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作文语言光彩熠熠
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

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要让作文的语言表达更加出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1. 丰富词汇:使用多样化的词汇可以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可以通过拓展词汇量、学习同义词和反义词、避免重复使用某个词等方式来实现。
合理运用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其他修饰语,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
2. 句式多样:如果作文中的句式过于单调,读者可能会感到乏味。
尝试使用不同的句式结构,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短语结构等,以增加作文的变化和流畅性。
3. 比喻和修辞手法:通过使用比喻和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用比喻来描述一个场景或者通过修辞手法来增加感触,可以使作文更有感染力。
4. 描述细节:在作文中加入具体、生动的描写细节,可以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
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可以使作文更具象和生动。
5. 适度运用修辞和语法结构:适度运用修辞和语法结构可以使作文的表达更加抑扬顿挫、丰富多样。
过分追求修辞和炫酷的语法结构可能会导致作文难以理解,因此要注意适度运用。
6. 用好连接词:连接词在作文中扮演着承上启下、衔接前后的重要作用。
善于使用连接词,如因果关系词、转折词、对比词等,可以使作文的逻辑性更强,阅读更连贯。
7. 重新审视语言:在写完作文后,可以审视语言是否准确、得体。
删减一些冗余的词语,修正一些错误的表达,使作文更加精炼和准确。
要想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可以通过扩大词汇量、丰富句式、运用比喻和修辞手法、描述细节、适度运用修辞和语法结构、用好连接词以及重新审视语言等方式来实现。
要根据不同的作文要求和主题,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写作文语言的六个方法

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写作文语言的六个方法描摹法——巧用一些拟声词、色彩词、叠词等,对事物的色彩、声音、形态、感觉等进行多重描摹,以平中出新,实中求活,使缤纷多彩的情景跃然纸上。
比如《葛洲坝工地夜景》一文说:“那‘嘟嘟’的汽车声,‘呜呜’的火车声,‘突突’的拖拉机声,‘轰轰’的山石爆破声,还有‘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声,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合奏曲。
”作者借助拟声词展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而且如闻其声,如观其景,似交响乐,令人陶醉,又如战鼓咚咚,催人奋进。
又如《火烧云》一文说:“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利用色彩词突出了火烧云颜色之多,变化之快的特点,给人以色彩美、动态美,增强了感染力。
修辞法——巧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对事物加以淡妆浓抹,能使语言增亮色,给人以美感。
比如《冬》一文说:“冬天最美的景色要数冰雕了,这可是我们冰城——哈尔滨的一绝。
艺术家们把从松花江中开采出的一块块大厚冰,精心雕刻成形象各异、生动逼真、晶莹剔透的冰雕:有形态各异的人物,有活泼可爱的动物,有古今中外的建筑……红的像火,白的似玉,粉的如霞,黄的若金;小至‘乌龟’,大至‘大观园’,神至‘西游记’,趣至‘八仙过海’……让你看着它们忘记了寒冷,流连忘返。
”作者巧用比喻、排比,活现出了冰雕各具情态、五光十色的特点,富有情趣。
数字法——巧用数字,既可借以描摹景物,突出形象,又能抒发情怀,化平淡为神奇,给读者以无穷的遐想和优美的艺术享受。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作过一首《雪景》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这首诗巧用了数字,而且由小到大,数量逐增,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末句乃点睛之笔与前面的数字浑然融汇,又使雪花、梅花融为一体,展现了白雪无垠的壮观景象,读来饶有情趣。
引用法——恰当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词、俗语谚语等,既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又能增强表现力。
如何让自己作文语言靓丽起来

如何让自己作文语言靓丽起来许多同学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偏差,虽然作文的选材、结构都不错,但由于语言平淡、枯燥,写出的作文总让人觉得干巴巴的,缺少文采。
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达到妙笔生花之境呢?一、巧用修辞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排比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炼,气势充沛。
