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衔接--文言文阅读--翻译
小升初十五种文言文翻译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因此,上天要赋予某人重大使命,必先使其心灵受到折磨,筋骨受到劳累,身体受到饥饿,生活贫困,使他的所作所为受到干扰,以此来激发他的斗志,锻炼他的意志,增加他的能力。
2.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保持安静,才能增长才能,没有学习就不能扩大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业。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当自强不息。
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翻译:春蚕吐丝到死,丝线才用尽;蜡烛烧成灰烬,泪水才干涸。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享受它的人。
6.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谁说小草的心意,能报答春天的阳光。
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自古以来,人谁能无死?只要保持忠诚之心,就能照亮历史。
8.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男子为了知己而献身,女子为了取悦自己而打扮。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翻译:只要世界上有知己,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般。
10.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春风再次吹绿了江南岸,明月何时照耀我归来?1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落下的红花并非无情之物,化作春泥更能保护花朵。
1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得意时应当尽情享受,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月亮。
1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情意深。
14.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轻舟已穿过重重山峦。
15. 世人谓我恶,我独善其身。
翻译:世人说我恶,我只做好自己。
以上十五种文言文翻译,涵盖了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词汇,希望对学生们在备考小升初文言文翻译时有所帮助。
小升初文言文易懂翻译

昔者,吾国之学子,欲升初中,必经小升初之试。
此试,乃人生一大关隘,非仅关乎一纸文凭,更关乎学子未来之路。
然文言文,古奥难懂,常令学子头疼不已。
今,吾为诸学子,试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以助诸君一臂之力。
一、文言文原文:“昔孟母,择邻而居,三迁之,邻有善人,四迁之,邻有仁人,五迁之,邻有贤人,六迁之,邻有智者。
孟母曰:‘吾闻之,君子居必择邻,女子嫁必择夫。
’于是,孟子遂成圣贤。
”白话文翻译:“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居住,搬了三次家,邻居有善良的人,又搬了一次家,邻居有仁爱的人,再搬了一次家,邻居有贤明的人,再搬了一次家,邻居有智慧的人。
孟子的母亲说:‘我听说,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邻居,女子出嫁一定要选择好丈夫。
’于是,孟子就成了圣贤。
”二、文言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白话文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经常温习,不是很开心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三、文言文原文:“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白话文翻译:“孔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四、文言文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白话文翻译:“孔子说:‘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不如享受知识的人。
’”通过以上翻译,希望学子们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文言文,从而在小升初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记住,文言文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用心去学习,定能收获满满。
祝各位学子前程似锦,早日成为圣贤!。
小升初同步文言文翻译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游子缝制身上的衣服。
临别前,母亲细心地一针一线地缝合,心里担忧的是游子迟迟不能归来。
谁说小小的草心,能够报答春天阳光的温暖?
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母亲对游子深深的关爱和不舍。
下面是对诗中每句的详细翻译和解析:
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翻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游子缝制身上的衣服。
解析:这句诗描绘了母亲为儿子缝衣的场景,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
2.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翻译:临别前,母亲细心地一针一线地缝合,心里担忧的是游子迟迟不能归来。
解析:这句诗写出了母亲在儿子即将离去时,仍不放心地为他缝衣,体现了母
亲对儿子离家的担忧和对重逢的渴望。
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谁说小小的草心,能够报答春天阳光的温暖?
