 文献标识码:A 酿酒酵母和人类在脂类代谢方面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两者的固醇合成途径也十分相似,区别仅在于242脱氢胆固醇在酵母内最终合成麦角固醇,而在人体内最终合成胆固醇.作为一种模式生物,酵母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人类疾病研究和药物筛选1~4.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也日益增多.目前市场上的降血脂药物多数有比较严重的副作用,而许多具有很好降血脂、降胆固醇临床效果的传统中药却往往因有效成分不清,作用机理不明而不能被充分地利用.本文利用一系列固醇相关基因缺失的酵母菌株,建立了一种新的降胆固醇药物筛选模型,并以作用机制明确的洛伐他汀以及吉非罗齐作为对照,对传统降胆固醇中药材丹参、山楂和成分明确的复方亚油酸、月见草进行筛选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菌株(1)酿酒酵母(S accharom yces cerevisiae )固醇合成代谢基因正常的单倍体对照菌株:H KY109:S288C (H )M A Ta ,ura 3252;H KYA105:(H )M A Ta ,his3,leu2,met15,ura3,ΔYAL066W ;H KYA103:(H )M A Ta ,his3,leu2,met15,ura3,ΔYA L 068C.(2)酿酒酵母固醇合成代谢基因缺失的单倍体菌株:H KYA102256:(H )M A Ta ,his 3,leu2,met15,ura3,ΔY PL 069C ;H KYA104148:(H )M A Ta ,his3,leu2,met15,ura3,ΔY CR048W ;H KYXG 2d :(H )M A Ta ,his3,leu2,met15,ura3,ΔY PL 069C (B TS 1),ΔY GL 012W (ER G4).(3)酿酒酵母固醇合成代谢基因缺失的二倍体菌株(以下均为本实验室保存):以下菌株共同的基因型为(D )M A Ta ,his3/his3,leu2/leu2,met15/met15,ura3/ura3.不同的是H KYD1104571:ΔY GL 012W (ER G4)/ΔY GL 012W (ER G4);H KYD110511:ΔY M R015C (ER G5)/ΔY M R015C (ER G5);H KYD1106159:ΔYL R450W (HM G2)/ΔYL R450W (HM G2);H KYD1104061:ΔY PL 069C (B TS 1)/ΔY PL 069C (B TS 1);H KYD1107161:ΔY N R019W (A R E2)/ΔY N R019W (A R E2);H KYD1107809:ΔY CR048W (A R E1)/ΔY CR048W (A R E1).第44卷 第4期2005年8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44No.4Aug.20051.2 药品试剂Taq 聚合酶及Ex Taq 聚合酶购自申能博彩(上海)公司;DNA 分子Marker Hi n d Ⅲ和DL2000购自Ta KaRa 公司;Zymolyase (20,000u/g )购自日本Seikagaku 公司.洛伐他汀(mevinolin )购自美国Sigma 公司,吉非罗齐(gemfibrozil )为上海三维制药公司生产,“贯通牌”多烯酸乙酯胶丸(武汉中联集团四药公司生产)、“万象牌”复方亚油酸乙酯胶丸(上海延安万象药业公司生产)和“星鲨牌”月见草油胶丸(厦门星鲨集团生产)均购自市售药房.北山楂(产地江苏)和丹参(产地安徽)均购于上海同仁堂药店.酵母菌完全培养基YEPD :1.0%酵母抽提物,1.0%蛋白胨,2.0%葡萄糖.酵母产孢活化培养基PSM :0.8%酵母抽提物,0.3%蛋白胨,10%葡萄糖,2%琼脂.酵母产孢培养基SM :1%醋酸钾,0.1%酵母抽提物,0.05%葡萄糖,2%琼脂,补充0.002%Uracil ,0.002%Histidine 2HCl ,0.002%Methionine ,0.01%Leucine.1.3 山楂粗提物的制备参考文献5报道,取干山楂150g ,粉碎,加入150mL 无菌水,80℃水浴锅中热浸4h ,滤去药渣.滤液经真空浓缩,冷冻干燥,得到山楂的水溶性干燥固体粉剂.1.4 丹参粗提物的制备参考文献报道5,6,取干丹参150g ,粉碎,使用150mL 的75%乙醇中热浸,煎煮4h ,滤去药渣.滤液经真空浓缩,冷冻干燥,得到丹参酒精溶性粉状抽提物.1.5 酵母菌接合生孢与四分子分离参照文献7进行.表1 用于检验各基因剔除菌株的PCR 引物Tab.1 Primers for detecting the gene 2disrupted yeast strains 引物名称引物序列K anMX 2A 5’2CTCACCG A GGCA GTTCAATA GG ATG 23’YG L012W 2A 5’2TGCTG A G AACATCG AA G AAA GGCTA 23’YG L012W 2S 5’2GTAAATCA GGGCTCGTTTCTTCTCG 23’YMR015C 2A 5’2TATCATCTACCGCTGTCATGCTCGCC 23’YMR015C 2S 5’2CAAACCTGCGTCTATATGCTGCCG 23’Y L R450W 2A 5’2A GGCAATAAATTA GGCA GCACCTCCG A 23’Y L R450W 2S 5’2CTAAATCTCCTCAA GCACCTACC 23’YPL069C 2S 5’2CTTCCA GCATA GCA G