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2.比喻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而且能使诗文中的叙述或说理显得形象生动。
例如有个学生的习作是这样来比喻母爱的: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泪,因为我生活在水中。
”面对那条悲伤的鱼,水轻轻地言道:“我看得见你的泪,因为你一直在我的心里。
”这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把母爱的博大深沉描绘得恰如其分,又真切感人,让人觉得精彩而不俗。
3.引用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人物典故等,是提升文章内蕴和增加语言可读性的好途径。
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在《思想的芦苇》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阐述: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悠悠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
像衣香玢影的女子步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兼葭苍苍,白露如霜”遂成千古绝唱。
泗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这段文字,把古代诗文巧妙地引用、化用,使芋芋芦苇和美丽的诗行和谐交融在一起,内涵就丰富了。
二、炼字炼句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写好一篇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只有不断地锤炼语言,推敲语言,反复修改,文字才能渐趋完美。
只有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好,文字才会出现整体的协调和优美。
炼字炼句时大体可注意以下三项:1.求准力求语言的准确无误是写好文章的一大关键。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最准确的形容词,最准确的动词,最准确的名词,……只有一个,也就是最准确的那一个。
”这可谓是大家的炼字风范。
在话剧《屈原》中,郭沫若把“宋玉,你是个无耻的文人!”改为:“宋玉,你这无耻的文人!”,味道就迥然不同了。
怎样让作文的语言文采飞扬

怎样让作文的语言文采飞扬怎样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语言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读之如饮甘霖,两颊生香,满口流芳,带给人美的享受。
怎样让作文的语言文采飞扬呢?一、丰富语言表达方式同学们作文常见的语言形式大多为记叙,而缺乏细腻、生动、传神的描写。
一篇文章若通篇是记叙,则似流水账,读了如喝白开水一般,缺乏形象感。
如果在文章中适当地运用描写性的语言,则会使所写形象“活”起来。
例如:“天上挂满了星星”,这是一般的记叙性语言,缺乏神韵,若改为“漫天的星星眨着美丽的睫毛,悄悄地诉说着星语”的描述性语言,则就显得富有情趣,形象更加鲜明,让人回味无穷了。
二、借用修辞增强感染力巧用修辞,可以使语言化平淡为奇崛,化陈旧为新颖,为文章增添亮色。
比喻,是利用联想,把所写事物用其他与之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展现出来,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拟人,则是把所写之物赋予一种人的思想感情,使之人格化,具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排比,是用大致相同的句式,把具有相关或相对特性的事物对举,这既能扩充文章的容量,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又可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理的力度,同样能给人带来美感。
例如,“仰望空中,密密麻麻的星星各呈异彩”。
若改为“仰望空中,密密麻麻的星星镶嵌在宝蓝色的天幕上,有的星星亮晶晶的,一眨一眨地闪烁着光芒;有的星星隐隐藏藏,像害羞的小姑娘羞于露出芳容;有的星星挤成一团,似草地上的羊群在井台上抢水喝;有的星星发出淡红色的光,像是微笑着在欣赏人间的美景。
”这样,语言就贴切而富有美感了。
三、坚持求“真”,健全学生的人格要使文章感人,具有感染力,语言就必须富有情感,让读者能随着你的语言去品味文章的美,领悟文章的情。
所以,只有用“心”去写,坚持求真,杜绝虚假,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写作中,只要你写的是具有真实内容、真实情感、真实体验的作文,就是好作文。
四、巧用歌词,使语言富有个性通俗流行音乐歌曲中有很多“个性化”的精华,大家广为传唱。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范文一:如何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我们在写作文时,一定希望文章的语言能够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
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提高作文语言的方法。
第一,用词准确。
词汇可以说是作文语言的基石。
我们要确保所使用的词语能够严谨地表达我们的意思,不能为了华丽而使用高深的词汇,要避免使用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生僻词,以免语言表达不清晰。