解析:这句诗用“寸草心”比喻游子的孝心,虽然微小,但能够报答母亲如春
天阳光般的慈爱。
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孝道的强调。
整首诗通过母亲为儿子缝衣的细节,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厚,同时也传达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原文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顺应环境,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孟子·告子下》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之壮也,禹之盛也,微至介然,吾独不得大丈夫之节哉!”原文翻译:孟子说:“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很少。
普通人丢弃了这种不同,而君子却保留着。
舜在壮年时期,禹在盛年时期,即使是细微之处,我也不能不保持一个大丈夫的节操啊!”《庄子·逍遥游》原文:逍遥游,其心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原文翻译:逍遥游,是一种心态;大鹏鸟一日乘着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离开尘世六个月才回来。
《荀子·劝学》原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原文翻译: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在那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成;积累善行成为高尚的品德,就能达到神圣的境界,就能具备圣人的心性。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孔子生而鲁人,三岁丧父,其后母兄皆不慈,孔子常为父所畜,其后父使为儒者,孔子学焉。
原文翻译:孔子出生在鲁国,三岁时父亲去世,其后母和哥哥都不慈爱他,孔子经常被父亲抚养,后来他的继父让他学习儒学,孔子就跟着学习了。
小升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律:年轻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除对女色的追求;等到壮年,血气正旺盛,要戒除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贪得无厌。
”【注释】1.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2. 三戒:指三种应当戒除的恶习。
3. 少之时:指年轻的时候。
4. 血气未定:指年轻人的血液和精力还没有稳定,容易冲动。
5. 色者:指女色,即对女子的美色。
6. 及其壮也:等到成年的时候。
7. 血气方刚:指成年人的血液和精力正旺盛,容易冲动。
8. 斗:指争斗,这里指争强好胜。
9. 及其老也:等到老年的时候。
10. 血气既衰:指老年人的血液和精力已经衰弱。
11. 得:指贪得无厌,这里指对财富和地位的不知足。
【译文分析】这段文言文出自《论语·季氏》,是孔子关于君子修养的一段论述。
孔子认为,君子在人生的三个阶段——年轻、壮年、老年,都应该有所戒除。
在年轻时,因为血气未定,容易受到女色的影响,所以要戒除对女色的追求;到了壮年,血气方刚,容易争强好胜,所以要戒除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衰,容易贪得无厌,所以要戒除贪得无厌的心态。
这段话强调了君子在不同人生阶段应有的修养和自律,是对君子品质的深刻描绘。
在当今社会,这段话依然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提醒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克制自己的欲望,以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总结】这段文言文简洁而深刻,通过孔子对君子三戒的论述,展现了君子在不同人生阶段应有的修养和自律。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当以此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小学升初中文言文翻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来得有收获。
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更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远处的行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但听的人却能听得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大江大河。
君子的资质并不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整天空想,不如抓住短暂的时光去学习来得实际。
这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仅仅站在低处仰望,不如登高远望来得视野开阔。
这里的“博见”指的是广泛的见识,寓意着要拓宽视野,多了解事物。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这两句话通过登高招手和顺风呼喊的例子,说明了借助外物可以使事物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里的“见者远”和“闻者彰”都强调了借助外力可以扩大影响力。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这两句话进一步阐述了借助外物的重要性。
借助车马和船只,并不需要自身有超凡的能力,却可以到达遥远的地方,横渡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的主旨,指出君子的天赋并不特别,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这里的“假于物”指的是善于利用周围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
总之,这篇文言文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例证,强调了学习、拓宽视野、借助外物以及善于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篇文言文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古代文化,更能启迪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珍惜时间、开阔视野、善于学习,以及发挥自己的优势。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带翻译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文言文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旁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年纪大就有所顾忌。
平时你们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处于几个大国的夹缝中,遭受外敌入侵,接着又遇到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勇敢,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君子来施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同别国举行盟会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赞礼的人。
”“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完瑟后放下,站起来回答:“我的志向和前面三位不同。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约上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志向啊!”【文言文解析】这篇文言文选自《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四位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对话。
小升初考试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相会。
肃蒙背,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时,与吕蒙相会。
鲁肃背着吕蒙,说:“你现在这等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吴下时的那个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大哥你为什么看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
《孙权劝学》是一篇关于学习的故事,通过孙权劝告吕蒙学习,以及鲁肃对吕蒙才能的认可,展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以下是本篇文言文的一些重点字词解释:
初:起初
当涂:当权掌管事务
涂:通“途”,道路,这里指掌管
以:用,以……为由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历史
士:士人
更:重新
刮目相待:重新另眼看待
见事:看事情
晚:晚,晚些时候
拜:拜见
结友:结为朋友
别:分别
通过对本篇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待学习要有积极的态度。
同时,也要学会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不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好文言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文言文翻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2.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1)“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3)“补”,就是增补。
a.变单音词为双音词;b.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c.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4)“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6)“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二、.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四、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我们对于出于课外的文言文阅读题,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
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
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
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
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
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
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
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五、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一)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词类活用是小考的选考内容。
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
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二)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小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
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三)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
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
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四)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
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
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