AAATTACGTG 23’YPL069C 2A 5’2ATCTTCA GCATCTTTA G A GCACGG A 23’YNR019W 2S5’2CTATAA G A GGGG ACG AA G ATTA GCCGC 23’YNR019W 2A 5’2GG A GGGCAATAA GTA GTGTTTCGGGG 23’YCR048W 2S 5’2TTGG ACTCATTTA GCG AACAATA GCACC 23’YCR048W 2A 5’2TATA G ACCTACG A GCACTTTGCCCCTG 23’ 注:KanM X 2A 为kanMX 基因序列中的反向引物,A 为被剔除基因序列 的反向引物,S 为其序列的正向引物.1.6 基因剔除菌株的检验参考前人方法8,设计各被剔除基因的上、下游特异性引物P1和P2,以及报告基因kanMX 的引物P3(见表1).提取酵母菌株总DNA 为模板,分别利用引物P1/P2,P1/P3进行PCR 反应.根据PCR 产物的大小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被准确剔除.1.7 药物筛选各菌株分别于5mL 液体YEPD 培养基30℃培养12h.测定菌液浓度并稀释至OD 600=0.1~0.2.按照下图分别接种4~6μL 合适浓度的菌液至含有待筛选药物的培养平板、只含有药物溶剂和不含任何药物的培养平板.以固醇代谢基因正常的菌株S288C 、与固醇代谢无关基因突变的菌株H KYA105和H KYA103作为对照菌株.其中H 为单倍体,D 为双倍体菌株.每个实验均设3个平行对照组,每块平板点种顺序从上到下为:3→2→1,7→6→5→4,11→10→9→8,13→12(1.H KYD1107809;2.H KYD1107161;3.H KYD1106159;4.H KYA105;5.H KY109;6.H KYA103;7.H KYXG 2d ;8.H KYD1107161;9.H KYD110511;10.H KYD1106159;11.H KYD1104061;12.H KYD110511;13.H KYD1104061).1.8 药物溶解与筛选平板的制备称取3g 固体丹参抽提物溶于相应5mL 无菌水,于50℃水浴锅内保温振荡1h ,完全溶解后分装保存.称取2g 山楂抽提物溶于5mL 乙醇.于50℃水浴锅内保温振荡1h ,完全溶解后分装保存.取复方亚油酸乙酯胶囊内容物1mL ,加入无水乙醇,定容至5mL.55℃水浴锅保温1h ,每10min 振荡1次,分装,保存.取月见草油胶丸内容物0.5mL ,溶于5mL 无水乙醇,55℃水浴锅保温1h ,每10min194 第4期谭永林等:酵母降胆固醇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图1 HKY D1107809菌株中YCR 048W 基因缺失验证Fig.1 Verification of theYCR 048W gene 2disruptedstrain HKY D1107809by PCR1.以YCR048W 2S ,YCR048W 2A 为引物检测HKY D1107809;2.DL2000Marker ;3.以YCR048W 2S 和KanM X 2A 为引物检测HKY D1107809;4.以YCR048W 2S ,YCR048W 2A 为引物检测HKY109振荡1次,得均匀悬浮乳液.分装,保存.取10mg 洛伐他汀加0.2mL 无水乙醇在55℃溶解,再加入0.1mL ,0.6mol/L 的氢氧化钠,保温30min ,加无菌水,定容至2.5mL ,分装,保存.取吉非罗齐胶囊内容物100mg ,55℃溶于1mL 乙醇,离心取上清,分装,保存.配制药物筛选平板时取所需用量的药物与预先经60℃融化的20mL 固体YEPD 培养基混合均匀,倒入平板.1.9 筛选结果观察试验平板在30℃恒温培养箱倒置培养,分别在第12,24和48h 观察各组平板上菌落的生长状况,并对结果拍照保存.2 结 果2.1 基因剔除菌株的验证(1)对于本模型用的所有酵母相关基因缺失菌株都要事先经过PCR 验证,根据PCR 产物的大小确定相关基因是否已被KanMX 基因所完全替换剔除.如图1所示. (2)双基因突变单倍体菌株的构建将酵母固醇代谢相关单基因突变的酵母双倍体菌株经产孢培养基培养,显微解剖分离单孢子,培养获得不同接合型的单倍体菌株.用不同单基因突变的单倍体菌株经过酵母菌接合、产孢和显微解剖分离单孢子(图2,图3).经PCR 鉴定从中选到有双基因突变的单倍体菌株(图4).图4 HKYXG 2d 菌株中双基因缺失的PCR 验证Fig.4 Verification of the double gene 2disrupted strain HKYXG 2d by PCR 1.DL2000Marker ;2.以YPL069C 2S 和YPL069C 2A 为引物;3.以YPL069C 2S 和K anMX 2A 为引物;4.以YG L012W 2S 和YG L012W 2A 为引物;5.以YG L012W 2S 和Kan MX 2A 为引物2.2 药物筛选实验(1)对洛伐他汀筛选实验 以降胆固醇作用机理明确的药物洛伐他汀为筛选对象,建立本筛药模型的标准数据.经过对洛伐他汀一系列浓度的测试,结果发现当洛伐他汀浓度为40μg/mL YEPD ,在30℃培养24h ,它与对照平板相比具有最明显的生长抑制差异.所有菌株在对照平板上的生长情况正常,而7号的H KYXG 2d 菌株和11,13号的H KYD1104061菌株在含药平板上的的生长被明显抑制(图5). (2)对吉非罗齐的筛选实验 以降胆固醇作用机理明确的药物吉非罗其为筛选对象,建立本筛药模型的标准数据.经过对吉非罗其一系列浓度的测试,结果发现当吉非罗其浓度为250μg/mLYEPD ,在30℃培养24h ,它与对照平板相比具有最明显的生长抑制差异.