第二,采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我们可以用具体的事例来解释我们的观点,或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来让文章更加生动感人,让读者深受感染。
第三,注意句式的多样性。
作文中重复的句型容易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导致看起来枯燥无味。
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一些长短不一的句子,或者用问句、感叹句来吸引读者。
第四,尽量使用简洁的表达方式。
在表达同样意思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简洁而清晰的语言,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更加具有辨识度。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把一些长句改成简单明了的短句,或者把一些冗长的袭略换成简洁有力的词语。
以上是我个人对如何提高作文语言的小建议,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写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要点分析: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用词准确、采用比喻、注意句式的多样性和尽量使用简洁的表达方式。
文章的重点在于提高作文语言,从词汇、修辞手法、句式和表达方式四个方面展开,总结出了提高作文语言的方法。
用词准确的重点在于不能为了华丽而使用生僻词汇,要保证语言表达清晰。
采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重点在于让文章更加生动感人,让读者深受感染。
注意句式的多样性的重点在于保持文章的新颖感,吸引读者。
尽量使用简洁的表达方式的重点在于保证文章具有辨识度。
范文二: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作文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许多人在写作文的时候,感觉语言乏味、表达力不强,为了使作文语言更加靓丽,我在此提供几条建议。
第一,用词考究。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载体,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就能准确表达我们的意思,而一个不准确的词语就可能让人误会。
如何使你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

如何使你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一株花,好的枝干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绿叶与鲜花的装点,枝干再美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同理,一篇作文,好的立意与好的结构当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精美的语言来美化它,那么,再高明的立意与结构也无济于事。
精美的语言就是作文的绿叶与鲜花,精美的语言就是作文的精神与灵魂,它能使你的作文发出耀眼的光彩。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提高我们的作文语言水平呢?一、要运用修辞运用修辞的语言是经过刻意加工、美化了的个性语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语言,精美的语言总是少不了修辞。
绝妙、恰当的修辞就如宝塔上的宝石,能使语言发出夺目的光彩。
精美的修辞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更好、更深、更新的体验与感受,是打动读者内心的美妙乐曲。
二、句式要灵活多变这里所讲的句式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短句与长句的交换使用。
比如:前面是短句后面是长句,短句与长句参差错落,使人朗读起来流畅有加、音韵十足、意味更浓。
二是指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设问句、否定句、比喻句等各种类型的句式综合使用,各展魅力。
如:在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三)的满分作文《筛出砂的筛子》有这么一段:并非每一个春天的日子都是百花盛开、阳光灿烂,并非每一个季节都适合播种或收获,也并非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的留恋,有的风景美得太苍凉,何必留恋太多,沉迷太久?这段话有比喻句式、排比句式、否定句式、反问句式,几种句式综合起来给读者一种比较轻松、愉悦、跳跃和谐的感受,朗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气势,并且令人沉思再三,其效果不是一般的陈述句可比的。
三、语言要有思想性作文的语言有没有力度与深度,关键在于其思想性的高低。
好的作文语言总能给人一些启示、一些经验、一些哲理,其所表现的就是作者为人处世的认识与经验,也是作者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表现。
因而,它能触动到读者的心灵深处。
四、语言要有辨证色彩好的语言不单单是表达某个人的某种体验与感觉,还要能给读者一种比较全面的、深刻的、广泛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一已之偏见或个人情绪的倾诉,要给读者能够比较清楚、理智地认识事物,给人一种正确导向的意识。
如何让作文语言出彩?

