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与答案解析1
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一)【附参考答案】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一)愚人失袋昔有愚人入京选①,皮袋被贼盗去。
其人曰:“贼偷我袋,终将不得我物用。
”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注释】①入京选:到京城去应选官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昔.有愚人入京选___________(2)其.人曰___________(3)或.问其故.___________ 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皮袋被偷了,愚人为什么不着急?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愚人的可笑举动,你想说点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前(2)那(3)有的人原因2.钥匙还在我的衣服带子上,他能用什么东西打开袋子呢?3.因为他觉得钥匙还在他身上,没有钥匙小偷就打不开他的带子。
4.思维僵化、自欺欺人是要遭受损失的。
主仆对主人待仆甚薄,衣食常不周。
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主人曰:“蝉也。
”仆曰:“蝉食何物?”主人曰:“吸风饮露耳。
”仆问:“蝉着衣否?”主人曰:“不用。
”仆曰:“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主人待仆甚薄.___________ (2)衣食常不周.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将主、仆二人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二、1①窃入学舍:偷偷溜进学校。
②辄默记:立即默默记住。
③痴:愚笨。
④XXX不见:安静地似乎什么也没看到。
⑤挞:打。
⑥曷:为什么。
①王冕者,诸暨人:XXX是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XXX明灯读之:夜里偷偷溜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拿灯笼读书。
3XXX因为小时候的好奇心和勤奋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功底,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画家。
三、①席而XXX:坐下来吃菱。
②去热也:为了去除菱的热气。
XXX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菱生长在水中,却被人们误称为土产,这是因为人们对它不了解而强行认为它是土产。
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对南方的事物不了解,缺乏正确的知识和认识,因此会出现这种误解。
四、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就是我的剑掉下来的地方。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经开走了,剑怎么可能跟着走呢?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选问中前两句的是问句,最后一句是陈述句。
五、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描写方法,突出了他的固执和迷信的特点。
六、这寓言叫做《船剑》。
它说明了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方法,不能因为迷信和固执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在蜀地有两个僧人,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贫穷的僧人对富有的僧人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有的僧人回答:“你凭什么去?”贫穷的僧人说:“我只带了一瓶和一个碗就够了。
”富有的僧人说:“我数年都想买船去旅行,但一直没有实现。
你凭什么去?”过了一年,贫穷的僧人自南海回来,告诉富有的僧人他的经历。
富有的僧人感到惭愧。
三、这个北方人不懂的事情,却自夸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了他的愚昧。
要虚心求教,不要自以为是。
四、寓言《郑人买履》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五、文中的“度”字指的是尺寸或尺码。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过分相信尺码而没有试穿鞋子,最终没有买到鞋子的故事。
(完整word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全)一、轶事十则(一)粟粥荠菜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
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
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
②荠(jì)菜,一种野菜。
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
④啖,dàn,吃,]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暖和。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二)不展家书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
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读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
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A.勤奋B.不怕清苦C.持之以恒D.谦虚E.不顾家室F.专心致志(三)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
”卒以进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常临鉴自奇鉴:镜子。
B.屡举进士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
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卒:终于。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
(四)系剑冢树吴,季札,出游上国①,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
为使上国,未献。
人教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一)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注】①遽(jù):急忙、立刻。
②契(qì):用刀子雕刻。
③契者:雕刻的地方,④惑:迷惑、糊涂。
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_______。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俱乘船避难________③后贼追至________④携拯如初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诲: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为听,惟:____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援:__________ ④弗若之矣,弗:__________2.写出加点的“之”在句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3.本文通过学弈,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教导。
只。
引,拉。
不如。
(1)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2)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二、《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问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孔子不能决也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3.句子翻译。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2020年-2021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一(总3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二)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三)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巾)年老的妇人。
[杵](ch u)棒槌。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注释]① 神:灵性。
②厮:相互。
1•请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A.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翻译。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六、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
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
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
(《百喻经》)[注释]①益:增加。
②爽:败坏(口味)。
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
(1 )主人与食(2 )缘有盐故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七、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
②殷仲堪:人名。
③俭:荒年。
④率物:为人表率。
⑤素:朴素。
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
⑦豁:抛弃。
⑧尔曹:你们。
⑨存:谨记。
1•解释画线的词。
(1)辄拾以啖之()(2)盘外无余肴()(3)亦缘其性真素()(4)勿以我受任方州()2•翻译。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八、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邴原少孤:失去父亲B.一则羡其不孤:羡慕C.二则羡其得学:代词,自己D •师恻然曰: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2.翻译。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九、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②棐(f e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⑥气索:气短。
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解释加点词。
(1)前后类如此()⑵是时()(3)往往以多相夸()3.翻译。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C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
……”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
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闵(m 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 ang )生长,成长,揠(y a)---------- 拔。
②芒芒然一一疲倦的样子。
③病一一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一一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
往去,到.去。
⑥槁(g a o)草木干枯。
1•解释:揠()归()谓()益()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参考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①书遂大进(终于)②平生于书(对于)③或答人简札(有时)(书信)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铁杵磨针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老妪)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4略三、日攘一鸡一、解释加点字:1、(这)(做法)2、已(停止)翻译下面句子(4分)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3、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四)薛谭学讴1•①未穷青之技(学尽)②秦青弗止(不)③响遏行云(遏止)2•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4•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眉、眼、口、鼻》1•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2. C3.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4.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愚人食盐》1.⑴给⑵原因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
3•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
(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七、《处之不易》1.啖:吃。
肴:莱。
其:他。
以:因为。
2.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八、《邴原少孤》1 . C.2 .略3 .言之有理即可九、《东坡诗文》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⑴像⑵这⑶夸耀(炫耀)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
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5.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
6.开阔的胸襟。
十、《六一居士传》1、多次2、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
(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3、聊以志吾之乐尔。
(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拔归家,回家,对……说益处,好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划线的词。