所有菌株在对照平板上的生长情况正常,而9,12号的H KYD11051菌株在含药平板上的生长被明显抑制(图6). (3)对复方亚油酸的筛选实验 以具有临床降胆固醇作用的市售药物复方亚油酸胶囊为筛选对象,建立本筛药模型的实验数据.经过对复方亚油酸一系列浓度的测试,结果发现当洛伐他汀浓度为30294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4卷 mg/mL YEPD ,在30℃培养24h ,它与对照平板相比具有最明显的生长抑制差异.所有菌株在对照平板上的生长情况正常,而7号HKYXG 2d 和11,13号HKY D1104061菌株在含药平板上的生长被明显抑制(图7).图5 对洛伐他汀的筛选实验Fig.5 Screen test formevinolin图6 对吉非罗其的筛选实验Fig.6 Screen test forgemfibrozil图7 对复方亚油酸的筛选实验Fig.7 Screen test for compound ethyl linoleate (4)对月见草油的筛选实验 以具有临床降胆固醇作用的市售药物月见草油胶丸为筛选对象,建立本筛药模型的实验数据.经过对月见草油一系列浓度的测试,结果发现当月见草油浓度为10mg/mL YEPD ,在30℃培养24h ,它与对照平板相比具有最明显的生长抑制差异.所有菌株在对照平板上的生长情况正常,而9号、12号H KYD110511菌株在含药平板上的生长被明显抑制(图8).图8 对月见草油的筛选实验Fig.8 Screen test for Oenothera biennis oil394 第4期谭永林等:酵母降胆固醇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5)对丹参抽提物的筛选实验 以具有临床降胆固醇作用的传统中药丹参为筛选对象,建立本筛药模型的实验数据.经过对丹参提取物一系列浓度的测试,结果发现当丹参的乙醇提取物浓度为25mg/mL YEPD ,在30℃培养24h ,它与对照平板相比具有最明显的生长抑制差异.所有菌株在对照平板上的生长情况正常,而9、12号H KYD110511和7号H KYXG 2d 菌株在含药平板上的生长被明显抑制(图9).图9 对丹参提取物的筛选实验Fig.9 Screen test for Salvia miltiorrhiza extract (6)对山楂抽提物的筛选实验 以具有临床降胆固醇作用的传统中药山楂为筛选对象,建立本筛药模型的实验数据.经过对山楂提取物一系列浓度的测试,结果发现当山楂的水提取物浓度为15mg/mL YEPD ,在30℃培养24h ,它与对照平板相比具有最明显的生长抑制差异.所有菌株在对照平板上的生长情况正常,而7号H KYXG 2d 和11号、13号H KYD1104061菌株在含药平板上的生长被明显抑制(图10).图10 对山楂提取物的筛选实验Fig.10 Screen test for haw3 讨 论3.1 洛伐他汀抑制YPL069C 基因缺失菌株HK YXG 2d 、HK YD1104061的机理分析酵母YPL069C 基因编码GGPP 合成酶,促进焦磷酸异戊酸转化为焦磷酸法呢酯,是麦角固醇合成相关的25个基因中唯一的与类萜(terpenoid )合成相关的基因10.在麦角固醇合成途径中,HM G 2CoA 通过HM G 2CoA 还原酶合成甲羟戊酸,再生成焦磷酸异戊酸,在YPL069C 编码的GGPP 合成酶的作用下,最终生成GGPP ,作为供体为细胞膜蛋白提供疏水基团.在YPL069C 缺失情况下,酵母细胞仍然可以生长,说明焦磷酸异戊酸可以通过其他旁路途径合成GGPP ,维持基本生长.洛伐他汀可竞争性抑止HM G 2CoA 还原酶活性9,降低甲羟戊酸量,低水平的甲羟戊酸可以维持一定量焦磷酸法呢酯的合成,进行后续反应.而GGPP 的最后合成必须经过YPL069C 基因的作用,当洛伐他汀作用于YPL069C 基因缺失菌株时,本已较低水平的GGPP 无法维持细胞正常生活所需,最终导致酵母菌株死亡.实验中通过杂交分孢子获得了YPL069C 和YG L012W 双缺失的菌株H KYXG 2d ,表明麦角固醇合成和类萜合成这两条途径可以同时被阻断.在YPL069C 缺失之后,酵母细胞通过替代途径维持基本生长.而YG L012W (编码C 224(28)固醇降解酶,促进ergosta 25,7,22,24(28)2trienol 转化为麦角固醇11)是麦角固醇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个基因.GGPP 的合成,依赖于麦角固醇合成途径中ergosta 25,7,22,24(28)2trienol 之前的产物,而不是麦角固醇,YG L012w 的缺失对于GGPP 的合成不会产生重要影响.494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4卷 综上所述,我们推测在YPL069C 缺失时,固醇合成途径中从HM G 2CoA 到ergosta 25,7,22,242tetraen 23β2trienol 之间的旁路途径可能对于细胞生长至关重要,如果被阻断,菌株就无法生长.这条作用途径对于筛选降胆固醇药物非常重要.3.2 吉非罗其抑制YMR 015C 基因缺失菌株HK YD110511的机理分析吉非罗齐是有效的降血脂药,可以显著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 ),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 )和胆固醇12.有研究表明吉非罗其增加固醇和胆酸分泌到胆汁中,提高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作用和HM G 2CoA 还原酶活性.