怎样让你的作文语言更“出彩”:1、一词出彩。
王安石曾经以练字出名,为了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他几次三番地修改,最后确定用“绿”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春风的神韵。
讲究用词,一字传神,可使语意表达准确、形象、生动,语言因此而有文采。
我们看看冰心的《观舞记》:“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悉,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音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骄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冰心《观舞记》”2、善用修辞。
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通过联想、想像,达到身临其境的美妙境界。
例如2013年广州市中考作文《出错》:有位考生这样开头:汽车司机行驶时出错,会危害乘客安全,医生治病救人时出错会危害患者的安全。
工人在生产时出错会制造出废品,我们要尽量避免出错。
但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人,熟能无过?”我也曾有一次出错,让我记忆深刻,每每想起那一次出错,我就更加谨慎,更加努力!3、来点幽默。
语句中偶尔来点幽默而风趣的语句,可以让你的文字轻松诙谐而又富有生活气息。
4、活用句式。
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5、巧用名言、警句。
文言警句言简意丰,典雅端庄,口头语言自然鲜活,明白晓畅,巧妙使用都会增加文章色彩。
6、文句有意蕴。
好的语言不仅词句优美,而且内涵丰厚,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得到人生的教益。
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

让作文语言表达更出彩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更有张力、更有吸引力。
那么,如何让作文的语言表达更出彩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丰富的词汇要想让作文的语言表达更出彩,丰富的词汇是必不可少的。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重复的词语,而是要通过用词的多样性来提高文章的表达力。
在平时学习中,就要积极扩充词汇量,多阅读一些好的文章,同时也要积极地利用词典、词汇书等工具来补充词汇,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二、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在作文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可以让文章更有画面感,更有吸引力。
我们可以用“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来形容一个人的光芒万丈;用“如同一只激动的小鸟”来形容一个人的兴奋程度。
在表达感情和描写环境的时候,也可以运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来丰富文章的语言表达,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巧妙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作文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想让文章更出彩,就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增加文章的气势,比喻可以增加文章的形象感,借代可以增加文章的含蓄和美感,对比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让文章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四、精练的句式结构句式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元,句式结构的多样化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节奏感。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简单、僵化的句式,而是要尝试使用一些具有变化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等。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句式结构,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流畅自然,增加文章的表达力。
五、细致的描写细节在表达细节方面,要尽量细致入微、具体生动。
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场景描写、情感抒发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在描写细节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形容词、副词来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五官、感官等方面的描写来使文章更具体、更形象。
六、充分的想象力在写作过程中,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让作文语言光彩熠熠雷韦勒克与奥沃伦在其著作《文学理论》中说:“语言是文学的材料,就像石头和铜是雕刻的材料,颜色是绘画的材料或声音是音乐的材料一样。
”作品的语言,作为书面的文字,只能靠文字本身的魅力来打动读者。
锤炼文学作品的语言,就是在创造一种美丽的价值。