吉非罗其可使HM G 2CoA 还原酶活性增加16.7倍.由于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作用增强而增加的乙酰辅酶A 主要是转到固醇合成途径,很少转到磷酯蛋白合成途径13.YMR015C 编码麦角固醇合成途径中的Cy450酶14,促进ergosta 25,7,24(28)2trienol 转化为ergosta 25,7,22,24(28)2trienol.它并不是酵母生长的必需基因.YMR015C 的突变会导致代谢途径中前一步起作用的ER G3基因表达上升,ER G3编码固醇C 25去饱和酶,协助上游固醇代谢产物转化为ergosta 25,7,24(28)2trienol.有研究证实,通过试验方法,无法得到ER G11单一突变菌株,但是当ER G3和ER G11同时突变时,菌体可以生长.原因是ER G11突变产生一种有毒性物质142methyl 2ergosta 28,24(28)2dien 23,62diol ,该物质是因为后续产物不能完全被ER G3编码的酶蛋白去饱和而形成的.当ER G3也突变时,细胞丧失去饱和活性,该毒性物质也就无法形成.根据以上分析,吉非罗其抑制YMR015C 缺失菌株,可能的机制是:YMR015C 缺失导致ER G3活性提高,在吉非罗其作用下固醇合成水平又大幅增加,造成大量的ER G3反应产物不能转化为麦角固醇而过量累积,最终对细胞产生毒性,影响细胞生长.3.3 复方亚油酸和山楂抑制缺陷型菌株生长机制分析复方亚油酸中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乙酯和橙皮甙.多烯酸类药物可以促进胆固醇向胆酸的转化;促进胆固醇代谢、转运.共轭亚油酸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的配位体和催化剂,可明显增加肉毒碱棕构酰基转移酶活性,从而促进胆固醇代谢16;另一方面,它可以降低脂蛋白脂酶活性,减少游离脂肪酸进入脂肪组织17.山楂主要含有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熊果酸和金丝桃苷具有显著抗氧化,明显降低超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降低TCH ,升高HDL/TCH 的作用18.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复方亚油酸和山楂水抽提物对于YPL069C 与H KYXG 2d 基因缺失菌株同时存在抑制,其表现与洛伐他汀的抑制效果完全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山楂抽提物与复方亚油酸可能会抑制焦磷酸异戊酸的最终生成,导致合成GGPP 的减少,同时,YPL069C 基因的缺失,可能造成了GGPP 产物的减少,菌株死亡.3.4 月见草抑制缺陷型菌株生长机制分析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 )主要产于中国东北,主要作用成分是γ2亚麻酸.在人体内γ2亚麻酸可转化为花生四烯酸(AA )或二高2γ2亚麻酸(D G LA ),进而转化为前列腺素(P Gs )和白三烯(L T ).据报道,月见草油可以降低总胆固醇(TC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 )19.在本药物筛选模型中,月见草油表现为特异性抑制YMR015C 基因缺失菌株的生长.它的抑制效果与吉非罗其一致.因此我们分析,月见草油可能具有与吉非罗其相似的作用机制.3.5 丹参抑制缺陷型菌株生长机制分析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活性成分主要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I ,丹参酮IIA ,IIB ,紫丹参素等,以及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包括原二茶酚和丹参素等.但是不同产地的丹参中有效成分存在差异20.目前对于丹参对细胞内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丹参水抽提物可以抑制YMR015C 单基因缺失和YPL069C/YG L012W 双基因缺失菌株的生长.但丹参对于YG L012W 单基因缺失菌株以及YPL069C 单基因缺失菌株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YG L012W 基因编码C 224(28)固醇降解酶,催化麦角固醇合成,并由此运至膜内.该基因缺失会导致ergosta 25,7,22,24(28)2tetraen 23β2trienol 在体内的大量的累积.因此我们分析丹参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促进固醇合成中异戊烯醇焦磷酸到ergosta 25,7,22,24,(28)2trienol 的中间物的合成.当YG L012W 基因缺失后,中间产物虽然会发生累积,但可能不如YMR015C 缺失导致的影响严重,所以细胞仍然可以存活.当YPL069C 缺失后,会通过其他途径补充GGPP ,但GGPP 合成量可能低于正常水平.GGPP 水平的降低,影响了膜疏水蛋白的合成,可能导致渗透压变化,丹参更容易发挥其促进固醇合成的作用,促进ergosta 25,7,22,24,(28)2trienol 的生成.YG L012W594 第4期谭永林等:酵母降胆固醇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基因的缺失,导致无法进行后续作用,产物大量累积,导致细胞不能生长.