一、词语的光泽保持心灵的轻盈和透明,从心里涌出的词语才会有光泽。
词语有光泽,作品的语言才会有光泽。
在余光中的作品《沙田山居》中有两处文字: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
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
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到了深夜,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
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看看这些词语:“碧湛湛”“青郁郁”“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莽莽苍苍”“晴艳”“白色渡轮”“酣美的斜阳”“悠悠”“千顷的碧蓝”“一影耀眼的洁白”“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黑沉沉”“远远近近”“零零落落”“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十几盏渔火”“黢黑的海面”“一弯弧形”“一丛灿灿的金莲”,文字间真可谓“有木箫的甜味,釜形大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像虹一样的光谱,而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的,应该有一种奇幻的光”。
再看看汪曾祺《八月骄阳》里的几段文字:柳树上知了叫得非常欢实,天越热,它们叫得越欢,赛着叫。
整个太平湖全归了它们了。
张百顺回家吃了中午饭。
回来,那个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粉蝶儿、黄蝴蝶乱飞。
忽上,忽下。
忽起,忽落。
黄蝴蝶,白蝴蝶。
白蝴蝶,黄蝴蝶……天黑了。
张百顺要回家了,那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蛐蛐、油葫芦叫成一片。
还有金铃子。
野茉莉散发着一阵一阵的清香。
一条大鱼跃出了水面,的一声,又没到水里。
星星出来了。
作者用十分细腻的手法,一笔一笔描绘了老舍生命的最后瞬间,极尽渲染之能事。
知了的喧闹反衬了主人公的安静,忽上忽下、忽起忽落的蝴蝶一如主人公投湖前徘徊纷乱的内心世界,而蝴蝶、蛐蛐、油葫芦、金铃子、野茉莉、大鱼等种种生灵的美丽、生机、宁静、祥和,又间接表现出主人公对这个美丽尘世的眷恋。
那些名词和动词都是有光泽的,它散发着生的诱人光辉。
二、修饰的光泽善用修饰,也会让语言富有光泽。
最常用的当然是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夸张、移就,等等。
譬如“然而天山的两侧都苏醒了,就像高峻的鼻梁两旁一先一后睁开的两只眼睛”一句,兼用了拟人和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后万物次第复苏的情景。
“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荫,绿荫涨满了黄河两岸”一句,兼用了拟人和移就,“蝉声呼唤着绿荫”是拟人,“绿荫涨满了黄河两岸”是移就。
移就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饰语移过来形容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就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这样的句子,就极富画面感和光泽度。
再看张晓风《秋天秋天》的开头:“漫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
”这样的描写,有点有面既用比喻写出了漫山遍野的如花的海洋一般的牵牛藤的整体形象,又写出了冲击到“我”窗前的一小片牵牛藤的“小浪花”的局部形象;有动有静由远处的“起伏”到近处的“冲击”,最后“猛然收势”,戛然而止;有形有色有神漫山地起伏着,紫色的小浪花,富有生命力,如同一个倔强而顽皮的孩子。
作者不仅抓住了形象的特征,而且写出了其动感与活力。
不仅写得“像”,还写得“活”,不是“纸花”“塑料花”“绢花”式的美丽,而是形神兼备,活色生鲜。
又如刘亮程的:“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
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真是美丽奇特的想象!还有鲍尔吉原野的:“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更了解空气。
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像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
”以蝴蝶的视角来感受空气,居然能够想到浩浩荡荡的“海浪”,实在是平中出奇,光彩熠熠。
再看马德的现代哲理散文《石头,石头》中的一段文字:“石头把自己的生命安排得谦恭而又沉默,是要触动谁?石头坚守着自己的冰冷,是要把温暖留给谁?一块石头突兀地站在峰顶,是在苦苦地等待谁?一块石头一辈子倒在一个地方,是在紧紧地拥抱谁?一块石头独守寂静,是要把喧嚣和浮躁留给谁……”句中兼用了排比、设问、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以石头类比人生和尘世中的世相,精妙传神而且游刃有余。
古人更擅用修饰为语言增色。
譬如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在抽象与具象、闲静与流动并存的独特情境中,情绪如此丰盈,语言如此美丽。
==================妙用动词,文采飞扬动词在写作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
”动词在所有词汇中最具有主动性与活泼性,能最直接地将人物、事物、情境的本质特征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焕发出文采斐然、意趣横生、感染力强的独特魅力。