本文利用系列酿酒酵母麦角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缺失菌株初步建立了一种新的筛选降胆固醇药物的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用于筛选降胆固醇药物的可行性.为今后的高通量、大规模筛选降胆固醇药物并探索我国传统中药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与其他药物筛选模型相比,本模型具有容易操作,结果可靠,便于观察,同时可以实现大样本量的筛选和一药多筛的特点.参考文献:1 Hughes T R.Y east and Drug DiscoveryJ .Funct Integr Genomics ,2002,2:1992211.2 Ma D.Applications of Y east in Drug DiscoveryJ .Prog Drug Res ,2001,57:117262.3 Lars M ,Steinmetz1.Systematic Screen for Human Disease G enes in Y east J .N ature Genetics ,2002,31:4002404.4 Steven J.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by Ergosterol in the Y east S accharomyces cerevisiae J .MolecuL ar and CelluL ar Biology ,1996,16(10):542725432.5 张 静,程 岚,康廷国.优选山楂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3):2182219.6 薛 洁,谢梅林,顾振纶.正交设计筛选中药丹参和山楂提取物的调脂有效活性成分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4(3):3372340.7 Buike D ,Dawson D ,Stearns T.Methods in Y east G enetics ,A Cold S pring Harbor Laboratory Course Manual M .New Y ork :Cold S 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00.8 Wach A ,Brachat A ,Pohlmann R ,et al .New heterologous moduLes for classical or PCR 2based gene disruptions in S accharomyces cerevisiae J .Yeast ,1994,10:179321808.9 Frishman W H ,Rapier R C.Lovastatin :An HM G 2CoA reductase inhibitor for lowering cholesterol J .Med Clin North A m ,1989,73(2):4372486.10 Jiang Y ,Proteau P ,Poulter D.Novick B TS1Encodes a G eran ylgeranyl Diphosphate Synthase in S accharomyces cerevisiae 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 ry ,1995,270(37):21793221799.11 McDonough V ,Stukey J ,Cavanagh T.Mutations in erg4affect the sensitivity of S accharomyces cerevisiae tomedium 2chain fatty acidsJ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 )/MolecuL ar and Cell Biology of L ipids ,2002,1581(3):1092118.12 Leiss O ,von Bergmann K ,Gnasso A ,et al .E ffect of gemfibrozil on biliary lipid metabolism in normolipemic sub 2jectsJ .Metabolism ,1985,34(1):74282.13 Hashimmoto F.E ffect of gemfibrozil on lipid biosynthsis from acetyl 2coA derived from peroxisomal β2Oxidation J .Biochemical Pharm acology ,1995,49(9):121321221.14 Skaggs B A ,Alexander J F.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 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 222sterol desaturase gene ,encoding a second cytochrome P 2450involved in ergosterol biosynthesis J .Gene ,1996,169(1):1052109.15 严赞开,胡春菊.橙皮甙的抑菌效果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2):87289.16 Moyacamarena S Y ,Y andenheuvel J P ,Blanchard S G ,et al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in potent maturally 2occur 2ing logand and activator of P par 2AlphaJ .J L ipid Res ,1999,40(8):142621433.17 Park Y ,Storkson J M ,Albright K L ,et al .Evidence that the Trans10,Cis 2122Isomer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indeces body 2composition changes in miceJ .J lipids ,1999,34(3):2352240.18 Manolov P N ,Retkol V D.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hyperoside J .Com p Rend Acad B uL gare Sci ,1994,30:1071.19 De La Cruz J P ,Quintero L ,G alvez J ,et al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evening primrose oil administration in hy 2perlipemic rabbitsJ .L if e Sciences Including Pharm acology L etters ,1999,5(5):5432555.20 吴世蓉.不同产地丹参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测定J .基层中药杂志,2002,16(3):24227.694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4卷 The Development of Lipid2low ering Drug Screen Mode B asedo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T AN Y ong2lin,X U Dong2bin,ZH ANG Da2li,SHI Hui2li,CHE N Jia2kuan,H UO Ke2ke(School of L if e Sciences,Fudan U niversity,S hanghai200433,China)Abstract:Both S 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Homo sapiens are same in most part of sterol biosynthesis pathway except Desmosterol become ergosterol in S.cerevisiae and the counterpart in human is ing the gene2disrupted S. cerevisiae strains,we combined different deletions by yeast sporulation,mating and tetrad dissection,and the growth status of the deletion strains growing in drug2containing medium were tested using mevinolin and gemfibrozil as the positive con2 trol drugs.C ompound ethyl linoleate,Oenothera biennis oil and som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such as haw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were tested by this drug screen model.The results of the work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K eyw ords: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holesterol;drug screening 794 第4期谭永林等:酵母降胆固醇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酿酒酵母细胞GUT2基因的研究进展秦 萌,徐 敏,刘倩楠,周立娜,房 月(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001)摘要:目的 一磷酸甘油脱氢酶(glycerol-1-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动物和植物中的一类重要代谢酶,参与能量代谢、磷酸合成等生物过程。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中存在3种GPD的同工酶,其中有两种以NAD为辅基并定位于胞质中,分别由GPD1和GPD2基因编码形成;还有一种GPD同工酶以FAD为辅基,由GUT2基因编码形成,定位于线粒体,参与细胞的甘油代谢[1]。