我们作文中使用动词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拟题点睛,通篇生辉动词给人的印象是生动、形象,能增强语言的立体感。
标题中恰当使用动词,能使文字凝练活泼,能使形象栩栩如生,能使场景活灵活现,以至出神入化,这是使标题新颖生动的重要手段。
如《苏州名菜,飘香沈阳》,“飘”本是平常的动词,经过巧妙的搭配之后,把沈阳人民喜爱南国名菜的情景点拨得活灵活现,起到了平中见奇、常中见新的效果,增强了题目的感染力,具有点睛之妙。
二、动静互化,壮景生情动词最突出的修辞功能是富于动态感与表现力。
动态感使所描绘的事物富有活力,表现力则能深深地感染读者。
写景状物之中,准确、巧妙地使用动词,采用动静互化的办法能够壮景生情,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如: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
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疏而长……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轻风中。
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洒纸上……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
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
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中的片段,是对一幅画面的描绘,却极富动态之美,这是因为采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画面本是静止的,但“垂”“曳”“洒”“伸”“掐”“开”“流”等动词的使用大大丰富了画面的意境,让静态的画面呈现出鲜活的生机。
动词的渲染反衬之功在此可见一斑。
三、摹写人物,情态毕现动词在摹写人物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巧用动词,能够以少胜多,使人物情态毕现,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一是展示内心世界。
随着汽车喧嚣的声音,我似乎从妈妈欲言又止的样子看出了什么。
是什么,我不敢去想。
妈妈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摸了摸我的头,用手指了指汽车前进的远方,低声告诉我:“瞧,那是你爸的故乡……”我的身体不自然地僵硬起来,从妈妈口中听到的是早已预测过的答案,没想到心底还是痛得抽搐难受。
那个地方,是十年前抛弃我和妈妈的男人他的故乡。
习作《故乡》巧用“呼”“摸”“指”“告诉”等动词,真实再现了妈妈内心复杂的情感波动,表达出妈妈“欲言又止”的痛楚之感,很能打动人心。
二是刻画精神品质。
他立刻明白了,就轻轻地关上灯,拉开窗门,随手拿起准备好的扫帚,小心地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
陈然被捕前的一个晚上,“急忙地赶印”《挺进报》直到早晨五点钟。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使他“立刻明白了”危险的到来。
“关”“拉”“拿”“挂”等动词,让读者看到是陈然处乱不惊、从容自如、舍己为人的个性品质。
三是反映性格特点。
他(孔乙己)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孔乙己付钱时的两个动作,“排”和“摸”,简单的动作描写便将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无遗。
“排”活画出他虽然穷困潦倒,却自视清高,以此显摆给人看的性格;“摸”则将其落魄之窘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四、语言简洁,以一当十。
动词的巧妙运用,会使文章语言显得简练而有表现力。
鲁迅先生十分重视动词的提炼,如《少年闰土》的开头一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段文字简练、生动、形象,动词用得十分精妙: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换个“吊”字行不行呢?不行。
因为“挂”与“吊”尽管都是指物体高悬的意思,但是,“挂”的东西往往比较珍贵或优美,如“挂着国旗”“挂着地图”等;而“吊”很随便,如“树上吊着绳子”“墙上吊着一个篮子”等。
还有一个“扭”字,比“转”更能表现出猹的灵活、小巧。
这恰恰证明作者用词准确、贴切。
五、描写场面,身临其境我们很多同学写作文,特别是写有关活动的作文,如跳绳比赛,足球比赛,跳高、跳远比赛等,总缺少一点“刺激”的味道。
描写活动场面应当细心观察场面中的人物动作,并巧用动词,这样才能抓住读者的心。
如写足球比赛的片段:一开始,对方8号中锋刘宁带球猛攻,一转眼,就蹿到了我方的门前。
只见他虚晃一枪,灵活地躲过了我方队员的封堵。
不等足球落地,他就一个180度的急转身,凌空抽射,球像离弦的箭一样夹带着风声飞向我方大门。
“啊”我们班观战的同学不由得惊叫起来。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我方守门员付绍春像只压紧的弹簧突然弹起,一个鱼跃侧扑,将球稳稳地抱在怀里。
顿时,我班观众纷纷跳了起来,场上随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这个场面描写较好地突出了人物动作,读起来非常过瘾。
先后用了十多个动词,再配上三个形象的比喻句,把足球比赛写得紧张激烈,扣人心弦。
特别是作者能够有重点地观察人物表现,这也是场面描写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譬如作者观察了对方8号中锋、我方守门员、我方观众,这种“立体”的观察描写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见,语有动词自精彩,文有动词自生辉。
当你忧心于笔下的语言干瘪苍白,文字缺乏表现力时,不妨认真琢磨如何选准每一个动词,用好每一个动词,让动词契合于你的思想,洋溢出你的情思,鲜活你笔下的景物与形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