GUT2基因是酿酒酵母细胞中线粒体FAD+-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编码基因。

在甘油分解代谢中,该酶催化3-磷酸甘油转化成为磷酸二羟丙酮。

同时还发现,GUT2基因是一个全新的线粒体内膜肽酶IMP的酶作用物。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敲除GUT2基因构建高产菌株可用于提高甘油产量。

本文从GUT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与工业生产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GUT2;酿酒酵母;线粒体内膜肽酶中图分类号:R329.2+6 文献标识码:A1 GUT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1.1 GUT2基因与甘油代谢 在酿酒酵母细胞中,存在着如下两条甘油分解的代谢途径[2]。

第一条主要途径是:在胞质中甘油先经由GUT1基因编码的甘油激酶催化生成 3-磷酸甘油,后者再经线粒体由GUT2基因编码的FAD+-3-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Dihydroxyacetone-P,DHAP),最后DHAP再转化为3-磷酸甘油醛,参与能量代谢[2]。

GUT1基因与GUT2基因编码调节的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位置不同,所发挥的生物学功能也不同。

经过对酿酒酵母细胞甘油代谢途径的研究发现,在以甘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缺失GUT2基因的菌株不能生长,这为甘油工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3]。

在酿酒酵母细胞中,还存在着另一条分解甘油的途径。

在该代谢途径中,甘油先经过由GCY1与 YPR1 基因编码的NADP+-甘油脱氢酶催化生成二羟丙酮,后者在DAK1和DAK2基因编码的二羟丙酮激酶的参与下生成DHAP,继而进入糖酵解途径[4]。

由于缺失GUT1/GUT2基因的菌株在以甘油为唯一碳源的情况下不能进行生长代谢,因此尚不清楚这条分解代谢途径在酵母细胞中发挥怎样具体的生理功能。

1.2 GUT2基因与3-磷酸甘油穿梭反应 在酿酒酵母生长过程中,大量NADH在胞内产生。

无氧代谢条件下,酵母细胞氧化NADH的唯一途径是产生甘油;在有氧条件下,有两大主要机制可将胞内的NADH转运到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即线粒体外的NADH脱氢反应和3-磷酸甘油穿梭反应(Glycerol-3P,G3P shuttle),前者即Nde1p和Nde2p催化的NADH脱氢反应[5-6]。

在酵母细胞较低的比生长速率下,这两大机制均能够维持细胞的呼吸生长[5]。

G3P shuttle反应涉及到依赖FAD的Gut2p和辅因子Gpd1p。

Gut2p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其催化位点指向细胞质,是维持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7]。

G3P shuttle反应过程如下:在胞浆NAD+-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催化下,首先NADH使DHAP还原为3-磷酸甘油,然后3-磷酸甘油被线粒体FAD+-3-磷酸甘油脱氢酶再氧化为DHAP。

在这个反应系统之中,当NADH催化DHAP转化为3-磷酸甘油时,NADH也被3-磷酸甘油脱氢酶即Gpd1p转化为NAD+,接着3-磷酸甘油由Gut2p将其电子传递到呼吸链中,参与能量代谢[8-9]。

在不同条件下,这两大机制的重要性各有所不同[8]。

在高浓度葡萄糖有氧生长的情况中,G3P shuttle失活,呼吸作用部分受抑制,原因是GUT2基因受到葡萄糖的阻遏作用,这种阻遏效应作用在转录水平,表现为Gut2p受高葡萄糖浓度抑制。

在低浓度葡萄糖有氧生长的情况下,NADH脱氢酶和G3P shuttle同时作用,其中NADH脱氢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表现为在低浓度葡萄糖中,缺失Nde1p/Nde2p的菌株比缺失Gut2p的菌株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10]。

另外有研究表明,低流量NADH形成时,G3P shuttle足够维持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而当NADH代谢流高于某一特定值时,线粒体外的NADH脱氢反应就变得非常必要。

因此G3P shuttle真正起作用是在酵母细胞低生长率的情况下,甚至是饥饿状态[11-12]。

G3P shuttle中,Gut2p活性受到ATP/ADP和NADH脱氢酶激活作用的抑制。

Gut2p对ATP的抑制敏感,即在非常低的ATP浓度下,Gut2p大部分的活性仍被抑制[13]。

GUT2基因的表达受到碳源的调控,当细胞在葡萄糖等发酵性碳源上培养时转录被抑制,而在甘油或乙醇等非发酵性碳源上培养时转录被诱导。

但无论是利用哪种碳源,GUT2基因的缺失导致的G3P shuttle功能丧失都不会引起酿酒酵母细胞的生长缺陷[14]。

1.3 GUT2基因作为一个全新的线粒体内膜肽酶作用物被发现1.3.1 线粒体内膜肽酶IMP的基本认知 线粒体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还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等生命活动。

这些生物功能由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来执行,其中绝大部分蛋白质都是经过细胞核编码,再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运输到线粒体的各个部位。

线粒体是通过一套完备的蛋白质转运系统来转运线粒体前体蛋白质的[15]。

线粒体具有外膜、内膜、膜间隙、基质4个功能区隔,进入不同部位的蛋白质转运途径也不同[16]。

线粒体的前体蛋白定位分选信号分为可剪切的前导序列和非剪切的多种整合定位信号两类[16]。

前导序列存在于线粒体前体蛋白的N端,含有10~80个氨基酸残基,能将蛋白质定位到线粒体基质中[17]。

此外前导序列之后还有一段疏水分选信号,它决定了前体蛋白在内膜或膜间隙中的定位。

对于内膜蛋白,其分选信号是成熟蛋白的一部分并可辅助前体蛋白定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对于膜间隙蛋白,其分选信号可被在内膜外侧的线粒体内膜肽酶(inner membrane peptidase,IMP)所剪切,所形成的成熟蛋白被释放至线粒体膜间隙中[17-18]。

除了IMP,内膜上还有多种其他蛋白酶参与膜间隙前体蛋白分选信号的剪切,如Oct1、m-AAA等,这些蛋白酶在线粒体蛋白质定位分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8]。

1.3.2 GUT2基因是Imp1的酶作用物 IMP酶加工从线粒体基质输出到膜间隙的前体蛋白,该酶复合体包含两种起催化作用的组分Imp1和Imp2,它们发挥催化作用的位点在膜间隙。

这两种组分含有三种保守区域,其中包含了同源的信号肽酶和在区域I中起催化作用的丝氨酸[19-20]。

综 述・ ・收稿日期: 2014-10-15 GUT2基因编码的线粒体3-磷酸甘油脱氢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甘油利用。

有研究显示,缺失GUT2基因的突变体在含有甘油的培养基中表现出线粒体缺失pet表现型,而在含有乙醇或者醋酸盐的培养基中的生长则与正常细胞相差无几。

在缺失GUT2基因的菌株中导入带有GUT2基因的质粒,该菌株在甘油培养基上又可正常生长。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GUT2基因与菌株在甘油培养基上呈现出的线粒体缺失pet表现型有关[19]。

另外在正常菌株和Imp1缺失的菌株中,导入带有GUT2基因的质粒后,分别对两类菌株表达的蛋白质进行电泳,可检测到不同的条带,间接说明了Imp1影响GUT2基因的表达[19]。

1.3.3 Imp1酶作用物pGut2和pCytb2的导肽被功能性地交换 在线粒体前体蛋白转运过程中,对于膜间隙蛋白,当细胞色素b2(cytochrome b2,Cytb2)整合至线粒体内膜后首先由线粒体加工肽酶(mitochondrial processing peptidases,MPP)切掉前导序列,然后由内膜外侧的IMP水解疏水分选信号,前体蛋白成熟并被释放至膜间隙[16]。

在这个过程中, IMP 也起着信号肽酶(signal peptidase)的作用。

信号肽酶指的是在质膜蛋白插入到质膜中后去除信号肽的一组肽内切酶。

导肽又称导向序列,是新生蛋白N-末端的一段肽链,通常是20~80个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20-21]。

导肽对于蛋白质的定位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交换pCytb2和pGut2的导肽,构建出两个嵌合体质粒,将质粒导入到正常和Imp1缺失的菌株中,分别标记为WT+pCytb2-mGut2、WT+ pGut2- mCytb2、△imp1+pCytb2-mGut2和△imp1+ pGut2- mCytb2菌株。

研究结果显示,导肽互换后的嵌合体菌株可以检测到较为一致的条带,另外在△imp1+ pGut2- mCytb2中被表达的短的GUT2序列不如△imp1+ pGut2- mCytb2菌株中长的Cytb2序列表达的效能高[19]。

以上结果都说明在酵母细胞中存在着Imp1酶作用物pGut2和pCytb2的导肽被功能性交换的现象,并且pGut2和pCytb2被功能性地交换后均能正常表达[19,22]。

2 GUT2基因的工业应用 甘油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添加剂,用途非常广泛,可应用于多个行业。

甘油的生产通常有三种方法:油脂皂化水解法、化学合成法和发酵法。

在发酵法中,研究较多的便是利用酿酒酵母来发酵生产甘油[23]。

根据酿酒酵母细胞中甘油的代谢途径,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来提升酵母发酵过程中甘油的产量:①缺失编码线粒体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GUT2基因,甘油降解途径失效,同时也造成了甘油异化途径缺陷,使甘油大量聚集;②缺失编码线粒体外部NADH 脱氢酶的两个同功酶NDE1和NDE2基因[2],NADH脱氢酶失活,甘油降解途径失活;③缺失编码调节甘油跨膜运输蛋白Fps1p的FPS1基因的N-末端区域,细胞不能合成Fps1p,从而使胞内合成甘油无法通过甘油通道排出,甘油在胞内聚集[24]。

利用一步基因置换法缺失GUT2、NDE1、NDE2基因,切断了胞质NADH线粒体呼吸链的氧化反应;利用两步基因置换法部分缺失FPS1基因的N-末端区域,导致甘油运输通道失控。

根据遗传学原理,对等位基因进行分离,并将不同基因型的酿酒酵母细胞融合,修饰重组以下4个基因GUT2、NDE1、NDE2和 FPSL,分别得到不同基因重组的菌株。

实验结果表明,各个菌株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甘油的产量,其中同时缺失以上4个基因的菌株在切断甘油降解途径的同时促进了甘油的生产,因此甘油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获得了期望的高产甘油酵母菌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